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場情報誌】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學習進修課程等內容,讓你提升職場競爭力! 【MUZIK AIR】與你分享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大小事,讓所有人都能毫無障礙的接觸美好音樂。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1/11 第46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蔡壁如隔空殺敵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自誇經濟好,卻擔心人民找生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救觀光 治標更要治本
民意論壇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全球暖化加劇 防登革熱還瘋狂噴藥?
聯合筆記/美國關門 中國開門
兩岸十字路口的唯一出路
從代表字裡傾聽民聲
司法影展 少了傳統法文化
兒聽了就不安 精神科更名吧
罕病者心聲 天冷穿更多 打疫苗更不便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蔡壁如隔空殺敵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柯文哲的親信蔡壁如最近說,她很想邀時力立委黃國昌擔任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而且一定力爭讓他排名第一。沒想到此話一出,隨即引發時代力量內訌,市議員林亮君和前發言人吳錚次日雙雙宣布退黨。

蔡壁如這種刀不出鞘即能「隔空殺敵」的戰略,真是高明,遠遠勝過一票政壇老手。另一方面,時代力量內部的猜忌顯已累積到相當程度,心理素質脆弱,才會如此不堪一擊。稍早立委林昶佐和洪慈庸相繼退黨,已讓時代力量損兵折將;現在經不起蔡壁如輕輕一撩撥,又撂倒兩名要角,時力的情勢不妙。

時代力量更根本的問題,在路線之爭。時力崛起於太陽花學運,幕後是民進黨扶植的身影;事實上,民進黨就是把它當成「側翼」的綠色青年軍。然而時力一路走來,有人想要塑造自己的獨特性,擺脫老大哥的控制;有人卻眷戀「小綠」的舒適,靠在巨人身邊好安穩。也因此,才過了一屆就鬧出家變。

黃國昌到底會不會加入民眾黨不分區?他曾說,自己「會拒絕」,又說時力和民眾黨是「競爭關係」。這樣的表態,仍擋不住黨內同志的疑心症,蔡壁如一張口就吹跑兩名要角,只能怪時力體質太弱。

一個政黨的主席或前主席卻去當其他政黨的不分區,聽起來很奇怪,但在台灣卻正夯。最近傳出,民進黨有意把社民黨前召集人范雲和基進黨主席陳奕齊都納入不分區,當事人態度都很曖昧。可見,大綠吃小綠多麼容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自誇經濟好,卻擔心人民找生路?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繼去年的「對台卅一條」措施,中國大陸國台辦、國家發改委結合廿個部委再度推出「廿六條」措施。對此,我方從總統府、行政院、陸委會、外交部、經濟部、教育部到農委會均紛紛展開回擊;由此可見,廿六條措施攻勢的全面性。陸委會批評,這項方案「名為惠台,實則利中」;總統府更指,這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亦可見,這些措施相當具體。中共廿六條新措施將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值得深切關注;蔡政府僅作膝射式反應,恐非明智對策。

撇開蔡政府的嗆罵不談,北京此時公布對台廿六條措施,已對幾個備受關切的問題,包括:習近平是否改變對台政策、武統選項是否提上議事日程、中共決策是否不再考慮台灣人民感受,乃至ECFA明年是否期滿終止等,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或線索。

儘管習近平年初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讓蔡英文撿到槍而聲量大漲,兩岸緊張關係急遽升高,中共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打壓日甚,蔡政府對大陸也只剩劍拔弩張。但北京此際公布對台廿六條措施,就是貫徹「習五點」與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思維:「一手硬」對蔡政府強力反獨,「一手軟」對台灣人民與社會深化融合發展。因此,「武統」尚非中南海選項,「和平統一」才是主要路徑。

同樣的,中共挖我邦交國引起台灣人民惡感,讓蔡英文操作成其吸票策略,也引發中共決策「是否不再考慮台灣人民感受」的疑問。然而,習近平在對台工作上仍要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只不過,中共在軟硬兩手的拿捏與實踐上,不易區隔蔡政府與台灣人民。但「廿六條」措施再度繞開蔡政府,以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措施,直接訴諸台灣人民與企業;其中,「同等待遇」正是廿六條最重要的關鍵字。因此,ECFA明年期滿終止的疑慮,應可消除大半。

陸委會指廿六條措施「名為惠台,實則利中」,這其實是說給自己聽。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造成不少台商回流;兩岸敵對氛圍,也抵消台生、台青赴大陸的意願。現在中共放大開放幅度,擴大台商參與大陸經濟發展,提供台生、台青、台師就學就業及生活的優惠,除吸收資金與人才,更大目的是深化兩岸的融合發展。因此「利中」不假,「惠台」也是真。試想,如果台灣經濟真像蔡英文膨風的「廿年來最好」,又何必擔心人民向外找出路?

