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1/08 第48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聯合新聞網
今日頭條 國軍悔過新制無體能操練「爽得像貓熊」
專題 國防部:參酌歐美國家 仍有嚇阻力
觀察站/悔過不出操 也算兵?!
役男家屬:軍冤會52案退51案
軍冤會:收182案 僅15案未受理
話題 立院三讀 國科會升格「科技部」
首任科技部長 張善政、朱敬一呼聲高
預算決策 科技會報、科技部分工
要聞 老農津貼改革今立院開戰 請領門檻提高
綠委力阻政院版闖關
直言集/老農津貼19年漏洞 補縫看今朝
焦點新聞 國道etag「靈異」扣款 網友喊抵制
江揆一怒 國父館公廁立刻修
政治新聞 監委2次投票都同票 黃世銘彈劾案沒過
馬總統23日出訪 跨5大洲繞地球一圈
社會新聞 類比「六四擋坦克」 阻台電施工無罪
兩岸新聞 陸差旅新規 司局幹部住宿限1500元
國際新聞 葉倫接掌聯準會 QE縮減大挑戰

國軍悔過新制無體能操練「爽得像貓熊」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洪仲丘案導致國軍一度全面暫停士官兵悔過(禁閉)制度,國防部昨天宣布新的悔過執行方式;在新制度下,受懲戒者不必體能操課、也不站哨、服公差,每天睡足八小時,休息、自由活動時間長達九小時,被譏為「比這種生活更爽的,只有貓熊了」。

啥米!沒有任何體能訓練

人事參謀次長室人事整備處副處長張熙志說,士兵的「禁閉」與士官的「悔過」將一律稱為「悔過」,在悔過室集中管理;懲戒期間的時間分配採取「三八制」,上課八小時、休息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其中上課包括六小時軍紀教育、一小時心理輔導、一小時自由活動,沒有任何體能訓練課。

此舉是否會因為「日子太爽」,出現士兵故意犯錯,希望被送去悔過,不必操練、站衛兵、出公差?

軍方:重點是激發榮譽感

「軍中確實有這樣的疑慮。」張熙志說,但軍方覺得制度的重點是激發榮譽感,訂定相關辦法時,也曾參酌歐美先進國家軍隊的懲罰方式,「我們堅持可以改造人性,只要有部分人能被感化,就有價值。」

國防部資源司副司長白捷隆說,對志願役士兵,一旦被送交悔過,還是會在紀錄上留下汙點,將影響考績與未來升遷,因此應該不至於出現「故意犯錯去悔過」的情況。

洪案以來 沒移送半個官兵

張熙志表示,除了悔過之外,部隊對違規人員的處分,還有罰勤、禁假、扣薪、移送法辦等方式。他並表示,如果現在有部隊將士官兵移送悔過,就是採取這樣的執行方式;不過從洪案以來,即使各部隊悔過室陸續重新啟用,但至今沒有犯錯官兵被移送。

此外配合軍事審判法修訂,軍監將於十三日將最後七十名受刑人移交一般監獄,未來承平時期的軍人違法案件,由一般院檢處理;現有的軍法官,將分配到新成立的兩處「地區法律服務中心」,以及各聯兵旅以上部隊的「法律事務組」,負責部隊官兵的司法聯繫、法律服務、法治教育、權益保障等事項,角色略似企業的法務人員。

   
國防部:參酌歐美國家 仍有嚇阻力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防部規劃將士官兵禁閉悔過方式,改採室內輔導課,不進行體能操練,引發外界質疑;官員表示,這是參酌歐美先進國家的方式,即使不操體能,還是會有嚇阻力。

國防部資源司副司長白捷隆少將說,洪案發生後,去年八月廿九日,國防大學就對軍中懲罰制度召開學術研討會,會中就列舉各國軍隊採取的懲罰方式;以美軍而言,近年對犯過士兵的處分,就是以品格輔導、法治教育為主軸。

白捷隆說,軍隊是一個團體,成員如果犯錯被懲罰,還是會覺得不光彩,並非不操體能,悔過就沒有嚇阻力。至於服役期只剩下四個月軍事訓練的義務役男,會不會因為接受悔過處分,導致訓練更不確實?白捷隆說,單位中所有受悔過處分的人員,一定會集中管理,因此仍有機會進行相關訓練課程。

