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解讀財務、會計、金融、稅務等趨勢走向,讓你掌握財經專業脈動,開拓國際視野!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8/06 第45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支持小英,才是護台?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兩岸戰略博弈升級,誰記得世上苦人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貿易戰 產業三個應變
民意論壇 經濟部長神估供電? 原來,我們以肺迎台商回流
陸暫停自由行 是個危險信號
國旅卡 何不完全鬆綁
論文體檢 機器人取代指導教授?
多元入學=適性入學?大學考招須正視4現象
聯合筆記/基本工資必漲
郭的不急抉擇 韓的急於整合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支持小英,才是護台?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談到治國,民進黨所獲的好評不是太多;但說到選舉操作與政治創新,則難有政黨能望其項背。最近,民進黨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號召組成「護台大聯盟」,即堪稱傑作。

從字面看,很難理解「護台大聯盟」是啥。蔡其昌說,這是「捍衛中華民國主權」、「捍衛台灣民主生活方式」的大聯盟。這樣解釋,仍很籠統。畢竟,哪個政黨不捍衛國家主權,不捍衛台灣民主?直到蔡其昌說,這個聯盟是要「讓蔡英文順利連任」、「讓立法院席次極大化」,這才露了餡。原來,所謂「護台」大聯盟,其實是民進黨的「護政權大聯盟」。

明年大選,民進黨外有藍營和第三勢力挑戰,內有大綠、小綠整合問題。「護台大聯盟」的妙用,便是可以內外開弓。對外,可以抹紅對手,拒絕加入的便可指為「不護台」;對內,則向小綠勒索,要乖乖支持蔡英文,才有糖吃!

二○○六年綠營即組過「手護台灣大聯盟」,十多年後,同樣的戲碼重新搬上舞台。這是民進黨不長進?還是把選民當傻瓜?若不是對自己的政績毫無信心,怎會一再使用空洞、老舊的口號,吶喊「支持蔡英文,才是護台」的封建八股?

去年蔡政府粗暴卡管,全民為捍衛台大的校園自主,不斷聲討,導致三個教育部長下台。此舉,才是真的「『護台大』聯盟」。民進黨的「護台」大聯盟尚未成軍,先喚起人們「護台大」的回憶,何其諷刺!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兩岸戰略博弈升級,誰記得世上苦人多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中國大陸「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暫停陸客赴台自由行,國台辦證實是因為「民進黨不斷推進台獨活動」。蔡政府反批,這是中共介入台灣選舉的政治操作,蔡英文更連續指責中共犯了「戰略性的錯誤」。對此,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呼籲大陸應理解「台灣人民並不等於民進黨」,蔡政府也應妥善處理兩岸互動機制。隨著二○二○大選升溫,兩岸多方格局下的戰略博弈也開始升級。

面對陸客自由行禁令,旅行業者預估,到明年二月我方將損失二五○億元觀光收入。交通部隨即祭出卅六億擴大國內旅遊補助計畫,宣稱將帶動二五六億元觀光效益。這項國旅補助,其實是自去年來國旅補助常態化的再加碼;值得玩味的是,蔡英文卻透露,她數月前即要求行政部門「做好準備」。言下之意,她早已「心裡有數」。

換言之,蔡英文雖指責中共禁止自由行的決策「是戰略性錯誤」;事實上,她認為中共的決策及情勢發展皆在其掌握之中,完全不出其所料。甚至,這或許是她所刻意籌謀,堆砌其「撿到槍」為主軸的選戰策略之一環。

自年初習近平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以來,蔡英文藉著操作抗中氛圍,一路撿槍拾砲,打趴賴清德,踩過柯文哲,直搗韓國瑜。儘管在國安私菸案後她稍見收斂,但菸屁股還未燒完,自由行禁令又讓蔡英文再度「撿到槍」。說穿了,這把槍還是蔡英文早就等著中共丟過來讓她撿的!在兩岸多方博弈中,蔡英文接下來恐怕還埋有更得意的謀略,等待收割。

