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24 第11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當代性教育指南!爸媽不談,就代表什麼壞事都不會發生嗎?
新手媽媽這些情緒,妳並不孤單!妳不是不愛孩子,只是身體還沒準備好
長期的經濟停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的「不作為」

新書鮮讀
當代性教育指南!爸媽不談,就代表什麼壞事都不會發生嗎?
圖/高寶書版
書名:《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

內容簡介:爸媽不說、孩子不談,就代表什麼壞事都不會發生嗎?TED演講影片點閱破400萬次、最符合當代的性教育指南!除非雙方都明確同意性接觸,否則就算不同意。但是,說了「好」之後呢?如果不舒服,還能說「不」嗎?不想發生關係又該如何拒絕?即使現代的家長比以往更關心孩子,大部分還是不知道或不習慣跟孩子討論性,也不了解他們對性的看法與他們的性行為。然而,近來已有許多研究發現,當大人越是不談、不教、不准,孩子越容易從網路、流行文化、朋友身上學到錯誤、偏頗的性知識,也可能因此無意中讓自己或別人陷入危險;相反地,如果父母能夠更坦率地分享,孩子反而不會亂來,也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作者介紹:佩吉.奧倫斯坦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她在TED的演講,觀看次數已超過四百萬。她目前與丈夫和女兒住在北加州。

搶先試閱:〈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

管理學生的人員在台上嘮嘮叨叨,強調出席很重要(「尤其是你們高年級的」),解釋哪些行為會耽誤前途,以及警告菸、酒、毒品都碰不得。這時候,坐在禮堂後方的兩人,或是神遊物外,或是和朋友聊天。然後學務主任上台呼籲台下的女生。伊姿回憶道:「他的口氣就好像是說,小姐你們出門的時候,穿著打扮要尊重自己,也尊重你們的家人。」她金髮碧眼,一邊臉頰上有酒窩,說話的時候,酒窩顯得更深。「學校不是穿超級短裙、小可愛、露臍裝的地方。你得問問自己:要是你的祖母看著你,看到你穿成這樣,她會不會開心?」

卡蜜拉的左鼻孔穿洞,戴著精巧的水晶鈕,這時她突然搖著食指,打岔道:「你需要遮好,因為你需要尊重自己。你需要尊重自己,你需要尊重你的家人。這樣的概念就……重複再重複。然後學務主任馬上播放性騷擾的投影片,好像兩件事情有關係似的,那口氣就好像是說,假如你穿著的方式不『尊重自己』,你就會被騷擾,因為你穿了小可愛,所以被騷擾是你自己的錯。」

在這樣的學校體制內長大的卡蜜拉,學會了挑戰不公正,學會了「挺身而出」的重要,於是她開始大喊學務主任的名字,大叫著:「威廉斯先生!威廉斯先生!」於是學務主任把她叫到前面,把麥克風遞給她。卡蜜拉開口道:「大家好,我是卡蜜拉,我高三,我認為你剛剛說的不對,嚴重地性別歧視,還發揚『強暴文化』。假如我想穿小可愛和短裙,就只是因為天氣很熱,而我穿短的,穿什麼,跟我多『尊重』自己無關。你現在說的內容,只是一直惡性循環,責怪受害者。」此時禮堂的學生歡聲雷動,卡蜜拉把麥克風還給學務主任。

卡蜜拉走回座位時,威廉斯先生說:「謝謝卡蜜拉,我完全同意。」然後又接著說:「可是那一類的衣服還是有穿著的時機和地點。」

我不是第一次聽到長輩如此訓斥女孩子的性感穿著;父母、老師、校務人員、甚至某些女生自己都這樣罵。父母苦苦阻止女兒穿「少布」的短裙、貼得緊緊的V字領、勉強包住屁股什麼都「看光光」的瑜珈褲。女孩子為什麼一定要穿成那個樣子?明明有些媽媽也穿類似的衣服,卻還是這麼問。校長們強迫學生守禮儀,最後卻總是引來反抗。芝加哥郊區,禁穿緊身褲的提議才起,就遭到國二學生攔截。猶他州的高中生發現畢業紀念冊裡女生的照片,居然被數位處理,拉高了上衣的領子,還添上了袖子,於是上網爆料。

