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1 第433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御史變廠公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太陽花遺恨:看時力和柯文哲的拉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美中對抗的變局
民意論壇 教長,別讓政治決定高教未來
政治織夢師 餵養假新聞
聯合筆記/是共諜還是政治受難者?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今年公投不成 護司法還沒完
醫院排得出不違法的班表?
幼兒園教英語鬆綁/做好師培 讓英語向下扎根
幼兒園教英語鬆綁/向下填鴨 孩子恨在起跑點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當御史變廠公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沾沾自喜促轉會「升格變東廠」,經有心人「吹哨」,終於掀開蔡政府中多個機關變身東廠、許多人爭當廠公的黑幕一角;而今監察院寄出約談通知書,要求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十月五日到監院說明赴陸兼職,也讓監院淪為東廠,部分監委則自甘當廠公。

監察院職掌五權之一,監委更猶如古之御史,理當有御史風骨,以揭發官員無能失職、權貴貪贓枉法為己任;明朝左副都御史楊漣,更把彈劾目標對準總管東廠的宦官魏忠賢,最終雖反遭誣慘死獄中,卻成為御史榜樣。但如今,蔡英文總統提名的監委,反把砲口對準一介平民管中閔,何其可嘆!

更離譜的是監委王幼玲否認十月五日約談管,指當天是找相關的教育部等單位來了解狀況,且通知書也還沒發出。卻被媒體公布明示五日約談管、蓋有王幼玲與另名監委蔡崇義之印的監院通知書。至此,不是監委發「假新聞」,就是有人盜用監委印信,何其嚴重!

別忘了,教育部長葉俊榮不久前才說,教育部發函請台大重啟遴選及監院的糾正,就已沒提到管赴陸兼職案,「就本案這已不是個議題了」。主管的教育部早查無實證,監委反倒燒起冷灶;就算如此,不是更該約詢同遭質疑赴陸兼職的前後任教長吳茂昆和葉俊榮?

蔡政府蠻橫拔管拔到兩部長下台已夠難看,如今就連監委都不惜沉淪跟著表態當政治打手,還真找不到比「御史變廠公」更諷刺的事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太陽花遺恨:看時力和柯文哲的拉扯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時代力量和台北市長柯文哲之間最近發生了幾波拉扯矛盾,頗受外界關注。對於柯文哲提出的「兩岸一家親」,時代力量一方面嚴詞批評這種說法是「呷賽」,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甚至投書國外媒體,貶之為「國民黨投胎轉世」;但另一方面,時力又邀柯文哲去幫該黨參選人站台,企圖分沾其人氣。雙方這種貌合神離的景象,用來檢視四年前的太陽花運動究竟成就了什麼,正是好指標。

時代力量和柯文哲皆因太陽花運動崛起,成為台灣政治的新興弄潮兒。民進黨四年前的大勝,更是太陽花學運的最大受益者,取得了中央執政權;但四年後的今天,民眾對它的信任度已降至兩成多。正因為如此,民進黨、柯文哲、時代力量這三股太陽花的直接獲利者,歷經時勢變化與民心消長,來到了一個新的分合點。

民進黨為了兩岸政策的歧見,在台北市長提名一役,不智地選擇與柯文哲分道揚鑣,自提姚文智。至於時代力量,則表現得比較投機:一方面在兩岸路線上選擇追隨民進黨,嚴厲批判柯文哲;另一方面在選舉策略上則極力設法挖民進黨牆腳、企圖搶奪綠營議員席次,以擴大自己的政黨地盤。但為了求勝,時力又必須裝作忘卻和柯文哲的路線歧異,不斷邀請他為黨內候選人站台,幫新人加持。對此,柯文哲的處理似乎也極有彈性,來者不拒;一則可離間民進黨和時力的關係,也有助擴大自己的根基。

