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4/21 第471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三次零確診驕傲什麼?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十人一口罩,慘然罩不住國軍疫情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方案應拉高格局擴大範圍
民意論壇 朱宗慶/表演藝術「現場」與「線上」的撞擊
期許520 為疫後兩岸保留空間
聯合筆記/因病毒消失的基本人權
實驗教育 需檢驗更需優質師
穿「燃燒國旗」 府發言人應辭職
小民快活不下去 官員還在玩弄數字
大意失荊州的敦睦艦隊
疫情當中提高車速 多麼諷刺!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三次零確診驕傲什麼?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歐美大量海歸潮帶回的一波確診潮,上周似已趨緩,國內出現三天零確診。民進黨在臉書粉專貼出圖片,一隻手比出OK的手勢,一道強光則穿透拇指和食指圈起來的圓,意味一周三次零新增,並表示「台灣OK」。同樣的,國防部也在臉書粉專上標榜零確診,還說「不是防疫破口」、「從嚴管控」,驕傲得不得了。

不料就在隔日,海軍就爆出敦睦艦隊「磐石艦」上有三人確診,次日確診數更飆升到廿四人。可議的是,艦隊的檢疫、隔離被質疑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官兵早已下船趴趴走,到底感染源為何,影響層面多大,皆不得而知。顯然地,這已為新一波疫情拉響警報。

從民進黨到國防部這種急於宣傳「零確診」的心態,令人難以理解。全球疫情仍在延燒,無論國內病例多少,都不能掉以輕心;民進黨誇示的「台灣OK」,到底是什麼OK?上次清明連假爆發大量旅遊潮,才讓防疫工作緊張了一陣子,原因就在官員倡導國內旅遊;民進黨怎麼學不乖?

民進黨對「零確診」的驕傲感,令人想起義大利的例子。二月底時,一位義大利地方首長得意洋洋地說,「中國人沒有義大利人的良好衛生習慣,所以為疫情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事隔一周,疫情在義大利排山倒海擴散,這名官員頓成笑柄。

標榜「零確診」,除了「大內宣」,沒有正面價值,只會讓民眾產生虛幻的安全感。自我吹噓的事,還是少做點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十人一口罩,慘然罩不住國軍疫情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國軍敦睦艦隊出訪帛琉,未料卻驚爆廿多名官兵染患新冠肺炎確診,且在返台登岸數日後方才發現疫情。這起大規模群聚感染,不僅使台灣多日「零確診」的紀錄毀於一旦,更是對政府沾沾自喜於抗疫戰果的當頭棒喝。最可議的是,蔡政府近期大做口罩外交,但軍方每日獲配口罩量卻僅及國軍人數的十分之一;直至近日士兵染疫,政府才承諾將增為每人每日一片。如此不合常理的作法,如何確保國軍的素質與戰力?

蔡政府三月開始大做口罩外交,捐出一千多萬片口罩給其他國家。令人意外的是,國防部長嚴德發本月九日在立法院答詢,外界才得知全體國軍每日獲配口罩數量僅一萬七千片,只是十八萬名國軍的十分之一。換言之,每十名官兵每天僅一人能領到口罩;或者,每人一片口罩要使用十天。以軍中群體生活之密切,這樣的數量顯然嚴重不足。在朝野立委抗議下,防疫指揮中心十七日起每天改撥四萬七千片口罩給軍方,仍不及國軍人數的三分之一;直到十八日,行政院才說會給足軍方每日十八萬九千片。

但這一切已來得太遲。在行政院宣布國軍將享有一天一片的口罩配額時,前一夜,指揮中心已得悉有三名官兵染疫。亦即,行政院的動作,不過是在亡羊補牢,掩飾自己剋扣軍方口罩之失。儘管國防部宣稱,此次艦隊出訪事先備妥三萬片口罩,足敷敦睦行程中每日一片之需。姑不論艦上是否如實發放並嚴格執行戴口罩政策,但從政府配發口罩之不公,寧可剋扣自己的國軍,卻把口罩拿到國際上耀武揚威做外交,這種「重外輕內」的失衡心態,如何能說重視國防、愛惜國軍?

