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2 第43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掃黑,勿抹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做了很多事」的政府,如何失去民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改變中國模式 擺脫貿易戰陰影
民意論壇 大學合併、自治 改革不能拖
教母語或英語…資源配置最重要
拿轉型正義搞東廠 令人不齒
日敷衍挺正名 我仍唾面自乾
悼蘇啟誠 繼續推動台日友好
聯合筆記/鬆綁七休一 交部說了算?
願景回響/補釘路工法錯誤 淪為無底洞
願景回響/降「車震」指數 許我路平車不摔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掃黑,勿抹黑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為「淨化」選前治安,警政署實施全國掃黑行動,短短四天就掃蕩了三百八十多人。其中包括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等黑幫分子,乃至統促黨成員。「淨化治安」聽似貼心,但只有選舉到了才需要掃黑嗎?難道平日都是「藏黑於民」,等選舉再來清理?

台灣號稱民主政治已臻成熟,其實也不盡然,到了選舉才要掃黑即是一例。黑道分子橫行霸道,魚肉鄉民,平時就應根據民眾報案盡心處理,而不是選舉再來一網打盡,選後又統統放出。何況短短數日抓數百人,「黑道」的大帽任意扣在誰的頭上,又算什麼法治?

選舉季節可以發動的事很多,掃黑好歹說來名目堂皇,政策買票漫天撒錢,人們也很難抗拒。最令人受不了的,則是無止無休的惡意抹黑,明明沒有的事卻說得天花亂墜,明明小事一樁卻渲染成十惡不赦,明明人家說的是東卻硬被拗成西。政治人物花的只是口水成本,整個社會卻要在「假新聞」的波濤中激辯震盪多時,國家如何進步?

例如,韓國瑜主張「母語在家學」,立刻被綠營打成「扼殺母語」的凶手,還動員九名立委圍剿。這是在演練「不對稱戰爭」嗎?再如柯文哲的「花名冊」風波,所根據的事實竟是柯P本人當著妻子面前的「自白」;這樣的指控,未免太低估人民的智商。侯友宜差點被東廠「促轉」,更是現代「莫須有」的再版。

提醒執政黨:掃黑要勤快,抹黑不可為!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做了很多事」的政府,如何失去民心?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距選舉剩不到兩個月,民進黨拚選舉卻越來越有氣無力。蔡總統多次在造勢晚會上訴說當總統的無奈與辛苦,還要求台下群眾認證:「有沒有覺得我做了很多事?」做了很多事的總統,民調卻越來越低迷,蔡英文除了向動員而來的支持者訴苦取暖,似只能自我催眠地相信人民會回心轉意,敗選的命運可以扭轉。

自我感覺良好的還有台中市長林佳龍,當議員要求他為政績打分數時,林佳龍說「我都自己超越自己」,大台中山手線十年前被笑,現在中央一次核定了,「我自己作夢都會笑」。如此「政績斐然」的市長,民調卻屢被對手追平,這恐怕是自詡為「民調之父」的林佳龍難以面對的事。

蔡英文當然做了很多事,是馬政府所難望其項背的。例如,她成立的黨產會與促轉會,以超越憲法的作為黨同伐異,用抄家滅族的手法打壓政治對手。這種大膽違憲的做法,何止超越前朝,更超越了世界各民主國家。蔡政府的另一特色是,凡政策上有任何閃失,都可以歸咎於「前朝」;就連高雄發生水患,都能算到廿年前的吳敦義帳上。這等廉價的推諉術,正是締造「無過失政府」光環的祕訣。

民進黨在施政上的莽撞和蠻幹,也是史上罕見。為了一例一休,反覆修改《勞基法》,造成勞資關係空前緊張,基層勞工、經營者和消費者皆受其害。蔡政府自以為是最大功績的年金改革,掀起世代對立又打擊軍公教尊嚴;但頭洗了一半,卻不敢碰觸勞保年金破產的問題。此外,為選舉而力推減稅改革,直到財政部驚覺減過了頭,才忙踩綜所稅減免的煞車。最離譜的是買空賣空的能源政策,一味推動廢核,卻提不出務實可靠的替代能源方案;一方面增加火力發電,卻帶來更嚴重的空汙;一方面砸下重金力推綠能,卻完全補不上電力缺口,還帶來生態環境的危機。

