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0/08 第433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翠玉白菜也忙助選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賴院長,肺和藻礁是不能妥協的!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強權另類貿易戰開打
民意論壇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聯合筆記/戰爭私有化 傭兵無國界
數位學習中程計畫 與世界脫節
正義轉型…人民但是又何奈
油價凍漲…碰到選舉 萬事皆休
環評學術委員 別出席當幫凶
深澳換觀塘 賴揆選戰規畫?
黑暗中的微弱燭光:穆拉德與張純如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翠玉白菜也忙助選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故宮人氣王翠玉白菜又要出宮展出。相較先前國寶出宮爭的是對等、名分,這次卻被質疑「值得嗎」?蔡政府主政下的國寶價值江河日下,被拿來作為助選工具,更令人三嘆。

翠玉白菜配合花博移師台中展出,招致不少譏議。林佳龍稱,沒有理由說台中人辦活動時,不能拿翠玉白菜來展覽。如此理直氣壯,令人欽佩;但若將「台中」改成雲林、南投或台東,蔡總統或故宮是否也一視同仁?

國寶文物的展出,首重安全,及是否造成損傷。翠玉白菜雖不似字畫般脆弱,卻需要有相當的展場條件;試問,哪個國家會輕率將國寶放在臨時場館,暴露在潮水般民眾面前?

更可議的是,故宮院長陳其南稱翠玉白菜在花博展出,是體現「故宮台灣化」。以此反問,故宮將在東京奧運期間把國寶送至日本縣立博物館展出,可符合同一理念?民進黨一邊「去中國化」,一到選舉,卻忙著拿故宮國寶助選,還不惜降格去拍日本馬屁,這算什麼台灣價值?

馬政府時期,翠玉白菜及肉形石等國寶曾赴日展出;當時日本出動大批政要相求,更安排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同時出借數十件日本國寶給台灣辦回饋展,以示互惠。反觀蔡政府,拿著故宮國寶救選情已夠可悲,出借寶物至日本縣級場館展出也不知作出對等要求,這叫什麼尊嚴?

一個把國寶當政治工具的政府,到底在展現什麼「台灣價值」?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賴院長,肺和藻礁是不能妥協的!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因環委退席抗議和拒絕出席而兩度流會,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條件說」,稱只要觀塘接收站順利興建且發電充裕,他同意經濟部重新評估深澳電廠「停建」的可能性。賴揆以三段式假設,主張以觀塘接收站的過關換取深澳電廠停建,聽起來像是作出讓步,卻掩不住「張飛打岳飛」的邏輯錯亂。

賴清德的「觀塘換深澳」提議,表面上是放下身段,其實只是幫蘇貞昌拉抬新北市長選情的緩兵之計,並鬆懈北台灣民眾對「反深澳公投」的心防。論邏輯,賴揆的說法漏洞重重:第一,觀塘要建的是「天然氣接收站」,深澳要建的是「燃煤電廠」;前者只是供氣,後者則是發電。供氣和發電截然不同的建設計畫,如何可能因閣揆一聲令下,就拿來交換或替代?

第二,深澳電廠今年三月過關,是以霸王硬上弓手法強渡關山,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的一票,強姦了獨立環委的意見。民意對此仍激憤不已,在野黨並發起「反深澳公投」,極可能在下月的公投中推翻該案。在這種情況下,賴揆提議「觀塘換深澳」除缺乏正當性,更坐實當初深澳電廠過關的蠻幹。

第三,從民進黨一向話術的機巧和言行的反覆,民眾恐很難相信賴揆的「觀塘換深澳說」有何真誠可言。當初蔡政府堅持要建深澳電廠,是聲稱「北部電力不足」,非蓋不可;但如今,賴清德卻說只要觀塘接收站過關,深澳即可考慮停建。如此一來,豈不證實「北部會缺電」的說法完全是在愚弄百姓?

