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3/13 第46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才是吹哨者?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疫情比你想像的嚴峻,別以為能獨善其身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衝擊擴大 補助宜再加碼
民意論壇 馬凱/力求振興抵用券最大戰果
疫情過後…療心傷、學共存
撤銷中火處分 置中市民福祉於何地
酷經濟/油價震盪充滿利益的算計
經濟惡化 防疫另一個戰場
加速減碳 人人都要是實踐者
有你有我 防疫才無破口
NBA明快停賽 損收入、保價值
「將啟程」的國民黨改革?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才是吹哨者?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一向溫文的副總統陳建仁突然火力全開,開嗆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說對方連發病率與致死率的分子分母都搞不清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還說,去年十二月卅一日我方即已超前部署,並向世衛窗口示警恐有「人傳人的可能」,但WHO漠視台灣通報,錯失全球防疫先機。

看這番慷慨陳詞,讓人驚覺:難不成這次疫情真正的吹哨者竟是台灣?死於新冠肺炎的李文亮醫師,是大陸公認的吹哨人,最近又出現「發哨子的人」艾芬,陳建仁諒不敢去搶這兩人的光采。但鍾南山院士一月廿日才說人傳人,陳院士卻自詡是先行者。

回顧事件脈絡:大陸在一月七日經由基因定序,確認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一月下旬才刊登首篇研究報告,確認它有人傳人的能力。陳建仁如今這般夸夸其詞,恐怕只是事後諸葛。

譚德塞是首位非洲裔世衛秘書長,若說他連致死率、發病率都搞不懂,這是在嘲諷非洲人的智力,還是在恥笑選他出來的各國代表都是飯桶?陳建仁如果夠高段,能否算算政府至今七天只能賣三片口罩,能力到底多強?

陳建仁當然是在指桑罵槐,表批世衛不聽勸,裡則暗諷中共顢頇。大陸封阻訊息,確實是官僚殺人。但陳建仁開罵這天,武漢只新增十三例確診,歐美則幾皆淪陷。西方國家不聽台灣吹哨示警,陳建仁怎不數落幾句?台灣防疫表現不差,但近來不斷自我造神,有點讓人反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疫情比你想像的嚴峻,別以為能獨善其身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個多月後,昨天驟然上升到一個新的高潮。這一天,世衛組織正式宣布這波疫情已上升為他們很不想承認的「全球大流行」;這一天,美國股市結束了十一年的多頭市場,黯然步入「熊市」;這一天,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歐洲人前往美國旅遊,為期一個月;這一天,影星湯姆漢克斯自承在澳洲確診,美國職籃NBA則因爵士隊球星確診而全面停賽。

還有什麼事可能比這種情況更糟呢?這波疫情迫使人們戴上口罩(還不一定買得到),卻得忍受其他國家民眾的歧視;新冠病毒使得人們被迫隔離或自我隔離,對他人保持戒懼與距離,有些人甚至因為封鎖而回不了家。漸漸地,大家能去旅遊的地點越來越少,人們敢去消費玩樂的場所越來越少;漸漸地,工廠發現他們不僅工人不夠,連生產材料也即將用罄。漸漸地,人們發現自己不能去參加媽祖進香遶境,去音樂會或藝文演出也有很大風險;現在,竟連喜歡的球賽都看不成了。

現在我們知道,新冠病毒是帶有「反全球化」傾向的病毒。它所到之處,讓人們築起更高的藩籬,讓人封鎖邊界、關閉機場、管制流通,讓人對於不認識、不同膚色、說不同語言的人產生戒懼和懷疑。以川普為例,他以往另眼看待的,主要是阿拉伯穆斯林或拉美族裔;如今,他竟下達限制歐洲人赴美的禁令,由此可知美國疫情已到了多險峻的地步。