若是行有餘力,可以助人,政府將多餘的口罩捐給其他為疫情所苦的國家,全民應該感到與有榮焉。然而,國軍是保家衛國的最重要骨幹,蔡政府一手不斷刻意去挑起兩岸之間的嫌隙,另一手卻又挪移軍方的基本防疫物資去遂行自己的政治外交目的,真是匪夷所思。包括敦睦艦隊返台時蔡英文率參謀總長在岸邊迎接,表面上,蔡總統表現出對國軍的關愛;事實上,她真正在意的,也只是此行的「外交宣示目的」,不是嗎?

從防疫的觀點看,這次海軍敦睦艦隊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群聚感染,且在漫長的一個月海上隔離結束後才發現確診,艦上的管理疏失或醫療警覺不足,都難脫責任。但是,我們也反對外界把所有矛頭都對準軍方。原因是,除了政府對軍方的口罩等防疫物資配發不足,對軍隊內部的防疫要求恐怕也是心不在焉。包括指揮中心的態度,對於大量境外回國的人員始終抱持著儌倖的態度,既不願為他們進行普篩,又不願實施集中隔離,認為篩檢確診率太低不符成本效益。若連指揮官都抱持這種輕率的態度,久而久之,一般民眾或軍方當然會隨之日漸鬆懈怠忽。

在第一時間,陳時中將艦上感染定位為「境外移入」,並稱可能是在帛琉染疫,也是很不嚴謹的說法。事實上,敦睦艦隊離開帛琉已經超過一個月,我們更要擔心的,應該是台灣有沒有在敦睦之行將病毒帶到「零確診」的帛琉,而不是把責任推給難以追查源頭的友邦。陳時中後來改口,稱此案無法斷定為境外移入,顯然已意識到自己失之武斷。而誠如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所言,最先發現的三名確診者未必是感染源頭,艦上可能已有多波疫情傳播;言下之意,艦上可能早有人染疫,卻在輕症之下不知不覺地將病毒帶上船艦,傳染給其他人。

這次海軍艦上感染之嚴重,讓人始料未及。此一事件,除真實映照出蔡政府「重外交、輕國防」的失衡心態,也暴露了疫情指揮中心的大意和疲態。尤其,這波疫情會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一般大眾,一刻也大意不得。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方案應拉高格局擴大範圍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朝野為新冠肺炎紓困是否該發放現金吵得不可開交,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國的紓困案,是否能達成「快速紓困、避免倒閉、保住工作、穩定經濟」四大目標。拿台美兩套紓困方案來比較,我們必須說,經濟「陳時中」仍待努力塑造,政府紓困方案有很大進步空間,需要朝野繼續努力。

台美兩套紓困方案,有幾項明顯差異值得深思,部分可以立即考慮調整,部分可留待未來改進。幾項主要差異如下:我國紓困規劃能力較弱;其次是我國規模過小、速度太慢、範圍不足、政治算計過多;另外是我國缺乏監督。換言之,從紓困方案的台美對照下,頗有「開發中」對上「已開發」國家之感,切不可因防疫成效優於美國而自我膨脹。

美國雖在防疫上延宕肇事,但3月25日通過的紓困方案,可是一氣呵成卻又一應俱全,幾乎該注意的層面全部關照,讓人佩服其規劃能力之堅強和嚴謹、研究之扎實,才能端上如此精采之滿漢全席。這充分展示在重視研究和支持智庫下,在關鍵時刻立即展現優勢;而我國輕忽研究和智庫,政府單位逐年刪減行政預算卻增加工作量和無關瑣事,加上經常政治任命非專業者,已顯現出規劃能力的流失,各部會端出之「大菜」活像個大拼盤,觀風向、看眼色,東拼西湊難維持整體一致性。