再進一步問:人們可以用肺來交換藻礁?或者可以犧牲七千年藻礁來交換人的呼吸權嗎?當然不行!北台灣民眾反對深澳電廠,主要是該電廠採燃煤發電,將影響北台灣九百萬人的呼吸和肺部健康。觀塘接收站如果興建,則將破壞大潭海岸地區珍貴的藻礁;七千年的藻礁生成年代遠超乎台灣人類居住的歷史,過去人們在無知狀態下已嚴重破壞了藻礁生態,而今能再由政府建設帶頭破壞嗎?

簡言之,賴揆的「觀塘換深澳」是一種狡詐的主張,卻缺乏信念和價值,只想著自己執政的便利。第一,人們的肺和藻礁的保護,都是不能妥協的事;環境保護和民眾健康必須同等尊重,絕不應拿來交換。第二,此一交換說,帶有挑撥新北和桃園民眾對立的意味,彷彿兩地民眾是處於利益拉鋸的兩端;事實上,這只是政府意向和民意相左。若新北市民對賴揆的說法鼓掌叫好,那將置桃園市民於何地?第三,由於蔡政府在深澳電廠案的巧取豪奪,環保署自棄職責,才使得觀塘案的獨立環評委員對政府失去信任,並兩度缺席杯葛以避免環保署強送觀塘案過關。賴揆提出交換說的另一目的,是要誘使觀塘案的環委軟化。然而,如此一來,環評制度恐怕將益發崩解。

蔡政府當初言之鑿鑿,說深澳電廠若不建,北部會缺電。而如今,為了蘇貞昌的選情,卻說深澳可以不建。如此忽左忽右,到底是電力重要?還是選舉至上?說穿了,深澳電廠不蓋,北部其實並不會缺電;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未必要設在觀塘,北部還有其他更適合的地點——如台北港可供選擇。簡言之,目前的癥結,並不是能否停建深澳電廠以換取觀塘接收站過關,而是蔡政府謬誤的「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能否務實作出調整,視各部門的執行能力、各地的空汙狀況、台灣環境的承受力,重新作出檢討。

深澳燃煤電廠不應興建,第三接收站也必須避開觀塘藻礁,這是絕無妥協空間的事,不應該拿誰來交換誰。當風電還看不到任何影子、天然氣接收還難題未解,政府就搶著關閉核電廠,這才是「北部會缺電」的癥結所在。應該修正的,是政府的能源政策期程,這無法要求人民拿肺和藻礁來換!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強權另類貿易戰開打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升高之際,一場涉及國際經濟強權的另類貿易戰爭也正在上演,目標是對準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計畫。這場貿易戰和美中關稅戰的手段有所不同,因為牽涉對亞、歐、非洲乃至中南美洲開發中國家的援助及發展,勝負將取決於誰能夠提供這些國家最大幫助,並贏得當地人民的感激和尊敬。

北京當局在五年前提出涵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計畫,目標是要透過完善沿線地區基礎建設及建構有效率的經貿網絡,來連結亞、歐、非洲,共創經濟願景。

為實踐這項為擴大中國全球影響力的對外經濟戰略,北京投入大規模資源,承諾沿線國家數千億美元貸款及援助,同時成立絲路基金,並呼朋引伴設置亞投行;去年5月還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峰會,號召30國領袖參與。北京對「一帶一路」的精心擘劃及不計代價投入,反映的正是「中國崛起」及重返漢唐盛世的強烈企圖心。

北京「一帶一路」計畫被比擬為西方國家在二次大戰後的馬歇爾計畫,受到許多開發中國家熱烈歡迎,五年來有60多個國家和中國洽談合作計畫或接受貸款援助,甚至連中南美洲國家都爭取參與。今年9月初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論壇宣布將提供非洲總金額達600億美元的各項專案貸款、投資與援助計畫,並免除部分國家積欠債務,其對非洲的大力經營和投入,更受側目。