時代力量的投機取向值得玩味,但更令人關注的,是它的本質和走向。作為太陽花運動的直接成果,時代力量當初成立,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它代表的是年輕世代的力量,反映的是年輕世代的聲音。但事實上,從它的成員及幕後的支持者觀察,時代力量更基本的動力是來自台獨信仰。這點,從它的問政表現及議題關切看,即一目了然。亦即,這個人們以為是反映新世代聲音的政黨,它的基本目標其實是追求台獨,年輕世代的現實議題並非其主要的關切,其他更寬廣的台灣發展問題更非其重點。

回顧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太陽花運動,多少青年學子懷抱激憤走上街頭;四年之後再回首,這場扣人心弦的運動竟只造就了一個自甘扮演台獨側翼的政黨,豈不令人失望?當年上街的眾多青年,會認同自己的熱血被消化在時代力量追求台獨腸道中嗎?那些曾經被學運打動的民眾,對於激情太陽花最後竟開出一粒獨果,不會感到遺憾嗎?

從太陽花至今四年,今年選舉台灣出現的是「去政黨化」現象:許多民眾對於藍綠兩黨均已熱情不再,對於其他小黨也感到疲怠。諷刺的是,今年能吸引年輕人認同的,不是應太陽花而生的時代力量,而是「阿伯」柯文哲。這樣的鉅變,正是太陽花的遺恨與迷惘。更諷刺的是,時代力量不認同柯文哲的兩岸路線,卻必須邀他輔選站台為自己的候選人增添知名度,這樣缺乏核心價值的「權宜主義」又暴露了什麼?當年時力追隨的精神領袖是林義雄,為何不請他出來站台?

時代力量和柯文哲間近期的拉扯,以及民進黨施政失去民心的現實,除說明太陽花運動的耕耘者與收割者的不對等,也說明太陽花的終點遠遠偏離了它的初衷。四年後回看,只是讓人遺憾台灣仍在虛度光陰。嚴格而論,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其實相當曖昧,他從未闡述其核心價值及政策方向。但比起蔡總統的路線偏執或時代力量的狹窄,這至少為兩岸保留了一個互動的空間,而不是用敵意召喚仇恨及鎖國。而時代力量作為民進黨的側翼,似僅滿足於自己「天然獨」的封號,卻從未想清自己這一代人的路,也未能提出強有力的戰略,卻只會在選季「臨時抱柯腳」。這點,恐怕是它對太陽花最大的辜負。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因應美中對抗的變局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上周公布「關於中美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時機正是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中國大陸則以牙還牙,針對由美國進口6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5%~10%的關稅。這份白皮書所透露出的最重要訊息,就是中國絕不在美國動輒以關稅威脅下,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

美國在課徵10%關稅後,2019年1月1日關稅將進一步提高至25%,而且未來不排除針對尚未被課徵關稅、約2,6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再加徵關稅,顯示中美貿易戰短期不會休兵。

中國大陸堅稱,雙方貿易絕對不能以犧牲中國為目標,「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目前產業升級的主軸,美國目前對中國大陸的制裁,許多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項目,中國大陸當然不會坐視美國予取予求。

由白皮書可以看出美中立場迥異。中國大陸認為,貿易逆差只是反映國際分工結果,美國國內儲蓄不足才是主因。另外,美國統計方法不確實,以及美國限制高科技產品輸往中國,也是雙方貿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中國大陸並指出,美國不能以偏概全,只看貨品貿易赤字,忽略中國在服務業貿易對美有巨大逆差的事實。

中方並反駁美方指責中國濫用補貼扶植國內企業而形成不公平競爭,但美國才是補貼的大國,由聯邦到州政府的各式補貼,對中國企業影響很大。中國大陸指責美國對於外資審查不透明,動輒否決中國企業的投資併購案。

