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02 第46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楊蕙如一魚兩吃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博弈 全球化之路分道揚鑣
民意論壇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看看蘇宏達 誰信只是「反滲透」
反滲透法 難防境外 威嚇國人
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蘇宏達
反滲透法反誰?總統裝不懂
看顏色約談 辦農民不辦卡神
聯合筆記/鄭南榕會如何看蘇宏達事件?
切斷共生關係 讓環評反映真實
2020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楊蕙如一魚兩吃術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楊蕙如利用公部門補助養網軍,柯文哲不幸成為民進黨「共犯結構」的一環。原因是,前兩年楊蕙如拿到十一個政府標案,就有五個來自北市府。柯文哲昨天說調查結果出來了,是楊蕙如用同一張發票分別向中央及台北市要錢,他將移送檢調偵辦。

簡單說,楊蕙如的公司利用舉辦WTA活動,一手向中央政府和公營事業拿補助,另一手向北市府拿經費,「一魚兩吃」拿走九千多萬元。別以為一魚兩吃很容易,在地方,楊蕙如有一群謝系議員護航;在中央,則有綠委管碧玲及蘇嘉全辦公室代邀經濟部、體育署、中油等單位協調贊助。這樣,說楊蕙如是「小咖」或「生意人」,誰會相信?

不僅如此,柯文哲說,楊蕙如是利用「一張發票報兩個地方」,北市府沒有去看原始憑證,就被矇過去了。如果大家不健忘,藍營議員曾提出一張「九個字」的發票,只寫著「WTA活動規劃執行」,沒有任何細目,就領走北市府近千萬元款項。「卡神」不是叫假的,天才市長的柯市府就這樣白目地付款了。

由於是共犯結構,柯文哲打楊蕙如案要裝作凶狠狀,又不能下手太重,以免迴力棒飛回來打到自己。所以他避重就輕,說「系統有漏洞」,這樣就迴避了北市府官員昏庸、荒唐之責。柯文哲也向蔡政府喊話:「中央要不要把資料也交出來?」接著又自言自語說,「我看它選前不會交」;這話顯然不假。

中央與地方,誰在扮豬吃人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蠻橫通過《反滲透法》,把台灣帶入「準戒嚴」的境地。同一天,台大教授蘇宏達公開了他被警方訊問的經過,原因只是他一年前在臉書批評蔡政府的「故宮南移」政策,被調查局認定「影響國家安全」及「危害社會安定」。蘇宏達問道:「一個失去言論自由的台灣,又怎麼能凝聚人心,捍衛民主,對抗極權?」

蔡總統要求限時制定《反滲透法》,目的在打壓對手、威嚇異己,並縮緊兩岸交流。但在此法未完成前,民進黨政府以「打假訊息」為由箝制言論自由的行動已如火如荼,蘇宏達案只是其一。近一年來,民眾因隨手在手機轉發訊息或在網上發表評論而遭約談的案例,堪稱遍地哀鴻。南部有七十多名農民,因轉發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在記者會發言的影片,而分別收到地檢署的傳票,簡直禍從天降。再如,高雄市里長陳清茂之助理因轉發綠委蔡易餘與楊蕙如之照片,也被警方帶著傳票登門「查水表」,而她只是同案五十名被告之一。這類事件,不勝枚舉。

蘇宏達批評「故宮南移」事件,是被調查局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函送。這就產生了三個疑問:第一,故宮前院長陳其南的「故宮寶物南移」政策如此荒謬,連一般民眾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何一個教授不能發表反對意見?第二,知識分子評論故宮寶物應否南移,究竟如何「影響國家安全」?又如何「危害社會安全」?第三,蘇宏達評論故宮南移是十三個月前的事,根據《社維法》卅一條規定,「違反本法行為逾二個月者,警察機關不得訊問、處罰,並不得移送法院」,警分局其實原很樂於結案,但調查局卻不罷休,要求追究到底。這種作法,分明是政府機關不守法,怎能說是百姓不守法?

進一步看,蘇宏達案涵蓋了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從法律層次看,蔡政府為十三個月前的事以《社維法》偵訊蘇宏達,顯已是違法濫權。其次,從言論自由層次看,民眾批評政府的公共政策,無論當或不當,都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應該受到保障。蔡政府自詡民主進步,卻為了些許政策遭到批評,即濫用公權力施行威脅恫嚇;如此大動干戈,莫非是因蘇宏達曾在「卡管」期間公開挺管,而遭「修理」?

