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6/06 第79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雨傘默默/太想擁有幸福,是很糟糕的事
赤裸新娘/新婚妻子的私密日記,婚姻生活的赤裸告白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誰無罪/原來真正要緊的,是那些受剝削欺凌的人
閱讀筆記 文學書評/土星的環帶

新書鮮讀
雨傘默默/太想擁有幸福,是很糟糕的事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一個人到底能不能沒有愛地活著?
太想擁有幸福,是很糟糕的事。
只要活著,我們就注定得哭。幸福和我,本來就不是同路人。
法國最崇高「龔固爾文學大獎」史上唯一2度獲獎作家跨世紀驚人暢銷之作,中文版首度問世!

內容簡介:

我是默默,十歲。十歲的小孩其實懂很多事。例如,我知道羅莎太太是為了每個月的救濟金才撫養我;我還知道,我的親媽媽是妓女,妓女就是用屁股照顧自己的人。至於我最要好的朋友,則是一把叫「亞瑟」的雨傘,每當我帶著他上街表演賺零用錢,總有路人露出憐憫的表情,覺得孩童不該受此對待,但我實在不知道,有誰哪樣對待我了?也有人因我的表演而心情難受。可是好奇怪啊,我是要來搞笑的耶。《雨傘默默》是一部法國家喻戶曉的小說。主角默默以童真的語調,述說出一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遭遇。在那其中,所有關於幸福的期盼與想望皆不存在,唯有殘酷,才是生命的基調。然而默默,卻用他的幽默訴說蒼涼與絕望,讓這本小說出版至今,始終撩撥著廣大讀者的心弦。只要讀過默默的故事,必定難以忘懷它所帶來的深沉感動。

作者介紹:

羅曼.加里(Romain Gary)

本名羅曼.卡什夫(Romain Kacew),1914年生於立陶宛韋爾紐斯,從小便在母親的高度期望之中成長(爾後,他於《黎明的承諾》一書中自述這段過程)。他是「帶有韃靼血統的哥薩克人與猶太人混種的結果」,幼時家境貧困。14歲時抵達法國,並隨母親定居尼斯。法律系畢業之後,他投身空軍,並於1940年追隨戴高樂將軍。

1945年,第一本著作《歐洲教育》出版,獲得了廣大迴響。在《歐洲教育》當中,這位說書人展現了一種既粗野而又充滿詩意的敘述風格。同年,他任職外交部。由於外交官的職務使然,他曾分別暫居於保加利亞的索菲亞、玻利維亞的拉巴斯,以及美國的紐約與舊金山。1948年,另一本著作《大衣帽間》出版,並於1956年,憑著《根深柢固的天性》一書,拿下龔固爾文學大獎。於舊金山任職領事期間,與女演員珍.賽柏格結婚,開始撰寫劇本,並執導二部影片。

1961年,他選擇放棄外交官職務,寫了一篇題為「鳥兒將死於祕魯」(頌揚我們卓越的開拓先鋒)的故事,以及一本幽默小說《L女士……》,而後投身於磅礴史詩的創作:《美國喜劇》,以及《海洋弟兄》。他的妻子於1979年自殺身亡;在此之後,加里的作品:《越過這條界線,您的車票便失效》、《女人的光彩》、《風箏》透露出對於破敗與衰亡的恐懼與不安。

1980年,羅曼.加里於巴黎自殺,留下一封遺書,坦承自己化名「埃密爾.艾加」(Emile Ajar),寫下《甜蜜的愛撫》、《所羅門王的焦慮》、《雨傘默默》(La vie devant soi)等三本暢銷作,並還以《雨傘默默》奪得1975年龔固爾文學大獎(註)。(註:龔固爾文學獎已逾百年歷史,乃最具威望的法國文學獎。此獎項有一規定,即同一作家一生只能得一次獎。而羅曼.卡什夫化名「埃密爾.艾加」出版的作品,使他二度獲獎。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西蒙波娃、莒哈絲,以及米榭.韋勒貝克皆曾獲得此獎。

譯者簡介:

黃琪雯

兼職譯者,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我十歲,離婚》、《爸爸沒殺人》、《對不起,她不在了》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

名人推薦:

★《異鄉人》作者卡繆極力推崇!

★楊索(《惡之幸福》作者)◎專文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馮光遠(作家),馮品佳(交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彭蕙仙(作家),盧郁佳(金石堂書店商品總監) ◎揪心推薦!

★法國歷經百年的「龔固爾文學大獎」史上唯一2度獲獎的文學巨擘!

★法國出版已逾三分之一個世紀,130萬個讀者感動落淚!

★世界翻譯語言文字已超過28種!

★出版至今近40年,不但改編搬上大銀幕,還多次以舞台劇上演,雨傘默默的魅力持久不衰!

搶先試閱:

我目前可以告訴你們的,是我們住在七樓,而且沒有電梯。對羅莎太太來說,她只有兩條腿撐住那一身重量,所以住在這副樣子的樓房所為她帶來的煩惱與憂愁,日復一日,滋養了她的生命。不過,她每回總說,自己可不會到其他地方去抱怨這檔子事,畢竟她也是猶太人。除此之外,羅莎太太的健康狀況也不好,所以,我才會打一開始就跟你們說,該給這婦人一座電梯。

我第一次見到羅莎太太,大概是在我三歲的時候吧。在那之前呢,是沒有任何記憶的,單只是活在無知裡頭。而我呢,就是在三歲那年開始,不再無知,只是,偶爾還是會懷念那段無知的時光。

在我們這座美麗城裡,還住有許多猶太人、阿拉伯人,以及黑人,可是羅莎太太就是得自個兒爬上七樓。她說,總有一天,她會死在樓梯上,而我們這些小傢伙就會哭,因為一旦有人死了,就是得這麼做。那時,我們這群和羅莎太太住在一起的孩子,總共是六或七個,不過偶爾還會更多。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羅莎太太照顧我,是為了月底可以拿到一筆錢。當我知道這回事的時候,大概已經是六或七歲了。知道自己原來是有人付了酬勞才得到照顧,令我心裡十分難受。我還以為羅莎太太是無條件愛我的,而且兩人彼此不可或缺。我哭了一整晚。那是我生命中第一道沉重的哀傷。

羅莎太太看見我傷心的模樣,於是向我解釋說,家庭這東西,並不能代表什麼,甚至還有些家庭拋下了拴在樹幹的狗兒,逕自去度假,所以每一年有三千隻狗因為缺乏主人的關愛而死。說完之後,她將我抱上膝頭,向我保證說,我是她在這個世界上最親愛的人,可是我聽了,卻立刻想起每個月發的那筆錢,於是大哭著走開。