中國大陸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並未轉型為市場經濟國家,反而利用國際環境快速提升其經濟實力。美國認為,由於WTO無法約束中國,所以必須回到雙邊主義。中國大陸在許多製造業領域,如鋼鐵、太陽能等,以國家補助而造成全球產能過剩,使市場秩序難以維持。只有斷絕其出口,才能迫使中國大陸處理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新興數位經濟領域,中國大陸利用網路監管,排除美國企業參與。美中在數位經濟領域顯然無法合作,但數位貿易已成為主流,未來「美規」與「中規」的競爭更會加劇。

美中貿易戰顯示美國對中國大陸崛起的不安,美國認為必須有新的國際制度來規範新經濟;在新制度未出現前,兩強將持續對抗。跨國企業必須重新安排其生產布局,國際供應鏈隨之重組。把中國大陸做為海外加工基地的風險太高,所以會儘早由中國大陸移轉,但決不會放棄中國市場。所以,未來加工貿易占中國貿易的比重將下降,而外商對中國投資將以鞏固中國內需市場為主。因此,美中雙邊貿易與貿易逆差均會縮小。

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警戒主要是技術,而非貿易。未來中國大陸自美國取得技術,不論是授權或收購企業將變得困難。美國國會於今年8月通過外人投資風險評估法(FIRRMA),強化對有外國政府參與外資的審查權,明顯就是針對中國大陸。

由於美中之間貿易金額懸殊,未來美方持續以關稅制裁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除了關稅報復外,也可能會延伸到其他報復措施,我們應持續關注對於台灣的影響與機會。

美中貿易戰帶動全球供應鏈移轉及重組,根本之道是協助企業升級,以在供應鏈中取得關鍵地位,這是政府未來產業政策的重點。另外,由於中國大陸將加強自主技術的研發,並藉挖角人才取得技術,對象包括在美國和台灣的華人。台灣人才外流壓力將因而持續增加,對政府也是一大考驗。

最後,台商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市場節節敗退,兩岸關係的緊張對台商更是雪上加霜;新南向政策顯然無法取代中國內需市場,如何重振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實力,更是政府不能迴避的問題。

   
民意論壇
教長,別讓政治決定高教未來
金傳春/台大校友、台大公衛學院兼/聯合報

廿七日民意論壇「力抗政治的容顏,歷史會記錄…台大遴委會,加油!」一文,引發台大校友群熱烈討論。

事實上,本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是中研院院士最多,具大學校長實務經驗者也最豐,而學生代表慎重啟動「校長,給問嗎?」的意向投票,加上教師代表親自詢問老師們意見,言詞處處流露愛護大學的感動,最重要的是有高教行政歷練或學術優異表現的三位教育部代表自始參與;即廿一位遴選代表是一階段遴選,提升效率。

為了尊重台大的遴選辦法,時程緊湊下,遴委難尋覓海外候選人,又要快速明瞭當前台大待突破問題何在,尤其候選人多,各有特殊歷練與傑出之處,加上台大不喜威權時代自上而下的指派任命,因此十分重視校務會議代表投票的民主過程,與國外一流大學全由遴委會對大學負責作風迥異。然而經校務會議與遴委兩次投票決定新校長勝出後,惜接連三位教育部長以高官姿態,百般刁難,毫無人文關懷,遲不發聘,卻沒說服力,讓自由民主化的台灣反遭外界年輕學者譏嘲而不齒! 近日新監委強求未上任的台大校長當選人至該院說明,群情激憤,關心台灣高教人士更義憤填膺!

回顧台大校長自票選產生後,每次過程雖有爭議,幸選完後,即使勝一票,也快樂上任,從未像這回受執政主管多次指使咄咄逼人!政府居然動員黨籍立委、監委、跨部會諮詢專案小組,更出動司法「北檢」,請問葉部長:如此重傷台大校長遴委後,政府哪位首長曾反省向台大道歉?最近又要求遴選委員會回到今年元月五日會議,有何法律依據?此例一開,往後若有背後勢力,或只要有未當選人的支持者頻上電視炒作,任一大學遴委即被教育部多次玩弄,將來怎有正義人士願任台大校長遴委或參與候選?為何讓不懂教育的政治領導決定台大與台灣高教的未來?

