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 AIR】與你分享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大小事,讓所有人都能毫無障礙的接觸美好音樂。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08 第47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殺佛的妄語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官員不食人間煙火,連苦民都分等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創新轉型基金 要主動出擊
民意論壇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戶外舉行、院系自辦…多點彈性配套 畢典不因疫留憾
酷經濟/放水救市當然推高金價
新冠復陽 隔離檢疫平常心
美中交手…川普鐵了心 台灣要當心
紓困不排富比較笨?
3原則紓困 人民才有感
畫中有話/別拍了,先排隊吧!
錢回歸於民 自動修補政府不足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殺佛的妄語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寫出「超限戰」理論的人,忽然不再「超限」。中共解放軍退役少將喬良接連幾天談「台灣問題」,分別在香港紫荊雜誌、「中美印象」網媒、南華早報受訪或撰文;連發三箭,意味深長。

觀其論點,主要有三:一、「統一大業」讓位「復興大業」,兩者不再是同義詞,統一台灣甚至不是民族復興的主要內容。二、「領土主權」未必比經濟、金融等「其他主權」重要。三、「台灣問題」本質是「中美問題」,解決它必須等到中美掰手腕分出勝負之後。

新冠病毒肆虐,美軍四個軍種皆有人染疫,海軍受創尤深。趁此天機,「武統台灣」論調在大陸甚囂塵上。喬良顯然有意壓制此一鷹派念頭,但其目的不止於此,前述提法已是深刻的戰略轉向。

民族復興不一定包括統一台灣、領土主權不是至高無上,都是首次出現的新論調,恐怕跌碎了無數眼鏡。台灣問題的本質,還上升為中美問題,不再只是「中國內政」,這些都是典範轉移、大船掉頭。

鄧小平曾說統一可以等一百年,習近平卻說: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統一時間表似乎成了他的註冊商標。這次沒上層授意,喬良豈敢干犯君顏,吹起緩統的反調,已成外界揣測的焦點。這些新提法固對形勢的認識比以前清醒得多,卻本性不改。例如,公然下出「文統無望、只能武統」結論,替武統正當性背書,還放話時候一到要「遇佛殺佛、見僧殺僧」,這等妄語豈不令人反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官員不食人間煙火,連苦民都分等級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閣揆蘇貞昌日前豪氣宣布追加紓困對象,卻惹來一片罵聲。原因是,負責執行的地方政府尚不知其細節,而不少興沖沖趕往領錢的民眾卻因手續繁多敗興而回。更可議的是,政府對底層百姓紓困都採差別待遇:近百萬農民的一萬元補助是直接入帳,但其他無保勞工卻得自備各項證明排隊等待資格審核。

一項「德政」如何變成了「劣政」,這是個典型的例子。政府要想幫助在疫情中受苦的民眾,立意良善。但高官們一心搶著要表功,卻又對民眾設下層層苛刻的障礙,只顧自己「施恩」的威儀,卻忘了受惠百姓的尊嚴,也忘了地方政府審核發放的為難;於是,便有了今天怨聲載道的景況。包括衛福部提出的複雜公式,連聰明如陳時中都解釋到幾度語塞;這教那些連最低投保都繳不起的底層民眾,如何應付得來?

更離譜的是,就在大批基層民眾湧往公所排隊申請之際,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九十九萬農民可以不必提任何申請,政府會將一萬元現金直接匯入他們的帳戶。這項消息,不免令人錯愕:明明是政府同批發布的紓困對象,為何農民享有直接過關的便利,而更辛苦的不定時工卻要在那裡苦苦排隊,看審核官員的臉色?難道政府對於社會的「艱苦人」還要分等分級?

