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29 第47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少林足球與蔡政府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那些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今安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民意論壇 李清志/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後新冠時代大變革與大趨勢/檢視教師的不可取代性
聯合筆記/中國新懸念 誰過苦日子
不敢公布香港申請來台人數 蔡總統說好的人道救援呢
觀光基本功 勝過搶阿中
數位治理雙面刃 考驗大陸當局
振興及時雨 全民都在等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少林足球與蔡政府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近來的台灣政壇,很難不讓人想起電影「少林足球」中,大反派謝賢的著名台詞:「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單位全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

球賽必須有合理的規則、正直的裁判。在政府機構中,司法、監察權必須維持立場超然,在行政權中各個負責監理、裁決、調查的獨立機關如中選會、NCC等,當然更須去政治化。但到了蔡政府,這些機關全都變了形。

民進黨對權力的欲望及對選舉技術的嫻熟,也使它自己徹底異化,追求「勝選」是唯一目標。只要能在數人頭競賽中勝出,任何規則公平或程序正義,都可以靠邊站。日前外洩的總統府密件充分顯示,對於獨立機關人事,執政團隊念茲在茲的只是保證「全都是我的人!」

民進黨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量身訂做各種法律,削弱對手不遺餘力。對於應獨立行使職權的獨立機關,全部換上自己人,為政府所有作為背書;只要自己在控球,保證犯規的哨音就不會響起。綠營常嘲笑,中共所有的部門都「姓黨」,事實上,蔡政府也差不多。

從北檢與蔡系監委辦案帶風向,到中選會對核四公投極力掣肘,最近主委帶頭猛炒罷韓選情;乃至法務部「原諒」罷韓團體冒名,贈送一百卅元洗手液「金額不是賄選唯一標準」。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他們就是這場比賽中擔任「球證、旁證、主辦、協辦」的自己人。如果不能贏球,還有什麼事值得認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那些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今安在?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舉行地方黨部選舉,游錫□、林佳龍領軍的「正國會」大勝,和盟友共拿下七席。最受矚目的,則是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為首的「海派」囊括兩席,從其發跡地高雄一口氣插旗新北市。外界對此役的解讀有三:一是海派強壓新潮流,菊系邊緣化;二是「英海體制」成形;三是民進黨「媒體治國」時代來臨。

地方黨部的版圖變化,必然牽動民進黨內派系的勢力拉扯和消長,這是無可避免的事。然而,看到「英海體制」這樣的標籤,不免令人心裡一驚:蔡英文和海派的關係已如此密不可分了嗎?再看到「媒體治國」時代來臨之形容,則更令人沮喪:在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廿多年後,台灣真的不知不覺又走回那條老路了嗎?

「海派」的崛起,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一六年,海派高雄市議員林瑩蓉在「謝系」的支持下當選中常委,海派的勢力便伸入了民進黨決策核心。二○一八年海派更上層樓,結合甫卸任台北市黨部主委的黃承國組成「海國會」,聯合謝系拿下兩席中常委。此後,海派不斷吸納失勢的「謝系」人馬,王定宇、趙天麟、徐國勇、管碧玲皆進入「海董」旗下。去年底,三立主播林楚茵獲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算是蔡英文和林崑海合作關係的正式公開化。至此,海派已擁有四席立委、兩名中常委;若再加上新北、高雄兩市黨部的關鍵地盤,其政商媒的綜合勢力誰敢抵擋?

海派的影響力,主要得力於三立電視堅決挺綠的色彩,提供了民進黨莫大的宣傳及攻擊管道。林崑海近年又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合作,共同收購了壹電視;如此一來,整個電視新聞生態大舉走向親綠。問題是,民進黨廿多年來結合學界人士發起一波波運動,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而今,海派卻憑藉著擁有媒體的優勢登堂入室,成為民進黨重要的勢力。這樣的發展,不自覺矛盾嗎?但民進黨對自己違背民主初衷,根本不以為意。四年前,在海派的林瑩蓉當選民進黨中常委時,只有新系大老林濁水一人公開批評「很糟糕」,其他人皆坐視不語。也因此,四年來海派快速茁壯,成為擠掉菊系的新興勢力。