台灣高教自政府撥五年五百億後,甚少認真檢討,近年再推深耕、南向計畫,各校爭錢卻少著墨教育,包括如何培養跨領域視野人才?產學合作如何避免「向錢看齊」?大學財源的長久健全體制為何?又如何提升管理效率?重要的是年金改革後掀起台灣頂尖教授出走潮何以力挽狂瀾?更令人憂心的是經濟起飛成長的年輕一代遇挫極易負向思考又當如何導引?

葉部長有溫度的溝通後仍未解決問題,反如沸水煮青蛙,讓更多優秀大學教授深感無望離台。誠摯建議葉部長尊重台大遴委盡早發聘,敬邀高教專家齊心研討改進,回歸教育本質。政治紛擾僅一時,教育格局影響無數世代。葉部長應明智取捨,為歷史負責。

沒有珍視人才的恢宏士氣、胸襟與完善體制,請問葉部長:台灣高教的未來何在?

   
政治織夢師 餵養假新聞
諸葛俊/玄奘大學大傳系退休副教授/聯合報

人生總是尋夢,築夢踏實才會最美!最近選舉投票愈近,候選人也開始作起「夢」的文章,希望拉攏特定族群。只是語意上的模稜兩可,正是傳播內容謬誤的根源,不能釐清必然是假新聞、假議題叢生。

築夢就是設定夢想,有夢想當然是好事,團體可以有遠景,個人也能勵志,都是創造向前邁進實現夢想的積極氛圍。中國傳統詩人多有歸隱田園的夢想,創作上都是建設性夢想,不是胡思亂想、天花亂墜、信口開河。

但另一種所謂的夢想,是政治人物選舉時的政見,向選民承諾了一大堆競選支票,只要選得上,能否兌現並不重要。蔡英文總統過去談勞工薪資時曾說:「三萬元是我最低薪資的夢想」;現在競選台北市長的候選人姚文智開過選舉諾言:「廢松機是我的夢想」;長久以來的「無核家園」也可以是夢想,但如果轉化成政見,政治人物都清楚台灣的發展現況,「無核」是政治話語的宣傳,就是政見,現實可能嗎?

夢想不是政見,不能混為一談。政治人物談的夢想就是希望用激勵人心的情感套在政見之上,「披著夢想外衣的政見」,畫大餅,往往不必負責任,久而久之就成為假新聞的重要素材。

同樣是夢想,但起源不同、過程不同、目的更不同,一個是設定目標前進的動力,一個是有政治目的傳播話語,但文字、語言表述卻難以分辨,也因此很容易成為假新聞的來源。一般語意傳播定義假新聞類型包括:欺騙、宣傳、挑釁、嘲諷和幽默等五項,其中政治人物的話語傳播就是宣傳的重要內涵,透過為選民畫夢想的建構,增加自我認同以致轉向成選票支持,這些心理因素轉換都被定義成假新聞的類型,因為「它不是真的」!

在假新聞全民喊殺的時代,卻也反映出政治話語的強力生產和需求,原來這是一場供需的平衡,是一場政治的生意經,生產、上市、消滅、再生產,不斷的循環,從中取得利潤。如此,我們只能祈求「少一點政治政見,多一點務實夢想」,也許能真正達到淨化社會環境的境界。

   
聯合筆記/是共諜還是政治受難者?
陳言喬/聯合報

兩周前大陸央視大規模報導台灣間諜,加上近年我方也破獲多起共諜案,一時間諜影幢幢,彷彿又回到早年兩岸你死我活的爭戰。

時間回溯到七十多年前,自國共內戰起,中共就派出地下黨(共諜)滲透台灣,一說多達五千多人,當中最大的一批是國民政府敗退台灣時,有一千五百名共諜喬裝成難民、小販、商人、敗軍潛伏來台,準備裡應外合迎接共軍攻台。