這隻病毒之所以不該稱為「武漢病毒」,不僅因為這個名詞帶有地域歧視,更因為它易致誤導,讓中國人誤以為它只存在於武漢或湖北,讓西方人誤以為它只好發於中國或亞洲。誰能料到,遙遠的義大利和伊朗,竟能成為新冠病毒向歐洲及中東地區的擴散中心,並發展出獨特的區域特徵?埃及一度指責一名台灣遊客將病毒傳染給該國觀光業者,但我們的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則利用病毒的基因體定序,讀出我國第卅九例的女遊客比較像是在埃及感染到歐洲病毒株,而非把武漢病毒由台灣帶到埃及。

截至三月十一日為止,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新增確診案例僅廿四例,其中包括香港九例,武漢八例。相對的,大陸以外地區的新增案例則將近四千例,顯示中國與海外的疫情發展已形成逆向反轉。目前大陸仍待治療的患者有近一萬五千人,但其他各國的加總卻高達三萬八千多人,這也正是華爾街股市領銜全球股市暴跌的主因。事實是,新冠病毒已攻進各國灘頭,且正在破壞全球的「產業供應鏈」和「消費需求鏈」,這正是近期財經界聞之色變的「雙斷鏈危機」。

從台灣的角度看,這一刻,才是我們要面對的「第二波」衝擊的開始。從武漢封城到病毒在東亞擴散的「第一波」疫情中,台灣的表現有板有眼,醫護及疫調人員的盡心盡力,幫台灣在第一線擋住了來自海峽對岸的感染機率。但從二月下旬開始,台灣出現的「境外移入」案例越來越多,且遍及不同國家;與此同時,「院內感染」規模雖然不大,卻陸續增加。然而接下來更險峻的挑戰,恐怕已經不只是著重「防疫」,而是在保持防疫警覺的同時,如何在雙斷鏈的架構下追求產業和經濟的不墜,並維持社會最大可能的消費和正常運作。

過去廿年的「全球化」發展,把世界經濟織進綿密交錯分工的關係網絡。如今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卻把人與人、國與國的心理距離拉遠,把企業上中下游的供應鏈破壞,把商業的供需信心擊垮;這點,台灣恐怕無法逃脫。簡言之,在這波全球化的疫情災難中,台灣不能以為只要封鎖邊境就能獨善其身。我們必須及早部署,利用我們的防疫經驗和企業靈活的優勢創造自己的利基,並藉此交到更多朋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衝擊擴大 補助宜再加碼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隨著義大利和伊朗擴大到中東和歐洲國家,除了義大利的確診案例突破1萬人以外,包括德國、法國與西班牙等國家的確診案例也都超過千人。義大利從封城擴大到全國都封了。德國也很慘,總理梅克爾甚至警告說,如果疫情壓不住,德國可能會有七成以上的人受到感染。位居全球經濟之首的美國,最近幾天確診案例也大幅增加,連NBA籃球都停賽了。

疫情蔓延到經濟進而影響市場,3月11日美國道瓊指數大跌2,013點之後,後面兩天小漲之後再連續大跌,從2月12日道瓊指數達到歷史最高記錄的29,551點計算,美股跌幅已經達到進入熊市的20%以上。其他包括日股與台股,都呈現大跌走勢,看來疫情對全球經濟與股市的影響在短期應該很難止住。

在此情勢下,雖然我們政府對疫情的防堵做得不錯,但是因為現在疫情已經在全球擴散,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我們現在要面對來自國際疫情的第二波挑戰。也就是說,看來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應該還會持續下去。主計總處在2月就已經估計疫情對經濟將有嚴重的影響,當時預估會使台灣經濟成長率減少0.35%,全年的經濟成長率會下降到2.37%。但是當時預估疫情的影響只有一季,現在看起來影響的期間應該會超過主計總處的估計。

另外,還是幾個令人擔心的現像,例如放無薪假的人數,依勞動部3月11日公布的資料,全國放無薪假的企業由一周前的40家增加到78家,幾乎成長了一倍,無薪假人數則由1,604人增加到2,200人。因為有很多小企業,他們停業或歇業可能不會向政府部門報備,也就是說,實際上被放無薪假甚至是解僱的人數,應該會比政府部門公布的要多。

