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17 第48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這樣的駐德代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打開採購黑箱,才能解決疫苗之亂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中國政策 按下暫停鍵
民意論壇 王正方/「六國的英文」沒學好
忽略縣市執行差異 社宅當然跳票
萊豬 地方嗆AIT 中央屈膝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你我都可以是社企家
勿以政治凌駕華航商業價值
改變賽制排程 讓學生運動員回歸教室吧
體育班也能全人發展
學校公辦民營 部落教育自己救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這樣的駐德代表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參觀景美人權園區,在紀念碑上找到其伯公「江漢津」的名字;撫今追昔,他提醒同行黨務主管真誠面對白色恐怖的錯誤。未料,次日我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卻在臉書對江啟臣連諷帶刺,問他為何參加殺害其伯公的政黨,還譏他別只摸到名字、沒摸到傷痕。

江啟臣在世界人權日參觀人權園區,媒體未多報導;遠在德國的謝志偉卻拔得頭籌大加撻伐,令人意外。身為駐外代表,謝志偉是工作太閒,或者心不在焉;如此橫越萬里來打擊本國在野黨主席,不覺得太脫離本務嗎?

謝志偉的態度反映了三種扭曲心理:第一,人權園區是民進黨設的,只有民進黨配談人權,國民黨連懺悔的資格都沒有;第二,人權和正義的標準完全定格於白色恐怖時代,對民進黨當下的「綠色恐怖」,卻心安理得;第三,仇恨是必須世襲的,人間沒有和解或寬容的可能。

謝志偉離台日久,也許對國內政治氣候的掌握有些失準,才會跳出來打這場奇怪的口水戰。像謝志偉這樣,把人權當成「武器」來用的人,在蔡政府卻越來越多。監委張武修、高涌誠調查柯文哲的「器捐案」,訪談影音檔卻流出,方便台聯攻擊柯文哲。

把人權當成一己專利,調查人權案卻變相侵害人權,都是權力腐化的進行式。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打開採購黑箱,才能解決疫苗之亂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新冠疫情再掀高潮,所幸,近期各國疫苗的開發進展帶來一線曙光。當英美等國已開始施打疫苗,我國疫情指揮中心對於向誰採購、何時取得卻始終含糊其詞,甚至以「保密協議」來搪塞質疑。指揮中心如此神祕低調,究竟是為掩飾政策失當,還是有其他利益考量?

台灣疫情雖控制得當,但邊境仍嚴格管制,若無疫苗即難解封。在疫苗政策上,政府迄今的決策皆出現失誤,未能命中要害。疫情初起時,因押寶國產疫苗,完全沒有對外採購之準備;七月初確定國產疫苗研發時程延宕,才開始接洽國外廠商。然而,國外的疫苗大廠產能早就被歐美大國包下,台灣難有優先取得空間。

儘管情勢已然窘迫,政府仍堅持「反中」立場,陳時中宣布「不要中國疫苗」,直接砍斷可能的疫苗來源。此外,台灣本有機會及早取得輝瑞和德國BNT合作研發的疫苗,但因台灣東洋藥廠是透過中國大陸藥廠代理取得,最後亦談判破局。若非政治考量,應不致如此。

環顧全球,英、美兩國已開始施打疫苗,其他歐盟國家多將在明年一月施打。□近地區,日本已取得輝瑞疫苗,南韓則獲阿斯利康藥廠(AZ)之授權生產;香港更是三管齊下,同時採購德國、英國和中國三種疫苗。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挾其防疫和疫苗研發雙重優勢,大打「疫苗外交」,主要瞄準開發中國家。其中僅印尼一國,大陸即承諾會提供一億劑疫苗,目前已運抵一百多萬劑。唯中國疫苗曾在巴西引發爭議,其穩定度仍有待最後實驗結果確認。

反觀台灣,在排除輝瑞疫苗後,陳時中的態度愈顯曖昧,忽而說「已確定簽約可取得一千萬劑」、忽而說「最快明年第一季可開始施打」、「COVAX承諾會分配給台灣」,但細節始終說不清楚。這和多數國家疫苗研發、對外採購授權、誰優先施打都攤在陽光下的做法,可謂大相逕庭。

政府態度如此不透明,令人難解。是擔心中國打壓作梗嗎?但陳時中既已排除大陸疫苗,採購其他國家疫苗還會有什麼「公開就被打壓」的問題?何況,防疫預算編列用於疫苗採購的經費高達一一五億元,且可隨時視情況追加;如此龐大的資源分配,難道不需要公開透明供外界檢視,卻任由政府或衛福部少數人說要給誰就給誰嗎?

