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客人喜歡挖花,尹雪艷還特別騰出一間有隔音設備的房間,挖花的客人可以關在裡面姿意唱和。」在白先勇《臺北人》第一篇〈永遠的尹雪艷〉裡,許多人讀不懂這句,什麼是「挖花」?為何需要隔音?客人還「關在裡面姿意唱和」?早些年,有人猜挖花是戲曲,實在離譜。之後拜網路發達所賜,在如今已終止服務的「YAHOO奇摩知識+」上,總算有人答出「蘇州花牌」這個籠統正解。
曾經,我很得意自己這段一讀就懂,因為我家就有一副「挖花」,而且周末時常擺出演練,這是一種看似麻將的花牌博奕,牌面上花色均由兩顆骰子點數組合而成,搭配不同形式邊框,加上兩張白皮,組成全套共一百二十八張牌。
和麻將一樣,三缺一,但一將打五圈,東南西北中,對應天地人長和。兩張花色相同的牌湊成一對,或「一三」,或「六四」,或「二五」,看有無「七星」,依牌面邊框樣式,組成「雙白、花白、花對、錦對、靠頭」,全湊成對就胡牌,但胡了未必贏錢,還得再依花色點數組合、風圈輪轉名目、骰鐘搖開點數,以及這些組合對應牌面的「軋」數,計算出每位玩家獲得總分,才決定最終勝負。
總分計算方式繁複,最低基本分是八十分,依前述各項名目或加或乘,每當骰鐘喀啦啦喀啦啦開出點數,玩家即刻開始以上海話朗聲誦算:「一兩八、二五六、三八四、十零二四……」白先勇所謂「姿意唱和」,其實就是玩家在背八十進位乘法表。
上海長輩流傳一句:「天天挖小花,麻將弗要搓。」相對於麻將刻對之排列組合,或許他們更喜歡算數,總之,挖花也是一種建立在數理邏輯上的歡快。
曾經,我以為自己讀懂了尹雪艷,直到年歲漸長,才驚覺自己完全誤解。只因親族來自京滬、自幼嘗嘗寧波年糕與湖州粽、牌局、挖花、桂花湯圓、幾句蘇州軟語,就以為自己真懂了仁愛路四段上的尹公館?
年少時曾嚷著:「尹雪艷才不是狐狸精,比起吳家阿婆的師父,尹更似真神仙。」如今再讀《臺北人》,卻不再認為尹雪艷具有什麼神性了,字裡行間,愈是超然,愈顯其執念;愈是冷豔,愈顯其戚悲。尹公館笙歌夜夜,尹雪艷就是全世界最寂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