此外,內政部移民署統計2月國際來台旅客人數只有35.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少了60萬人,減幅達到62.8%。其中大陸人士來台只有約6,000人,比去年同期少約97%。依此情勢推估,3月來台人數將更為減少。再從觀光收入減少的部分來看,如果以每人支出4萬元估計,2月的國際觀光收入就少了240億元,3月的國際觀光收入還會更少,在疫情解除前,未來幾個月台灣觀光業和相關的餐飲服務業的慘況會難以想像。

行政院於已經提出600億的特別預算,來因應疫情可能的支出及對企業和國人的補助,其中196億用在防疫,另外404億用在提振經濟上面。不過,現在疫情的嚴重性和影響期間可能都比當時估計來得更大更久,因此這些提振經濟的措施是否足夠,值得再考慮。

比方說,政府現在匡列振興扺用券的預算為20億元,這與上面所提及觀光業每月損失240億相比,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且,現在仍在疫情期間,即使有一些旅遊消費補助,人們也不會願意出門;而等到疫情結束之後,人們一定會大量出遊,有沒有補助也不會有什麼差別。因此,我們建議政府的補助方案應該更大更全面才是。

其實現在最重要的紓困措施應該放在協助企業,尤其是觀光旅遊和餐飲相關的中小企業上面,因為他們受到的衝擊是最直接的,而他們也是最沒有能力應付困難的弱勢企業。因此,如何去資助他們,讓他們能有足夠的資金來撐過難關,應該是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

比方說,現在美國聯準會和英國央行都已經降息兩碼,一方面刺激經濟,一方面可以挹注更多的資金到市場上面供企業使用。因此,我們認為央行也應該立即調降重貼現率,甚至存款準備率,以提供充裕的資金供企業使用。另一方面,除了補助貸款利率以外,尤其要請銀行不得「雨天收傘」,以協助中小企業和員工度過難關。

   
民意論壇
馬凱/力求振興抵用券最大戰果
馬凱/聯合報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台灣雖控制嚴密,但防疫措施使民眾生活受限,加以內心恐懼,許多不必要活動,或有增加感染風險場所,能避則避。除原料斷鏈重擊產業,與大眾生活及生計直接相關行業也蕭瑟;尤其因陸客大減的飯店、餐廳、旅遊業者更苦不堪言。整體經濟在其拖累下欲振乏力。

如此慘況,二○○八金融海嘯也不能過之。為力挽局面,蔡政府規畫六百億紓困方案,行政院緊急抓出「振興抵用券」,以廿三億針對五類受衝擊最重內銷行業,發放抵用券激勵消費。

此議一出,各方立與馬政府消費券相比,觀其高下得失,並以前車之鑑警惕不可重蹈覆轍。不過,迄今為止,未見對消費券失敗深刻而周延檢討,恐難收去蕪存菁成效。

十一年前,在社論及其他媒體疾呼,發放消費券激勵景氣,○九年初終因金融海嘯推波助瀾獲採納。公布實施當日,即甘冒大不韙力陳其弊,要求改弦更張,惜未蒙接納,耗費八五八億公帑後成效不彰,飽受批判。

要發揮消費券最大功效,有三前提。其一,獲券者會高比例用於消費。這與消費傾向高低密切相關;因而主張排富。其二,應部分扣抵消費;如此,一億元即能激出數倍消費。其三,應限購買國內產業產品及勞務,激勵效果方不致外溢。馬政府每人發三千六百元消費券不加限制,注定失敗。