廿六條措施最受矚目的是,大陸駐外使領館將提供台灣人民領事保護與旅行證件。陸委會痛斥,陸方「矮化主權」的圖謀昭然若揭;外交部也表示,我國領事權不需委託中國政府代為行使。事實上,馬政府在「外交休兵」政策下締造的免簽成果,讓台灣護照比大陸護照好用得多;但不能否認,在某些地區仍可能吃閉門羹。若台灣人民在我國領事保護鞭長莫及的地區遭遇急難,尋求任何可能協助,都屬人道問題。若如蔡英文吹噓的「有史以來國際支持最強」,又何必擔心國人尋求大陸領事協助?

總統府批評,廿六條措施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可見蔡英文仍想藉此複製撿到槍及大賣「芒果乾」的好康。然而,接下來要看蔡英文有沒有能力說服台灣人民拒絕惠台紅利。若處理失當,會不會因台灣人民自尋出路,而導致她撿到的槍膛爆?

蔡政府鎖國反中,修完「國安五法」,又要推動「中共代理人」修法;寧願選前大撒幣,卻吝於補助學生交換,更防學貸套利如防賊。中共先有卅一條,後有廿六條,提供發展機遇,擴大獎助學金,還讓台師、台生公派留學。兩岸罵戰,台商、台青與台師、台生應是點滴在心頭!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救觀光 治標更要治本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陸客不來,台灣的觀光業何去何從?近來台北旅展期間,討論相當熱絡。我們要更深入探討,台灣觀光除周邊國家旅客之外,無力吸引更多先進國家旅客的原因,必須解決吸引力不足之處,方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觀光客的首選或重要選項,根本解決問題,甚至達到不需如此依賴陸客的境界。

旅遊觀光業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產業,從2011年起就占了全球貿易額的6%、服務貿易的30%;2014年僱用了近3億人口,產值占全球經濟生產的9.8%,且估計每年至少成長3%。因此,全球各國無不高度重視這個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下,高度成長的產業。然而,全球35%的國際旅客集中在前五大觀光國,即法國、美國、西班牙、中國和義大利;三分之二的國際旅客集中在25個國家,不太會改變。法、西、中、義四國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美國則有最先進的科技、設施和豐富的地貌資源。另外,排進全球十大旅遊國的另外兩個亞洲國家─土耳其和泰國,也都擁有獨特的文化和景觀資源。這表示,人們對觀光旅遊的選擇受到既定印象的影響很大,要改變這種旅遊模式必須先對自己適當定位,加上足夠投資,才可能獲得較佳成效。

政府近年來已在旅遊業投注不少,無論中央或地方都相當重視,各地旅遊景點和設施都漸上軌道,旅遊人次逐年攀升。但除語言標示、公共衛生等問題外,還是有兩大基本問題未能獲得解決:一是前述的定位問題,二是觀光景點的投資問題。在定位上,台灣到底要將自己如何定位?台灣只有400年開發歷史,不容易在文化歷史上營造足夠的吸引力;但這並非絕對,看看同樣只有400年開發史的美國就可以發現,美國對既有歷史文化史蹟的維護和展現,做得讓人驚嘆─在波士頓周邊可以看到大量當年進行獨立戰爭的史蹟和文物館,內容不僅豐富且模擬場景逼真,令人意猶未盡而有再次到訪的衝動。

