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1/10 第48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反中」比疫苗重要?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機動會議」是政院擅權失職的狡詞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時代 美中關係何去何從?
民意論壇 劉維公/「當我塑膠」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兩次危機 全球經濟板塊大翻轉
拜登勝選 歐盟仍得自立
兩岸關係應是台灣執政者的KPI
是LINE當機 還是人當機?
挺川普太入戲 別成愛國賊
大意失荊州 中信兄弟無緣總冠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神機妙算的數位讀心術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反中」比疫苗重要?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和德國BNT新冠疫苗交易破局,衛福部說是東洋公司拿不出授權書和合約草案,東洋則稱是數量和價格談不攏,雙方各說各話。在新冠疫情復燃之際,我國向外購置疫苗橫生變數,這是個很壞的消息。

此事的直接影響有二:其一,原估計至少可提供醫護及一線防疫人員疫苗的希望落空,下一步該如何,仍無頭緒。其二,東洋公司股價稍早因取得代理而一飛沖天,現又因交易失敗連日下跌,遭外界質疑有炒作股票之嫌,坑殺投資人。總之,受害的是所有民眾。

追根究柢,這兩個結局本來都可避免。這支疫苗的大中華代理權在大陸藥廠手上,既然德國藥廠願意賣,台灣又想買,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向大陸代理商洽購。但台灣繞了一大圈,要大陸藥廠讓出代理權,由台灣藥廠引入,結果兩頭落空。背後考量,令人玩味。

陳時中說,直接跟大陸藥廠買「會有一些障礙」,所以未接觸。但是,相同疫苗由不同人代理,難道效果會不同?很顯然,所謂障礙就是被「反中」政治意識形態綁架:陳時中「不買中國疫苗」,連他們代理的,也不能買。

國產疫苗進度落後,而外購途徑管道有限,政府又因政治因素挑三揀四。陳時中似乎把反中看得比民眾生命還重要,寧可不要疫苗,也不要中國代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機動會議」是政院擅權失職的狡詞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經在野黨立委近月的質詢,發現行政院超過一年應開未開的法定會議──諸如食安、治安、廉政會報多達十幾個,行政院一律以疫情為託詞。行政院長蘇貞昌稱,相關會議因應疫情都改為「機動」、「化整為零」的專案會議,雖未定期舉行大型會報,但有就治安、食安、防疫、兒少等事項召開專案會議。

蘇內閣最受人詬病的,就是充斥夸夸其詞的大內宣,一派「律師治國」模樣:把狡辯當成實績,把霸道當成帥氣,把擅權當成明快。在這種氛圍下,對食安、治安、永續發展、性別平等、廉政、科技等「法定會議」置之不理,終日忙著製造網路議題修理在野黨,卻拿不出內閣治理的願景和理念。把國政治理當網紅小編來做的院長,已成為台灣政治奇景。

這些明訂必須定期召開的會議,都是經行政院會核定的重大會議。由院長或副院長擔任召集人,就是要由政院負最高統合責任,集合各部會力量研議、執行,同時督導考核其成效;之所以定期舉行,就是要讓各部會必須在一定期限內拿出進度與成果。而今,行政院對自己的統合責任置之不理,還把一年多沒開的理由推給今年初才爆發的疫情,除了瞎扯,更證明其失職。

每周一次的行政院會在疫情期間從未間斷,足見疫情不是好藉口;就算防疫需要保持社交距離,難道不能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何況,指揮中心自詡台灣已兩百天沒出現本土病例,蘇揆還滿口疫情,豈非自打嘴巴?尤其,這些會議都由專責部會負責,例如治安會報的執行長是內政部長,廉政委員會是法務部長負責,食安會報是衛福部長負責;如此經年不開,顯示這些部會怠忽職守,導致問題叢生。且看徐國勇在國會被問到詞窮,渾然不知自己是治安會報執行長,蘇揆則鐵青著臉搜索枯腸圓謊;可見,這個表面威嚴剛猛的政府,內裡不知多麼荒疏乾澀。