此次抵用券由於限制甚多,上述三點多可配合,應不致重蹈覆轍。但滿足上述條件仍為德不卒,尚可在許多面向斟酌,並考慮疫情與金融海嘯性質大不同,使其發揮更積極作用。

要言之,抵用券須具以下特性:首先,針對性。疫情與金融海嘯大為迥異,有鑑於防疫顧慮,使用場所時間都須斟酌。其次,即時性。救疫如救火,須掌握時效,若延至疫情控制後實施,屆時各業反彈而起,區區抵用券恐將成為秋扇。第三,簡便性。要方便取得且消費者與商家兩皆稱便。依原先規畫,須異地住房國旅方可獲得數百元抵用券,難免卻步;若再間隔數月商家方能兌得現款,將怨聲載道。若能擴大發放管道,並利用方興未艾,使用者高達七百萬的電子支付,用者便捷,店家更能立即兌現。第四,時效性。目前是迫切需要雪中送炭時刻,不但要分階段,在防疫風險最低而收款者也積極再支付情況下加速發放;縮緊使用期限,火力集中,且收款者也能快速再支用,產生乘數作用,方不至貽誤時機。第五,外加性。疫情影響,已有許多消費活動異軍突起,如外送等。若顧慮防疫風險,將此等受益者作為扶持對象,錦上添花,無任何效益。第六,積極性。抵用券在救急,但必然使某些行業或行為大發利市。若能篩選符合上述要求,復能符合產業發展政策者,可一箭雙鵰。如電子支付者是;若進一步要求電子支付機構配合給用券者更大折扣,且在期限內消費者也優先額外發給抵用券,收益更大。

最後,初期廿三億為數太少,可能難見大效;若符合上述特性果然杯水車薪,則不妨挪用六百億中更大部分擴大成果,畢竟,相較南韓上千億及對岸上兆,何足掛齒。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疫情過後…療心傷、學共存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短短四個多月,延燒全球一○六國,造成十二萬多人感染、四千多人死亡;單單中國就有八萬多人確診及三千多人病逝。

目前亞洲疫情似已見趨緩,然而歐美中東一帶才正方興未艾。尤其因文化及觀念不同,西方社會在面對傳染力高的新冠肺炎,防疫更顯棘手。義大利、伊朗已成重災區,法國、西班牙也在風暴中。美國加州及紐約等城市亦岌岌可危。世界衛生組織更宣告,疫情已達全球大流行規模。

新冠肺炎是本世紀目前最大疫病,不只影響個人生命,各國政治經濟發展及全球局勢演變都受到牽動。尤其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製造業三分之一重,也是第一出口國,當它成疫情中心點,進行封城等措施時,這家世界工廠只能暫停運作,造成產業嚴重斷鏈。股市狂瀉,華爾街股市更因連日重挫而宣告熊市來臨,對經濟影響可能更勝當年金融風暴。前不久,OECD就警告,因為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應該會出現二○○九年以來最慢增速。

除製造業,疫情也對一些產業造成衝擊。大家取消不必要活動,如大型集會、出國旅遊、朋友餐敘、看電影等,以免被感染或遭隔離不便,產業因而蕭條,如郵輪業;連運動產業如NBA,也因球員感染而取消球賽,日本奧運看來也很難不受影響。當然也有產業受惠,比如清潔用品、網購、外送吃食、家庭影音娛樂等,大家不出門,待在家成最簡單防疫,連帶好處或許是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聚,可重建家庭關係。

經濟產業雖受衝擊,但我認為疫情過去後,這些都可很快復甦。難修補的是人心的撕裂。從全球而言,因為疫情爆發,華人甚至亞洲人在西方社會成眾矢之的,種族歧視所引發的口語穢言或肢體暴力屢見不鮮。國與國間為防疫採取的自保措施,往往踩到他國痛腳,埋下互相怨懟的種子。例如日韓為限制入境問題撕破臉,瑞士口罩遭德國攔截產生摩擦,都是在人與人間留下傷口。