其次,紓困規模太小。美國預期疫情可能流感化,對經濟干擾不會迅速停止,才動用到經濟生產10%的空前規模來紓困;歐日也都了解其嚴重性,分別提撥10%~20%不等的紓困預算來應對。但政府號稱動用1.05兆元、經濟規模5%的資源,實際上7,000億元是銀行貸款終要還的,且執行率可能在銀行保守行事下被壓低,1,400億元是移緩濟急並沒有增加預算,另外的2,100億元特別預算只占經濟生產1.1%,以此規模當然只能做有限的紓困。其實,台灣經濟和全球高度連動,當全球負成長時,台灣不可能獨好,主計總處已不再倡言「有紓困就可以保2」,國發會也只能「相信」經濟會正成長,所有智庫和研究機構也都噤若寒蟬,不敢「唱衰」台灣;但要維持經濟動能,卻動用如此有限資源,只能說太過樂觀。

其三,美國國民即將拿到川普簽名的支票,5,000億美元的挹注即將進入各行各業挽救蕭條。但在台灣,等紓困方案生效上路,大概中小企業倒閉潮已經發生,不知屆時要去「紓誰的困」?勞動部在外界批評下,總算增加補助受嚴重衝擊行業勞工,也研議三年期、10萬元上限、5月上路的受補貼個人低利紓困貸款,資格放寬為能證明工作事實即可,這是正確方向,但名額50萬名仍可再增加。

其四、我國紓困範圍不足。美國紓困和補助的範圍從個人和家庭、小企業和一般企業、公共健康機構、州和地方政府、社區發展、孩童營養、食物銀行、有學貸和被迫輟學的學生、社區照顧中心、大學和藝術文化機構,可說會受到疫情影響的層面一次全部照顧到,其規劃能力他國難以比擬。

其五,美國約2兆美元的紓困方案中,有3,400億美元是透過州和地方政府執行的,比重達17%,包括1,500億美元用來補助它們因疫情引發的支出;但我國中央似乎刻意繞過地方,讓人懷疑有政治算計。

其六,我國缺乏有效監督。美國在法案中創設了一個聯邦的「總監督長」和國會的「監督委員會」,監督其執行是否遵照法律,沒有弊端,我國則是提供中央一張空白支票,執行面是否會有偏誤,欠缺機制,沒辦法監督。

書到用時方恨少,疫情到來能力弱;若政府平時糟蹋官僚體制,在野黨也只想作秀無能監督,關鍵時刻可能就誤盡天下蒼生,朝野都該加油。

   
民意論壇
朱宗慶/表演藝術「現場」與「線上」的撞擊
朱宗慶/聯合報

近來因為疫情的關係,在學校教課及工作會議,紛紛嘗試「視訊」方式進行,作為防疫期間的替代方案。這場疫情扭轉了過去人和人直接面對面的習常,將因遠距離或即時性而使用的網路互動,變成了生活的日常。

說實話,作為表演藝術工作者,十分重視「視聽臨場感」與「群體互動感」。但疫情發生以來,為降低人與人互動的接觸風險,在教學與工作會議上,使用網路視訊或電話會議的頻率大增。

這期間,深深有種感受。會議或上課時,大家為了互相保護,必須拉開間隔、戴上口罩,互動關係似乎因而疏離不少;轉換方式,透過視訊授課、開會,大家雖然不在同一空間,但脫下口罩,在鏡頭前的熱烈交流,彼此「互動」的距離,卻是比想像中貼近。

但相較起來,我還是更喜歡現場互動的感覺。這段時間的經驗,也讓我不斷思考:如果回到表演藝術上設想,那麼網路的「線上」觀看和親臨劇場「現場」看演出之間,對參與者、體驗者的選擇差別和意願、「線上」和「現場」彼此間是互斥,還是可並存?兩者是替代,還是互補?使用族群重疊性為何?如何讓線上觀賞者移轉到進劇場「現場」看演出?這些問題值得探討。