今天,種種國家大政都陷入「挖東牆、補西牆」的混亂,既缺乏前瞻的規畫,更不見宏遠的發展。如此明顯而嚴重的施政錯誤,讓民眾對國家與個人的未來感到茫然。在這種情況下,蔡總統還要向人民「討拍」,豈不荒謬?

民進黨政府最讓人駭異的,就是這種昧於現實、自欺欺人的驕狂心態,鄙視民眾的智慧與選擇,一味地推諉卸責,卻拒絕面對自己施政無方所加諸人民的痛苦。且看,滿街店面招租和夾娃娃機店顯示了低迷的市況,蔡總統竟能一再宣稱台灣經濟是「廿年來最好」,可見政府和民心距離有多遠。不可諱言,中央執政不得民心,已成了民進黨今年選舉最大的絆腳石。在這樣的氛圍下,蔡政府還要強打「政績牌」,敲鑼打鼓下鄉輔選,其實只會帶來反效果。

民進黨上周的黨慶出奇低調,多少反映了黨內對自己的「政績」感到心虛。包括前副總統呂秀蓮都公開砲轟蔡總統用人不當,太多罔顧專業的官派,弄得國家亂七八糟。她並警告,如果再繼續囂張傲慢下去,只會「自毀前途」。這些現象,其實民眾都看在眼裡:府院濫用親信,派系新貴當道,缺乏歷練的政務官卻高居大位,如何能做出有瞻矚的決策?最可怕的是,許多從天而降的官員恃寵而驕,卻人品可議,因此國發會有「偷拍副主委」,促轉會有「東廠副主委」,北農有年薪二五○萬的「實習生總經理」,地方政府則屢見「霸王代縣長」、「髒話處長」和「酒家局長」。這樣的政府,有什麼資格向人民談政績、博同情、討選票?

民進黨選對會召集人林錫耀最近在宜蘭喊話說,「不要看民調,要學賽馬把眼睛遮起來,向前衝就對了」。此話聽起來荒謬,但「蒙眼亂衝」的景象,不正是蔡政府兩年多來施政的寫照?瞎馬暴衝,不顧人民,只會把國家帶向危境。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改變中國模式 擺脫貿易戰陰影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談判陷入停頓狀態,雙方進入持久貿易戰已勢所必然。中國國務院上周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特別強調中國對於貿易戰「不願打也不怕打」,且談判不能在關稅大棒威脅下進行,也不能犧牲中國大陸的發展權。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上周亦首度對美中貿易戰公開表態說:「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愈來愈難以獲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這一席談話更預示北京對貿易戰已做最壞打算及長期準備。

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可說是防堵「中國崛起」威脅美國全球地位的戰略轉向,一連串關稅措施及各種形式的貿易制裁手段,目標不僅是為降低巨額美中貿易逆差,且意圖改變美國所認定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面對近來美中貿易逆差仍持續升高,且北京迄未做出美國所期待的妥協,美國總統川普立場愈來愈強硬,也必然會祭出更嚴厲的制裁手段,要逼迫中國讓步。

北京在美中貿易戰初期對川普及美國政府嚴重誤判,乃不爭的事實;在體認到美國遏制中國快速發展的強烈意志後,北京雖然調整心態,希望從務實角度處理雙方貿易紛爭,並大力遏止內部「不惜一戰」的民族主義情緒。

但面對川普政府關稅措施的節節進逼,北京若屈服做出大幅讓步,不僅傷害中國民族自尊心,而且對未來大陸經濟發展將投下巨大變數。是以,在大陸經濟仍高度依賴對美國出口及對先進技術進口狀況下,北京自有高度意願藉談判務實解決問題,但也不能不做談判不成、貿易戰繼續升高的最壞打算。