政府同一案發布的紓困對象,農民可以免申請補貼即自動入帳,而不定時工卻要過五關斬六將等候審核,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事。有這種奇怪的差別待遇,除顯示政府「重農輕工」及意圖綁樁的不公平心態,更重要的原因是紓困案的設計本身不夠合理,因而充滿「防弊」戒心,也才需羅列諸多條件勞師動眾地審核。

以蘇貞昌最初的估計,這波紓困將有一七○多萬人受惠,其中農民約一二○萬人、漁民廿萬人,無投保不定時工及流動攤商共卅四萬人。農委會認為,在有資格領取的一二○萬農民中,九十九萬人因有農保及帳戶資料,因此可直接將一萬元撥入其戶頭;其他無農保及沒有帳戶資料者,則仍須到農會填寫申請資料。換言之,對於農民的現金紓困,政府完全未將家戶存款的多寡列為審核條件,也毋須提任何勞動證明;但為何對漁民和低階工人卻附加諸多門檻?這不是對人民的差別待遇是什麼?

何況,政府擁有全民歷年的納稅紀錄,亦可透過總歸戶連線勾稽個別民眾或家戶的存款、薪資與財產,豈會不知道貧苦人家戶頭裡有幾個錢?蘇貞昌估計無投保工人有卅四萬人,這不就是各部會透過相關資料計算出來的?那麼,政府想要發萬元現金紓困,為何不乾脆就把錢發下去;卻要老百姓去排長龍、拿單據、被打官腔,受盡折磨?

不難想像,以這兩天街頭被炒高的玉蘭花行情,即可預知有些臨時偽冒的賣花者會出現在申請行列。但為了防杜少許偽冒,卻讓幾十萬底層勞工為準備證明資料而奔波於途,未必更見明智。事實上,與政府第一波的紓困相比,受衝擊的企業可獲補助四成員工薪資,計程車司機僅憑營業證每月即可補貼一萬元,水電工、營造工及其他自營工作者則一次可請領三萬元。相形之下,這些什麼農勞保都沾不上邊的臨時工,卻遲至第二波才能領取一萬現金;政府紓困的優先順序,不覺得步調太過荒唐難以令人心服嗎?當看到隊伍中泣訴孩子學費還沒著落的單親媽媽,稱自己已一兩個月沒工作的白頭男子,政府忍心剋扣他們嗎?

一百多天來,陳時中帶領防疫指揮工作成績不俗。反觀內閣團隊同期間的紓困及振興任務,兩度通過數千億特別預算,卻因缺乏開闊的瞻矚與心胸,使地方忙到抓狂,中央卻只贏得罵名。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連窮苦民眾都要分等級,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創新轉型基金 要主動出擊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蔡總統即將邁向第二任期之際,全球經濟正遭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也正步步為營地因應,在應付危機之餘,更冀望能化為轉機,奠定變局後的新發展模式。

四年前蔡總統甫上任時,同樣遭遇到不小的經濟挑戰,全球需求消退使得台灣的出口連續衰退近一年半,凸顯了當時台灣經濟幾個本質上的問題,首先是對貿易的高度依賴使得經濟成長總是曝險於多變的國際景氣中;其次是產業的創新轉型緩慢,使得產業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足;第三是投資與消費長期低迷,難以作為經濟成長的動力。在此背景下,蔡政府推出了「三駕馬車」策略,包含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既有產業創新轉型,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協助新創事業發展,以五大產業創新計畫引導建構新產業模式,希望能矯正經濟弊病。

四年倏忽而過,前述政策執行的良窳,也到了檢視之時。三駕馬車中,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早已成立運作,並以矽谷模式投資有利台灣產業發展的企業,雖績效尚未可知,至少已在設定的軌道上運作;產業創新計畫擴充到5+2,也陸續開始執行,逐步邁向目標。距離原先設定目標較遠的是由國發基金匡列1,000億元成立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不但實際投資的案件數不多,還衍生若干人謀不臧與掏空疑慮,最需檢討。

儘管如此,我們仍肯定當初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以活化善用國家資源來協助產業創新轉型的初衷,畢竟既有產業與企業的升級轉型緩慢,是台灣經濟長期之痛,如不能加以克服,不但不利於經濟成長,更有礙於提升就業品質與提高薪資。當然,政府資金投資產業創新轉型活動通常需承擔較高的風險,因為低風險的投資早早會由市場完成,輪不到也不需要政府投資。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既要承擔高風險,又要面對立法院投資必須獲利的要求,當然有其不易執行的難言苦處。

