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場情報誌】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學習進修課程等內容,讓你提升職場競爭力!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3/28 第107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黑箱/日本#MeToo第一槍★鼓勵無數性侵受害者的勇氣!
克雷的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裡總有一座橋。
你和我之間/公司同事與我的必要距離是1.2公尺
走肉之味/咀嚼在口中食物,是什麼滋味的呢?
親愛的歐巴馬總統/人民向總統求救吶喊,推動施政魔法棒。
閱讀筆記 開房間/關在一起天黑

新書鮮讀
黑箱/日本#MeToo第一槍★鼓勵無數性侵受害者的勇氣!
文、圖節錄自高寶
圖/高寶 提供
日本#MeToo第一槍★一則比黑暗更黑暗的故事。即使是小蝦米對上大鯨魚,也要奮力一搏,尋求真實與正義。

內容簡介:受害者不可恥,該撻伐的是傷害的加諸者,性暴力,必須被終結。受同業前輩性侵,身為記者的受害者伊藤詩織,承受巨大精神壓力的同時,仍直搗問題核心;意圖向大眾傳達強暴受害者在權力傲慢的壓迫下,還得面對法律及社會體制的不足──也就是黑箱──的殘酷真相。一起不可饒恕的性侵案,就此變成了密室事件,尋求正義的過程,面對的是一個個開啟不了的黑箱,真相就此被封閉。以權職作為惡行的藉口,有多少加害人仍在大眾的默許下逍遙法外?又有多少受害者發聲捍衛自己,換來的卻是大眾的控訴?

2013年,伊藤詩織遠赴紐約攻讀學位,期間結識了TBS電視台華盛頓分局局長山口敬之,並在對方的承諾下期待能得到新聞業的工作機會。恰逢雙方都回到日本時,兩人相約居酒屋,原以為主要是討論提供工作機會,沒想到山口只是不斷吹噓自己與總理等政商界有權人士的人脈。席間伊藤開始察覺身體的不適感,意識也逐漸模糊,平日酒量相當好的她幾乎可以確定自己被下藥了。兩人一同搭上計程車後,雖然伊藤要求在車站下車,山口卻以工作機會的名義為由強留下她。從車上到飯店的這個過程,伊藤近乎沒有記憶,等到她再次恢復意識,她已是全裸的躺在飯店床上,山口正跨坐在她身上。飯店的攝影機證實,當晚伊藤是被抱進房間的,然而山口的證詞完全否定了自己的惡行:「妳從廁所出來之後,還很正常地說喝太多了,就自己爬上我的床。」

2015年伊藤向警視廳諮詢,高輪警察署在月底以準強姦嫌疑受理了告訴狀,開始搜查。6月初雖然發行了逮捕狀,但當時的警視廳刑事部長卻在準備於成田機場逮捕山口前際,下達了停止命令。之後再經過1年4個月左右的調查之後,東京地檢署以嫌疑不充足為由判決不起訴。2017伊藤向審查會提出了再審要求,並以「詩織」這名字出席召開了記者會。而山口則於自己的臉書社群上反駁「自己從未觸法」。即便再次審理,檢查審查會仍決議不起訴。兩次刑事訴訟皆不起訴,2017年9月,以非自願性行為而承受精神上的壓力與痛苦,伊藤向山口提起民事訴訟,求償1100萬。同年12月,舉行第一次民事訴訟第一次口頭辯論。

為喚醒社會大眾對於性暴力的意識,更為控訴日本社會在處理性暴力的冷漠應對,伊藤以本名出版了這本事件紀錄。身為記者,她有著強烈找出真相的決心,回首痛苦記憶將只有當事人知曉的密室對話,及她在提出強姦被害與起訴狀後所遇到的司法及媒體高牆,全都記述在本書中。每個地方都有Black Box,強暴受害者勇敢道出自己的經歷,只為停止這種最沉默的傷害。

作者介紹:伊藤詩織 ,1989年出生,獨立記者。目前主要在《經濟學人》、半島電視台以及路透社等外國媒體發佈影像新聞和紀錄片。

搶先試閱:〈從劇痛中清醒〉

劇烈的疼痛使我恢復意識。在一個拉上輕薄窗簾的房間,我被某個沉重的東西壓在床上。即使頭腦一片茫然,我卻沒有像宿醉那樣令人沮喪的鬱悶感。撕裂般的疼痛從下腹部傳來,加上映入眼前的光景,我明白了自己身處的情況。當時意識到的事,我連回想都不願去想。剛睜開眼,沒有記憶,又無法判斷自己處境的那一瞬間。

難以置信,我無法容忍對方做出這種事。床頭燈加上電視旁的燈控面板,除了靠窗的區域,朦朧的燈光幾乎照亮了整個房間。也許玄關的燈也開著。筆記型電腦被不自然地放在架子上,電源開著,螢幕散發出亮光。那個架子不是拿來用作辦公的地方,也沒有放置椅子。從螢幕朝向這裡的角度來看,我直覺地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拍攝。「好痛、好痛!」即使知道我恢復意識,也聽見我的哀號,他仍然無動於衷。事情到底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儘管思緒一片混亂,我仍清楚感受到我只想著要從這裡逃出去。不逃出去不行。「會痛嗎?」我不斷地叫痛,山口才停下動作。然而,他並不打算起身。即使我試圖移動身體,但在被壓制住的狀態下,根本動彈不得。我拚了命地想把他推開,終究力氣不敵。當我說「想去廁所」時,山口總算起身。我衝進浴室將門鎖上,恐慌使我的腦袋一片混亂。乾淨的浴室裡有一面大鏡子,鏡中的我一絲不掛。身體的某些部位泛紅,有些還滲著血跡。刮鬍刀之類的男性洗漱用品,過於整齊地排列在一條散開的白色小毛巾上。我意識到,這裡是山口住宿的飯店。