請問台灣的觀光定位為何?如果只有太魯閣、日月潭、阿里山和墾丁,不值得遊客耗費一個星期或更長的時光。若能標榜「真正中華文化的保存地」,以故宮大量文物為訴求,讓台灣各地的博物館展廳也協同分類展出故宮窖藏文物,讓故宮的日常展出精品數量,從2,000件擴大到類似北京故宮的1萬件,就可在全球宣傳「看中國文明到台灣」。另外,即使歷史不長的美國,隨便一個歷史名人都有詳盡資料和器物展示的紀念館,交通、停車、衛生等各種配套一應俱全;各地旅遊服務中心也都資料詳盡、設備周全。台灣在這方面的投資,可說少得可憐。就以台灣史上最著名的鄭成功而言,可介紹的相關資訊理當極多,但延平郡王祠內可說是大而無當,幾十年來沒有強化,可看內容寥寥可數;類似狀況到處都是,台南孔廟號稱「全台首學」還對外收費,但進去後會發現幾乎空無一物,讓人大失所望。這些狀況別說和美國天差地別,連和土耳其、泰國等後進國家也無法相比。

旅遊業是需要投資的。台灣這些年來,是投資了一些新的博物館、強化了部分觀光景點的硬體,但軟體的內容都不夠豐富和細緻,難讓遊客印象深刻,進而產生流連忘返的效果,想一去再去。日月潭、太魯閣和阿里山的風景是少數例外,但台灣只靠它們是不夠的。最後,台灣戶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造景物太少,歐洲到處是歷史遺留的宏偉建築和精致雕塑,台灣除風景外,人工雕塑或造型既少又簡陋,台南北門一個簡單的水晶教堂竟然可以轟動全台;而看到國道五號頭城入口的蔣渭水紀念碑,其簡陋更讓人覺得對先賢不敬。

救觀光,治標要找回陸客,治本則要強化觀光資源,定位和投資缺一不可。

   
民意論壇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洪蘭/聯合報

最近教育部在推素養教育,其中包括美學在內。但是「美」很抽象,是個主觀的經驗,如臭豆腐和榴槤,你的厭惡可能是我的最愛。因此,有老師來問:「美」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嗎?如果沒有,怎麼教呢?

也有老師有不同的意見,說她擔任過多次作文比賽和美術比賽的評審,她的經驗是「英雄所見略同」,每次評審結果,如果去掉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曲線兩端的分數,大部分評審員的意見是很相近的。也就是說,你認為美的,我也認為不錯,因此認為美感是有共通性的。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平常很少去想它。恰巧最近耶魯大學有個研究:從數學的美來討論視覺藝術和音樂的美有無一致性。

作者之一是位數學家,他在上完一堂課後,對自己很滿意,隨口說了一句「今天的課就像舒伯特的sonata一樣」。沒想到耶魯的學生音樂素養很不錯,有人下了課就來問他是什麼意思,引發了他的研究動機,找了作者之二的心理學家,一起來探討。

數學被公認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數學上有個Occam's razor的簡約法則,講究優雅(elegant)、清晰(clarity)等等,數學家喜歡說這個證明很美。一般人對數學也有很多直覺,例如在「4-2=2,因為2+2=4」,和「2+2=4,因為4-2=2」的推論中,一般人偏愛前者,因為前者basic。

曾有研究請數學家在核磁共振儀中,對數學公式做美的評分,結果發現符合他們心目中美的標準時,大腦眼眶皮質內側(medial orbitofrontal)會活化起來,跟我們對視覺和聽覺刺激感到美是同一個地方。大腦竟然有專門反應美的地方,真是令人驚訝。因為閱讀這個能力對人類文明這麼重要,但大腦中並沒有一個地方是閱讀中心。

生物演化學家認為這跟生存及繁殖有關:人類喜歡對稱的臉,因為它代表健康,連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都喜歡對稱的臉;在美術館中,人喜歡看有樹木大草原的風景畫,因為它表示那個地方有水有蔭有生機。

為了了解一般人(laymen)是否跟數學家一樣對美有內在潛意識的法則,他們找了大學生來請他們判斷數學證明和優勝美地、洛磯山、安地斯山等地方的風景畫作的相似性,結果發現相似性很高,表示內在的法則相似。

又因為音樂有著數學的結構,發明畢氏定理的Pythagoras,他的西方音樂理論到現在還在用,所以他們又作了一個比較舒伯特、巴哈、貝多芬等人的奏鳴曲和數學證明美的相似性研究,結果發現也很像,表示每個人心中的確有一把判斷美的尺。這把尺固然因為文化而異,但共同性比我們想像得高,因為它有演化上的原因。