但不可諱言,因為「一帶一路」計畫具有多重戰略目標,北京高調宣揚和伴隨各種政經目的之行動,也引發愈來愈多的後遺症。尤其是許多因推動大規模建設而接受北京資助的新興市場國家,已陷入債台高築、資金外流、貨幣貶值等連鎖性債務風險。據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68個接受「一帶一路」計畫資金國家中,有23個遭遇危機的風險,其中有八個國家主權債務已處於難以維持的水準。這些後遺症也導致部分國家退出或重新審視和中國的合作計畫,如馬來西亞宣布因債務負擔沉重,已取消或暫停總值逾200億美元建設計畫;和中國長期友好的巴基斯坦也要求重新談判數百億美元「一帶一路」相關計畫。

更嚴重的後果是,西方工業國家普遍認為,中國高調推動「一帶一路」計畫,目的是企圖建立另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也是「中國崛起」後意圖掌控開發中國家,稱霸世界的經濟「侵略」行為。

為反制「一帶一路」,美國、日本、澳洲聯手倡議「印太戰略」;歐盟在9月中旬公布被稱為歐版「一帶一路」的政策文件:《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雖然歐盟聲稱這項政策文件是透過制定新的全面戰略願景,希望與更多參與方合作,包括「一帶一路」、「印太戰略」等,但歐盟化被動為主動的戰略意圖,不問可知。

而川普政府近來更將「一帶一路」計畫列為反制及全球作戰的頭號目標。9月上旬美國總統川普和企業家晚宴時,痛批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可能干擾、中斷世界貿易,簡直「侮辱人」。副總統潘斯4日在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政策演說中,亦痛批北京透過債務外交拓展全球影響力,卻讓開發中國家掉入陷阱。美國參眾兩院近日先後通過「2018善用投資促進發展法案」,將成立「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並投入6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經濟體各項基礎建設,以抗衡「一帶一路」計畫。

中國和美、歐、日等經濟強權在全球影響力的競逐正全面展開,這場另類貿易戰比的不僅是財力和耐力,也是爭取開發中國家人心的世紀競賽,誰能勝出將攸關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化。

   
民意論壇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蘇起/聯合報

美國出兵援台的決策必然涉及兩個層次。一是政治決策,二是軍事專業的判斷。政治決策前必然會聽取軍事判斷。決策後又由軍事部門來執行。

一九九六年美國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來台灣外海時,政治上正處於前文所說「結構自信」、「制度自信」、「軍事自信」的最高點;軍事上美國航母可以自由進出全世界任何角落。所以華府決策時,心中毫無罣礙。

但明後年的政軍情勢完全不一樣。軍事上美軍有三個重大疑慮。第一,美中在台海的軍力對比已向中共傾斜。美國權威國防智庫蘭德公司三年前就建議航母不要在戰時進入離岸一千浬(保守估計)的西太平洋。去年十二月它的最新研究更首次直陳,「美軍可能在下次戰爭中敗給中共…我國必須加油」。

或許正因如此,已連續調查美國民眾對外交態度四十多年的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在五天前公布的最新報告中指出,美國民眾最不樂見的兩大戰爭就是必須對上中共的台海及釣魚台。

第二,中國大陸與台灣近在咫尺,而美國卻遠在天邊。這表示,一,大陸可以結合陸基及海空軍力一起「圍點打援」,而美國卻只能依靠孤懸海上的航母與脆弱到在「開戰初期就可能被癱瘓幾周」的海外基地。

二,美國駐太平洋的航母主力放在加州的聖地牙哥。有鑒於北京動手必定採取突襲方式,措手不及的美國只能調集一小部分的航母,而它們必須先備妥人馬糧草彈藥,並長途跋涉幾天甚至兩星期才能趕到台灣外海。屆時以逸待勞且戰鬥意志較高的解放軍自然擁有較大勝算。這就是為什麼中共對台作戰一直強調「快打速決」或「首戰即決戰」,目的就是要快速造成新的既成事實,讓美國難以翻轉。

