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持續進行量化寬鬆(QE)政策的退場,而近來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呈現大幅貶值的現象,加上中美貿易戰爭的緊繃,實在令人擔心明年世界的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目前全球資金仍然充沛、股市仍屬高點,但是仍然要小心明年下半年至後年第1季,有可能會發生新興市場的經濟危機與全球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美國Fed施行QE政策,大量印製鈔票購買美國公債、房貸抵押證券,使得其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規模暴增五倍,導致資產負債表從9,005億美元膨脹到近4.5兆美元。
然而,隨著美國經濟回穩、核心通貨膨脹上升、失業率持續下降,為防止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扭曲金融市場,導致經濟過熱,引發資產泡沫化風險,Fed計劃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開始實行縮表、升息計畫。
依照Fed於2017年10月啟動的縮表計畫,共分五個階段逐步進行,第一階段(2017年10-12月)預計縮減300億美元,第二階段(2018年1-3月)預計縮減600億美元,第三階段(2018年3-6月)預計縮減900億美元,第四階段(2018年7-9月)預計縮減1,200億美元。第一年合計,分別減購公債1,800億美元及房貸擔保證券1,200億美元,共3,000億美元;2018年10月起,每月分別減購公債300億及房貸擔保證券200億美元,減購金額不再增加,直至2020年9月止,三年計劃共計縮購約1.5兆美元。
Fed資產負債表,最高為4.474兆美元,今年9月為4.17兆美元,約縮減3,040億美元,大致上符合Fed的計畫。接下來每月縮減幅度是第一年平均的加倍,金融市場會逐漸感受到縮表的威力。
除了縮表之外,自2015年底至今年9月,Fed已七度升息、每次升0.25個百分點,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突破3%。今年底預期還會升息一次,明年升息三次、後年再升息一次,最終目標是將聯邦基金利率升至3.25%到3.5%,屆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會突破4%。
綜合而言,Fed採取漸進式的縮表、升息方式,使得美元相對其他國家貨幣強勢,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將真實反映「當潮水退潮後就會發現誰在祼泳」。第一階段首當其衝的是經濟、財政體質不佳的新興市場,例如印尼盾近日貶破15,000兌1美元,為20年來首見;土耳其和阿根廷也爆發貨幣危機,加深市場對經常帳逆差、債務負擔重國家的顧慮。
由於QE政策讓美元利率長期維持極低水準,等於鼓勵新興市場國家利用低融資成本發行美元債券。但當QE逐漸退場,美元升值等同提高債券發行人償債成本,而美元利率又上升,使得這些國家的金融情勢更為惡化。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新興市場發行的美元債券在外流通餘額,自2009年第4季底的1.6兆美元,增加至今年第1季底的4.9兆美元。
第二階段,從Fed逐漸縮表、升息的時間表來看,明年下半年開始將是全球面臨考驗的關鍵時刻。未來一年Fed將再縮表6,000億美元,而且預計再升息0.75個百分點,將考驗各國中央銀行是否跟進。若是不跟或升息幅度太小,資金將可能回流或投資美國;然而一旦跟進,則有可能加深借款者的負擔,提高違約可能性,傷害經濟成長。
再者,明年美國預計對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加徵25%的關稅,勢必影響大陸經濟成長,也進一步加深原本債務危機、地下金融的問題,損害經濟成長動能。由於大陸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主要進出口國,若經濟硬著陸,將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綜合這些因素,第二階段有可能會加重新興市場的經濟危機,也容易觸發全球金融風暴。
台灣有可能在第二階段受到影響,包括外資流出、經濟成長下降與是否升息的考驗。此時正是政府加大台商投資台灣實體經濟、強化金融安全網與檢討貨幣利率政策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