原來要美,必須要真,要優雅,要清晰,要有深度(profundity)。二個月前,聯合國在加拿大的Montreal開了一個會,檢討高中的課程,他們建議以後大學生不論人文或社會科系都要修數學才能跟得上AI時代對大數據、模擬以及數位科技的需求。科技和人文是分不開的,難怪有個實驗顯示人在五十毫秒之內便能判定一個東西美不美,原來它竟是祖先傳給我們的內隱生存能力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全球暖化加劇 防登革熱還瘋狂噴藥?
尚君璽/東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聯合報

聯合報日前刊載「氣候變化讓傳染病更嚴重、東馬腦炎已十一死」國際新聞。這類報導常被忽略。理論上,全球暖化會使得所有的致病微生物繁殖效率都提高,但所造成的健康效應,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人們才感受得到;而因為已經時過境遷,能夠把疫病流行與氣候變遷連結在一起的人又更少。

台灣的登革熱正是如此。按照過去二、三年來的經驗,以台南、高雄、屏東為主的流行,高峰多出現在九至十月入秋之後,如果當年特別乾熱,疫情的快速發展還可能持續到十一月。當務之急應該是加強病例個案的管理,而非鋪天蓋地的瘋狂噴藥。這樣不加限制的噴藥至少會釀成以下幾點缺失:

一、殺蟲藥劑相關資訊未充分揭露,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目前使用的藥劑成分、劑量,政府多半沒有主動公布,資訊缺乏;但卻是使用公權力,強制性的進入每個家戶房間去噴灑,幾乎所有人都會摸到、吸入,或是吃進肚裡。

根據過去的公布資料,這類藥物是有影響人類健康疑慮的。即使是品質較好的藥物,如人工合成的除蟲菊精,普遍被認為對人體的毒性較低,但其實也是以造成生物的神經性毒害為除蟲機制,人類經過呼吸道的攝取或是食物鏈的累積,日積月累下來在體內必然累積及高劑量,這些藥物多為脂溶性,數十年內可能都不能完全排出。在未充分告知的情況下,沒有限制的大量噴灑,將嚴重危害居民及第一線防疫人員長期健康。

二、引發民怨而導致就醫率下降。筆者由當地居民得知,許多民眾明知道家人或自身可能已染病,但為避免驚動噴藥大隊闖入家戶或鄰舍執行勤務,造成更大困擾,乾脆隱匿病情不去就醫,或是謊報住址,如此將使疫情更多地下化、黑箱化,使得防疫單位錯估情勢,影響重要決策。

三、無系統性的驅趕蚊蟲,造成疫情向外擴散。任何對病媒蚊了解的學者或防疫人員,都知道控制蚊子密度不可能、也不應該靠噴藥,特別是零星式、散發性的噴藥。帶有病毒的蚊子為躲避殺蟲劑,必定四處逃竄,所以今天在甲地噴藥,蚊子飛到乙地;明天噴乙地,蚊子飛到丙地…,這樣反而加速疫情散布。

二○一五年底全台登革熱突破三萬例,其中台南市就超過二萬例,雖當年也有聖嬰現象引發的氣候效應,但台南市疫情可說是天災加人禍的結果。政府二○一六年設立國家蚊媒傳染病研究所,積極進行蚊蟲控制與蚊媒傳染病防治的研究。三年過去了,全球暖化更惡化,而台灣主要傳染病防治措施卻還停留在傳統噴藥的層次。

氣候變遷引發的整體效應正在陸續釋放,而所有變化(包括溫度上升、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都將加深傳染病防治難度,尤其是蚊蟲傳播的疾病,作用的機制更為複雜、難以預測,大流行的幅度勢必將更為嚴峻。台灣許多縣市眼看著又要面臨流行再起的熟悉場景,而令人憂心的是,政府此時是否預備得更好了?