他說,配合軍事懲罰法修訂,國防部要擬定施行辦法,送行政院審核;目前辦法仍由人事參謀次長室研擬,如果說未來一定「毫無體能操課」,未免也言之過早。

也有將領表示,過去士兵接受禁閉處分,有些人最怕的反而是靜態課程,例如規定坐在板凳上「面壁思過」,任何事情都不准作也不能說話;尤其悔過室沒有時鐘,感覺不到時間過了多久,對於一些個性毛躁的受罰者,往往覺得遙遙無期,「比操體能還難受」。

   
觀察站/悔過不出操 也算兵?!
本報記者程嘉文/聯合報
這段日子以來,國軍面對問題不思解決,只求削足適履,不惜因噎廢食的表現,讓所有人開了眼界。

募兵始終達不到目標,國防部決定砍低員額,需求人數變少,招募率自然提升。洪仲丘案讓外界批評禁閉制度,軍方對應之道是未來受懲者不出操、不站哨、不出公差,希望可以「激發榮譽感」或「改造心靈」。

洪仲丘事件雖導致軍審法修正,但士兵犯錯仍應施予一定的懲罰,即使白衫軍人士也從未反對,因為社會質疑的是懲罰的執行方式與時機是否合理。但軍方不此之圖,反而把受懲罰者的待遇,放鬆到比一般官兵更輕鬆。如此一來,制度懲罰的對象,到底是違規者,還是循規蹈矩者?

更何況未來一般役男僅需受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大學生還可分兩次實施。

在如此短暫的役期之下,如果再讓犯錯的新兵抽離部隊,接受連續多日的悔過處分,停止正常操課,原本已經短暫的訓練勢必更被割裂。如此一來,還能培養堪用的軍人嗎?

國防部官員強調,新制希望激發官兵榮譽感;問題是激發榮譽感的方式,本是「重賞」與「嚴律」,讓成員建立身為菁英的自覺,培養比一般人更強的自尊。對於願為國家流血流汗的人,理應給予更多尊榮與厚遇;對於影響團體榮譽的害群之馬,也須給予比一般人更嚴格的處分。各國都替軍人設立各種勳獎章制度,訂定比一般刑法更重的軍法,原因正在於此。

近年國軍的作為,反其道而行。應該改善的待遇吝於改善,應該堅持的紀律動輒棄守。

只要一遭外界質疑,不深究批評是非曲直,反而採取一視同仁的鋸箭桿回應,但求不再出事,甚至只是不在自己任上出事;至於「未來」與「大局」,往往無人在乎。

軍隊是沒有產值的行業,各國卻都得花「冤枉錢」養兵,就是為了因應戰爭的風險。但是若平日軍方展現的文化,就是憂讒畏譏,對專業毫無肩膀,因循苟且,得過且過;如此的軍隊,一旦真正面臨嚴酷考驗,誰能相信他們願拚命保衛國家?

   
役男家屬:軍冤會52案退51案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陸軍下士洪仲丘猝死,軍中不當管教及人權議題浮上檯面。行政院去年八月成立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受理歷年冤案申訴,準備重啟調查;但多位役男家屬昨帶著役男遺照赴立法院泣訴,軍冤會審理門檻超高,掛牌成立當天,退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五十二案退回五十一案,條件太嚴苛。

「國防部不要再神隱,家屬要的是真相。」家屬們昨宣布成立「軍中人權暨受害家屬協會」,會長姚宗洲說,軍冤會成立至今四個多月、成效不彰,只受理廿年以內案件,甚至還說「替代役不是軍人」,條件如此嚴苛,成立當天受理五十二件卻退五十一件,「幾乎等於不受理」。

陸軍上士連志偉二○○四年疑似被凌虐自盡,九十歲的連阿嬤昨天從苗栗北上,坐輪椅、手持麥克風泣訴連志偉當兵「有去無回」,軍方應趕快給個交代;連爸爸則拿出連志偉留下的書信,質疑兒子在軍中不斷被扣假、無法獲得充足睡眠。

