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30 第476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模範生認證又破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電子捕獸夾來了:數位發展部跟你想的不一樣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豬肉拚出口 農委會要加把勁
民意論壇 高朗/國民黨不應丟棄化解危機的鑰匙
台灣高等教育繼續崩解中
鑑往知來 搶救台船
聯合筆記/總統提名大亂象
為人權奮鬥? 陳菊何德何能掌監院
踐踏國會尊嚴…誰在昨是今非?
同案情不同判決 如何談司改
青年就業 給補助也要強化技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模範生認證又破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三個月前,蔡政府送了五百六十萬個口罩給歐盟,歐盟執委主席推文感謝。外交部喜形於色,說將持續與歐盟合作抗疫,證明「Taiwan can help」。未料,歐盟宣布七一解封邊境,台美都被排除在首波安全國家開放名單之外,讓不少人玻璃心碎一地。

歐盟和美國往來密切,但美國疫情持續失控,死亡與感染數均名列世界首位,被排除自不意外。但蔡政府不斷大外宣,自稱是「防疫模範生」,先前被「大哥哥」日本排除已經很受傷,如今又遭歐盟一記迎面重拳。

有人說,歐洲不少國家疫情還在蔓延,不開放也好,以免台灣邊境失守。這種說法,只能用來自我安慰。我們的邊境防守是一回事,國際間怎麼看我國的防疫成效則是另一回事,往自己臉上貼金並沒有用。

台灣採取的是被動式篩檢,圍堵為上、有症狀才檢驗,且堅拒廣篩,這是鴕鳥式防疫。陳時中每天大玩「嘉玲」遊戲,一方面宣稱台灣已久久沒有本土病例,另方面卻又緊鎖國門,用犧牲經濟來維持低確診數。專家不斷呼籲擴大篩檢,以了解無症狀感染者的盛行率,卻被視為逆時中,而遭到網軍攻擊。

隨著各國邊境逐漸啟封,台灣這種禁不起檢驗的自證式防疫,讓講究科學數據的歐日將台灣排除在開放之列。日本女大生返國後驗出染疫,更坐實日本的疑慮。愈來愈多國家邊境解封,連美陸航班都已復飛,若台灣持續被封鎖,蔡政府要如何自圓其說?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電子捕獸夾來了:數位發展部跟你想的不一樣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政府正在規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新職能,方案之一是改制成「數位發展部」,納入行政院及各部會資安單位,成為資訊、電信、網路、資安、傳播五領域的管理部門。「數位發展」聽起來名稱堂皇,但究其脈絡,重要職能其實是為了加強對數位的管理與控制,發展的成分稀薄。深一層看,此舉剝奪了NCC的獨立性,使它變成行政院可支使的工具。

NCC是行政院的獨立機關,負責通信及傳播、電視等事業的管理,是仿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而設。定位為獨立機關,即在避免政治力的干擾,維持超然獨立運作。NCC成立十四年來,難謂成效卓著,亦無法免於政治染指,但至少形式上是個獨立機關。如今蔡政府要將它改制成「數位發展部」,一是文不對題,二是別有用心,三是藉機擴權,令人難以苟同。

首先,談文不對題:台灣的數位發展近年顯得緩慢,主要癥結在於主政者缺乏遠見,相關的國發會、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等也未擔起相應的發展和服務責任。因此,我們的電子支付至今依然破碎支離,防疫期間政府僅開發了一款口罩領取程式,便即洋洋得意;端午連假各地塞爆,交通部長則厚顏用「高速公路1968」反怪百姓活該。重點在,NCC如今連監理通訊、電視發照問題都已焦頭爛額,它哪有餘力去掌管國家數位發展大業?以NCC為主體去成立數位發展部,絕對是搞錯了對象,弄錯了方向。

