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韓及罷韓遊行上周末在高雄大對決。藍綠雙方都有拚場較勁的壓力,也擔心對方有選舉操作的陰謀,因此兩營都高度戒備,警力部署更是步步為營。最後,並未發生火車對撞,也未費一顆催淚彈,雙方陣營在各自表達立場後平和落幕,充分展現高雄人的寬容與節制。相形之下,美國在台協會的警示實是錯估了台灣。
一切爭執的源頭,起於去年那場翻轉高雄的選舉結果。民進黨無法嚥下自己在高雄廿年的執政竟以挫敗收場,「罷韓」行動幾乎在韓國瑜當選後即展開。與此同時,敗選的陳其邁「高升」行政院出任副院長,三不五時便回高雄「指導」江山;落選的蘇貞昌出任閣揆更扮演「黑韓大元帥」,把勝負已定的選舉硬是打成「延長賽」。復因韓國瑜角逐總統,更讓民進黨必須「滅韓」於機先;因此,黑韓與罷韓成為一年來的爭論焦點,卻也模糊了高雄在地的聲音與期待。
這場罷韓遊行以「光復高雄」為訴求,說明了綠營不肯認輸的心理。民進黨一向不喜「光復」二字,為否定中華民國定位,甚至將「台灣光復」歷史刻意說成中日戰爭「終戰」。如今民進黨為了罷韓,竟喊出「光復高雄」的口號,顯示其狹隘與扭曲,只為滿足自己對高雄的「獨占」。
去年韓流竄起震撼全台,讓「翻」字成為台灣年度代表字。韓國瑜上任後,高雄市及府會關係確實成為媒體及網路聲量的焦點,翻轉了過去「偏北」的現象,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侯友宜在新北清五股垃圾山,全力推動都更,卻完全被韓國瑜在高雄搞路平、清下水道的印象壓過。韓國瑜讓高雄從沒人在意的南方都會大翻身,這點難以抹殺。
抨擊政策「重北輕南」,向來是藍綠爭取選票的重點。韓國瑜扛著陳菊留下的三千億的重債,曾宣示只要中央政策支持,他有信心還債。然而,民進黨天天以打韓為業,自不可能提供政策挺高雄;韓國瑜不堪中央砲擊,只好索性參選總統,直接挑戰蔡英文。正因韓國瑜步步進逼,蔡英文日前才公布「大南方、大發展」計畫,許下要扭轉「重北輕南」的諾言。民進黨在高雄執政長達廿年,此際才猛然覺醒,也難怪韓陣營批評「民進黨對不起高雄」。
罷韓的另一主軸是「保衛台灣」,說要找回高雄捍衛的民主價值。此一訴求既抄襲香港反送中,也呼應蔡政府操弄「芒果乾」打擊韓國瑜的策略,顯得不倫不類。蔡英文對香港民運的支持,香港人已看穿,是她「用港人鮮血換選票」的操作。事實上,目前台灣最大的民主威脅,正是民進黨利用「完全執政」,動用行政、立法、司法、監察等各種權力,濫權干預行政中立,影響公平選舉。諸如監委陳師孟、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內政部次長陳宗彥等人的作為,民進黨內卻無人敢公開指斥其非;這較之當年美麗島遊行「守民主、護台灣」的氣魄,顯然是沉淪了。若連市長選舉結果都不能接受,民進黨還會尊重民主嗎?
包括蔡政府強推「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對付在野黨,打擊異己,箝制人民言論及行動自由。但蔡總統無視輿論反對,非要利用權力優勢硬推。這種威權霸道心態,才是對台灣民主最立即而明顯的威脅。
高雄人的熱情,對推動台灣自由民主是有貢獻的。但民進黨不斷消費高雄人的民主熱情,卻無法帶動城市進步,讓高雄人失望,去年才會上演大翻盤的戲碼。去年選舉,台灣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但一年來,民進黨執政心態有什麼反省與改變嗎?一個吝於自省的政黨,一心只想操控高雄市民的選票,才會不斷地打這場「看不到終點」的反韓選戰。高雄人只有讓民進黨再下架一次,才能讓他們聽見真正的高雄聲音,聽見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