第三,美軍在高科技化及實施募兵以後,對兵員傷亡特別重視。相對於越戰近六萬的死亡人數,阿伊兩戰迄今總共陣亡六千多人,還不到全美一年死於車禍人數的兩成。前總統歐巴馬針對敘利亞化學武器鄭重畫下「紅線」,後來該國使用化武,他卻不予制裁。川普總統嘲笑歐巴馬自食其言,但也只對敘利亞發射飛彈,不派地面部隊。顯見兩人都非常顧慮美軍傷亡。

筆者曾單刀直入問一位退休航母艦長,美國會不會再來救台灣。他答覆,「你知道嗎?一艘航母被擊沉,死亡人數等於一個珍珠港加上一個九一一。」這正是用慘重的美軍傷亡來暗示對援台的高度疑慮。何況很多美國友人認為台灣自己都不肯熱血保台,美國何必犧牲自己的子弟兵?

面對這麼高的軍事風險,華府的政治決策一定痛苦、漫長並反覆。本文篇幅有限不易詳述,可以確定的是,一端會有人主張傳統的馳援選項;一端也會有人(如中情局主管情勢研判的某前副局長)警告美國不要掉落當年日俄戰爭時帝俄艦隊在對馬海峽遭殲的下場。一邊有人強調台灣對美國的價值;一邊有人根本不在意台灣,如川普自二○○九年至今發過三萬五千多條推特,只有四條提到台灣,遠不如菲律賓的十七次或越南的廿五次。

如果把上述美國必須面對的風險,放進前文所述的美國基本心態(自信受挫、固本培元、利己而不利他)中考量,我們對「美國會不會來救」的答案,還能一廂情願嗎?(下)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

   
聯合筆記/戰爭私有化 傭兵無國界
郭崇倫/聯合報

美中之間現在水火不容,但是在一些邊緣地帶,或是某些灰色行業,仍然有著交集,這要從前黑水保全的老闆普林斯(Erik D.  Prince)開始講起。

普林斯是前海豹特種部隊出身,黑水公司在伊拉克戰爭中賺了大錢,後來因二○○七年濫殺平民,被解除合約,普林斯在賣了黑水的股份後,移居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協助籌建國際傭兵部隊,但一直希望東山再起。

他有一些華府關係,姊姊戴佛斯是共和黨金主,被川普任命為教育部長,一年前普林斯建議川普,把阿富汗戰爭「私有化」,將美軍換成傭兵,當時獲得白宮策略長巴農與女婿庫許納支持,但遭到兩位將軍,國防部長馬提斯與國安顧問麥馬斯特的強烈反對,最後沒有成案。

現在阿富汗政府軍與神學士的內戰,居於劣勢,川普對國防部遲遲無法提出有效對策非常不滿,普林斯最近去了阿富汗,想把傭兵的想法兜售給阿富汗人,現在有白宮加持,人人對普林斯刮目相看,雖然阿富汗總統加尼反對,其他的人都覺得不妨一試。

他的方案從政策角度看,不失其可行性,一方面每年阿富汗耗費的軍費實在太多,十七年來總軍費已高達八千五百億美元,而且還未見底;另一方面,美國也不至於全面從阿富汗撤退,讓美國與北約的努力付諸東流。

過去最高峰時,有十四萬美國與北約部隊駐紮阿富汗,現在雖然減至一萬五千名部隊,但普林斯建議美軍只要留下二千五百名特種部隊專門反恐,加上約聘的六千名前特種部隊傭兵,分別配屬在阿富汗部隊中,空軍則以傭兵飛行員加上阿富汗飛行員,提供空中掩護,就夠了;最吸引人的是,這可以把美國在阿富汗每年六二○億戰費降至五分之一,而且美軍的傷亡數字可以極小化。

許多人批評他將戰爭私有化的主意不可行,國家安全不能交到牟私利的個人手中,而且大量使用美國傭兵,只會反成為神學士的募兵宣傳。但是對中國人來說,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抗戰初期的飛虎隊,剛開始就是以陳納德所率領的傭兵為主體,後來才納入美國空軍正式編制的。