以為要被殺掉的瞬間

不管怎樣,我必須離開房間。我做好了覺悟。一打開門,山口早已站在那裡,就這樣抓住我的肩膀,把我再次拖回床上。當我緊閉雙腿並彎曲身體時,山口將臉湊近索吻,我絕望地別過臉,而因為這樣臉被緊緊壓在床上。在頭和身體都被壓制住的狀態,我漸漸無法呼吸,在即將窒息的瞬間,我以為自己會被殺。要是以裸體的模樣被發現的話,父母想必會很悲傷。混亂之中,我的腦海裡浮現了母親哭泣的面容,以及自己被晨間新聞報導的畫面。我絕對不要讓這種事情發生。我把身體蜷縮成一團,夾緊雙腿死命地持續抵抗。等到山口的手不再緊壓著我的頭,我總算能夠重新呼吸。「好痛。請住手。」「會痛嗎?」山口一邊說著諸如此類的話,一邊緊抓我的膝蓋,硬是要掰開我的腿,劇烈的疼痛從膝關節處傳來。就這樣拉鋸了數分鐘,我繃緊全身,竭盡抵抗。山口終於停下動作。我奄奄一息地背著身體躺臥在床,並思索痛罵的詞彙。儘管我重複說了那麼多次的「請住手」,但光是這樣太過微不足道。於是我不禁用英文說道:「What a fuck are you doing!」若要將這句話翻譯成日語,大概是「你這是在做什麼!」,但實際上是更潑辣的咒罵字眼。「Why the fuck do you do this to me ?」(你為什麼要做這種事?)「I thought we will be working together and now after what you did to me, how do you think we can work together ?」(對將來會一起工作的人做出這種事,你有何居心?)

事後回想起來,對於將來會是自己上司的人,我從頭到尾都使用敬語向山口問話。女性對身分較高的男性使用的對等抗議字眼,無法自然地從我的口中說出。也許日語裡本來就不存在這種詞彙。在國外被半開玩笑地問日語有沒有什麼髒話時,我都會回答日語裡沒有這種詞彙,還為此感到自豪。直到這一刻。

「至少內褲留給我當紀念吧!」山口以安撫般的語氣,用日語回答我。「我真的喜歡上你了。我想早點帶你去華盛頓。你合格了喔!」「既然那樣,那為什麼要對將來會一起工作的人做這種事?又沒有避孕,要是懷孕了怎麼辦?染病的話怎麼辦?」我再一次地用英語說。「對不起啦!」山口只說了這句道歉。終於能從床上下來的我,腦袋一片空白地在房間四處撿起衣服,一件件地拿回身邊。但是卻遍尋不著內褲。儘管叫山口還給我,他仍無動於衷。之後總算在山口攤開來的旅行箱上面找到胸罩,但還是完全找不到我的內褲。此時,山口說:「至少內褲留給我當紀念吧!」聽到這句話的我,全身無力地倒坐在地。我沒有力氣起身,將身體倚靠在眼前的另一張床,躲避山口的視線。這個房間是有兩張床的雙人房,另一張床仍是鋪著床尾巾的狀態,並沒有使用過的痕跡,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之前明明看起來很精明的樣子,現在倒像是個困惑的孩子一樣,真可愛。」山口又開了口。必須盡快離開這個房間才行,刻不容緩。我終於拿回內褲,匆忙地將衣服穿回身上。在自己成為被害者之前,我一直沒意識到性犯罪是何等地暴力。就算我以為自己知道,也不明白那將會是多麼具有破壞性的行為。某個事物被猛烈地摧毀了。

前往原宿警察署

四月九日的傍晚,我獨自一人前往離當時住處最近的原宿警察署。那一天,在絕望的深淵,我惴惴不安地踏入警局大門,當時的一切至今仍歷歷在目。櫃台前還有其他民眾在等待,我只好當眾解釋報案的原因。我簡扼地說明,並請櫃台改換女性警察對應,結果被當場問了更多問題。由於難以解釋清楚,只好直接說「我被強姦了」。由於這點,我希望警察相關單位能再多顧慮一下當事人的感受。女性的警察,在特別諮詢室聽我說了將近兩小時。然後她說:「我去請負責刑事案件的人過來。」直到這一句話,我才知道原來她隸屬於交通隊。

我不得不重提那些不堪回首的細節。回想起當時的恐懼,我淚流不止,加上過度換氣,我的頭腦有如缺氧般地失神發愣。我想回家,卻回不了。我把同樣的話再次說給刑事單位的男性搜查員聽,又談了兩個小時以上。雖然初次能向警察說明事情的經緯,但這只不過是一開始而已。在這之後,我究竟還要重複敘說幾次相同的內容呢?話雖如此,原宿警察署的搜查員在聽完我的話後,誠懇地建議我提出受害申報。由於事件發生的地點屬於高輪警察署的管轄範圍,下一次會換高輪警察署的搜查員,來原宿署與我約談。結束諮詢離開警局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就如先前所述,我不敢一個人回公寓,擔心我的看護師朋友S來到車站接我。我把在警局的事說給她聽後,決定回到父母的住處。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表情,來面對毫不知情的父母。

「這種事情很常見,很難辦喔!」兩天後,我於四月十一日再次來到原宿警察署。這次在那裡遇見的,是負責這起案件的高輪署搜查員A先生。我又再一次把事情從頭說起。和原宿警察署相比,A先生的態度強硬許多。「都過了一星期了嗎?這就難辦了。」他突然開口,接著繼續說,「這種事情很常見,很難當成案件來搜查喔!」對經過一番內心掙扎,終於邁出第一步的我來說,這句話實在是太殘酷了,我不禁打了個寒顫。A的話震驚了我,這種事情竟然如此常見,又這麼容易粉飾太平。

「再現」的屈辱

大約在這個時候,警方告知我,伴隨著搜查的進展,他們必須確認案件的經緯。這個被稱為「再現」的作業,通常是在案發現場進行。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目的在於還原案發現場並拍攝照片。那次我們並沒有前往現場,而是被帶去高輪警察署的頂樓,一個像是柔道館的地方。那裡的地板鋪滿了藍色軟墊,牆壁上並排掛著像是柔道服般的衣物。也許是很多警察都在這裡訓練的緣故,整個房間混雜著一股汗味。男性搜查員們站成一排,在柔道館用人偶還原當時被強暴的情況。「那麼,請您躺在上面。」我仰躺在藍色軟墊上,被搜查員們圍繞著。「這種感覺?」「還是像這樣?」其中一名搜查員把一個大型人偶騎在我身上,一邊問一邊移動人偶。

