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11 第47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嫌「時中」慢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前瞻停車場坍塌,折射紓困案的草率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起全民消費運動
民意論壇 狂消毒,傷環境…疫情趨緩 盡速生態重建
疫情下減碳代價大 修訂溫管法才有意義
紓困之亂 侯友宜捲入綠內鬥?
中美世紀霸權之爭:交鋒?交火?
中共無力武統,先以武制獨?
聯合筆記/台灣參加WHA的前世今生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嫌「時中」慢了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疫情趨緩,各行各業都催促政府加快鬆綁腳步。蘇貞昌強調台灣要「轉守為攻」,要「大膽一點,快一點」;但指揮官陳時中卻認為,開放要「步步為營」。蘇貞昌很著急,拜託阿中部長:「可以的話,就慢慢放。」

說實在,台灣的解封腳步真的太慢。我國已連續廿八天沒有本土確診病例,至於境外移入零星個案只要相關部門管理得當,沒必要讓兩千多萬人都跟著受罪。畢竟,台灣是最早進入嚴格控管的國家,如今連武漢都解封一個多月了,我們卻還在層層設限,完全說不過去。

矛盾的是,政府一方面要自詡防疫有成,另一方面卻又遲遲不肯鬆綁管制,緊掐著百姓的經濟和生活休閒不放。政府難道不知道,許多行業都快窒息了嗎?或者,政府耽溺於每天宣布「嘉玲」時的快感,欲罷不能?中央把敏感的八大行業開放丟給地方決定,更是缺乏指揮官風範。

蘇貞昌嫌陳時中開放太慢,其實有點矯情,彷彿阿中真的有權隻手阻擋內閣決策似地。陳時中是以醫護專業出任疫情指揮官,但政府重大決策都經各部會共同討論;如果蘇貞昌堅持要鬆綁某項管制,阿中能堅決反對嗎?何況,包括許多受爭議的紓困方案,根本不是陳時中所能置喙;否則,怎麼會有計程車司機領六萬、農民領一萬,而無保勞工卻要苦候審核的怪現象?

每天下午兩點的大戲如果都是「嘉玲」,阿中部長也應想想如何落幕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前瞻停車場坍塌,折射紓困案的草率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正當「紓困之亂」引發民眾憤怒,桃園市平鎮興建中的停車場日前轟然坍塌,造成一名女工喪生,讓人痛心。許多人不知道,這座停車場是前瞻基礎建設的項目之一,其坍塌反映出前瞻建設粗糙上路、草率執行的現實。政府正為疫情推出上兆元紓困計畫,決策粗糙較前瞻建設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後果,亦可能較停車場坍塌猶有過之。前瞻計畫的草率,實是紓困方案的照妖鏡。

前瞻建設計畫的目標,是要加大對具潛力的公共建設之投資,以促進國家發展。但當年蔡政府為了助攻綠營縣市、並籠絡藍營地方首長,前瞻計畫巧妙地加上「基礎」二字,即可堂而皇之編列預算讓地方執行一般平凡無奇的公共工程,地方停車場因此被納入前瞻計畫。當大建設變成了綁樁工具時,計畫內容就逐漸變質走樣,「前瞻」變成了「錢沾」。

誰能想到,像桃園平鎮這樣施工不良而坍塌的停車場,竟是蔡政府大剌剌宣揚的前瞻建設之一環?不獨如此,光在桃園市,以「前瞻」計畫為名的停車場即多達十四處,幾乎是一區一座;在新北市更多,共有十八座,台中有八處,其餘難以勝數。停車場原是尋常的地方建設,蔡政府不去推動無人車或智慧公路等具有遠見的交通建設,卻把大把經費撒給地方蓋輕軌、搞鐵路地下化及建停車場,不僅毫無瞻矚可言,甚至在助長建商包工程及粗製濫造。

近兩年來,前瞻計畫弊病紛傳,政府卻置若罔聞,也未提高警覺。以平鎮停車場而言,號稱採「無梁設計」,但在無地震、無風雨的情況下突然崩成一個天坑,極可能是施工或設計欠佳的「無良工法」釀禍。令人痛心的是,蔡政府自誇前瞻計畫可以大幅增加就業機會;但在坍塌事件中喪生的女工卻沒有勞保健保,還未領到薪水就葬身工地。這樣的施工與監工品質,將讓國人對前瞻計畫的品質與效益作何感想?