過去每遇台灣選舉,中共限制大陸居民來台,目的在避免引發事端。蔡英文上台後,限縮陸客成為北京對台經濟政策的政治運用,對民進黨施壓。但如今情勢不同,在「護主權」的號角下,蔡英文把台灣人民挾持在她的抗中戰艦上。從中共宣布自由行禁令,韓國瑜表示錯愕,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則譏諷國民黨「吳主席笑納嗎」。很顯然,禁令讓人民受害,藍不好過,綠倒很得意。

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帶動庶民經濟榮景,其中不乏自由行陸客之貢獻,其他縣市同沾其光。如今陸客自由行喊停,觀光團客也將削減,勢將重創旅遊相關產業,庶民經濟大受影響。民進黨樂得「撿到槍」,對韓國瑜與國民黨大掃射,渾然忘了是誰在中央執政害慘百姓。

韓國瑜兩岸政見還未端出,其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已經說不要再講「九二共識」,改稱「憲法一中、台灣優先」;儘管韓國瑜隨即澄清,但已引起不必要的疑慮。「九二共識」曾創造兩岸前所未有的和平穩定發展,並把兩岸關係推上「馬習會」的歷史高點,如今仍是緩和台海緊張、兩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礎。韓國瑜能狂掃港澳深廈五十幾億元農產訂單,即得力於此,才有「人進來、貨出去」的榮景。如今,蔡英文一再故意將「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的惡質操作,韓國瑜必須有更周延、淺白、讓人放心的兩岸論述。

台灣大選進入詭譎的賽局,中共提早發動,顯有不同的戰略考量。美中貿易戰談談打打,川普未見鬆手;美台關係升級,中共認為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香港反送中抗爭越演越烈,中共認為是美國的「作品」;最近卻連香港前特首董建華都指台灣是幕後黑手,雖分遭美台駁斥,卻可見中共對於港獨/台獨連結、及美台插手香港事務的擔憂。中共對台戰略思考已逐漸不分藍綠,隨著選舉的激烈化,未來恐怕還會繼續出手。

兩岸多方戰略博弈,誰犯了「戰略性錯誤」,目前仍不見分曉;但兩岸風險劇增,卻已清晰可見。二○二○大選,唯有人民作出正確抉擇,否則世上苦人會更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貿易戰 產業三個應變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上周四美中雙方上海恢復談判草草結束,隔天川普總統就宣布將於9月1日將目前尚未被制裁的全部中國製產品開始加徵10%關稅。美中貿易戰一步步惡化,即將進入最壞情境;與此同時,日韓又在貿易開戰的邊緣,都使原本就烏雲密布的全球供應鏈加速進入黑暗期。

外界多以2018年進出口金額大小描述貿易戰影響範圍,但因為美中今年進出口大減,貿易金額已失去意義,更精確的應該是以被制裁的產品數目計算。目前被美國課徵25%額外關稅的中國製產品總計6,864項,只占了美國海關14,000項產品清單總數不到一半,就已經引發全球貿易衰退危機,若是剩餘產品都被納入,衝擊可想而知。

對美中雙方而言,目前貿易戰最顯著的效應就是俗稱轉單的貿易移轉。去年暑假開始被美國課徵25%的產品,今年前二季中國對美出口衰退超過四成,整體出口減少15%。隨著中國大陸需求減少,台日韓星等重要夥伴也出現出口連八黑的狀況。不過這批所謂第一階段的產品,中國產品在美市占率偏低,要轉單相對容易,隨著後來的產品市占率愈來愈高,轉單效果就會開始變慢、變難,美國零售市場漲價很難避免。