我到樓下迪斯先生開的咖啡廳去,然後在哈米爾先生的面前坐下。哈米爾先生在法國是地毯攤販,見過許多世面,還有雙美麗的眼睛。在他周遭的人,只要一見到這雙眼睛,就會心情愉快。當我認識哈米爾先生的時候,他就已經很老了;而且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只是一直變老而已。

「哈米爾先生,為什麼您總是微笑呢?」

「我的小默默,那是因為我每天都為了記憶力還很好而感謝神啊。」

我其實名叫穆罕默德,但是每個人都叫我默默;把我當成年紀更小的孩子一般地暱稱我。

「六十年前,那時我還年輕,認識了一個年輕女子。她愛我,而我也愛她。我們在一起八個月之後,她搬家了。這件事,就算是隔了六十年之後,我仍然記得。我告訴過她: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年復一年地過去了,而我也一直都沒有忘記過她。只是,我有時候會害怕,因為我的人生還很長,而上帝手裡握著橡皮擦,所以,我這個可憐的人能向自己承諾些什麼呢?不過我現在覺得很平靜。我不會忘記潔米拉。我所剩的時日不多,但是,我會在忘了她之前死去。」

我想起羅莎太太,猶豫了一會兒,才開口問:

「哈米爾先生,一個人能不能沒有愛地活著呢?」

他並沒有回答,只是啜著有益身體的薄荷茶。從不久之前開始,哈米爾先生總是穿著一襲灰色的連身長袍,如此一來,當蒙主寵召時,就不會只是穿著短上衣了。他看著我,且觀察著這片沉默。或許,他正揣想,我還未成年,所以有些事情,不應該讓我知道。這時候的我,應該是七歲,或八歲吧,我也不知道,因為沒有人為我標上日期。當我們更熟一點,你們就會明白──如果你們覺得有必要的話。

「哈米爾先生,為什麼您不回答我的問題呢?」

「因為你年紀太小了。當一個人還小,有些事情最好不要知道。」

「哈米爾先生,一個人能不能沒有愛地活著呢?」

「能。」他低垂著頭回答我,彷彿感覺羞恥。

我於是開始哭泣。

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沒有人嘲罵我,所以我並不知道自己原來是阿拉伯人。直到上了學,我才知道。可是我從來沒有為此而和人打架。打人總是會痛的。

 
赤裸新娘/新婚妻子的私密日記,婚姻生活的赤裸告白
文、圖節錄自遠足文化
圖/遠足文化提供
沒有人會知道妳是誰,或妳曾過過什麼事
因為妳在別人眼中,一直是一個好妻子……

內容簡介:

◎反正沒有人談到性愛時,是完全誠實的。

◎笨蛋,自己真是笨蛋,居然會自以為了解他。

◎每個人心中的某個角落,都住著無人知道的另一個自己。

◎妳必須承認,這就是妳要的,很老套,但妳就是要一個避風港。

◎在很多方面看來,你倆相處地非常愉悅,除了性愛以外。

◎人生中最孤獨的時刻,其實是在婚姻中,是自己成為別人妻子的時候。

◎為何女人總是犧牲自己的歡愉,來取悅別人呢?

新婚不久的家庭主婦,失蹤了,只留下一本性愛日記,裡頭有138堂婚姻課。所有認識她的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完美嬌妻:快樂、忠實,且滿足。但是這本日記,把她的私密性生活完全揭露。

婚姻對於女人而言,即是安全感,但平淡乏味的性生活,再加上她的丈夫,疏遠且難取悅,讓她很不好受。更糟的是,她的丈夫與她閨中密友外遇。因此,她開始著手於長久以來規劃的寫作計畫,並跟完美的蓋比爾來一場外遇,這為她乏味的婚姻生活,帶來了一些歡愉及喜悅。之後,為了離開激情和不為人知的偷情生活,她竟選擇隨意搭訕計程車司機,並與其友人一同享受魚水之歡。

在她陷入之前無法想像的性愛冒險之際,她開始對丈夫產生愧疚,因此希望藉由懷孕,一掃先前婚姻不順遂的陰霾,及偷歡帶來的羞愧感。懷孕期間,她又再度感受到對性愛的渴望及情緒的起伏,她一直不斷的自我探索及改變,然而,在生完孩子後,她卻失蹤了……

作者介紹:

妮琪.珍麥爾

澳洲人,雪梨ABC電台的記者,也是BBC World Service的製作人。她以匿名的方式,出版此英國情色小說,已翻譯多國語言,成為國際暢銷小說。另有Shiver, Cleave and Love Song及With My Body等小說出版。現居澳洲。

本書重要書評:

「熟練、率真的見解,很不尋常卻又充滿說服力。這小說有極親密的描述,也描繪了一位已婚少婦的轉變及自我覺醒。」——Publishers Weekly

「縝密、優雅及黑暗。我認為每個女人都應該至少結一次婚,讀這本小說二次。」——Suzanne Finnamore, author of Otherwise Engaged

「人們心裡深處的黑馬,因這本書而狂野,是性愛的覺醒。」——Tatler

「極度誠實的探索女人內心的想法及渴望。」——Dallas Morning News

「這性愛、粗魯及淫蕩,正是你要的。」——Elle

搶先試閱:

敬啟者,

我擅自主張將這份作品原稿寄給您,希望會引起您的興趣。

此作品是由我女兒所寫。十二個月前,她突然消失了。有人發現她的車子停在英國南部的一個懸崖邊,但目前還是無人找到她的屍體。在警察密集調查她身邊幾個親近的人之後,還是以自殺為理由結案。有人猜測她可能故意策劃失蹤假象。我無法確定這兩個情節何則為真,再加上這整件事讓人無法猜測,因此,我必須承認這事故已占據了我整個生活。

她在消失前完成了一本書。這書的內容就在警察交還給我的手提電腦中。據我所知,她只有跟我一人提過這本書的創作。這是一本關於已婚婦女的秘密生活,而我的女兒一直希望能夠以匿名的方式出版這本書,因為她想要以最坦率的方式寫作;她擔心公開名字會導致自己最終只會過度審視自己。同時,她也希望能以匿名的方式保護她自己,及她身邊的人。

我想要經由閱讀她的寫作來尋找她失蹤的原因,但同時她的生活像花朵般的在我面前赤裸的綻開。書裡頭有很多我從來不知道的事。有很多我不想知道的事。從很多方面來看,她對我來說很像是一個陌生人,但她卻又是我最親密的女兒。

我必須承認,我看完這本書的第一個直覺,就是刪掉她的寫作,然後從此忘了這本書的存在,雖然我到現在還是不停止盼望電話響起時,說話的那一端就是她,但她其實已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現在覺得,自己必須盡其所能的幫她找到出版社發行她的寫作。我相信這也是她所衷心希望的。因為最終,我還是希望她能開心。