藐視權威的時候,男生更是拚命違反穿著規定。「嬉皮」就是一群蔑視編制,穿著垮褲的「暴徒」。女生面對的則是性愛問題。逼迫女生穿著保守,被認為是一種方法,可以保護、也保持年輕女生的性;而年輕女生,同時負有責任要控制年輕男生的性。那次集會結束之後,女的輔導主任,在穿堂攔住了卡蜜拉,對她說:「我完全瞭解你在尋求自主,可是你這樣做會有點模糊焦點。你有男老師,學校也有男學生。」

「只顧著盯著我胸部的男老師,也許你們就不該聘任。」卡蜜拉這樣回了一句,輔導主任說她們可以以後再談。而這個「以後」一直遙遙無期。

事情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卡蜜拉還是很憤怒。她說:「真相就是,無論我穿什麼,一個禮拜上課五天,我就會有四天被噓、被瞪、被上下打量、還被摸。你就只能接受上學就是這樣。我無法控制我的體態,每次我站起來削鉛筆的時候,總是有人在討論我的屁股,這讓我超級分心。可是男生卻不會遇到這樣的事。男生在走廊上走的時候,不會有女生跟在後面嚷嚷著:『喂,男生,你的小腿看起來很棒!你的小腿很火辣。』」

卡蜜拉說得對,某些男生會假設女生的身體生來就是讓他們評論—甚至讓他們觸摸—想幾時摸、想怎麼摸都可以。如果要挑戰這種假設,只有直接跟男生說大白話。

前一年,某女中有一群男生建立了一個IG 帳戶,目的是「曝光」校園裡「那邊那個咩(THOTs)」,這個詞,意思是「那邊的那個妓女(That Ho Over There)」(每個世代似乎都會發明一個霍桑筆下紅字等級的新字眼—例如穿得少的女人、蕩婦、淫婦、婊子、騷貨、妓女等等之類—這些字眼都將女孩子的性給妖魔化)。

這群男生從女孩子的IG或推特帳戶裡下載(或者在走廊上偷拍)照片,再打上字幕,說明這個女生「據傳」的性史;所有被挑出來的女生都是黑人或拉丁美洲裔的,卡蜜拉就是其中之一。

「這真的很冒犯。」她表示:「有一段字幕寫的是『我看你敢不敢上她,好好享用一番。』我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到學校去。」她提出正式抗議的時候,學校來了四名警衛,將她帶到一間屋子裡,問她網站上說的事情,她是不是真的做了。因為她覺得受到侮辱,所以此事就暫時擱下。於是IG 帳戶最後慢慢消失不見,犯罪的一直也沒被逮到。

無論是在網路上或真實生活中,卡蜜拉的事情都不是個案。

另外有一個女生,在鄰近的加州馬林縣一所高中就讀低年級,她是排球校隊,她告訴我足球隊的男生怎樣利用練習的機會,聚集在露天座位區,騷擾她的隊友,在女生蹲弓箭步準備要吊球時,嚷嚷著「好讚的股奇!」gooch,市井字典裡的俚語,指會陰。(巧的是,小女孩穿著排球短褲的特寫背影照,在網路上起碼有幾百張。)根據舊金山的一個高年級生描述,某次她去芝加哥參加一場暑期新聞菁英班,才剛抵達沒幾天,男生就開始建立他們的「蕩婦圖,依照「想要硬上的程度」順序,來評論他們的女性對手。

那個女生告訴我:「女生被惹毛了,但是我們不能抱怨那些個暗示,對吧?如果你在他們的名單上,而你抱怨了,那你就是假正經;如果你根本不在名單上,卻抱怨了,那就表示你很醜。你要是抱怨他們性別歧視,那你就是個缺乏幽默感的臭女性主義者,要不就是個女同志。」

▶▶ 閱讀更多 高寶書版 佩吉.奧倫斯坦《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

 
新手媽媽這些情緒,妳並不孤單!妳不是不愛孩子,只是身體還沒準備好
圖/商周出版
書名:《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