林崑海的奇特崛起,較之當年自稱肩負「本土化媒體」任務的民視董事長蔡同榮遭逼退,則恍若民進黨的照妖鏡。二○○三年,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壓力下,扁政府由羅文嘉發難,迫使蔡同榮辭去民視董座職位。兩相對照,蔡同榮退出媒體,選擇僅從事立委的問政工作;而林崑海則繼續享受其政媒雙棲的榮光,並藉此擴大其「海派」人馬和地盤,沛然莫之能禦。蔡同榮和林崑海的不同際遇,難道只是蔡政府與扁政府的風格不同,或者民進黨的理想已經褪色,根本不在乎背棄自己的追求?

「黨政軍退出媒體」運動的主要目的,旨在避免媒體變成掌權者的附庸,成為言論「一言堂」,從而妨害民眾知的權利。反觀今天,台灣在建立了那麼多「公共頻道」之後,民進黨仍極盡所能地以顏色來決定公共媒體的人事,甚至把「海派」列為總統友好結盟的對象。試問,這種開倒車的作法,算什麼媒體「公共化」?不僅蔡總統如此,先前「台數科」集團申請成立新聞台,該集團因與「正國會」的林佳龍友好,因此迅即獲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核准。消息曝光後,蘇揆大表震怒,NCC旋即又收回成命。派系爭搶媒體到如此醜態畢露,理想與原則何在?

最近罷韓團體的幾名要角被譽為「四君子」,一副正義凜然的姿態。這不禁令人懷想起當年那些英勇「反黨政軍介入媒體」的君子們,不知他們對當今海派崛起、派系競逐媒體的現象作何感想?如果覺得不忍卒睹,請賈其餘勇聲討吧!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後的經濟觀察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最近召開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即一般通稱的「全國兩會」,是中國大陸年度最大的政治集會。此次會議著重在重整國內經濟衰退情勢,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雙重衝擊,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負成長6.8%,為改革開放以來首見;雖然目前疫情已趨緩,經濟逐漸由谷底攀升,但情勢仍相當嚴峻,而且全球疫情及經濟景氣不確定性高,所以在報告中不列出經濟成長率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由追求高成長轉為穩定成長,以確保國內經濟安定為重點。特別是疫情使得過去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出口嚴重衰退,國內投資也不振,惟有依賴消費振興經濟。未來內需市場將是支撐中國經濟成長主力,會以健全開放內需市埸為重點;另外也要因應外資企業撤離對國內就業市場的衝擊,所以保民生、保就業成為首要目標。

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需因應美國排山倒海的反制措施,在兩會期間美國又擴大對中國大陸防堵措施,將33家包括中國企業、學校及科研機構,甚至個人納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美國早已將中國大陸由競爭對手視為競爭敵人,新冠肺炎更使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國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川普及拜登兩位候選人競相表態對中國立場強硬,川普在選前對中國大陸制裁還會加碼,中國大陸承受不小壓力。

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搭上全球化順風車;而當年也啟動「十五計劃」,在政策強力主導下,雖然亦曾面臨一些問題,但中國藉由外貿出口促進成長,招商引資獲取技術,海外投資擴展勢力,20年內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中國無疑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今年是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收尾年,2021年將進入「十四五規劃」,但必須面對反全球化及去中國化浪潮的挑戰,被美國強力壓制退出全球產業供應鏈,中國政府的手更不能再肆無忌彈的介入市場等限制。中國未來也走入「中等所得國家成長陷阱」,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所以必須改變以往經濟成長模式,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途徑。

基於此,中國大陸未來將擺脫已經式微的加工出口生產基地,而朝向建構完善內需市場,以做為與美國分道揚鑣的支撐。在兩會前夕,中國公布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計畫,所謂「金融30條」,大幅進行金融開放及吸引外資,以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同時推動以5G、物聯網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的「新基建」,以強化國內營運環境,另外也宣布在今年致力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做好與美國長期抗衡的準備。

