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四周年了,回首蔡政府執政這三年多來,兩岸關係從冷和走向冷戰,面對這樣的情勢,我們能做什麼?兩岸關係的未來解方是什麼?
馬英九前總統近日在英國牛津辯論社公開演說:「處於十字路口的兩岸關係: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觀點」,歸納兩岸關係的解方有三:恢復互信(恢復共同政治基礎,亦即「九二共識」),回歸憲法(對統一選項保持開放),堅持民主(台灣人民準備好後,依民主程序進行)。
我認為這是未來兩岸關係的唯一出路。這個出路的具體實踐,就是回到「馬習會模式」,透過交流協商制度化,讓兩岸領導人能夠面對面,平等、尊嚴,坐下來談各項議題,包括設置熱線解決緊急問題等,去除一切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馬習會模式」,將是未來兩岸唯一解方。
這四年來,綠營對「馬習會」有許多攻擊,部分源於蔡英文總統的負面態度,更多部分出於錯誤邏輯所致。
第一個謬誤,是如陳芳明不斷指謫馬前總統在「馬習會」時,未於習近平面前提「一中各表」。
這是錯誤攻擊。馬前總統返國後,請當時的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國會公布與習近平先生的全程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均可見全文,馬在習面前不但提「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習近平也在晚宴中直稱「你們總統府」,會議後各自開記者會,馬前面放著「總統」名牌,兩架元首專機在新加坡樟宜機場並排,國際媒體均稱「兩個元首對談」,這不就是「一中各表」的體現嗎?為何刻意對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若無睹呢?
第二個謬誤,是批評「北京根本不接受各表」,採用北京的立場,反過來質疑我們自己人提「各表」,例如陳忠信先生日前在媒體的評論。
我要反問,為什麼要附和北京的說法?「九二共識」的精神原本就是各說各話,中共從未承認過我們的說法,但也從未否認過;我們也從未認同他們的說法,不是嗎?重點是,馬前總統執政八年中,深刻落實了「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否則怎麼可能會有「馬習會」?
蔡總統不接受「九二共識」,但她接不接受「一中各表」?蔡總統如果接受「一中各表」,中共沒有拒絕跟她談的理由。因為那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而來,我們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
第三個謬誤也涉及蔡總統的政治陽謀,就是把「九二共識」打成「一國兩制」。
「九二共識」是指兩岸未統一前,雙方交流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一國兩制」是在兩岸有可能統一下的模式之一(中共單方所提)。兩者在邏輯上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故意混為一談,除了權謀,只能用惡意解釋。
這三個謬誤拆解掉之後,相信更能有助於理性看待四年前的「馬習會」。也應更能回應部分綠營朋友的焦慮:中共召開四中全會後,習近平大權更趨穩固,中美貿易大戰方興未艾,台灣應該如何自處?
我的答案是,回到「馬習會模式」,讓對岸能夠坐下來,平等、尊嚴跟我方對談,和平解決爭端。既能和緩兩岸關係,更有助區域和平穩定。
讓我們回到馬前總統的兩岸解方:恢復互信,回歸憲法,堅持民主。這三個方向,沒有一個牴觸台灣人民的利益,馬前總統執政八年,兩岸關係穩定有目共睹,證明這是可行的解方。
台灣確實站在十字路口上,沒有走對出路,付出代價的是下一代,我們這一代人,豈可不停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