內容簡介:八成女性出現產後情緒低落,兩成會衍生為產後憂鬱。當整個世界都在為新生命歡歌,最該雀躍的我卻痛苦不堪;孩子,應該是我生命裡的最愛,孩子的誕生,卻成了我生命裡的最痛……有這些情緒的妳並不孤單──妳不是不愛孩子,只是妳的身體還沒準備好讓妳好好去愛。陪伴將近十月的孕肚,曾以為所有的震動與翻攪,都是幸福的節奏

為什麼殷殷期盼的卸貨,卻讓這些美好畫上了休止符?伴侶、家人、親友甚至路人甲,蜂擁而來的關心令人窒息;臉書、IG上迅速恢復體態的超人媽咪,讓我再也不想看鏡子一眼;為了親餵忍受破皮與失眠,就怕不餵會離寶寶越來越遠;想請保母讓自己喘口氣,又擔心她搶走寶寶的愛與依賴;看著手忙腳亂的隊友,更不忍心再讓他承擔自己的滿腹苦水……。

許多媽媽覺得自己的人格跟著孩子一起被推出體外了,她們因此失落徬徨,試著努力把過去的自己找回來。沒錯,有些媽媽什麼都做得到,而且真的做得很好。但為什麼我們要覺得自己也得全部做到呢?生兒育女不再是經驗,而變成一種威脅,警告妳任何一丁點的錯誤決定,都會給孩子的未來造成負面影響。

我不想讓伴侶知道這一切對我來說有多困難;我不想要他擔心,或以為我後悔;我不想要他覺得我應付不了,或我不是個好媽媽;不想要他對我有所疑慮。只有親餵讓我知道自己是個好媽媽;只有這一件事是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做不到的。

如果新手媽媽真的在生病時,出現想傷害寶寶的負面想法,那是因為她病了。她可能覺得全世界對她的孩子來說威脅重重,她會覺得自己是在保護孩子。心理疾病常常跟「軟弱」連結在一起,但正好相反──我每天都像在腦內舉重,那是活生生的地獄。

產後疾病不是因為無法應付新生兒或新手育兒不順而起。產後疾病的發作,並不是起於孕期壓力過大和忙碌。任何人都可能因為任何原因而罹患產後疾病。

讓初經產後的人生變化、處於生理和心理動盪的媽媽們,知道自己不是隻身一人在面對眼前的一切。

作者介紹:蘿拉•杜奎爾,獲獎作家兼插畫家,著有十三本兒童及青少年圖書。

搶先試閱:〈前言 陷入瘋狂的母親節〉

那是我的第一個母親節。

我獨自醒來,躺在陌生的床上,床單還是漿過的,我滿心困惑。房間很像辦公室,不過多了一點「居家味」,介於商務旅館與病房之間。乳白色牆面配海軍藍地毯。有洗手台。有鏡子。有衣櫃。有桌椅。有電視。有個小五斗櫃。有浴室。有一幅裱框照片,是熱氣球在田野中飄向藍天的照片。

但是沒有雨果。

房門半開,一隻眼睛往門內瞄向我,我不認得那張臉。

我在流血,傷口還沒癒合,感覺乳房漲痛得快爆炸。

「這是地獄裡的旅館嗎?我是不是做了什麼該下地獄的事?還是這是什麼豪華的監獄?療養院?」

  那種感覺像是剛從一片黑暗中重返人間――好像我已經斷片了一個月,然後自問:「我昨晚到底幹嘛去了?」而且這種感覺還放大了一百萬倍。我陷入那種「要為我做過的所有事情向眾人道歉」的恐慌感,覺得自己該打給手機通訊錄裡的每一個人。但我還來不及反應,那些我努力抗拒的感受又通通湧上。經過幾小時美好的深眠,那些陰魂不散的思緒,毫不客氣地再次翻攪上來,而我能做的只有躺在那裡,盯著天花板說:「噢不!天哪!天哪!」

我知道我得殺了自己,但我真的不想,而且也辦不太到。這是間防自殺房,三層玻璃窗緊閉著,用工業用鎖狠狠鎖上。電視緊緊鎖在牆上。充電線、檯燈等所有電線都整整齊齊地綁了起來。感覺就像在一部三級殭屍爛片開頭醒來,然後發現自己就是主角。