台灣必須掌握中國大陸新情勢。台灣過去成功利用中國大陸加工再出口的中介角色,然而目前大陸世界工廠地位動搖,包括台資企業撤離中國,必須迅速尋覓可以做為加工基地的其他國家;如何降低移轉供應鏈成本至為關鍵,政府應該主動協助。例如日本政府對由中國轉往日本,甚至東協的日商,提供多元的補助,對中小企業也提供更多資金援助;美國有意跟進此作法,台灣也應調整推動台商回流的相關政策。

不過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歷史已久,生產物流等各方面配套措施完善,目前其他地區仍無法取代,所以短期不可能連根拔起完全撤出中國。再加上中國大陸積極強化內需市場,消費能量不容忽視,各國仍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形成製造去中國化,但市場連結的雙軌結果,台灣更應有所因應。

   
民意論壇
李清志/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李清志/聯合報

新冠狀肺炎是全球化的終結者,它藉著全球化的趨勢迅速蔓延至全世界,擴散速度超越歷史上任何一次的瘟疫蔓延,然後很快地就要將所謂的「全球化」整個摧毀停止。

過去一個世紀,因為航空業的突飛猛進,跨國旅遊成為極其普遍簡單的事;廉價航空的興起,更讓年輕人們可以在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年紀,就有機會環遊世界。打開手機上的航班雷達App,可以發現全世界不論是在什麼時間,幾乎都有密密麻麻的航空班機在天上飛行;今天在台北吃小籠包,明天在巴黎喝咖啡,幾乎已經是許多人的生活日常,這樣的生活型態如今竟然被看不見的微小病毒所終止。搭飛機、搭郵輪出遊,成為一種恐怖的事,所有的郵輪與客機航班幾乎都停擺,過去風光的旅行社,突然面臨倒閉的危機,這些都是人們所未曾想像過的事!

曾何幾時,出國旅遊成為一種恐懼與禁忌,過去大家習慣奔走世界各地,如今被迫沉澱一段日子,似乎生活慢下來,病毒才會慢下來!幸運的是,台灣在這波疫情肆虐中,在醫護人員,以及全國民眾努力配合下,成為世界混亂中的淨土,長時間維持無本土社區感染案例,讓我們還可以在自己城市裡自由走動,讓各地朋友生羨不已。過去許多人忙著出國旅行,熟悉東京、倫敦、紐約等城市,唯獨對自己的城市缺乏興趣,也相對陌生冷感;現在既然無法出國旅行,就趁機在自己城市旅行吧!

身為「都市偵探」,常在自己生活城市中旅行觀察,試圖發現新的空間與樂趣!對於想要在自己城市旅行的朋友,我有幾個小小建議:

首先,「要用觀光客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城市」。我們出國旅行之所以興奮,是因為到了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所有感官都會開啟,去探知所有的線索,充滿好奇與興味;外國人來到台灣也是如此,所有事物都覺得有趣新奇!我們在自己城市,因為太習以為常,所以對事物視而不見,如果把自己當作觀光客,或甚至是外星訪客,就會發現這個城市有許多平常沒注意到的有趣事。

然後「要用自己的雙腳,去度量巷弄的未知」,我們平常習慣搭車或捷運,快速通過街頭巷尾,卻不曾停下腳步,好好地探索巷弄內的空間趣味。事實上,用雙腳步行探索,可發現許多令人驚喜事物,那些真實生活面貌以及表面看不到的庶民人生,都是隱藏在巷弄內;好好地去用雙腳,穿梭大街小巷,你將發現城市不同面貌。

最後要「用敏銳的心思,去感受在地的甘苦」,慢慢走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與居民商家閒聊,感受其他人是如何在這座城市打拚,你才會生出同理心,真正了解這座城市居民的感受與心情;你才知道,所謂「認識一座城市」,不再只是一些官方歷史知識與冷漠數據,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感受。

瘟疫蔓延讓世界變慢了!生活從複雜忙亂,逐漸趨向緩慢單純,然後我們開始在自己城市漫遊,開始注意到自己城市的美好與趣味,開始珍惜每個溫暖的善意,以及小小的幸福!