偏偏蘇院長嘴上絕不輸人,硬拗相關會議是改成機動、化整為零召開,這又是什麼意思?以其「蘇式語法」理解,這就是說,只有蘇揆想開的會才會機動召開,他不想開的會就化整為「零」。蘇院長想塑造自己是能隨時因應問題的有效率領導者,殊不知,這也暴露了他獨斷獨行、不顧體制及法規的作風。從另一面看,也反映了行政院施政不是透過制度推動,而是靠閣揆個人領導。台灣常批評對岸專制獨裁,例如,習近平即自兼一堆「領導小組」的小組長。然而,習主席還得靠這些「小組」來貫徹其決策;而我們的蘇院長連會都不必開,全憑自己無與倫比的霸氣即隻手管遍所有政務。

從管理學看,無效的會議,少開無妨。但從國家的運作看,會議是駕馭行政機器的必要過程,也是節制領導者獨裁妄為的有效機制。行政院各類會報都聘有外部委員,旨在提供政府更開闊的決策觀點;但一年多來,包括永續發展委員會、兒童權益推動小組不僅未曾開會,連外部委員都未聘請。蘇院長不僅把國家大政當成「自家事」,更拒絕聽取外部的聲音。蘇內閣不再有「眾聲喧譁」,或能凸顯蘇揆唯我獨尊的「衝衝衝」光環,但院長獨攬大權是好事嗎?

從政府開放美豬行政程序的顛三倒四,地方與中央執法標準的南轅北轍,乃至南部縣市治安的惡化,導致馬來西亞女生的白白喪命。這些均顯示。政院該開而不開的會報,已變成政府施政怠忽的死角。蘇揆個人鋒頭再大,也遮不住這些對體制的腐蝕。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時代 美中關係何去何從?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之後,在未來四或八年的拜登時代中,各方最關注的議題有二:一是他能否把一個正在滑向對立分裂的美國重新拉回到團結的軌道上來;二是美國的對華戰略及美中關係將何去何從?

拜登顯然已充分意識到第一個問題。拜登確認勝選第一時間在推特上發文表示,感謝美國選擇他作為領導人,無論有沒有把選票投給他,他都將會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當然,意識到問題的重要並不等於就能處理好問題,畢竟川普時代製造留下的裂痕已非一朝一夕可以弭平。

對內之外,更大的挑戰是如何面對中國的強勢崛起,直白地說,拜登時代的美國對華戰略及美中關係,將會影響到美國的霸權地位能否穩固,及美國正在下行中的運勢能否穩住。

就一般的輿論觀察,主要觀點有二:一是拜登上台,可能會為美中關係帶來一個「喘息期」。因為目前美中的摩擦和對立幾乎已遍及所有領域,並處在「快速惡性循環」的軌道上,整體表現為三個特徵:戰略互信的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沒有任何實質合作。拜登或可為此一急速下墜的關係踩一踩煞車,比如展開一些實質性的接觸、對話與合作。

另一觀點,則是總統的更換或許不會改變華盛頓對華政策的總體方向。「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都將或多或少維持現狀」,美國CNBC援引白宮前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威廉姆斯的話這樣預測,「對中國強硬是使美國這個兩極分化的國家團結起來的關鍵。」

以上兩個觀點並不矛盾,相信即便不是專家也可能有類似的推斷,但我們認為,如果這就是未來拜登時代的美國對華戰略,那麼不但美中關係將很難獲得根本改善,對美國本身的處境亦將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美國對華戰略出現明顯的變化始自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及亞太再平衡,川普時代不過是在這樣的戰略上加重砝碼而已,從歐巴馬到川普,美國之所以改變對中國的態度,說到底,就是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邏輯。因為自歐巴馬上台2010年中國GDP就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這就跟美國之間形成了老大老二矛盾,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美國當然就要像對付過去所有對美國構成挑戰的國家一樣,必欲壓之除之而後安。至於川普對中國一再的醜化妖魔化,不過是為美國的政策提供合理化的藉口而已。

