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13 第5334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古生物大小事】李世緯/另一個世界
【青春名人堂】老編垚順/曾幾何時,出版竟成即將失傳之古老行業?
文嘉/答應我,鍵下留人,好嗎?
 
 
 
心情札記
 
【古生物大小事】李世緯/另一個世界
李世緯/聯合報
圖/Yen

距離1992年迪士尼動畫電影《阿拉丁》上映已經有三十年了,主題曲〈一個嶄新的世界〉曲調明亮,充滿希望,直至今日仍十分受歡迎。不過,若在真實世界裡,遇到了歌詞中所描繪的「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我不知道的、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到底是如動畫劇情那般雀躍,還是會變調成恐怖片?也許,歷史中已有太多明證。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培理率鐵甲艦隊來到日本江戶灣,表面上是想帶著美國總統的國書向幕府致意,實際上是希望日本開放港口,允許美國人與當地做生意。這個史稱「黑船事件」的威力著實不小,日本舉國上下嚇得不輕,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甚至隨後病故。對根本沒有接觸過美國人的普通日本民眾而言,美國人的到來,甚至是不懷好意的到來,意味著一個全新、未知的世界。當時的恐懼是什麼,肯定與今日的想像很不一樣,且讓我們參考另一個場景。

1860年,因英法聯軍而避禍承德的咸豐皇帝,在與洋人的談判過程中,最害怕的莫過於兩件事:一、西方各國想在北京設領事館。二、西方各國想派特使跟皇帝面呈到任國書。至於英法等國最關心的關稅問題,大皇帝反而一點都不在意,認為零關稅也沒關係。可見,對愛新覺羅奕□而言,比起關稅、比起因對外貿易而能賺進的大筆稅收(要知道當時清廷的財政已經極為困難了)、比起被燒毀的圓明園,一個被夷國設立領事館的京城、一個親自面受洋人文書的皇帝,在皇帝的內心中更像一個亡國之君。

類似的社會恐慌,也發生在當科學研究有所突破時,它導致我們熟悉的世界,一夕間變得陌生。

1820年代,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Georges Cuvier)在經過多年的考據之後,發表了一個令人驚駭的研究成果:那些探勘者在荷蘭發現的巨大動物化石,是一種「曾經」生活於海洋中的爬行動物(後來被稱為滄龍)。換句話說,滄龍不僅是史前物種,更是「已滅絕動物」。

以今天的標準而言,這樣的科學結論或許讓人感覺很平常,在那個時代卻引起了全民騷動,癥結點就在「滅絕」。

長久以來,西方一直秉持著《聖經□創世紀》的世界觀:世界自創造以來,即以一種固定的方式存在,人類、所有的物種與地形地貌皆是不變的,它不會增長也不會消失,有的只是小規模的修正。這樣的觀念一直烙印在生物學研究中(林奈階層式、固定化的分類系統充分反映此一精神),因此當新思潮(尤其來自地質學)開始認為史前世界可能與今日大不相同,甚至懷疑「原來的世界消失,被後來的世界取代了」——在這樣的脈絡之下,滄龍成為關鍵。牠說明舊生態系會消失,新的生態系會出現;古老物種會滅絕,新的物種會誕生。

在航海技術突飛猛進之前,人們對於奇怪化石的解釋,通常就是認為它們依舊活在某處,在遠山、在深海、在我們到不了的地方。居維葉之所以有依有據地提出關於滄龍的結論,主要奠基於:解剖學顯示牠是一種生活於大海中的巨型爬行動物,而按歐洲當時累積的全球探勘知識,科學家們不僅認為他們已經看過全世界的海洋,而且堅信沒有見過或捉過這樣一個醒目的大傢伙。

話說回來,在滄龍之前,人們其實早就體驗了一個更著名的滅絕事件——多多鳥。牠是一種只生活在模里西斯小島上、不會飛的鳥禽,由於過度溫馴,被航海員宰殺殆盡,於十七世紀後半徹底滅絕。這件事歐洲人都知道,可在主流思想堅信生態永遠不會改變的時代,大眾只將多多鳥這種不很重要的小族群物種,視為「例外」(或意外),輕輕帶過。

從滄龍會滅絕開始,單一的物種會滅絕(長毛象)、某一類的物種會滅絕(三葉蟲)、某一個岩層的生物相(寒武生物群)會整個被替換掉,一連串的觀念潰堤般地湧入。很快地,不只科學社群,就連一般人也都能接受這個觀念了。

如今的古生物學特別喜歡討論大滅絕,畢竟在那之後的全新世界裡,哺乳動物、靈長類,甚至現代人類才得以興起。而對照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全球氣候變遷,如果當今的地球真的脫離冰河期春暖花開,難道不可以視作「迎來一個新的世界」嗎?至於人類該高興還是驚恐,相信歷史裡已有答案。

【青春名人堂】老編垚順/曾幾何時,出版竟成即將失傳之古老行業?
老編垚順/聯合報
友人V接受R大學實習電台邀請,錄了一集聊閱讀的節目。V是熱心的人,或許是學生的真誠感動了他,當那些孩子提到他們「還有其他節目,想聊關於出版業的話題,需要更多來賓」時,V便主動搭起橋梁,找我和他一起上節目。

孩子們傳來兩份檔案,一份是單集節目訪綱,一份是整體節目企畫書。

單集訪綱,提問看來很基本。為何投入出版業?何謂出版?何謂編輯?工作甘苦談?出版業會不會消失……

出版業會不會消失?這什麼觸霉頭的問題?