在病毒肆虐下,台灣相對成了一方安土。政府快速警覺的反應及人民防疫的共識,目前為止整體表現非常優異,也獲得許多國家讚譽及仿效,例如我們的口罩政策,研發疫苗及檢測速度,資訊的公開及透明,及防疫的謹慎及完整,都讓台灣的量能及潛力受到矚目及肯定。這對於台灣日後發展有正面助益。我們也可趁這機會重新檢視產業,做適當的轉型及供應鏈重整,同時調整全球布局。特別在醫療、5G、AI等高創新低製造產業,更是台灣將來可高度著墨項目,也是展現軟實力之所在。

當然,疫情後的兩岸關係也是不能大意的地方。因為防疫問題雙方漸行漸遠,撕裂感情已難彌補,兩岸關係也再無好景。雙方民粹對撞,未來很可能因一些小事擦槍走火,不可不慎。「後疫情時期」兩岸關係要如何處理,端賴執政當局理智以對,降低可能傷害。

疫情終會過去,或許最後像流感一樣成常態,每到秋冬之際就來造訪,我們也要學會如何與之和平共存。人類歷史就是一次又一次災難與事故的累積,而我們的所要學習與挑戰的,就是面臨災難如何因應,災難過後又要如何調處。

   
撤銷中火處分 置中市民福祉於何地
李善植/台中市政府法制局長(台中/聯合報

環保署日前表示,其係台中市環保局空氣汙染防制業務之「上級機關」,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自得撤銷環保局對中火之行政處分,同時為避免台化國賠事件重演,使基層公務員身陷國賠爭議,不得不作撤銷。單以撤銷理由看,不但站不住腳,還充滿謬誤。

首先,地方自治為憲法所保障制度,地方自治團體在憲法及法律保障範圍內,享有自主與獨立之地位,國家機關自應予以尊重(司法院大法官釋字四九八號意旨),有關中央與地方事權規定,當然應優先適用地方制度法。

環保署明知依照地方制度法第七十五條,及環保署組織條例第三條相關規定,欲撤銷直轄市政府之行政處分,應報請行政院,由行政院撤銷。環保署刻意規避屬於特別規定之地方制度法,且無視該署組織條例之特殊要求,反而以行政程序法之一般性規定,逕自發函撤銷,此舉侵害權力分立及地方自治權。

蓋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乃基本法律適用原則,何況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六條規定:法規對於其他法規所規定之同一事項而為特別之規定者,應優先適用之。其他法規修正後,仍應優先適用。環保署卻以行政程序法公布、施行時間較晚,不受制定較早的規定限制,強辯得適用屬於普通法性質之行政程序法,置上述法律適用原則及特別法規定於不顧,更使環保署組織條例及地方制度法關於「報請行政院撤銷」之規定,形同具文。

其次,中火既已提行政救濟,大可靜待司法調查,交由司法機關判斷。環保署迫不及待撤銷環保局的行政處分,理由雖然聲稱是為避免陷國賠爭議,不論此舉是否流於畫地自限,縱使日後真有國賠爭議,依國賠法遭請求國賠對象也是台中市政府,怎麼會有基層公務員的問題,更與環保署毫不相關。

環保署以「有瑕疵」程序撤銷台中市政府的行政處分,將受憲法保障的地方自治權限置於何地?將台中市民的福祉置於何地?

   
酷經濟/油價震盪充滿利益的算計
林建甫/聯合報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影響,周一(九日)油價創下自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原油期貨崩跌廿五%,也導致標普能源指數大跌廿%,這也是該指數史上最大單日跌幅。

油價重挫更帶來連鎖性的影響,能源公司的債券和貸款進一步陷入困境,垃圾債券、高收益債券,違約風險攀升,資金也開始撤出企業債市場。

油價的崩跌,不只是因為疫情造成商務旅行、家庭旅遊大減,航空公司全面停航,廠商停工,郵輪、貨輪停駛,其實壓垮駱駝的稻草,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的紛爭。過去雙方曾經達成每日減產兩百一十萬桶、為期三年的協議在三月到期;上周五OPEC老大沙烏地阿拉伯建議此協議延長到年底,同時四到六月再多減產一百五十萬桶,但俄國反對,認為減產無濟於事。