我看著收束整齊的電線想著:「哈!你們真可笑,我根本就沒有想要用這個方法啊。」但我之所以待在這個地方被人注視著,就是因為我有這種想法。

事實上,我挺確定那天晚上有人跟我一起坐在房間裡,看著我睡覺,彷彿他就只有這個任務在身。我一定有請某個人坐著陪我,因為我太害怕自己了。我想要安全感。

一位護理師走進房間。我無法鼓起勇氣看她,覺得自己像個孩子。不對,比較像從非洲草原被抓來的野生動物,裝在漆黑的貨櫃裡運到動物園,剛剛才被放出來。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了。

「蘿拉,想吃點早餐嗎?」

我毫無胃口,但還是點了炒蛋配吐司,因為我這幾天在醫院都吃這個,而且這讓我想起家。我太渴望能讓我想起自己是誰的事物了――或者讓我想起自己「曾經」是誰。

我說了謝謝。我必須有禮貌,必須好好跟這邊配合。

炒蛋裝在米色的輕巧木托盤上送來,一旁放著塑膠刀叉。我虛弱、遲緩、麻木到不行。我慢慢爬到椅子上,頭上裹著羽絨被,雙手顫抖。我不想讓護理師看到我的臉,這樣很丟臉。我渾身充斥著罪惡感、厭惡感、醜陋和赤裸。連吃都讓我覺得噁心,好像我根本不值得吃那些食物。我吞下炒蛋,它們像黏土塊一樣滑入喉嚨。

一個月前我還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現在的我卻徒具空殼。另一位護理師走進來拿藥給我,但內心深處的我卻差點為這不真實又老掉牙的惡夢失笑:一個人在精神病房裡醒來,完全搞不懂自己為什麼在這裡,接著和善的護理師走進來哄妳:「該吃藥囉――」

天哪,我究竟做了什麼?我只不過生了個小孩,然後,我就發瘋了……

▶▶ 閱讀更多 商周出版 蘿拉•杜奎爾《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

 
長期的經濟停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的「不作為」
圖/時報出版
書名:《打造創業型國家:破除公私部門各種迷思,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內容簡介: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才是經濟動盪時代中唯一的解方。國家,是最能引領創新潮流的新角色,國家,是勇敢的投資者、勇於挑戰的冒險者,也是積極開拓的創新者。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界普遍認為若要恢復經濟成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削減公共支出,減少財政赤字。但是我們經常忽略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金融危機的成因,是私債而非公債。」國家卻在金融危機之後,替私營企業背了了這個黑鍋。

許多人認為政府不該「挑選贏家」或是排擠「民間投資」。如此思維造成公務員愈來愈官僚化,公務員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愈少愈好。此狀況也導致政府的許多職能外包給私部門,對外聲稱是要「提升效率」,但是數據顯示,委外以及私有化不能提升效率,而會掏空公家機關的自信、失去與企業合作、迎接未來世界遽變的能力(氣候變遷、人口老化等)。

祖卡托再次呼籲,政府不該被抹黑為懶惰蟲,私部門有活力、創新的形象可能只是假象。破除公部門與私部門間的各種刻板印象與迷思,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帶動經濟成長!

★長期的經濟停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的「不作為」!

★公部門就是爛,私營就是好棒棒嗎?

迷思1め更多市場、更少國家!

普遍迷思: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界普遍認為要恢復經濟成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削減公共支出,減少財政赤字。打破迷思:金融危機的成因,是私債而非公債。政府還需出手解除危機。

迷思2め國家角色愈小愈好?