在蔡總統邁向第二任期而經濟又正遭逢疫情衝擊之際,正是政府檢討調整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的好時機。我們認為政府不應因噎廢食,反而應該賦予這個基金更積極的角色,以協助台灣既有產業的轉型發展。

從外在的局勢來看,美中貿易戰及肺炎疫情都正加劇全球產業鏈重組,必將對台灣廠商帶來改變,是危機也可能是契機,端視我們如何處理。在後疫情時代,中國供應鏈受創已難避免,過去慣性依附於中國供應鏈的台廠勢必要有重大調整的準備。為了因應可能的生產短鏈化趨勢,台廠必須更強化自身實力,提升在供應鏈中的地位,以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想要達成此目標,既有產業全面性地創新轉型當然是必要條件。因此創新轉型基金應主動出擊,鎖定策略產業,搭配經濟部依據產業創新條例採取的補貼措施,雙效合一地強化產業創新轉型的動能。

在全球變局中,過去台灣產業忽略掌握通路與市場、忽視經營品牌所帶來的危機將會更大。台灣的既有產業想要創新轉型,不能只求技術提升,更需重視軟硬整合、系統整合、善用人工智慧等,而這些往往不是只具有舊DNA的既有廠商所能獨力做到的,藉由跨國併購來獲取技術、合作研發、利用人才、掌握市場等,卻是台灣長久以來未曾重視的缺失,因此創新轉型基金也可主動協助業界組成策略聯盟,積極進行跨國併購,促使創新轉型加速。

創新轉型基金的資金不虞匱乏,缺的是更多有創意的做法與主動積極的態度。在蔡總統第二任的後疫情時代,我們至盼產業創新基金能夠脫胎換骨,在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必要進程中扮演更主動積極的角色,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助力。

   
民意論壇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周行一(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聯合報

中國大陸於四月份解除封城,正在努力恢復經濟活力;美國五月一日時已有卅二州某種程度地解禁「保持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ing)」;紐西蘭與澳洲正在討論雙向開放國界。影響世界經濟較大的國家都將逐步恢復經濟活動,解封後的全球經濟發展情勢值得大家關注。

二○二○年全球經濟負成長已成定局,COVID-19造成美國第一季衰退四點八%,中國大陸破紀錄倒退了六點八%,這是各國面臨突發大規模感染所採取的嚴格應變措施的必然結果。第二季也不樂觀,在無症狀帶病毒者可以迅速傳染別人,而且無法大量檢驗民眾的情況下,各國的解封行動將是謹慎的,歐美國家想在「救人命或救經濟」兩難中取得平衡,冒的風險是可能像新加坡一樣發生第二波疫情,所以不會躁進。中國大陸採取嚴格的措施控制疫情,已嚴重損害經濟,如果病毒再起,控制力道可想而知。

第三季起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程度將舒緩許多,屆時已開發國家會有能力大量檢測無症狀民眾,訂定精準的追蹤與隔離措施,讓已經或尚未感染的人民正常生活,各公私機構正常營運。雖然新興與低度開發國家因資源匱乏將不幸地犧牲許多生命,但到時應已經有許多人口感染過病毒,可以從事正常經濟活動。

第四季時全球的國界將已逐漸打開,雖然觀光等非必要旅行仍將受到抑制,但是全球主要經濟活動將接近正常化,許多專家預期秋天時病毒會再流行;不過因為各國政府應付第一波疫情時已經獲得寶貴的經驗,加上已經深入研究COVID-19的傳染方式與致死率,而且已有愈來愈多人感染過,第二波再起時的疫情應會小許多。儘管如此,除非解藥或疫苗開發出來,大家還是無法完全放心,經濟能量將無法完全釋放出來。

雖然已經有醫治COVID-19的藥開發出來,例如Remdesivir已由美國政府批准可以在緊急時使用,縮短病人的住院療程,但尚不算解藥;如果疫苗可以研發成功,並可以施打足夠的人數,疫情就可完全解除,但最樂觀的估計是今年底以後疫苗才可能出現;而也有專家警告,有些病毒迄今無問世的疫苗,例如C型肝炎及愛滋病等,假如COVID-19疫苗研發不順利,全球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等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感染後,疫情才有機會結束。