因此,我在此附上 赤裸新娘。感謝您寶貴的時間。

第一課 誠實極為重要

妳的先生不知道妳正在寫這本書。在他面前寫書是很容易的。或許,就像是能夠輕易跟別人上床一樣地容易。而沒人會知道妳是誰,或妳曾做過什麼事,因為,妳在別人的眼中,一直是個好妻子。

第二課 冰冷的水,能夠刺激、強化並振奮神經

一個度蜜月的旅行。一個陌生的國度。

沒錯,你的身體又再次的屈服於例行的性愛,而且回憶著自己七歲時發現水的美好的那天。你在那之前從未到過游泳池;你成長的地方附近沒有任何游泳池。你一直記得在某個夏天的度假中,有一座游泳池,當你極為小心地慢步往前走時,池中的水也慢慢地往你的腹部上方移動,而那緩慢移動的冷水,以及你腹部中所集結的呼吸,再加上總是站在你前方的媽媽,面帶微笑,有耐心地哄著你,把自己的手伸向你,然後自己一步步的慢慢往後走。然後突然,啪地一聲,你浮在水面上,水的浮力讓你的腹部及兩腳就像是一條拉開的繩子般,你感覺自己非常的健壯,這很振奮你的心,而且你覺得水就像絲絹般細緻,這個回憶就像是初吻一樣,令人懷念。

第三課 把床鋪的很舒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家事

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夜晚的氣息,佈滿妳那延後已久的蜜月之旅,隔天早晨爭早的鳥兒鳴叫著,聲音就像是廚房裡滋滋作響地油炸聲。天還未亮,但鳥兒們的清脆鳴叫聲已經蓋過青蛙的聲音,就像是合唱團的指揮手將指揮棒往下擺動般。召人禱告的呼聲已把妳吵醒,而妳也無法再入睡,妳於是想要起身推開法式窗戶,讓它完全敞開,然後用力吸入沙漠破曉時的怪異氣味。但如果妳這麼做的話,妳的先生卡爾一定會被吵醒,然後抱怨發牢騷。

所以。妳只把手放在他臀部的突出處,然後吸入他沉睡時的氣息,那酸中帶甜的味道,然後在黑暗中靜靜地微笑著。妳的鼻子緊靠著他的後頸,聞著他的氣味。

妳在生命中,從未如此深愛著一個人。

妳偷偷溜到陽台中。外面非常熱,至少有二十八度。妳用孩子般的驚奇表情看著撒在天空的星星,因為倫敦的夜燈形成的一大片橘色光,讓妳無法看到夜晚的星星,甚至很難察覺何時已月圓。夜晚的花朵綻放著,九重葛、木槿及木蘭花靜默著不動,在夜晚中看來很朦朧。妳感到非常地滿足。卡爾在此刻哀怨地叫喊著妳的名字,於是妳趕快安靜地溜回房間,讓他的手臂環繞著妳的身體,然後緊緊將妳抱著。

妳的雙腳機靈地甩開令人窒息的棉被,然後掛在床邊,就如同往常般,想要找尋涼快,讓腳丫子透透氣。

本書限18歲以上觀賞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文、圖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
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單身或有伴,不只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選擇
幸福不在於有沒有人愛,而取決於妳愛不愛自己。
當給自己的愛足夠,妳會瞭解,
有人陪伴很美好,一個人也很自在。

內容簡介:

我們喜歡寄託希望在別人身上,卻忘了唯有自己才能實現,習慣將自己能掌握的一切,輕易地交到另一個人手上,等到受傷後才發現,幸福與否,其實操之在己。

亞洲首創婦女身心特別門診的蕭美君醫師,親述30則女人故事,每段關係都不一樣,有未婚、離婚、喪偶……各種狀態,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想著自己的生活,

或許妳覺得似曾相似,驚訝這正是身邊朋友的遭遇;或許妳未能體會,但這可能是妳未來的人生課題。

千萬別不知不覺地單身,而要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面對自己、接納自己、寵愛自己。

作者介紹:

蕭美君

不論單身、有偶,最重要的是「妳」。妳在哪裡?

書中很多女子找到自己、找到幸福、找到未來,

希望藉由這些故事,妳可以找到專屬自己、獨特有型的自在人生。

◎亞洲首創婦女身心特別門診資深主治醫師

◎國際婦女身心健康協會會員

◎曾任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

◎活躍於國內外學術研討會,發表過多篇國際SCI論文

採訪撰文:

司晏芳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學士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

◎曾任三峽恩主公醫院、署立樂生療養院藥劑師,《康健雜誌》研究編輯、記者

◎譯有《就醫前的120個居家療法》

本書重要書評:

「女人一定要鍾愛自己、投資自已,財務自主,心理獨立,營造人際關係,那麼不管是未婚單身、離婚單身或喪偶單身,都能活得自在有自信。」──劉秀枝醫師

「蕭醫師將專業淡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隨著故事節奏,漸次剖析與指導,希望所有的朋友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玫瑰。」──賴芳玉律師

名人推薦:

劉秀枝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鄧惠文 台大醫院精神部總醫師、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賴芳玉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部律師

搶先試閱:

職場老大姐

快四十的她,梳個包包頭,只愛穿黑、白、灰色的衣服。她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十幾年,儘管公司有過幾次權力鬥爭,但她因為運氣好,跟對主子,一步步從小祕書爬到總經理祕書。她生活規律,每天待的地方,不是公司就是家裡,也沒有參加社團活動、課程或運動。

她一個人住,擁有一間小套房,按時繳房貸,少有訪客,上班從不請假。她朋友就那幾個,都是和她一樣資深的單身女郎,幾個月固定聚會一次。比她年輕的同事,覺得她講話尖酸、嚴肅僵硬,也不敢和她走太近。

公司任何的簽呈、公文,一定要先過她那一關,才可能上呈給老闆。不論案子大小,她都認真挑錯,一個文被退個兩、三遍,稀鬆平常。

她過去好幾個月都睡不好,覺得胸口悶、吸不到氣和心跳加速,但看過許多科卻找不出原因,最後被轉介來看我的門診。

初診時,我問過她大略的生活、經濟和人際關係,看起來都還好,猜測可能是生活有壓力帶來的身體感覺。我問她,最近是不是壓力比較大?她馬上回答,「我哪裡有什麼壓力。」

我開了緩解症狀不適的藥給她,心想等她準備好再談。幾次門診後,我照例問:「一切都還好嗎?工作還順利嗎?」她突然嘩地一聲哭出來,講起公司半年前新來了一位年輕女同事,剛從國外大學畢業回國,打扮新潮,酥胸半露,加上一雙修長的美腿,青春無敵。她業務能力強,談成幾筆大生意,頗受老闆賞識。新同事仗恃是公司紅人,從不按照規矩辦事,想找老闆就直接衝進辦公室,也不知會她一聲,完全沒有把她放眼裡。