當閃光燈亮起,快門被按下的瞬間,強撐著理智的我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也許很難回答,您是處女嗎?」似乎是在同一天,我被搜查員這麼問。這個問題之前也被其他搜查員問過好幾次。對於三番兩次的奇怪質問,我忍不住說「這和案件有什麼關係嗎?」,搜查員只答「這是不得不確認的問題。」所有和我談話過的搜查員都問過這個問題。然而,在這之前我都沒能反過來質疑這個問題和案件的關聯,只能勉強回答。

若是性侵害的被害者非得忍受這種屈辱,那一定是搜查體系和教育出了問題。當我和路透社的同事提起這件事時,他說這是「二次強暴」,馬上開始取材。這是我在配合警方調查的過程中最痛苦的經歷。不知為何,當時朋友K不被允許與我同席。直到這項作業結束前,她都在一樓的接待室等我。要是能夠讓K在我身邊,也許就能稍微釋懷一些吧。此外,在案件從高輪警察署轉手至警視廳搜查一課後,我的兩位朋友被傳喚到局製作筆錄。她們是與我有多年交情,在事件發生後最先知情的K和S。據說,搜查員向她們詢問我喜好的男性類型以及過去的戀愛史。過去的性經驗和男性偏好和搜查有關聯嗎?能改變對這起案件的看法嗎? ▶▶ 閱讀更多 伊藤詩織(ゆシよ ウれベ)《黑箱:性暴力受害者的真實告白》

 
克雷的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裡總有一座橋。
文、圖節錄自木馬文化
圖/木馬文化 提供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裡總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家人。鄧巴家的男孩沒有母親,也不需要父親。

內容簡介:母親的病逝雖在他們心中留下傷痛,父親的離家卻讓兄弟羈絆更加堅強。但在他們以為人生也許就是如此時,父親突然回到家,提出令人不解的要求:他希望五人跟他去蓋一座橋。五兄弟中,只有克雷願意答應。其餘四人不明白這座橋有何意義,也不懂他為什麼背叛兄弟情誼。但從好久以前克雷就知道:他就是那座橋,只有他,能修復這個家庭受的一切創傷。

面對傷痛,我們從不陌生,卻不知道怎麼把自己治好。我們啟程到遠方找希望,奇蹟卻在一開始出發的地方。經歷十三年沉潛淬練,愛與溫暖的傳信人馬格斯•朱薩克再次帶來撼動人心的美麗作品。這個充滿心碎與感動的家族史詩將揪住你的心臟,直至最後一頁。

作者介紹:馬格斯•朱薩克 ,生於雪梨,父母為奧地利與德國後裔。馬格斯.朱薩克可說是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最豐、讀者群也最廣的作家。

搶先試閱:〈犯錯狂〉

在這世上,你一定會遇到某些人,聽他們說些不幸的故事,而你不曉得他們到底是做了什麼才落到這種下場。潘妮.鄧巴,我們的母親,就是其中之一。重點在於,她不認為自己不幸。她會把一綹金髮塞到耳後,表示自己並無悔恨。她獲得的比過往失去的多太多,對此我大致同意。可是我還是發現厄運總有辦法再找上她,而且多半是在她人生的轉捩點上。她母親生她的時候死了。婚禮前一天,她撞斷鼻梁。接著,當然是後來的纏綿病榻。她過世的故事更了不起。

她出生時的問題在於年紀與壓力。就生育小孩而言,她的雙親年紀都大,母親在手術中努力掙扎了好幾個小時,筋疲力盡死去。她的父親瓦迪克.勒丘什科也筋疲力盡,但他活了下來,他盡其所能將她養大。身為一名路面電車的駕駛,他很有個性,怪癖也多。大家都覺得他長得像史達林(不像本人,比較像雕像)。或許是因為八字鬍,或許有其他原因,也可能因為這個人總是拘謹,或是因為他不多話。安靜的人往往更引人注目。不過私底下的他又是另一回事,比方說,他擁有三十九本書,卻特別喜歡其中兩本。可能是因為他在斯賽新長大,鄰近波羅的海,又或者他打從心底深愛希臘神話。無論原因為何,他都不停重讀那兩本書—─或說那兩篇史詩,故事裡的角色總在海上徜徉。長書架歪扭地站在廚房裡,兩篇史詩擺在書架,塞在「ㄏ」的那區。

《伊利亞德》,以及《奧德賽》。其他孩子的床邊故事是小狗小貓和小馬,可陪著潘妮洛普長大的是快腿的阿基里斯、足智多謀的奧德賽,外加其他希臘史詩的名字與稱號。呼風喚雨的宙斯。愛笑的阿芙蘿黛蒂。製造恐慌的海克特。以及與她同名的那位,有耐心的潘妮洛普。潘妮洛普和奧德賽的兒子,深謀遠慮的泰勒馬庫斯。以及她的最愛:阿迦門農,諸王之王。無數夜晚,她躺在床上,倘佯在荷馬所敘說的場景。這些故事一再由人重述,擁有許多版本。一次又一次,希臘船隊揮軍前往深如酒水的海洋,或者挺進潮溼的曠野。他們揚帆航向玫瑰色黎明,而那個沉靜的小女孩為此深深著迷。故事點亮了她嫩薄的臉龐,父親的聲音彷彿越來越小的海浪,拍拂著直到她沉沉睡去。特洛伊人明日將再次回歸。明晚,長髮飄揚的希臘軍隊的船將再次啟航,帶她遠走。

除了史詩,瓦迪克.勒丘什科另外又教給女兒一項對生活有正向影響的技能:彈鋼琴。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們的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的床邊故事是希臘名著。還學習古典音樂。不是這樣。這是另一個世界,是另一個時代的殘留。這代代相傳的書本收藏幾乎是她的家族僅存的一切,鋼琴甚至是從牌桌上贏來的。而此刻,瓦迪克和潘妮洛普都還不知道,這兩樣東西在後來都變得至關重要。它們會讓女孩與父親更加親近。也會讓女孩再也無法回家。