明年可以說是疫情過後的復甦年,但即使疫苗出現,還有生產瓶頸待克服,極可能短期間無法滿足全球需求,因此經濟活動必定難以完全恢復正常。這次各國政府為了避免疫情導致大蕭條,全力推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配以強力信用保證措施,為了避免廠商倒閉,已經使出洪荒之力,不會有能量在明年刺激景氣,所以明年是個低經濟成長、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作者為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

   
戶外舉行、院系自辦…多點彈性配套 畢典不因疫留憾
周玉娟/教育人員 (台中市)/聯合報

時序即將進入畢業季,受疫情影響,許多縣市學校仍在觀望是否要取消畢業典禮,或是禁止家長參加畢典。

畢業典禮,象徵孩子每個學習階段的豐收盛典;不辦,將成孩子心中永遠的遺憾,若辦,如何與防疫權衡,讓地方政府和學校單位傷透腦筋。

窮則變,變則通。屏東墾丁國小將畢典搬到海底舉行,防疫口罩換成氧氣面罩,免除飛沫傳染機率,除饒富創意防疫作為,也讓孩子體認到海洋保育維護生態的教育經驗。

台灣師範大學改成畢業周,院系自辦發揮創意,也分流人群;中山大學移師西子灣沙灘辦理,藍天白雲陽光沙灘是最寬廣最浪漫的舞台;台灣大學將在行政大樓前搭棚辦理,防曬兼雨備,拉開座位距離,縮短撥穗時間,點頭致意不握手。

為了能留給孩子學習人生難忘回憶,各學校無不絞盡腦汁,一邊上緊發條防疫一邊溫馨策畫畢典,令人佩服。對於那些有意今年不辦畢業典禮的學校,上列學校變通措施可為借鏡,疫情之下權宜之計,並非只有取消典禮這條路可走。

至於家長來不來,可視疫情發展而定,即使最後採取限制手法,仍可多些彈性配套措施,例如善用科技視訊直播全程活動,或規畫校園特定據點以班群方式分散人潮歡聚同樂分享榮耀…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各求學階段畢業典禮一生只有一次(不管是幼兒園、國中小或高中大學),作好萬全準備,不留遺憾。

   
酷經濟/放水救市當然推高金價
林建甫/聯合報

年初至今,金價現貨由每盎司一千五百美元,近日來到一千七百美元附近,升幅已逾十三%。

新冠肺炎堪稱人類面對有史以來最難纏的病毒,解藥與疫苗仍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月底疫情還局限在中國大陸,二月底已經蔓延到歐美,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緊張,美股、美債收益率暴跌。聯準會和美國政府開啟一系列強力救市政策,尤其聯準會兩次大降息,量化寬鬆作用下美國股市已經回神,暫時穩定住了。但美國紓困及財政刺激的作用效果並不顯著,總體經濟仍逐步被侵蝕,失業人數日漸增加。市場預期美國還會有更多刺激措施,尤其是數據顯示過去五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急升,累計已達兩千六百萬。

日前美國眾議院被迫又批准一項四千八百四十億美元的抗疫救濟法案,擴大到受疫情衝擊的小企業和對醫院提供貸款,現對疫情危機的總支出已近三兆美元。資金行情時代再度來臨下,黃金也會水漲船高。

三月下旬金價的期貨與現貨價格也發生了很大的「乖離效果」。因為從地區性流行轉成全球大流行後,世界各國相繼封關停運,對現貨與期貨市場造成不同程度衝擊。三月廿三日美準會宣布「無限量購債供應美元」救市,刺激黃金當日暴漲逾五十美元,但期貨黃金漲更多,漲了近一百美元,之後黃金現貨及期貨差價還逐步擴闊,廿四日差價甚至超過每盎司七十美元,隨後保持在廿至卅美元區間浮動兩個多星期才降回正常的十五美元內。這是因為疫情期間金礦停產及開工不足,預期可能短暫造成供應短缺。加上黃金以空運為主,多國停飛下令物流受限,造成未來的不確定。因此黃金現貨及期貨差價有明顯差距。但後來供應調整有道,才恢復正常。