新人受寵,倍感威脅

去年底,公司的福委會討論隔年春遊的景點,她提議去中國,新同事立刻嗆說,看風景和逛老房子有什麼好玩。唉唷!老人家才會想去。要玩就去最近熱門的長灘島,沙灘、陽光、棕櫚樹,還可以玩衝浪。話一講完,其他同事幫腔附和,直呼「好酷啊!」她直覺這些同事串通好,擺明給她難堪。在公司待這麼多年,論資排輩,只有她教訓別人的份,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當眾出醜。其他同事雖然也提幾個其他景點,但最後表決通過去長灘島。

會後新同事跑去跟老闆邀功報告結果,臨出辦公室還不忘冷言幾句,可是劉姐想去大陸玩,不曉得到時候會不會跟大家去?老闆隨口說,我們這年紀的人就要跟上潮流,劉姐當然會去,全公司都要一起去。

整個會議讓她覺得被人排擠,而老闆的話就像在她心口捅上最後一刀。她氣老闆跟新同事站在同一陣線,嘲諷她年紀大、思想過時。最後她抽抽噎噎地說,「醫生,對不起,擔誤妳那麼多時間,跟妳抱怨這種小事。」

「千萬別這麼說,這些都不是小事,」我馬上想到,她可能是適應障礙。新進女同事和福委會的表決結果,加上老闆隨口幾句話,讓她倍感壓力。她的自我認同和價值都建立在工作年資,生活重心全放在工作,拿放大鏡檢視同事互動。與新進女同事交惡,也可看出她心底對年華老去的焦慮。

設定人生目標

我對她說:「想想妳未來到底要什麼。除了工作外,什麼是妳真正想要的生活?退休後,人生要如何規劃?」

她茫然地說,我不知道。「別著急。這些問題需要花時間想,」我說。

往後幾次門診,我們一起討論她的興趣、參加過的學生社團。她最後決定去學室內設計,因為她一直想重新裝潢房間,粉刷、油漆換色、買新家具。剛過30,她搬進現在的單身套房,當時考慮有可能1、2年後會結婚,現在的單身套身只是暫住,何必浪費錢裝潢,隨便找些便宜家具湊合著用。但是,眼看一年又一年過去,還是一個人生活。10年、20年後,她可能會一直單身。去他的真命天子!她要活在當下,好好佈置自己的家,就算只有她一個人住。

然後,下班後她認真研習室內設計課程與軟體,從初階上到進階班,甚至參加相關證照考試。週末假日,她勤逛各大家具賣場。半年後,她找來工班,按圖施工,造出她夢想的家。她邀請設計班同學來家裡吃飯,慶祝新居落成。聚會後,有位同學熱心牽線介紹她認識他公司的同事。他離過婚,有一個小孩。兩人一拍即合,穩定交往半年多。

她解開心結,重新安排生活後,症狀減輕許多,後來持續來看我,只是想找人說說話,定期把心裡的垃圾倒乾淨。「醫生,我現在覺得新進女同事也沒那麼討厭,年輕有本錢就該秀出來,出國旅遊到哪兒玩都可以,只要大家開心就好。幸虧有她,我才會改變,得到現在的生活,」她說。

 
誰無罪/原來真正要緊的,是那些受剝削欺凌的人
文、圖節錄自先覺出版社
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吳念真導演說:「等待馮.席拉赫的新書就像等待一個節日、一個女人。」

《罪行》《罪咎》後,更過癮、更動人的法律本質辯證

撼動德國,以「柯里尼案」揭露惡法之罪!使部長下令,全面檢視司法沉痾!

如果侵蝕正義的敵人,正是我們賴以維持秩序的法律,你會選擇因循服從,還是挺身奮戰?
若法律殺人,又該由誰賠罪?

★德國最會說故事的律師作家,第一部長篇小說!

內容簡介:

多年來課堂上他認真學習法律和釋義,努力理解刑事訴訟的一切,

然而直到今天,他才發覺現實竟是另一回事:

原來真正要緊的,是那些受剝削欺凌的人。

柏林豪華飯店裡發生的殘暴命案,在司法世界掀起滔天巨浪。

85歲的財團企業家遭凶手自後腦連開四槍,面目全非。嫌犯旋即自首並詳述犯案過程,但是對殺人動機三緘其口。地位崇高的企業家與甫自賓士車廠退休的模具工嫌犯之間,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警方毫無線索。

承接此案的辯護律師,懷抱著年輕的壯志,堅持徹查真相,卻發現死者竟是他好友的祖父,更是成長過程中對他情義深重的長輩。情感糾葛、案情膠著,挫敗之餘,辯護律師逐漸踏入險境,卻執意在司法的顢頇巨輪之下,搶救岌岌可危的最後正義……

作者介紹:

費迪南.馮.席拉赫 (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於慕尼黑,自1994年起擔任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他的委託人包括前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前聯邦情報局特務諾貝特.尤瑞次科、工業鉅子、達官顯貴、中下階層人士及常民百姓。

 2009年出版處女作《罪行》,引起廣大迴響,德國讀者及媒體好評不斷,售出32國版權。2010年獲《慕尼黑晚報》選為年度文學之星。除了獲頒德國文壇重要獎項克萊斯特文學獎,在日本也得到本屋大賞翻譯小說獎肯定。中文版在台出版亦大獲讀者喜愛,上市未滿一週即登上《蘋果日報》當週統計全台暢銷小說榜第一名,更獲得當年度金石堂「最具影響力好書」之殊榮。2010年第二本書《罪咎》出版,立即登上《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冠軍。

 《罪行》及《罪咎》獲得百萬書迷擁戴,電影版權皆由《香水》的出品者康士坦丁電影公司買下。2012年上映的改編電影《罪愛妳》由國際知名導演多莉絲.朵利執導,奪下「巴伐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更在柏林影展上大放光彩。改編電視迷你影集則由德國第二電視製作播映。

 他的第三部作品、也是第一部長篇小說《誰無罪》出版後,2012年1月,德國聯邦司法部長下令籌組委員會,針對聯邦司法部內與納粹歷史相關的案件審理,進行全面徹查。

譯者簡介:

薛文瑜

專職德文譯者。譯有《誰無罪》《罪咎》《罪行》《最後的邀請:父予子的告別禮物》《饗宴的歷史》《小心!偏見》《偉大的失敗者》(合譯)等,譯著屢次獲選開卷年度十大翻譯類好書獎。

本書重要書評:

等待費迪南.馮.席拉赫的新書就像等待一個節日、一個女人。

或者,像受虐狂一般,等待著繼《罪行》《罪咎》之後另一次凌遲和衝撞。

「誰無罪」,這三個字既如教堂裡神父慈悲而哀憐的詢問,卻也像一個犯人最後陳述時,那麼無力而蒼涼的喃喃。

歷史仇恨、轉型正義,看似平淡無奇的幾個字,在費迪南.馮.席拉赫的筆下再度成為一個血淚交織、讓你讀完之後連一聲長嘆也顯得斷續無力的故事。

—吳念真

在律師作者溫暖又兼具理性的文字中,流暢地帶領讀者們親臨轉型正義的歷史現場。

—林峰正(民間司改會執行長、律師)

罪行的定罪有種種條件限制,但良心折磨和無辜受苦者的時效卻是永久。

—黃國華(作家)

名人推薦:

熱血沸騰,感動推薦!