這樣的戰略,拜登上台以後要不要追隨或甚至再進一步加碼,取決於美國的戰略智慧,這又建立在三個形勢的評估及了解之上:

一、從重返亞太到印太戰略,十年過去了,中國崛起的勢頭被壓制住了嗎?不但沒有,兩國差距從GDP到科技到軍事到太空,哪一項不在持續縮小之中。那麼,能不能換一種戰略思維,與中國共建G2模式,進行良性的競爭與合作?然而能不能,又與以下兩個認知有關。

二、對中國體制的重新正確認識。長期以來,美國及西方看中國,普遍存在著成見與偏見,嚴重束縛並扭曲了他們的中國觀。隨著中國持續在方方面面的成功,特別是對2020新冠疫情的表現,能否讓美國產生反思,從而對中國發展體制有正確的認識與評價,將影響到美國今後對華戰略的思維。

三、對中國崛起後會否稱霸意圖的研判。這一點,中國一再表明中國追求的是主權領土的完整統一,並無意圖在全球稱霸,但美國始終不放心而且似乎也未真正了解,因此,只能期待雙方能有更深入的戰略溝通,建立更強的戰略互信了。

拜登時代的對華戰略因此是一個很重大的戰略選擇,不僅影響到美中關係如何發展,更會牽動到美國霸權地位能否穩固及美國運勢能否止住下行。

   
民意論壇
劉維公/「當我塑膠」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劉維公/聯合報

「立委被當塑膠?」、「用行政命令避監督把立院當塑膠」、「被當塑膠!食安會三分之二專家反對萊豬 卻導出開放進口結論」、「『在不瘋狂就等死』被當塑膠 游否希爆氣攤牌暗黑證據」、「館長遭判有罪 憲哥氣『當我塑膠』」等,以上這些句子都是媒體新聞報導的標題。不管內容是很嚴肅的國家政策重大議題,還是演藝人員私領域的八卦事件,「被當塑膠」這句網路流行語經常出現在媒體版面上。

塑膠材質不珍貴,價格又便宜,多半被用來大量製造廉價且用過即丟的商品。塑膠汙染的威脅,尤其是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已達到相當危險的階段。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從一九五○年代至二○一八年為止,全球製造出超過六十三億噸塑膠廢棄物,其中只有九%得到回收再利用,以及十二%送進焚化處理。教育消費者盡量減少使用塑膠用品,是全球積極在推動的環保工作。

拯救生態危機,當然不是「當我塑膠」這句流行語所想要表達的意涵。相反的,感覺到自己被別人當作是塑膠,隨時都可以被糟蹋或被丟棄,彷彿沒有存在地位,才是該流行語引發使用者強烈共鳴的原因。

現代人對自己的存在地位,是否被他人接納或排擠,比如說自己的訊息為何對方只是已讀不回、自己的貼文為何得不到別人來按讚等,心理往往非常敏感,也很容易產生強烈情緒反應。

感覺自己被藐視、被誤解、被排斥、被欺負等負面的情緒感受,都是屬於社會痛苦(social pain)的範疇。除了「當我塑膠」之外,當今不少看起來無厘頭的流行語,例如「是在哈囉」、「人+377」、「雙標」等,其意涵都在透露出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那就是現代人飽受社會痛苦的折磨,必須大聲說出自己的心情。

近年來,社會認知神經科學(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致力於進行社會痛苦研究。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著作《社交天性》(Social)是該領域的經典作品。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家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fMRI)工具,取得大腦神經元運作時的鮮活影像,可以細緻掌握到大腦各個腦區部位的功能。

利伯曼團隊的驚人研究成果發現,大腦對社會痛苦以及對生理痛苦的反應,都是來自同一個腦區部位:背側前扣帶皮質。簡單而言,當你被霸凌時,其劇烈的疼痛,就跟你摔斷腿當下痛不欲生一樣的感覺。