目前在台灣或亞洲地區,線上觀看表演藝術節目的普及性,以及素材豐富性相對尚未成熟,是藝文界多所瞭解的狀況。這段時間,許多人提及此時是醞釀各種創新模式的時機點。對於表演藝術觀賞來說,「線上」的新嘗試,在核心價值不變下,或有機會適度地融入到表演、工作、教學與行銷推廣上。

任何機制的推動,總要有個起頭,我認為,此刻表演藝術界已開始思考線上收看機制的可能性。一方面,讓表演團隊在疫情期間有演出動能與維持收入;另一方面,從觀眾需求端切入,透過線上節目的推出,來提增觀眾的擴及性,以及儲備未來恢復日常觀眾回流劇場的能量。

雖然目前要透過線上節目的推動來增加表演團隊收入,仍屬有限,但這個管道的建立,不僅是被動作為因應疫情「不得不」的使用,也是藉此機會,將過去不成熟的機制建立起來,既作為此時的「輔助」,並是未來規畫的重要項目之一。

表演藝術即時共感,有難以被取代的特性;要建置一個被視聽大眾廣為關注、持續引發熱潮,甚至為劇場開發新觀眾的線上收看機制,尚有許多需要討論的實質課題。除了節目來源及內容之外,也包含技術層面問題,例如:節目產生方式、頻道平台、觀眾觀看機制、行銷推廣等等面向;除此之外,收費機制亦有討論空間,如起初的觀眾培養、累積階段,免費及收費都是選項;但未來若能進一步建立付費機制,不僅對整體產業有所助益,同時對創作者也會更有保障。綜觀以上,以現況來說,仍需要時間來累積,更需要多方的集體合作與學習。

「螢幕」無法完全取代「劇場」,但若能讓現場演出與影像呈現相輔相成,做成後續研究用途、推廣管道,觀賞人口的累積,以及讓演出者有額外版權收入,是我所樂見其成,表演藝術的創意無限,藉此機會,也許能激盪出劇場結合科技創新的精采可能性!(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期許520 為疫後兩岸保留空間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去年十一月主計總處依慣例發表來年的經濟預測。那時尚無新冠肺炎疫情,因此政府樂觀的預估二○二○年經濟成長率應該可達二.七二%。然而開春以來,因為疫情肆虐,百業都受到衝擊,故三月時修正數值到一.六九至二.四四%。但國際信評機構對我們今年的經濟成長似乎不這麼樂觀,穆迪認為將降至○.二%,上星期標普也下修到負一.二%,IMF甚至預測可能會到負四%。對此我們的中經院也公布了最新預測,雖不至於到負成長,但也放緩至一.○二%,陷入保一%的危機。

以上的預測都是基於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但台灣的經濟還要受到兩岸政治因素的干擾。例如ECFA可能

在今年九月就會停止,未來RCEP也無法參加,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可能更大。再加上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兩岸之間因為很多議題,摩擦不斷,雙方民粹高漲,互相衝撞,台灣「仇中」,大陸「仇台」的氣氛濃厚。

另外,我們可以觀察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勢力日漸式微,大陸又明令暫停陸生赴台升學就讀,以及最近共軍艦隊南下,軍機持續繞台等等,種種跡象讓人擔憂兩岸關係可能會產生變化。尤其上周大陸環球時報一篇「世界進入多事之秋,台當局須悠著點」的社評,以「自以為是地鋌而走險一定會招致沉痛的代價。勿謂言之不預。」做為結論,警告意味濃厚。

其實兩岸應該體認,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面對這個可怕的對手,兩岸應在各有所長的情況下,交換彼此經驗及資源,不但可以互遞橄欖枝,化解誤會及仇恨,同時也可將這些經驗推廣到其他遭受新冠肆虐的國家,造福地球村,化危機為轉機。因此兩岸政府都應善用智慧,勿再用言語及政策挑釁,彼此尊重,不要在口頭上爭強鬥勇,逞一時之快,為疫情結束後雙方互動及交流保留空間。