吳念真、小野、黃國華、冬陽、張大魯、蘇絢慧、許澤天、詹宏志、藍祖蔚、戴立忍、林永頌、盧郁佳、王浩威、林峰正、吳宜臻、盧蘇偉、李偉文、彭樹君、陳玉慧、馮光遠、鴻鴻、李明璁、光禹、顧立雄、王丹、丁文玲……

搶先試閱:

1

後來所有人都會記得,包括該樓層的服務生、電梯裡的兩位年長女士、五樓走廊上的那對夫妻,他們都說,那名男性身材高大,而且他們也都提到他身上的那股汗味。

柯里尼上了五樓,搜尋著房號。四○○號的門上寫著「布蘭登堡套房」,他敲敲門。

「哪位?」來應門的先生八十五歲了,但他看起來比柯里尼想像中年輕許多。汗水從柯里尼的背上直往下流。

「您好,我是義大利《晚郵報》的柯里尼。」他含糊報上名字,暗自揣度不知對方是否會要求看他的證件。

「您好,我很期待您的到訪,請進請進。我們最好在這裡做訪問。」老先生對柯里尼伸出手,柯里尼把手避開,他不想對他動手。他還不想。

「我有手汗。」柯里尼一說出口,隨即氣自己講錯話。聽起來很怪,沒人會這麼說,他想。

「是啊,今天的確很悶熱,好像快下雨了。」老先生親切的說,雖然並非如此:房間裡很涼爽,幾乎聽不到冷氣機運轉的聲音。他們走進房內,米白色地毯、深色的木造家具、大扇的窗戶,處處都顯得昂貴又堅固。柯里尼從窗戶看出去,柏林市中心的布蘭登堡門,彷彿近在眼前。

二十分鐘後老先生死了,四發子彈射進他的後腦,其中一發在大腦中轉向、貫穿頭部,半邊臉當場血肉模糊。米白色地毯吸附了死者的鮮血,血染的範圍漸漸擴大。柯里尼把槍放在桌上,站到老先生旁邊,盯著他手背上的老人斑,然後用腳踢死者讓他翻過身來。突然間,他以鞋跟猛踹死者的臉,看著死者,然後繼續猛力的踩。他停不下來,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力踩,血和腦漿噴上他的褲管、濺到地毯及床框上。後來法醫鑑定不出凶手踩踏的次數,臉頰、顎骨、顱骨受重擊而碎裂。直到鞋跟斷裂,柯里尼才停下腳來;他坐在床上,汗水沿著臉頰往下流,脈搏慢慢穩定下來,等待呼吸恢復正常後,他在胸口畫了十字便離開房間,搭乘電梯到一樓去。因為鞋跟斷了,他只能跛著腳走,突出的鞋釘刮在大理石地板上。到了大廳,他要櫃檯後方的年輕女子打電話報警,她比手劃腳的提出疑問,柯里尼只說:「四○○號房,他死了。」在他身旁的電子告示牌上顯示著:「二○○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二十時,歡樂廳:『德國機械工業協會』」。

他在大廳內的藍色沙發坐了下來,服務生問他是否需要喝點什麼,柯里尼沒有回答,只是盯著地板看。從一樓的大理石地板、電梯到五樓的那排套房,都可看到他的鞋印。柯里尼靜候被捕,這一刻他等了一輩子。他一直保持沉默。

2

「刑事辯護人緊急服務處,我是卡斯帕.李寧律師。」手機螢幕顯示是刑事法庭來電。

「我是動物園區地方法院的審查庭法官柯勒。有一名謀殺案被告沒有辯護律師,檢察機關提出羈押聲請。您需要多久時間才能來到法院?」

「大約二十五分鐘。」

「好,四十分鐘內我會把被告帶過去,請您到二一二室報到。」

卡斯帕.李寧掛上電話。他和許多年輕律師一樣,列名在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的緊急服務名單之中。週末時他們會拿到一支手機,必須隨傳隨到。警方、檢察機關和法官都有這支電話號碼,只要有人遭到逮捕要求律師在場,他們就會打電話來。通常菜鳥律師都是這樣接到第一位客戶的。

四十二天前,李寧才當上律師。第二次國家考試後他遊蕩了一年,穿越非洲和歐洲,多半寄住在從前寄宿學校的同學家裡。幾天前他的名牌才剛掛上大門:「卡斯帕.李寧律師」。雖然他覺得這樣浮誇了點,但還是挺滿意的。這間事務所位在庫坦大街旁小巷的後屋內,有兩個房間,沒有電梯,要找他辯護的委託人得爬狹窄的樓梯上來。但這是李寧的一人事務所,他只需為自己負責。

這天是週日上午,他在辦公室整理了好幾個鐘頭,處處散落著打開的紙箱。訪客座椅是從跳蚤市場買來的,放置檔案的金屬櫃空空如也,辦公桌是父親送給他的。

接獲法官來電後,李寧開始找他的西裝外套,最後在一疊書下方找到。他從窗戶的把手上取下嶄新的法袍,塞進公事包便往外衝。接到電話的二十分鐘後,他便站在審查庭法官的辦公室內。

「我是李寧律師,您好,剛剛是您打電話給我的。」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啊,從緊急服務處來的,對吧?好,好,我是柯勒。」法官起身和他握手。戴著老花眼鏡的法官年紀約莫五十歲上下,身穿鐵灰色的獵裝,他看起來很親切,也許還有點迷糊。但這是假象。

「柯里尼謀殺案。您想先和您的委託人談話嗎?反正我們還是得等檢察官。主任檢察官萊莫斯會親自出馬,雖然今天是週末⋯⋯好吧,本案肯定是會見報的。那麼,您想和他談談嗎?」

「非常樂意。」李寧說。有一刻他在想,這件謀殺案到底有何重要,需要萊莫斯親自出馬;不過,當警衛打開門,這念頭便一閃而逝。門後是一道筆直向下的狹長石梯,羈押看守所內的人犯出了囚室會爬上石梯,被帶到法官那裡。在第一處樓梯平台上,有個高壯的男人倚著石灰牆,佇立在半明半暗之中。他的頭部幾乎完全遮住唯一的燈光,雙手則被手銬反扣在背部。

