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從南到北,有不少為學齡孩子規劃的「親子圖書館」、「兒童故事館」或「童話閱讀館」等,在這裡,我們有機會和孩子一同選書,一起閱讀,一齊探索,長大後的我們,不甚了解的世界。
大人和小小朋友的閱讀世界,很不一樣,不僅是文字與圖畫的差別,孩子還掌握成年人早已遺忘的秘密。
陪小小朋友一起閱讀過的你,都知道這是件開心又困惑的崎嶇旅程。循著他們稚嫩且充滿好奇的眼光,再平常的事物,他們都能發現我們視而不見的細節,看見我們的盲點。在處處驚喜的同時,更多時候是汗顏,再簡單的一行文字,這些年幼的心靈,都能爬梳出意想不到的樂趣,再怎麼普通的圖案,孩子們也能將它們變出情節,帶大人脫離陡峭的現實,玩出故事的興味。
曾幾何時,世界變得那麼複雜,那些渺小簡單的快樂,早已不能再滿足「成熟」的你我。
其中,最讓我感到有趣,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神秘的事,是孩子們對於「沒有情節的故事」、「沒有故事的敘事」,或是「沒有結局的故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興味十足。
似乎那些天馬行空,甚至有點莫名奇妙的敘事,最符合孩子的胃口。大人們總想把世界合理化、條例化,一不小心就在孩子現實重力失衡的國度裡水土不服。在「打不過就加入他們」的邏輯之下,我花了些時間,閱讀小小朋友們在看的書,試著去了解孩子如何思考世界。當我認真翻開這些神秘的繪本,一個陌生的世界就在眼前展開。
艾瑞.卡爾《好餓的毛毛蟲》還算是有情節的繪本,星期天出生的小毛毛蟲,周一吃了蘋果,周二完食梨子,周三嗑光李子…就這樣一路扮演吃貨來到星期六,但毛毛蟲實在是太餓了,結果肚子裡的黑洞全開,以大人們都看不見車尾燈的速度,將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甜筒、小黃瓜、乳酪、火腿、棒棒糖…全部吃完。
那一晚,毛毛蟲肚子很痛。
當然,故事裡痛定思痛的毛毛蟲,不再亂吃東西,吃回最自然的樹葉,過些時候,牠造了間房子住了進去,兩個禮拜後出關,變成美麗的蝴蝶。
但更多的時候,會讀到像荒井良二《我是這麼想》或馬努葉爾.馬爾索與卡門.奇卡的《巨人的時間》那樣令大人「莫名其妙」的繪本。前者是森林裡一群沒什麼工作效率的動物,在討論一塊空地要怎麼利用才划算的過程。每個動物所提的意見都好像很厲害,每個提案都有其他動物附議「太好了!」「就這樣吧!」不過所有的想法,最後都不了了之,就這樣,繪本就到了底頁。
《巨人的時間》就更有趣了!作者將一句話拆成四頁:「時間…」、「…過去了…」、「…卻什麼事也沒…」、「…發生」,尤其當你讀到巨人喃喃自語「日子就像這些松樹」,「看起來都一模一樣」,「會一直這樣下去嗎?」一定會自我懷疑,「孩子真的看得懂嗎?」
《巨人的時間》最後也「什麼都沒有發生」。
有趣的是,孩子們很能享受故事,每次翻頁都可以為他們帶來笑容。孩子是真正的生活家、藝術家,在唱著令人痛苦的歌,跳著奇怪的舞之餘,還能在奇特的故事中得到樂趣。
陪小朋友閱讀的我,不知不覺也在非理性非線性的故事中迷路。突然,我想到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說過的:「我們必須在森林裡迷路。只有在迷路的狀態下,我們才能感受真正的意義。」
也許,偶爾在閱讀中小小迷路一下,也是不錯的體驗。(作者為旅行作家、電視節目青春愛讀書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