最近蔡總統甫獲時代雜誌列為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我們恭喜總統,也期許她有更大的作為,尤其在兩岸和平方面,能夠發揮她的智慧及能力,為台灣創造更有利的局面。面對目前的僵局,蔡總統五二○的就職演說或許就是很好的轉圜機會,如能釋出善意,雙方就可展開良性對話,化解誤會及衝突。只要台海能夠和平穩定,台灣經濟就可以維持成長,兩岸也可保持友誼交流,不論是對兩岸人民,甚至天下蒼生,都是正向發展,功德無量。

   
聯合筆記/因病毒消失的基本人權
蕭白雪/聯合報

一個病毒影響全世界,不僅改變多數人的生活日常,更考驗著許多人原本堅持的基本人權價值,讓這場疫情也像面照妖鏡,照映出真正民主與獨裁的挑戰。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各國對中國大陸天眼系統對全民監控的隱私爭議論戰已久,最近大陸推出的支付寶健康碼,除可判斷感染風險,還以防疫為由,被傳出與公安共享訊息,被人權觀察組織研究員形容是:此次病毒爆發,是中國展開大規模全民監控的新里程碑。

不只在中國大陸,疫情蔓延全球,俄羅斯不但對居家隔離者施以電子監控,更立法對違反隔離規定者,最重可處七年有期徒刑,讓反對者直批是暴政。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不但授權讓安全機關使用為反恐開發的祕密手機資訊監控公民行動,更關閉法院,讓自己被控貪腐的官司無法開庭。

因應疫情而祭出電子監控手段的國家越來越多,波蘭對居家隔離者開發的一款新APP,還要求居家隔離者每天自拍證明乖乖在家,但引發爭議的是,相關資料竟可保存六年之久。

在台灣,儘管政府總說不會將因防疫所蒐集的民眾個資,用作未來的全民監控之用,但以目前自始就欠缺明確法源的作法,不少人權團體都警告,要確保政府為因應疫情危機的處理措施,未來不會轉換成損及民眾基本人權的危機。

相較於國內執政團隊對於防疫電子圍籬的得意洋洋,德國衛生部上個月想在防疫法中增訂,將手機基地台資訊作為追蹤確診者的親密接觸者資訊,德國的司法部長及聯邦政府有關資料保護官員都表態強調,若沒取得手機用戶同意,直接從電信商取得資料,是對公民權利的嚴重侵犯。

因為疫情讓許多國家陸續發布緊急命令,限制人民不少自由,但卻讓行政權幾乎失去監督制約,許多緊急命令甚至沒有期限,許多國家陸續立法處罰散布疫情假訊息,卻讓質疑政府的報導也常被視為假訊息而被迫消失,讓病毒意外成為新獨裁政權溫床。

病毒給予執政者濫權的機會,也讓不少人在恐懼下主動交出隱私,令不少長期關注人權者憂心,聯合國反恐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長期在大學教授人權法的奧雷因(Fionnuala Ni Aolain)前陣子對世人提出警告:我們可能會見到,疾病流行過後不久,可能緊隨其後的是專制和鎮壓的流行。對台灣民眾而言,同樣不可不慎。

   
實驗教育 需檢驗更需優質師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聯合報

據昨日報載,少子化趨勢下,實驗教育逆勢成長。監察院在今年一月發布的「我國實驗教育的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報告中也指出,「不乏中小學校長、地方主管機關直言,推動實驗教育部分原因是為了改善招生不佳問題」。但是招生改善後,教育品質有提升嗎?可能沒有人知道,因為我們缺乏一個國小階段、全國統一的學力普測。