正常來說,我們會想盡辦法降低生理痛苦,例如利用運動防護設備、汽機車安全配備等避免身體的傷害。然而,弔詭的是,現今擁有權勢的人卻是處心積慮不斷製造仇恨與敵視,讓承受社會痛苦的人數持續增加。

我們不能再漠視社會痛苦的議題。世界各國正傾全力研發新冠狀病毒的疫苗,預計明年即可拯救成千上萬的生命。殊不知,讓更多人受苦受難的社會痛苦,至今沒有處方簽!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兩次危機 全球經濟板塊大翻轉
葉萬安/前經建會退休副主委(台北/聯合報
新冠疫情自今年初爆發以來,肆虐全球,由於各國因應能力的不同,對疫後各國經濟的衝擊也有差異。目前雖難估測,不過鑑往知來,先分析前次金融海嘯對各主要國家經濟衝擊的經驗,再來估測新冠疫情對各國疫後經濟的衝擊,應是可行的方法。

二○○七年美國發生房貸危機,因處理不當,引爆二○○八─○九年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不過,中國提出四兆元人民幣因應對策有效,經濟提前復甦,所受衝擊較美、歐為輕。以美元計的各國GDP在金融海嘯當年及以後的二○○八─一九年平均每年增加率,與金融海嘯前的二○○一─○七年比較,中國下降了百分之二五點三,較美國萎縮百分之三四為輕;而歐盟由於金融海嘯的衝擊,引發債務危機,更導致歐元的大幅貶值,致使其以美元計的GDP平均每年增加率暴跌百分之九七,金融海嘯後的十二年,歐盟經濟幾呈停滯。

因此,中國GDP與美國比較,在金融海嘯前的二○○七年,中國GDP落後美國百分之七五點五之巨,但金融海嘯後的二○一九年落後差距降為百分之三三點八,縮減了一半以上。致使二○一九年大陸GDP相當美國GDP的百分之六六點二,對美國「全球第一」的霸權,造成重大威脅。

中國GDP與歐盟比較,更自金融海嘯前的落後百分之八十,金融海嘯後的差距急速縮減為百分之二十二,幾縮減四分之三,致中國GDP有很快趕上歐盟的可能。而且金融海嘯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真正火車頭。

新冠肺炎疫情於二○二○年初在中國武漢爆發,迅速流傳,雖當局快速採取圍堵封城對策,但已波及各地,加上圍堵封城阻擋人流,對經濟已造成嚴重傷害。不過由於當局迅速將疫情控制,至十一月七日止,中國確診八萬六一八四人,死亡四六三四人,均較許多疫情嚴重國家緩和很多。

而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時,美國總統川普不僅輕忽,還宣傳美國最健康,不會受到感染,沒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待三月美國受到新冠疫情感染後,一發不可收拾,至十一月七日止,美國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千萬人,高占全球確診人數的百分之二十點四,因新冠死亡廿三萬六千人,高占全球死亡人數的百分之十九,而美國總人口三點三億人,僅占全球總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三,顯現美國遭受新冠疫情衝擊之嚴重。

根據各國染疫情況,再參考金融海嘯對各國經濟衝擊的經驗,估測新冠疫情後十年(二○二○─二九)各國GDP每年增加率與病毒前比較,中國雖疫情處理得當,染疫人數相對較少,但因圍堵封城產銷斷鏈,經濟受創也很嚴重,較疫情前萎縮百分之三十三點九,較金融海嘯後減百分之二十五點三為重。

而美國除染疫特別嚴重外,更面臨族群仇視、政治對立、社會分化、所得差距惡化,不是新任總統在短期內所能平息。致使美國在疫情後GDP增加率較疫情前更衰退百分之四十五點五,也較海嘯後衰退百分之三十四更嚴重。

因此,估測中國GDP將於二○二二年超過歐盟二十七國GDP總和(因英國已脫歐),二○二六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人世紀」將於二○二○年代中期再度誕生。

   
拜登勝選 歐盟仍得自立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聯合報
儘管沒有得到川普有風度的賀喜,民主黨拜登贏得了白宮的激烈競爭。鑒於拜登在外交路線上與川普有著極大差異,歐洲各國有著不同的期待,只是各領導人的期望與利益盤算不盡相同。