金價向來與美元呈反向關係。美元供應暴增令金價受惠,加上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降至一%左右,短期經濟收縮、風險資產受壓,及實質負利率的情況下,資金尋找避難所,黃金反而成為風險之地。金價上升空間會受制於強勢美元和股市反彈,不過寬鬆的貨幣環境和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會為金價提供良好支持。意料短線會有調整但後市樂觀,升勢不會改變。

   
新冠復陽 隔離檢疫平常心
沈政男/醫師/聯合報

一名婦人兩個月前在卡達感染新冠病毒,經隔離治療且二採陰後返台,未料近日出現腹瀉症狀,經採檢後確認呈現陽性反應,而引發是否再次感染的疑慮。

早在兩、三個月前,中國大陸與南韓就已發現,少數新冠病例出院後,在追蹤期間「復陽」,也就是核酸PCR檢測再次呈現陽性反應,後來在各國也陸續發現類似病例,包括台灣也出現四例。

「復陽」的原因有幾種可能,最容易解釋的是,這類病例的病毒量較低,尤其到了感染後期處於檢驗值臨界點,因此時陰時陽,而這完全屬於檢驗值門檻設定問題,與病毒感染力無關。PCR檢測的偽陰性一直是個問題,有的國家已認為只有七成敏感度,因此才有二採陰才解除隔離的措施,而歐盟甚至建議不妨四採陰才放人。敦睦艦隊有四例三採才呈現陽性反應,也屬類似狀況。

另外一個「復陽」的原因,是鼻咽採檢部位真的再次出現病毒,而非檢驗誤差。世衛專家已說明,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復期間,死去的肺部細胞會被清除,而如果往上運到鼻咽部,就可能採檢到留在死細胞裡頭的病毒,然而這些病毒已經失去活性了,並不會造成感染。

PCR檢測的另一個問題,也就在於無法分辨病毒的活動力,只要有核酸片段就會呈現陽性反應,而如果要確認有沒有感染力,必須進行病毒培養,確認病毒仍有繁殖力,然而至今國內外尚無實驗室從事這類檢驗。

除了上述狀況,另一個可能是病毒能否復發?也就是看似康復,其實病毒早已藏入人體器官與細胞當中,等待免疫力減弱時再次活化,攻擊人體。B型肝炎病毒、愛滋病毒與水痘病毒,都有類似現象。雖然台灣專家認為,呼吸道病毒尚未有類似現象,但新冠病毒是全新病毒,難以排除任何可能。

最讓人擔心的,是再次感染的可能,也就是已經痊癒,並清除病毒,也出現抗體了,卻仍繼續感染病毒,並出現症狀。雖然從免疫學角度來看,除非病毒在短時間大量突變,讓免疫系統無法辨認,否則這樣的可能性不高,但世衛也說,目前尚無證據可以排除再次感染的可能。歐美許多國家打算讓多數人自然染疫,達成「群體免疫」,世衛也已警告,有抗體不代表已有完全的抵抗力。

以卡達返台婦人這例來說,如果純粹是驗到死病毒而呈現「復陽」,為何同時出現腹瀉症狀?除非腹瀉能由其他疾病解釋,否則必須小心任何可能。目前為止,中國大陸與南韓等國都認為「復陽」病例的感染力極低,無須太過擔心,然而一旦發現這類病例,也都會採取跟先前同等規格的隔離檢疫措施,這應該是各國處理的共識。

   
美中交手…川普鐵了心 台灣要當心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聯合報

近來媒體焦點,仍以「順時中」和「罷韓」為主,忽略了國際在抗新冠疫情的同時,發生一些可能與台灣間接有關的動態發展,對高喊國際化的蔡政府而言,並非好事。

中美貿易大戰,雖只是兩國經貿事務之爭,某種程度不算是在國際上正式的對立行為。真正雙雄對決是,因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大陸和美國間產生的政治板塊位移和量變後的質變。