無論是公辦公營實驗教育或公辦民營實驗教育,立法精神都是「為促進教育創新」,讓下一代「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隨著時代演進,現代化國民所需具備的素養也需要與時俱進。舉例來說,在廿世紀初,不識字的人生活得很辛苦。到廿一世紀,台灣已經沒有不識字的人,但是不會使用數位工具的人未來會很不方便,因為他們無法上網買口罩或用數位貨幣。

監察院的報告直問:「整體實驗教育實施迄今所建立之現況樣貌為何、是否發揮預期之教育理念、達成教育理想,政府機關及民間機構之角色為何?」指出很多教育部需要改善的事項,包含介紹日本的制度,暗示國小學力普測的重要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監察院報告裡完全沒有探討師資培訓。

我們都知道,在所有會影響教育成效的因素裡,教師的良莠是最關鍵的因素。實驗教育學校在過去五年從八校成長至七十九校,成長約十倍;參與學生數也從一○四年五三三一人,提升至一○八年一點八萬人,成長二點三倍。但是培養實驗教育的師培單位沒有任何成長。

我們舉華德福教育為例。華德福是全台灣最多的實驗教育,目前有廿三所華德福學校,近五千位學生。但是全台灣沒有一所師培大學可以提供完整的華德福師培。在這情況下,宜蘭慈心華德福毅然決然扛起責任,培育了近六百位教師,促成華德福教育在台灣蓬勃發展。令人惋惜的是,因為慈心不是師培大學,這些老師無法拿到合格教師證,損失很多個人權益,也影響更多優秀的人投入。

我們很欣喜看到越來越多家長認同實驗教育。但是如果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機制來檢核品質,更沒有制度來培育優質實驗教育教師,我們很憂心實驗教育的未來。

   
穿「燃燒國旗」 府發言人應辭職
田方倫/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聯合報

廿日上午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身穿有「燃燒國旗」圖樣的《國際橋牌社》紀念T恤在總統府前接受訪問。誠摯請問中華民國總統府的發言人,您是如何對待自己國家的?更請問這樣的衣服若不是侮辱國家,什麼才是侮辱國家?

看到發言人在臉書的回應,更是令人覺得傻眼。丁發言人強調這是《國際橋牌社》的紀念衣,但要搞清楚發言人不能想穿什麼就穿什麼,因為發言人時時刻刻都應準備好隨時代表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表看法,更在上班時間穿這樣的紀念T恤進出總統府辦公,請問居心何在?

國旗是我們國家象徵,過去這段時間,無論是口罩外交時我們把國旗貼在外箱上,還是總統府上方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或者是為中華隊在國際賽事上加油時,揮舞著我們的國旗,就是對中華民國的驕傲,也是對國旗的尊重。發言人這樣閃爍其詞的解釋,是不是根本不了解事情嚴重性及敏感度?

倘若我們總統府發言人的心態真是如此,筆者更是強烈呼籲,丁允恭應當主動辭去總統府發言人一職,並且向社會大眾致歉,同時請總統蔡英文對此說明,如果代表總統發言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都是如此不尊重自己的國家以及國旗,是否真的適任發言人一職?蔡英文總統又是如何看待中華民國的?

務必記得在什麼樣的場合、什麼樣的身分、穿什麼樣的衣服,這是一個領中華民國國家公帑的公務員最基本的原則。今天如果是一般民眾,要穿什麼衣服都是他的自由,任何人都無從置喙。但一位領國家公帑、對外代表總統發言的人,身穿燒毀國旗的衣服,即便是對戲劇表達支持,心態上就是大有問題。

還是誠摯呼籲,丁允恭發言人您還是辭職以示負責,並且勇敢的向社會大眾道歉。起碼您的大老闆,蔡英文總統到現在還不敢宣布台灣獨立。

   
小民快活不下去 官員還在玩弄數字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聯合報

國際貨幣基金大幅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至負四%,眾內閣官員氣急敗壞紛紛跳出來反駁。強調台灣疫情防治得好,及政府紓困振興措施正面效應,經濟成長率被嚴重低估。

