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企管報】內容涵蓋領導統御、經營企畫、財務管理、行銷廣告、職場生涯,增加您在職場上所需的知識。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4/27 第5419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綦孟柔/吸血鬼獸醫師
羅娃娃/飛魚的滋味
 
 
 
心情札記
 
綦孟柔/吸血鬼獸醫師
綦孟柔/聯合報

翅膀內側的血管跟頭髮一樣細

被稱為「吸血鬼」是我職業生涯的一大成就。

吸血鬼在刻板印象裡,多是陰暗、死亡、邪惡的,連帶蝙蝠也成為黑暗界動物代表之一。儘管歷年來有布萊德彼特、湯姆克魯斯、克莉絲汀史都華、羅伯派汀森等巨星展現出吸血鬼高顏值的一面,但整體形象依舊不離蒼白嗜血的駭人意象。直到某一天,我以一種奇怪的姿勢半跪在地上,幫一隻草食獸抽血時,聽到同事讚賞地說:「吸血鬼這個稱號非妳莫屬了!」這才恍然大悟,吸血鬼對於一名獸醫師而言,可是一大稱讚呢。

以一個六十公斤的人來舉例,由於體型夠大、體表無毛、可自主控制身體不要亂動等條件,抽血是一件門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當我們進行身體檢查,手臂的抽血位置能順利取得足量的cc數;一般檢查來說,5到10cc就非常足夠,若穩定不動,還可獲取像是捐血的血量250到500cc。但是,一隻脾氣暴躁的黑熊呢?一隻可垂直爬山的山羊呢?一隻二十克的小雨燕呢?

養過寵物的人可能比較好想像,當獸醫師判斷某隻狗需要抽血時,助理會熟練地整理需要的醫療耗材,採血管、針筒、酒精棉、電剪等,接下來還會需要他「保定」診療台上的狗,使獸醫師可以從前肢採取血液。當助理一邊安撫,一邊用一種穩定的力道讓狗狗不動時,獸醫師會著手剃毛,好清楚看見下針的位置,也減少下針位置汙染的風險;剃好毛後,助理會協助醫師壓迫入針處的上方,使得血管因為出口被壓住而膨起來,如此一來,只要入針,血液就能很順暢地被採取進針筒中。

犬貓是比野生動物好採血的物種,一來體型不至於太小,二來大多可以在人為保定下完成抽血。野生動物則需要視體型大小、皮的厚度、兇猛程度、血管位置、皮的黏性、肌肉的厚度等天時地利人合,才能夠順利採到血。

先從體型最小的動物介紹。當一隻二十克的小雨燕來到需要抽血的那一刻(如果沒有概念,二十克約是一個女生手掌的四分之一),儘管一般來說,鳥類從翅膀內側最容易看到血管,但小雨燕的翅膀內側血管大概跟你我的頭髮一樣細,最細的針頭都比血管還粗,必須直接選擇最大條的血管頸靜脈為採取點。然而,小雨燕的脖子很短,肌肉很少,頸靜脈雖然明顯卻會沉在肌肉束的中間,且由於體型太小,如果請助理保定小雨燕,將會完全被助理的手給蓋住。這時候,你只能靠自己一手掌握小雨燕,再用手指頭固定小雨燕的頭,再空出一個手指頭壓迫血管,另一隻拿針的手,穩穩地將針頭插入血管中……鳥類的皮很薄、肉很少,血管會像一隻蚯蚓,在皮膚底下扭來扭去,無論針頭怎麼戳,血管都會被針頭推開。因此,你還要想辦法用為數不多的手指頭,去推著那條滑來滑去的血管,讓針頭可以進入--此時此刻,腦子更要記得,這隻小雨燕只有二十克,只能抽體重的1%,也就是0.2cc,要仔細盯著血液進到針筒裡的cc數,0.2cc一到馬上結束抽血。我可不想為了驗血讓一隻鳥貧血。

在這全神貫注的一分鐘抽血時間內,尚且要小心別將手中的小小鳥給捏到窒息。而總算抽完血,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並沒有,因為血量只有0.2cc,其中0.1cc要成功置入機器中驗血,剩下的血要做毛細管看紅血球在血中的比例,還要做抹片看血球的狀況,萬一機器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產出檢驗結果,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體型大的動物不見得就好抽血

體型小抽血難度高,那體型大抽血難度就比較低嗎?的確可以省去計算血量的部分,還有不怕機器錯誤,錯誤還有很多血可以驗。不過,體型大不見得就好抽,以草食動物為例,大部分的山羊都很好抽血,但你需要一位強壯的助理跨在山羊的背上,雙手抓住山羊角、把羊下巴稍稍往上抬,獸醫師則是蹲在山羊前方,自己壓迫頸靜脈抽血。

有幾種情況可能很難抽:動物血壓太低、過瘦,血管會沉在肌肉之間,無論你怎麼壓迫,血管就是浮不起來。這時,我會將一隻手指輕摸在血管可能的走向,另一隻手指輕敲血管的另一個方向,當摸著的那隻手指有敲擊的震動時,就可以確定這兩點成一線,往這邊抽就對了。我都笑說抽血要用心去看,不要讓眼睛騙了你。