瘟疫改變了生活,卻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的城市!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後新冠時代大變革與大趨勢/檢視教師的不可取代性
藍偉瑩/聯合報

台灣這次沒有全面停課,但教育現場的「超前部署」,老師們不得不開始接觸線上教學工具,有位學校主任跟我說:「這波疫情,一定會改變未來。」當世界劇烈變動,每個人都需要重新思考: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些事情有沒有好好做?老師也要去想: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在哪?

線上教學廣泛使用 重塑第一線教師價

現在使用的軟體、會議平台,或線上應用工具、線上教育資源,如Google Classroom、ZOOM等工具存在已久,這次因為疫情,老師們開始認真去使用這些線上工具和資源,會發現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課程影片,那老師還有必要在課堂重述一次嗎?

老師唯一無法取代的是「對學生的認識」與「對學生學習的掌握」,應該將力氣花在專業能夠發揮的地方,能夠透過線上資源講述的知識就多運用,老師有更多時間觀察學生的程度和狀況。

如果這些工具和資源用得好,學生也會驚覺:原來在線上可以學到這麼多東西!孩子們就會自己展開學習,這就是一○八課綱想推動的「自主學習」,而不是由老師逼著學生去學。

結合教學現場需求 思考如何延續「元年」

大家稱今年為線上教學元年,但需要延續,不然所謂「元年」就會消失。要被稱為元年的條件是,教育主管機關確實把握住這次契機,結合教學現場課程實際需要、幫助老師們運用,同時將易上手的經驗分享給更多老師。

例如一○八課綱高中要開設選修課,老師認為教學負擔變重,線上資源就可以是助力,老師一樣做課程,但可以用更輕鬆的方式去做。

這需要有人分享經驗,告訴老師們該怎麼做,就像教學生如何使用平台,來累積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怎麼運用這一波線上教學趨勢,是教育部可以去思考的。

至於偏鄉學校,學校資源不見得比都會區學校差,老師們的參與意願也沒有比較低,偏鄉孩子缺乏的是家庭資源,家裡不見得有數位工具可以使用,這些孩子更需要盡量在學校完成所有學習。

只要讓老師們上手,他們就會愈做愈好。

「假如我是陳時中」 帶領孩子適應變動

現在進入後疫情時代,學校的防疫工作慢慢減少了,下一步可以停下腳步思考,怎麼幫助孩子面對未來不可預期的挑戰與變動?

社會過去什麼行業容易賺錢,大家就一窩蜂搶著去做,但這次疫情重創航空業和旅遊業,我女兒現在念護理系大四,同學原本規畫一畢業要去考空服員,現在計畫被迫更改,反倒護理工作機會更多;某校長的女兒念觀光系,這屆學長姐畢業後工作難尋,只好轉向去念研究所…

教育可以帶領孩子去想:若你遇到這種狀況,要怎麼應對?要怎麼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這次全球貿易受衝擊,課堂上也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產業問題,當遇到疫情,哪些產業不能完全依賴貿易?哪些產業應該要留在台灣,才能讓國家保持穩定?例如口罩是傳統產業,但若生產線完全外移,遇到疫情就完蛋了,這些都可以帶孩子去思考。

有學校已經在小六開設選修課,課名叫「假如我是陳時中」,藉由課程幫助孩子練習在複雜狀況下,判斷情勢和做決定,也讓孩子認識國際組織。疫情過後,可以有更深刻的事情在學校發生。

家長、老師回頭思考 檢視什麼是重要的

疫情現在還沒過,但至少目前穩定了,現在對家長、老師都是時機,可以回頭想想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家長前陣子可能很擔心,孩子不去安親班,自己學習可以嗎?但家長可能因此有更多時間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當大家都適應用線上工具聯絡,家長和老師有機會建立更好的合作。

老師則可以藉此讓家長知道,學生可以運用的學習資源是什麼、如何讓學校學習延伸到家庭,有些家長不擅長安排孩子的學習,但老師如果提供大量資源,家長就比較知道怎麼安排。如果還是一直將孩子送去安親班、一直寫參考書,跟廿年前有什麼差別?