李寧進門後,警衛鎖上他身後的門,讓李寧和男人獨處。「您好,我是李寧律師。」平台上的空間不大,他們兩人靠得很近。

「法布里奇歐.柯里尼。」男人只看了李寧一眼,「我不需要律師。」

「不,您需要的。根據法律,這類案件必須有律師為您辯護。」

「我不要辯護。」柯里尼說。他的臉特別大,寬寬的下巴,嘴唇抿成一線,額頭突出。「我是殺了那個人。」

「您向警方供述了嗎?」

「沒有。」柯里尼說。

「那麼您現在也應該保持緘默,等我看過卷宗我們再談。」

「我不想談。」他的聲音低沉中透著拘謹。

「您是義大利人嗎?」

「是的,但我在德國已經待了三十五年。」

「要不要通知您的家人?」

柯里尼看也不看他。「我沒有家人。」

「朋友呢?」

「也沒有。」

「那麼我們現在開始吧。」

李寧敲敲門,警衛再度把門打開。審訊室中,主任檢察官已入席,李寧簡短的介紹自己,法官從前方的一疊資料中抽出一份卷宗,柯里尼坐在矮柵欄後方的木頭長凳上,警衛就站在他的身旁。

「請解下被告的手銬。」柯勒說。警衛解開鎖,柯里尼搓了搓手關節處。李寧不曾見過這麼大的手。

「您好,我是今天負責審查本案的法官柯勒。」然後他指著主任檢察官,「這位是主任檢察官,辯護律師您剛已經見過了。」他清了清嗓子,聲音變得冷靜客觀,語氣不帶任何抑揚頓挫。「法布里奇歐.柯里尼,您今天站在這裡是因檢察署以謀殺罪對您提出羈押聲請,這是我得裁定是否發出羈押令的期日。您的德語理解力夠好嗎?」

柯里尼點點頭。

「請說出您的全名。」

「法布里奇歐.瑪利亞.柯里尼。」

「您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

「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義大利熱那亞省的坎波莫羅內。」

「您的國籍是?」

「義大利。」

「戶籍登記在哪?」

「伯布林根市,陶本街十九號。」

「您的職業是?」

「我是模具工,在戴姆勒公司工作了三十四年,最後做到模具師傅。四個月前退休。」

「謝謝。」法官把羈押令放到李寧面前,那是一張雙面的紅紙頭,根據謀殺調查組的報告所寫,尚未簽署完成。法官宣讀羈押令:法布里奇歐.柯里尼在阿德隆飯店四○○號套房遇見尚恩—巴貝堤斯特.麥亞,朝其後腦開四槍致死,至今尚未發表任何供詞,但槍枝上有他的指紋,他的衣服和鞋上有死者的血跡、雙手殘留彈藥的煙漬,而且證人指證歷歷。

「柯里尼先生,您可了解對您的指控?」

「是的。」

「根據法律,您可以對此指控表達意見。您若保持緘默,則不能據此指控對您作出不利判斷。您可以聲請調查證據,例如傳喚證人,也可以隨時和律師商議。」

「我什麼都不想說。」

李寧忍不住一直看著柯里尼的雙手。

柯勒轉身對女書記官說:「請記下:『被告不想發表任何意見』。」然後對李寧說:「辯護律師,您想為被告說些什麼嗎?」

「沒有。」李寧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是毫無意義的。

柯勒法官轉向柯里尼。「柯里尼先生,我對您發布剛剛宣讀的羈押令,您可以針對我的裁判提出抗告或聲請羈押審查。對此您可以和您的律師商議。」他邊說邊簽署羈押令,然後抬頭看了萊莫斯和李寧一眼。「還有其他聲請嗎?」他問。

萊莫斯搖搖頭,把資料收好。

「是的,我要聲請查閱卷宗。」李寧說。

「已記錄下來。還有其他的嗎?」

「我要提出言詞審理式的羈押審查。」

「也記錄下來了。」

「還有我要聲請指派我為被告的辯護律師。」

「現在就要提出嗎?好吧!檢察官可有異議?」柯勒問。

「沒有。」萊莫斯說。

「那就做成下列裁定:在本案訴訟過程中,指派李寧律師為被告法布里奇歐.柯里尼的義務辯護律師。就這樣嗎?」

李寧點點頭。書記官從印表機拉出一頁紙交給柯勒,他快速瀏覽後又傳給李寧。「這是本次開庭紀錄,煩請您的委託人簽名。」

李寧起身,讀完後把開庭紀錄放到被告席圍欄的木質桌台上,木台上有條細繩,末端綁著原子筆。柯里尼不慎扯斷細繩,結結巴巴的道歉後簽署文件。李寧將之交給法官。

「好了,今天到此結束。請法警將柯里尼先生帶回,再見,各位。」法官說。法警再度給柯里尼銬上手銬,和他一起離開審訊室。李寧和萊莫斯起身。

「對了,李寧先生!」柯勒說,「您請留步。」

走到門邊的李寧回頭,萊莫斯則離開房間。

「我不想在您的當事人面前問您,請問您當律師多久了?」

「大約一個月。」

「所以這是您第一次參與羈押宣判?」

「是的。」

「那麼我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請您幫個忙,請您環顧一下這個房間,有聽眾在場嗎?」

「沒有。」

「沒錯,這裡沒有聽眾,過去沒有、以後也絕不會有。羈押審查及宣告是不對外開放的,這您知道的,對吧?」

「⋯⋯是的。」

「那麼為什麼您在我的審訊室天殺的穿起法袍呢?」

有那麼一秒鐘,法官看似享受著李寧的手足無措。「好了,下回別再犯了,祝您辯護順利。」他從成堆的文件中拿出下一個卷宗。

「再見。」李寧嘟噥的說,法官沒有回話。

萊莫斯站在門外等他。「李寧先生,星期二您可以到我的辦公室拿卷宗。」

「謝謝。」

「您是不是來我們這裡實習過?」

「對,那是兩年前。我才剛取得律師執照不久。」

「我想起來了。」萊莫斯說,「而現在您接了第一件謀殺案,恭喜。⋯⋯只是這案子八成是沒希望的⋯⋯但,總得有個開始吧。」

萊莫斯道別後消失在側邊長廊盡頭,李寧沿著走廊往出口走去,他很高興終於可以獨處。他盯著大門上方的裝飾,那是一座石膏浮雕:鵜鶘啄開自己的胸部,用牠的血餵養雛鳥。他坐在長凳上,再讀一次羈押令,點燃香菸伸長雙腿。