前瞻建設更深層的問題,是一開始就缺乏完整的安全、效益及環境評估。以苗栗的大安溪濕地公園為例,被質疑破壞石虎棲地,並造成石虎死亡。台中市南勢溪環境營造,被批是用蓋水溝的心態來整治河川,缺乏對溪流生態的尊重。這些經費都由中央透過前瞻計畫撥款,地方政府當然樂於笑納補助;俟建設倉卒上路後再發現規畫失當,究竟是中央還是地方要負責?對於前瞻預算的執行效率,行政院發言人稱「只有不夠用,沒有剩餘的問題」;撒錢者就是大爺的心態流露無遺。

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預算還在執行,現在政府又為新冠病毒疫情推出上兆紓困方案,邊撒錢邊修正,連連演出「玉蘭花之亂」和「小黃紓困之亂」,暴露紓困決策的錯亂。在疫情不急迫時,先對遊覽車司機與計程車司機補助三萬,這是評估錯誤;隨著疫情擴大發現生活窘迫者日增,只好緊急追加無保勞工補助一萬。如此一來,除了申請者和公所人員備受折騰,不同職業民眾受到差別待遇之不公更引發巨大民怨;計程車司機爽領六萬,更讓社會大眾譁然。

紓困計畫其實比前瞻計畫重要百倍。因為若不加緊紓困,許多企業與勞工將就此倒閉失業;但若振興不得法,台灣未來數年的經濟堪憂。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遠超乎想像,但蔡政府因應輕重失調,在初期對不急迫的對象撒出太多銀子;等到百業有難時,銀彈幾已用盡,越艱苦的人反而領得越少。

我們建議,政府應立即盤點前瞻計畫中缺乏效益的項目,將經費與資源作為疫情的紓困與振興之用。對於民怨滔天的紓困計畫,政府也要記取前瞻計畫草率規畫與粗糙執行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平鎮停車場的坍塌,暴露前瞻建設難堪;但如果台灣經濟崩塌,將埋葬多少人的生計?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起全民消費運動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冠疫情稍有緩和,未料卻另燒出了蔡政府的紓困之亂;這波1萬元紓困金發放,不但過程草率膨風,更階級化紓困對象,導致民怨沸騰。行政院長蘇貞昌雖然出面道歉,卻暴露出中央與地方行政步調不一,各地發放手續亂成一團。政府應徹底檢討找出病因,避免類似的錯誤再度發生。

從一開始,為了不採用馬政府時代發行的「消費券」名稱,硬創出「振興抵用券」,其實它只是綁國旅並限定夜市、商圈等消費的縮小版消費券。其次,為了不接受在野黨提議的現金發放,強端出「酷碰券」,其實它只是綁電子支付並排除電商、超市等消費的擴大版商家折扣券。然而,由於社會批評聲浪甚囂塵上,行政院深陷左支右絀,日前竟又決定將酷碰券改為「現金券」。民眾得先花1000元去買1500元的紙本或數位券,再以之消費,說穿了,這就是政府折價發行的「禮券型」消費券。行政院政治凌駕專業,決策翻來覆去,民眾被搞得暈頭轉向。

因應疫情發展,政府在不同階段應做好不同的事:初期,防治為先,阻絕病毒擴散;中期,紓困為重,助民度過難關;後期,振興為主,恢復經濟元氣。政府最實際的做法就是花錢,然而,因為各階段施政目的不同,故花錢的方式也要有所區別。防治花的錢,係直接用於防止感染與治療病症,目的單純明確,較少爭議。紓困與振興花的錢,則因經濟事項複雜多變,用錢方法不同,其有效性自亦有所差異,對政府決策常是一項考驗。

紓困與振興是兩件目的全然不同的事,目前疫情雖稍見平息,但政府仍處於紓解民困的階段。可笑的是,政府一邊在做解救民困的事,一邊自己卻陷入政策搖擺不定的困境。檢視事件始末,行政院這段時間以來,連續犯了以下幾項錯誤:

一,挾立法院多數,恣意妄為。執政黨立委慣於使用「多數暴力」,強行通過行政院所提法案,不屑甚或不容在野黨的意見。每逢重大天災人禍,為因應情勢變化及其衝擊,政府必即時制定特別條例並編列特別預算,但概皆目標明確,以防治及紓困為重,從未有將災後振興經濟一併列入者。這次新冠肺炎特別條例卻好大喜功,破壞此一慣例。然疫情一直未解,導致振興預算資源迄今尚未能發揮效益,民眾抱怨「看得到,卻吃不到」。

