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和諧社會:中國,大數據監控下的美麗新世界》
內容簡介:前《南德日報》駐北京資深記者,深入觀察中國十餘年,揭露最深入又驚悚的數位監控,西方各大媒體《華盛頓郵報》、《觀察家報》、《週日泰晤士報》、《倫敦書評》盛讚本書為「時代的警鐘」,「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魯迅。「今天的奴隸們大多不認為自己是奴隸,而是國家的主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忠於集體、忠於國家、忠於黨,唯獨不提忠於自己。」─—中國網路作家慕容雪村。「在這片天空日月忠誠地守望……網絡強國,網在哪光榮夢想在哪。」─—中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過去,我們總想像極權國家比較落後,只會使用暴力威嚇跟特務偵察。但今天中國的發展突破了西方人的想像。中共對於高科技的發展十分狂熱,除了促進經濟發展之外,更重要的,它可以在「和諧社會」的願景下,全方位控制人民的言行、乃至於心靈,而它的高科技統治體現在幾個方面:
網路:二ま二一年年初,中國網民首度超過十億人。二ま一七年十一月,騰訊超越臉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群媒體企業。
大數據整合:中國行動支付的市場規模於二ま一七年已達十七兆美元,連乞丐都會請你掃碼救濟他。
監控設備:根據世界各大城市的監視器數量顯示,排名第一的重慶有兩百六十萬台,平均每千人有一百六十八台,排名第二的深圳每千人有一百五十九台。
人工智慧:監視攝影機生產廠商透過政府相關單位,除獲得了五億張人臉的數據,更可辨識出十五億張臉孔。
社會信用體系:每個人民的行為都會被即時記錄,成為經濟、社會和道德各領域的積分,政府也會依此實施獎懲。
這些情節既如科幻電影,又像恐怖電影。問題在於,透過大量審查信息思想控制和扭曲事實,它會塑造出思想僵化、容易控制的新人類。其次,它會剝奪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空間。最後,這些科技化、數位化的控制手段越有成效,其他國家就會紛紛起而效尤,進而威脅民主社會的穩定性與價值。
當今,中國在經濟與科技上發展有成,但政治上卻重返一人獨裁,從根本上打造完美的獨裁國家。本書作者馬凱擔任中國特派記者十多年,一路看著中國人從網路獲得公民討論的權利,又見證國家設置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科技的社會監控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麻痺了人民的自主性與批判性。
在書寫本書的過程中,他廣泛詢問一般民眾對於數位威權的感受,也深度採訪中國新創企業的主管、黨組織的各級幹部,讓讀者從各種角度來認識利用科技手段大幅提高專制獨裁效率的中國樣貌,並提醒世人,歐威爾筆下的全方位監控國度即將降臨,人民的一言一行都將在不知不覺中無所遁形,然而我們甚至感覺不到監控,因為國家已經把監控深植於人們的大腦之中。
作者介紹:馬凱,一九六五年生,在慕尼黑、西安和台北就讀漢學。一九九七年起擔任《南德日報》駐中國記者,二まま五年到二ま一二年改派土耳其後,二ま一二年又重返北京。他在二ま一八年離開中國,目前是《南德日報》駐北歐記者,負責報導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三國的情勢。
搶先試閱:〈筆桿子:如何有效宣傳〉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已經證明並且還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新華網,二○一六年四月十一日
對中共來說,日常可見的宣傳是主要的統治工具。若你以為那些看起來空洞甚至荒誕的宣傳沒有用,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們的確很粗糙,但效果卻出人意料的好,更重要的是無所不在。