民進黨如果還記得鄭南榕,他卅年前為了抗議黨外雜誌被禁而自焚,為的不是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嗎?三年半前,把鄭南榕逝世日訂為「言論自由日」的,不是蔡總統嗎?為什麼今天蔡政府可以為一個教授的臉書發言,任意將他約談?為什麼可以為了農民及尋常百姓順手轉發訊息,他們連意見都沒發表,就被成群告上官署?如果鄭南榕還在世,他也絕對不會苟同今天蔡政府的濫權作為。

網路時代不是始自蔡英文執政,民眾使用臉書或LINE等社交媒體,也不是最近四年才開始的事。但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尊貴的蔡政府對於人民言論的容忍度會變得如此狹窄與脆弱?它不僅拒絕傾聽民意,並把公民投票斷手斷腳關進鐵籠,甚至動輒到百姓家中「查水表」,動輒把「人民頭家」告上法院。鄭南榕為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因此受到年輕世代的崇拜;但在蔡英文手中,人們的言論自由被打了幾折?又還剩下百分之幾?

最諷刺的是,當警分局認為蘇宏達案依《社維法》規定可以結案,調查局卻非要警分局繼續違法約談偵訊。以此看來,今天的調查局,儼然已扮演起不稱警備總部的「警總」角色。國安五法加上《反滲透法》、《社維法》等萬箭齊發,號稱「民主」的台灣,人民還有多少言論自由的空間?看到民進黨今天摧殘言論自由及民主、人權的作為,不僅鄭南榕,包括蔡同榮、黃信介都要憤而從墳墓站出來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博弈 全球化之路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第八屆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日前在成都舉行,峰會焦點之一是經貿,經貿的重點有三,中日韓自貿區、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及「一帶一路」,三者又相互關聯。就覆蓋面而言,由小而大,中日韓是核心;RCEP是中日韓之上再加東協(十國)及印、澳、紐(三國),即十加六;至於一帶一路,則是以中國為中心,向亞、歐、非及大洋洲全面輻射而成的「世界島」概念。

很明顯,從中日韓自貿區到RCEP到一帶一路,可視為是中國在新世紀卯力倡議與建構的全球化戰略。短短40年,中國從1978年之前的閉關鎖國,經由改革開放,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化最大的鼓吹者與推動者。諷刺的是,曾是上個世紀全球化最大倡議者的美國,如今反而成了「反全球化」的急先鋒,特別在川普上台之後,強調「美國優先」,不斷「退群」,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發動關稅戰貿易戰,全面打擊多邊主義。全世界兩大強國,在全球化立場上形成了絕對反差,明顯分道揚鑣。

解讀此等現象最好的概念就是核心競爭力的消長。理論上,全球化可使所有參與者受惠,但受惠多寡取決於參與者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多與強者,受益多,反之則少。在極端情況下,如一國毫無核心競爭力,則有可能反成為受害者。準此以觀,上世紀美國在許多領域均擁有巨大競爭優勢,所以不怕競爭,就怕別人關起門來不同它競爭,所以美國全力鼓吹及推動全球化。對照當下情況,美國顯然已失去了以往的許多優勢與信心,所以要「推倒重來」,全力抗拒全球化大勢。

經濟政治密不可分,而且經常互為因果。美中兩強在全球化策略上的互異其位,對新世紀未來的全球戰略格局將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

首先,將使一個原本十分抽象的世界島概念逐步變為現實。公元1902年英國地理學者麥金德提出「世界島」一詞,認為地球發展的中心是在一塊由亞、歐、非三大陸連體構成的最大陸地即世界島之上,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讓世界島「浮現」而出的硬條件與軟條件果然均在發展之中。硬條件是能讓世界島經濟加速一體化的基礎建設,具體就是「一帶一路」;軟條件也是能讓世界島經濟加速一體化的政策框架,具體就是自貿區或自貿協定如RCEP。

具備了軟硬兩條件,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對中國而言,從中日韓自貿區到RCEP到一帶一路,都是為建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島大戰略而鋪墊的。

其次,是美中全球大博弈過程中,包圍與反包圍形勢的形成。美國自歐巴馬時代開始,為遏制中國崛起,在地緣戰略上展開了「重返亞太」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效果似不顯著,川普上台後,把戰線從太平洋拉到印度洋,提出「印太戰略」,目的明顯是要把中國分別從太平洋及印度洋兩個方面「封住」。