企畫書列有節目名稱、時間長度、進行方式等,「主旨」那欄寫著:「傳統產業面臨時代與市場劇變,為了不讓技藝失傳,不得不面對轉型、重組……」

等等,傳統產業技藝失傳?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不料「節目特色」寫得更狠:「以輕鬆互動方式,讓聽眾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夕陽產業、即將消失的產業……」

「這節目其實是想講古老行業和傳統技藝?」我問。

「應該沒這麼局限啦。」V不是很確定。

「他們之前訪問過什麼行業?」

「蹦火仔。」

「金山蹦火仔?電火捕魚?全世界只剩下四艘船在做這件事!」

「出版業有這麼珍稀嗎?」

「對他們來說,編輯在做的事,和『藺編』沒什麼分別嗎?」

「說不定,都有個『編』字。」

「我可以吐槽他們嗎?你們還做廣播咧!現在誰還聽廣播?」

「他們只是孩子,你不要那麼壞心啦哈哈哈哈哈……」

為了不讓自己變成討人厭的大人,我告訴自己,收起成見與傲慢,虛心面對新世代,再認真看一遍訪綱,想想該怎麼回答這些問題。

顯然,出版業衰退如雪崩,從紙本書籍營收來論定「出版」兩字,就只能得到悲觀的答案。然而,體質不健康的出版公司會倒閉,但出版業卻必然不會滅亡,因為出版的本質在於發布知識,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知識傳遞的需求。

訪綱裡有個好問題:「科技發展如何影響閱讀習慣?」對今時今日的編輯來說,即便手上負責的仍是紙本製作,心裡更得認定自己從事的是內容產業,內容夠好,無論印在紙上、秀在螢幕上、從文字變成聲音、從圖片變成影像……始終都會是好內容。

當天錄音,由於我實在太囉嗦,足足錄了一個半小時,但節目長度只有四十五分鐘,後製剪輯有得忙了。看來,我還是變成了討人厭的大人了啊。

文嘉/答應我,鍵下留人,好嗎?
文/文嘉/聯合報
近日,友人開了一家餐飲店,我除了真心讚嘆他的廚藝,也希望無財無能的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他的店經營得更順利。友人不強求,笑答我若幫他發文推薦,那會是最好也最直接的幫助。於是,我發揮往日職場小編的功力,為他寫了一篇文章,也很幸運地在每天都有幾百人發文的社團裡,得到還不錯的關注。

就當我倆為此開心不已時,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個人主頁,瀏覽數竟也破千,但帖子底下的留言不像前幾日友善,多是譏笑嘲諷,指責我倆自導自演,不是良心店家。一些多事的人,甚至費心費時地去想來訪的留言下回覆:「你真的不用去了,不好吃又貴,老闆又呵呵。」接著,我的個人照片被貼到帖子下方,那些「正義之士」紛紛聚集起來攻擊我的不道德行為,什麼「業配文不好好寫」、「三觀不正」、「連哄帶騙誘拐人心」等等。

我不是沒有被霸凌過,但看到自己照片被截圖下來時真的慌了,第一時間想到上面還有我家人的照片,會不會她們也被攻擊了?我也對友人感到抱歉,一樁美事卻被我弄巧成拙。

過去,我們的文化教我們對人有禮、見面三分情,現今的網路世界卻自成一個祕密基地,賭我看不見你、你看不見我,我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忘了鍵盤背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顆顆努力綻放生命力的心臟。生活離不開網路,但我們能否在每一段言語裡,放進一些情?

朋友沒有怪我,可我依然花了一些時間,才慢慢走出陰影。下一次,大概不會再幫朋友寫什麼了。

 
 
 
訊息公告
 
 
 
 
曾被醫師宣判不能打球!魔獸走出低潮:註定要來台
11月8日,「魔獸」德懷特.霍華德,這位在美國職籃NBA奮戰了18年的巨星,旋風式地拋出一顆震撼彈:宣布將到台灣加入T1聯盟桃園永豐雲豹隊,為台灣職籃效力。而且,短短不到20天,他就精力旺盛地吹起場場「魔獸暴風」。「人生總會遭遇很多試煉。」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強大如魔獸也曾被許多恐懼和不安給糾纏著。

要預防代謝症候群 脂肪胰別輕忽!
現代人越來越有健康意識,深知內臟脂肪會產生許多健康問題,除了熟知的「脂肪肝」以外,還有「脂肪胰」的問題同樣不能輕忽!一旦有脂肪胰,未來產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隨之上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