這些共諜後因台灣戒嚴檢肅匪諜,國防部的兩名中將及下屬,基隆中 學案、桃園案、台工委案、台糖案、台電案等陸續被破獲,經軍事審判多人被控通匪被槍決。

五年前,負責情報布建工作的共軍總政治部聯絡部為紀念他們的犧牲,在北京西山修建一塊「無名英雄廣場」,把已知的八百四十六名地下黨人的名字刻在廣場牆上(中共尚未公布更詳盡的檔案)。

但這些英雄名單曝光後,我方一片噤聲,還有一些家屬不滿,認為是中共栽贓,因為名單與我方公布的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名單極為雷同。照理說,真相只有一個,這些人是被槍決的共諜?還是台 北馬場町在二○○○年豎立紀念碑文所說的「為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之熱血志士」?

例如台糖首任總經理沈鎮南被依通匪叛亂槍決,後來變成政治受難者,二○○二年台糖為他舉行追悼會。二○一三年他名字出現在無名英雄廣場牆上,中共認定是「自己人」。

近年,轉型正義如火如荼進行(全面檢討早年國府作為),白色恐怖時期被錯殺、被牽連與被控通匪的全部受害者已朝向被國家迫害的方向認定。

為了撫平當年的傷痛,寬容的處理複雜問題,台北市文化局豎立在馬場町的那塊碑文,就不難理解被殺的共諜們也算是「政治改革之熱血志士」。還有人說,那些因「政治信仰」犧牲生命的共諜,稱他們為政治受難者應不為過。這樣的說法或可解釋並解決這些人為何能同時出現在兩邊(共諜或政治受難者)名單的矛盾。

現在的問題是,早年顛覆國家被處決的中共地下黨若被視為政治受難者,那如何對保衛國家而犧牲生命的忠烈祠英烈交代?尤其後續被查 獲的共諜們若也要求比照「老前輩」,他們也是為了「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不能對其迫害(判刑),那豈不亂了套?

昨天是大陸的「烈士紀念日」,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紀念儀式,緬懷他們的犧牲才有「新中國的成立」,這些烈士也包括在台被處決的地下黨。

在今天中共十一「國慶」之時,回顧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這場複雜的悲劇,更應站穩立場,正確看待那段歷史。台灣早年發生這麼多傷痛的事,與當年國共鬥爭、台灣面臨生死存亡的時空背景是息息相關的。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范疇/聯合報

所有自由意志下的決定,都牽涉到四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去哪裡?我怎麼去?在決策上,這四個問題之間是有強制邏輯性的:前一個問題若找不著邊際,魯莽搶答後一個問題,肯定是白忙的。若連自己是誰都弄不清楚,談不上定位;若無定位,何從談起去哪裡?不知去哪裡,怎知該步行或坐船還是坐飛機?

以政治、政策層面來看,這「台灣四問」可以敘述為:一、拿台灣身分證的人(以下稱為「台灣人」)的認同問題;二、台灣人對台灣國際處境、世界地位的認知;三、在此認知下,判斷台灣可以達成的目標;四、技術上如何達標、達標步驟的優先排序。

以上是我的思維框架,以下討論就是在這框架下進行的。討論點是:台灣「該不該」台獨,以及台灣「能不能」台獨。

首先談「台灣是誰」- 認同問題。台灣是個地緣歷史的產物,血緣混雜了原、荷、西、葡、泛漢、日、南島,海洋性很強。願意以台灣為主體在此成家立業的人,領了台灣身分證、依台灣稅法繳稅、守台灣法律的人,就是台灣人。除此最大公約數標準,其他的「認同標準」都是扯淡。