替代役男陳俊銘的爸媽表示,兒子在距退伍僅剩三個月時,死在成功嶺寢室床上,死因是被沒握柄的美工刀砍傷十三刀;家屬質疑,陳俊銘死前傳手機訊息「爸媽保重」,未留遺書,且他已考取研究所並報到,不可能自殺。家屬向軍冤會申訴,軍冤會表示,替代役男不是軍人,不予受理。

多位立委昨天到場聲援役男家屬,要求軍冤會應該放寬相關規定。

立委陳歐珀表示,軍冤會退件比率過高,讓人質疑是「玩假的」;軍冤會應以同理心來看待役男家屬,應清楚說明退件理由,若沒有疑慮就應儘快協助查明真相。

   
軍冤會:收182案 僅15案未受理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聯合報
軍中人權暨受害家屬協會指控行政院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成效不彰、大退案,也不受理替代役及廿年以上案件;委員會執行秘書蔡興華回應,指至今收一八二案,僅十五件未受理。

軍冤會去年八月廿九日成立,依據處理要點規定,處理從委員會設立前廿年內,現役軍人於服役期間死亡或失蹤,其配偶、直系血親或二親等旁系血親,對相關偵辦、調查結果不服案件。

蔡興華說,軍冤會成立迄今共收一八二案,其中有八十四件因屬於「陳情案」、並非委員會須處理業務,但仍幫忙收件再轉給相關負責機關,且持續追蹤、要求處理後需將公文副本轉給委員會。

至於其餘的九十八件軍冤「申訴案」,蔡興華表示,超過半數都是委員會主動清查,四個月以來,已結卅八案,以目前平均月結十案的速度,應會在一年期限內完成所有調查。

至於受害家屬質疑軍冤會不受理替代役及廿年以上案件,蔡興華說,依據兵役法第廿五條,替代役服役期間,「不具軍人身分」,所以無法受理;「廿年以上案件」則因已逾民、刑事追訴期,軍冤會縱使處理、移轉給檢調,也會因逾追訴期而無法成案。

政院也解釋,外界指控五十二案退五十一案,那只是軍冤會成立當天的收案狀況,且其中包含已移轉給其他機關的陳情案,不能一概視為退案。

   
立院三讀 國科會升格「科技部」
記者黃驛淵、林河名/台北報導/聯合報
政府組織改造的拼圖又完成一塊。立法院昨三讀通過「科技部組織法」,國科會將升格為科技部,掌理國家科技發展政策等規劃,次級機關包括竹科、中科及南科等三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科技部完成法源,立法過程中卻爭議不斷。雖然行政院組織法明文設十四個部,其中就包括科技部,但不少藍綠立委認為規畫中的海洋委員會更適合設為部,但未能成功翻案。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邱文彥認為,參酌進步的海洋國家經驗,成立漁業及海洋部應為最理想的方案;尤其未來掌管主要科技預算的仍是行政院科技會報,並非科技部,而氣象局已被劃入環境資源部,原子能委員會也回歸行政院,科技部最後只管三個科學園區,卻占掉一個部的額度,並不恰當。

行政院十四個部、八個委員會、三個獨立機關中,目前還剩九個部會尚未完成組織法的立法或修正,其中包括農業部、經濟及能源部、交通及建設部、環境資源部、勞動部、海洋委員會等。

立法院本會期將在下周二休會,除「勞動部組織法」草案已完成協商,尚有八個部會彼此角力、待朝野協商。組改相關法源能否在本會期順利三讀、完成全部拼圖,朝野還有得喬。

目前以環境資源部及農業部爭議最大;兩機關對於林務局、林試所等林業、森林保育等如何分工、歸屬談不攏,朝野立委及環團也有看法,成組改協商最大難題。

由於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三級機關署、局總量上限為七十個,各部會也上演修法「卡位」戰。多數部會早已「先搶先贏」、卡位完成,減併及調整空間不大。但邱文彥、田秋堇等立委主張海洋委員會設「海洋保育署」、立委高金素梅則盼原民會設文化發展局,兩委員會都在爭搶七十署局的「最後一席」。