川普準備在9月1日開徵的產品中,智慧型手機及筆電將是主要受害產品,而二者中國製造的市占分別超過八及九成。以蘋果iPhone為例,去年在美國銷售量約為8,000萬支,多數仰賴中國鄭州富士康廠裡的20萬雄兵組裝出貨,一時之間根本沒有替代生產地可選擇;若無法移轉陣地,那就只有乖乖繳稅一途。屆時蘋果、HP等品牌商若沒辦法調漲售價,要台灣、日本、韓國供應商「共體時艱」一起分攤也很正常。在中國大陸的台商電子代工業原本就是以巨量彌補低利,川普新關稅既影響產量(各國消費趨於保守)又衝擊獲利(分擔關稅),說這是黑暗期來到並不為過。此外,中方已揚言報復;不過目前中國大陸報復清單產品共計6,085項,已占其稅則總數的七成,能新增的產品數目較少,而且對美國以外的各國影響較低。

與此同時,日韓貿易戰經過美國調停無解,上周五也走到相互取消對方的出口管制「白名單」身分這步。出口管制不等於禁止出口,韓商當務之急不過是趕快開始提出申請而已;但因其運作多採「豐田模式」(Toyota System)趨近零庫存的作法,因而日方忽然出手讓韓國有些措手不及,短時間擔心有供貨不穩問題。由於韓國記憶體供應鏈也受害,使得下游電子代工業黑上加黑,再次面對變數。

好消息是這二個黑暗變數都還有轉圜餘地。美國關稅生效還有一個月,雖然各方預期機率不高,雙方還是有互釋善意,給川普一個延後實施的理由。日韓貿易戰還不算真正開打;未來幾個月內日本是否真的開始拒發出口許可,導致韓國報復,才是日韓爆發貿易大戰的關鍵。若韓商都順利拿到出口證,剩下的就只有兩國政客如何收拾退場的問題。

無論未來如何演變,對台灣高科技業及政府而言,應該已有以下幾個領悟。第一、過去25年習以為常的供應鏈一去不返,緬懷過去於事無補;第二、以美國為市場的產品,最好不要繼續Made in China;第三、全面強化提升對美、日、中政策及產業合作,除穩固供應鏈外,掌握其思維改變、布局調整構想等資訊,至少取得少許的提前應變時間,至為重要。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吧!

   
民意論壇
經濟部長神估供電? 原來,我們以肺迎台商回流
李敏/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聯合報

全國工業總會二○一九工總白皮書直指企業對「供電穩定」沒信心,憂心台商回流恐有缺電問題。報載經濟部長罕見地主動向媒體表態,二○二五年供電餘裕預估將有近四百億度,可滿足未來企業界投資的需求。

根據能源局報告,一○八年至一一四年會累計增加用電一七二○億度,燃煤貢獻一一八八億度,燃氣二百億度,核能一八五億度,再生能源一三三億度,其他能源十四億度。怪怪的,民眾不是不喜歡燃煤帶來的空汙嗎?政府為什麼還要以增加燃煤發電來提供回流台商的電力?我們不是要非核嗎?為何還要增加核能呢?

一○七年至一○九年燃氣機組裝置容量增加三二七點九萬瓩,但一○七至一一○年的燃氣發電量並沒有顯著的上升,一一一年燃氣發電量才較一○七年驟升一四二億度,很明顯的是天然氣運儲設施跟不上進度。燃氣電廠蓋好了,但沒氣,又要搞非核,怎麼辦?回去燒煤吧!

一○八年至一一二年,燃煤發電的總發電量介於一二五九與一二七一億度間。天啊!這是說所有的燃煤機組的平均使用率為七十七%,地方諸侯能接受嗎?因應台商回流,預估一一三年需要多提供三五一億度的電,但由於天然氣供應不足,燃氣發電量較原預期的少廿八億度,所以燃煤要增加三五八億度電;一一二年燃煤也要增加三四四億度。數字太大,大家沒感覺,但比比看,一○七年台中火力的發電量為三七二億度,大家可以明瞭原來我們是以「肺」在歡迎台商回流。

民進黨的能源轉型政策是以一一四年為目標年,所以所有神奇數字都發生在那一年。與一一三年相較,燃氣突升三二八億度,燃煤驟減三一五億度,核能減少七十九億度(核三廠二號機執照到期),再生能源增加一一○億度。一一四年離岸風力與光電的裝置容量分別增加一七六萬瓩與三百萬瓩,風調雨順的話可發電九十八億度,剩下的十二億度從那而來?看到這些數字,讓人不免懷疑是先射箭再畫靶!