西歐方面,法國馬克宏和德國梅克爾肯定是最鍾情於拜登當選的歐洲國家元首。在川普執政期間,德、法與美國關係氣場不合,呈現下滑趨勢。其中,美、法之間的衝突在去年十二月北約高峰會上達到白熱化,當時川普威脅要對馬克宏針對大型美國公司課徵數位稅回以關稅伺候。同時雙方還對北約的未來有著偌大的分歧,馬克宏進而諷刺北約已經「腦死」。法國還鼓勵歐洲共同防禦獨立,要從北約釋放出來,當然不為美國所喜。

梅克爾與川普鬧得更僵,她拒絕參加華盛頓G7峰會,導致川普威脅將近一萬二千名美軍從德國基地撤軍。此外,美國不允德、俄間建立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並要求德國增加北約的國防開支。

反觀,儘管美國對英國施壓5G/華為,但雙方的關係仍然密切,這當然歸功於川普和強生之間的想法接近。共和黨人明確支持英國脫歐,並打算洽簽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有別於民主黨的拜登和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威脅停止貿易談判。

儘管義大利孔蒂總理避免表態,但民粹反對黨的薩爾維尼是川普鐵粉,而民主黨的前總理倫齊(跟歐巴馬交好)則熱愛同是民主黨的拜登。

東歐國家擔心拜登上任後的情況可能有變,屬於維謝格拉德集團的東歐國家大多支持川普再次當選。波蘭總統杜達與川普惺惺相惜,尤其是感謝美國軍隊從德國遷往波蘭。匈牙利的民粹總理奧班力挺川普團結在一起;捷克巴比斯儘管其方式婉轉,支持川普亦然。更遑論,斯洛伐克不但順應美國的5G政策,更直接宣布川氏當選。

事實上,拜登的當選無疑對歐洲各國有利,歐美的關係會改善,拜氏的外交內容與形式都相近於歐洲主要領導人。不過,即便以犧牲歐洲盟國為代價,美國的利益肯定被美國任何一位總統擺在首位,差別僅是川普「美國優先」,拜登的「美國利益」為重。

換句話說,拜登上台,軍費分攤、飛機製造商補貼和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等議題仍會意見相左,不會一帆風順。倘若拜登領導的美國更因內部分裂而失去領導世界的能力,那麼歐盟必須團結,爭取己身利益,並要自立自強!歐洲意識到:經過四年「川普主義」的淬鍊,應該獨立於中、美、俄。

   
兩岸關係應是台灣執政者的KPI
王亮/跨境商貿顧問(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總統選舉後,有人說不論誰當選台灣都「免驚」,這大概是基於美國新政府將對兩岸採取較平衡的做法而有此說法。但是我們不是台海無戰爭就可以「免驚」的。因為那只是生存的基本環境,我們對國家發展面臨的處境也應「有所驚」了。

我們的國家定位雖在憲法中頗明確,但實際執行上卻是模糊浮動的,甚至朝「一邊一國」、「去中國化」的方向走,有人更希望美國支持台灣免於被統一,假如美國強烈反中,這些人就受到鼓舞。長此以往,除某些政治人物由全民付出代價刷台獨存在感外,對國家發展不利,政府與民眾都應檢討。

問他們為何「反中」、「仇中」,把她當「準敵國」,這些人說「中國想併吞我們」、「中國不自由民主」,後者應是大陸人民最關切的事,目前我們應該無迫切憂慮的必要。但我們說「併吞」,而大陸說是「統一固有疆土」,而且其全民皆有此強烈的共識,也都願意為此打一仗,「仇台」的情緒並不亞於「仇中」;而我們「仇中」,只製造敵意,卻絕大多數不願為此去打一仗。美國會以美國利益為優先,未來會採取兩岸平衡的做法,在此情況下,我們的國家發展是堪慮的。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不像我們有強大的「準敵國」,她的治權雖不及於我們,但可影響我們的國際參與,甚至經貿,造成國際空間小,FTA覆蓋率低,還要花大錢買武器,這對國家發展及全民福祉是不利的。我們應要求政府把兩岸關係定為執政者的重點績效指標(KPI),把兩岸解方作為執政者必須負起的責任,不能有任何藉口。