談第二點 - 台灣人對台灣國際處境、世界地位的認知。台灣擁有「實質主權」,缺少的是源自一六四八年西發利亞協定下的「法理主權」。台灣內外都沒有人懷疑台灣受到地球上的先進文明國家的歡迎,但是當下由中共一黨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連台灣的實質主權都想給剝離或消滅。對於要剝離你的實質主權的一方,文雅一點說叫惡意對手,直白一點說叫敵人。

如同其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接近的國家一樣,台灣的經濟擺脫不了和它交流、相互依賴之處。在做決策上不考慮這層關係,那叫做自欺。

但是,中共在美國的全球打擊之下,能否繼續以專政體制維繫社會秩序和政權,尚在未定之天。若專政得以持續,那麼對台灣的威嚇力道將強化,若不得持續,其所產生的土石流也會在其他形式下危及台灣。不論後續如何發展,台灣在做決策時若脫離這重考慮,那同樣也是自欺。

第三個問題:台灣往何處去?統一和維持現狀已經不是選項,原因來自北京。北京已經表明,不會容許台灣保留實質主權,它在香港的作法也已經證明了這點。連實質主權都沒有的「一個中國」,直白說,已經民主洗禮過的台灣人,鬼才會接受。

當前的美中態勢,給了支持「法理主權」人士極大的鼓舞,其通俗說法是:台獨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從模糊概念層次,這句話有其道理,但從前一問題「台灣在哪裡」往下邏輯延伸,這話有因果瑕疵。因為,美中態勢的終局還是未定之天,可能性有三種:一、中國屈服於美國,美國得到它要的之後,也不會笨到再祭出台灣的法理主權議題;台灣不能誤會自己在美國人心中比本國還重要。二、美中交衝之後達到和解,那結果應該就是雙方簽署一份「第四公報」。三、美國鐵了心要中共消失,那結果將至少是區域性戰爭;台灣準備好了嗎?

最後,怎麼做?台灣去向是個區域問題,甚至世界問題。在以上三種可能性下,個人認為台灣應當首先踏出一步,向世界表達自己的「中性化」(Neutralization);倘若事態朝美中「第四公報」方向發展,爭取將台灣「中性化」列入條款。

之後的台灣將如何?誰知道呢?只要機會之窗還在,那就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吧!(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今年公投不成 護司法還沒完
陳長文/護司法公投聯盟召集人、法/聯合報

「護司法公投」於第一階段順利達到法定提案人數,惟至八月卅一日已確定無法在「公投併大選最後期限」前完成第二階段連署,無緣於十一月底成案提交選民投票。

對這結果感慨但不意外,筆者發起公投時,即知在缺乏組織(如政黨的支持)推動、宣傳效果不佳下,不易衝過二階段連署。但此次連署仍具重大意義可與讀者分享。

首先,感謝馬英九前總統願意成為「護司法公投」案領銜人,使本公投增加媒體曝光,讓更多民眾得知此次公投的訴求。也非常感謝排除萬難參與第一階段連署的二七四二位支持者與工作人員,有你們方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其次,雖只走到第一階段連署,在第二階段鎩羽。然在提倡的過程中,能維持「議題」本身被大眾關注,就有其價值。這也是筆者發起公投的初衷之一:任何有助喚起國人重視司法公正之事,都值得。

再者,雖公投不成,但絕不等於「護司法」行動結束。對懷抱讓台灣司法獨立、擺脫政治力關說的志同之士來說,亦累積了經驗。我們會持續使議題續燃、必要時再提公投,以促成「反妨害司法公正罪」立法為目標。

前法務部長於五月說,已研議草擬「妨害司法公正罪」,以提高民眾對司法的信任度,如今草案條文呢?是否已列入優先法案呢?司法公正不受政治干預攸關全民利益,還請各朝野黨團督促!