因應台商回流,除了新增一部五十萬瓩廠址未定之「北部燃氣」外,並沒有新增其他的電廠或機組,但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增加二七二點三七萬瓩。原規畫於一一一年六月至一一四年六月上線的七部複循環機組的裝置容量(共八五○萬瓩),部分機組的裝置容量會由一三○萬瓩調降為一百至一三○萬瓩。機組的裝置容量尚未確定,代表所有的程序都沒展開,部長又如何能確定可行性評估、環評、經費編列、招標等流程都如期完成,而且施工也一切順利?

一一四年的裝置容量中,水力、風力、加太陽能光電的總比率達四十%,大家都知道再生能源與天候狀況有關,部長又如何能肯定的告訴大家,一一四年有三九五億度的餘裕?如果他不是自認為神,可以掌控一切,那他是在騙人。

   
陸暫停自由行 是個危險信號
羅慶生/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聯合報

中國大陸毫無預警暫停陸客赴台「自由行」,是異乎尋常的。雖然某些觀點認為這是企圖影響台灣選舉,或避免陸客直接感受台灣的民主氛圍,但即便如此也有過早啟動之嫌。大陸行政機構組織龐大,大恐龍身軀使決策不會像美國川普總統「推特治國」那麼的立即反應,但決策確定後就會長期執行,也不致像川普朝令夕改。此一異乎尋常舉措如果意味著大陸對台政策的改變,那就是個危險信號,不能僅從選舉層面觀察。

依據大陸國台辦的說明,是因為民進黨「當局」不斷推進台獨活動,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較激進的《環球時報》也發表社評,指出自由行的安排本是惠台措施之一,大陸無須「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概念上如果將「自由行」與「惠台」連結,那麼暫停「自由行」是否諭示大陸對台政策將從「惠台」轉向,就非常值得關注了。

從主體上看,蔡政府是否有「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意圖,在不同立場有不同解讀。然自年初蔡總統「撿到槍」聲望回升後,對大陸態度確實愈趨強硬。包括外交部、陸委會的公開喊話,也顯示強烈的親美與抗中立場。雖然這些都止於口水,在以往台海「美中共治」格局中,大陸也將同樣只以口水回應。但在當前美中戰略競爭的新形勢下,蔡政府「選邊美國」的趨勢明顯,大陸採取實際行動的可能性就增加。

從客體上看,即便蔡政府仍有意「維持現狀」,大陸也感受到台灣對大陸敵意的增加,以及兩岸對立的愈趨嚴重。從網路言論可以看得最清楚。三、四年前「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之類的經驗談,經常在網路上流傳,但近年來常見的卻是兩岸年輕人在網路上對罵。「惠台政策」被質疑為統戰,友善大陸被質疑為「賣台」,蔡政府還修訂「國安五法」,並有意制訂《中共代理人法》。如此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口頭支持,就容易被解讀為插手香港事務。

如果無須「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是大陸對台官員的普遍感受,並在最高當局形成最後決策;暫停赴台「自由行」就有可能是「惠台政策」轉向的信號。如此,令人擔憂的是,這將只是個開始。

   
國旅卡 何不完全鬆綁
高明賢/公(新北市)/聯合報

報載因應大陸限縮來台旅遊,行政院考慮鬆綁公務員國民旅遊卡使用限制,未來休假不須滿半天,即可刷卡消費申請休假補助費。

查國民旅遊卡制度之原始用意,旨在強制公務員休假,並兼協助提振國內旅遊景氣,故規定休假必須與國定例假日連續。惟自一○七年七月修正不論上午或下午請休假,當日任何時間之刷卡消費,均可申請休假補助費後,休假與消費補助之關係已名存實亡。未來如改為請休假一小時即可申請休假補助費,將更凸顯二者間之虛假連結,更讓不了解內情者,以為公務員愈來愈好康。