其次,別有用心:數位發展部雖標榜「發展」,但從它已知的架構看,真正目的是為了管控。除了NCC原有職權,其他將納入的單位都是各部會的資安人員;以民進黨政府的特性,資安無非旨在控管言論,防止政府資訊外洩,並更易於監控、恐嚇持不同意見的民眾,哪裡是為了資訊更透明或擴大服務民眾。簡言之,在蔡政府眼中,有些媒體或網民都是難馴之獸,所以NCC必須扮演「馴獸師」的角色。如今獨立運作的馴獸師常常失職,所以政府要收歸中央統一管理,往後必然大肆設置更聰明而機巧的「電子捕獸夾」,以便揪出那些不馴的媒體或民眾。

第三,伺機擴權:通信及傳播產業關係民眾的言論自由至鉅,由獨立機關負責處理,至少可以避免行政權任意侵害。一旦NCC改組為「行政機關」,情況即大大不同,行政院長或其他黨政要員動輒可以逕自透過行政權力插手干預電信或傳播媒體。如此一來,人民的言論自由就算不被即刻扼殺,也將面臨恐嚇打壓的不測。去年蔡政府大修國安五法,一一對準反對者的咽喉;一旦數位發展部成立,人民的網路、通訊及言論自由勢必籠罩在「資安」的天網之下,無所遁逃。

這些分析,並非無的放矢。一年多來,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公開干預NCC運作,人們記憶猶新。去年三月他嚴詞批NCC對假消息毫無作為,「誰都管不到它,它也什麼都不管。」迫使當時的主委詹婷怡憤而掛冠。當時引發蘇揆震怒的「假消息」,是選舉時一則「文旦倒水庫」的傳言;試問,這種坊間傳聞,NCC過問得完嗎?另一次,是今年三月NCC通過台數科集團頻道變更,並同意其成立新聞台;未料此事引發蘇揆大怒要求收回決議,NCC果然自打嘴巴在一周後收回成命。究其原因,是台數科董座與林佳龍交情匪淺,蘇揆不願其他派系掌握媒體影響力。試想,蘇揆如此粗霸地介入,NCC又自甘墮落地聽命,未來數位發展部能成就什麼大事?

台灣的確需要推進數位發展,但絕不是以目前蔡政府的思維架構進行,更不是改造NCC就能達成。蔡政府如果有心數位發展,不妨參考一下最近將成立的「鴻海研究院」,它的組織聚焦在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量子計算和資安五大面向,眼界都比蔡政府數位發展部要高得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豬肉拚出口 農委會要加把勁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6月中旬正式認可台灣為口蹄疫非疫區,從總統、行政院長到農委會主委,在各種場合都一再宣揚此政績。然而另一方面,農委會官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豬農最期待的日本市場,卻表示「台灣豬肉缺乏國際競爭力,很難」。農委會官方「農傳媒」也刊出專文,說「出口不是目標,是指標」,農委會要提高國內豬肉的自給率,彷彿出口可有可無。

自從1997年台灣出現首例口蹄疫,24年來豬農們營運艱辛,好不容易有重啟出口的機會,農委會卻說國內供給為主的政策不變,並且還要提高已經高達九成的豬肉自給率。去年當政府預知今年將可正式除疫,行政院長就在臉書粉絲團大貼廣告說,台灣豬肉明年可以出口日本;現在台灣除疫成功,農委會卻說暫時不考慮日本市場。顯然台灣豬肉出口日本只是民進黨政府選前的政績宣傳而已,選後農委會連表面敷衍都懶得做了。

日前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接受媒體訪問,說台灣毛豬生產成本高於國際養豬大國,短期內還是以內銷市場為主,外銷可先從加工豬肉著手。關於農委會的思維,我們只能說非常遺憾。如果價格是農產品出口的唯一因素,品質與品牌都沒關係的話,那為何高單價的日本和牛,在2017年9月解禁進口台灣之後,在各地燒肉店痛擊較低價的美國與澳洲牛肉,讓2018年的台灣成為全球第三大和牛進口國。