貿易戰規模愈大,對美、中及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愈大,沒有任何一方會是贏家。但從當前美中經濟條件來比較,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失業率創新低,物價平穩,股市在歷史高峰,美元指數仍處於低水平,因而對貿易戰的承受力高;相較下,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高,城市失業率攀升,物價壓力高,股市持續下挫及人民幣重貶,在持久貿易戰中,明顯處於劣勢。

再從美中發展程度差距來分析,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低,但相對上,大陸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對美國出口以及美國企業或關聯供應商在中國的投資,若高關稅影響對美出口並造成跨國企業出走潮,必然會衝擊到大陸經濟成長及就業。

還有,大陸高端產業發展,尤其是網通、人工智慧、物聯網、精密機械、生技等,仍高度依賴輸入先進技術及關鍵零組件,在美國乃至歐盟等工業先進國家嚴管陸企投資及併購其國內企業,又嚴格限制先進技術及設備輸出情況下,誠如習近平指出,中國取得先進技術、關鍵技術愈來愈困難,這當然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

中國大陸要因應持久貿易戰,首要之務當然是要先穩住經濟,8月中旬習近平提出「六穩」的指示,目的就在應對美國政府的貿易制裁措施。但不可諱言,穩住大陸經濟的關鍵,在於能否有效擴大內需及持續吸引全球外商赴陸投資,以抵銷對美出口減少及美商撤出的負面效應。這又須視北京能否貫徹執行「深化改革開放」路線,讓民間部門能夠加速成長。

從更深層的面向來看,這也是要徹底改變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因北京砸巨資介入經濟,造成「國進民退」的反改革現象,也就是要改變北京曾有高度自信、自豪優於西方自由開放經濟的「國家資本主義」,即所謂的「中國模式」。唯有改變這樣的「中國模式」,減少中國當局對大陸經濟的干預及對國企大量補貼,大陸民間經濟活力才能真正茁壯,也才能從根本上擺脫美中貿易戰的陰影。

   
民意論壇
大學合併、自治 改革不能拖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前台聯/聯合報

台灣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就學人口減少,大學過剩,招生不易;國際競爭劇烈,高教資源投入不足,世界排名下滑;教師薪資低落,年金改革更是嚴重打擊士氣;學費偏低,入不敷出,公私大學受制於教育部統籌管理,良劣一致,無法公平反應學校品質。高等教育面臨改革,實無其他選擇。

最近陽明大學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確定將啟動合校,清華、交通大學紛紛表態爭取合併,說明國內大學過多,資源稀釋,大學行政主管已開始認識到透過整併方能生存,大學合併實為台灣高教大勢所趨。台灣高教龍頭台灣大學校長遴聘受到教育部越權干預,更說明大學自主自治有名無實,已嚴重影響台灣高教發展。

筆者在擔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時,曾受教育部之託,出訪英、法、美各國高教,研擬台灣大學系統發展規畫,尋求如何利用大學系統,達成大學資源整合,行政自治,並能兼顧系統內大學獨立運作,維持正面的競合關係及原來校名。曾有如下建議:

陽明、清華、交通大學均為國內研究型頂尖大學,目前已同屬「台聯大」系統 (第四校為中央大學)。教育部可進一步立法健全大學系統,定位大學系統為獨立教育法人,承諾長期教育經費之補助。結合學校教師及行政人員、政府代表、社會賢達及企業領袖成立系統董事會,並授以獨立人事、財會、評鑑及教務發展之權利,統籌系統內大學長期發展整體規畫、資源分配及校長遴選。這樣一方面維持系統內各大學獨立運作,同時發揮資源整合及分配之效用。教育部可藉由大學系統完成大學自主、自理及自治。