減產破局後,大家都很不高興。接著有點意氣用事,沙國與俄國兩大主要產油國不但叫囂要增產,沙國更立即大幅調降銷售至歐洲、亞洲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廿年來最大,才引發原油價格大跌。

一個根本問題,俄國為什麼不同意減產?這牽涉到俄與中、美的關係。現今中國已是俄國最大原油進口國,也成立管道協議,並承諾在未來廿五年內向俄羅斯進口兩千五百億元原油。有了中國需求,俄羅斯根本不愁買家,根本不用減產。其次,就是近幾年,美國頁岩油年年增長,只要OPEC減產,或者俄羅斯減產,美國油商搶占市場,份額就快速上升。而頁岩油生產商負債比率高,頁岩油產業脆弱,俄國認為趁著低油價可以打擊美國頁岩油業者。

當然,美國頁岩油產商也不是省油的燈,看到短期油價會低迷,也開始主張削減支出,並協調通過減產來應對衝擊。周二傳出預計到夏天,美國頁岩油產出將每日自主下降一百萬桶。受此消息刺激,及投資人預期各國將祭出經濟刺激措施,原油市場也應聲上漲八%。

沙國與俄國的談判破裂,再來如果沒有談成規範的協約,未來要各自為政的生產,在全球需求減緩下,油價弱勢格局將很難反轉,那油價只會更悲觀的再探底。

   
經濟惡化 防疫另一個戰場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聯合報

儘管上周美國股市已下跌,本周一剛開盤不久,紐約證交所就大跌到觸動熔斷機制。如果從二月道瓊指數最高點算起,已經下跌廿%,到達二三五五三,這個數字有個對照,兩年前的三月廿二日川普開啟美中貿易戰,當天下跌七百多點,收在二三九五八。川普執政後的經濟惡化,該來的終於來了,而不該來的也來了。

我不敢說,我對股市變化有什麼專業看法,對於美股從金融海嘯復甦以來,從二○○九年三月的七千點能漲到兩萬點,一直無法理解,更不能預測現今的下跌。不過,景氣循環是市場正常變化,就算貨幣政策灌入大量資金,供需調整終究會發生,因此我通常相信專家們「居高思危」的警告。

殘酷的現實是,股市大跌總會發生在大家沒想到的時刻。然而,這次股災的嚴重性,就在於不應該完全沒想到。周一美股大跌,除石油輸出國組織談判破裂,油價崩跌外;更關鍵的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從武漢爆發警訊以來已兩個月,二月已封城,美股卻仍上漲,股市反應竟和美國政府防疫措施一樣慢,實在令人意外。

照理說,從美中貿易戰開打,產業界就應該有調整供應鏈準備,可是中國春節後的延後復工,竟然還是對世界各國帶來衝擊。當然,更嚴重的還是消費需求衰退。不僅旅行、購物減少,疫情的不確定是壓抑需求支出的更大力量。台股雖然沒美股那麼誇張,但也是災難一場,這段時間投資人受傷,百業蕭條恐難避免。各方壓力與期待下,政府必然會提出紓困措施,問題是有用嗎?該怎麼做?

國外疫情還在繼續擴大之際,經濟受到衝擊並未明朗,要說哪種政策可以奏效,實在很難;不過我們可以判斷一些常用的價格補貼政策,效果應該不大。國際油價大跌,理應反映於物價下降,如今卻無人樂觀看待,原因是大家知道癥結不在價格。上周美國聯準會緊急降息兩碼,市場反應不佳,也證明在資金已寬鬆時,減少利息成本的功用不大。

長時間以來,貨幣寬鬆帶來資金行情可能已造成國人寄望印鈔救市。務實地看,資金對產業紓困應該還是會有作用,不過時機很重要,利息處於低水平,央行一定懂得錢要用在刀口上。