他們住的是三層公寓。跟其他的街區長得一模一樣。遠遠望去,他家就像水泥塑型的歌利亞頭上的一盞小燈。靠近點,會發現屋子簡樸而四面狹窄。窗邊擺著一架直立式鋼琴,顏色深黑,扎實強壯,光滑如絲緞。每天早晚,在固定的時段,老先生會以嚴謹而沉穩的態度陪她坐下。他的八字鬍貼著皮膚,在鼻子和嘴巴之間散發剛毅的氣氛,只有在替她翻譜時才會動一下。而潘妮洛普,她彈著琴,專注地看著那些音符。起先是兒歌,後來他送她去上課,去上那些他根本負擔不起的課,所以出現巴哈、莫札特和蕭邦。在練琴的那段時光,外頭的世界往往一個眨眼就變換形貌。天氣從冰寒轉變為強風吹襲,從晴朗變成一片陰鬱。彈奏前,女孩會微微一笑。父親則會清清喉嚨,然後節拍器輕輕地敲。

有時她能聽見他的呼吸聲混在音樂之中,提醒潘妮他的存在,不是大家開玩笑的什麼雕像。可是,就算她能感覺到自己彈錯新練的小節,惹父親發怒,他的臉色還是介於無表情和失控中間。就算一次也好—─她很想看他爆發的模樣,例如用力拍腿,扯著灰白的頭髮。然而他從來沒有失控過,只會拿著一根雲杉樹枝。每回她的手腕姿勢垮下,或者又彈錯音,他就直接抽她指關節。那是很痛的。某個冬日早晨,她依舊是那個蒼白羞怯,縮著身體的小孩;那天她被抽了二十七下,因為她犯下二十七個彈琴的錯誤,父親因此為她取了個綽號。快上完課了,外面正在下雪,他叫她停下來,然後舉起她的雙手。她的手被打過,這雙又小又暖的手與父親修長如方尖碑的手指形成對比。他輕輕握緊她的手。「Już wystarczy,」他說:「dziewczyna błędów ……」她翻譯給我們聽,那意思是:「可以了,犯錯狂。」那時她八歲。等她十八歲,他決定要送走她。 ▶▶ 閱讀更多 馬格斯•朱薩克《克雷的橋》

 
你和我之間/公司同事與我的必要距離是1.2公尺
文、圖節錄自大田
圖/大田 提供
家人與我的必要距離是20公分,朋友與我的必要距離是46公分,公司同事與我的必要距離是1.2公尺。保持足以互相尊重的距離。那麼,不論是獨處,還是共處,都可以幸福。

內容簡介:「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如此和藹可親,與親近的人卻無法好好相處?為什麼我們都宛如活在各自的孤島上?是什麼原因讓你我之間如此受傷?」權威精神科醫生金惠男,她的心理專書獲得百萬讀者的信賴,她的臨床分析更獲得精神學術領域肯定。她曾以為世界沒有她無法運轉,家庭、醫院、患者沒有她活不下去……但被診斷帕金森氏症,病情日益惡化,關掉醫院後,原本熱鬧喧騰的人際,一下歸零,她才真正體悟「你我之間」百分之九十的關係都是痛苦而受傷。

我們希望以真實的原貌被愛,但卻不由自主想要改變別人;我們害怕情緒勒索,人際剝削,卻處處迎合對方,要不就是斷絕來往……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透過人際關係中感受幸福,並且成長?我們在現有關係中,需要抽離什麼?又必須填補什麼?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不會受傷的關係。劃清界線是為了自我保護,而不是讓關係誤入困境;和睦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學會好好爭吵的方式;越親近的人越需要對話,越相愛越要發現彼此的不同;學會成為別人的支柱,也學會依靠他人,拿出勇氣保持你和我之間剛剛好的距離。

作者介紹:金惠男(精神分析專科醫師) ,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韓國國立精神病醫院(現為國立精神健康中心)當了十二年的精神分析專科醫師。

搶先試閱:〈努力想滿足你所認識的每個人是瘋狂之舉〉

我們應該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便我們試圖滿足所有的人,還是可能有人會不喜歡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所愛,而且我們有多麼渴望被愛,就有多麼害怕被人憎恨。哪有人會存心顧人怨呢? 然而,無論我多麼努力,都會有人不喜歡我。即使我們盡可能不犯任何錯誤,不眠不休地工作,總是承擔比其他人更多的責任,接受對方想要的所有請求,對方還是有可能會討厭我。這雖然很令人難過,但卻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她的情形也是一樣。她比任何人都早上班,然後工作至深夜,試圖完美地做好所有事情,並且從未拒絕過別人的請託。即便如此,她還是覺得自己有所欠缺而更加努力。然而,有一天她聽到一個自認交情不錯的同梯女同事,說了一段令她震驚不已的話。「喂!如果不是妳,最受矚目的人就會是我,因為妳的緣故,所以我才會被漠視,我討厭妳。」聽到這段話的瞬間,她回想起自己曾經因為這位女同事的請託,熬夜加班了好幾天,幫忙她完成報告的往事。而且,這位女同事還因為那份報告獲得績優員工獎,但是卻未曾好好地對她說過一次謝謝。隔天起,她就很怕去上班,因為她無法若無其事地去面對那個希望自己從公司消失的女同事。

我們在職場上打滾,總是希望努力工作能夠獲得等值的回報,然而光是為了得到這些報酬,我們真的必須忍受很多事情。特別是當人們無法爬到更高的職位,成為落後者的情況下,就會對別人揮舞著鋒利的劍以求生存。而且,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如果主管不喜歡我,考績就是會很差;無論我表現得再好,如果整個部門的績效欠佳,升遷終究還是無望,凡此種種,這些不合理的事情總是一再發生。如果不想在這種情況中倒下的話,那麼不論別人做了什麼,都要懂得自我珍惜,並且能夠自我保護,因為若非如此,職場上沒有任何人能夠維護我。此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被所有人喜愛。無論我長得多麼好看、多麼會做事,都會有人討厭我,這就是人生。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是光是在美國,就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討厭他。朝鮮王朝時期的名將李舜臣,雖然是位有著捨身報國決心的將軍,但是當時也是遭人誣陷。如此看來,在認識的人當中,只要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人喜歡我們,真就的是令人感激的事。或許這樣反過來想想,可能會更容易理解。我們分明也都有那種平白無故地討厭某人,或是拒絕某人示愛的告白,或是某人想要親近我們時,就快速躲開的情形。而且,明明也有那種並不是對我們特別好,但是我們卻毫無理由地動心的人。如此看來,無關乎我們努力與否,就是有人會對我們漠不關心,或是看我們不順眼,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即使明知如此,我們還是希望認識的每個人都愛自己,這不是貪得無厭嗎?