國人熟悉的世界頂尖加州大學實為一個大學系統,包括十所分布各地著名的研究型加州大學,即採取類似的教育模式。法國近年來,大力改革高等教育,整合大學、研究所,成立高等教育園區,結合教育、研究、創業,以期藉由研究資源與經費的統整,提升法國大學在世界大學的排名榜,增加國際競爭力。抗戰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移駐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由三校校長成立委員會集體領導,統籌資源之運用,有效對應抗戰時期的資源匱乏,成功教育出楊振寧、李政道傑出人才。這種種制度均為系統的不同範例,均可作為台灣高教改革之參考。

   
教母語或英語…資源配置最重要
董崇選/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援、/聯合報

最近針對學校要教母語或外語的問題,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提出「母語在家裡學,檢定通過發獎金」的主張,引發藍綠陣營激烈攻防。我是一位長期協助推動外語教學的退休教授,我想說出個人對當前台灣母語與外語教育的看法。

我的感覺是:當民進黨執政時,似乎更重視母語教育,當國民黨執政時,則更重視外語教育。在這種政治槓桿操作下,到底孰是孰非?

在國際化的趨勢下,英語逐漸成為世界語。因此,世界各國都不敢輕忽英語教學。不過,在國際化的同時,本土化卻也冒出來與之抗衡。許多文化都聲稱要有「地方特色」,也因此有不少民族主義者喊著要有母語或方言教學。

雖然國際化與本土化是相對的,但沒有一個國家可完全國際化而不本土化,也沒有一個國家可完全本土化而不國際化。因此,理論上在我國母語(台語) 與外語(英語)教學不可偏重其一而忽略另一。問題是:如果國家人力財力有限,我們應(稍微)偏重哪一方?

台灣的經貿是生存的最主要因素。為了生存,為了經貿,台灣是不能不重視外語教學的。今日我們的外語(英語)能力明顯不足,確實影響到許多層面,至少削弱了許多經貿實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為了學母語而忘了學外語嗎?

我不反對讓小孩有機會學台語,但我反對強迫小孩必須痛苦地學台語。學台語痛苦嗎?想學的或許不覺得苦,但不想學的就太苦了。承認吧,目前的台灣話還沒有確定的文字,教台灣話的課本裡印的文字並不是大家已約定俗成。那種課本連孩子的父母都不會讀,你怎麼拿來教小孩?

畢竟學語言不是什麼壞事,讓小孩學會「咱們自己的」語言,他們或許真的就會更覺得「咱們都是自己人」。但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國家、社會、學校的資源也有限,孩子除了學習國語之外,為了因應國際化,為了未來的經貿實力,讓他們再學一種外語(尤其英語),已經是很大的課業負擔。有必要逼他們再痛苦地學一種沒有既定文字的母語嗎?

其實,只要他們喜歡,只要他們覺得有需要,在台灣的人都會在自然的環境中學會他們要聽要講的台灣話,就像在美國的人會自然的學會美國話一樣。當然了,在學校中讓他們有機會「選修」台語也是好的。但是,真的不需要強迫他們「必修」台語。

美國除讓小孩在學校學習美語外,學校也設立許多外語選修課,鼓勵學生學習西班牙語、法語、德語、俄語等各種外語。最近還特別鼓勵學習中文,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已經崛起,中文逐漸熱門、重要,說不定未來中文會像英文一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那麼熱門、那麼重要、那麼有未來的外語(對獨派人士而言)或母語(對統派人士而言),是多麼值得多花一點心血來學習啊!

   
拿轉型正義搞東廠 令人不齒
呂謦煒/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台/聯合報

民進黨治國無方,民意厭棄,卻仍大言不慚。陳菊指勿忘林義雄全家被殺害、姚文智稱丁守中抱持威權心態、蘇貞昌自稱站在對抗威權這邊、陳其邁說勿忘國民黨忽視高雄建設。每逢選舉,民進黨總是操作「想像的迫害體」以大打悲情,但民進黨不尊重歷史事實、不尊重法律程序,將白色恐怖或轉型正義拿來搞東廠,當作獲取政治利益的工具,這就令人不齒!