普遍迷思: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角色應該越小越好,最好不要干預市場。

打破迷思:國家角色要大,不是小;要增加、不是減少。國家應作為「第一投資人」,以投資帶動成長,進而與私部門聯手。

迷思3め政府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

普遍迷思:政府只會在市場失靈時出手干預,甚至被視為價値創造的阻礙,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打破迷思:經濟成長需靠公部門投資在教育、研究與科技進步上,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衛星定位、網際網路、奈米科技、新藥研發、生物科技、潔淨能源,皆是政府出資出力的成果。

作者介紹:瑪里亞娜•馬祖卡托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經濟學與公共價值教授,並於該校身兼創新與公益學院的創院院長。她被《新共和》雜誌封為「三大創新思想家」之一,在二○二○年由《快公司》雜誌選為五十大商業創意人士,並且被《連線雜誌》點名是塑造資本主義未來的二十五名領袖之一。

搶先試閱:〈從危機意識型態到創新勞動力的分工〉

從危機意識型態到創新勞動力的分工

From Crisis Ideology to the Division of Innovative Labour

政府一直以來都極不善於挑選贏家,這一點未來也只會每況愈下,畢竟由創業家與技術宅所組成的大軍會在網路上交換設計心得,在自宅就將點子轉化成產品,然後以車庫作為他們行銷世界的基地。

隨著這場革命進行得方興未艾,成燎原之勢,政府就應該謹守基本的本分:辦好學校、培養有技術的勞動力、釐清遊戲規則、提供公平的場地給各行各業的成員。至於真正的比賽,就交給革命分子去擔心吧。──《經濟學人》(2012)

國家挑選贏家vs.輸家挑選國家

我們老是聽到有人說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應該受到限制,因為國家真的很不善於挑選贏家。不論是在挑選新科技、挑選經濟產業或是挑選特定的企業上,政府都被徹底看扁,但持這類看法的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在許多這些國家失敗的案例當中,政府想做的事情其實比不少民間企業所嘗試的要困難得多:這些政府有的想要讓成熟產業的榮光多閃耀一會兒(如協和號的實驗或是美國超音速運輸計畫),又或者有些政府是想積極催生出新的科技與產業(如網際網路、資訊科技革命)。

在這些如此困難的領域中作戰,本來就不會有特別高的勝算。但不斷攻擊國家在社會上扮演高效率創新主體的能力,只會讓我們愈來愈容易一看到國家偶爾失敗就對其火力全開,同時我們也會忘了要設計出精確的工具來公允評估公共投資的效益。事實上公部門主導的創投,就與私人創投的狀況大相逕庭。政府會願意投資風險高出很多的領域,提供較長的耐心,並對未來回收抱持較低的預期。所以就定義上而言,政府投資的處境原本就比較艱鉅。但公私部門創投在被比較報酬率時,卻鮮少有人把這一項差別納入考量。

諷刺的是,國家既無法主張自身的立場,也無法用他們確實選對的贏家(從網際網路到蘋果電腦)來為自己辯護,而這也讓他們更容易因為像超音速運輸計畫等偶爾的失敗而被砲轟。更糟糕的是,政府每次被罵都會變得更加軟弱,更加怯懦,更容易被尋求公共資源來作為私用的遊說團體脅持,或者被像鸚鵡般的名嘴拿來當成反例,到處宣揚經濟動能起源於何處的各種迷思。

一九七○年代,資本利得稅在美國創投業代表的遊說之下大幅降低(Lazonick 2009, 73)。遊說團體向政府說創投家資助了網路與初出茅廬的半導體業,並說沒有創投就沒有創新。也就是說,同一批主體先是享受了政府大手筆投資的達康(dot.com)革命浪潮,得到利益之後又成功說服政府替他們減稅。這過程就等於政府用來資助創新的金庫,很諷刺地被靠公共創新起家的人給掏空。

再者,因為對自己的角色扮演失去信心,政府愈來愈容易被關於創新與創業精神從何而來的迷思給綁架。大藥廠會嘗試說服政府自己受限太多的國家監理與繁文縟節,但同時間他們又不能少了由政府出資進行的研發工作。中小企業的組織也在各國說服了政府說他們集體獲得的資助不足。

但其實在許多國家裡,中小企業獲得的公家資源還多過警察!但他們卻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就業機會與創新來合理化這些公家資助(Hughes 2008; Storey 2006)。要是國家能更理解是自身的投資帶動了谷歌、蘋果與康柏電腦等頂尖企業的崛起,那政府或許就更能有自信為自己說兩句話。

但國家本身並不具備稱職的行銷與公關部門。想像一下若歐巴馬總統能讓民眾知道美國政府在眾多尖端新藥的研發上投注了多少資金,那他在為健保法案奮戰時的結果會多不一樣。這並不是說政府得進行什麼政令宣導,而是國家應該要提升民眾對科技發展史的認知。