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毛豆是台灣外銷總金額最高,同時也是出口日本最大宗的農產品,然而在日本進口毛豆的三大來源地:泰國、中國與台灣之中,台灣的單價最高,但是市占率最大。如果價格是唯一考量,為何台灣毛豆可以在日本市場擊敗泰國與中國毛豆。農委會如果不想增加業務負擔,無心推動豬肉出口,千萬不要再以價格為理由,不然連高屏的毛豆農民都要笑農委會不會做生意了。

到底台灣豬肉在日本有沒有價格競爭力?用零售價格來比較,以五花肉薄片為例,東京一般超市日本產100公克約在150日圓到250日圓之間;廉價的美國產約在100日圓到150日圓之間。而台灣全聯超市100公克大概新台幣35元,也就是125日圓左右。當然台灣豬肉出口到日本,還要加上物流處理費用,因此最終在日本的零售價格,大概會高於美國豬肉,但依舊會比日本豬肉便宜。相較於美國豬肉,台灣豬肉不使用瘦肉精,口感也不輸日本國產豬肉。再者日本國產豬肉只能供給市場需求的五成,剩下五成要靠進口(其中美國最大宗),台灣豬肉應該是可以立足中端市場。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目前短期出口目標是新加坡、香港、澳門,至於日本及美國市場,等到國內典型豬瘟解決後,相信也有機會。這樣的說法就是政府只在意港澳這種小市場,至於真正大市場的日本,竟選擇忽略。

農委會以台灣還有典型豬瘟為藉口,但事實上日本從2018年秋天岐阜縣發生典型豬瘟後,豬肉出口就大受影響。現在日本跟台灣一樣採取以施打疫苗的方式來壓制典型豬瘟,兩者的疫情狀況相同,日本也急於打開高端豬肉的出口市場,我們相信台日之間是有盡快互啟豬肉貿易的動機。如果日本真的要台灣成為典型豬瘟清淨國才能進口豬肉,那就請政府官員不要再動不動就說台灣豬肉要出口日本,欺騙豬農感情。

也許農委會是擔心,一旦豬肉產業旺起來,養豬的排泄公害會像當年一樣讓農委會滿頭包。然而,政府應該有擔當,要求達到一定廢水循環標準的養豬場才能夠出口,既控制豬肉質量,也避免增加公害。總之,要推動豬肉出口,只要有心一切都有可能;但是目前農委會的敷衍心態顯而易見。

   
民意論壇
高朗/國民黨不應丟棄化解危機的鑰匙
高朗/聯合報

九二共識是一九九二年兩岸就一個中國議題,所達成政治諒解。這份共識留下解釋空間,雙方雖不滿意,卻成為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也是台海穩定的基石。過去兩岸官方簽訂幾十項協議,包括文書驗證、共同打擊犯罪、ECFA等都建立於九二共識基礎上。

如果說,台灣不要九二共識,等於將過去數十份協議及未來可能協議的基礎掏空,也等於將兩岸和平的框架徹底拆掉了。

如此一來,除非兩岸能就一個中國議題找到新共識,台海將不再是和平大道,而是隨時可能引爆衝突的火藥庫。所以九二共識的存廢,涉及台灣民眾的安全福祉,藍綠必須極為審慎,不能為了選舉,隨意操弄,將台灣暴露在危險境地。

台灣民主化,政黨受到選舉制約。選舉連番失敗的政黨,會對自己堅持原則感到懷疑。二○一二年民進黨總統敗選時,一度自我壞疑,是不是兩岸政策使其敗選,遂有檢討中國政策呼聲,但民進黨並未動搖。

數年後,這股風吹到國民黨,大選失敗後,也開始自我懷疑,是否兩岸政策應該重新審視?從最近國民黨提出的兩岸論述看來,國民黨正準備捨棄九二共識,把它當成過去式。如此一來,國民黨所提的兩岸論述,思維與民進黨很接近了。