民國都已經一百多年了,悲情還要持續多久?我們今天不會去強調朱一貴事件中滿清政府的強力鎮壓,不會去強調漳泉械鬥中漳州人與泉州人殺到刀刀見骨的族群仇恨。我們不會對他們「轉型正義」,也不對他們「除垢」。歷史傷口已經癒合,固然要記得曾經受傷的事實向前走,但並不代表要時時掀起傷疤看看,藉由操弄悲情與轉型正義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何況,民進黨在揭開歷史瘡疤的同時,還無視背景、曲解事實。許多曾經歷過兩蔣戒嚴時期統治的台灣民眾,都會懷念過去的時光,而蔣經國也一直是台灣人民心目中最好的總統。國民黨執政時期,從國共激烈對峙的時代,到民國風雨飄搖的年代,從戰後的民生凋敝到台灣錢淹腳目,儘管我們不能否認政治案件冤假錯案的存在,但實際上不僅讓多數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也確實防止了中共透過內奸與共諜滲透台灣。

替歷史事實加上調味料,為族群歧見搧風點火,藉以從仇恨與悲情中贏得選舉,這是民進黨過去選舉的勝利方程式。然而,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究竟還有多少人吃「想像的迫害體」這套?年底選舉結果即見真章。

   
日敷衍挺正名 我仍唾面自乾
胡文琦/文史工作者(新北市)/聯合報

媒體報導,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代理萩生田光一受邀在世界台灣同鄉會年會致詞時表示,支持台灣向國際奧會爭取正名,雖然東奧「可能來不及」,但他相信日台友誼還是能透過這次奧運再次加深。

據悉,萩生田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信,一般認為他的說法和安倍想法很貼近。

坦白說,萩生田或許沒不良企圖,但卻透露了日本政府的偽善與心虛。萩生田的幹話「可能來不及」,只不過為給蔡政府留點面子;然而真相是,安倍政府為了日本國家利益發展,並考量中日友好條約四十周年氛圍和即將訪陸,根本不可能協助蔡政府及台獨基本教義派「正名」。只須從東亞青運投票結果,日本只願意「棄權」,而不是投下「反對」即可知悉,不是嗎?

其次,果若萩生田真的和安倍想法「很接近」的話,那就應該對當時在東亞青運投下棄權的日方代表給予譴責,不是嗎?老是用些「口惠而實不至」的廢話與幹話,台日友情怎麼加深呢?然而,被騙一次,可說蔡英文涉世未深,被騙兩次可推託安倍疏忽,只不過一直被騙的蔡政府要唾面自乾多久?才能認清自己的不足,與日本的敷衍自利態度呢?

   
悼蘇啟誠 繼續推動台日友好
小室敦彦/東吳大學日本語學/聯合報

九月廿四日民意論壇刊登了前駐日大使馮寄台對前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的追悼文,我再做些補充,作為其續篇。

蘇處長就讀東吳日文系四年級時,剛好我受聘擔任日語講師,與渠相識已是四十年前之事了。當時日文系剛成立,學生充滿向學心,鬥志幹勁十足。

那時我廿多歲,還很年輕,對他們採取嚴格教育,當時教授的學生,有的當上外語學院院長、日語系主任、大學教授、中央廣播電台之日語課長,在各領域表現優異,蘇氏正是其中一人,擔任外交官,一步一步為國耕耘。

其後我返回日本,擔任公立高中教師,忙碌中與蘇氏疏於聯絡。我六十歲退休後,蘇氏聯絡告知:「可否擔任東京駐日大使館的日文顧問,一星期只要一天即可」。我被他的心意感動,答應前往擔任日文顧問,而當時的駐日大使就是馮寄台。

我開始與蘇氏二人三腳的合作關係,就像馮大使提到,「馮大使所到之處都有蘇氏的蹤影」,他時時與馮大使一起行動,說是馮大使得力幕僚也不為過。有時聽他提到隨馮大使出差趣聞,是我最快樂的時間。