   
首任科技部長 張善政、朱敬一呼聲高
記者楊湘鈞、陳皓嬿/台北報導/聯合報

科技部法源通過,首任科技部長也將浮上檯面。目前呼聲最高的有科技政務委員張善政、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最後高層「呷意」誰,或可從接下來的籌備掛牌期由誰出任召集人,先預見端倪。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科技部組織法」,國家科學委員會將升格為科技部,國科會表示,改制的目的是強化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結合,未來會著重在創新創業、發明專利布局、產學銜接等,科學園區也將轉型,從效率導向轉為新創導向,科技部預計三月掛牌上路。

相較於文化部、國發會、衛生福利部,科技部長人選與決定每年千億科技預算分配大餅的行政院科技會報高層權力結構有所牽連,因而更形複雜。

就科技預算分配及決策權而言,組改之後會不會改變目前「閣揆老大、科技政委老二、國科會主委老三」的權力分配態勢,勢將牽動科技部掛牌上路後,科技政委以及首任科技部長人選。

國科會說,台灣學術創新能力好,卻常聽到產學落差嚴重的批評,因此科技部新設「前瞻及應用科技司」,將著重在新技術預測、中長期科技規劃,以利專利布局和國際打專利戰,此外創新創業也是主力發展重點。

新成立的「產學及園區業務司」,會加強產學合作,把新技術轉移給產業應用,並將科學園區從「效率」導向帶往「新創」導向,解決台灣科技產業「只能做代工」等為人詬病的問題。

國科會另一重要工作是審查其他部會的科技預算,由於金額每年高達一千億,立委也曾質疑變成部後無法審其他部會預算,科技部長變「有責無權」,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預算初審仍由科技部執行,之後送到科技會報,由院方複審,並由科技部長兼任科技會報副召集人以平衡權責。

   
預算決策 科技會報、科技部分工
記者孫偉倫、鐘惠玲、林安妮/台北/經濟日報
立法院昨(7)日三讀通過科技部組織法,現行國科會將改制為科技部,負責規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計畫與預算審議等。

科技部成立後,行政院旗下的科技會報仍存在,外界質疑是否有疊床架屋、雙頭馬車問題,對此,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皆表示:「不會!」

張善政指出,國科會改制為科技部後,以後就不會再召開委員會議了,「未來涉及科技政策的跨部會協調,就名正言順移往科技會報」,在科技預算分配上,「科技會報擔任政策審查;科技部則做技術與計畫審查。」

他舉例,以後院長在主持科技會報時,會先決定要做那些科技政策,預算要支援那些事情,在上位綱領確定後,科技部就會據此作技術與計畫預算審查。朱敬一說,科技部主要負責推動科技發展之上、中游基礎學術研究及應用研究等科技業務,未來除持續支援學術研究,也將增加應用科技研發業務。

   
老農津貼改革今立院開戰 請領門檻提高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農委會推動老農津貼改革,為防杜透過制度設計漏洞請領津貼的「假農民」,將修法提高請領門檻,把目前加保農保六個月即可領老農津貼,提高為十五年。改革法案今在立法院「開戰」,農業學者、農民紛紛表態支持農委會,要求別再放任不公平制度排擠農業預算、成為國家財務黑洞。

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表示,農委會去年公務預算一一九五億元,其中福利及各項補貼高達七七五億元,嚴重排擠農業建設、技術研發、輔導年輕農民提升經營效率等經費,福利與補貼之高,「幾可列入世界紀錄。」

老農津貼從八十四年六月上路開始,每逢選舉都上演加碼戰,從每月三千元一路加到七千元。每年支出經費也從一二六億元,增至五六二億元,十九年來共核發超過六三三四億元;核發人數增加一倍,從最初卅六萬人,增至六十六萬人。

台大農學院副教授王俊豪表示,全世界只剩德國、法國、奧地利、芬蘭、波蘭、希臘有「農業專屬職域保險」,除了務農滿十五年才能領,領取條件還包括必須把土地交給年輕世代經營。

王俊豪表示,老農津貼易放難收,多年的漏洞、政治的喊價,中小企業負責人、醫生娘、退休教授在經濟誘因下成為「紙上農民」,這是農業當前最大的問題。卅四歲台南麻豆青年農民曾冠維表示,常可見地主圍一分地、卻不租給真正務農的人,放著當作「農保地」,租給想領老農津貼的「假農民」。

   
綠委力阻政院版闖關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今將初審行政院版「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民進黨立院黨團反對增加請領門檻,已發出甲級動員令,力阻政院版闖關;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向民進黨團喊話:就算老農津貼是社會福利,難道就可補助「假農民」?