或許現在國民黨最關心的,不是兩岸如何轉危為安,而是選票。在民進黨成功的操弄下,反中成為時尚。國民黨急著跟風,不願再扛九二共識包袱。

國民黨視野如果窄到只有選舉,卻看不到台灣的安危,看不到九二共識對兩岸和平起的作用,這樣的政黨很難再帶領台灣。

民進黨不要九二共識,背後有台獨理念支撐。即使遇到再大困難,包括選舉挫敗,也不改其志,這是其能再起的力量。

國民黨不要九二共識,背後有何理念支撐?當講得越多,與民進黨越像時,大家感受不到真誠,看到是一個失去自信、隨波逐流的政黨,最後結局是被兩邊拋棄,綠的選民會選正牌貨;藍的選民感覺遭背叛,票也投不下去。

多年來台灣與大陸關係,一直有兩條不同路徑的選擇。一條是國民黨不迴避一個中國問題,透過九二共識,展開與大陸交往,降低緊張,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另一條是民進黨不放棄台獨黨綱,不願面對一個中國問題,口頭說願與大陸交往,實質與大陸形成對抗之勢。

這兩種不同路徑帶來的結果是台灣與大陸是和解或對抗?中國大陸是強鄰,兩岸關係好壞,嚴重影響台灣安危。民進黨走的是非常危險的路,終將迫使台灣與大陸決裂。國民黨此時放棄長期的主張,等於讓台灣民眾失去替代選擇。即使退一步從選舉角度,國民黨新的兩岸論述也缺乏與民進黨的區隔,如何產生號召作用?

政黨存在目的是為了執政,須有宏觀視野,告訴民眾台灣該走的方向,爭取支持。以往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方向明確,是為了台灣安危,爭取兩岸和平,將台海築成和平大道。馬政府執政期間,確實做到這點,並創造紅利。民進黨說歷史已經翻到新頁,認為九二共識已成過去。果若如此,像ECFA這種歷史舊一頁產生的和平紅利,民進黨為何緊抱不放?沒有九二共識,有可能簽署攸關台灣民眾福祉的廿三項協議嗎?

當前兩岸關係比兩國論時還緊張,國民黨明明握有解決問題鑰匙,卻不會使用;明明有與民進黨政策辯駁的機會,卻人云亦云。國民黨現在欠缺少數黨應有的定力與氣魄,更欠缺向民眾講真話的勇氣,自然難以感動群眾,翻轉局面,成為民進黨的替代選擇,這樣的政黨如何再起?

(作者為台大名譽教授)

   
台灣高等教育繼續崩解中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這些年由於大學濫設,加上少子化,以及不良的教育政策或措施,造成台灣高等教育的災難不斷。不只「大學高中化」,如今「碩士虛名化」的現象,更深層的裂解教育品質。

多年來,「低分錄取」已為大學生烙下難以洗清的汙名。而今,各校為了提高研究生畢業率,紛紛使出各種奇招,不惜降低學術品質,讓學生輕鬆取得學位,也讓台灣高等教育雪上加霜。

在大學階段中,為了保障學生學習權益,許多學校不斷降低退學標準,事實上卻讓一些無意、無力就讀學生,濫竽充數的繼續繳學費、繼續留在校園;每到新學期選課時間,網路上就會出現一些不用上課、不用考試,高分起跳「好人牌」老師的詢問與推薦,而且不乏真人真事。

在研究所的畢業論文裡,除了出現「航運管理」研究「美甲消費」、「智慧自動化工程」研究「夜市、命理」,這種知識錯置現象以外,就在一○七年教育部「學位授予法修正案」增訂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亦得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之後,有些學校為提高畢業率,也不分青紅皂白的要求文史哲或基礎學門,也要訂定實務報告取代論文的畢業辦法。

為實現「輕鬆入學、輕鬆畢業」的承諾,有些研究所早已採取「團進團出」的策略。集體包班入學後,教授就給每位學生一項研究主題,只要按表操課,碩士學位即可輕鬆到手,造成學生目光如豆,失去在知識瀚海裡探索、發現的能力與樂趣;在碩士論文口試裡,也不斷出現相互「護航」的好友教師群,幫助彼此學生順利取得學位。