而中國的因應戰略則是一帶一路,分別從陸、海兩路衝出包圍,可以預見,一帶一路輔之以RCEP,將把亞、歐、非甚至澳、紐,整個世界島加上大洋洲,在經貿上緊密地綑綁在一起,不但將衝出美國對中國建構的包圍圈,甚至還可能對美國構成了「反包圍」。

第三,持續在進行中的美中21世紀全球大博弈,如照目前形勢發展下去,似可預見,在全球戰略大格局下將會出現以下幾大趨勢:

──伴隨著中國崛起,亞洲亦將崛起。這個現象,自2008年金融海嘯G20出現並逐漸奪取G7光彩後,已見端倪,今後必將日趨明顯;

──過去五百年衝擊到亞洲及西太平洋的「西潮」也將逐漸「退潮」。亞洲世紀將重返人類歷史舞台;

──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及反全球化大形勢下所折射的中、美運勢的長與消;

所有這些,合起來,應該就是所謂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了。

   
民意論壇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趙春山/聯合報

兩岸關係逢九多變,新年伊始,我們還是看不到兩岸關係展現新的氣象。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按慣例發表新年賀詞,但通篇未提「台灣」二字,只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促進兩岸交流交往,堅決反對『台獨』。」而這只是中共對台政策的一貫立場。

兩岸領導人的空中新年對話,激不出任何火花,都是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先等對方出手。習的談話以內政為主,報喜不報憂,凸顯維穩仍是他的當務之急。中美貿易談判和香港問題的優先秩序高於台灣問題。對岸年前提醒我注意,中共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最近有關「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談話,顯示「反獨促統」,以民主協商來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已放在中共目前對台工作的議程上,不會因選後兩岸內外形勢的變化而轉移。

蔡英文是以執政者的身分發表新年談話,但因正值台灣總統選前,而立法院又才三讀通過反滲透法,所以蔡的談話可以視為她任內大陸政策的綜整,以及藉回應習的新年談話,來「合理化」這一廣受爭議的法案。比較兩岸領導人的談話,我認為沒有交集,更乏新意。如果蔡勝選連任,兩岸交流勢必受到影響,兩岸關係甚至有從互動倒回對抗的可能。

回顧兩岸關係發展,台灣認為雙方從對抗轉向互動,是始於一九八七年底的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但改變兩岸關係的轉捩點,應是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把對台政策從武裝解決轉為和平統一。中共的改變是配合當時的中美建交,以及要以「三通四流」來吸取台灣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幫助中共推動改革開放。所以兩岸關係的發生變化,中共是採取主動,台灣則是順勢而為,避免對岸「以民逼官」和「以商圍政」。

兩岸的內外處境今非昔比。「中國崛起」已對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構成挑戰;兩岸的力量對比更出現彼長我消的變化,如習近平所說,中共已經「牢牢抓住了兩岸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無論台灣選後勝者誰屬,兩岸實力仍會維持不對稱的狀態。即使蔡英文能夠連任成功,她無意也無力改變兩岸不統不獨的現狀。蔡認為「只要內部團結一致,北京終究要和台灣打交道」。我認為這是一個「浪漫的憧憬」。因為,從這次選戰過程中的朝野對立,尤其是民進黨的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內部團結已成為選後任何執政者的巨大政治工程,不可能出現平地起高樓的現象。期待對岸自動走向談判桌,就要準備接受對方提出的條件。對岸現在所提的要求,不會只是接受九二共識四個字而已。

站在蔡英文的立場,她的當務之急是要勝選連任,然後穩穩做滿四年。處理兩岸關係,蔡沒有時間的壓力。如思有所作為,也不期待她會在大陸政策方面作出重大改變,因為這非屬於「可操之在我」的部分。蔡英文除了面對北京的敵意,還要不時看看華府的眼色。可以確定蔡如果勝選的第二任期內,不會出現向對岸挑釁的舉動,但也不會在對方的壓力下低頭。

解鈴還需繫鈴人。此時此刻,有能力撥亂反正,舒緩兩岸緊張關係,讓兩岸交流回到正常軌道的關鍵角色,還是非習近平莫屬。(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看看蘇宏達 誰信只是「反滲透」
龐建國/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聯合報