除了有時候要靠心眼之外,不同物種皮膚的韌性不一樣,也要考量進去。同為草食動物的山羌,一身麂皮不是假的,皮膚也比山羊厚很多,為了把針頭插進去,有時會過度用力而錯失進入血管的角度。為此,山羌抽血需要兩個步驟,先進皮膚,再進血管;要是一次沒抽到、要重新入針,需換一個針頭,因為原來的針頭已經鈍掉了。

要說最難採血的動物,我想非陸龜莫屬,全身縮進殼裡面,拿牠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麻醉藥伺候,等牠全身放鬆後再行採血。每次處理陸龜,明明是三十秒的採血流程,加上麻醉、監控、甦醒,兩個小時就過去了。至於其他物種,不能說困難,而是很有趣,像是蛇要從心臟採血、犀牛從耳朵採血、倉鼠從鎖骨跟氣管中間採血、長腳的鳥從腳內側採血、獅子老虎從尾巴剖面的兩點跟十點鐘方向採血、穿山甲從尾巴的腹側面採血、海龜從頭頂後側採血……不同物種不同挑戰,也難怪我可以練就一身吸血鬼技能。

●本文作者創辦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投入花東地區野生動物救援及環境教育。若您願意一起參與,請見:https://www.wildonetaiwan.org

羅娃娃/飛魚的滋味
羅娃娃/聯合報
春末夏初的蘭嶼,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魚腥味,不用抬頭便知道,飛魚架上曬滿了剛殺好的飛魚,晶瑩剔透的魚肉在陽光下,隨著時間與溫度變成金黃色。有時曬一天,有時多日,曬好的收進冰箱或儲物櫃裡,陪伴人們一路吃到秋冬,或當作贈禮,送給往來的親友們。

我曾經問部落文化教室的長輩:「為什麼蘭嶼人都不直接把新鮮的魚吃掉呢?」長輩說,因為以前食物並不多,也不是天天都能去海邊,所以捕獲的每條魚都很珍貴,若不把它做成魚乾保存起來,如果親友臨時來訪,沒有食物招待客人怎麼辦?把魚曬乾,不著急一時的口腹之慾,讓大海賜予的食物能夠擁有更多價值。

這樣的美意承襲至今,仍有部分家庭延續著,走在部落裡看見正在曬太陽的魚,就好像聽見長輩說:「嘿,歡迎到我家,我們有魚可以招待你。」

飛魚季是可以看見最多魚乾的季節,也因為汛期較長、捕撈方式不同,有機會品嘗到未曬的新鮮飛魚。洄游於蘭嶼的飛魚大約有七、八種,常見到的大約三、四種,分別是黑翅飛魚(俗稱飛魚王)、白鰭飛魚、斑鰭飛魚和紫斑鰭飛魚,捕撈和食用方式也微微不同。有一個有趣的部落傳說:族人初次將飛魚帶回家中,和其他食物一起煮食,隔日大家就陸續得了怪病。後來黑翅飛魚神托夢告訴耆老,必須學會分辨牠們的種類及烹煮方法,並且將飛魚與其他食物分開裝盤、獨立食用,人們照做之後,果然就不再生病了。

第一次捕撈到的飛魚由男人處理,去除內臟後,僅僅將飛魚綁起來,放入水中烹煮(早期使用海水,有天然的鹽分);隨著氣候愈來愈溫暖,洄游飛魚數量增加後,才開始殺魚、曬魚乾,但無論什麼方式,幾乎都保持著魚身的完整,不去切斷或剪翅,唯有在某個歲時祭儀過後,才為飛魚剪翅膀。飛魚本身很多魚刺,吃的時候要非常小心,於是島上部分餐廳為客人挑除魚刺、剝碎與飯一起拌炒,有些則將整條飛魚酥炸,方便客人入口。

只是長輩常對此搖頭,對他們來說,水煮飛魚才是尊重、珍惜食物的吃法。這些年在島嶼住著,一向也習慣依循傳統、不觸犯禁忌,水煮飛魚對我而言,吃的是族人捕撈的辛苦和分享的心意,美味與否好像不是那麼重要,往年收到飛魚,也往往為繁瑣的傳統處理方式煩惱不已。今年,試著站在傳統之外、放下對禁忌的執念,以「外邦人」角度來料理飛魚,燜烤、切小塊、去除魚刺、拌入高湯做了一道燉飯,佐以飛魚卵,這竟然是第一次感受到,飛魚原來那麼好吃。

我很敬重島嶼的文化,含藏許多維持自然環境永續的念想,但在那一口口美味的飛魚燉飯裡,也不禁開始思考,遵循傳統與開創新觀念之間,有沒有更好的平衡?

 
 
 
訊息公告
 
 
 
 
細胞可以永生不滅嗎?對抗衰老有撇步
過去幾年來,諸如日本沖繩,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和義大利薩丁尼亞半島等有很多百歲人瑞,一直都被探討長壽的原因,是最被關注的重點:飲食、生活方式、運動習慣及居家環境,都被廣泛討論,以下針對最近研究文獻、相關調查及最近抗衰老新發現,做綜合整理與讀者分享。

人才永續 重視規劃員工退休教育
歷時近三年的新冠疫情逐步受到控制與緩解,回顧當時因為疫情爆發,就業環境丕變,打亂許多人職涯及退休規畫,甚至失業或被迫退休,但也凸顯「財務韌性」的重要,加上政府勞退保障不足的狀況下,勞工及企業在退休議題上都須超前部署,才能為退休生活及企業永續經營做好準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