二,好面子,專斷獨行。紓困最好的方式就是發現金,但疫情紓困與平時紓困截然不同。前者幫的是「急困」,對象以急需受助者為主;後者救的是「窮困」,須嚴格篩選出真正的窮人。行政院拒絕在野黨與輿論的建議,明明為疫情紓困,卻訂定一堆嚴格瑣碎的申請條件,搞得基層兵荒馬亂,民眾怨聲載道,誠然咎由自取。

三,馮京當馬涼,不辨輕重。疫後振興消費的方法,迄今仍未搞定。行政院打死不用消費券,故只有在折扣券、抵用券或禮券等名稱上作文章。其實,檯面上這些方法,姑不論其要民眾先消費再折扣的不符實際,更糟糕的是沒有一項有把握可以避免「替代消費」的發生。由於這個關鍵因素決定政府振興消費的成敗,此項疑慮不除,任何型式券的發行都難產生預期效益。

新冠疫情造成的消費不振,並不是消費信心的喪失,只要疫情和緩,補償性的消費會急速增加。此刻政府不應再糾結於振興券的發放名稱,應從根本宗旨構思,至少可以做好二件事:一,發起「全民消費運動」,重新設計消費券,順勢而為,激勵出非替代性的消費;二,絕對不能讓群聚消費再度引發任何染疫風險,萬一出現破口,消費信心將遭受重創而難再恢復。

蘇院長已獲續任,希望他對民眾的道歉能換來振興經濟亡羊補牢的機會,則國家幸甚!

   
民意論壇
狂消毒,傷環境…疫情趨緩 盡速生態重建
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新冠疫情有趨緩跡象,各界紛紛呼喊「重啟」,首要之務是生產、生活常態化,從重建經濟入手;接著探病、長照、公共場所啟封的人際面重建。類似的呼喊項目繁雜,所有項目都圍繞著人,以人的福祉為核心思考;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重建,迄今全未提及,這不但重要,甚且是避免下一場災難極迫切的事。

疫情爆發這一百多天,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衛福部、內政部都印發許多防疫守則、抗疫生活指南的冊子,隔離、社交距離之外,反覆鼓吹勤洗手、隨時消毒;這百來天,室內,尤其是公共場所,被噴灑較常態不只百倍多的消毒液;戶外消毒,新冠之前了不起一個月一次,這一百多天隨時隨處都可見到消毒人員,甚至軍方化學兵也支援噴灑。

室內的消毒液會由汙水溝進入下水道,經過滅菌除汙後放流;室外消毒劑沉降後,經由草場、植物進入生物循環,或者進入土壤,逐漸滲入地下水層;每一個循環必然會再進入人類、生物的生存環境;簡單說,所有的消毒液人類逃不掉參與分解及吸收。

看看各級政府介紹的消毒液,高濃度酒精、異丙醇可以溶解病毒或細菌的酯結構,接觸人體當然也會產生此作用;另一是含氯元素化學品,包括次氯酸、以及通稱漂白水的次氯酸鈉,這類消毒液會破壞生物體的蛋白結構;副作用較低的是含氧元素、主要是雙氧水的消毒液;另還有自行調配五花八門的化學液體。不管哪類消毒劑,都是人工合成。

疫情爆發前,消毒液長期以來的使用很節制,當然會殘存於生態系中,引發的負面作用可能細微到不易察覺;新冠抗疫期間,消毒液、清潔劑幾乎是狂噴濫灑,不但公共場所大量使用,藥廠還追逐「商機」製作隨身瓶,大量使用消毒液早已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必然造成生態破壞。

大量消毒液進入生態系,可能殺了病毒,微生物、單細胞生物也難以倖免,再往上走是昆蟲。去年底德國發表研究報告,指占地球物種三分之二的昆蟲已滅絕了百分之四十,目前正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加速滅絕;為什麼這麼嚴重的生態破毀人類遲無警覺?發表報告的學術單位很懊惱,「近十年我們才警覺昆蟲滅絕的嚴重」。

昆蟲滅絕問題近十年唯一被注意到的是蜜蜂大量消失,因為蜜蜂扮演糧食作物授粉重任,少了蜜蜂人類將面臨糧食短缺危機,因此才注意到蜜蜂消失;不參與人類生產、生活的昆蟲,例如吉丁蟲、糞金龜若族群數大量減少,人類會察覺嗎?生態系每一分子都有他的角色,少了誰都不行。

