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選舉僅剩廿多天,民進黨在多個縣市陷入苦戰,主因之一,顯與受中央執政欠佳拖累有關。根據綠媒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蔡英文的信任度已跌到二成六的新低,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也僅剩二成七,落後國民黨好感度四成一甚遠。這樣的變化,對照兩年半前挾著「完全執政」的威風光榮上台的蔡政府,恐怕有如從雲端跌入深谷。
從「黨外」一路走來,到取得「完全執政」,民進黨可謂完成了它重要的政治發展里程。然而,為何短短兩年半的完全執政,民進黨握有滿手權力卻無法造福百姓,反而迅速遭到了民意背棄?主要癥結,是民進黨過於自大自滿,在盡情享受權力之餘,卻忘記了自己的轉型,忘記了自己的民主承諾。諷刺的是,民進黨不斷吹噓要推動「轉型正義」,更揚言要以「討黨產」幫助國民黨推動轉型,它卻忘了自己如何抱殘守缺,死守意識形態的神主牌,甚至還企圖用它僵固的思維鎖住台灣民眾的前景。
簡言之,民進黨之所以無法成為一個以民眾福祉為先的正常政黨,主要是它拖著三條不符現代民主政黨要件的尾巴,亟待切除。這三條尾巴,一條是「基本教義派」的尾巴,一條是「仇恨牌」,另一條則是「陳水扁」。這三條尾巴若無法根除,民進黨將時時自困於「尾巴搖狗」的倒錯情境,無法蛻變成一個現代民主政黨。
先談「基本教義派」這條尾巴。追求台灣獨立固是民進黨的核心理念,但任何理性的決策者,無論從國家安全、經濟利益或社會和諧的角度看,都應該理解我國現階段沒有立刻實現「台灣獨立」的可能。但在民進黨的基本支持群裡,卻有一小部分要求迅速實現台獨,推動「獨立公投」的喜樂島聯盟即是其中一例。面對喜樂島聯盟的進逼,民進黨既不敢與之切割,又無法接受其主張,只好首鼠兩端,虛與委蛇,一方面想討好主流民意,一方面又捨不得基本教義派的鐵票。如此,注定兩面不討好。
「急獨」以外,民進黨另一條必須切除的尾巴,就是「仇恨」。民進黨的支持群眾乃至黨內政治菁英中,不少人因為仇恨中國、仇恨國民黨而選擇加入民進黨。這種仇恨心理,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可循。但隨著社會和民主的變遷,不斷覆誦這些仇恨,甚至將之摻進各項政策中渲染擴大,乃至攪拌到教育中餵給下一代;久而久之,即變成了社會的病態和毒素,製造更多社會對立及不寬容。
平心而論,平反白色恐怖或討黨產等主張,都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當摻入了太多仇恨因素之後,平反白色恐怖就成了「報復」和「鬥爭」,「討黨產」則成了「清算國民黨」,並株連其他「有國民黨背景」的社會團體。再如兩岸政策及年金改革,也很難說沒有仇恨的因子。年改迄今仍是選擇性改革,開刀對象限於長期被認為是「藍營鐵票」的軍公教。兩岸政策方面,調整國民黨的「友中」方向或可理解,但當政策已嚴重損及本地各種觀光相關業者的生計,仍堅不調整,不啻形同驅民於淵。毫無仁心的統治者,才會如此濫用仇恨來傷害百姓。
民進黨最奇怪的第三條尾巴是「陳水扁」。無論民進黨政治菁英對陳水扁懷有多少特殊的感情,從國家法治及社會正義的角度看,民進黨上下對扁家貪腐劣行的呵護和容忍,徹底暴露了民進黨「家天下」的私心。如此護短徇私,人民還會相信什麼改革和正義?
無論「急獨」、「仇恨」或「挺扁」,都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遑論有什麼市場價值。但民進黨夾著這三條尾巴,以為可以割取邊緣利益,其實反而喪失自己的價值和正當性,也喪失人民的信任。一個不想轉型的政黨,遭到民意拋棄,也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