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29 第534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子桓/訴訟輔導真難為
高耀威/長濱的時間與流動
維隹/鋼牙躲貓貓
 
 
 
心情札記
 
子桓/訴訟輔導真難為
文/子桓/聯合報
訴訟輔導真難為。圖/紅林

沒有人喜歡上法院,萬不得已須到法院,門口的司法志工通常會領到服務櫃台找「訴訟輔導」。那是法院面對民眾就案情問答的窗口,也是許多人跟法院的第一次接觸。

法院的核心業務是審判,就像醫院以醫療為主,所有醫事人員都是為支援醫療而設,法院的職務配置也是如此,任何頭銜的司法人員都是為維持審判的運作。醫療體系有專長分科,法院也有類似的分項。在常見的刑事、民事、家事之外,還有行政訴訟、勞動事件等。唯有「訴訟輔導」獨樹一幟,我遍尋醫院,未見相似專櫃。

對於病人的症狀及診斷,醫師有責盡其所能地溝通與說明,而法官審案在未形成判決之前,即須避免摻雜或隨意流露個人的價值好惡,更沒有面告當事人、親自解釋裁判理由的義務。因此,標榜中立衡平、公正超然的法庭,常倚賴「訴訟輔導」來拉近司法與民眾的距離。只是,這名稱極易引起誤會,讓人以為法院訴訟有專人輔導,告訴民眾如何打贏官司。掛名「輔導」,主要是相關程序的諮詢,並不涉及具體案例的法律解惑。但,一般民眾分不清何為「程序」?何為「實體」?遇到執拗僵持的場面,只得說是「案情複雜」,請他向律師另行諮詢,還要補上一句:「訴訟攻防是律師專業。」

既然強調程序諮詢,輔導專櫃處理最多的反而是「非訟事件」,也就是收養、監護、繼承之類不涉及訟爭的案件。不過,有些法律關係的變動,並非單方的意思表達就能產生法律效力。

常常見到怒氣沖沖要來斷絕親子關係的父母,如果直接告訴對方:「血緣關係不能以意思表示來宣告斷絕。」費盡了口舌解釋卻不見得能讓人接受。後來想到「收養」的法律條文,要來者為這不肖子女找到養父養母,只要簽署收養同意書或契約書,再由收養人向法院具狀聲請,另外建立擬制的法律關係,就可以中止血緣的親子關係。這高難度的任務,立即讓要來斷絕親子關係的父母愣住──有誰願意收養我自己不要的子女?

類似情形也出現在「拋棄繼承」,訴輔櫃台先要投石辨路,看是不是該走此道。為辨明聲請人的身分關係,總要禮貌地先問:「是您的哪位親人過世?」倘若來者一臉錯愕,或是不明所以地回答:「沒人過世。」就顯然不符聲請要件。「拋棄繼承」,是須具繼承人的身分始可聲請;親屬家人還好端端地健在,財產也還沒成為遺產,這時就來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顯然違反了繼承的事實,在邏輯上就說不通。急著來辦「拋棄繼承」,通常是唯恐繼承了過世家人的債務,有遺產可繼承的卻常為爭產而對簿公堂,這就分案給家事庭先行調解,希望家人之間坐下來商量,不要傷了彼此的感情。

而親友間因金錢糾紛鬧上法院,甚至感情絕裂,從此不相往來的確實不在少數。如果當初借貸證物明確,法院也不難判決,最關鍵處是借出的錢絕不能以現金交付。要知道,不願還錢的債務人總有種種理由推拖,即使簽了借據,還是有人否認曾拿到錢,債權人最終仍須負舉證責任。現在銀行帳戶匯款十分便利,而且匯出金額、轉帳日期都有電腦紀錄,債務人想賴也賴不掉。這在借貸之初就須留下證據,事後難以補救,也是訴訟輔導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指導民眾預先防範,在法律關係發生時趨利避害,有效維護自我權益。

對法院裁判不滿的人,來諮詢櫃台宣洩情緒也很常見,讓訴訟輔導幾乎要變成了心理輔導。記得曾有長者拿來開庭通知書,氣憤難消地質問為何無端成了「被告」?一看案由載著「分割共有物」,只得好言好語先安撫情緒,再解釋訴請裁判分割,原告須將其餘共有人列為被告的法律涵義,疑慮消除,壓在他心上的石頭這才落地。

可想而知,傳統觀念以和為貴,興訟是大不吉利的事,淪為被告更被認為是災運當頭。曾在櫃台遇見多年前受教的高中老師,從他手上遞來的傳票戴著「肇事逃逸」,一時之間真有點尷尬。正思忖著如何啟口,老師倒難掩不平地說起了原委:起初是一件機車擦撞事故,他因有要事在身,下車查看,確定對方只是輕微小傷後,掏出兩張千元大鈔請他自行就醫,隨即匆匆離去。不料,那個受了輕傷的人事後卻電話報警,待在現場等到警察前來做筆錄。老師百口莫辯,認為自己沒有逃逸,只因不諳正確的處理程序,就收到檢察署的傳票。肇事逃逸的「被告」身分,對他這一輩子從事教育的人,實在是莫大恥辱。除了再交付和解金外,他還為這非告訴乃論的「肇事逃逸」又支付一筆處分金給公庫,才獲得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法律果真是保護懂得法律的人。