他曾在一間大型商事律師事務所實習,成為刑事辯護人一直是他的心願。考完國家考試的那個禮拜,他接到四家面談邀請,但他一家都沒去。李寧不喜歡那種有八百位律師的大型事務所。那種事務所裡的年輕人看起來像銀行家,他們考試名列前茅,會去買自己負擔不起的車子,每個禮拜凡能賺進當事人最多鐘點費的就是贏家。這類事務所的合夥人多半離過兩次婚,週末會穿黃色的喀什米爾羊毛衣和格紋長褲。他們的世界建構在數字、董事職位、聯邦政府的顧問合約上,他們會在會議室、機場躺椅和飯店大廳之間無止境的穿梭。對他們來說,如果有案子要上法庭,那就是大禍臨頭。有法官就意味著有風險,但偏偏這才是李寧想要的:他想穿上法袍為當事人辯護,而現在他也如願以償。

 
閱讀筆記
文學書評/土星的環帶
聯合報╱黃錦樹
《白馬走過天亮》書影。 (圖/九歌提供)
推薦書:言叔夏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九歌出版)

土星將要離開我的第四宮,四宮的尾巴天蠍座,於是今年的生日,在葬禮中度過了。整個傍晚我們吹奏號角,圍著圓圈燒火紅蓮花,直到夜暗下來,周圍的景物退得很遠很遠。整個送葬隊伍被霧完全掩蓋。大霧散去,我忽然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個暗黑的平原上了。

有時我感覺自己來到世界,只是個空空的容器。承載世界。有時世界變成了海,就承載了我。好久沒有大哭。雖然我不清楚那是為了什麼。也許是時間。有人告訴我,土星是一個虛的實體,無法抵達,也不能登陸。它的環帶比它本身來得更真實。

─Facebook of Camille Liu,12 Jan 2013

去年有位本地學界的朋友又在抱怨台灣本土學人對馬華文學的研究乏善可陳,我隨即轉寄一篇劉淑貞的論文給她看看,附了一句評語:「這論文比她老師寫得好太多了。」這種話或許會為她樹敵吧。但學術之路本也是條江湖路,有敵人也會有朋友,即使刻意廣結善緣的人也會經常中暗箭。最後憑靠的還是自己的實力,況且論文真正能傳世的也不多。

很可慶幸的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領域近年出現了若干有潛力的年輕人,而且同時從事創作。劉淑貞無疑是箇中佼佼者之一。讀她的論文可以看到,在理論的廣泛涉獵之外,還可以清楚感受到有一股對文學的強烈激情。那種激情在她的老師輩的論著那裡幾乎是被徹底壓抑掉的(如果不是從來沒有過的話)。雖然,那也可能是種危險的激情,尤其在台灣學界論文急遽學術化、學究化以利數目字統計的年代。另外一個值得擔心的是,過度膨脹的台灣文學學術產業或許會讓積累畢竟有限的台灣文學不勝負荷。這份負面的冗餘或許會轉嫁給年輕的研究者,限制了他們的可能性。

聽說她也寫作,後來從《台灣七年級散文金典》裡讀到她的〈馬緯度無風帶〉、〈憂鬱貝蒂〉。前者是我近年來讀到的少見的散文佳作──因為某種我自己也難以說清楚的原因,大概有幾年忽略了年輕一代的寫作──也許還包括自己的寫作。寫散文時她或許叫言叔夏,我不知道(也沒那好奇心去探詢)她還有哪些筆名。

爾後在她的部落格裡零零星星的讀到一些文字,羚羊般跳躍的意象,欲語還休的道出自身生命的某些傷害、失落、啟悟,或某種難以言喻的感思。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幾篇寓言或小說),我讀到的她的大部分寫作並沒有逾越現代散文的界限,這種自覺是很值得一談的。

我認為《白馬走過天亮》(九歌,2013)這部散文集是相當標準的現代散文──嚴格意義上的現代散文,是60年代以來,由余光中、楊牧加以命名、概念化並實踐,從〈鬼雨〉到《年輪》到唐捐《大規模的沉默》,在台灣現當代文學裡斷斷續續的延續著的一種寫作。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台灣文學界對現代散文的自覺創造可以說是對五四抒情散文的局限的嘗試克服(那一代的現代散文界碑是魯迅的《野草》)。進而言之,那也可能是克服抒情散文的有限性的一種(可能有效)的方式(註一)。

和一般人的認知也許恰好相反,散文(這裡嚴格限定為抒情散文)在現代文學系統裡,可能恰恰是一種最不自由的文類。散文的寫作者很快就會意識到,它其實嚴格的被限定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它不像小說有虛構的自由,也不如現代詩有相似於小說的自由──藉由虛擬的核心、虛擬的情境,次第的展開詞語之花。位置介於小說和詩之間,因著它嚴格的有限性,它之被獨立對待,從文學系統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勉強的(註二)。大部分寫作者也近乎默契的默默遵守著這限定,少數逾矩者都會付出相當嚴重的代價。如果是文學獎的場合,那甚至是個準法律問題(「詐欺取財,不當得利」),而不止是個道德問題(欺騙)(註三)。

因此,它其實非常孤單,它被迫直面生命經驗,被逼面對個人經驗的單薄貧瘠。它得到的反饋或許是,它可能是最認真、最真誠面對生命自身的一種文類──它先天的告白特性、凝視自我,甚至反思性。

既然小說式的虛構之路是不被容許的(那是個禁忌),如果不想流於文字的白描,平鋪直敘的自我暴露,唯一一個可以選擇的道路就是借鏡於現代詩。那條路徑我曾把它稱為修辭的拓展。但它不限於修辭,而涉及詩的各種技藝,甚至是戲劇化,這在既有的現代詩裡也有許多例證。戲劇化之路可能讓它趨近於小說,但現代散文似乎總是自覺的以主體生命的本真性為其核心。弔詭的是,那往往來自於傷害。罪是另一個可能性,那也有長遠的傳承,譬如西方懺悔錄的傳統。但為什麼歡樂不是?歡樂彷彿是另一個禁忌──在時間之流裡,歡樂容易被它的對立面沖淡、覆蓋、抵銷。反之,感傷、悲哀往往有很強的存活力、感染力,可以一直發揮作用──甚至後遺的把未來的某個當下共時化為過去。寫作大概是直面它的最好的方式,也或許是防止它突襲的最好的方式。