如果疫情惡化、國際景氣更糟,政府可能需考慮所得補貼政策。首先,防疫隔離措施已影響不少個人與家庭生計。接下來許多受衝擊企業將面臨是否裁員或能否繼續經營考驗。再來失業恐怕勢必出現。從疫情爆發以來,經常聽到政府官員說,防疫如同作戰,希望他們不要輕忽了另外一個戰場。

隨著各國為因應疫情,限制跨境旅行或甚至封鎖邊界,可想而知這次事件會造成世人對全球化的發展有新的體會。我想起年輕時看過的一本書,當時中文書名譯為「美麗新世界」,不過原文是Brave New World,Brave是勇敢的意思。全球化透過科技進步與市場擴大帶來繁榮,拉近世界的距離,不過也引起恐怖攻擊、氣候變異與疫病傳播。這場災難終會過去,結束之後,防疫經驗應該讓我們更勇敢面對未來,而不是退縮封閉。

   
加速減碳 人人都要是實踐者
林如森/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聯合報

聯合報願景工程搶救熱島效應,加速減碳行動系列報導,令我想起去年倡導「為氣候罷課」的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並因此獲選去年時代雜誌風雲人物。美國加州前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對她大加讚賞,在推特上說「我喜歡看到有人不只是抱怨,而是行動起來,你鼓舞了我」。反觀台灣,到底「減碳行動」成效如何?

台糖作為台灣最大土地管理者,從當年大量釋出農地,便宜出租蓋大學,到最近配合台商回流,計畫釋出中南部土地開發工業區,還要配合「農電共生」光電園區計畫,動到農地造林、毛豆田、有機農田的頭上來,怪不得抗議聲不斷。

廿年前,台灣還擁有八十一萬公頃可耕農地,迄今不到四十萬公頃,還繼續流失。當時農委會主委彭作奎拒絕為開啟新購農地可建農舍漏洞的「農業發展條例」背書,悍然請辭,主要理由是農地流失是「國安問題」。但是,現在政治環境,有風骨的官員鮮有?

森林是大自然調節器,也是最豐富的生物資源及基因庫,無論是高山森林或是平地造林、都市林,都是林業經營的一環。早在一九八二年聯合國「世界自然憲章」,就列舉諸多原則,包括生物資源運用,不得超出其再生能力,在從事農林漁牧活動時,應注意自然的特徵及其限制,不可超越自然資源使用限度。

森林問題,不僅是地域性問題,更是國際環境政治的重要議題。地球暖化,台灣當然有責任,但對台灣來說,這個責任並不是自發覺醒,而是國際社會強加的任務,台灣人必須體悟自己是地球暖化的加害者,否則就不會進而去調整角色,成為救地球的行動者。

只有就像童貝里般,運用傳播媒體力量,喚醒人人的環保意識,進而成為行動者、實踐者,並促使公部門正視產業的調整及能源結構的調整,否則減碳行動,只是淪於空談。

   
有你有我 防疫才無破口
李寶珍/教(新北市)/聯合報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筆者擔心旅居海外朋友,透過網路表達關心。一開始,病毒只在亞洲擴散,北歐各國是零確診,心想或許北國地廣人稀,衛生條件良好,可逃過一劫。但前幾天,旅居北歐友人開始擔心了。她移民前是醫療從業人員,也歷經過SARS風暴,深知這非普通流感,是種新型傳染疾病,不可小覷。

果然,她居住地也陸續有病例出現,且擴散迅速,當地衛生公部門開始手足無措,因為從未有應付大型傳染病經驗。我詢問如果國民確診後,當地政府如何處理,她說會給確診者病假不用上班,但是可正常去超市或健身房,及其他公共場所。小朋友確診只有在家休息,其他孩子正常上課。