以前,大家期待的是「嚴師出高徒」,如今「濫師出劣徒」,許多人卻不以為意,殊不知已經嚴重傷害教育品質。貶低學位價值的結果,到最後受害的不只是學生,還會賠上學校、系所的學術聲譽,甚至失去社會對整體教育制度的信任度。

在美國,除了一些「野雞大學」以外,不論是名校的「嚴進嚴出」,還是一般院校的「寬進嚴出」,始終都會把持著「嚴出」這一關。據College completion統計,美國大學生畢業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低的,有十所公立大學,畢業率都在十五%以下,其中學術能力是影響畢業的最大原因。

放寬獲得學位的標準,是提高畢業率的最低成本方式。美國研究指出,畢業率跟錄取率有關。錄取率廿五%的學校平均畢業率達八十六%。反之,錄取率九十%以上者畢業率只有四十八%,而開放錄取的畢業率甚至只有卅三%。目前以台灣有些研究所幾乎是無條件入學的情況,要求提高畢業率或縮短修業年限,不只是緣木求魚,也讓許多教授在學術品質和教育良心中不停掙扎,但多數都成為共犯結構中的沉默者,有些甚至成為幫凶之一。

   
鑑往知來 搶救台船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教授(基/聯合報

一年前蔡總統出席輪船下水典禮時表示,要「一艘接一艘,把上下游產業鏈帶動起來,重振台灣造船業榮景」。幾天前報載:台船四年虧一二○億,基隆廠工會要求董事長下台。

二○○七年「中國造船公司」改名「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除了正名,照說也期望能走出去爭取國際生意。今日維繫台船生存的恐怕只剩海軍與海巡艦艇和離岸風電訂單。回顧民國六十二年十大建設,中船搭配中鋼在國際大顯身手,如今令人不勝唏噓。

造船曾被認為世界最老,也是最能獲利的市場之一,如今已是全球最競爭的領域。要重振台灣造船,應從世界造船的過去,記取前車之鑑。

影響造船業的因子可分為兩群:總體因子(世界海運貿易、油價及政治與經濟穩定性),及市場因子(政府補貼、老船報廢、租船費率、新船訂單)。而決定造船廠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因子為生產力,受技術、設施、管理競爭力、工作組織、工作實務、工人的技術與動機所影響。

當年日本失去造船獨占地位,有幾個理由。首先,日本當時同時面臨新年輕工程師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困難。其次日本造船業不夠彈性,難以適應當時全球船舶愈來愈大的需求改變。第三,日本造船八成在滿足國內市場,無以促進技術發展及落實新生產管理方法。再來是材料的需求與供給間的落差,增加交貨時間。加上受匯率影響的價格,合起來對日本造船業構成沉重的打擊。

當時南韓以低造船成本,著眼於大型油輪、大型與超大型貨櫃輪、液化天然/石油氣船、海域鑽探平台,甚至尚屬歐洲少數船廠專利的郵輪。如今南韓也因為高人力成本、國內鋼量不足及進口原料與零件價格攀升等,而漸失競爭力。

中國大陸近十幾年,政府大力支持與龐大投資,並和幾個主要船舶設備製造商合作,快速提升造船地位。其造船業策略還包括改變產品結構,朝向更複雜、技術升級、合併船廠以建立特殊巨擘。

造船產業大致是在量身訂製的環境下經營,就技術與生產方式而言,堪稱最具創新空間,在策略上包括像著眼於生命周期的造船、潔淨生產方法、低汙染能源等。因此建造輪船,須建立一套符合永續發展的供應鏈,包括提升當地供應商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南韓與中國大陸就都將國家造船業設定為策略性發展與落實的產業扶植政策。

如今台灣靠造自家的艦艇和海域船,或可讓台船殘喘,實則讓台船漸失再生與競爭能力。尤其特殊人力資源必將隨著學生與老師的流失出現空洞,進而擴大到無以彌補。

隨著全球郵輪產業穩健成長,郵輪建造可望成為台灣造船的新契機,並可讓整個造船產業鏈獲利,包括從郵輪建造技術中提升人員技術,同時強化與郵輪業者間的合作溝通等未來成長的關鍵。而建立針對郵輪建造的研發中心,是第一步。