立院衛環、內政及經濟等三委員會,今天下午將聯席審查政院版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由於只有半天議程,且朝野歧見頗大,林鴻池認為只會進行大體詢答,法案難以送出委員會。

雖然國民黨也有農業縣立委對政院版不表贊同,但林鴻池說,國民黨團原則上仍支持行政院版本,「加入農保六個月就能領一輩子老農津貼,這樣還得了!」他認為,部分黨籍立委雖難免有選區考量,但也要有兼顧公平正義與國家財政的整體觀。

   
直言集/老農津貼19年漏洞 補縫看今朝
本報記者侯俐安/聯合報
老農津貼啃噬國家預算,早已是不爭事實,但每次改革只要反對者提出「棄守農業」、「欺負老農」,悲情的操作手段總能得逞,不斷向上加碼。但這一次,農委會在短短三個月,讓民間學者、農民不分藍綠,支持改革,關鍵就在訴諸理性討論。

農委會從兩年前老農津貼加碼到七千元時,就開始下鄉與農民團體溝通,讓農民了解「每加碼一千元、農業支出就多八十億」,這八十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而是從農業建設、技術或其它福利挪來的。民間有了共識,不少農會總幹事體悟到,「公平,是比加碼更重要的事。」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強調,改革是為了「照顧真農民」,面對立委質疑,他總以淺顯的例子,如「一個六十四歲才從農的人、跟種稻超過五十年的崑濱伯,他們該領到同樣的錢嗎?還是該拿相同的錢,照顧無數個崑濱伯?」來說服立委。

從青年農民、農民團體、學者專家到立法委員,陳保基和幕僚團隊除了馬不停蹄地溝通,也特別要求「讓數字說話」,成為幾名農業縣立委態度軟化的關鍵。十九年不公平的制度漏洞,補縫就看此一舉。

   
國道etag「靈異」扣款 網友喊抵制
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聯合報
不滿遠通電收,孫姓民眾自費印製「eTag不爽裝 免儲值一樣上國道」貼紙,呼籲大家貼在車上,共同抵制。

國道計程上路才一周,遠通頻「凸槌」,還被網友抓到遭同一感應門架重複扣款、儲值金額莫名其妙歸零。遠通電收線上明細查詢系統昨天中午又當機,官網疑似再度遭駭客入侵。不少用路人氣得發起拒貼eTag行動,要抵制遠通。

前天起,知名網路論壇mobile01出現多名網友貼出離譜扣款明細。有人被一門架重複扣款;有人行駛南下車道,卻同時被扣該地點北上及南下的通行費;有人早上九點廿分從竹北往南行駛,竟在十七分鐘後往北「飄移」四十六公里,在林口路段被扣款;甚至有民眾儲值五百元,卻突然「縮水」變六十六元,怒罵遠通吃錢!

車主王先生說,遠通連環出包,讓用路人信心全失,擔心被誤扣款,考慮退掉eTag。孫姓民眾自掏腰包印製「eTag不爽裝」貼紙,透過臉書發送,號召網友搏倒大財團,已有上千人按讚響應。

遠通電收解釋,電子收費後台有檢核機制,會將重複扣款、不合邏輯的扣款資料排除;eTag即時餘額查詢僅供參考,實際扣款以檢核後的出帳紀錄為準,因此即便即時餘額出現異常,最終結算仍會修正,不會溢收。