國民旅遊卡休假補助費本即公務員之未休假加班費,不論制度如何修正,公務員有十四天休假不能領取加班費之限制,過去從未改變,未來也不可能改變。與其大費周章的修正休假規定,耗費人力去管制及登記休假,不如完全鬆綁,不管公務員請什麼假或單純利用公餘時間消費,只要消費內容符合規定(至少八千元屬觀光旅遊消費之規定仍維持),即給予補助,並更名為「放棄加班費補助」,則不僅簡政便民,更讓長久以來一直被汙名化的強制休假補助得到正名。

   
論文體檢 機器人取代指導教授?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聯合報

據報載政大、清華及交大規定一○八學年度起碩博士論文要先完成「原創性比對」之體檢,才可申請學位考試。這是原本就該做的事,雖然慢了些,但永遠不嫌晚。

此規定一出,各方正反意見蜂擁而至,針對機器檢查的疑慮及諸多詮釋似是而非。現在訂此規定雖不嫌晚,但我們要問,這些碩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絕不會是他在大學裡念了至少六年及以上不等的時間,所寫的唯一論文,為什麼在他將完成可能是人生最後一個學歷前,才讓機器告訴他「你是文抄公?」

由大一開始寫三、五頁的小報告,至大學高年級的三、五十頁中報告,到最後碩博士必備的學位大報告,為什麼沒有人教他們寫報告?難不成老師真的認為學生多寫幾篇就會,是老師誤以為學生真的會,還是老師根本沒有看?

日復一日,到了最後的學位論文,指導教授也和一般口試委員一樣,口試前一周才看到論文。所以全都要仰賴機器,而靠機器比對又覺得不完全可信,需要人工比對,請問誰該是那位人工?圖書館員,還是工讀生?如此,課堂老師為什麼要規定寫報告作業?為什麼論文規定要有指導教授,指導什麼?

有人認為此規定一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首當其衝,因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常會大量引用其他文章。此一意見似隱含自然科學領域研究,不用參閱前人研究?這是對參閱文章引用的絕大誤解。參閱他人研究不管多少,都要用自己的文字說出別人的意思,所以學生需要知道何謂改寫(rephrase),但改寫後不會「自然」變成你的想法,因為內涵還是別人的,所以一樣要引用。

因此引用和抄襲絕無模糊界線,且多引用並不折損你論文的價值。機器指出來一長串和他人相同的詞句,你雖有引用,然是抄襲,因為你和原作者講同一個概念竟可以巧合到用一模一樣的詞句,更何況該概念你是由該作者一文看來,這怎不會是抄襲。試問,請你用五分鐘講白雪公主或三國演義故事,你會和原作者用一樣的字句嗎?讓你講十遍,你就會變成這兩本書的作者嗎?你講的時候不是拿著書念,所以用詞用字絕不會和原書相同,但一聽(看)就知是在講該故事,這稱為改寫(說)。

碩博士論文都有指導教授,平常不指導實質內容,更不逐章逐節看,最後學生送來上百頁論文,丟給機器檢查。或許第一個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是指導教授。回到務實面,在研究型大學認真踏實指導完一篇碩博士論文,在升等上完全抵不上夯不啷噹指導完十篇論文。又更務實一點,指導完一篇碩博士論文在本校的金錢代價是四千及六千元,如此低誘因難以誘發良心的展現。

