轉換跑道只因喜歡教育工作
認識第一社福博愛發展中心的人都知道,這裡的手工皂很受歡迎,家事皂、精油皂、琉璃皂皆是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好選擇。而帶領這些中重度心智障礙青年完成手工皂的,是在博愛服務二十多年的教保老師簡湘芸。
簡湘芸主修視覺傳達,畢業後從事相關產業,但漸漸察覺內心對教育工作的興趣,於是轉換跑道,擔任安親班老師。之後,她北上到一所教會體系的混齡發展中心當教保老師,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唐寶寶,很快就喜歡上他們。隨著愈來愈投入教保員的工作,她開始想精進自我能力,提供孩子與家長更多幫助。
聽聞第一社福的特教專業,簡湘芸在友人推薦下到了博愛發展中心。起初是當早療班的教保員,之後輾轉至技藝陶冶班帶領服務對象;接到做手工皂的任務後,簡湘芸到處去學做皂的技巧,更將從前的視覺傳達技術應用在手工皂上,經過她的設計,博愛出品的手工皂都擁有美麗的外觀。
不過,對簡湘芸來說,帶領服務對象製皂之外,她更大的任務是讓這群服務對象過得健康快樂。她用溫暖包容的心對待他們,衷心希望在自己的協助下有效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以她班上的阿成為例,剛來時情緒起伏較大,稍不如意,就會用咆哮的方式發洩情緒,也曾出現不告而取的行為:擅自拿走清潔班收到的清潔服務費,藏到廁所垃圾桶和垃圾袋之間的夾層或自己的鞋子裡,讓大家都找不到。
透過觀察與旁敲側擊,簡湘芸發覺阿成之所以這麼做,可能與他母親過世、缺乏安全感有關;阿成很焦慮,十根手指甲全咬得參差不齊,每當簡湘芸想靠近他,他就會出現抱頭、閃躲的動作,像隻驚弓之鳥。
為了降低阿成的警戒心,她先用接納、陪伴的方式,慢慢建立兩人的關係。之後,簡湘芸對阿成採取「正向行為支持」策略,每當他做了對的事,她會立刻讚美他:「你好棒!好厲害!幫好大的忙!」離開教室去開會時,也會請阿成幫忙看管物品,藉此培養他的責任感,並築起自信心與安全感。因為這些讚美和肯定,阿成愈來愈穩定。
用好方法幫服務對象過好生活
然而,阿成還有一個讓人苦惱的行為問題待解決──不告而取。常人都知道不能任意占有他人的東西,即使想使用也需要經過擁有者同意,但對部分無法區分「你的、我的」心智障礙者來說,「想要就去拿」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儘管經過學習會知道這樣的行為不好,但當他們看到想要的物品,往往會忍不住衝動。
在行為輔導中,有個重要的策略,叫「環境控制」。基於阿成無法控制不告而取的衝動,簡湘芸會儘量把誘發此行為的東西都收好,減少誘發因子,也果真讓這個問題獲得大幅改善。不過,偶爾簡湘芸仍會將物品放在桌面來考驗阿成。多數時候,他會通過考驗,但也有那麼幾次他無法忍住,於是桌上的剪刀便不翼而飛。雖然知道大概是阿成拿走的,可是直接詢問會讓他老羞成怒,所以簡湘芸當著每個服務對象的面說:「剪刀不見了,怎麼辦?都不能做事了。」阿成聽到後告訴她:「我家裡有,明天拿給妳。」隔天,他把寫著簡湘芸名字的剪刀拿回來。藉著這個小動作,她知道和阿成的關係又往前一步!
雖然目前在阿成身上使用的策略都頗有功效,簡湘芸仍想再進一步提升他的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她對阿成使用積點獎勵策略,假如阿成在博愛中心做到不隨便生氣、不隨便動手、不做出不告而取的行為,當天就可以獲得獎勵點數;當點數累積到一定的數量,便能和簡湘芸兌換一個想要的獎勵。這些獎勵都是阿成的心願,自然給了他很大的自我約束動力。
縱使未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可是阿成已慢慢走上自我控制的道路,讓博愛的大家都期待有一天能看見他自主生活。
邀請您參與第一社福「身心障礙者服務」,詳情請見:https://www.diyi.org.tw/,劃撥帳號:05175271,戶名: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或撥捐款專線:02-272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