之後他奉調回外交部,二○一三年十二月第二次赴沖繩服務(擔任駐那霸分處處長)積極推動日本、沖繩與台灣之友好關係,亦不時向當地各報社投書。「老師,我的文章被刊登了」,那種興奮有力的聲音令我難以忘懷。他前後投稿超過四十篇,最後的投書(遺稿)原版還在我這兒,標題是「請支援台灣加入聯合國」,本來是預定九月五日向某報社投稿的,這是他去世前十日的事。

我曾受邀去蘇氏嘉義老家,大談我們共同話題「KANO」。本來預定今夏正逢甲子園一百周年之際,去觀賞甲子園高校棒球比賽時,拜訪蘇氏大阪的辦公室,並借宿渠宿舍,但由於今夏酷熱,所以改為秋季再訪,現在回想起來,讓我後悔至極。

我非常的感傷與不捨,痛失這麼一位在最前線積極致力搭起台日友好橋梁,不可或缺的外交官。

為了不要辜負蘇氏的逝去,我們應發誓,繼續推動台日兩國友好關係,以慰天靈。

蘇桑,請在故鄉台灣安息吧!

   
聯合筆記/鬆綁七休一 交部說了算?
許俊偉/聯合報

為了是否放寬「七休一」,交通部公路總局上周邀公路及市區客運業勞資協商,會後以正式新聞稿對外發布:「經勞資雙方代表充分討論後,取得共識」,可於年節、紀念日、勞動節日、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原則上可「十休一」,例外得「十一休一」。

公總官員受訪時則說,預計本月將該案提報交通部,最快明年春節實行。

公總的「共識」說言猶在耳,未料昨天隨即遭勞方「打臉」。台灣汽車客運業產業工會在交通部前高喊「勿讓司機過勞、保障乘客安全」,指稱交通部是片面發稿對外宣布,工會除了強調安全無假期之分,生命不論貴賤,也堅持維持七休一,甚至不排除按鈴申告交通部瀆職。

究竟是有共識還是各說各話,當天與會之人心裡有數。但撇開勞資雙方是否已有共識不談,交通部恐怕也把話說得太快、太滿了。

根據勞基法新制的設計,七休一放寬有三道關卡:第一道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把關,第二道須送中央勞工主管機關審議並完成公告,就算連闖兩關,也非所有該行業即可逕自鬆綁七休一,最後還得經各別工會或勞資會議通過。

換句話說,交通部僅是最前線的基礎把關,「最快明年春節實行」恐怕不是交通部說了算。這是刻意不尊重勞動部?還是如此「放話」要對勞動部審議施壓?上一回,交通部提報的客運業鬆綁七休一案,就是在第二關時被勞動部打回票。

客運業該不該在連假期間放寬七休一,當然可以討論。但近年國道重大事故頻傳,其中不少被質疑可能與駕駛超時工作、疲勞駕駛有關,在衡量鬆綁的同時,不能不記取教訓。可以理解交通部完成連假疏運的責任與壓力,但交通部的角色豈僅是疏運使命必達,客運業最根本的人力、勞動條件等結構性問題,身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交通部,是否也捫心自問都已有效解決?

勞動部的角色一樣關鍵。客運業該不該鬆綁七休一,當然應衡量業者需求、疏運需求和勞資雙方想法,但也正因客運業是運輸事業,涉及攸關人命的交通安全,考量放寬時應比一般行業更加高度檢視。

否則,客運業要是因連續上班引發疲勞駕駛,甚至若不慎引發重大事故,就請交通部長和勞動部長出來對放寬七休一負責。

   
願景回響/補釘路工法錯誤 淪為無底洞
陳文奎/台電退休土木品管工程師(/聯合報

人孔蓋因浮出或下陷成為「地雷」,以機車族受害最大。要如何消除?以工程實務觀點,圓形切割工法雖好,但下面幾點亦須正視。

一、治本之道,管線多之道路,可採共同管道,成本較高但與長期社會成本比較,是為值得。歐美日共同管道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至於管線少之道路仍可架空,較為經濟。