如果我們有此貪求,因而強迫自己去滿足所有認識的人,這代表著我們十分害怕被人討厭。但是,我們應該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便我們試圖滿足所有的人,還是可能有人會不喜歡我們。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過於苛待自己。再也不要為了滿足別人而活,他們都是為了自己而活,所以我們也要依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愛我們,但是如果遇到像上述那位總是口出惡言,又百般刁難的女同事,真的很難抱持平常心。不過,事實上這位女同事並沒有能力決定她的去留。如果她因為工作表現優異,而晉升到一個讓人望塵莫及的位置,到時候這位女同事就會對自己說過的話感到後悔。因此,即便我們遇到像這位女同事一樣的人,也不要被她幼稚的嫉妒和猜忌所操控,只要置之不理就好。雖然知道有人不喜歡自己,是件令人難過的事,但是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而且,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不被人討厭,不如花在自己喜歡的人身上,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 閱讀更多 金惠男(精神分析專科醫師)《你和我之間:找到遠不孤單,近不受傷,剛剛好的距離》

 
走肉之味/咀嚼在口中食物,是什麼滋味的呢?
文、圖節錄自有鹿文化
圖/有鹿文化 提供
咀嚼在口中食物,是什麼滋味的呢?生活中的每一天,是怎麼樣感覺的呢?

內容簡介:香港人稱蔬食為「走肉」(吃素),多年前,Cathy成為一名「走肉朋友」(素食者),一夕之間戒除所有肉類飲食習慣,這不僅改變了Cathy對味蕾的靈敏度,也漸進地改變了她對於生而為人的自覺,她關心土地、環保、惜物,也尊重大自然生態。一切從原點開始;全然從初心出發。

娓娓道來Cathy的蔬食經驗:她享受蔬食本身的滋味,鼓勵大家品嚐食物本身的味道,無論是酸甜苦辣鹹,甚至無味,都是「味」的冒險;她反璞歸真尋找「味」的起點,喚醒深埋在心中的小孩,那份對於世界的好奇,是否因為忙碌的生活,而麻木了自身的感受?Cathy透過蔬食料理的創作,重現埋藏在味蕾記憶深處的味道;藉由每一天的初心練習,找到生活的節奏與平衡──酸甜苦辣是人生滋味,走肉也是一種,斷捨離是生活態度,減味更得可貴滋味。■從「味」裡覺醒———「記憶之味」:食物中埋藏著,一段段記憶中家的「味」道「啟蒙之味」:味蕾上的「味」道,撲鼻的氣「味」,是身體和心靈的體驗,亦是人生的啟蒙「奇遇之味」:食材、香料和親近土地的風「味」,交織出來的奇幻「味」覺之旅「初心之味」:回到蔬食的原「味」,回歸走肉的初心,細嚐自身反省,與環境意識覺知的「味」道

作者介紹:李美怡 Cathy Lee ,喜歡一切有滋味的事物,藝術嘗新者,廚藝新鮮人,尊重生命,我走肉(非肉食)但不走肉(無感殭屍人,嗯,但薑絲是好的)。

搶先試閱:〈飲茶去〉

「快點起來,小不點! 我們一起出去飲茶吧。」爸爸溫柔地拍動我的棉被,試圖叫醒好夢正濃的我。那邊廂,廚房裡傳來了香味撲鼻的炒麵,媽媽老早起來整理家務,並為大家煮了早點。「媽媽說炒麵改今天晚上吃啊,快! 快起來吧!」爸爸不停催促著。我懶得起床,轉過身,捲起被單又回頭睡去。「快來啦,我們去吃妳喜歡的山竹牛肉吧。」媽媽見爸爸屢催無效,忍不住走進房間合力叫喚著我。「你們先去茶樓吧,我等一下來啊。」啪一聲,無情的大門關上,爸媽無可奈何下,先行往附近的茶樓去。家裡恢復平靜,剩下的只有清香的大豆芽炒麵的氣味。去飲茶,吃點心,是星期日早上必然的節目;排隊等候至少十五分鐘,亦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懶得站在茶樓的樓梯間等候,總愛讓父母先行取號碼牌,好讓我步入茶樓就可以坐下來吃(如今看來不孝,哈,青春期的小朋友就是這樣頑皮)。

「這邊啊!」甫步進茶樓,就看見了爸爸站在點心區,正為媽媽張羅她喜歡的豉汁鳳爪。我從沒有看過爸爸跟媽媽說「我愛你」,可是,從爸爸當時那焦急的樣子,可看得出他那不常外露對媽媽的溫柔。爸爸一手捧著五籠點心─包括我最愛的山竹牛肉─一手掂著用來沾牛肉的喼汁(編按:伍斯特醬,即辣醬油),引領我去坐著媽媽的桌子的位置。「怎麼這麼久才來?」媽媽看見我,忍不住埋怨起來。「我們不也是剛坐下嗎? 別怪她啦,女孩子畢竟要打扮一下才能出門。」爸依舊溫柔地為我抵擋著媽媽的弓箭。很多人說不要給小朋友過早喝普洱茶,我自有意識以來,大約四、五歲吧,就喝著爸精挑的普洱茶。好比老外一大清早吃什麼不重要,一杯espresso卻不可少。來這家茶樓,除了因為點心,爸就是為了嚐一口濃滑剛好的普洱茶。已經忘了我多久沒有星期日出去飲茶了,大約從高中和大學起吧,趕功課複習課業熬夜過後,每每睡過頭,不能陪爸媽去茶樓。蝦餃、燒賣和牛肉球等,還是給愛女心切的父母打包回家,以做我的午飯。後來出來工作,星期日愛跟朋友們去玩,鮮有陪爸媽飲茶;偶爾出現卻嚷著要早點離開。慢慢地,缺席的多,參與的奇少,飲茶成為兩老週日的拍拖節目。