好吧,就算官員所說屬實,收入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百姓,仍是苦哈哈。再說國際疫情嚴重,導致貨出不去,人進不來,台灣根本無法獨善其身。百姓心理茫然,不知這場災難伊於胡底,日子還要苦熬多久,不似官員那樣淡然看待經濟上的衝擊。

而政府紓困振興措施,說得堂皇,究其實或華而不實,或不切實際。如行政院宣稱紓困預算總額上兆元,然而其中七千億元是貸款協助,要經銀行審核通過才借得到錢。那些亟待融資救命的,不少是中小企業和個體戶,對他們而言紓困門檻何其高不可攀。

許多人呼籲趕緊發現金救急,經濟部卻堅持用酷碰券,說可以刺激民眾消費,說酷碰券有廿五%折扣,民眾要領政府補助的一千元,須先花四千元,如此可望誘發四倍的消費。

真是天方夜譚!學過初等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折扣就是降價,降價廿五%要誘發四倍消費量,則其需求價格彈性要高達十六,這怎麼可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說:「當代經濟學中,說不出口的蠢話,則可以用數學來表達。」經濟部長的誘發四倍數學就是。

寇斯還呼籲,走出「黑板經濟學」,走入現實人生,研究解決問題之道。對日子苦熬的民眾來說,經濟成長率是正是負,趴數多少,那是黑板經濟學,根本不能呈現他們真實的生活困境。比如不少企業要求員工自請無薪事假,這些人數並未列入政府的減班休息統計。這些黑數有多少,官員知否?官員切莫再把弄數字花招,自我安慰。請走入現實生活,看看底層小民如何快活不下去!

   
大意失荊州的敦睦艦隊
楊鴻光/退役教官(台中市)/聯合報

正當法國電視台狂報圓山飯店前點燈打上ZERO字樣及台灣抗疫「秘密」的同時,十八日卻傳出海軍敦睦艦隊三人確診,十九日再大增廿一例,累計廿四例確診。這支人數多達七四四人的艦隊,確診人數恐怕還會增加,形成防疫破口,也影響了我國防疫模範生的口碑。

雖然這次敦睦艦隊大規模染疫的真實狀況,正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疫調中,但不可諱言在艦隊層級上,艦隊指揮官恐難辭其咎,應負起最大的責任。

值此世界各國都正為新冠肺炎左支右絀之際,敦睦艦隊例行出航,在防疫措施上理應更加綿密嚴謹,戒慎恐懼,雖然徵調六名醫師,但是對艦上官兵出現異常的疑似症狀,未能及時通報反映,顯有掉以輕心輕忽略過之舉,指揮官亦未及時深入探究,掌握真實狀況,研判最壞的狀況及最佳的策略。

敦睦艦隊錯把圓滿完成艦隊遠航,促進敦睦外交的任務列為最終目標,防疫零確診反而成了次要目標,缺少了防疫層層把關的警覺性,在病毒如同水銀洩地,無孔不入的情況下,艦上染疫也就不足為奇了。

敦睦艦隊按表操課,墨守成規,對疫情出現的蛛絲馬跡未能追根究柢,向上回報,造成大意失荊州的後果。

國軍向來有「報喜不報憂,趨吉避凶」的文化,甚至流傳「苦幹實幹,撤職查辦,苦苦哀求,互踼皮球」的順口溜。有功則歸功於主官英明的領導,有過則歸咎部屬承擔究責。在「防疫視同作戰,且是一場持久戰」的前提下,應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的胸襟,並徹底屏除這些陋規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疫情當中提高車速 多麼諷刺!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聯合報

清明假期由於出遊人多,摩肩擦踵,衛福部擔心新冠肺炎傳染又有一波高峰,幾乎要下令限制旅遊,害全國上下緊張了好幾天。同一個假期,公路總局卻想趁車多,在蘇花改橋隧段試試提升速限,原訂半年試辦評估,沒想到立即獲得交通部核准端午假期開始,該路段約四十公里全面從時速六十公里提高到七十公里。一邊是戒慎緊張怕人多有傳染破口,一邊是爽快提速有如在虎口放行。這是多麼諷刺啊!同為生命安全,同為政府施政,怎麼有這麼不一樣的決策?我們真的是民「生」第一嗎?