二、孔蓋升高或下陷,設計和施工有待檢討。管線分配在一定地方,有政府管線中心分配指定,須嚴格控管,而不是便宜行事,以致竣工圖與設計圖不同,甚或出現造假,紊亂配管之合理分配和管理困難。

三、現場開挖和回填未能務實,才是人孔蓋浮出或下陷的主因。因此回填材料選用、施工法、程序等,在施工時,包商、監工、稽核員的榮譽感、責任感若能建立,則可以消除浮出或下陷的產生。

四、路政單位管制超重車輛在道路中行駛,必須加強,才不致破壞路面。下陷後,補修表面不能治本。尤以底層回填材料、工法不對,才是造成一再下陷、一再修補的無底洞。

五、新築道路偶會發現底層下早有人棄置大量廢棄物,宜徹底消除,非以打樁解決。

行的正義一部曲/行的難民

行的正義二部曲/公車溫柔革命

行的正義三部曲/國道血滴子

行的正義四部曲/「掃雷」大作戰

   
願景回響/降「車震」指數 許我路平車不摔
過子庸/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聯合報

聯合報願景工程「體檢行的正義」報導,關注台灣馬路「地雷」人孔蓋的問題,獲得各界熱烈的回響,因為許多人都是此「雷」的受害者,包括筆者也有切身之痛,故非常支持此項活動。

今年七月十日瑪莉亞強颱來襲過後,筆者隔天早上騎機車上班時,因為撞到人孔蓋周邊遭雨水沖刷後所形成的坑洞,跌個四腳朝天,後來也有幾位機車騎士跟著摔倒。當時後面若有汽車急駛過來,筆者與其他摔車騎士的小命可能就不保了。

放眼望去,除高速公路及隧道外,市區道路幾乎沒一條平整,不是人孔蓋,就是補填一塊塊的柏油路面,形成到處都是傷疤及補丁的馬路,蔚為奇觀。騎在路上宛如坐碰碰車,有時還會上下跳動。很難想像科技進步的台灣,道路品質如此拙劣。

許多地方政府推出路平專案,但效果不彰。路面散布著由人孔蓋形成的「地雷」及柏油補丁,到處「路見不平」,甚為醜陋。車行路上不但不舒服,而且危機四伏。許多機車騎士摔倒受傷,國賠案件也因此層出不窮,民怨不斷,造成人民與政府雙輸的情形。

筆者認為,評鑑一個城市基礎設施進步的指標有很多,除了高樓大廈、便捷交通、乾淨環境、無線網路等外,道路平整也應該是其中之一。而道路是否平整,宜設立一個「車震」指數來測量。在此所稱的「車震」是指車行路上的震動指數。一個城市的「車震」指數越大,表示其道路的基礎設施越差。

其實,騎車的小市民所求不多,無非就是「道路平、車不摔」等小小的心願而已。若有縣市首長能夠徹底解決此問題,相信一定連任成功。台灣的道路若能平整無「地雷」,降低馬路的「車震」指數,不但能保障人民行的安全,市容也必定會有很大的改觀。希望各縣市政府都能將所屬的道路整平,不要讓憾事一再發生。

行的正義一部曲/行的難民

行的正義二部曲/公車溫柔革命

行的正義三部曲/國道血滴子

行的正義四部曲/「掃雷」大作戰

   
當之無愧的音樂世家—巴赫家族
「巴赫」原德文BACH,指的是「小河」,而巴赫家族也如同分佈細密的溪流般跨越了約三百多年的西方藝術音樂史,這個信奉路德教派的家族,擁有超過七十位音樂家。

南印喀拉拉邦的慘烈「歐南節」
在印度,不光是關乎宗教修行,就是尋常的娛樂表演都會展示殘忍的一面。如歐南節的遊行隊伍裡,行進中的人們用能彎曲的長刀或鐵鍊,重重打在自己的身上,背上、胸前劃出一道道傷痕,有些甚至滲出血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