   
多元入學=適性入學?大學考招須正視4現象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聯合報

為配合十二年國教,大學考招年年出招。新課綱實施當下,一一一新制逐步上路,以下幾點現象值得重視。

現象一:考試入學分發錄取率創新低。依招聯會資料,一○八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錄取率將創歷史新低,僅約八成,不僅低於去年的百分之九十一,更遠低於九十八學年度的百分之九十七。當特殊選才、繁星入學、申請入學等錄取人數和比率不斷攀升的同時,高中生最後一個升學機會的錄取率究應維持九成以上,還是今年的八成,或繼續向下探?決策單位該給個說法,以作為學生選擇升學管道的參考,也方便高中端進行升學輔導。

現象二:指考人數比率文理組反向發展。比較大考中心公布的一○七年和一○八年指考各科選考人數,國文、英文、數乙、歷史、地理和公民等科都減少,但數甲、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科全部增加。在總報名人數減少百分之三點二的情形下,自然組各科漲幅達百分之三點一至五點九,社會組各科卻逆向下降達百分之九。這個現象是否說明了學測選考(五選四)造成特定學生鑑別度不足,以及大學申請入學選擇機會衝突的假設?

現象三:大專校院學生休退學比率上揚。根據教育部統計,一○六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退學數為九萬一五三一人再創新高,連兩年突破九萬,主要理由是「志趣不合」;而新增辦理休學率六點一四%、人數七萬八二二○人,略低於前一年的八萬二四六人,主要理由是「工作需要」(一萬九九七六人)和「學業志趣不合」(一萬一二二五人),人數都高於因「經濟困難」而休學的四二九九人。這個現象是否足以證明多元入學、適性輔導,以及適性揚才的成效?

現象四:大考非應屆考生比率增加。在少子女化下,一○八年指考總報名人數減少一六二三人,但個別報名人數(主要是非應屆生) 反向增加一四七○人達八二九六人,加上補習班集體報名二五七一人,共一萬八七六人,占所有考生百分之廿二以上,比前一年百分之十七增加五個百分比。重考班經營不易可見一斑,但已讀大學後卻不滿意大學校系者增加,這是否也反映出高教課程教學與經營管理問題?

大學考招時有新措施,牽動每位高中生和家長的敏感神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目標,常因資料解讀不全、分析判斷失真、決策傳達不清,造成教育現場不安。一一一新制實施在即,決策機制與政策品質,不可不慎!

   
聯合筆記/基本工資必漲
許俊偉/聯合報

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下周三登場。毫無懸念,必漲無疑。

蔡政府任內連年上調基本工資,月薪基本工資已從兩萬零八元,「連三跳」到目前的兩萬三千一百元,時薪則從一二六元上修到一五○元。蔡政府沒道理在尋求連任的最後一年不漲基本工資;更不會在與國民黨相爭外,面對第三勢力可能瓜分選票的詭譎總統選情下,有本錢不漲基本工資。

且有跡可循,勞動部老早就多次「定調」漲勢。部長許銘春五月底在立法院答詢時就說「勞動部希望能往上調升」;七月受訪時又說,基本工資是照顧最基層、邊際勞工的生活需求,「希望朝向調升的方向來走」;日前七大工商團體拜會後,政次林明裕受訪說,勞動部基本立場是擺脫低薪、照顧邊際勞工。

因此,基本工資必漲無疑。

再對照蔡政府前三年的月薪漲幅,兩次調了百分之五、一次漲了百分之四點七,如今大選在即,這回漲幅顯然沒有較前三年少的道理,至少要比照。若以百分之五估算,這回有望落在兩萬四二五五元;甚至若要拚「有感」調漲,進而化為選票,月薪上看兩萬四千五百元也不是沒機會。

但蔡政府別忘記,一般受薪階級對調漲基本工資根本無感,雇主還可能因基本工資一直漲,「挖東牆補西牆」,控管其他多數員工的薪資水準、甚至凍漲。若要讓為數更多不適用基本工資的勞工也投蔡一票,勢必得想辦法讓他們也能加薪。

此外,調漲基本工資跟解決低薪是兩回事。從調漲經驗來看,近年基本工資雖逐年成長,但對推升國內整體薪資幫助有限,充其量只是解決低薪工具之一,卻不是唯一和最佳藥方。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昨受訪還說,提高基本工資不應以政客邀宴、企業埋單的方式,否則終將影響就業機會。當基本工資超過自動化科技成本,反而可能使工作機會減少,加速邊際勞工退場。

