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自武漢接運台灣民眾的包機抵台後,引發一些議論,兩岸因此大打口水戰,導致第二班飛機何時返台遙遙無期。與此同時,深綠基進黨的醫師吳欣岱以「堅守防疫底線」為名發起網路連署,提出「只有台灣公民才能上機」等三大訴求,醫界有十多萬人參與連署。陸委會對此回應,這三大原則和陸委會目前的規畫相同,而且會「做得更多」。若果真如此,豈非形同宣判接下來的接運班機死刑?
這「三大訴求」爭議最大的,就是第一點──「只有具本國身分的台灣公民才能上機」;雖然後來文字將「公民」改成「國民」,但意義不變。這項訴求,顯然是針對第一班包機上被指為「非本國國民」的大陸配偶。但依法論法,包括陸委會也曾說陸配是合法入境,何以她們沒有資格上機?
觀察其他國家撤僑的例子,包括英國、德國、日本等,都基於人道考量,希望讓中國籍配偶一起搭乘撤僑班機離開。但由於大陸的政策考量,這些提議一開始遭到拒絕,因而引發各國的批評,認為大陸強迫夫妻或母子分離嚴重違反人道精神。後來陸方政策調整,日本在第四班撤僑專機上,即搭載了一百廿多名中國籍配偶和親屬。綠營人士一向批評大陸罔顧人權,沒想到一遇疫情,竟表現得如此悖離人權價值,令人遺憾。
除了綠營醫界發起的連署,面對武漢接運專機,坊間也出現各種光怪陸離的說法。諸如:包機是「生化炸彈」,中共亦欲藉此讓疫情在台灣擴散;或者「我們要撤回的是同胞,不是病毒」,似將滯留湖北的台胞視為「病毒」而不是「同胞」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有些因出自醫界人士之口而廣泛流傳,使得社會上對撤回台胞一事對立日深。
對於這種風向,蔡政府的作法也立刻迎合。閣揆蘇貞昌第一時間大表「震怒」,怒批「下不為例」,並提出接運台胞的四大原則,包括弱勢優先、登機前檢疫、提供完整名單確認,及政府對政府或兩會協商。但口頭強硬,其實無助解決實際問題。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兩岸協商機制處於「已讀不回」狀態,四大原則的第四點「政府對政府」幾可確定淪於官方口水。蘇揆的震怒,不過在滿足綠營的情緒宣洩罷了。
值此疫情高峰,陸方的作法可議之處不比民進黨政府少。從一開始對疫情的隱匿,到整個專機接運作業不讓我方人員參與,僅由陸方和台灣民間人士主導,導致台灣民眾對檢疫過程和優先登機名單的不信任。若陸方宣稱「一切以防疫優先」屬實,為何不讓台灣醫護人員參與檢疫?
首批接運包機三日返台,迄今已十日,原本預定的後續航次皆遭取消,數百台胞繼續滯留湖北。在此期間,新冠肺炎的疫情發展又有了新的變化。首先,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人員感染愈發嚴重,猶如海上集中營;其次,自武漢撤返日本的上千日僑中,確診感染者達二十多例;第三,武漢已發生確診之外籍人士死亡的案例。
由此可見,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日益惡化,已是不爭事實。政府和民間要求,「撤回台灣民眾應考量醫療資源分配」,確實不無道理。但除非政府決定不再專機撤回,且禁止所有在大陸的台胞返國;否則,早一天接運,即早一天降低健康台胞遭感染的風險。這不只是基於人道考量,也是務實的防疫考量。對大陸而言,也有助於疏解醫療資源的緊張,可說是雙贏的局面。
明明可以共創「雙贏」的決策,兩岸卻互相指控、互相獵巫,互相把對方妖魔化;這是意氣多於專業,政治大於防疫。如此「刷仇恨值」,除讓雙方互信更低外,也讓上千台胞坐困圍城面對死亡威脅,也讓更多百姓覺得憤怒。兩岸政府請多點理性,多想想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