抗疫的消毒液狂噴濫灑必然升高環境毒素濃度,此刻是青蛙產卵季節可以就近觀察,若是自然水域裡蝌蚪數量大減,就可能與消毒液過量使用有關,那將是一個沒蛙鳴的寂靜初夏。

   
疫情下減碳代價大 修訂溫管法才有意義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兼任教/聯合報

為了減緩新冠肺炎的傳播速度,世界各國政府都對社會和經濟活動實施限制措施。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受到各國對居家及產業實施的限制措施影響,今年全球能源需求將下滑百分之六,這將是有紀錄以來最大萎縮規模。

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下滑,同時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而受害最早,感染範圍愈大的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亦最大。IEA預估中國將減少百分之八、歐盟百分之八和美國百分之九。同時預計在剩下的九個月內,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得更快,今年排放量將降到卅點六Gt,要比去年降低約百分之八。

各國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的限制、封鎖手段,影響到物流、製造、貿易、金融、觀光旅遊、餐飲等各行業,當然嚴重衝擊到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今年全球GDP將萎縮百分之三。

過去全球對二氧化碳減量不力,主要原因是減排成本過高,我們或可計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減量代價,如以今年經濟萎縮量即去年GDP的百分之三,約二點六一六兆美元,除以今年減排量即全球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之八,約二點六六Gt,粗略估算這次疫情的平均減排成本為九八三點四六美元/噸CO2(約八九六點四二歐元/噸CO2)。但是該成本尚未納入死亡的廿七多萬人,及確診四百萬人的傷亡及相關外溢效應成本。

新冠肺炎蔓延,導致全球巨大經濟損失,人類亦面臨生命危機,這樣的減碳肇因及過程,完全不符合永續發展原則,對人類生存亦無益處。新冠疫情的減碳情景也蘊含人類面臨生命威脅時,生活行為的改變及經濟活動的崩解,但是它說明了一個基本道理就是減碳要付出代價。

新冠肺炎也讓人類了解要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需要正確的氣候及能源政策,健全的社會安全體系,更要有可以有效執行的法令。我國《溫管法》於二○一五年通過,迄今已近五年,其中有不少窒礙難行之處,據悉環保署將提出《溫管法》修正草案,這是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現行溫管法最大的缺點是,缺乏其他相關環境法規所具有的強制管制工具,包括設訂排放標準、許可證、專責人員等,對業者毫無約束力,僅希望利用排放交易制度就可以解決減少二氧化碳問題,明顯忽略徵收碳費的思維。其次,溫室氣體減量涉及各部門事務,雖然現行溫管法已訂有政府機關權責,但各部會應負責推行之減量措施並不明確,對各部門達成目標難以構成壓力。再者溫管法多偏重於減緩,對調適工作的推動著墨不多,要加速建構台灣成為對氣候災害具有韌性的社會,政府部門對調適的權責分工需要更加明確。

新冠肺炎導致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係極端代價下的結果,氣候公約明確要求各國應對氣候變遷要符合經濟有效及永續發展的原則。因此我國溫管法的修訂就更具有時代意義了。

   
紓困之亂 侯友宜捲入綠內鬥?
左余謙/文字工作者(桃園市)/聯合報

急難紓困金還沒發到市民手上,中央與地方再度上演「送件之亂」。新北市政府初步審核九三○一件紓困申請案後,打包給衛福部審核,衛福部卻稱「錯誤示範」。

癥結在於蘇貞昌針對紓困民怨公開道歉後表示「中央審核、地方免責」,新北市僅照蘇揆指示執行;衛福部不敢挑戰上層機關命令,行政院周末悶不作聲,難道侯捲入綠營內鬥才是弦外之音?

衛福部對於新北市府送件表示「錯愕、無奈」,祭出親情牌稱母親節同仁辛苦加班;然而第一線的區公所一樣犧牲母親節為市民著想。衛福部若有疑義,不主動向行政院釐清補助核發的權責歸屬,還一度拒收案件,已有行政怠惰之嫌,何來資格責難地方政府?

新北市府並非直接打包,而是初步篩除三分之一不合格案件,其餘由於地方系統無法獲取一至四月的所得資料,因此請求中央協助。其餘可直接認定合乎資格者,侯友宜也表示將從速發放。衛福部不檢討中央與地方系統是否整合、不質疑蘇揆指令,反將責任推給地方,新北何辜?