在醫療上,國家一路以來所做的事情不是插手干預,而是主導創造與創新。但很遺憾的是流傳在外而被眾人買單的說法,卻是大藥廠在創新,公部門在干預。把這段(複雜的)歷史釐清,讓黑白能夠分明,有很多種層面的重要性。比方說現行的藥品不論有沒有收取政府的補貼,都賣得非常貴,但這高藥價又被藥業以「研發成本高昂」的說詞順利合理化。讓真相得見天日不但有助於政府將政策設計得更好,也有利於市場體系運作得更順暢。

強調國家是具有創業能力的主體,自然不是為了要否定私部門的創業活動,畢竟像谷歌之屬的公司就曾經以新興公司之姿為新產業提供動能與衝勁,而私人創投也是民間重要的投資資金來源。問題是,我們不可以讓創業成為私部門的禁臠,不能讓創業故事裡的所有戲分都被私部門壟斷。矽谷與生技產業的崛起的功勞,分別被歸給了才華洋溢如臉書的小型高科技公司,以及駐於美國波士頓或英國劍橋的小型科技公司大軍。另外像歐洲之所以會在經濟發展上落於美國之後,也常被說是因為歐洲的創投產業沒有美國發達。

美國高科技產業中的一個個實例,常被援引解釋何以我們需要少一點國家介入與多一點市場運作:這一派認為讓局面稍微倒向市場那一邊,歐洲版的谷歌就會自然而然誕生。但請問有多少人知道讓谷歌爆紅的演算法出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公家補助(Battelle 2005)?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創投介入前就為生技產業打好基礎的「分子抗體」,其實是由屬於公部門的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實驗室所發現?有多少人意會到眾多最創新的美國年輕公司都領過公家創投如SBIR計畫而非私人創投的錢?

這些案例,提供了我們寶貴的教訓。因為這些案例,所以我們的討論格局不能僅限於由政府來扮演刺激需求的角色,也不能只是擔心著如何「挑選贏家」。應該要主張,我們需要一個有方向、主動積極,且具有創業精神的政府,一個有能力承擔風險,有能力將各經濟主體整合成高度網絡化的系統,進而集私部門的菁英力量來在中長期創造國家與國民公益的政府。

出任帶頭的投資者,扮演催化劑來啟動經濟主體網絡化,進而讓產業知識得以散播出去的,本來就是國家。作為知識經濟的創造者,而不只是知識經濟的輔助者,國家原本就有這樣的能力,也早已不缺這方面的實績。

我們需要由國家來發動創業的主張,並不是什麼「新」的產業政策,因為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在運作的。弗列德.布拉克(Fred Block)與馬修.凱勒(Matthew Keller)(Block and Keller; 2011, 95)解釋得很好,國家對於產業運作的指揮若定,始終被「隱藏起來」,而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右派保守人士的反彈。

政府在電腦、網路、醫藥生技、奈米科技與新興綠色科技等產業發展史上的樞紐角色,早已不乏有目共睹的證據。在這種種案例當中,國家都展現出敢於思考的勇氣。即便在種種不利的條件下,國家還是敢於思量那不可能的選項:創造新的科技商機;率先投入第一筆必要的大額投資;推動去中心化的經濟主體網絡來執行具有風險的研究;最終讓產業發展與商業化的流程以銳不可擋之勢,如火如荼地展開。

▶▶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打造創業型國家:破除公私部門各種迷思,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享受吧!一個人的打掃時光
打掃需要感性,找出掃除與自己、生活,甚至自己與家人的連結。把掃除當作是關愛自己、照顧家人的一種方式,便能從中發掘出掃除的愉悅、自我實踐的成就感,以及生活中幸福的瞬間。

拜登制中 剛主柔輔移向競合
外交老手拜登總統就任後,連續發招制中。拜登的外交攻勢,置習近平於守勢。但中國軍力提升,外交強硬。季辛吉等憂心中美核戰全球浩劫。然而,表面情勢掩蓋了中美將滑向競爭並合作的趨勢。拜登承繼前人遺留包袱,有所不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