調漲基本工資是好事,多少可照顧邊際勞工生活。但蔡政府更應拿出其他從基本面、結構面等更具體有效的策略,包括改善國內經濟環境、產業轉型升級,讓企業能賺錢,並設法讓賺錢的企業願意把獲利分配給勞工。

還有最低工資法的立法,這是蔡總統當初的競選支票。眼下任期就要結束,應加速落實基本工資法制化的政治承諾,才是拚連任選票的正道。

   
郭的不急抉擇 韓的急於整合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聯合報

柯文哲成立台灣民眾黨,郭、柯、王聯盟隱然成形並挑戰藍綠,這兩起事件正衝擊總統選戰。稍加思考不難發現,兩枚震撼彈對政壇影響的威力,關鍵仍在郭台銘一人;至於藍營可否成功整合,決定因素在韓不在郭。

郭董意向動見觀瞻,他的決斷旁人不易左右,他的抉擇則可旋轉政局。因此,各方無論勸進勸退,自然不乏誘之以利、脅之以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議論,試圖影響郭董抉擇。面對人生重大拐點,郭董此時此刻或許也仍在評估思索最佳對策。

衡酌當前依舊撲朔迷離的選情,綜合各種方案的利弊得失,郭台銘參選與否的決策重心,當然首需聚焦參戰能否勝選。此外,決定參選與否的時間點,也可在與柯、王取得默契後,選擇在九月十七日申請登記截止日前宣布。

這種決策選擇有幾個優點。首先,給「下架蔡英文」多一個機會。郭董參選的正當性與最終評價,端看能否終結蔡英文執政。郭董參選如果最終分裂泛藍團結,淪為小英的免費助選員,當然是大忌。反之,如果多數選民「討厭民進黨」、「不爽國民黨」、「厭倦藍綠惡鬥」的情緒持續發酵,內外因素持續影響,造成韓國瑜選情日漸低迷,同時也牽動藍綠政治板塊游離挪移時,郭董投身選戰或將成為期望「下架蔡英文」選民的另類救援。

其次,郭董可展開「感恩之旅」,在九月中旬前多方接觸、傾聽各地各界聲音,探求體察民瘼民隱,一方面充實如若參選的政策訴求號召力,同時也透過各種民調了解評估參選勝算;另方面,這項做法可以發揮「鯰魚效應」,刺激韓市長提升領導力與團隊戰力,以具體成效證明藍營可以勝選,實現「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如果韓國瑜展現未來可實現郭董「人民利益至上、讓年輕人有希望」,以及能夠勝選的能力,郭董大可報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

第三,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沉澱、思考與評估,檢視前兩項指標,郭董參選的上台階或不選的下台階,利弊得失取捨都將逐漸明朗。

藍營初選傷和氣,因果常循環,危機藏轉機。對於郭台銘,現階段最佳策略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留待九月中旬定策。對於急於團結整合的韓國瑜,不妨回憶競選高雄市長的歷程,從「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尋找智慧與啟示。

   
麥可傑克森也愛柴科夫斯基
在衛報The Guardian這篇報導提及,麥可不僅對古典音樂有著豐富的知識,更計劃將古典音樂融入當時籌劃中的新專輯裡,嘗試跨界演出。可惜的是,他的計劃並未完成。他曾說過,古典音樂才是他真正的初戀。

只有國中學歷!小林師傅卻收服舒淇、蔡明忠味蕾
小林師傅以他獨有的個人魅力、幽默詼諧的表演,向每位板前客人說明各種食材的特性。日本空運食材與獨門手法讓大老闆蔡明忠、蔡明興、陳泰銘、曹興誠、陳永泰都驚豔,此外,大名星舒淇、馮德倫夫妻也是座上嘉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