在兩岸特有嚴峻的處境下,須有高度智慧的解方,為全民及子孫創造美好的未來。與此相違背的明、暗動作都必須修正,這需要高瞻遠矚的人才。人才比武器重要,用人不能只偏重意識形態,主政官員至少需具備四個條件,一、無私無我的操守;二、廣泛的專業,能從各層面三百六十度看事情;三、靈活度:任事用法不致僵化;四、國際觀:敏銳地掌握國際趨勢及脈動,隨時作調整。這四個條件,每缺一樣就會發生問題,缺越多問題會越大。

   
是LINE當機 還是人當機?
邱元平/商(新北市)/聯合報
昨天下午LINE當機廿分鐘,許多人訊息無法傳出,抱怨自己工作與生活因此大受影響。部分媒體更用了不少聳動的標題,包括「全台陷地獄」、「網友哀鴻遍野」等。LINE能成為全台灣滲透率最高的App,的確是因為許多人的生活與工作與它密不可分,但讓自己與他人受單一服務主宰到這般程度,還是讓人感到意外與不安。

LINE原本是一款即時通訊軟體,可以讓人們不用透過電話、簡訊或Email進行溝通與交流。不僅可以一對一、一對多與多對多,可傳送的訊息更從文字、圖片、聲音、影片,一路到表情符號與貼圖。不只提高了傳播的廣度與溝通速度,也增加了其他方式缺少的豐富性與趣味性。不過由於大家對這項工具的認知與使用習慣不同,因此也衍生許多問題。

隨便舉幾個例子:因為LINE的普及,假訊息的散布變得更加快速容易、出於關愛的長輩圖反而成為一種備受嘲諷的現象、擔心別人看到自己已讀未回而不安、看到對方已讀不回而胡思亂想、原本為維繫同窗情感的群組因轉貼政治新聞而情誼破裂、本該當面細緻處理的職場或情場行為卻透過螢幕草率從事。而不停增加的群組、官方帳號以及各種商業勾引機制,加上工作與生活訊息交雜,讓許多人的焦慮感不斷提高,生怕錯過任何一則重要訊息。

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真是智慧化的生活嗎?還是人們愈來愈依賴科技的結果,反而變得愈來愈缺乏智慧了呢?當然現代人很難離開科技,但不能不去檢視自己對每一項科技的態度與使用方式。

曾任《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常被稱為科技趨勢大師的凱文.凱利就曾表示,每次有新科技出現時,他就會先去努力了解,並嘗試使用一段時間,看看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他的這種觀念和艾美許人(Amish)的接觸頗有關聯。總被外界視為堅持過著簡樸生活的艾美許人,「其實可是終極的創客與DIY高手。」他們並非拒絕使用新科技,而是從自己最重視的東西看起,檢視新科技對其價值觀的影響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如果弊大於利就禁止社群成員使用,如果利大於弊則允許使用,但要做到盡可能擴大效益與減少衝擊。

同樣在中國也有不少古人早就告訴我們,要做物的主人而不要做物的奴隸。無論是莊子的「物物而不物於物」、管子的「君子使物,不為物使」,或是荀子的「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都是在講同樣一件事。雖然古代的「物」比不上現代的科技,但人與物的關係始終存在。而人的精神生活,如何不被各種物欲與科技所困住;人如何不會變成機器甚至「當機」,恐怕考驗只會愈來愈大。

   
挺川普太入戲 別成愛國賊
衣冠城/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台灣許多年輕人因為川普對抗中國大打台灣牌,成了川普的粉絲。由於蔡英文政府押寶川普,加上本地部分媒體也大量宣傳支持川普,在美國大選前的一項國際調查中,居然在各國年輕人普遍反對川普的潮流中,一枝獨秀,成為全世界最挺川普的國家。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川普落選。台灣許多人雖沒投票權但入戲太深,一時無法接受,竟然出征美國在台協會,其臉書遭台灣川普支持者洗版。

