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七月我國累計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10,714人,全年新出生人數面臨17萬人的保衛戰,今年將是我國人口自然增加率首見由正轉負。以國發會的推估,明年台灣人口數達到最高峰2,361萬人後就將一路走跌,到2065年底時僅剩1,735萬人。「2,300萬同胞」成為歷史名詞,預示了我國人口危機之險峻。人口衰退危機並非近年才顯現,各界早就不斷示警,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劇了這個危機。今年上半年我國異性結婚有61,053對,較去年同期大減近一成,走入婚姻的國人大減,明年新生兒的數量定然更不樂觀。去年我國全年新生兒人數17.7萬餘人,今年很可能跌破17萬,明年情況只會更糟。原先國發會預測我國在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逾65歲人口占比超過20%,如今很有可能在2025年時就提前來到。
回顧我國的人口變化,從1984年總生育率降至2.055人,低於人口替代水準2.1人後,就開始面臨人口轉型的挑戰。1989年我國的年齡中位數是27歲,到2034年時,年齡中位數預估會達到50.1歲,意即每兩個國人就有一人超過50歲。
這令人心驚的改變都在官學界的預期之中,但這些年來政府努力要幫人口老化踩煞車,結果卻不盡理想。我國從進入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只花了七到八年光景,遠比英、法、美等國的歷程快,也比日本的11年快上不少。
台灣的人口危機對經濟發展的顯著衝擊,就是工作年齡人口的快速減少。我國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在2015年達到73.9%高峰後開始滑落,當年的工作年齡人口有1,737萬人,2027年時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將低於三分之二,到2065年時,預估剩下800萬人上下,這代表未來不但人口年齡老化,工作年齡人口也會逐漸向中高年齡層靠攏,也就是15至20歲的年輕工作者占比下降,45-64歲的中高齡工作者占比不斷上升。
這麼多令人憂心的數字,顯示政府這些年針對人口危機的政策並未收到顯著成效,以致於人口老化等問題不但沒有減輕,甚至有加速惡化的跡象,凸顯我們對此危機的力挽狂瀾做得還不夠,投入的資源還沒有到位。以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的政見為例,其中「全齡照顧政策」和人口議題相關,蔡政府希望藉由從幼兒照顧、投資青年與長照升級等三領域解決人口問題,政見方向正確,但政策仍有多處待完善與落實之處。
以目前年輕夫妻養育下一代的意願逐年滑落的情況為例,光是「6歲以前國家養」的誘因,並不足以激發他們的生育意願。許多夫妻不願生小孩,考量的是社會支持度的低落,從公立托兒所的僧多粥少,到低薪問題造成年輕人不願意養育下一代,都可能是台灣生育率走低的原因。這部分的改革與配套不是只是給錢,而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努力改善養育環境,從根本提高國人的生育意願。
提高生育率短期難見成效,但必須持續與堅定推動。產業界關心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則是馬上就會遇到的挑戰,政府應擴大協助青年、婦女與中高齡就業,並機動調整引進國際人才,這部分同時必須配合國內的產業革新,藉由促進投資帶動就業,提高國人的生產力。
解決台灣的人口危機已不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而是「今天不加緊做,明天會加倍後悔」。政府近年投入數千億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但對於已迫在眉睫的人口結構性問題,國家投入的資源與努力明顯不足,以至於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口衰退的衝擊距離我們又更近了一步。政府必須正視當前的人口危機,百年樹人的工作現在就要立刻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