在習近平掌權前幾個月,全新的海報鋪天蓋地出現,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就突然被貼滿數百公尺長的文宣。這些海報色彩繽紛,給人感覺特別活潑,許多設計概念都是來自於傳統民間藝術和農民畫。
習近平上台後,北京的公共空間被全面覆蓋,而我正好見證到整個過程。一夜之間,整座城,不,全國各地都貼上大面積的彩色海報,乍看之下跟過去數十年不變的紅色條幅標語差別很大。有些讚揚習主席的「中國夢」,有些按儒家倫理要大家「對年長父母孝順」,不過大部分都是老掉牙的標語和歡樂的圖片,勾起人民對共和國早期的回憶:「歡樂的人民」(感謝黨)和「富強的中國」(感謝黨),連雞鴨也一片「和諧」(感謝黨)。跟其他的宣傳手法不同,這些海報的壽命長達數年,到我寫本書時還在,它們定期更新並佔領工地圍欄和社區圍牆。最近,這些題材登上了中國國航,每次起飛前,機上的娛樂節目都會提醒乘客,不要忘記服從長輩等傳統美德。宣傳海報的數量變多了,不久前還無所不在的商業廣告明顯減少,從中國的城市街景消了。權力再度展示顏色,城市空間又變紅了。
海報鋪天蓋地的出現,一開始讓許多人感到驚奇,後來乾脆當作沒看到。有些人
則感到困惑,如作家慕容雪村。他說,有次他遇到當黨幹部的老同學,於是問對方知
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代,真的還相信這些陳腐的標語能打動人?對方回說,這些海報
當然很蠢,「但是不要緊」,然後解釋真正的理由:「我們可以將這些蠢貨貼滿全部牆壁,你行嗎?」言下之意是「我們行,你周遭的世界都屬於我們,我們貼滿你的天和地,你只不過是受我們恩惠的過客」。上面寫什麼不重要,壓倒性的展示才重要,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者黃海峰稱之為「硬宣傳」。根據他在中國的田野調查,這樣的宣傳效果可能不如所願,反而讓「人民對政府的觀感變差」,不過依然可達到目的,「展現國家權力和減少人民抗議的意願」。
十四億中國人活在黨的指示下,並被灌輸忠黨的思想。從幼兒園的數數歌和愛國歌曲開始,到了中小學有必修課程,政府單位、大學、國有企業員工每週五下午也必須上思想政治課,探究「習近平思想」最新的發展。農民從農村牆壁上書寫的大字讀到這些口號,城市人在街道的公告欄、樓房和天橋懸掛的紅布條也可看到。甚至在有些城市,計程車車頂的LED跑馬燈也一次又一次播放黨最新的標語:「不忘初心!」黨的宣傳也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以及近年為了「紅色旅遊」而擴建的革命遺址,那裡滿是受到吸引前來的學生、工人和公司員工。此外,宣傳也全面滲透到廣播、報紙、網路、電視和電影中。
二○一二年十一月習近平當選黨主席後,媒體的活動明顯受到壓抑,新聞自由空間緊縮,太固執己見的總編輯和記者被解僱,有些人甚至坐牢。
二○一六年年初,在禁止黨幹部進行「不適當」的討論後沒多久,習近平發動一個全面整肅媒體的運動。他訪問一些重要媒體的編輯部,只傳達一個訊息:今後所有媒體必須「姓黨」,沒有例外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新華社隨後評論:「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北京給外國人看的英文宣傳報紙《中國日報》指出,媒體必須恢復人民對黨的信任,尤其在經濟成長放緩的此刻。黨媒坦率點出領導人非行動不可的真正原因,即許多中國人對中共和它的宣傳不信任。《人民日報》指出,社群媒體興起讓鴻溝擴大,「繼續下去將削弱黨領導的合法性」。習近平與黨尤其要求編輯部做到一件事:傳播「正能量」。
整肅媒體的工作如今已大功告成,像《南方周末》這樣敢言的報紙現在都不敢出聲。沒有被辭掉工作的記者,許多都改行了,在他們的勇敢獻身下,中國的新聞業曾經曇花一現。羅昌平當年是全國最知名的調查記者,其報導曾讓一名局長落馬,但後來他被任職的《財經》雜誌冷凍,只好選擇離開。他說,以前還在《財經》的時候,採訪到的資料有百分之九十可以公開,但現在只剩下百分之十,而且這還是中國最自由的媒體。
▶▶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馬凱(Kai Strittmatter)《和諧社會:中國,大數據監控下的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