民進黨以強渡關山的方式通過了《反滲透法》,綠色恐怖開始彌漫台灣社會。這部法案用詞不精準、定義不明確、執法單位裁量空間十分寬大,讓人看了膽戰心驚。說它是《阻斷兩岸交流法》,毫不為過。

儘管綠營嘴巴上輕鬆地說,不是反對兩岸交流,而是反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無需過度聯想。但是,看看台大教授蘇宏達的例子,只因反對蔡政府的故宮南遷政策,就被約談「查水表」。事涉更敏感的兩岸往來,說蔡政府並不想藉《反滲透法》恐嚇台商、台幹、台生和經常從事兩岸交流的人,其誰能信?

台灣在解除「動員戡亂」體制之後,本來已經不再把海峽對岸視為敵對勢力,所以,才會有海基會與海協會代表兩岸官方接觸協商,為兩岸建立了一些制度化的往來途徑。

但是,因為蔡英文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官方往來早已中斷。儘管蔡政府一再釋放訊號想要恢復接觸協商,大陸方面一概已讀不回。

如今,《反滲透法》出台,再把大陸視為敵對勢力,兩岸關係當然是雪上加霜。可笑的是,某些綠營人士,包括蔡總統自己,竟然還妄想習近平終將回頭找她打交道,甚至於來個「習蔡會」。我們敢斷言,如果蔡英文繼續連任,除非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否則,想要重啟對話,門都沒有。

有一種賭氣的說法是,兩岸不交流往來又有什麼了不起,台灣人民才不稀罕。然而,在成本效益法則的導引下,台灣的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與大陸市場緊密連結已經是既成事實。儘管「新南向政策」喊得震天價響,台灣的出口依然有四成是前往大陸。兩岸貿易順差對台灣整個GDP的貢獻在廿%上下,是對東南亞貿易順差的四倍。現在,RCEP又快要啟動了,台灣進一步邊緣化的危機迫在眉睫,講風涼話,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蔡總統說,她要捍衛台灣的安全,不會拿經濟利益來交換主權與尊嚴。問題是,承認「九二共識」損害了什麼主權和尊嚴?馬英九時代的「兩岸現狀」,妳蔡英文有維持住嗎?妳執政下的台灣,有比馬英九時代更安全嗎?

在全球化的格局中,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法門之一,就是讓自已成為生產網絡的重要節點,外商願意進駐的國度,用經貿的互利共贏來綁住各方利益。兩岸交流越開放,外資企業越願意投資台灣,多邊共贏的局面才能成形,台灣的安全才有更多保障。

《反滲透法》不僅嚴重影響兩岸交流,也會降低外資來台意願,讓台灣更加邊緣化,苦日子在後頭,台灣人得清醒點。

   
反滲透法 難防境外 威嚇國人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聯合報

二○一九年最後一天,立法院通過反滲透法。只是此法的內容,雖未出現中國、中共等字眼,但其防制的對象,任誰都知是何方。不過在反滲透法規範粗糙下,是否真能適用到對岸,實會產生疑義。

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並未將對岸當成是外國,影響所及者,即是刑法的外患罪幾乎難以適用於中國大陸。故立法院才於去年六月,增加刑法第一一五條之一,將大陸、港、澳視為外國,以補刑法之漏洞。基於相同之理由,也同步修正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等,將對岸、港、澳與外國同列,以免產生適用爭議。

惟在反滲透法中,竟未對境外是否包括大陸、港、澳為規定,或許,立法者認為刑法已有明文,無庸贅述。但刑法第一一五條之一,是列於刑法分則的外患罪章,除此之外的刑法法條或特別刑法,若加以援引,恐會碰觸刑法類推禁止之紅線。

若撇開是否類推的問題不論,而將對岸、港、澳也視為境外,也會產生更大的疑義。因反滲透法,雖對境外的滲透者與境內的被滲透者,皆會處以刑罰,但因此法所列行為,如不得受境外敵對勢力之指示捐贈政治獻金等,在性質上,皆屬無須結果發生、犯罪即成立的所謂行為犯。故若滲透者是在中國大陸為滲透行為,就屬境外犯罪。