川普上台後對中國進行一系列貿易戰和科技戰,並在地緣政治上圍堵中國,近兩年更是大打台灣牌,提高訪台官員層級、增加軍售等作為,挑釁中共。這許多出於個人政治私利的行為卻被許多台灣人民解讀為最挺台友台的總統。台灣人並沒有深究川普反中的真正背景,更忽略了台灣開放萊豬進口和購買昂貴軍火的代價。

川普作為商人和綜藝節目主持人,曾遊走民主、共和兩黨,從來就不是個有清晰堅定政治理念的政治人物。他低俗的語言和錯亂的主張,許多建制派菁英不屑與他為伍,他身邊只能聚集一些邊緣人為他出謀畫策。例如他的經濟顧問納瓦羅死守重商主義和各國大打關稅戰,令許多經濟學家搖頭嘆息;又如和他鬧翻的國安顧問波頓是個十足的好戰分子,連川普都看不下去;最重要的還有最近揚言要將白宮傳染病專家佛奇斬首示眾的軍師班農,更是一個爭議性的人物。從這些人的言行中,我們應該體察到川普的反中並沒有一套完整周密的戰略規畫,而是過時的經濟理論、冷戰思維、反華情緒的拼裝車。更有論者認為川普的反中是為了好在第二任時為其家族牟取商業利益所累積的籌碼。

任何國家領袖的作為都是基於自己國家的利益,川普至今不肯承認敗選,連美國的國家整體利益都不在乎的人,哪裡有可能顧及台灣。熱情質樸的台灣人在政客與媒體的誤導下,一廂情願的挺川普,抹黑拜登。現在竟然還將怒氣發洩在美國駐台單位上,原本的愛國熱情不但成為國際笑柄,更有可能造成國家的傷害。

日前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官方微博發文慶祝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國舊稱海參崴)建城一六○周年,此舉遭大批中國網友留言,痛斥此發文涉及侮辱挑釁,掀起一片批俄聲浪。在此急需中俄合作的國際環境下,中共官方顯得異常尷尬。更有甚者,之前中國大陸網路上出現哈薩克共和國想回歸中國的文章,引起哈薩克強烈不滿,召見中國駐哈薩克大使,差點釀成外交風波。

網路的匿名性、即時性以及流通性,讓許多人在發言時缺乏自我以及外部的過濾,許多時候造成無法預估的傷害,有時不僅傷害了自己,甚至傷害了國家。了解台灣的人或許會一笑置之,不了解的還以為台灣是法西斯橫行的地方呢!

   
大意失荊州 中信兄弟無緣總冠軍
林徹/醫(台中市)/聯合報
中華職棒卅一年的總冠軍賽甫落幕,在一勝三敗的劣勢中,逆境求生的統一獅隊,奪下了暌違七年的年度總冠軍;對比沉浸在奪冠的喜悅中,不幸落敗的中信兄弟,則瀰漫著落魄的無奈,變相地在七年內兩度達成了「冠軍賽亞軍三連霸」,無疑成為球迷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如此難堪的紀錄,也讓球隊中的老大哥周思齊和教練們痛心地指出,年輕球員們在自我管理的部分,仍有不少需要成長的地方,甚至點出數位球員因沉迷手機遊戲,而疏於練球。的確,在面對高張力的總冠軍賽,雙方誰能沉得住氣,就有極高的機會能奪下最終的勝利,而臨場穩重的表現,球迷所謂的「強心臟」,仰賴的是平時一再地反覆練習、累積經驗,靠的是球員們本身的毅力,並非短時間內能在大場面中偽裝出來的。

