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瑜市長在市議會答詢,關於年改議題,「政府的承諾不能悔改」之發言,引起媒體一陣是否回復18%的聯想。由此可見,明年初的總統大選,年金改革必成為選戰的焦點之一。當台灣舉國上下還關注於年改是否要調整時,日本政府金融廳,已經公布報告書,講明政府年金靠不住,一般民眾要及早進行投資,確保自身的「資產壽命」。日本政府的新宣言,值得同樣邁入高齡少子化社會的我們參考。
隸屬於金融廳的「金融審議會」,在跨入「令和時代」後推出第一份的報告書,便是6月3日公布的「高齡社會的資產形成.管理」。這份報告書,簡單來說就是長壽時代的個人資產管理指導方針。
面對長壽時代來臨,首先要認知的課題,便是個人從年輕時代繳納到退休的官方年金,根本不可靠。金融廳在5月下旬先推出了草案,裡面講明「(年金給付水準)中長期而言是實質減少」、「光靠政府年金可能無法達到滿足的生活水準」。這種直白的說法,輿論譁然,6月初的最終版只好改成「未來給付水準會『修正』」比較曖昧的說法。
無論最終版的說法再含蓄,政府年金不可靠已經是金融廳認證的事實。報告書分析,退休夫妻家庭,平均而言每個月會有5萬日圓的家計赤字。如果以退休後有30年壽命來計算(現日本的60歲世代,約25%可活至95歲以上),只靠退休金跟政府年金,每家庭預計會累計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550萬元)的赤字。
換句話說,如果退休之前無法累積至少2,000萬日圓的儲蓄,退休後可能會面對:個人的生理壽命還沒結束,資產壽命先結束(儲蓄用完)的窘境。如果單一家庭發生這種情形,那將是生活困頓的悲劇。但如果是社會中有一大群家庭有這樣的情形,便是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也就是為何日本金融廳會從去年9月起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討論出此報告書的背景因素。
金融廳的報告書,是以「高齡社會資產管理的重點,在於如何延長資產壽命」為主軸,為國民的生涯理財方式做出具體建議。報告書認為,人的一生可區分為三個時期:「現役期」、「退休前後期」與「高齡期」,每個階段都必須做好準備,才能成功延長資產壽命。
「現役期」是指從就職後到退休之前的這段長達三、四十年準備期,除了預防不時所需的保本理財(如定期存款)外,就算金額不多,也應該及早進行長期、定期定額、風險分散的投資。金融廳統計,如果能夠風險分散(國內/國外;股票/債券等四方向分散),20年後的平均年投資收益(以1985年為例),大致落於2%到8%。換句話說,100萬日圓在長期投資20年後,結果會落在185到321萬日圓之間。
「退休前後期」最重要的就是依據擁有的資產,規劃如何延長資產壽命。規劃重點包括,是否再就業繼續維持收入、運用退職金與儲蓄進行投資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以及計畫性的消耗儲蓄。
在最後的「高齡期」,首先的課題,是要面對因為健康衰弱,考慮到醫療與長照等相關費用,而對資產運用進行新的評估。另一方面,也需考慮到因為衰老而可能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或者失智症,而將金融資產交易給簡單化,甚至及早宣布放棄部分財產自主權,例如我國民法的「輔助宣告」,可以讓長者在「輔助人」的協助下,自主一般經濟生活,但也可防止因為失智而導致重大金融損失。
綜觀日本金融廳這份前所未見的報告書,其主要精神便是認知政府無法保障未來生活,國民要自助也要提早準備。雖然講明政府年金不可靠,在日本社會引起很大的批評。然而平心而論,在一個生育率低於1.5的人口減少社會,不論是日本還是台灣,要讓政府年金給付水準不下調,除非是如破產前希臘般不負責的財政管理,不然都是天方夜譚。
明年的總統大選,候選人不能為了討好選民,不顧實際的喊出各種美麗的年金政策,選後才發現只是一場發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