   
聯合筆記/美國關門 中國開門
陳言喬/聯合報

美國川普政府進行了一連串的「關門」動作─包括「退群」與貿易保護主義;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則是反其道而行,以「開放開放再開放」策略應對變局,這場「美國關門、中國開門」的大戲如何走,包括蔡政府都會很好奇。

川普上任以來被批評大搞單邊霸權主義,退出TPP、中導短程飛彈條約、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萬國郵政聯盟、伊核協議…等十多個條約或組織;同時在全球進行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是與中國的貿易戰,對印度、墨西哥、歐盟、日本也有貿易糾紛。

「美國優先」的「關門」行徑,給了一年多來被貿易戰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中國更多機會。本月四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RCEP領導人會議,由中國主導的RCEP談判取得突破,包括東協十國加中日韓澳紐五國有望明年上半年簽署協議。

同一天,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南京紫金山峰會上喊話稱,大陸雖然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大陸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有最吃苦耐勞的工人、有最完整的產業鏈、有為企業埋頭苦幹的公務員,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投資環境。

隔天在上海的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談到經濟全球化,他說,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要堅持以開放求發展,要拉手而不是鬆手,要拆牆而不是築牆;還說,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從進博會展場情況可看出各國看好大陸市場商機,不僅全球各地參展商數量較去年大幅增加,美國企業參展數更達到一百九十二家,是各國之首,還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八,他們用腳投票,對川普政府呼籲美企不要來大陸的要求拋諸腦後。

法國總統馬克宏更親自率團出席進博會,並赴北京進行國是訪問,與中國簽訂一系列的大單。

習近平即將在明年春天出訪的日本更是。日本把握十年來日中關係最好時刻,不斷營造友善氣氛,經貿人文交流不斷加強,日本希望藉著大陸的經濟市場和龐大的中國遊客助長日本經濟發展。

大概看準各國對中國市場的期望,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美國政府不派代表參加進博會」時說:他們來,我們歡迎,他們不來,也沒什麼大不了。

中國擴大開放、尋求與他國的合作是國家戰略,是為突破美國在經貿科技的封鎖,提高國家實力,應對反擊能力。

話說回來,中國逐漸開放,美國政府多少起了推一把的作用,現在各國企業對門愈開愈大的中國躍躍欲試,美國企業也坐不住。對台商來說,汪洋說的中國市場「四個哪裡找」亦點滴在心頭。

全球都在擁抱大陸市場,但因政治意識形態,對大陸採取反中仇中的蔡政府,逆勢而行,增添更多未可知風險,即便蔡政府勝選連任,兩岸關係難以緩解,台灣經濟更將邊緣化。

   
兩岸十字路口的唯一出路
蕭旭岑/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習/聯合報

「馬習會」四周年了,回首蔡政府執政這三年多來,兩岸關係從冷和走向冷戰,面對這樣的情勢,我們能做什麼?兩岸關係的未來解方是什麼?

馬英九前總統近日在英國牛津辯論社公開演說:「處於十字路口的兩岸關係: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觀點」,歸納兩岸關係的解方有三:恢復互信(恢復共同政治基礎,亦即「九二共識」),回歸憲法(對統一選項保持開放),堅持民主(台灣人民準備好後,依民主程序進行)。

我認為這是未來兩岸關係的唯一出路。這個出路的具體實踐,就是回到「馬習會模式」,透過交流協商制度化,讓兩岸領導人能夠面對面,平等、尊嚴,坐下來談各項議題,包括設置熱線解決緊急問題等,去除一切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馬習會模式」,將是未來兩岸唯一解方。

這四年來,綠營對「馬習會」有許多攻擊,部分源於蔡英文總統的負面態度,更多部分出於錯誤邏輯所致。

第一個謬誤,是如陳芳明不斷指謫馬前總統在「馬習會」時,未於習近平面前提「一中各表」。

這是錯誤攻擊。馬前總統返國後,請當時的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國會公布與習近平先生的全程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均可見全文,馬在習面前不但提「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習近平也在晚宴中直稱「你們總統府」,會議後各自開記者會,馬前面放著「總統」名牌,兩架元首專機在新加坡樟宜機場並排,國際媒體均稱「兩個元首對談」,這不就是「一中各表」的體現嗎?為何刻意對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若無睹呢?

第二個謬誤,是批評「北京根本不接受各表」,採用北京的立場,反過來質疑我們自己人提「各表」,例如陳忠信先生日前在媒體的評論。

我要反問,為什麼要附和北京的說法?「九二共識」的精神原本就是各說各話,中共從未承認過我們的說法,但也從未否認過;我們也從未認同他們的說法,不是嗎?重點是,馬前總統執政八年中,深刻落實了「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否則怎麼可能會有「馬習會」?