另外,去年十二月修訂的《公投法》要求應建置「電子連署」平台,然行政院中選會的建置進度卻緩慢無期,已影響公投甚鉅。其一,在繁忙E世代,提案公投的單位都還得在街頭巷弄「人工連署」;二來,連署送件後,再分送地方戶政事務所查核,浪費人力、時間。依當前科技,建置線上連署平台,讓公民藉自然人憑證連署,可大幅下降行政、戶政的查驗成本,且英國、日本等國都已實施電子投票,台灣卻連電子連署都尚未健全。

中選會原規畫在明年三月一日上線,但因資安疑慮,不敢篤定確切完成時間。若中選會認為茲事體大,一年時間不足以完成兼顧國安防弊、公正有效的系統,至少也該完成電子公投確切時間表,莫以技術面尚未純熟為由一再拖延。

下次全國性大選是二○二○年總統與立委選舉,二○一九年必又是一波各團體推公投連署的關鍵期。請問中選會,屆時能否使用電子連署呢?望政務委員唐鳳推動與督促,限期建成。

雖「護司法公投」未順利成案,筆者堅信,時間站在能堅持道理的這方。若在總統大選前,執政黨仍未完成「妨害司法公正罪」立法,護司法公投聯盟仍會在中選會依法建置電子連署平台後,再啟公投提案。再次感謝願意為司法公正盡心力的國人。

   
醫院排得出不違法的班表?
周岳廷/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聯合報

九月廿八日成大醫院發生醫療團隊成員用傷害同事的激烈方式表達內心的不滿。自己多年來所擔心體外循環師長期因人力不足所種下的未爆彈,居然是用這種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

傷害別人原本就是不對,必須負起應有民刑事責任,這得由檢警偵辦清楚。職場上的霸凌也是不對,主管利用職權強加在下屬身上,若查證屬實,也應還被霸凌者一個公道!作為醫療體系的管理者在沒有查證屬實之下就先發言一切合法沒有霸凌,這種作法非常不恰當。員工永遠是弱勢族群,雇主常大聲地說有正常的申述管道,但大家都有不好的經驗,因為按照正常的申述管道通常得到的是官樣回應。

體外循環師原就屬於高專業、高壓力行業,是心血管手術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面對必須管理人工心臟及肺臟的機器正常運作,來讓病患度過相關的心血管手術或暫時心、肺功能障礙的疾病治療過程,稍有不慎,就會失去病人生命。因此體外循環師需要足夠的人力、健康的身心及高度的專注才能保證病患的治療品質。

但目前台灣的心血管中心資源過度分散,約七十九家醫院可以執行心血管手術及葉克膜,但只有二百廿位體外循環師真正在執業,大多數醫院只有一至二位體外循環師,試問如何符合相關工時法規呢?可以請這七十九家醫院回答,如何寫出不違法的排班、加班及值班方式?背後的不公全由體外循環師吃下。

體外循環的工作已經類似責任制了,如果短期因法規還無法完善及考量成本之人力補充尚未解決,是否政府應該出面從法規去規範補充條款?醫院也要在人力成本上作最大的調整?甚至應該整合心臟血管中心的資源及體循專業人才。不然,要是人力補不齊、加班超時還得繼續上班但超出法規的時數不能算,久而久之同事之間就會因工作不均、體力不支而產生糾紛及誤會,最後受不了的一方可能離職或作傻事!

希望主管及員工都要有包容及寬容的心,改變體制不容易,但如可處處為下屬及同事的立場想一下,可能在主管這關就已經調解了。最後懇求社會大眾能協助受傷害及受霸凌可憐人度過這人生黑暗的時刻,別再讓憾事重演!

   
幼兒園教英語鬆綁/做好師培 讓英語向下扎根
李振清/大學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宣示大幅鬆綁課綱規定,讓幼兒園可以提早教授英語。對推動國小英語教育至為重視的賴院長,常以其「台南經驗」,強調英語學習的期程與關鍵年齡,認為越小越好。可是配套呢?