「要不要一起去飲個港式飲茶?」某週日一大清早,收到哥哥發來的短訊。來了台北以來,真的很少去飲茶,一來還沒找到一家能跟香港茶樓相比的餐廳,二來好吃的港式素食茶樓不多,三來我沒什麼思鄉病,說來有趣,吃與不吃都沒所謂。只是,偶爾會想起儍乎乎、睡眼惺忪趕去茶樓找爸媽的日子。今個星期天出奇地起得早,難得哥哥飲茶的興致到,我倆便去了台北一家港式飲茶餐廳,叫來滿桌的點心,順便拍張照片,傳給了待在香港的爸媽,暫且當作跟他們隔岸飲茶團聚吧。 ▶▶ 閱讀更多 李美怡 Cathy Lee《走肉之味:蔬食的初心練習》

 
親愛的歐巴馬總統/人民向總統求救吶喊,推動施政魔法棒。
文、圖節錄自野人
圖/野人 提供
「每日10信」計畫,傾聽人民心聲的公僕執政力量。人民向總統求救的吶喊,也是決策者推動施政的魔法棒。

內容簡介: 「每天讀信能讓我記得,擔任總統時重要的不是我自己。重要的不是華府的政治算計,不是政治分數。重要的應該是外面正努力生活的人民,他們有的正在尋求幫助,有的則很生氣我把事情搞砸了……」──巴拉克.歐巴馬

在歐巴馬執政的八年,白宮每天都會收到上萬封民眾來信;八年來,每天晚上,歐巴馬總統都會讀十封由「總統通訊辦公室」(OPC)成員選出的的國民來信。他是首位堅持每天讀信回信、並為此建立明確機制的美國總統。每天一萬封來信,是人民向總統求救的吶喊,也是決策者推動施政的魔法棒。歐巴馬自參議員時期就常收到選民的陳情信,因此固定閱讀人民信件的念頭開始萌芽,而他的得力助手彼特.勞斯了解,這已經不是個寫信的時代了,若有人還願意坐下來、認認真真的寫信給你,那你就應該嚴肅以對。於是他協助歐巴馬將這個想法化為現實,為OPC打下基礎,讓OPC裡所有的員工都知道,能夠接收全國人民心聲的自己有多幸運、多重要。OPC總共有50名職員、36名實習生和300多位輪值志工,這群白宮裡的「小人物」每天閱讀從美國各地寄來的一萬多封信(紙質信件或傳真)加上無數電子郵件和社群留言,並從中挑出十封讓日理萬機的歐巴馬過目。這就是著名的「每日十信」計畫(10 Letters A Days,10LADs)。

這群「小人物」團隊,也因為這項計畫,成為了最了解美國的人。他們的生活產生各種變化,也時常被寄信者傳達的情緒壓垮,而支撐他們繼續閱讀信件的理由,或許是相信歐巴馬,或許是相信一己之力能產生微小變化,所有的信念,或許都只是因為他們「在乎」。「我聽見你了。你是存在的,你是重要的,我在乎你的聲音。」收錄上百封美國人民與歐巴馬的通信,展現了歐巴馬執政時期的政策、影響,以及常民百態:有失業的老師,因為歐巴馬回覆她「我在為你加油。」而重拾生活的勇氣;有女兒自殺的父母,因為看到歐巴馬親筆寫下了女兒的名字,而相信在那短暫的幾秒,自己的寶貝曾活在總統心中;有共和黨的支持者,為了挽救一名移民的生命,決定放下堅持寫信給總統,而總統最後並沒有辜負他的期待。白宮的第一要務:確保我們與人民固定保持互動。每一天,每一封信的內容都會被OPC保留下來,製作成文字雲,並傳遞到白宮所有角落,讓白宮裡的公僕們知道,今天,美國人民在乎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吶喊的是什麼?「家庭-孩子-恐懼」、「工作-貸款-學生」、「上帝-槍枝-黑人-美國」,一天一天,美國人民的面貌就這樣被記錄下來。這之中,最常出現的是「救救我」(HELP)。而這一切,白宮裡的所有人都知道。透過不同寫信人的社經背景,提供我們常民的視角,除了展現環繞信件的社會議題與政策過程,也描繪出美國自我認同的努力和掙扎,更從人民與領袖之間的關係,觀看「美式民主」社會。

作者介紹:珍.瑪莉.拉斯卡斯 Jeanne Marie Laskas ,至今已撰寫過八本書,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暢銷小說《震盪效應》,該小說拍成同名電影,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獲得2015年金球獎提名。她是紐約時報的特約撰稿人、GQ雜誌特派員,曾兩度入圍國家雜誌獎決賽。她的故事曾被刊登在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與君子雜誌上。她是匹茲堡大學的英語教授,同時在匹茲堡大學的創意中心擔任創辦主任,如今與丈夫和兩個孩子住在賓州的農場。

搶先試閱:〈郵件之友〉

為什麼總統是唯一一個每天讀十封信的人呢?那西翼的其他人呢?歐巴馬的顧問和資深工作人員當然也能從讀信中獲得益處。「信件能讓你知道政府的現況,而我們都對此感到有些著迷。」葉娜告訴我。「信件具有影響力。」到了後來,OPC的首要任務成了擴大信件的觸及率。費歐娜和她的組員將這件事視為他們對寄件者的義務,對決策者的義務,若你和他們聊得夠久,他們會告訴你,這件事也是他們對美國的義務:成為這些信件的揚聲器。打通所有渠道,把音量放到最大。

「基本上,我就只是開始大量寄電子郵件。」費歐娜告訴我。她建立了一個寄信名單,不斷往上面添加名字。幾十封送到總統手上的信就這麼出現在人們的收件匣中。有何不可呢?她寄給眾人的不只每日10信,還有其他幾封被標記了樣本的信件。「我們會挑一些我們覺得比較出眾的信寄出去。」她說。一開始,她有點擔心其他人會覺得煩,但後來她越來越大膽。「我希望有人能讀這些信;所以我才會大量寄信。但我的意思是,他們並不是一定要讀這些信。」他們讀了。很快就有人開始問費歐娜,為什麼他們沒有被列入寄信名單中。「我記得瓦萊麗.賈瑞特的助理跑來找我,她說瓦萊麗也想要在被列入名單中。」費歐娜說。OPC的人慢慢發現,西翼的人會特別注意這些信。OPC的工作人員開始把這些人視為特殊人員、大使,他們把這些人稱為「郵件之友」。席艾拉當然也是郵件之友。她告訴我,他們固定收到的這些信件已經變成了西翼資深員工的晨間日常對話內容。每個人對於何謂『好的信』都有不同定義。對我來說,一封好的信要讓我對於某些問題感到困惑,並且使我更加了解我們所做的事背後的意涵。」