遠通坦承,一月三、四日確實系統不穩,有一百多輛車遭重複扣款,事後已將誤扣金額補還客戶。

遠通電收表示,官網已加強資安防護,上周因遭駭客攻擊關閉的智慧型手機App,昨已重新開放。

立委管碧玲痛批高速公路局對國道計程收費的驗收測試是「做假的」。她主張國道計程應採月結制,如同電話費、水電瓦斯費,逐月寄帳單讓用戶對帳,確保雙方權益。

高公局副局長吳木富說,高公局要求扣款交易精確度須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八,若未達標,遠通須負責補足差額。

   
江揆一怒 國父館公廁立刻修
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聯合報

媒體報導國父紀念館男廁小便斗故障半年未修,引來行政院長江宜樺大怒,結果國父紀念館廁所昨天貼出告示,指故障的小便斗將在一周內修復,江揆這一怒震醒了燈不點不亮的公務員心態。

「院長(行政院長江宜樺)生氣是應該的!」文化部部長龍應台昨天說,她不只關切公廁的問題,還有國父紀念館的中長期的五年修復計畫。

龍應台昨天上午出席「金融相挺,創意起飛」高階論壇,被問到國父紀念館廁所問題時,她說,國父紀念館不是便斗的問題,而是水壓問題;由於牽涉到整個管線,外包的清潔人員「便宜行事」,乾脆直接掛牌子,寫便斗壞掉。

龍應台表示,「院長生氣是應該的。」但她也說,院長是非常溫和的人,從來就不是疾言厲色的人。

龍應台說,任何人到陌生國度,觀察當地文明程度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公共廁所,一個是暴雨後是否有淹水;也就是說,廁所是反映文明水準的小角落。

她表示,國父紀念館已著手處理水壓問題,約需一周的時間。

龍應台說,國父紀念館去年籌備金馬五十的活動,特別撥款一千萬元整修大會堂,金馬盛宴十分風光,但與大會堂一牆之隔的公廁,卻發生此事,工作人員在後面竟是在這樣寒酸的環境,「心裡滿疼的」。

   
監委2次投票都同票 黃世銘彈劾案沒過
記者李順德、鄭宏斌、劉峻谷、李昭/聯合報

檢察總長黃世銘彈劾案昨天歷經二小時十分鐘,十二位出席監委投票,六票對六票,彈劾案不成立。依法監委不得再提案,黃世銘暫保檢察總長職位。

針對彈劾案不成立,最高檢察署表示,此為監察院職權,檢方不便評論;特偵組發言人林豐文也說:「沒有評論。」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批評,監察院沒有過關,自己喪失功能,嚴重違反國人期待,令人失望;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質疑,政治操作的陰影揮之不去。民進黨立委批監委放水,國民黨立委批歹戲拖棚。立法院長王金平不評論。

監院去年十一月底,以五票對五票否決彈劾案後,昨天的彈劾審查會,除監委余騰芳、林鉅鋃申請迴避外,馬秀如因約詢官員不克參加,其他出席監委有周陽山、趙榮耀、楊美鈴、葛永光、黃煌雄、黃武次、陳健民、葉耀鵬、馬以工、劉玉山、程仁宏、高鳳仙等十二人,周陽山擔任主席。

監委表示,監院彈劾黃世銘案創下兩次彈劾都是同票數紀錄,顯見監委看法兩極。

與會監委透露,昨天舉行彈劾審查會,中研院院士胡佛投書的評論文章「光天化日 陷人於罪」剛好刊載在媒體,內容批評「目前的發展,竟成為關說者及接受關說者並未受到嚴正的處理,反而負責偵察除弊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卻受到極不公平的對待與攻訐,甚至面臨司法機關的制裁」,他並就憲法層次論及「檢察總長要向總統負責」「檢察一體,包括總統在內」以及「不法不能拒絕合法監聽」等。昨天有監委在發言時討論到憲政層次的議題,也有人認為,胡佛文章出現,正好與審查會同一天,實在很巧合。胡佛文章在會中一度讓正反兩派的監委針鋒相對。

   
馬總統23日出訪 跨5大洲繞地球一圈
記者陳洛薇、許雅筑/台北報導/聯合報
馬英九總統春節前將出訪聖多美普林西比、布吉納法索、宏都拉斯三友邦,除夕當天返國。此行橫跨亞洲、歐洲、非洲、中美洲、北美洲,去程預定在德國法蘭克福加油,回程過境洛杉磯,恰好繞地球一圈,總飛行逾六十小時、四萬二千公里。

