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無法預測、不熟悉、控制性低、影響範圍又廣的壓力事件,在人身體與心理上造成的影響,以及激發的壓力反應通常是明顯而有感。
壓力反應是幫助我們存活下去不可缺的一環。早在人類狩獵時期,當碰到猛獸危險時,就會心跳加速、血壓增高、思考聚焦(只看眼前,度過難關,不著重長期目標)、肝臟分泌大量脂肪(能量)等,都可以協助瞬間得力,脫離危險,增加生存機率。人面對危險時的壓力反應與早期狩獵時代差不多,雖然現在環境已經過了許多變化。不同於早期的壓力事件,現代人所面對的壓力,在時間上較以前拉長了許多;因為面對猛獸,無論是與牠決一死戰,或是狂奔逃跑,時間上都不會超過幾小時,就有結果了─戰勝猛獸,或被牠啃食。
我們身體與心理的壓力反應,原本就不是為長期壓力設計的。通常當壓力反應超過一個月,正像目前我們所面對的疫情,身心都會感到俱疲,也會有一些較明顯的症狀出現,包括:
.睡眠時數或品質降低:此時睡眠的優先順序被往後推擠,就像遇到危險時,逃命優先一樣。
.頭痛/肌肉痠痛:壓力反應之一,是微血管收縮,以防止萬一受傷而不會流血過度,長期微血管收縮與肌肉的緊繃,可能造成疼痛感。
.食慾/飲食習慣變化:短期壓力會造成食欲降低,也是因為先逃命,才能顧吃的;但長期壓力下,大腦知道身體需要補充能量,有可能會指揮我們,讓我們「想」吃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如肉類或甜食。
.注意力/記憶力:短期壓力會增加注意力/記憶力,協助脫離危險,但長期壓力會耗掉大腦相關系統的資源,產生功能降低。
.情緒起伏變大,容易感到不耐:長期壓力會讓壓力反應系統失衡,造成情緒高漲的引爆點變低(更容易引爆)。
面對長期壓力的因應方式,有許多是我們現在就可以嘗試去做的:
.增加身體上的活動,若情況許可,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心跳的)會更好。身體上的壓力反應,原來是為了逃命或戰鬥演變而來的,因此讓身體去做這些應該做的事,可以消耗因壓力所分泌出的許多物質。
.設定每天接收疫情相關訊息的時間上限,將刺激的頻率與影響程度降低。
.接收訊息時,先確認訊息的真實性,最好只從正式管道與相關單位取得訊息。
.盡量恢復或保持以往的生活作息。維持人心理狀態穩定的因素中,很重要的是對周遭事件的預測與控制程度。這時,刻意將注意力多放一些在生活中可預測與控制的事上面,如一般作息,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以及心態調整。
.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可以控制的事上面,如洗手,在公眾密閉場所戴口罩。
人的身體與心理是相當有韌性的。面對人生中許多的不測與困難,大多數人皆可成功度過,而後常因此而成長,甚至變得更強壯。這次新冠疫情也是一個長期壓力事件,但我們可以從個人開始,照以上建議事項做,就可以成為幫助自己和周圍的人,正面影響社會的一粒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