不過普林斯的中國關係,似乎是個顧忌,他近年在大陸中信集團的資助下,於香港創立先豐服務(Frontier  Service),計畫今明兩年在雲南和新疆設置培訓基地,從事一帶一路在亞洲與非洲項目的安保工作。

在中國做生意,沒有不講關係的,先豐集團培訓解放軍退役人員,把他們變成傭兵,而大陸國營的中信集團投資一帶一路高達一千億元,當然能優先承攬安保業務,普林斯要打造中國版的黑水,雖然傭兵無國界,但恐怕會觸犯禁止向中國提供軍事服務的相關法律。

   
數位學習中程計畫 與世界脫節
方新舟、呂冠緯、葉丙成、蘇文鈺/聯合報

教育部將於九日拍板決定《2019-2022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此案由吳政忠、林萬億、張景森三位政委於三月要求「教育部研提數位學習中程計畫,並將程式設計及偏鄉離島地區的數位學習列為優先項目」。

令人不解的是,教育部資訊科技司公布的初版《數位學習中程計畫》,完全沒看到有回應政委「將程式設計及偏鄉離島地區的數位學習列為優先項目」的殷切要求,更沒看到能與世界各國競逐的數位學習發展戰略高度。台灣恐因這缺乏高度又不接地氣的規畫,而在三年後嚴重落後世界各國發展。

資科司的草案中,完全沒提到聯合國為落實仁川宣言而在二○一五發表的《青島宣言》及二○一七《青島聲明》。青島宣言開宗明義說:「科技為減少學習上長期存在的各種差異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機遇。倘若我們要實現《仁川宣言》作出的承諾,實現無歧視教育,性別平等,增強婦女權能,促進可持續發展,資訊與通信科技的應用必不可少。」

簡單說,聯合國已為各國利用資訊與通信科技發展數位學習,提供清楚的目標:優質教育、終身學習;和發展藍圖:軟硬體、師資培育、法令等;更鼓勵各國互相合作學習。聯合國如此重要宣言與聲明,教育部官員卻似完全不知。

資科司所擬草案只是遷就現有前瞻計畫,及延續過去實施數年的行動學習等計畫的舊思維,完全沒去全面理解各國在青島聲明的具體內涵。殊不知在日新月異的資通訊領域,台灣延續舊思維所開展的中程計畫,到了二○二二年將錯失多少關鍵作為?台灣在未來恐怕都要加倍付出代價。

青島宣言中楬櫫了資通訊在教育上能成功,政府、企業夥伴、民間社會組織的夥伴關係日益重要的趨勢。台灣深耕偏鄉教育的民間組織不勝枚舉。舉例來說,目前全國偏鄉離島地區使用最多、最熟悉的兩大數位學習平台:「均一教育平台」和「PaGamO」不計成本給全台學子免費的教育服務,每月平均總計超過一百萬人次的流量,遠遠超過教部所有教育平台流量的總和數倍。另外,由成大蘇文鈺教授所創的「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為偏鄉孩童教程式。這些民間組織深耕偏鄉多年,深知偏鄉學子的需求。在青島宣言的思維下,應是資科司重要的夥伴。

然而教育部草案中,自我感覺良好到完全漠視客觀數據,也完全無視民間單位的存在與貢獻。讓人不禁要問:官員是不知現況抑或別有用心?若主事者對數位學習的基層現況一無所知,這樣的規畫如何能落地落實?

我們呼籲,政府應依照仁川宣言第八十至八十四點及青島宣言第九、十一、廿一點建議:

一、邀請數位學習相關民間組織、一線教師、企業、研究人員、學生進行會議討論,確保計畫品質,並多角度檢視可執行性與效益性。

二、在以「有效幫助所有、特別是弱勢學生學習」的前提下,政府應放下全部自己做的思維,系統性評估哪些才是政府真正該做的事。

如果官員缺少與國際趨勢連結的上位思考,並漠視台灣基層數位學習現況;這樣的數位學習中長程計畫若真的拍板,不但是浪費民脂民膏,更是台灣孩子的不幸。

(方新舟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葉丙成為幫你優執行長及台大教授、蘇文鈺為愛自造者協會創辦人及成大教授)