老師藉由這些線上平台,也要重新去想,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在哪?備課重點在哪?如果更能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孩子的幫助會不會更大?

衝擊發生時,最能檢視自己對他人的意義是什麼,應變能力好的人,就有機會在這一波有更好的發展,或新的突破。 

(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口述,記者洪欣慈整理)

   
聯合筆記/中國新懸念 誰過苦日子
李春/聯合報

中國人大會議閉幕了,這種會議開得沒懸念,但會後懸念多,今年最大懸念,是未來日子怎麼過。因為政府說要過「緊日子」,學者說要過「苦日子」。

過「緊日子」,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提的,高層智囊賈康說。所謂過緊日子,是政府財政收支矛盾尖銳化的一個形象說法,收支差距擴大,在財政的狀態和政府管理部門的感受上來說,就是過日子變得緊緊巴巴。如果說前幾年還是講準備過緊日子的話,在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突發性困難的嚴峻形勢下,緊日子真的來了。

中國人多,大致分四大群體,一是官員幹部國企群體,一是中產群體,一是草根即工薪階層和城市低下階層,一是農民和農民工。當然還有新富群體,但那是人尖,不能拿來計量。

到學者圈中聽私下的討論,「緊日子」緊不到官員幹部國企群體,而是緊到另外三群,國家的「緊日子」,到他們頭上就是「苦日子」。但誰會過「苦日子」,有說是中產階層,那是因這些專家教授都自認是中產。中國中產最新說法,叫「沒有社會高層人士的資源,沒有社會底層的無謂,有難以上升焦慮,也有對生活下滑的擔憂。」

中產間新流行多份「苦日子攻略」,反證「苦日子」苦在哪裡,最樂兩個新說法,一說「苦日子,少消費,就是愛國,因為一消費就會把自己陷入絕境,給共產黨添亂」;一說改了去年段子,即「二○二○年是過去十年最糟的一年,二○二○年又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意思是「苦日子」,長著呢。

大學者們都調侃,但還有一本正經的,比如「上面」喜歡的清華李稻葵,他最近有一段話涉及到「苦日子」,令他的同道都有點意外,因為他說要過「苦日子」的是低下階層。李稻葵談到他對中國今年大勢評估,說此次不是金融危機,因為金融危機是富人的危機,是有資產的、有股票的、華爾街人的危機。而這次是窮人的危機,窮人沒工作、沒市場,無法出門,沒有收入。

低下階層比較苦,因為「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他們頭上就是一座山」。但中國低下階層數以億計,哪些人最有可能苦大仇深呢,一個說法今年是外貿外資企業的工人,其直接間接就業逾兩億多人,苦中之苦的,是二億多人中的八千多萬農民工。

   
不敢公布香港申請來台人數 蔡總統說好的人道救援呢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大陸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八月公布。北京直接點燃一枚重磅巨彈,等於宣布香港「一國兩制」提前結束,亞洲金融中心的角色勢必要拱手讓出。當然這枚巨彈,也直接向美國宣誓香港主權完全回歸中國,不再容華府或他國置喙,此舉也正是北京不惜「火車對撞」立場。

港版國安法會如此堅決迅速地通過,表明北京等不下去了!從最遠的二○○三年拒絕基本法廿三條立法開始,一直到去年反送中,連習近平都感受到香港的「暴亂」,已是國安重大威脅。

按人大邏輯,既然香港特區政府無力制止,區議會去年改選又是泛民主派大勝,不可能通過基本法廿三條立法,那就由人大來立法。此雖滿足中方,但可說完全無視香港人民,更打破老鄧五十年不變承諾。港版國安法讓北京可「合法」插手香港所有事務,這不只是「一國兩制」的結束,更是香港「全面內地化」的開始。其結果是:

一、香港更弱化:北京直接插手結果,未來特首選舉或區議會改選,已變得毫無民主價值與意義!政治全由北京主導。港人治港成口號,香港有志之士不出走才怪!