雖然是老生常談,傷害往往是啟動書寫的那個按鈕,啟動一種與自我、與遠去的幻影之人的總結式的對話。

言叔夏的書寫似乎毫無選擇的從散文被規定的有限性展開(註四),以直面自身經驗的有限性、傷害的本真性。於是讀者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年輕的孤獨女子,愛穿黑衣,愛孤僻,獨來獨往,大概慣於從情境中自我抽離為一個觀察者(〈尺八癡人〉、〈白馬走過天亮〉),那也是從小養成的自我保護的能力。她的出生不被祝福,和母親的關係相當緊張(〈閣樓上的瘋女人〉)。從台灣西部的鄉下到遙遠的、暗夜般荒涼的花東去求學。而後北上,有一段時間住在可以看見陌生的腳在窗外頭來來去去的走過的地下室(〈馬緯度無風帶〉),愛亂作夢(〈夢之霾〉)。而她也常常獨自品嘗寂寞,以致幾乎愛上自己蝸居的房間和衣櫥(〈袋蟲〉)。身為那一世代受專業訓練的文藝青年,敘事中偶爾會選擇性的暴露一些讀過的書(太宰治、邱妙津、Susan Sontag、班雅明)和電影,但也許刻意忽略掉的名字更為關鍵。譬如當詞語如此輕快的跳躍:「書名好像是一句法語,念起來像一隻鼻子,我念著念著就覺得自己變成一隻大象。」「那布偶極愛轉彎,那轉彎的弧度極美,那傾斜就是一種正確,那棉花屑,沿路不斷掉落就宛如祕密的雪。」(〈尺八癡人〉)那隱藏的名字就出現了。那夏宇似的聯想,瞪羚似的跳躍,是一種文體練習。偏好格言警句,「心是辯術」,「連掌紋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辯術之城〉),「愛這樣遠,痛這麼近」(〈隧道〉),格言警句總是企圖排除時間。Eileen Chang?

雖然像穴居人那樣,那敘述者也需要外出覓食、上課、談戀愛、訪友、看電影、買書,都是些尋常不過的學生生活。但時間一長,感慨就深了。開篇的〈十年〉有相當的概括性:「十年裡我做了什麼?去了一個不喜歡的城市,搬四次家,和三個人分手,換了六份工作。十年裡外婆死了。」生命中關鍵的十年,順利的話可以從大學念到博士(但文科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取得社會上升之路的基本資格。但青春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代價,情感的創傷更難以預測。一度親密的情人和朋友,在時間中漸行漸遠後最終都成了大寫的英文字母。彷彿只有那說話的「我」是唯一的真實。敘事中的家庭劇場都是原生的,父母婚姻失敗,以致那原初的愛與依附都殘破不堪;斗轉星移,妹妹懷孕、生子,老輩衰老死去,新來者是全然的未知,生命流轉。葬禮,喪禮如通過儀式,在他人之死中局部的領會生之奧祕。而傷害,又何嘗不是種考驗?

那經驗主體還好不致太過脆弱如邱妙津黃宜君那般,彷彿渾身是風劃出的傷口。言叔夏第一人稱話語的敘述者自有一套詞語的魔術,她有能力爭辯(〈辯術之城〉),即使在她最憂鬱的時候也還保有幾分抽離的灑脫。

〈馬緯度無風帶〉或許是箇中最佳的案例。

一次情傷,背叛,被摧毀的原初的愛(初戀?)。但逼真性的細節一開始即被連串的比喻帶離開,蒙古人的大象,沙塵暴,沙漠,流沙,石頭,馬,駱駝……大量的問號,猶如漣漪般一圈圈從傷害的核心蕩開。那核心,約莫是被利刃割傷了的純真。反覆出現「黑暗」這樣的意象,也一再把地下室的租處比擬為沙漠。時序推移,從四月到五月,那大概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吧,她用了無風帶的比喻描述那種沉悶。但無風帶其實是個比沙漠有生命力的比喻,它恰恰是一狹長的虛擬的界域。相較於沙漠的乾枯、無盡的絕望,它其實已經蘊含著穿越的希望──代價必須是把那些馬(那些該割捨的)拋進海裡,減輕輜重。渡過之後,就可以感受到迎面而來的風了。

對書寫者來說,縱使不幸也是一種贈予──只要他沒被擊倒,就可以反向的吸收、轉化它。說來弔詭,這像是被信仰者(神)對信仰者的考驗。在一個絕對的意義上,所有的災難都是考驗,即使它帶著絕望的黑暗。因為神意難測,神的時間不同於凡俗時間。譬如猶太教徒召喚的彌賽亞,祂到底何時到來?大劫難時何以總不見祂垂憐降世?身處黑暗時代的班雅明(淑貞愛引用的Susan Sontag《土星座下》熱烈頌讚的對象)的答覆晦澀難解,近年阿甘本(Giorgio Agamben)對它做了番細緻入微、但一樣不易理解的詮釋。「某些事物似乎並未發生,但實際上卻發生了。」(註五)一如前陣子的末日預言,世界末日也許真的發生了,但我們並不知道,它被一股我們難以理解的力量抵銷了。反之,彌賽亞降臨了,只是你我都不知道,也無法理解。

如果我們把那樣的解說帶到詩學的領域,或者說從詩學的角度去看,可以說,也許詩(辯證意象)即是那可能的神意。不論是對卡夫卡還是班雅明(還有一樣命運多舛的布魯諾•舒茲),唯一真實的救贖是他們在災難急迫的陰影裡、在危機中寫下的那些神祕難解、彷彿帶著啟示的微光的文字。因著那些詩一般的文字,他們在後人眼裡往往被看成是在世的先知(雖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先知)。那種從劫難廢墟裡奪回的灰燼般的事物,見證了書寫的力量,一種可以把時間喊停,共時化(一如意識批評論證的),甚至變更時間的矢量(「凡不可逆的皆可逆」)。任何有能力的書寫者從自身經驗的災難(甚至個人的悲劇)中,藉由文字向命運爭奪而來的、自身生命本真性的靈光,構成了作為有限性存在的個人的土星的環帶。

我們的被拋狀態無法選擇,但可以選擇與它搏鬥的方式。

謹與淑貞共勉之。

註:

一、但這一路徑不是沒有流弊,早在余光中的〈逍遙遊〉裡就可以看到修辭的浮濫膨脹。部分後繼者走過頭了,變成反覆使用誇大格以致讓語言彈性疲乏。

二、黃錦樹〈論嘗試文──現代文學系統裡的現代散文〉《中外文學》32卷7期,2003年12月。

三、最近被揭發並引發討論的例子見鍾怡雯〈神話不再〉《聯合報•聯合副刊》2012年10月7日。

四、大概只有兩篇例外,〈用眼睛開花〉、〈Pluto〉。

五、阿甘本著,麥永雄譯,〈彌賽亞與主權者:瓦爾特•本雅明的法律問題〉汪民安主編,《生產》第二輯(廣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pp268。

 
北極寶藏 各國覬覦
隨著氣候暖化,北極地區豐富的漁業和礦產,吸引各國興趣。該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蘊藏量,佔全球未勘探油氣資源的五分之一,未來冰融也將容易開採多了。

混搭! 臺北建築物語
和洋混合日式建築的市長官邸,巧妙融合中西、新舊的設計,讓臺北的建築充滿多樣混搭風采,也令人想探索建築的前世今生及隱藏在其背後的故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