   
聯合筆記/總統提名大亂象
蕭白雪/聯合報

立法院臨時會開議前,爭議先爆一堆,從考、監人選到臨時會要處理的法案,爭議性大於急迫性,國會議場內、外都有抗議,把爭議性重大的人事案、法案放臨時會處理,憑藉的唯有如橡皮圖章的國會多數席次。

蔡政府此次對監察院的正、副首長提名爭議,讓不少人想起四年前的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過程,更讓不少人再度對蔡政府的作風心寒。

事實上,不管是大法官或監委的審薦小組,討論的人選都不包括正、副院長,不管是四年前提名謝文定、林錦芳或這次的陳菊、黃健庭,都沒經過審薦小組,也難怪惹出爭議後,都有審薦小組委員自認背黑鍋。

同樣令人心寒的是,如同司法院長許宗力公開所稱,原本規畫是由謝文定與他搭檔出任正、副院長,後因有人質疑許再任大法官違憲,才改提謝與林錦芳;沒想到,謝、林兩人的提名引來親綠團體的反彈,最後兩人不願名譽受損退出提名,至於被質疑違憲的許宗力,則不畏憲政爭議,出任司法院長。

林錦芳在提名風波後鬱鬱而終,家人甚至婉拒府院官員出席告別式,對於府方當初任由謝、林被親綠團體糟蹋,最後卻提名具違憲爭議的司法院長人選,司法界許多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這次監察院正副院長提名風波,情況猶如歷史重演,府方一方面任由非自己人的被提名者被糟蹋,對於「自己人」的爭議則視而不見,執政後喊的謙卑,如今更顯諷刺。

至於臨時會排入號稱蔡政府最重要的司法改革法案,也是爭議極大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即使蔡總統日前找來主張陪審制的關鍵人物,還由與主張陪審團體友好的政務委員與國安會秘書長作陪,都無法說服對方改變心意,執政黨仍堅持要把重大爭議法案安排在臨時會。

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連讓立委好好討論、審查司改法案的時間、機會都不願給?

   
為人權奮鬥? 陳菊何德何能掌監院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聯合報

蔡英文任命陳菊為監察院長引發高度爭議,國民黨立院黨團突襲立院占據議場,以示強烈抗議;總統府批評國民黨是「為反對而反對」;陳菊更聲稱「面對惡意抹黑與攻訐不會退縮」。總統府與陳菊的回應真是讓人無言。

報載蔡英文任命陳菊為監察院長的理由,主要是「考量本隸屬總統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已改隸監察院之下,而為人權奮鬥多年的陳菊,是最適合新氣象的監察院長」。如若此一理由屬實,亦即陳菊並非是「德高望重」,而是因「為人權奮鬥多年」獲蔡英文青睞。

陳菊曾經因高雄美麗島事件入監,由於擁有這項「光環」,讓她成為民進黨內的「大姐大」,即連蔡英文都得敬她三分;然而,自從出獄之後這許多年,陳菊無論擔任國大代表、高雄市社會局長、勞委會主委、高雄市長乃至總統府秘書長,除了享受政治權力之外,國人顯然看不到她為人權做了什麼奮鬥?倒是當年高雄市長選舉,陳菊競選總部安排 □ □舉行記者會的「走路工事件」,是最為典型踐踏人權之作。

二○○六年十二月八日深夜,陳菊競選總部在法定競選活動結束後,以「黃俊英賄選抓到了」為名舉行記者會,由競選總幹事陳其邁主持並有五名蒙臉的「證人」出面,指控競選對手黃俊英陣營在造勢晚會後,於遊覽車內發放「走路工」,還當場播放由所謂「青年軍」以針孔蒐證拍下的畫面佐證。媒體連夜大幅報導,高雄市民一片譁然,最後民調原本一直穩定領先的黃俊英,竟在隔日以一一一四票的些微差距敗給陳菊,錯失市長寶座。

