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強爭霸,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再從實體打到網路世界,上周啟動的對抖音及微信禁令,開了第一槍。按照川普發布、45天後生效的行政命令,抖音及微信構成美國國安及外交威脅,因此被禁的主因有二:第一是抖音及微信搜集了千百萬美國用戶的個資、搜尋紀錄、發言及位址,並根據中國「網絡安全法」等規定,中共得以輕易地取得這些資訊;第二,抖音及微信配合中共進行政治言論審查,封鎖敏感內容,更可能利用抖音及微信散播假新聞。以上的理由有很多人深表同意,也有人認為是欲加之罪。不過川普此舉其實醞釀已久,並非神來一筆。
自2018年開始,美國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到軍方單位,就已經陸續禁止使用抖音,微信也在這段時間刪除美國用戶對於香港的發言後引起各界及國會注意。
抖音雖然透過增加運作透明度等方式期望降低西方的質疑,但美國的不信任感其來有自。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於2018年公開發表了一篇名為「致歉與反思」的文章,表示由於「出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內容,沒有貫徹好輿論導向」,保證將痛改前非,加強黨建工作,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與權威媒體合作,保證權威聲音有利傳播,並將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違反社會價值觀的創作者永久封禁。
張一鳴這個效忠黨國的聲明在中國稀鬆平常,卻令民主國家匪夷所思;反映出數位世界「中國式治理模式」與西方價值體系碰撞的衝擊,會比貿易與科技戰更為嚴重。
這次微信看似是受了池魚之殃,但實際上微信可能才是美國真正要打擊的對象。這是因為微信的功能,結合了即時通訊、臉書、電子支付及電商平台等諸多功能於一身,用戶數又遠遠大於抖音,才是真正的網路巨獸。固然微信進行言論審查、利用支付追蹤行蹤的國安機制,早已是大陸及各國熟知的潛規則,但是不走出中國沒事,一旦走向世界,就會無可避免地陷入同樣的治理模式衝突中。
抖音及微信都屬於典型的網路經濟,亦即現有用戶愈多,就愈能吸引新用戶;超過一定用戶規模門檻後,就會形成大者恆大難以挑戰的地位。封鎖抖音及微信,就是用人為力量強制降低用戶數,使其失去對新用戶的吸引力而無法擴大,阻止其達到網路經濟規模的門檻,甚至失去成長動能。
當然,美國禁令的算盤絕對不止國安及維護民主價值,更與確保數位經濟的主導權有關。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網路力量穿透全球,只有在中國碰壁;從Google、臉書、IG、Twitter、亞馬遜到WhatsApp及YouTube,這些美企稱霸全球的數位平台,沒有一個能穿越中國的網路長城,成功落地。因而用禁令制裁中國App,至少將微信及抖音封鎖在自建的長城內,更可成為美國未來談判要中國開門的工具。無論美國的真正目的為何,只要中國治理結構不變,網路長城大門不打開,這些對抗風險會持續存在。
封鎖中國App有技術挑戰,也因為例如LINE、WhatsApp等軟體在大陸無法使用,而會墊高各國與中國商務往來的成本及不便,但對經濟的直接衝擊還是低於貿易戰及半導體。因為就算抖音無法賣給美商,市面上也有如IG、Byte功能接近的App可以立即取代,微信也是如此。
不過,若是連中國長城都能翻牆,美國禁令真能有效封鎖?又中國人口眾多,若加上國家有意扶植,有亮點的App要在中國達到網路經濟門檻並非難事,美國要如何圍堵?這些都是變數。最後,美中對抗若連數位世界都要走向「一個世界、二個系統」,對台灣及各國的長期影響,才是必須關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