近十年來,全世界都對高速公路和市區街道,為不同理由,採行降速措施。前者大致是為減汙和節能,後者則在降低車禍與死傷人數(即使低速耗油也在所不惜)。多年多國研究,大致上每增一點六公里車速,肇事增加六%!尤其五十公里車速撞到人,只有十五%存活率,而降速到卅公里,相同撞擊存活率可達九十%!因此,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都朝「降速保安」作為交通方針。我們是逆向第一嗎?

車速提高對公共安全的威脅,交通部有過分析。國道一速限一百公里和速限一一○公里的國二各三百公里長路段相比,後者事故率一年後高出九十%,死傷也比較嚴重。可惜這樣血淋淋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國人凡事搶快的習性。蘇花改提速就是這種心理的最新寫照。去年全台交通死亡人數打破十年來持續下降,反彈升高!疫情又迫使公共運輸沒人敢搭,轉用私人交通工具必將肇事多、傷亡多,反彈驅勢恐將持續。防疫不歇下,主管機關卻坐視交安惡化?這又何其諷刺!

蘇花公路相較於同榜開放的「南迴」,其車速設定另有複雜之處。因為以下車和人的狀況,蘇花公路速限不宜貿然提高:一、長隧道多:駕駛人會慣性慢駛,隧道內單車道行駛,沒有相鄰車輛參照車速更容易落速;目前大型車輛尚未開放駛行隧道,車流混合情形尚未穩定,不易客觀評估事故高低。二、蘇花公路台九線尚有約四分之一路段沒有截彎取直,延用的速限遠低於新路的七十公里(有些甚至僅卅公里),車速不一,極易肇事;車流也沒辦法穩定,整條路時快時慢,行車時間不見得減省。三、蘇花公路是景觀公路,路經原民山村,自然和人文交會,正是花東觀光本錢,原就不該強調快速行車。

建議公路總局在六月底正式實施前,爭取一個月內分析提速得失,再就大型客貨車開放時程,研訂提速區塊,進而檢討蘇花公路全線的速限管理。

荼害全球的疫情強迫我們調整生活,正面來看,也藉此可以改變惰性,接納新理念。例如「在家工作」的人增加,交通的尖峰壓力紓緩,我們說不定也有餘裕尊重生命,推動「街道降速救人命」。又如,「社交距離」的習慣持續,駕駛人願意節制行車間距,就有可能引進自駕公車服務偏鄉。這些美好的畫面,有賴於我們是否從疫情困厄中深刻反省,學習如何真正疼惜生命。新冠戰疫,我們看到台灣人愛惜自己生命展現的社會力,盼望推己及人,能落實到保障生命的其他進步作法。

第一步,請不要(贊成)開快車!

   
流連台北城裡的歐風美味時光
台北人真是好口福,不用搭機出國,也可以嘗到歐式料理。法式手工巧克力、新北歐料理與南義拿坡里披薩這三味,在料理職人的堅持及傳遞真實美味的信念下,讓飄洋過海的飲食文化,也能在台北落地生根,並且獲得世界級的獎項肯定。

肺炎重傷蘋果 成也中國敗也中國
蘋果是在中國最賺錢的美國公司,2019年,它僅僅靠著iPhone,就在中國賺進440億美元,這個數字,幾乎等同於騰訊一年在全球所賺的錢。不過,這也是為什麼當新冠肺炎對於經濟的影響愈來愈嚴重的同時,蘋果率先調降財測。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