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月的某一天,也許是舊曆年前,台灣大選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並且舉行高峰會,這將是雙方調整關係的重要階段,而且雙方都有意願。
從川普來說,要藉此顯示上任三年來處理中國經貿問題的成果,同時也要在明年十一月前把對中國政策穩定下來,防止對總統大選產生影響。
但對習近平來說,他急需要把中美關係拉回到原來的軌道,防止繼續惡化下去,尤其以三大議題最為緊急:香港、華為5G,以及台灣問題。
這次高峰會在台灣選舉後,卻給了新總統第一個國安挑戰:如何因應美中停戰及醞釀的妥協新共識?
目前亞太國家都陷於美中對抗的兩難,對策不外三種:聯美制中的「抗衡」(balancing)、倒向中國大陸的「扈從」(bandwagoning),以及同時與兩邊往來的「避險」(hedging)。
台灣手中的策略選擇有限;以國內的政治氣氛而言,不可能扈從,但要像日本與印度那樣避險,台灣沒有這個分量,所以只有剩下倒向美國抗衡中國,這也正是過去三年多蔡英文總統的對策。
但美中關係不能再惡化下去,貿易戰目前僅是停火,未來真正的衝突核心是科技戰,而台積電首當其衝;目前蘋果與華為是其最大客戶,貢獻的收益都超過十%,但美國堅壁清野阻擋華為5G,甚至禁止美國的網路應用程式Google搭載在華為手機上。大家擔心美國限制台積電晶片賣給華為,僅是時間早晚的事,這就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的,地緣政治風險。
這不僅是一家公司的事,台積電是台灣股市的「護國神山」,目前市值占比超過廿五%,一旦美中科技戰戰火升高,對台灣經濟衝擊不堪設想。
但是這一年多經貿、科技的對抗,也讓美國自身受傷慘重,農業州、金融業、甚至部分科技業都在反彈,對於即將競選連任的川普,必須要調整戰略,緩和矛盾;同樣的,除了降低對經濟的衝擊,北京也希望經由這次川習高峰會,能夠把降低香港動亂、預防台灣失控,放在改善中美關係同一個框架中考量,達成新的共識。
對於台灣新總統來說,中美能夠降低緊張,是件好事,但是華府有意與北京達成戰略妥協,卻是值得警戒注意的。
選後的最新民意,新總統當然要遵守,但這不是故步自封的藉口,民意往往是落後指標,做為國家領導人,不應該受此束縛,而應該大膽檢討過去對策,開拓各種可能性,包括與大陸接觸在內,在新的美中變局中,找尋新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