川普為卸自身防疫不當之責,並亟欲挽救年底連任選情,近日大動作集結西方國家,反撲中共大外宣,同時高調批評中共對疫情的隱瞞,已有多個國家將會在世界衛生大會(WHA)要求調查,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呼籲各國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台灣能否參與WHA,似乎成為美中雙方交手的第一回合。

上周日,一群來自哥倫比亞,由美國退役綠扁帽特種部隊訓練的傭兵,入侵委內瑞拉北部時,遭軍警剿滅,其中兩人是前綠扁帽成員,委國內政部更指出其中一位是現任的緝毒署的幹員。消息曝光後,川普、哥國政府和委國臨時總統瓜伊多都否認與該事件有關,僅美國軍方證實被捕者身分。因為他們隸屬的「美國銀色公司」負責人古瑞德出面證實,他們是傭兵組織成員,並向記者出示一份去年十月與瓜伊多簽署的合約,內容主要是捕捉委國馬杜洛總統等高官,代價為兩億一仟萬美金。事後,古瑞德坦承失敗原因,是消息走露,並怪罪古巴等國的情報支援所致。

美國政府否認不令人意外,但美國四月開始在加勒比海部署,自一九八九年捉拿巴拿馬強人諾瑞加以來最大軍事力量,南方司令部法樂上將之前接受訪問時說,美軍行動是為馬杜洛被逐出委國後做準備。他的說法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

美國對馬杜洛的指控,是侵犯人權及販毒,似想複製巴拿馬模式,卻忘了時空已不同,忽略了委國背後中國和俄羅斯的力量,選在美國疫情緊急時出手,結果鎩羽而歸。

中美第一回合是在委國檯面下角力,第二回合則是在WHA的對決,只要挺台灣入會的聲量大於以往數倍,美國扳回一城,台灣裡子面子都得了。然而,我政府仍需注意,台海周邊中美日增的軍事活動,應避免雙方出現不理性的對峙行為,因為到時戰場可是在台海附近,一如美國對委國所做之事。

   
紓困不排富比較笨?
張添松/社會志工(台北市)/聯合報

行政院蘇院長昨天召開記者會,為急難救助紓困方案造成的「萬元之亂」向國人道歉;政府官員能反省道歉,雖是好事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以亞洲各國已知紓困方案言,日、韓、星及港澳都是普發現金,簡單迅速公平,也節省發放的行政成本;唯獨台灣與眾不同,發放資格條件一大堆,難道外國政府比較笨嗎?

日昨蘇院長才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的經濟表現仍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台商回流將突破一兆元,及八萬個就業機會;真不知行政院的數據從何而來,我也絲毫感受不到這份光榮與喜悅。台灣真的仍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嗎?我很懷疑!

   
3原則紓困 人民才有感
李允傑/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新北/聯合報

因應新冠疫情衝擊,行政院長蘇貞昌四日宣布擴大發放急難紓困方案。六日申請首日,全台各地公所都湧入大批民眾,但有些不符條件資格,上演「萬元紓困之亂」,暴露政府在政策規畫與執行上的問題。

第一,缺乏由下而上的地方參與。民主國家公共治理早拋棄上令下行的單向思維,強調由下而上參與式治理。台灣防疫獲得讚賞,部分歸功於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與超前部署。在紓困上,中央雖然宣稱「中央地方一條心」,但此次紓困方案未讓地方參與就倉促上路,地方政府淪為配合執行的工具人。

地方政府是執行紓困政策的第一線,比較接地氣、了解民眾需求;中央制訂政策前,應該要與地方充分溝通,研擬好配套措施再公布;免得民眾失望抱怨連連,地方手忙腳亂又成受氣包。其實,每周的行政院會有六都市長或代理人出席,行政院長做紓困決策時,有現成平台可讓地方政府參與,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第二,缺乏顧客導向的政策溝通。行政院長蘇貞昌雖用鮮活比喻,「賣玉蘭花的和舉廣告牌的因疫情影響收入都可申請紓困」,造成民眾(外部顧客)蜂擁至公所,但基層同仁和民眾一樣,都是從新聞看到訊息,倉促下無法向民眾說明清楚。