真正做出指令的蘇揆看見中央地方角力,卻沒有出來滅火,心態可議。不久前,新北綠委、蘇揆之女蘇巧慧才為紓困之亂護父心切、劍指陳時中;這回侯友宜拿著中央令箭辦事,若中央部會一體,蘇為何沒有聲援陳時中?再者,衛福部指責新北,也等於拐個彎質疑蘇貞昌。表面上是中央地方爭議,實際上,侯究竟是蘇陳互鬥的擋箭牌?還是綠營策畫的卡侯戲碼?這場送件大戰,恐怕還有序曲。

   
中美世紀霸權之爭:交鋒?交火?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聯合報

兩條消息。中國央行發行數位人民幣,自五月一日起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和成都進行封閉試點測試;另外,據美國CNBC報導,中國將於今年推出「中國標準2035」十五年藍圖。前者,是全球首個央行發行的主權數位貨幣,目的一在於防洗錢,二在於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後者,則是在「中國製造2025」的基礎上,為下一代科技搶占國際標準的制定權。

我在進入本世紀之初,即預見中美兩強的博弈必將成為人類廿一世紀上半葉歷史發展的主旋律,提出「全球一盤棋,中美大博弈」的概念。十幾年來,所有形勢的發展確如所料:

一、GDP。二○一○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老二,中國老二與美國老大即正式雙雙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時間將長達數十年。

二、地緣板塊衝撞。從局部的西太平洋(第一及第二島鏈),延申到全球範圍(印度洋、大洋洲、非洲、拉美、歐洲、南北極),再延申到太空(月球及火星)。

三、軍事。中美的航母形勢從原本的○ vs. 十一,到目前的二 vs. 十一,到不久將來(二○二五)可能的四 vs. 十一。這是追跑;第四代戰機(中國J20 vs. 美國F22及F35)是並跑;至於中國獨門的反航母導彈及高超音速導彈,應該算是領跑了。所有這些形勢的出現,都發生在過去十年。

四、工業。同樣是二○一○,中國取代美國成全球最大製造業王國。目前中國製造業總產值已超過美、日、德三國之總和;且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全球唯一。

在全球製造業王國的基礎上,中國的目標是二○二五年要成為全球製造業強國,具體說,要在工業革命4.0的主要科技如5G、AI、大數據、生物醫學、工業互業網、量子科技等領域取得領先優勢。目前看來,已有相當機率。接著,再在這樣的基礎上,以「中國標準2035」為目標,攻取全球製造最後也是最高的山頭——標準制定權。

五、貨幣。美元霸權已形成半個世紀「自一九七一年美元與黃金脫鉤起算),不但是美國霸權最重要的基礎,也是全球紛亂的最大源頭。美元霸權的關鍵基礎是強大的美軍及石油美元,目前均已現鬆動跡象,為避免美元霸權的霸凌,主要大國均力推主權貨幣的國際化,中國自不例外,中國的數位貨幣在確保中國的貨幣主權上將跨出關鍵的一大步。

六、國際話語權與道德制高點。相對於美國不斷自毀國際形勢,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認捐更多會費、派出最多維和部隊,以及最近的防疫援助等)。

面對中國的強勁崛起以及因此對美國霸權構成的挑戰,美國別無選擇,必然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中國反擊,同樣中國也別無選擇,再無韜光養晦的模糊空間,中美世紀霸權之爭已是歷史的必然。令人高度關注的是,交鋒之後,是否跟著交火?

   
中共無力武統,先以武制獨?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新/聯合報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等人提案,要改變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關於兩岸統一之目標和中華民國法理主權及於中國大陸的規定。國台辦發言人對此發出一貫的警告,指台獨分裂分子在謀獨的道路上飆車,不斷試圖挑戰大陸的底線是極其危險的。其實,「以疫謀獨」雖已在大陸激起「武統」的聲浪,但「以武制獨」才可能是最需面對的衝擊。

這些「英派」立委在五二○前夕提案,獲得黨內跨派系立委和黨團幹部連署支持,或只為舒緩急獨派人士提出制憲公投的政治壓力。事實上,從公投的兩個題目「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和「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來看,既不符合《公民投票法》以法律和政策為創制和複決的事項,且總統亦無該二題目所要求的憲定職權。

蔡易餘等人的提案把制憲問題降到修憲和修法,當能為蔡英文卸掉些急獨派的壓力。但在中共看來,未改國號只是為台獨進程掩護,提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法理上擁有大陸地區的主權,此既為「兩個中國」形式的階段性台獨,更屬於「分裂國家」。

