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芬/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一位七年級的台大法律系畢業生,應徵法務助理,雇主一開口的22K,讓他有「被羞辱的感覺」。
目前冰河期的就業大環境,加上高房價與通膨壓力,確實讓社會新鮮人的壓力雪上加霜。
但若以法律助理或會計助理而言,除非拿到證照並成為事務所合夥人,偏低的薪資,在十幾二十年前早是常態。一位目前執業的女律師,告訴筆者,十年前刺激她非考上律師不可的動力,即是薪資只有一萬六千元。
她在偏鄉開設的安親班雖讓她大發利市,但是逼迫別人念書的痛苦,最後乾脆轉成逼自己念書的力量。最後她在司法官及律師考試皆高中榜首。
我的孩子補習理化,筆者不斷接到一位台大電機畢業生的溝通電話,這位優質的行銷兼教學老師,熱忱、用心都讓筆者感動,如他所言,台大的招牌,也許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中,是一塊扛不動的反向壓力,但這位老師卻用謙遜的態度,調整想法,讓自己的工作充滿意義。
天要下雨,是個人無力改變的,但是面對雨天,趕快去找把傘避雨,會更重要。不然一直在怨懟的心情下,還可能會有憂鬱的情況產生。
讓自己的作法及想法,在不同情境下權宜調整,確實是全球化挑戰與經濟不景氣下,更重要的學習,這也是我們學校一直缺少的EQ教育。
雨後,也會天晴。樂觀、有彈性的人,會看見彩虹出現在雨後的天空。
張慈安/大學生(新北市)
一名台大畢業生對月領22K感覺「被羞辱」。筆者為七年級生,對此也有「被羞辱」的感覺,因為這加深對七年級草莓族自我感覺良好之印象;且將薪情當作考量工作的唯一價值。
態度不同,心情就會不同。當工作僅是工作時,不景氣的環境的確會讓「薪」情很blue;但如果工作就是興趣,甚至將工作視為一種使命時,工作的過程中自然會帶來快樂與成就,這些絕不是高薪就能夠輕易換來的。
林德熙/大學生(台北市)
一名台大法律系畢業生對月薪兩萬二的待遇不滿,他應先自問:相較於其他求職者,自己有何優勢?
高等教育普及,若仰賴國立大學學歷就想享有比其他求職者更高的待遇,那恐怕只是自抬身價,最後被自己的學歷光環給壓垮。
目前薪資水準就是如此,這名台大畢業生不肯做,或許還有許多與他同等學歷的人搶著應徵呢!畢竟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太多了。
江寧/自由業(南投市)
筆者為七年級前段班,不少朋友能找到的工作好一點的是行政助理,不然就是到工廠擔任三班制的作業員,或成為便利商店的計時時薪人員,起薪都在22K上下徘徊,甚至更低;有些人更只能賦閒在家。
即使還待在職場的,許多人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累得像狗,薪資卻未見增長;筆者不少朋友根本看不到未來,只能準備公職考試,試圖擠進人人稱羨的窄門。
希望政府提出可解決「薪酸、窮忙、無業」的有效方案,不要步上希臘、西班牙等國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