黃俊英一生,無論是從事公職或教職,學問、品德、操守都禁得起檢驗,絕無賄選可能,陳菊陣營說他發放走路工,根本就是對一個正人君子的人格謀殺,凡有良知者皆不會做這種歪曲事實的指控。

黃俊英被抹黑,不但在市長選舉敗選並因而鬱鬱寡歡,於七十二歲即告辭世。陳菊自己坐過所謂的「黑牢」,難道不了解栽贓一個正人君子發放走路工,是有違道德良心、天地難容嗎?更何況,這個人曾是她碩士論文的指導教授,為了贏得選舉,使用這種「奧步」對付老師,試問這就是「為人權奮鬥」嗎?

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她的市府團隊遭監院調查的有五十八案、糾正卅案、彈劾三案;更有近二百位官員涉及弊案被移送法辦,貪贓枉法的有技工、違建查報員,還有派出所所長、區長、校長,甚至警察分局長、局處長。

相信很多國人都想要請問蔡英文總統:「這樣的陳菊,要如何領導監察院糾彈不法、整肅官箴?」蔡英文此一任命,非但是玷辱監院清譽,更是對人權的侵害。設若蔡英文執意提名陳菊接掌柏台,可能還要給國人更具體、更充分的理由,而不是只拿人權的大旗糊弄國人。

   
踐踏國會尊嚴…誰在昨是今非?
曾紹毓/上班族(投縣竹山)/聯合報

因不滿監察院人事安排,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突襲占領議場。民進黨及其側翼紛紛批評踐踏國會議員尊嚴、應回歸議事程序,但民進黨似乎忘了,占領議場,民進黨才是祖師爺。

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當遇到要反對的法案時,杯葛議事程序,堵住議場大門、霸占主席台的經典歷史難道還少嗎?二○○七年一月,立法院審查「中央選舉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為阻擋當時立法院長王金平到主席台,民進黨立委將院長出入用的門用機車鎖鎖住,還把鎖孔裡灌滿了三秒膠;二○○九年十一月,為了阻擋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派出當時懷孕的立委林淑芬及腳拐傷的立委管碧玲霸占發言台,要求重啟談判,其他占領議場、影響議事的歷史更是不勝枚舉。

媒體也針對國民黨團的賠償責任,詢問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意見,林志嘉也回應「以前也是很多黨團有過類似的情形…」,不就間接證實以前民進黨也有為了杯葛議事程序而占領議場、破壞設備的光榮事蹟嗎?

現在民進黨和眾多側翼針對這些自己做過的行為被別人模仿,不知道是老羞成怒,還是得了集體失憶症,批評國民黨「不依循國會議程的作法」、「踐踏身為國會議員的尊嚴」,並扣上「阻礙國家發展」的帽子。但要說占領議場,民進黨才是祖師爺,難道那時候就沒有「踐踏身為國會議員的尊嚴」、「阻礙國家發展」嗎?今天成了執政黨就忙著批評在野黨,「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民進黨這卅多年增加社會對立、導致政黨間互不信任,更在顏色正確、綠色雙標的大旗之下,建立了「不要臉的人才有機會贏」的精髓,自己做什麼就是民主、進步的價值:其他政黨模仿就抹紅、抹黑、扣帽子。如果不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總憑藉國會多數,在嘴巴上黨團協商,表決時強勢通過,會讓二○一八年的地方選舉大敗?會讓國民黨不得不拋棄百年大黨的顏面,來模仿過去民進黨做過占領議場、破壞設備的行為?