而於境外犯罪,若是本國人,依刑法第七條,須是犯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才為刑法效力所及,但觀反滲透法的法定刑,最重者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就無法落入刑法的效力範疇。至於滲透者若為外國人或大陸人,因立法者並未同步於刑法第五條,將反滲透法之罪增列為我刑法效力所及,故司法者恐無法藉由解釋來加以彌補。而如果為了避開此漏洞,或可將中國大陸視為境內,但這就與反滲透法的適用對象是境外敵對勢力不符,致陷入邏輯上的錯亂。

就算將罪刑法定擱置一旁,且若真有對岸的滲透者違犯反滲透法,更現實的問題是,我國根本不可能、也無力為訴追。若果如此,反滲透法所針對者,究其實,還是境內的所謂被滲透者。但在此法所列行為,現有法制本就有具體的規範下,特立一個飄忽不定的反滲透法,到底是在防制境外敵對勢力,抑或是在每個國人心中築起恐懼,實也讓人摸不著頭緒。

   
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蘇宏達
鍾邦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台大教授蘇宏達在臉書評論「故宮南院政策」,竟遭調查局和警方以違反社維法為由要求到警局製作筆錄,這讓經常在報刊發表政策建言的筆者深感驚恐,哪天一不小心,「下錯了」一個被執政當局認定為「造謠」的標題,言語冒犯了當權集團的某個人,是不是就會惹上這種「查水表」的禍事?

所謂的言論自由,不該是卅年前在《自由時代周刊》雜誌社內自焚的鄭南榕先生所倡議的「全面言論自由」嗎?這不也是多年來,執政黨所宣稱堅持捍衛的核心價值?何以如今的言論自由被硬生生套上這麼多的重重束縛,且政府又有那麼多舞文析律的惡意曲解?

現下「假新聞」與「假消息」已動輒成為攻擊政治敵對陣營的手段,或當作羅織他人入罪的口實,讓人有一種時空與角色對調的錯亂感,當年的「受害者」何以在手握權柄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張牙舞爪的加害者?再者,「反滲透法」條文的空白授權疑慮,更讓人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恐懼。

就像在「動物農莊」裡的七誡最後一條說的「所有的動物一律平等」,但豬獨裁者卻讓句子多了「但有些動物顯然比其他動物更平等」的質變一樣。當初號召起義的他們,嘗到權力的甜頭後成為新貴的特權階級,對於普羅階級的剝削與誅殺異己的手段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變得更兇狠、更惡毒,消失既久的白色恐怖,就在不知不覺間全面染綠,難道我們還要默不作聲的任其橫行?那下一個蘇教授又會是誰?

   
反滲透法反誰?總統裝不懂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聯合報

蔡英文新年談話提到只要不接受中國委託、指示或資助從事法律不許可的事,就不受反滲透法規範。有沒有違法,不是行政機關或任何人說了算,須經法律判決。蔡還保證,反滲透法的通過不會影響自由、不會侵犯人權,不會影響正常的經貿交流。

國人會不會因蔡英文這樣的說明和掛保證,就相信反滲透法成為法律是必要的?就絕對不會影響自由與人權、不會影響兩岸正常經貿交流?坦白說,大家對民進黨為何趕著強行通過反滲透法的質疑依舊。國人也對現今的行政是否中立、司法判決能否不受政治影響,抱持存疑態度。更嚴重的是,蔡英文講話向來空心,她的保證哪能再獲國人信任?

元旦聯合報有一則國際新聞「川普這一炸 反把伊拉克推向伊朗」。民進黨政府敢如此鴨霸通過反滲透法,不就像「川普這一炸」?反滲透法的通過,真讓台灣內部團結,維護了台灣的主權?真禁制得了中國對台灣的滲透?還是只為了要落實兩岸「一邊一國」的主張?

更要擔心的是,反滲透法會否像那則國際新聞標題後段「反把伊拉克推向伊朗」,也讓我們對國家的認知愈加分裂,把真心愛台灣的人硬說是幫中國搞滲透的壞分子?