蔡總統不接受「九二共識」,但她接不接受「一中各表」?蔡總統如果接受「一中各表」,中共沒有拒絕跟她談的理由。因為那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而來,我們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

第三個謬誤也涉及蔡總統的政治陽謀,就是把「九二共識」打成「一國兩制」。

「九二共識」是指兩岸未統一前,雙方交流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一國兩制」是在兩岸有可能統一下的模式之一(中共單方所提)。兩者在邏輯上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故意混為一談,除了權謀,只能用惡意解釋。

這三個謬誤拆解掉之後,相信更能有助於理性看待四年前的「馬習會」。也應更能回應部分綠營朋友的焦慮:中共召開四中全會後,習近平大權更趨穩固,中美貿易大戰方興未艾,台灣應該如何自處?

我的答案是,回到「馬習會模式」,讓對岸能夠坐下來,平等、尊嚴跟我方對談,和平解決爭端。既能和緩兩岸關係,更有助區域和平穩定。

讓我們回到馬前總統的兩岸解方:恢復互信,回歸憲法,堅持民主。這三個方向,沒有一個牴觸台灣人民的利益,馬前總統執政八年,兩岸關係穩定有目共睹,證明這是可行的解方。

台灣確實站在十字路口上,沒有走對出路,付出代價的是下一代,我們這一代人,豈可不停聽看!

   
從代表字裡傾聽民聲
趙坤茂/台大資工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由各界名人推薦的四十二個代表字業已出爐,字字反映了社會大眾的感受與期待。代表字可獨可眾,其微妙關聯流露了寶島裡息息相關的民聲。值此歲末回顧前瞻之際,謹依往年慣例,將代表字排列組合成三句箴言。

「家門走空,跨行壓斷,諉讓驚啟。」七月時,違法亂紀的私菸案,暴露了總統專機隨行人員的陋習和國家大門的漏洞,就法而言,早已踩了紅線,自甘墮落者終將自食惡果。十月初,當油罐車正要駛離南方澳大橋時,橋體結構瞬間斷裂導致坍塌,共有三艘漁船不幸被壓在斷落的橋面下,造成多人傷亡,令人扼腕。執政當局為政不在多言,面對社會關注的突發事件,在第一時間不要急著推託責任,該虛心檢討之處,就該低頭認錯。期盼從政者莫忘為人民謀福利的初心,切勿政府部門官官相護,國營事業裙帶相連。

「痴粉浮動擇謊詐,悟生憂尋護實真。」選舉一到,激化的意識形態總不斷分裂寶島。不管哪位政治人物的鐵粉、金粉或鑽石粉,請不要痴迷於政治言語的詭詐謊話中。精心包裝的芭樂支票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未來當我們回顧時,歷史將是最給力的公道伯。在這人心衰頹毀壞的時代,適時了悟真空妙有的正念,善護宇宙間守恆的真如實相。

「孤忠瞻慮,撥亂換正;發揚仁信,平和富泰。」忠心耿直的志士,未必能見容於當今功利社會中,然而即使身處人間亂流,也不該懷憂喪志,反倒更需深思熟慮,設法撥亂反正。執政之道,仁民愛物,君子之言,信而有徵,如此這般則社會平正和諧,國家富庶安泰。

   
司法影展 少了傳統法文化
許惠琪/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司法院為拉近一般人與法律的距離,推出「司法影展」,選映七部國內外司法議題相關電影。然而國人不信賴司法,很大原因是用傳統法文化來批評今日繼受西方的司法體系。誠如蘇永欽前大法官在二○一七年六月廿五日聯合報發表〈司改的宏觀思維〉提及「我稱之為第三代的司法改革。我們要改的其實是千年的法律文化。」因此在司法議題的推廣上,除當代西方法庭劇外,或許可趣味化的古典小說、史傳文學,帶入傳統法文化的討論。

例如首場放映的法國電影《戴腳鐐的女孩》講述偏見如何影響判決,當人證、物證都指向某人,而該人的社會形象又屬負面時,仍有誤判可能性。播放這部電影的目的,是導正社會「有罪推定」心理,教育大眾證據法則的重要,也為嚴格取證的「恐龍法官」洗刷冤屈。《戴腳鐐的女孩》最後並沒明確交代「誰是兇手」?但台灣在毋枉毋縱追求絕對真實文化下,能否接受兇手不明的結局?