往往在同一道大門進出,就讓許多人誤以為法院和檢察署是同一機構,所謂「檢審分隸」,兩者分別隸屬於司法院和法務部,各自肩負了審判和偵察的不同功能,因而辦案程序也不盡相同。這都有賴「訴訟輔導」指引迷津。

在檢審架構層層疊疊的司法巨塔裡,訴輔櫃台的諮詢雖是不值掛齒的小咖服務,但由此面向芸芸眾生,亦是他處難覓的修行道場。何況不少民眾在洽公離去前,還會特地前來致意道謝,這在糾結著恩怨情仇、瀰漫冷肅氛圍的法院,不啻是難得一見的景象,也反映出「訴訟輔導」確能不負所望,實現「司法親民」的自我期許。

高耀威/長濱的時間與流動
高耀威/聯合報
昨天下午,我約朋友到一棟小平房,打算委託他安裝一個滑門;之前這房子的廚房滑門也是找他處理的。這朋友與伴侶在附近開飲品甜點店,另有本業在做歷史資料調查,木工算是「副副業」--我喜歡找這樣的朋友做東西,不過並不是因為非本業費用會比較彈性,而是樂於欣賞「非以此為業之人所投注的創作熱情」,且工作往來之外還能有些人情交陪在其中。

評估完施工範圍、確定好能力所及,朋友坦白地說,以他的機具恐怕無法卸除原本的老舊鐵門,「鐵這方面我比較不擅長。」

那個「鐵」讓我想到我的房東,一位年邁的美國人,退休後與太太在長濱開民宿,從上班族轉化成重度maker,甚至擁有自己的打鐵設備。才這樣想,房東先生就騎著他的沙灘車來找我,我順勢請他幫忙看一下鐵門,協調好,他回家拿工具,半個小時後,鐵門卸下來了。

有時候,順著這樣的流動,事情會超乎預期地排解。但反過來,刻意約好的事,卻又會不盡然如意。認真約好的水電師傅,總是說「下午過去喔」,好幾個下午過去了,都不見人影;他們可能在某個時空,順著其他的流走了,約不到就是約不到。也有鄉親提醒我,講地址沒有用啦,講這是誰誰誰的房子,在某某某隔壁,這樣師傅才知道你在哪。透過人與人的連結,比較容易引流牽動隱形的線。

前幾天,街上的小孩約我去打籃球,但我們沒有籃球,小孩提議先去A球場找看看附近有沒有,找不到後,接著去B球場找。繞了兩圈正要離去,孩子眼尖瞄到角落有一顆漏氣的球,興高采烈地撿起,然後我們去我開的書店,找到灌氣的球針,再去摩托車店充氣。回到A球場,打沒十分鐘,球的氣又洩得差不多了,但沒多久,有人帶著球來到球場。這裡每個人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連結,不用多說就一起玩了。沒有任何早知道,一切理所當然順應當下。

時間是這樣使用,連結是這樣產生,我在長濱每天每天的學習與等待。

維隹/鋼牙躲貓貓
文/維隹/聯合報
一直覺得外貌是天生的,即便現在醫美發達,我仍崇尚用最自然省錢的方式,以多運動、多喝水、少油少鹽來維持外表。然而,從小的一口亂牙,卻無法用天然的方式改善。不整齊的牙齒讓我愈來愈不敢開口大笑,甚至感到自卑。考量許久,終於下定決心要矯正牙齒。不過,戴牙套的煩惱很多,除了昂貴的費用、漫長的時間、矯正的不適,每天還得面對大媽型同事對我三十好幾還花大錢戴牙套的各種眼光與意見。

沒想到,就在我加入鋼牙妹行列不久,疫情便爆發。大家對於這個未知的傳染病甚是恐慌,各國政府也有了戴口罩的防疫規定。不僅每天上班都配戴口罩,公司也嚴格禁止員工聚集飲食,原本下班後常有的同事聚會也取消。由於我戴牙套的時間幾乎跟戴口罩的時間重疊,那兩年很少人注意到。近期解封,我的牙套也拆掉了,與同事們外出用餐,他們才被我一口整齊的牙齒嚇到而頻頻詢問。

我暗自慶幸不需要以一口鋼牙的狀態示人,到現在都記得同事們驚訝的表情呢。

 
 
 
訊息公告
 
 
 
 
元旦就去這裡熱血看日出吧!跨年最美曙光TOP6推薦
準備好要迎接嶄新的一年了嗎?前進台灣第一道曙光降臨的離島與東海岸,捕捉海平面升起的那道光,或在雲海湧動的高山看光華流轉氣象萬千。由專業攝影嚴選全台最美的第一道日出美景,分享經典夢幻曙光,讓新的一年擁有最難忘的開始。

上班好痛苦卻不敢離職?過來人曝38K成功創業 關鍵在於:肯不肯做
年底到了,有不少人在思考是否想轉換工作跑道。一名網友就分享,最近喪失工作動力,很想離職休息,但又擔心沒工作會被家人酸言酸語,且身上的存款也不多,無法確定可以負擔沒收入的生活多久。有過來人分享,自己曾靠3萬8千元的資金創業成功,關鍵就在於肯不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