自從兄弟飯店洪家經營的兄弟象隊,轉手中信金控辜家後,不少死忠象迷老是感嘆,儘管接手的球隊老闆願意以高薪聘用優秀的外籍球員,對於表現突出的本土球員,加薪幅度也毫不手軟,但已不復見過去兄弟象時期,那種刻苦耐勞、拚戰到最後一刻的那種韌性。不少年輕的球員們,有更好的環境和資源,讓他們能在舞台上表現,但自身卻忘了努力的重要性,令人不勝唏噓。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兩句古文無疑道出這次總冠軍賽雙方的差距,統一獅隊在第四戰後,退無可退,但也因此激勵出球員們的鬥志,各個放手一搏;面對當下看似勝券在握的中信兄弟,硬是拉出一波逆轉的三連勝,拋下久違的橘色彩帶,不免顯示出中信兄弟球團從上到下,教練到球員們大意失荊州的窘境。回到生活上,這一系列的球賽,是否也告誡我們,即便是領先的那一方,在確定勝負之前,亦需步步為營,記取歷史上沉痛的經驗,避免一再重蹈覆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神機妙算的數位讀心術
趙坤茂/聯合報

俗話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管子有鮑子,曹操有杜康,而生活在數位時代的你我,有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知面又知心的智慧裝置相伴,隨時呼應你內外在的需求。

當你造訪網站時,數位行銷邊框提示著必訪網站、廣告商品、線上影音、訂閱服務等,背後彷彿有位貼己知心,精準推敲你的興趣,誘發你的好奇心及購買慾。這位投你所好的知己,就是可預測用戶對物品偏好度的推薦系統。

推薦系統可透過各用戶與物品間互動情況的相似度,計算較貼近的關聯用戶,並據以協力篩選出推薦品項。例如,若某甲和某乙與物品間互動情況相近,那就將某甲點選的物品推薦給某乙,也將某乙點選的物品推薦給某甲。這模式同時可考量各物品被用戶點選狀況的相似性,計算物品間的關聯性,當某物品被點選時,就同步推薦其關聯物品。

正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推薦系統不能僅依用戶的外顯動作遽下判斷,必須透過如矩陣分解等數學模式,來估算各用戶及各物品的內在潛質,這樣才能站在巨量資料的肩膀上讀到用戶的心坎裡,同時要避免統計上、文化上及認知上的偏差。

推薦系統也可基於物品屬性的吻合度,推薦屬性相似的物品。例如,《尼羅河謀殺案》是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創作的偵探小說,它的屬性包括懸疑、推理、犯罪、小說、白羅、克莉絲蒂等,點選該物品的用戶,同時可能被推薦屬性相近的推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個都不留》、《名偵探福爾摩斯》、《怪盜亞森.羅蘋》或年底即將上映的同名電影等。

推薦系統若一味迎合用戶好惡,將排除多樣性發展,幾番回合下來,可能會深陷於相對封閉的同溫層泥淖。此外,為打破「富者恆富,貧者恆貧」框架,實際上無需額外推薦大家熟知的人氣商品,以免重複呈現讓用戶無感,反倒應試著推薦一些較新鮮、具潛力或用戶未嘗探索過的物品,以帶給用戶意外發現的驚喜,進而開拓更多暢銷及長銷商品。

除杜康解憂外,曹操另有一位知心者楊修。楊修聰穎過人,頗能猜測曹操未曾表白的心思,可惜最後卻因才高震主與立儲爭鬥而遭殺害。如果猜忌的曹操再世,恐將那精於猜心的智慧裝置砸了吧。

話說回來,防機之心不可無,當我們漫步網路時,絕不要輕忽大量足跡所透析的內外在自我,以免被有心人士掌控濫用,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美國大選後 六大危機考驗白宮新主人
美國一向是民主體制的典範,但如今真的變了?川普主打保護主義,反對移民等政策,激化了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對立,造成史上最撕裂的美國,新任總統該如何補救?

童話大集合 浪漫主義代表性建築佩納宮
矗立在辛特拉山上的佩納宮,是一座19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義建築,其風格多元、色彩繽紛的建築特色,不僅在葡萄牙是獨一無二,即便放眼整個歐洲也無人能出其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