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上任後,來台陸客人數大減,雖賴推廣日本、東南亞國家等旅客,維持觀光業景氣,但去年國人在國內旅遊人次出現五年來首度下滑,對觀光業構成新一波衝擊,因而交通部日前宣布將擴大振興觀光對象,針對台南、高雄、屏東、澎湖等地方,推出住宿優惠補貼;以拯救觀光產業。國外及國內旅客是台灣觀光產業兩大支柱。在馬政府時期,來台觀光旅客以陸客占最大宗,2015年達418萬人次,占總數四成以上;近兩年陸客人數大減,去年降至273萬人次,幸而因為東南亞、日本、南韓及港澳旅客增加,全體來台旅客仍逾千萬人次以上,而且還微幅成長。但因旅客結構改變,出現南消北長狀況,且過去吸引大陸團客的日月潭、故宮、各地夜市等著名景點,人潮銳減,觀光收入也不如以往。
另一方面,政府亦積極推廣國旅,希望有助彌補陸客減少的缺口,但去年國旅表現卻是五年來最差,估計全年約1.8億人次,較前年1.9億人次,足足少了1千萬人次。相較之下,近年國人出國旅遊卻迭創新高,去年高達1,565萬人次。很多國人寧可出國觀光,不愛留在國內旅遊,這對觀光產業打擊,更甚於陸客減少,同時也導致國際收支表旅行收支逆差擴大,去年逆差達56億美元,成為拉低經濟成長的因素之一。
國內外觀光旅客減少及結構改變,對相關產業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例如,前幾年因為陸客及國際觀光客大幅增加,投資興建觀光旅館成為一種風潮,現在隨著旅館落成及新飯店的陸續開張,供過於求現象日益嚴重。據媒體報導,旅遊業者表示全台有600家大小飯店或民宿擬求售,部分體質不好的老牌觀光飯店也有經營危機,如台北市知名飯店六福皇宮已宣布在今年底熄燈打烊,觀光飯店可說已淪為「慘業」。另外,和旅遊相關的很多行業,如遊樂場、遊覽車、藝品及特產店、夜市等,也都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在中南部地區。
為振興觀光,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去年來台旅次雖創歷史新高,但觀光局大概「能用的招數都已經用了」。所以,今年的重點顯然是在振興國旅,而且是以南部地區為重點。平心而論,政府可用的政策工具及資源非常有限,包括國旅卡使用放寬、補助旅遊等,可以發揮多大效果,令人存疑。應該認真思考的是,國人不是沒有旅遊需求,而是愈來愈多民眾將旅遊目的地從國內改到國外,何以致此,政府須深切檢討,才能對症下藥,找出有效處方。
從統計數字來看,近六年是來台旅客增加最多的期間,從2012年的731萬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073萬人次,但同期間也是國人出國成長最快速的時期,從1,023萬人次成長到1,565萬人次。很明顯外來觀光旅客大增造成主要景點的擁擠及推升旅宿產品價格,是驅使國人轉往海外旅遊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國人近六年到日本旅遊人數從156萬人次增加到461萬人次,是出國旅遊增加最快速的地區,這和日圓大幅貶值及安倍首相推動多項政策降低外國人旅遊成本有關。
第三,國內旅遊資源豐富,卻沒有做好統籌規劃和行銷,各地觀光建設內容重覆性高,品質不佳,無法吸引民眾增加國內旅遊。
以上這些因素說明,振興觀光不能再陷於既有窠臼,政府應該採取新的模式,一則將旅遊資源和外來及國內旅客需求作統合規劃,避免排擠效應,二則要集中有限資源,創造出結合在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區域性旅遊設施及商品,三則要納入創新元素,提升旅遊品質,降低成本,並做好管理,避免哄抬價格或不公平交易;多管齊下,才能除弊興利,發展台灣成為亞洲乃至亞太觀光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