反滲透法到底反了什麼?天下人皆知,只有蔡英文假裝不明白。

   
看顏色約談 辦農民不辦卡神
蔡爰/退休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南部有多位農民在網路上轉傳立委高金素梅質疑農業金庫的記者會影片,就被以涉嫌「擾亂農業金融信用」約詢,同案被告還有近七十位農民。

立委記者會公開,影片也公開。農業金庫存款有無妥善運用,攸關農業發展。農民在臉書轉發影片,結果收到傳票,「我是小老百姓,心裡很恐慌,為什麼貼小小的文章,就有這麼大的問題?」這樣的心聲和恐慌,市井小民設身處地,不難體會。

妨害農業金融信用(違反農業金融法卅八條),處五年以下徒刑,得併科一千萬元以下罰金。農民轉發一則公開影片就吃上官司,令人吃驚。

二○一八年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自殺,震驚社會,這個不幸與遭惡意造謠、網路霸凌有關,經查是卡神和其幕後集團所為。蘇啟誠往生,已經一年多,遲來的正義呢?查辦農民倒是頗見效率,農民很快就要出庭。但至今神隱的卡神案,何時有進展?

   
聯合筆記/鄭南榕會如何看蘇宏達事件?
林修全/聯合報

台大教授蘇宏達因為批評故宮的言論,遭到警方約談;一生都在爭取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如果他還在世上,會如何看待這件事?

四月七日為我國言論自由日,選在這一天,是要紀念鄭南榕追求言論自由而奉獻犧牲的精神。鄭南榕身處於動員戡亂年代,他創辦黨外刊物「自由時代周刊」,支持台灣獨立,更在雜誌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

一九八九年,執政當局以涉嫌叛亂罪,傳喚鄭南榕出庭,他拒絕被警方拘捕,認為台灣獨立的主張,屬於言論自由範疇;鄭南榕還說,「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鄭南榕將自己關在雜誌社裡,警方於四月七日攻堅時,鄭南榕隨即引火自焚,因此他被視為「言論自由殉道者」。二○一六年十二月,鄭南榕逝世日被正式定為「言論自由日」。

蔡英文總統於二○一七年四月七日出席鄭南榕紀念追思會,這是我國第一個「言論自由日」;她致詞說,鄭南榕那時候的台灣,刑法一百條、懲治叛亂條例都限制人們的言論自由。

從黨外到正式組黨,民進黨終於將白色恐怖時期的刑法一百條、懲治叛亂條例等惡法予以廢止,但對思想和言論的箝制,似乎不曾消逝,反而成為無形的緊箍咒,隨時能拿出來扣在立場不同人士的頭頂上。

否則,蘇宏達為何僅是發表批評故宮的言論,竟遭到警方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散布謠言的理由來約談,警方甚至表態,是受到調查局要求。蘇宏達的案子,不會是空前、也肯定不會絕後,畢竟當事人自認是對可受公評之事發表言論,卻容易被警方和調查局認定是「散布謠言」,必須到案說明。

這也可能是少數警調個人的刻意行為,但既然身為執政黨,就得承擔一切責任,盡力維護台灣得的言論自由,這是鄭南榕追求的目標,如同他最有名的一句話,「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如今「言論自由」、「散布謠言」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淪為有心人士整肅異己的工具,難道執政黨還要撇開責任說,「剩下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切斷共生關係 讓環評反映真實
徐孟平/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台北/聯合報

蘇花改即將通車,環評再次成為焦點,起因是發現蘇花改二○一○年通過環評時的生態調查嚴重被低估,與農委會特生中心二○一二年的調查數據落差非常大。

環評調查資料與現實狀況有落差,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以蘇花改為例,公路總局在評估當地是否適合蓋蘇花改時,委由顧問公司進行環評調查後做成調查報告,再交給環評委員審查並做出蘇花改能不能通過環評的決議。這套看似順暢的程序卻出現重大矛盾:「開發單位根本不會樂見已花錢做出的調查報告,結論居然是對環境影響重大、不建議開發」,而顧問公司為讓案主滿意,也很難直接將現況如實寫進調查報告。更耳聞有些開發單位會特地委託能寫出「理想報告」的顧問公司進行調查。我們稱這個現象為「開發單位與顧問公司的共生關係」,造成很多環評調查失真或者造假,例如二○一四、二○一八年因環評被撤銷的淡北道路開發案、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都是如此。

為從源頭解決環評失真的問題、切斷開發單位與顧問公司的共生鎖鏈,環保署與民間團體二○一七年都提出了環評修法草案,民間版本主張開發單位只需要在一開始提出開發計畫書並繳納經費,由環評主管機關使用這筆經費委託顧問公司製作環評報告,確保顧問公司可以不受利益驅使、本於事實撰寫環評報告。環保署版本則要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與環評主管機關不同)應檢核開發單位提出的環評報告初稿,並做成檢核意見書。兩者方式不同,但都希望能確實達成環評調查的真意。