★親愛的總統先生: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公眾人物懷有如此複雜的心態。在聽說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的掃蕩行動後我深深感到失望。但是,你……也非常努力地想要改變刑事司法制度。在我認識的人之中,許多人因為藥物成癮而遭受不當定罪。然而,移民者在毒品定罪方面的結果……在你的統治下依然非常不人道。……我曾對你感到非常失望。但在你上任之前,從來沒有哪一個總統能讓我感到如此自豪……麗莎.K.岡本 加州南帕薩迪納★

瓦萊麗.賈瑞特是歐巴馬手下工作最久的資深員工之一,她成為了郵件之友。對她來說,這些信件就像是某種養分。「在華盛頓忍受一整天的糟糕事之後,沒有任何事比得上拿起一封來自公民的信來讀。」她告訴我。有時候,她會因為深受一封信的感動,拿起電話直接打給寄件者。「我想要強調一點:華盛頓是非常沒有人情味的地方。」她說。「把你對於華盛頓最糟糕的印象再強化10倍,大概就是那麼糟。這裡非常冷漠,真真正正的冷漠。你會被捲入灌香腸一樣的立法流程裡。」她認為,歐巴馬政府一直強調繼續與選民接觸這件事,反映了歐巴馬自身對於這種分裂的反抗。「他不喜歡這種孤立感。他常談到這件事。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很想念那種感覺。「我還記得總統曾概括的提出要求,要我們時常與美國人民保持互動。」她說。「在他完成就職典禮後的第二天,他的妻子率先採取行動,她打開了白宮的大門,對美國人民說:『請進。這是你的房子。這是人民的房子。』」所以對她來說,拿起電話打給寄件者是一件十分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打電話給鄰居問候一樣。「我會問他們為什麼會想要寫信,他們大多都會回答說,他們寫信是因為感到沮喪或絕望,又或者出於靈感、出於愛。」愛、沮喪、絕望——這是陷入灌香腸流程時你無法感受到的東西。這些信件是渠道。這些信件是情感、故事背景與旁白。

大衛.艾克塞羅德曾在歐巴馬的兩次總統競選期間擔任數年的高級顧問與首席策士,他說打從一開始,這些信件就是歐巴馬的命脈。「這些信並不只那種單純向⋯⋯你知道的,向基層民眾儀式性地點點頭而已。」他說。「請記得,這個人在4年前——大概4年多前--還是州參議員。基本上他代表的是芝加哥南部的一些社區。他的興趣是在那一區到處走,和人民互動。所以在四年之內從那樣的經驗變成美國總統,這就是⋯⋯你懂吧⋯⋯這凸顯了失去連結的狀況。「我很驚嘆於他這麼忠實地在實行這件事。」他指的是每日10信。「我看過他把東西帶回他住的地方--我的意思是,他最後還是會把信帶回去,因為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我每次都很驚嘆他能夠空出時間來讀信。「但我的意思是,你看,你在白宮工作。每一個在這裡工作以及每一個坐在總統辦公室中的人都在替人民服務。所以我不是想要提出什麼惹人反感的比較,我也不是在暗示他比其他人還高尚。但對我來說,他與人民之間的規律性溝通是極為出色的。」

在我接觸郵件之友的時候,我發現他們都很高興OPC的人認為他們是郵件之友——「噢,這名字取得真好!」。這使我開始思考,有任何一個西翼的人不是郵件之友的嗎?或許沒有,盧沛寧告訴我。他的職位是勞工部副部長與白宮內閣秘書;在此之前他曾和彼特.勞斯一起在總統交接小組和歐巴馬參議員辦公室並肩作戰。克里斯在談起「陷入歐巴馬世界中處理郵件的風氣中」時,就像在討論某種資格一樣。「這對我們來說非常根深柢固的事情。」他說。若你不能理解這些信件,那你是待不久的。在歐巴馬世界中,信件是核心組成之一。「總統會說:『把這封信寄給維爾薩克部長,我要知道他的回覆。』」他告訴我。「相信我,這些信件都會被寄出去。以這個例子來說,我會把信寄到農業部。他們都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政府機構的回覆將會點燃火焰。「我認為廣泛來說,這是施政透明的概念之一。」他說。「整件事的重點在於,人民參政能使政府運作得最好。但顯然當你處在人口數高達三億的國家中時,這是很難做到的事。不過,人們不只會透過投票表達看法;人們也會用寫信來表達看法。」盧沛寧和許許多多的其他人一樣,他告訴我歐巴馬會隨身攜帶信件。有時他帶著人民寄來的信紙,有時則帶著故事。他說,這就是歐巴馬思考的方式。這些故事是許多概念的骨架。這些故事有主角,主角才是重點。信件會提供源源不絕的素材。信件是一份寓言故事的清單。演講撰稿者科迪.基南(郵件之友)說,信件是演講的固定素材。「總統會從樓上打電話給我,你懂吧,他會跟我說:『讀這封信,這封信棒極了,我們來改造這封信吧』。」他告訴我。「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們要和國會辯論是否該擴張失業保險。我們收到一封來自芝加哥的信,寄件者是一位名叫蜜絲蒂.德馬斯的女性。她是那種很平凡的美國人,她和她先生剛買了一棟房子。由於公司預算刪減,她被開除了,她說:『我們面臨了失業危機。』那時共和黨大概就是,妳知道的,那些貪婪的少數想要鑽漏洞。總統當時則感覺像:『棒極了!蜜絲蒂.德馬斯。這正是我們需要的一封信。』」科迪以她的故事打底,寫下了2014年的國情咨文。