   
正義轉型…人民但是又何奈
許文彬/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聯合報

煌然風骨棄東廠

雄心壯志映斜陽

黃葉飄零落滿地

正義轉型至何方

促轉會主委黃煌雄堅辭求去,正是給這個令國人滋生「東廠」疑慮的機構賞了一個巴掌!誠如黃主委所說,「九一二事件」(張天欽事件)所呈現的心態與觀點,與他堅持的「黨外精神」不相容。

問題是,衡諸論理及經驗法則,那個事件並不只是該機構的內部「非正式」運作特例而已,根本就是整個體制的「東廠」轉型之象徵、體現。身為機構領導者的黃主委,竟然「一無所悉」;這正好證明了他其實是被執政當局所架空的。更確切的說,當初具「黨外」公正色彩的黃煌雄之所以被任命,實則只是「花瓶」角色之考量罷了。

綠營當局仗恃立院絕對多數,老嫌現有法律不夠它掌權所用,難以達成「整碗捧去」的威霸圖謀;因而一再訂出有違憲之虞的新法律,而促轉條例就是這樣的惡法,據此期能恣意妄為。試問:「正義」、「轉型」、「促進」,這樣的用辭完全是「不確定的法律概念」,豈非讓掌權者可無限上綱、為所欲為?廣大人民只有「但是又何奈」之歎!

而今,黃煌雄這位昔日的「黨外大老」驚天一辭,但願能產生振聾發聵之效,讓主政者知所醒悟,莫再一意孤行而致正義公道淪喪!

   
油價凍漲…碰到選舉 萬事皆休
魏無忌/教(台北市)/聯合報

中油表示為平穩物價,油價暫時凍漲至年底。當然,選季到了,為了拉高執政黨的選舉行情,不得不出此「下策」,這是大家心知肚明之事,中油公司顯然亦不例外,否則何必做賠本生意,所以政治正確比經濟正確還要重要。

當年馬總統採取油電價格雙漲政策,帶動物價大幅上漲,加上薪資未漲,引發民間普遍不滿,而馬總統的民調數據,頓時急遽下降。這是馬總統的書生之見,不敵現實政治的冷酷態勢,所引起的後遺症,政治人物莫不引以為鑑。

本來,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但是印證於實際情況,卻往往大謬不然。一般人(包括選民與政客)只看到現實利益,而政治家則考慮國家長遠的未來,因此政客僅止於討好選民,至於政治家剛好相反,著重擘畫國家的大綱大法,期能締造永世的安康與和平。所以政客只在乎下一次選舉,唯獨政治家專注於世代之福祉。

正因如此,如果不用心經營,民主政治即沉淪為民粹政治,堪稱有百害卻無一利,各式各樣的專業俱不重要,甚至於可有可無,只要迎合在上位者的權力欲望即可,真是天大的悲哀。油價調整的計算公式,一旦碰到選舉季節到來,莫不動輒將其束之高閣,避免影響到執政黨選情,因此選舉的公平、公正與公開,徒留形式罷了。

基於勝選需要,把單純的經濟性決策,添加了諸多政治性的考量,當然不符合國家未來發展的要求。但選舉乃是一時的,而檯面上政治人物個個以政客自居,除了在乎選贏之外,怎麼會重視台灣未來世代之幸福?