她十分無奈,政府沒有危機意識,反觀台灣防疫政策,一開始或許被認為小題大作;但還好公衛部門洞察先機,當機立斷,落實入境檢疫。嚴謹的隔離政策,讓人民暫時躲過病毒第一波攻擊;然而,還是有少數人違反隔離政策,拿其他人健康開玩笑,不可取。筆者認為唯有全民配合,非常時期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有你有我,台灣防疫無破口。

   
NBA明快停賽 損收入、保價值
陶以哲/高中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職籃爵士隊明星中鋒戈貝爾傳出新冠肺炎確診,NBA官方宣布無限期停賽。NBA作為全球職籃運動產業龍頭,一旦停賽相關收入勢必損失慘重。資本主義掛帥下仍忍痛立即中斷賽事,其來有自。

NBA延攬全球最天才洋溢近五百名球員,球員作為聯盟與各球團寶貴資產,如同世界五百大企業般,均為高天價商品,如明星賽兩隊隊長詹姆斯與字母哥,年薪都數億之譜;比賽期間,球場上進駐許多保全人員,是維護球場進出秩序,也是球員安全確保。

目前已知新冠狀病毒對心肺功能危害甚巨,籃球員又需要大量換氣、仰賴良好呼吸循環功能,以俾場上運動表現,一旦染病,職涯發展不堪設想。球員之外,團隊也包括教練團與後勤支持人員,這些專業人才同樣攸關球團利益,都需高規格保護。

籃球運動帶來的活力、健康甚至夢想實現,一直都是NBA核心企業價值,也是球迷想望與認同。新冠病毒走在光譜另一端,代表是疾病、黑暗甚至死亡。由於籃球場上充滿著身體接觸與碰撞,加上觀眾群聚觀賽狀態,在不確定病毒身處何方,暫停是最佳策略,除確保NBA品牌價值,生養休息,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宣戰。

明星球員染病讓世人驚訝,NBA當局明快危機處理,雖損失龐大商業利益,球迷也看不到比賽,但也是不得不為的危機管控。疫情嚴峻並持續擴大中,捍衛健康與生命,永遠是最高原則。

   
「將啟程」的國民黨改革?
李峰年/大學生(雲縣虎尾)/聯合報

這次國民黨主席補選,以改革為主軸,提出黨要年輕化與數位化,面對大選慘敗,終於看出問題;江啟臣順勢當選最年輕的黨主席,不意外。但在現今政壇上,年輕似乎占優勢,但是要站在黨主席高度,江的思維勢必與以往黨主席有所不同。

國民黨在年輕族群支持率低迷是事實,且年輕選民漸增,國民黨要如何在自己的政治立場與台灣社會民意間,找尋到自己的定位,是重中之重要務。江主席得利用其年輕優勢,扮演好黨意與民意和世代間的橋梁,尤其是如何說服黨內前輩們與資深黨員願意支持黨的改革,能進一步增加國民黨的年輕支持者?

即使年輕潮流勢不可擋,但國民黨要改革,仍需要說服溝通與行動並進;談改革得先為國民黨未來的藍圖定錨。改革之路,必須有清楚明確的目標,不能走馬看花式改革,否則很快就會失去方向與動力。

此外,當前國民黨需要的是有魄力的領導人,因為會有很多批評,又如何在批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政治價值,有相當難度?江的國民黨改革路能走多遠?就在於他想給台灣社會,未來看到什麼樣的國民黨?更重要的是,江得先取得內部老中青的團結,才能進而贏得台灣社會的信任。

   
發現火災後要做的第一件事
發生火災時,你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與價值在於,別等到真的遇到火災,才在一片驚慌中思考該怎麼做。發現火災後第一件事是「大叫(示警)」,沒有例外。

移動的美好 鐵路便當的心意與新意
在時代的巨輪下,台鐵便當依然保有傳統的排骨口味,同時也以台灣各地食材,推出特色美味;福井食堂的鐵道迷老闆,在故鄉賣便當、打造鐵道文物館;而里山動物列車則以生態彩繪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