莎士比亞「量罪記」中,凸顯人間法律只能追究有證據呈顯的部分真相。人的審判不能等同神的審判。在西方「原罪論」的基督教文化,人性永遠無法達到全知的神性。

傳統包青天有三隻眼,日審陽、夜審陰,背後預設是「人能達到神的全知能力」。宋代話本小說《錯斬崔寧》因扮演「正義魔人」的「鄉民」,導致冤案。清代《聊齋誌異》開篇之首〈考城隍〉敘述宋燾公到陰間參加科考,主張超越今天刑法所說的「不法構成要件」,完全「原心論罪」,依動機決定犯罪與否,大受賞識,而高中城隍爺。這些故事背後都反映傳統法文化。

人民常用傳統包青天式法律文化估量當今司法,或許司法院也可考慮引介有趣的傳統故事,帶入討論當中,讓司法影像能更全面。

   
兒聽了就不安 精神科更名吧
陳瑜/護理師(新北市)/聯合報

從小學二年級,兒子第一次被外子發現偷竊財物開始,六年來兒子的偷竊似乎成癮,一開始我們還好言相勸,耐心溝通,但仍沒有辦法改變他,只好責罵、處罰,甚至威脅要將他送交警方處理,但還是沒辦法改變他的偷竊行為。

不得已我和外子決定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因為精神科才有專門治療成癮的專業醫師。只是兒子一聽到要去精神科就診,便難過地哭了出來,「你們覺得我是瘋子嗎?不然為什麼要去給精神科醫師看!」雖然經過我們的解釋,但兒子還是覺得疑惑且不安,也不敢向老師請假,我們只好請假去學校載他去就診。

長久以來,「精神病」這名詞一直為人詬病,彷彿「精神病」就是「瘋子」,大家對「精神病」或「精神科」這類名詞相當芥蒂,並且難以對他人啟齒。

現代人因環境變化及工作壓力,很多人的身心狀況受到傷害,因而求助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成為常態,只是精神科這名詞還是讓人難以接受,期盼精神科能更名為「身心成癮科」或是其他的名稱,讓看「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大人或小孩,不會受到歧視及排斥。

   
罕病者心聲 天冷穿更多 打疫苗更不便
魏琳/自由業(台北市)/聯合報

報載今年流感疫苗施打將自十一月十五日開始。查了規定,我所屬的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是最後一批,要到明年一月一日才能施打,會有實際操作上的困難,可能是官員們無法想像的。

以我身為重度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者,抵抗力弱又極度怕冷,冬天沒有必要,都盡量不出門以免著涼,即使出門也都穿得比別人多。往年十月十五日就開始施打,此時秋高氣爽,有時天熱連外套都不用穿,即使穿件薄外套,要打針也不會很困難。到了一月一日才施打,天已寒冷,只怕需要穿著多層衣物,袖子很難捲(推)上肩頭,領口扣子打開也露不出肩膀,我們綁著安全帶坐輪椅,可能還放了桌板,穿脫衣服比起常人是非常不方便的(通常都要躺著才行),到時候也可能造成醫護人員施打的困擾。

今年冬天似乎冷得比較早,趁著還不是那麼冷,企盼疾管署是否能考量我們的特殊情況,讓罕見疾病者能夠提前施打呢?

   
蘋果帶頭向錢衝
微軟接到美國政府百億美元大單,股價創下一四四美元歷史新高,將總市值推升至一.一兆美元;蘋果更猛,在這次新手機定價採取較低價格而大賣,總市值再推升至一.一三兆美元歷史新高,十月以來已重新奪回總市值第一名寶座。

從養寵物看見他人 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角度看待事情,透過實際養寵物,可培養責任感、愛惜生命的觀念,還能藉由照顧動物來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爸媽可陪同孩子一同體驗,並從中觀察、引導與寵物相處的過程,進而讓孩子往社會化邁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