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東協峰會中,15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RCEP人口為全球三分之一,GDP占世界三成,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與包括11國的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並列為亞太地區兩個巨型自由貿易協定(FTA)。在美國目前均缺席這兩大FTA下,未來RCEP將成為中國加強與亞太聯結及抗衡美國的重要平台。RCEP簽署也反映出在全球防堵中國經貿勢力擴張下,各國仍無法割捨中國市場的現實。台灣目前在亞太地區只有台星FTA 、台紐FTA,以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在FTA只有線的連結,一直追不上巨型FTA面的擴展,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正面臨空前的困境,凸顯台灣被邊緣化危機。
政府主要以RCEP「降稅幅度不大,自由化程度不高」為因應基調,更提出台灣對RCEP出口雖占台灣總出口約70%,但其中已約有四分之三為零關稅,所以RCEP對台灣影響不顯著,現階段台灣應以努力加入CPTPP為目標。不過如果依此邏輯,台灣對CPTPP出口僅占總出口四分之一,其中也約有四分之三產品免關稅,台灣應該更沒有加入CPTPP的必要。所以政府的說法不切實際,純屬推脫。
事實上,無論是在RCEP、CPTPP,甚至全球市埸中,近年來台灣零關稅產品與非零關稅產品的出口表現,差距是愈來愈大。零關稅產品主要集中在資訊電子項目,不受FTA影響而一枝獨秀;但是許多傳統產業,例如石化、機械、紡織及食品等非零關稅產品,由於欠缺FTA加持,在全球FTA數目不斷增加下,競爭更加吃力。
特別是在東協市場,雖然近年來台灣市占率上升,但多數由零關稅的產品所挹注;屬於高關稅傳統產品台灣出口表現不佳,市占率下滑。台灣出口如果長期呈現兩極化K字型走勢,連帶會造成國內所得分配不均,加速M型社會惡化,政府必須正視此現象。
另外也有說法認為,RCEP成員之間過去已經生效不少FTA,影響早已發生,所以簽署RCEP衝擊不大,此種說法更是倒因為果。因為這些FTA對台灣衝擊不但早已發生,而且目前仍未消除,政府豈能以近幾年變化不大而斷定沒有影響,反而應努力協助企業擺脫關稅劣勢,取得平等競爭地位。
在RCEP中關稅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包括其他深化供應鏈連結,加強產業合作,以及促進貿易便捷化的規範,這些將對台灣產生排擠效果。特別是RCEP對投資採負面表列有大幅度放寬,必然會影響台灣吸引外資的動能。
執政黨也將加入不了RCEP推給前朝,認為馬政府將重點放在中國,所以無法在區域經濟整合有所突破,這說法更是毫無說服力。在兩岸關係和緩的馬政府時期,先後完成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與沒有邦交的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FTA,但蔡政府過去四年幾乎是完全交了白卷。
事實上,未來即使RCEP接納新成員,以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在RCEP的影響力,加入RCEP對台灣是遙不可及。台灣更要認清未來即使有機會參與RCEP,除了需解除目前對中國所有歧視性經貿措施外,還要對中國一體適用RCEP下的優惠待遇;以目前台灣對大陸限制更加嚴的趨勢下,加入RCEP更是天方夜譚。
台灣在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阻下,台美貿易協定自然成為台灣的重要寄託。不過在川普時期,美國政府並沒有對台美貿易協定有任何具體承諾。就連即將舉行的「台美經濟對話」,目前已是看守性質的川普政府也沒有對此有正面回應。未來拜登新政府會以控制疫情,提振國內經濟為優先,推動對外經貿並不是其首要任務;而美台貿易協定,看來也不是美國優先推動的外貿政策。
台灣與其參加川普政府的畢業旅行,不如認真準備如何與拜登新政府互動;並研析如何因應RCEP衝擊,才是務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