   
環評學術委員 別出席當幫凶
潘忠政/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聯合報

賴揆近期以強勢姿態介入觀塘環評案,以政治干預環評專業審查國人皆知;日前接受質詢時甚至放出「三接環評若過關,電力供應穩定,可考慮停建深澳電廠」的言論,錯亂的邏輯引致全國譁然,觀塘環評案遂成舉國關注焦點。

由於賴揆意圖明顯,環保署的配合動作也跟著積極,十三天內連開三次環評大會創錄。九月十二日大會當天五位學術委員退席流會後,環團即不斷呼籲學術委員應拒絕出席,以免為不當政策背書。但十月三日再度因人數不足流會後,近日傳出有委員願意出席湊成開會條件,令人深感遺憾。

環評大會由廿一位委員組成,其中官派七位,民間學術委員十四位。本次觀塘案,因為有三位委員利益迴避,實際總數十八人,十人即可過半成會;一旦成會,官派七位成為絕大多數,預料開發案一定強渡關山。

或許有委員認為,既然是被賦予審查的任務,出席是盡本分,外界不必多疑;況且他們也不見得是支持開發的委員。但我們要慎重地向這些想出席的委員提醒,因為官派委員是投票部隊,學術委員出席若無法多於官派委員,就算投反對票,等於還是成為讓本案通過的幫凶,此點不可不慎。

如果在行政體系強力干預,學術專業被踐踏、民間旁聽權被剝奪、環評精神崩解之際,還要墨守成規為爭議開發案出席導致開發因此通過,身為學術金字塔頂尖的教授清譽恐難保。(當然,若真的專業到認為本案完美無瑕,不予贊成會成為千古罪人,就另當別論了!)

   
深澳換觀塘 賴揆選戰規畫?
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深澳換觀塘」賴清德一定抵死否認是選戰策略,試圖漂亮的說是考慮民眾健康、能源安全的痛苦決定,是否真如此?今天環評會是國人檢視的焦點,賴清德必須忠實屢行環評精神,要求環保署剔除官派環委護航決策的表決權行使,讓外聘專家環委針對中油三接案的可能環境衝擊檢視後,客觀做出決定。

「深澳換觀塘」是不是為挽救執政黨低迷選情,賴清德心裡有數,但賴揆深澳退場三要件眼前最急迫的是環評過關,這表示賴揆尊重環評立意,認為環評過關才能取得觀塘建中油三接的正當性,後兩項順利興建、滿足用電需求都是環評過關後遙遠的事,因此,賴揆需先確認他對環評定位、認知正確,進而才談環評過關與否;若是由上而下傳達過關命令,那是橫柴入灶,只會引發人民更多的抗拒。

之前無論是行政院、環保署、開發方經濟部,不時叮嚀環委要協助推動國家計畫,應支持國家政策…,很抱歉,官員對環評認知完全錯誤;環委應該關心的是開發案對環境、民眾的可能負面影響;環評的目的是防患於未然,藉著環評機制提醒開發方思慮未周之處,在開發案付諸行動前及時補救。

即使賴揆抵死否認深澳換觀塘是選戰策略,但爬梳賴內閣之前對深澳案一面倒力挺的談話,對照五日國會殿堂的大轉彎,要讓人不懷疑這是選戰策略,是之前即備用的選戰應變計畫,恐怕沒有人相信。

開發方釋出「深澳換觀塘」的時間,應在七月初環評專案會議退回開發方、八月專家現勘大潭藻礁現場後逐漸成形。開發方發現需補提的替代方案、科學調查不但工程浩大,且與上級的意思不符,因而九月初「深澳換觀塘」方案逐漸成形,在九月十二日環評會前間接傳遞相關想法給環委,但當時應該只是試探性質;十月三日環委集體請假,開發方意會到硬闖成功機會不高,賴揆遂正式在國會釋出此想法。

九月十二日環委退席、流會,十月三日外聘委員更集體請假,關鍵原因除開發方搪塞環委補充內容要求,更在開發方、環保署擺明了強行闖關意圖。奉令過關對現行環評機制全然不難,廿一席環委官派占了七席,只要再拉四席外聘委員,即達過半的法定開會人數,屆時若發動表決,開發方掌握七席官派委員鐵票,再拉幾席不願得罪官府的外聘委員,或是預先布在外聘環委中的「暗樁」,過關十拿九穩。