賴院長呼籲國人積極培養英語能力的政策有其依據。當英語持續成為世界共有語言時,如何趁早建構全民的英語溝通技巧,提升國際競爭力,已成為政府與全民的共識。

早在二○○二年,即由行政院主導規畫「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計畫中的「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全民英語能力」主題,即著眼於自小學開始的英語教育,與接續的中、大學國際與e世代創新教育之落實。因此自二○○五年起,已將國小的英語教育由五年級提早到三年級。如今,賴院長要將英語教育下修至幼兒園,並非沒有道理。

然提升全民英語能力,首重優良之專業英語師資。自幼兒園到大學,英語教師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是保證教學成效的要件。不少國高中老師不知以廣泛閱讀、知性討論、批判思考與興趣啟發來誘導學生,反而配合僵化的考試,進行不必要的艱澀文法分析與背誦。過去嚴謹的英語師培制度應儘速恢復,以協助落實賴院長的全民英語推動計畫。

有效延續幼童的英語聽說基礎能力,使其與國高中及大學課程銜接,是英語推動計畫成敗之關鍵。當前很多幼兒及國小學生均能藉由簡易英語聽、說能力與人溝通。然而到國高中後,日以繼夜的補習、考試與非正常化的英語教學,又會將原有的英語基礎腐蝕掉。唯有藉由專業英語教師悉心規畫的系統化、生活化、趣味化及延續性的溝通導向式教學,才能落實賴院長的雙語政策,同時兼顧城鄉落差的噩夢。

賴院長倡導雙語國家與英語為第二官方語,學理與實務面仍有商榷之處。然藉由正確可行之法規與有效策略,提升全民英語溝通能力,確是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的正途。

   
幼兒園教英語鬆綁/向下填鴨 孩子恨在起跑點
鍾邦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決定鬆綁幼兒園不得教英語規定,筆者擔心在這種把「最適教學年齡」誤以為是向下延伸的迷思下,揠苗助長更加嚴重,提前放棄學習的中小學生不減反增。

現在有很多雙語幼兒園像昨日「背英文 不如有環境用英文」一文所述,把孩子當背書機器。學習英文是為在向家長展示成果時,表現滾瓜爛熟的流暢感,但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卻少之又少;加上師資良莠不齊,錯認白皮膚就能教英文,效果有限,更可怕的是填鴨硬記的學習,讓孩子一開始對英文就產生排斥感。國中會考有那麼高比例的C,原因不在先前沒學習,而是早已放棄。

不單是英文,數學也是。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幼兒園也投其所好,中班就學加減乘除,雖然是以圖像代替純數字,只是孩子並非人人資優,過早的學習,結果適得其反。我兒子唸大班時曾哭著跑出幼兒園,原因是不會未知數運算的單元,求好心切的老師要他反覆練習,但畢竟能力有落差,從此孩子痛恨數學直至國中階段,讓人心疼。

反觀德國似乎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禁止填鴨的學前教育,避免讓孩子的大腦變成硬碟、儲存器及思考僵化,以創造更多的想像力,反而能培育出全球最高比例的諾貝爾獎得主。台灣家長要孩子樣樣比人強,賴院長不思幼兒教育原理,只會在提早學習的議題上跟著瞎起鬨,這豈是一個有為政府該有的表現?

   
年金被砍沒在怕 穩健存老本不嫌晚
7月1日軍公教年金改革新制正式上路,月退俸大砍、18%優存退場,都讓軍公教的荷包縮水了至少3成,有人因此惶惶終日,也有人很早就覺知而提前準備,活用存股、基金、保險等理財工具,把失去的年金賺回來,打造自己的鐵飯碗。

沒有之一!世界最老西班牙波丁餐廳
如果你想嚐一口歷史的滋味,那麼你可以試試在波丁餐廳 —— 世界最古老的餐廳裡用餐。這家餐廳最初於1725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市開幕,至今已持續營業了兩百九十三年!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