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66%,不但低於去年3.08%,也無法達成突破3的目標;明年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下,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率還會降低為2.41%,其他國內外經貿機構預測則大約落在2%到2.5%之間,台灣經濟又將面臨走下坡的困境。今年台灣經濟是「外熱內冷」,主要是靠出口帶動,內需仍相對成長遲緩,表現並不算出色;明年台灣出口將面臨更大考驗。全球景氣已經由高峰開始下滑,直接影響台灣出口。
美中貿易戰雖然暫時休兵三個月,但川普為了2020年要競選連任,不可能就此罷手,未來不確定性仍高。在美中台三角貿易形態下,大陸對美出口的縮減,也會衝擊到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另外,由美國所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使世界貿易環境更加嚴峻,也影響到台灣對其他地區的出口。
台灣出口所面臨另一重大挑戰是,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將在今年12月30日生效,將立刻展開快速降稅,我國約有22%的出口到CPTPP 11國,必然會對台灣產生貿易移轉。CPTPP在生效後也會展開接納新成員的過程,但是台灣由於公投結果否決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日本外相日前公開表示此結果會使台灣無法加入CPTPP,這是日本官方首次正式表態。日本是CPTPP龍頭,此無疑是直接否決了台灣加入的機會,使得台灣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中更加孤立。
但政府在此事件表現荒腔走板,由在野時期堅決反對開放,到上任後倉促推動,置國民健康與食品安全於不顧。目前除了宣稱加入CPTPP決心不變,並將與日本繼續加強溝通外,也是束手無策。而且未來隨著CPTPP成員不斷擴張,對於台灣的衝擊也會愈來愈大。
內需市場的問題比出口更嚴重,其中民間投資成長遲緩是最大隱憂。除了是因為台灣基礎建設不足外,也顯示企業不看好台灣未來成長前景。台灣除了民間投資動能不足,外人投資金額也成長緩慢,吸引外人來台投資金額,近年來幾乎呈現停滯,遠不及鄰近其他國家。政府一再宣稱投資環境已有改善,並整合了官方的招商機制;但是台灣近年來對外投資的金額,遠高於外人來台投資的金額,面臨資本外流的困境。
另外,在美中貿易戰下,政府雖然積極對在大陸台商及美商招手,希望可以引導他們將生產據點由大陸移到台灣,但台灣並非這些企業的投資首選,目前尚未看出具體成效。
台灣經濟長期成長動能不佳,也反映在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的緩慢。以最常拿來比較的韓國為例,1998年是韓國遭到金融風暴重創的次年,當時韓國平均GDP為8,026美元,尚不及台灣12,973美元的三分之二。但是韓國很快就浴火重生,在2004年平均GDP首度超過台灣,從此即把台灣甩開。日前韓國總統正式宣布今年韓國平均GDP會達到3.2萬美元,而台灣仍在2.5萬美元徘徊。
韓國經濟可以由谷底翻身,一舉成為全世界人口超越5,000萬的中型國家,平均GDP突破3萬美元,主要原因在於產業結構成功轉型,產業多元化,不只侷限在電子資訊業;積極建構品牌,並推動文創產業,產業的蓬勃發展也使韓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反觀台灣目前產業結構轉型出現瓶頸,也無法掌握新的商業營運模式,更面臨人才及資金外流等問題,台灣必須積極因應發展新世代產業,才有可能脫離困境。就如同歐洲在台商會最新出版的對台灣建議書中提到,「當所有生長在低枝的果實都已採擷殆盡,而要採取高枝上豐沛多汁的果實,台灣必須要有最佳的解決方案。」但是很明顯的,政府目前並沒有宏觀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