可惜的是,二○一八年底執政黨因九合一選舉失利更換一批行政內閣,超過十五年沒有更動的環評修法,也隨著新任環保署長張子敬上任而胎死腹中。環保署目前提出的兩項作法「透過技術評鑑為顧問公司分等級」及「優先使用政府長期調查資料」,並非無法改善問題,有部分已經是目前的作法,但都治標不治本,只要開發單位與顧問公司的共生關係依然存在,就很難避免環評報告失真的可能。

我們的要求並不難,只希望將真實的資料攤在陽光下讓大家共同檢視。大選結束後,期待下屆立委及新任政府能認真看待環評修法;身為環評主管機關的環保署,除應負起修法責任,更要堅守「保護環境資源及追求環境永續發展」立場,讓環評委員能確實審查真實的資訊,而不是讓環評審查淪為一場「大家來找碴」的鬧劇。

   
2020台灣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彭啟明/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台灣面對的不是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而是進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現有的準備應對非常不足,我們呼籲政府、產業、社會大眾、學研等,積極正視未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及其各項災害。

迎接新年的同時,一群災害領域產官學界人士憂心聚集,多次探討,共同確認,台灣二○二○年也正式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去年十一月,歐洲議會達成共識,宣布歐洲及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要求歐盟執委會相關法案與預算皆須以避免地球溫暖化為目標,更應盡速提出面對氣候緊急狀態之策略;許多國家地方政府亦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面對氣候緊急狀態,首要就是減碳,但以目前全球緩步困難的談判進度,以及各國對減碳的力道仍遲疑,二一○○年可能升溫到兩到四度以上;而因應氣候災害的調適,也因為整合困難,多數國家難有成效,預期災害將更頻繁發生。現使用之災害防範標準,皆將遭受強烈挑戰。我國目前對於災害的準備也極有可能完全無法面對未來的氣候災害。

氣候變遷演變成氣候緊急狀態,一方面係國際上對「變遷」此名詞的感覺過度緩慢,訴求無力而需要改變。對災害管理而言,氣候緊急狀態更代表過去設計規畫的防災體系,面對氣候極端化,已變得脆弱且逐漸失效。例如近三年來日本對頻繁的氣候災難應變措手不及,相關機制失靈,需要提出三年強韌化緊急因應對策。

我們具體建議如下:

應盡速確立國家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的減碳目標,設定碳中和期程,落實各部門大力減碳,才能帶動台灣走向低碳社會、發展低碳產業鏈;國土計畫須自國土保育、農業發展、城鄉發展及海洋資源四大分區土地管理與利用,將調適與減緩等因素納入,由主管部會提出部門空間發展計畫,決定各部會提出計畫能因應氣候風險符合國土計畫。

應針對防災法制的完整性徹底檢討,除災害防救法各條文執行的落實程度外,針對災害救助、大規模震災、水災、坡地災害的預防,應通盤建置完整的防災法律系統。目前中央政府僅針對各類災害擬定防災業務計畫,但氣候危機的問題分散在各種不同的部門,從風險管理與認知、基礎建設強化、社區韌性,需要整合性的機制來因應。

各級政府仍欠缺統合防災工作機制,應實體化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比照日本防災擔當,處理國家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的長遠規畫,同時也須和民間做好充分協調與分工。

民間產業也必須積極思考如何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對其本身與供應鏈及市場的衝擊,投入資源建立中長期調適與及時應變的解決方案,這是危機卻也是機會。

呼籲國人須正視,台灣也與全球同步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我們應有危機意識,從日常生活做起,主動了解生活周遭可能發生之災害,並學習如何避免與應對,透過自助與互助,共同抵禦未來的災害環境。

   
不只秋季!杜英一年四季都能紅葉狩
臺灣平地有許多變色葉植物,它們葉片由綠轉變的鮮黃艷紅色彩不比楓葉差。更有趣的是有些不限定低溫落葉,一年四季都能看見變色葉,例如杜英就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紅葉的植物。

150年來首度 維也納歌劇院上演女性作曲家歌劇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神聖舞台見證過山河風雲——歌劇巨星、首演、醜聞與音樂史上的瞬間。但在他開幕以來的150年間卻從未上演過一齣由女性譜寫的歌劇,不夠下個月就再也不是如此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