二、經濟發展榮景不再:疫期後原本全球各國都在忙著振興經濟,香港還沒有振興前,自由與民主機制已被圈限,自由市場機制在港版國安法下,能發揮的空間有限,外資不出走才怪!

三、香港難再任亞洲金融中心:香港內地化,意味著未來只有淪為二線,甚三線城市,沒有自由民主氛圍支持,跨國際合作與投資或經貿往來,一點自由與利潤都沒有,國際投資客/投機客不出走才怪!

對我們來說,港版國安法立法當然有直接影響,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北京的重磅出手,未來對台灣再宣傳什麼「一國兩制」,也不太會有人再相信。這對北京一點好處也沒有,但是它卻為了打擊香港泛民主勢力與對抗美國川普貿然下手,得與失之間歷史會給答案。

至於我們的因應,蔡提出人道救援,只是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卻不敢公布香港申請來台人數,這和我們強調自由與民主號召國際,明顯背道而馳?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港版國安法草案表決通過後,大陸人大常委將接著制定具體條文。台灣有不同解讀,或認民主倒退,或說區域穩定,筆者有不同看法,容申述之。

對於香港立法權,北京人大制定國安法是否越俎代庖?基本法第廿三條要求,香港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等行為,禁止外國組織或團體在香港進行政治活動,禁止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絡,定有明文。另基本法相關條文規定,若涉國防等「非自治範圍」者,仍應交由中央立法。是以,國安法律,既非「自治事項」,且港府迄未依照基本法第廿三條訂國安法,中央介入合乎基本法。

至於基本法廿三條立法不明確?然而,立法過程原廿三條禁止的行為僅泛稱「破壞統一」、「顛覆政府」,頗遭詬病;故有今日明確立法。且整體性建議尚認請願、集會、抗議、自由言論,不屬系爭條文所禁止行為,但仍需要防制國際恐怖分子,與犯罪分子滋事。屬國安事項,各國皆雷厲風行。若台人認港版國安法,不民主;那去年上路的「反滲透法」與國安法制增訂,不也是守護主權,維護人民安全?現今反恐與國安機制,乃先進國家所共有,歐美強權與東亞諸國,皆戰戰兢兢,當要緊事處理。美國有愛國者法案,北京要比照,就叫人權倒退?最重要者,國家安全立法,若受外人掣肘,與前清積弱不振,相去無幾;民主固可貴,秩序也重要啊!

最末,已故刑法泰斗林山田教授為例。當年廢刑法一百條時,他認為有失策,應如鍋蓋般悶著,民怨沸騰,一次爆發;但惡法廢除了,鍋蓋掀開,反而不會滾了,亦無衝突機會了,叫「掀鍋蓋理論」。港人乃台人之同胞,希望北京政府訂立具體國安條文,勿無限上綱,以惡法枷鎖港人,免炸鍋之禍。

   
觀光基本功 勝過搶阿中
蔡田/退休教育人員(台北市)/聯合報

隨著疫情趨緩,民眾開始出門旅遊,各縣市莫不想吸引人潮;一時之間,陳時中部長成了最強旅遊「業配王」,忙得不可開交。筆者有所保留,各縣市想要吸引人潮、發展觀光,最重要的是要腳踏實地,做好旅遊相關的軟硬體設施,而不是急著搶名人代言。

擁有引人入勝的優美景點,加上便利舒適的交通路線,以及獨特的觀光旅遊特色,加上適時適度的行銷策略,是各縣市發展觀光最重要的條件,也是各縣市最需要全力以赴、積極充實的所在,而不是找名人代言,倘若觀光資源欠缺的話,就算阿中部長來得再多次,推銷得再賣力,最終也是白費心機、無濟於事。

阿中部長是這次防疫大英雄,但術業有專攻。在防疫上,表現優異傑出,但要力推疫後國內觀光,這是交通部職責。俗話說「備多力分」,既要防疫,

   
數位治理雙面刃 考驗大陸當局
黃健群/工總大陸事務組長(台北市/聯合報

近日,大陸兩會期間,審議「港版國安法」引發各界關注。但另一個更值得重視議題,是大陸力推數位經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全面打造數位經濟。一時間,發展數位經濟成大陸熱議話題。