既然賴揆把環評過關當成「深澳換觀塘」的第一前提,請尊重環評的設置意旨,必須超然客觀的從人民及環境衝擊決定准或駁。若這個前提賴揆同意,就從八日的會起,先請官派環委迴避表決;若是仍准許官派委員投票,等於自起點扭曲環評;開發方有官派委員鐵票,撐竿跳自二樓起跳,這種比賽毫無意義。再說,那些專長國際政治、統計、法律的官派環委,哪裡有資格、能力判斷開發案應放行與否。

就算「深澳換觀塘」是選戰策略,但也得把第一關過得漂亮,先從官派環委迴避表決做起。

   
黑暗中的微弱燭光:穆拉德與張純如
彭懷真/東海大學圖書館館長(台中/聯合報

看著《倖存的女孩:我被俘虜、以及逃離伊斯蘭國的日子》,想的不僅是二十五歲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電影《蘆葦之歌》那些阿嬤,還有張純如筆下南京大屠殺時受害的女性。無數女性被迫淪為權勢性侵的受害者,都承受「性+暴力+戰爭」的迫害。

每年十月初,世人關注各項諾貝爾獎的得主,今年可說是最有性別意識的一年,首先是五十五年首度有女性獲得物理學獎,三位化學獎得主以女性為主角,曾經罹患乳癌的美國學者阿諾德獲獎。文學獎因為MeToo浪潮衝擊,主辦單位宣布今年取消頒發此獎。

最受矚目的是和平獎,獲獎者是救治內戰中遭性侵婦女的剛果醫師穆克維格以及穆拉德。兩人的經歷都極為感人,兩人的信心與勇氣都極為動人。

人生坎坷的穆拉德是史上第十七位獲頒和平獎的女性,她的遭遇令人難以想像廿一世紀還有這樣的多重悲劇。在種族、在性別、在戰爭過程中,她都是弱勢,飽受折磨。廿一歲時全村男人被殺、目睹六個哥哥一次被處決、十三名親人陸續身亡,她與六千多位少女都淪為伊斯蘭國的性奴隸,常被毆打被香菸燙,多次轉賣…。

諾貝爾獎委員會還是有高度有理想討論此獎項,讓我們體會雖有人壞到極點:伊斯蘭國的加害者、南京大屠殺的兇手、逼迫台灣小女孩成為軍妓的日本人、到慰安婦銅像前做踹腳動作的日本男子…,都扭曲人性,心態幼稚又變態。

但也有些高貴無比的靈魂,穆拉德、穆克維格、張純如、持續關懷慰安婦的工作人員…。穆克維格開辦醫院,平均每年治療數以千計在戰爭中受到性侵的病患,這是危險之路,武裝分子挾持他的女兒還企圖暗殺他。張純如在全球歌頌日本經濟的年代,獨自探討被隱藏的歷史真相,《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是第一本以英文撰寫的南京暴行著作,記錄了日本殘忍的殺戮。寫作使她長期精神耗弱,在最光燦的時刻英年早逝,然而她的作品,永垂不朽。

和平獎委員會在上百件的推薦名單中要做出困難的決定,也許有一個原則:「想想那些最受到折磨、最不可能獲得和平卻又最促成人性光輝得以實現的人」。戰爭摧毀和平,暴力的男性加害者折磨手無寸鐵的女性受害者,以各種殘酷手段性侵,然而還是有微弱的燭光在最黑暗處展現,穆拉德逃離魔掌,寫下人生經歷,喚起世人對戰爭受害者的關注,那六千多位與穆拉德一起被囚禁的少女,如今還健康活著嗎?

黑暗裡的燭光因為諾貝爾獎而放出光明,台灣慰安婦已經如同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又有誰在乎?

   
你的孩子染上「數位海洛因」了嗎?
今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病」。而CNN則用「數位海洛因」報導此上癮現象。

漫步圳水間 印象葫蘆墩水岸之旅
兩百多年前,來此拓墾的漢人開鑿葫蘆墩圳為良田灌溉,讓這裡變成富庶豐饒之地,而有「富春鄉」、「小蘇州」之美譽。漫步水圳間,除了美麗的河岸景觀,其實歷史一直書寫在圳水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