紓困對象有資格條件限制,就應該像防疫SOP廣告(洗手消毒、社交距離)模式,在媒體宣導,避免民眾誤解,引發民怨。同時,中央跳過地方政府研擬政策,不僅人力、資源難即時到位,政策施行倉促,地方單位(內部顧客)更無法一一掌握、做有效的橫向聯繫,第一線基層不得不各自為政,致亂象叢生。

第三,缺乏簡政便民的同理心。儘管政務委員龔明鑫在六日提申請簡化步驟。然而,各地公所承接的民怨,一波波襲向中央政府。新北市長侯友宜下令公所從寬從簡從速作業,「責任我來扛」;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打臉中央,徒增地方政府困擾。其實,我推動電子化政府多年,掌握家戶所得大數據,財政部早提供納稅人簡易試算報稅服務,為何還要紓困民眾準備一堆資料、填一堆文件?

台灣度過疫情百日,政府施政重點,從管制鬆綁走向經濟紓困振興,中央應從此次紓困之亂記取教訓,秉持參與、溝通、同理心三原則,謙卑與地方攜手合作,才能在經濟紓困下半場,做出讓民眾有感的政績!

   
畫中有話/別拍了,先排隊吧!
杜建重/聯合報

政府加發萬元紓困金,各地公所湧現人潮;由於資格複雜,民眾紛用手機拍下表格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層面甚廣,政府擴大補助生活陷入困境民眾,是美事一椿;卻因門檻條件與手續繁瑣,怨聲載道;公所人仰馬翻,地方政府也滿腹牢騷,美意竟成負擔。

   
錢回歸於民 自動修補政府不足
鄭志隆/國小校長(屏縣東港)/聯合報

有一句台語俗諺「好好鱟刣甲屎那流」,意思是不會做事的人,把事情弄得一團糟,用來比擬政府新冠疫情紓困措施,應該很適當吧!

前天蘇院長拿著長桿解說,一萬元擴大紓困補助方案後,隔天各個市區鄉鎮公所立現人龍;同一時間,美國各個銀行也大排長龍,不同的是,排隊的美國人心情良好,等著查看政府紓困金入帳了沒,而排隊的台灣人卻心情忐忑,不知能不能通過「考察」獲得補助。從新聞報導,看到許多民眾怒批畫面,陳時中部長領導防疫成功的紅利,大概快被這紓困給轉成赤字了。

單就民眾因疫情影響的生活紓困及疫後經濟促進言,設定一個年所得數額為準,以上不發,以下全發,紓困金直接入帳戶,不是易知易行嗎?為何天縱英明到名堂那麼多,搞到基層忙翻、百姓怒怨呢?原因不外經濟及防弊考量吧?

記得當年馬政府時期發消費券,我就曾發起捐消費券助弱勢。今政府若如上所述,在一定條件下全面發現金入帳戶,一來公務人員和百姓皆大歡喜,二來政府也可像鼓勵捐口罩一樣,鼓勵捐紓困金給社會公益團體、幫助弱勢親友或做藝文等消費,讓一股善良力量與氛圍,在社會醞釀與形成,這會輸給防詐騙和經濟效益的零點幾個百分點嗎?況且,不理想制度是否也相對的是在引誘人民鑽漏洞,實不可取。

政府應該大器一點,讓人民的錢回到人民;讓民間自動去修補政府的不足,否則民怨聚積沸騰如大水滾滾,恐沖垮龍王廟啊!

   
摩艾石像果然有神力!
南美洲的智利有一座復活節島,上面有舉世聞名的摩艾巨石像群,每尊石像都有稜角分明的臉孔。島民相信巨石像具有與農業、生育有關的神聖力量,而追根究柢的科學家,最近在採石場中挖掘出一些證據,使看似神祕的力量有了科學解釋。

分秒不差 喚人把握光陰的鐘錶職人
日治時代,販售鐘錶的「時計店」,多半還是販售高貴且奢侈的商品,一百多年的時間過去,旗山的老鐘錶店有些還存在著,眼鏡、鐘錶雜處的經營內容,也說明旗山鐘錶業經歷不同時間的轉變,是不同地方相同產業發展的表徵。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