甘比亞與我國斷交後,政府為了鞏固邦誼,規畫總統出訪行程。外交部次長柯森耀表示,此行定名「聖宏專案」,藉專案鞏固與增進友邦情誼;訪問團廿三日晚上啟程,卅日返國,總計八天七夜。

外交部表示,馬總統應聖多美普林西比總統賓多邀請出訪,並順訪布吉納法索,再參加宏都拉斯新任總統耶南德茲就職典禮。

馬總統任內已出訪八趟,走遍廿一個邦交國,此行出訪聖多美普林西比後,廿二個邦交國都已到訪。

聖宏專案將創下馬總統出訪多項紀錄,單次出訪飛行距離首次突破四萬公里,等於繞地球一圈,是單次出訪最長距離。此行雖有八天,但僅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宏都拉斯、洛杉磯住宿三晚,其餘時間幾乎都在飛機上度過。

訪問團將邀相關部會首長、副首長、立委、企業界及學術界代表,但總統夫人周美青不會隨行。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表示,馬總統此次出訪行程緊湊,萬一在重要場合打瞌睡,恐傷害國家形象,建議他拉長出訪天數,才有時間與邦交國「博感情」。

綠營立委蕭美琴認為,宏都拉斯一直被點名有斷交危機,她建議透過援助、國際合作計畫等手段,加深與友邦關係,錢該用則用,但過程中必須維護國家尊嚴與主權。

國民黨立委大都持肯定態度,詹凱臣表示,此行除鞏固既有邦交國外,中南美洲國家元首、政要應該都會出席耶南德茲的就職典禮,馬總統可藉此機會「一網打盡」,與他們培養感情。

   
類比「六四擋坦克」 阻台電施工無罪
記者何炯榮、凌筠婷/彰化縣報導/聯合報
台電在彰化施設超高壓輸電線路,縣議員李俊諭等人不滿台電不經溝通逕行施工,抗爭阻擾施工被起訴。法官昨天以「六四天安門男子擋坦克」為例,認為李與民眾是用和平手段訴求,應受言論自由保障,判決無罪。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台電準備在彰化北斗中寮里進行超高壓輸電線保護套安裝工程,民眾動員包圍,李俊諭和十一名民眾用鐵鍊把自己和工程車綁在一起阻擾施工。警方蒐證後,依強制罪送辦。該工程已在同年九月完工。

法官說,像台電這樣富可敵國企業挾財大氣粗之勢,片面施工,居於弱勢的民眾只能以團結多數人,訴諸群眾公意迫使軟化,這是民主國家常態。

法官以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中,一張震懾世人照片為例說,手無寸鐵的北京男子王維林,勇敢站在正列隊行進的坦克車前方,企圖阻止坦克車行進;難道王維林要被認定是強制罪犯?而駕駛坦克車的劊子手反成被害人?

法官認為,本案的被告或坐、或站或鑽進工程車底,用鐵鍊把自己和底盤綁在一起,以行動表達訴求,讓企業受到壓力而妥協;只要肢體訴求未產生明顯而立即危險,應受言論自由保障,不可將民眾抗爭一律視為強暴脅迫。

起訴本案的檢察官昨表示,被告等人阻擾台電工程車進入施工地點,從上午抗爭到下午,工程車駕駛要下班回家卻遭阻擋,明顯涉嫌強制罪。彰化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黃智勇說,檢方收到判決書後會研議是否上訴。

彰化檢方偵辦這件抗爭案時,曾討論是否屬言論自由範疇,檢察官後來不起訴;但台中高分檢再議發回要求續查,去年一月起訴。

李俊諭等人得知獲判無罪很高興,希望檢方不要上訴。李俊諭說,施工前台電原承諾要等縣府水利資源處許可後再施工,沒想到施工單位卻想偷偷做,才引發抗爭。

   
陸差旅新規 司局幹部住宿限1500元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吃了廿一元人民幣(約一百元台幣)的包子套餐後,中共財政部昨天發布新修訂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今年一月一日起司局級幹部出差,只能坐經濟艙,每天住宿費只有三百元人民幣(約一千五百元台幣)。這種住宿標準,在大陸的一般大城市裡,大概只能住得起經濟型快捷酒店。