中共的和平統一政策立基於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仍規定對大陸擁有主權。目前兩岸雙方互不承認對方實際統治地區,同時在法理上也擁有主權下,中共認為「中國」目前並未「分裂」,主權和領土也保持完整,只是大陸和台灣各自「分治」而已。而和平解決「分治」的現狀後,才完成國家「完全的」統一。

當下大陸民眾武統台灣的聲浪迭起,中共尚堅守《反分裂國家法》中以武制獨的底線,此雖與武統有段距離,但若實施卻也可能連帶完成統一。日前解放軍少將喬良為文闡釋勿躁進武統的戰略,認為在綜合國力還不如美國之前,不要跳進美國設下阻滯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武統圈套。

然而,喬良也指出現階段可採「非開戰」方式來以武制獨,如美軍於一九九九年轟炸大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今年初擊斃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的「斬首」事件,都是並非開戰但屬遏制台獨的懲罰性軍事行動。因此,台灣應了解中共本不願或無力武統,但可能性正在升高的則是以武制獨。

   
聯合筆記/台灣參加WHA的前世今生
陳言喬/聯合報

藉由疫情並透過美國等多國對中共施壓,民進黨政府希望能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但坦白說,機會不大。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在離開聯合國卅八年後,我政府代表團首度得以參加WHA,儘管出席的名稱不是「中華民國」而是「中華台北」,且只是觀察員身分,但終究是個突破,是國際現實下不得不的妥協。

馬政府當時說,之所以能叩關成功:一是國內朝野努力;二是大陸釋善意;三是國際社會美日歐盟與友邦的支持。其實關鍵點只在大陸的態度。馬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改善,大陸才點頭放行台灣可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WHA,且連續八年都得以出席。

遺憾的是,從第一次我代表團出席WHA就波折不斷,一是未受到當時在野黨的民進黨的祝福,民進黨酸言強調馬政府是被「矮化」,當年的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說,台灣的主權在參加這次WHA後會完全喪失;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批葉金川的「民進黨無能說」是說謊、是豬八戒。

我代表團抵達日內瓦後,更發生葉金川宴請友邦會場被民進黨青年軍、後為小英總統競選中部辦公室主任的黃海寧等留學生鬧場,民進黨未譴責有失國家顏面的這種行徑,反聲援留學生,當時的立委賴清德稱葉金川言行惡劣,是台灣的不幸,綠營眾立委要求葉金川下台。

葉金川被民進黨痛批賣台,記者會上聲淚俱下的說他愛台灣、沒有賣台,同為代表團團員的陳建仁應全程目睹,不知如今已貴為綠朝高官的陳建仁是否仍會百感交集。

疑惑的是,民進黨罵馬政府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與WHA是矮化、是犧牲主權,但二○一六年五月廿三日,民進黨政府當家了,卻仍然跟著馬政府的步伐,持著「中華台北」的邀請函出席WHA,而這次的邀請函還多了一道緊箍咒「一中原則」,蔡政府非但沒拒絕,到了會場也沒像○九年那樣的找人鬧場,所有的guts全不見了,等同全盤接受了「一中原則」。

回憶這段歷史不過是在對照早年與當前民進黨對待參加WHA的心態與作法。當朝政府不喜「中華台北」名稱參加WHA,請問要拿什麼名稱來代替?台灣?中華民國台灣?還是中國台灣?

參加WHA以及其他國際組織是全台人民的心願,中共的打壓與軟硬兼施的手段也不是始自今日,早從一九四九年起就開始了。政府總應告訴我們要以什麼名稱來重返國際社會,它的有效性與可行性究竟如何?如果只是關起門來叫叫嚷嚷,重回WHA恐怕是痴人說夢;如果想坐等美中交惡、從旁添柴加薪以獲益,更恐怕會是引火燒身。

   
蘋果出招一魚多吃 聚焦6檔含金量高蘋概股
事實上,蘋果重啟iPhone SE機款是一個短期市場的補位動作,也是長期轉型的重要策略之一,採輕規格、低售價SE系列手機策略來搶攻安卓手機陣營,預估可以吸引不少新果粉採購。

作家郝妮爾的宜蘭私房印象
我是立冬在宜蘭被生下的。 冬天的宜蘭愈發多雨,感覺上整個童年都被泡在雨季裡,因此筆下的字好像都嗅得到霉味。成長過程中時常聽同儕道:「有機會一定要離開『這裡』。」有些人真的成功離開了,有些人最後還是回來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