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國防預算聚焦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跨年度將突破兆元。
明年國防支出達949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賴清德總統在國慶談話中強調,國防支出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要達到建構台灣之盾(T-Dome)等目標。
國防預算大增,也被視為明顯要回應美方壓力。美國政府長期關注台灣的國防相關問題,在川普第二任,更是用各種手段,包含關稅戰在內,迫使多國增加國防預算,名為要求國防自主,實為擴大美國利益。
新增跨年度採購預算多為延續案,上看5萬架訂單的第二波軍用商規無人機案尚未揭露,不過,陸、海、空、憲兵、政戰局明年編列共同需求「多元運用行政用途無人機」採購案11億餘元;軍備局也編列10億餘元研發無人載具前瞻技術多元整合開發計畫。
明年度尚有兩項新增特別預算,一是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所提出「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國防部雖將主要需求放在強化資安及改善各類物資庫儲設施,但海巡署針對無人載具籌獲、訓場及訓練設備等編列68億元;警政署「反恐維安及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編列34億元,包含採購無人機、無人機干擾器、無人機偵蒐及電子圍籬等設施。
真正重頭戲是國防部8月送交行政院審議「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預算條例草案」,估計規模破兆元,分7個年度執行,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特別預算主要聚焦不對稱戰力與防衛韌性,包括軍用商規無人機、無人艇等重大採購案。
國軍無人機分為三級五類
無人機作為產業及軍事領域的新顯學,其功能及操作領域跨距很大,美軍根據無人機體積大小、飛行速度、操作高度及酬載等,提出小型、中型、大型、較大型與極大型。
國防部向立法院專案報告指出,國軍對無人機任務、航程、導控距離和機型重量的不同,區分為聯戰、戰術及戰鬥等三級五類,導控距離可至150公里以上,部署在三軍不同部隊,達到不同效果。
中科院、商購、軍購並行
為快速使無人機形成戰力,國軍採中科院委製、國內商購及國外軍購並行,中科院已有戰術近程無人飛行載具(魔羯旋翼機)、銳鳶、紅雀二型及反輻射攻擊無人機(劍翔無人機)交付部隊服役,後續中科院研製中的包括騰雲、銳鳶二型、紅雀三型及小型攻擊無人機。
對外軍購部分,除向美採購MQ-9B大型監偵無人機,還有陸軍代號「獵鴞專案」向美軍購685架彈簧刀300人員殺傷型、291架ALTIUS-600反裝甲攻擊型無人機。
國軍編裝操作無人機,除配備銳鳶大型無人機的海軍海上戰術偵搜大隊,陸軍改編聯兵營,也將中科院研製的垂直起降「戰術近程無人載具」編入聯兵營級操作。可作為反輻射無人攻擊機的劍翔無人機由空軍防空砲兵暨飛彈指揮部編列預算採購,早已交付成軍。
包括小型的紅雀無人機及2024年起陸續採購6種軍用商規無人機,已交付陸軍航特部、海軍陸戰隊、海軍艦隊等單位。海軍陸戰隊推動轉型,今年初將北部的陸戰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裁撤、改編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今年9月陸戰隊隊慶已演練。
陸軍成立無人機訓練中心
無人機的操作手訓練,中科院研製的聯戰層級無人機,由中科院編寫操作手冊並實施接裝訓練,評鑑後發給合格簽證;對美軍購者則由空軍派員赴美,配合原廠換裝訓練及擴訓。
戰術及戰鬥型無人機,則由合約商提供完成操作手接裝訓練及合格簽證。另委託民間培養操作手,報考民航局無人機操作證照作為各軍種種子教官。
陸軍去年底在台南內角營區成立無人機訓練中心,國防部宣示三軍將分別成立訓練中心或專責單位,負責訓場建置及年度訓練流路規畫。
但監察院指出,陸軍無人機訓練中心規畫每年訓練能量300人,今、明年接裝的軍用商規無人機需操控手(飛首)逾千人,訓練量能顯有不足;陸軍規畫取得民航局認證4座考照場,截至去年11月底止尚未完成申請。
陸軍回應,會檢討將無人機換證考試鑑測項目納入駐地訓練要項,並協調中科院研討流路規畫,增進人員夜間操作職能。無人機訓練中心今年度因應需求增開班次,計畫年訓量1160人,可滿足陸軍各部隊無人機操控手需求,預計明年完成5座無人機訓練及考照場整建。
從軍用無人機發展脈絡發現,我國軍用商規無人機布建呈現由上而下、政策指導,而非循既有軍事採購作需、系分、投綱等程序建案,當然這是順應美方壓力,卻也囫圇吞棗、先做再說。
專家:須先知「仗要怎打」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質疑,軍方一口氣要買幾萬架無人機,無人機運用準則、手冊是否編定完成?無人機在台澎防衛作戰運用是否有完整概念?國軍有個別反無人機武器和反無人機系統,迄今沒有防範無人機的手冊與準則,「打、裝、編、訓」牽動一連串建軍及用兵脈絡,軍方須先知道「仗要怎麼打」,才能在各軍種需求下制定詳細軍品規格,未來要使用上萬架無人機,頻譜管理是否完備?尤其複雜戰場上的通訊問題,也應備妥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