數位經濟,顧名思義,就是指基於數位科技的經濟模式。數位經濟並非新概念。自二○一六年迄今已多次提及,大陸已發展出各種樣態的數位經濟模式。為了防控新冠疫情,及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今年加快數位化腳步,推動包括健康碼、無接觸配送、線上醫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等,許多新經濟模式應運而生。

然而,在推動數位經濟的同時,其對數據的掌握和應用,衍生的數位治理,是否會形成對廣大民眾無形箝制?無論是雲端消費、雲端旅遊,甚至最近開始試點實行的數位貨幣,大陸民眾在全面數位化下食衣住行、日常生活的點滴,都將留下無法抹滅的數位足跡。若遭不當濫用,數位科技建構的天網,讓人無所遁形。

近年來,隨著政治社會環境改變,大陸政府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間的矛盾,致大陸群眾抗爭事件時有所聞。對大陸當局來說,其治理進入「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惡性循環:若放任不管,則會引發社會動亂影響經濟發展;但若強力「維穩」,則將因民怨無法宣洩,終將形成更大反撲。然而,大陸當局推動全面數位化下的數位治理,要思考的是如何成為掌握民情、疏導民怨的利器;而非操控輿論、掃除異己的工具。

也就是說,數位治理是把雙面刃:一方面能更有效率的掌握社會訊息;但另一方面,則容易因數位落差造成權力不對等,致生數位獨裁。科技本無罪,但如何運用科技、避免道德風險,是任何政府在推動數位化過程,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數位經濟下如何保護隱私,並非中國大陸獨有問題,即便美國,也發生過臉書擅自將使用者個資外洩事件。但近年來強調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大陸當局,必須思考如何增加民眾對數位工具的信任,以及避免「老大哥」的疑慮。這個問題,將考驗大陸當局的智慧。

   
振興及時雨 全民都在等
陳雲起/公(台中市)/聯合報

在多變的科技業環境,有一個很寫實名言,沈溺過去的成功,就是今天失敗之所在。看到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一下子去墾丁推廣觀光,一下子又去台南、新竹及台中等等,享受先前防疫超前部署成功甜美果實時;紓困亂象,振興券尚在研議中,對比世界各主要國家早或即時發放現金給普羅大眾,不禁擔憂:是否科技業的鐵律,又要發生在多變的新冠病毒戰役中?經濟的陳時中在哪裡?何時來接手防疫的陳時中呢?

看到來公所川流不息的紓困人潮,讀著失業率四月四.○三%新高,讓我懷疑這真的是跟衛福部同一個行政院財經團隊嗎?

四月失業人數較三月多四萬多人,僅一個月,四萬多個家庭頓失經濟依靠,而我們的財經官員還在舉棋不定,七月才推出的振興券,是紙本好、還是紙本數位並行?一切都在評估中。

豈不聞莊子的典故:躺在路上乾車溝□的鯽魚,只要少量的水就能救牠,等不了太長時間,再多等三個月,又有多少百姓失業,多少學童要擔心下學期的註冊費?吹著冷氣辦公的高官可有一絲一毫同理心,不知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嗎?

財經大官們,趕快即時決定如何振興台灣經濟!不要還在想計畫A,計畫B,還是計畫Z!在市場還苦撐的小販,還沒倒的觀光、旅遊業者,還沒被無薪假的製造業員工,都在等著你們的政策及時雨。

   
水淹莫斯科《末日異戰》俄羅斯總統全程在事件中缺席
電影開頭前情提要還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情節理解,當然看電影這件事情理解永遠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讓觀眾對其產生認同,看這部電影就像倒吃甘蔗一樣,只要熬過大部分的文戲,電影就會開始好看。

富貴角望海的野百合 在它們最美的時候
時序來到四月下旬,轉眼又是暮春時節,心裡惦念著北海岸的野百合今年不知花況如何?不經意的發現面海的崖邊灌木叢中有幾株野百合,不畏懼強勁海風的吹襲,依然挺立的開著,我稱她們為「望海的野百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