此一新規,是中共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旨在加強和規範官員差旅費的管理,堵住制度漏洞。根據辦法,新規適用於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

大陸對公務員的管理新規接二連三推出,許多會議餐點都從桌宴改成自助餐,大型活動取消開幕式,會場也不再擺設花籃。禁奢的後果是,不少高級餐廳、高貴食材大受打擊,連民間消費都受衝擊。

廣州日報報導,新辦法要求中央單位應建立健全公務出差審批制度,從嚴控制出差人數和天數;嚴禁無實質內容、無明確公務目的的差旅活動,嚴禁以任何名義和方式變相旅遊,嚴禁異地部門間無實質內容的學習交流和考察調研。

出差改變原先大陸全國統一的差旅費標準,明確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 局)按照分地區、分級別、分項目的原則制定,並根據經濟發展水準、市場價格及消費水準變動情況適時調整。現行差旅費管理辦法規定出差住宿費為副部級幹部每人每天六百元人民幣(約三千元台幣),司局級三百元,處級及以下幹部一百五十元。

新辦法強調,住宿費、機票支出等按規定用公務卡結算。出差人員應嚴格按規定開支差旅費,費用由所在單位承擔,不得向下級單位、企業或其他單位轉嫁;不得向接待單位提出公務活動以外的要求;不得在出差期間接受用公款支付的宴請、遊覽和非工作需要的參觀;不得接受禮品、禮金和土特產品等。

有關飲食部分,要求出差人員應自行用餐,凡由接待單位安排用餐的應向接待單位繳納伙食費;交通工具部分,每人每天八十元人民幣(四百元台幣)。

   
葉倫接掌聯準會 QE縮減大挑戰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六日電/聯合報

美國聯邦參議院六日通過新任聯準會(FED)主席葉倫的任命案,葉倫將於二月一日上任,成為FED成立百年來首位女主席。而葉倫未來如何在不影響經濟成長動能、提振就業的情況下,縮小量化寬鬆(QE)政策,將是任內最大挑戰。

美國國會六日復會,華府氣溫降到攝氏零下十多度,但惡劣天候並未影響參院議事的進行,傍晚以五十六票贊成、二十六票反對,通過葉倫的任命案。現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將於卅一日結束八年任期。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任命案通過後發表聲明,盛讚現任FED副主席葉倫協助讓美國經濟走出衰退,走向穩定成長的道路;葉倫也將肩負起控制通貨膨脹,並處理減少失業和創造就業這兩個FED的雙重任務。歐巴馬說,他有信心葉倫會支持美國勞工、保護消費者、促進金融系統穩定並協助經濟在未來幾年持續成長。

葉倫被視為FED的溫和派,願意接受更高的通膨換取壓低失業率。而FED主席柏南克曾指出,如果經濟持續復甦,FED將持續減少購買債券的規模,並在二○一四年底前終止這項稱為量化寬鬆的政策;葉倫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減緩刺激經濟措施,並逐步降低FED高達四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但卻又不能損及經濟復甦走勢。

摩根大通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表示,他認為葉倫仍將「柏規葉隨」,把重心放在確保經濟完全復甦上,之後才可能調高利率。

至於葉倫留下的的副主席職缺,外傳白宮屬意由曾任國際貨幣基金副總裁、以色列中央銀行總裁等職務的費雪(Stanley Fischer)接任。費雪現年七十歲,是位倍受尊崇的經濟學家,柏南克、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等人都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時的學生。

   
QE退場 台灣房市轉向買方市場
對自住客而言,一四年房市極有可能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儘管房價未必會在一年之內大幅下跌,但議價空間會加大。運氣好的民眾想要以低於市場行情一○%至一五%的價格,買到房子並非不可能。

2014溫和復甦,「三高」風險不可忽略
2013年結束,原本全球期待的景氣復甦一波三折,各大經濟體內部的政經問題也屢屢引發投資人恐慌。2014年全球景氣將走向何處?景氣春燕是否將會降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