   
同案情不同判決 如何談司改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聯合報

報載台中市南區某機械公司、福德祠與科技公司,同時指控地政事務所卅多年前在分割水利會土地時因地籍圖測量錯誤,致道路邊緣線偏移,造成土地溢分割給水利會一二二平方公尺;於是三名地主只好花一千二百餘萬元「買回」自家之土地,事後不滿乃憤而提告國賠。

值得注意者,乃這三個案件分由台中地方法院三個不同法庭之合議庭各自審理;雖然事實完全相同,但各庭見解卻完全不同。有法官判決認定地籍測量錯誤,判決地政事務所應賠償該機械公司損失;另一法庭法官認定測量無誤,判決福德祠敗訴;至於科技業者提告部分,至七月底始宣判。

上述案件法官依法獨立審判,判決會因當事人所主張理由與提供證據及論辯有異,法官產生不同心證,從而作出不同判決結果,特別是民事訴訟乃採當事人主義,當事人未主張部分,法官原則上無法審酌。法院之判決固有其依據,並聲明當事人如有不服,得於判決書收訖後翌日廿日內可依法提出上訴,但試問判決不利之當事人可以接受此一理由嗎?社會一般民眾可以接受嗎?同一事件之當事人判決結果卻如此兩極,對司法之專業與公平性不啻再度傷害。此與民眾息息相關之事件都無法圓滿造成民怨,何來論司法改革?

類似像這種民事紛爭者時而有之,如車禍事件不同受害人對同一肇事者之請求;公安意外不同受害者對同一肇事人之請求等,法院如無法完善合理妥善配置案件,不集中同一法庭審理,任由一般僵化程序分案結果,即有可能造成上述判決分歧之結果,將持續傷害司法之公正。

所謂「司法行政」並非「司法干預」,法院在不影響法官依法獨立審判下,應合理規畫與分配案件,可減輕當事人之出庭時間,並做出一致性之合理適法審判。民眾要相信司法,司法就要貼近民意,方能贏得民眾尊敬與信賴。

   
青年就業 給補助也要強化技能
古楨彥/萬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聯合報

今年六月份勞動部推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只要企業採取「先僱後訓」招募廿九歲以下青年入職,並且由公司員工擔任職場導師,政府將會補助雇主訓練費。此政策是要協助甫從校園畢業的年輕人尋找初份工作減少碰壁挫折的作法,然而,計畫執行過了一年後,這些年輕人仍要很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原工作單位續聘。

政府要幫助年輕人就業,是擔心他們若長期失業,恐會對心理健康和今後謀職能力造成嚴重影響。現在很多年輕人找工作最難的不是要投入精力,因為投履歷被企業拒絕很正常,難的是能擁有第一個爭取到的工作機會。

以澳洲為例,今年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酒店業、零售業、藝術界、體育娛樂業和兒童護理業等),青年勞動者所占就業比率很高。根據澳洲財政部預測,隨著澳洲經濟進入衰退期,年輕人失業率會遠超過總體失業率十%。

二年前澳洲聯邦政府曾執行「青年就業管道計畫」,該計畫內容包括三階段,即準備、試用、僱傭,用意在鼓勵廿五歲以下求職者參加四到十二周的實習,凡參加此計畫實習者能獲得每兩周二百澳元救濟金。為了鼓勵私部門僱用這些實習生,會補助這些企業一千澳元的前期補貼。經過實習後,一旦雇主將實習生改聘為全職勞動者時,企業還能從政府那兒獲得一萬澳元的工資補助。

台灣青年就業問題不僅政府要在意,各大學院校也要用心培養在學學生的專業技能,讓他們能力符合就業市場所需。因此,好的大學科系會提供學生產學合作、校外實習課程規畫以協助畢業生。現在少子化衝擊下,每個高等教育學校都努力衝學生數量,但只重學生數量增加,而沒有讓學生學到自己就讀校系的特色內容,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仍會在少子化海嘯下難以生存,更遑論讓學生看到美好就業前景。

   
別讓自己閒著 享受老年生活
人稱「陶爸」的陶傳正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知名的演員。在人前總是笑開懷的他,其實曾背負龐大的公司債務,人生還遭遇了兩次憂鬱風暴……。
陶傳正擺脫憂鬱的方法之一就是「別讓自己閒著」。

薪資比一比 冷暖全現形
進入社會後所選擇的行業,可能將決定你此後許多年的收入曲線!這說法雖殘忍,卻很實際。哀怨低薪或怨天尤人並無用,真正踏入職場前,或許這件事值得你思量一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