★蜜絲蒂.德馬斯是兩個年輕男孩的母親。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她的工作一直很穩定。她靠自己上了大學。她從來沒有領過失業救助金。五月時,她和她先生用他們這輩子的積蓄買了第一個家。一周後,公司的預算刪減,她失去了她所愛的工作。上個月,當他們得知失業保險被中斷時,她坐下來,寫了一封信給我——那是我每天都會收到的那種信。「我們面臨了失業危機。」她寫道。「我不靠政府補助生活……我的國家靠著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自食其力、對社會有所貢獻……關心我們的鄰里……我有信心我遲早會找到工作的……我會繼續支付稅金、我會在我們所愛的社區與我們的家中撫養孩子長大。請讓我們有這個機會。」★

蜜絲蒂也參加了國情咨文,她就坐在蜜雪兒.歐巴馬身邊,適時拍手鼓掌。和選民一起「坐在第一夫人包廂」這個傳統,是從雷根總統開始的。經過多年演變,如今總統用這個方式來說明特定的政策問題,或表揚英雄們。「如果我們能把他這八年來收到的每封信都彙整成數據的話,」科迪說,「把這些數據全部聚集在一起必定能變成一個非常棒的故事。不管最後被辨認出來的是愛,是絕望與恐懼的轉變,是尚未實現的希望,是並未宣之於口的恐懼,又或是沒有人回應的祈禱。我的意思是,若我們有辦法把信件都量化成數據的話,一定會是一個屬於美國的宏大故事。」 ▶▶ 閱讀更多 珍.瑪莉.拉斯卡斯 Jeanne Marie Laskas《親愛的歐巴馬總統:8,000萬封信,由人民寫給總統的國家日記》

 
閱讀筆記
開房間/關在一起天黑
《開房間》書影。(圖/有鹿文化提供)
推薦書:王天寬《開房間》(有鹿文化出版)

這一兩年來,陸陸續續讀到張詩勤《除魅的家屋》、林蔚昀《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曹馭博《我害怕屋瓦》、趙文豪《遷居啟事》等等,包含這一本王天寬的《開房間》,都是關於屋房的意象。我在想,這會不會是某種集體焦慮意識?亦即,在這樣看似全方位自由的年代裡,也許家庭與社會環境都在規限擠壓緊縮生存狀態?於是詩人們也就不得以詩歌回應?

當思維得更多,很難不發現,我的家庭真黑暗混亂汙穢又邪惡,隱藏著使人格傾斜隳壞的諸多因子,又或社會中埋伏、作用的惡意與反智風氣亦令人的心志難能周全圓滿,也就不得不以憤怒對憤怒或以暴力回暴力了。

而《開房間》從日常起居家屋生活到社會議題乃至於情慾描繪、致敬詩人等,在在演繹出詩歌在當代可能的介入、疏離與清醒──這是王天寬打造的二維黑盒子,完整而清晰,明亮中陰翳,幽暗裡發光。

王天寬用字乾淨,並不矯飾,但又不是口語風濫情詩,比較是想要降低詩歌技藝對詩歌的影響,所以致力於素淨。且牆、繩子、房間、門、床、玻璃等的運用,都是出色的,如「(繩子無動於衷)//牽我的手/進入牆壁凹槽/面對面/坐在椅子上/看到對方/也看遠方……我將乘著床/去遙遠的另一個房間/她托起我的腳/輕觸我臉頰/後來才知道我將遠行/去牆的另一邊」(〈開房間no.2〉)、「他一邊說話/一邊擦玻璃//她不相信/過分乾淨的玻璃//一大早她就相信了他」(〈回答〉)、「可是房間內/我們的進退兩難/站在逼近我們的/我們的牆中間/舉起手」(〈起居生活〉)、「還以為觀看/就會有一半的可能/我閉上眼睛/打開房間」(詩集開卷詩)等。

閉上眼睛。然後看見自己內在的房間心中的黑暗。

於是我想起攝影師吳尚霖的《畢業照》計畫──他將台東成功鎮三民國小的畢業紀念冊轉化為個人攝影集,請師生們表情平靜、閉眼進行拍攝。如此一來,看見這件事就必須被重新思維與定義。

開房間(台語)其實是為了一起關在不被打擾的空間裡。《開房間》書封設計則十分到位,除了一些字體是白色,還有一道門縫透出微光外,整個都是烏透黑徹底的,完全表現出開跟關之間的暗中聯繫。

也很難不聯想到阿芒的〈ON/off〉:「將食指插入太陽穴便找到/開關。各種紅的,綠的,/藍的,黑的雲層。各種/姿勢:白的,黃的,灰的,/金的,銀的。以及/對光的敏感://一個個被倒空了卻想/再被吃被喝/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的/杯子」與〈on/OFF〉:「夜景前/一隻道具蜜蜂不斷以尾部/震動花/啊。全身尸臭的/不死之/花//我只得把手伸進去/將深處的房間/打開,塗黑/一段段接通了/夜」。

是了,打開房間,打開詩以後,將會有各種各樣的黑被開啟,譬如「他開了門/又開了門/盡是虛無」(〈門〉)、「那些被殺的人還繼續被殺/被他們的親人/親密愛人/最要好的朋友/老師/總之都是一些好人/溫柔地屠宰」(〈那些被殺的人〉)、「你的激情是日常/我吃下你的日常/再不能飽」(〈日常博物館〉)、「我不再糾結天堂的材質了/我糾結數字/『悲傷使人變精準。』/你說/你不要那麼精闢/人們相幹遠比相愛的次數多/這是我在床上做的田野調查結果」(〈我忘了為天使禱告,因此天使也忘了為我們禱告〉)、「我弄髒自己/才願意靠在上面/向你說話/問一個錯誤的問題」(〈窗明几淨〉)。

王天寬的《開房間》其實就是邀請讀者關在一起天黑──在詩裡面看見黑吧。 ▶▶ 閱讀更多 王天寬《開房間》

 
被蘋果、谷歌打趴 Garmin為何還能做到世界第一?
翻開近日公布的2018年財報,Garmin最新營收33.47億美元、創歷年次高,近日股價更一舉漲逾80美元,居近10年新高,市值10年來更大幅成長127億美元(約3937億元台幣)。成功演出「3900億元的逆襲」,Garmin為什麼能贏?

英文成語怎麼學?
光靠教科書、參考書、學校上課、補習課等,無法學到英文用字的sense,這種sense只有靠自己課堂外聽說讀寫的努力,加上犀利的觀察力,才能培養出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