從台灣目前疫苗取得的前景看,最佳狀況,當然是如指揮中心所說的「明年第一季開始施打」。但台灣疫苗研發時程延宕,再用「刪去法」逐一檢視可能購得的候選疫苗,實際情況不容樂觀。陳時中說的「最快」施打時間,只是糊弄民眾的話術,指的應該只是第一線醫療人員施打的時程,一般民眾要打到疫苗恐仍遙遙無期。

倘若情勢演變至此,目前台灣在防疫上的領先勢將豬羊變色,落居劣勢。當世界主要國家都已全面施打疫苗,而台灣卻只取得少量,國人的免疫力便相對不足;當他國採取「疫苗護照」開放國境時,台灣仍得靠封鎖國境和口罩自救。如此一來,我們的防疫將使台灣變成一個大牢籠,外人進不來,台灣人也出不去。

疫情延燒將近一年,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已呈彈性疲乏而淪為落後部署,尤其疫苗政策的「黑箱」作業讓外界難窺全貌。這個黑箱必須打開,才能接受外界的檢視和監督,以免有不當利益的黑手在其間作祟。就算迫於情勢而無法順利取得,也必須攤在陽光下,讓國人知道台灣須承受的風險。民眾有知的權利,政府不能再用大內宣一手遮天。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中國政策 按下暫停鍵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經過全美各州選舉人團在14日投票之後,拜登勝選總算塵埃落定,拜登時代將正式展開。在拜登的外交政策中,以中國政策最令人矚目。中共中央政治局11日會議,特別就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舉行集體學習,邀請現代國關院院長袁鵬講解並提出工作建議。袁鵬是大陸著名的美國問題專家,此刻的中國國安挑戰又以美國最為重要,對拜登政策的關切可想而知。

大陸對拜登政策的預判有三重,其一是擔心川普在最後幾個月出台的中國政策,鎖死了拜登選項,讓未來的新中國政策難以突破川普設下的框架;其二是,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已是美國朝野共識,甚至是政治正確,拜登很難急轉彎;其三是拜登團隊對中國問題意見分歧,同時存在「強硬對付」和「務實合作」的想法,達成共識需要時間磨合。

其中又以川普政府加緊採取強硬措施,影響最大,譬如美國經濟制裁負責鎮壓香港與新疆的公司與官員;又增加了89家與解放軍有關企業,列入國防部禁止投資黑名單;美國政府向來不承認西藏流亡政府,現在打破60年先例,邀請西藏流亡政府領導人洛桑森格到白宮作客,到台灣訪問的高官絡繹不絕,國務卿龐培歐選後接受訪問時更提到「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川普臨去連續重拳出擊,中國盡量忍耐不去做出針鋒相對的回應,但是中國畢竟不是伊朗,難以完全忍氣吞聲;外長王毅7日還向拜登團隊喊話,美中應開啟各層級對話,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但是11日就針對川普政府近日的限制措施表示:「美國國內的反華勢力出於一己私利和政治偏見,對中國進行不擇手段的造謠抹黑,毫無理智的打壓制裁…,美方這些人的倒行逆施該收場了。」

對美國不敢反應,北京卻把氣發在別處,經濟制裁澳洲,目的就在殺雞儆猴,阻止其他的國家有樣學樣,而收緊香港國安法的施行,逮捕民主人士與學生,也在造成既成事實,防止未來美國企圖介入干涉。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川普對中國的新限制,恰恰墊高了未來拜登與北京交涉的基準,讓拜登手中有更多籌碼與中國交涉,換句話說,北京可能要拿更多的東西來交換,才能回到原點。

拜登其實並不急著要與中國達成協議,他的當務之急,是處理美國疫情和經濟,既非要強化和中國的競爭,也不是要積極謀求與中國的合作,尤其是面對參議院占多數的共和黨,虎視眈眈預備「逢拜登必反」,凝聚兩黨共識,反而靠的是「共謀反中」。

拜登的中國政策要跳過「川普陷阱」,提出中國政策的新願景、議程,是不可能的,未來一年還是延續川普政策的大架構,僅僅做些微調,最多在疫情、氣候變遷或核武議題上,尋求個別議題的合作,而非全面的和解。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會與川普的零和式「美國優先」大不相同,他的戰略考量是美中衝突將是一場持續數十年的馬拉松比賽,其結果將首先取決於美國是否能夠維持和增強自身競爭優勢,這包括了經濟活力、技術創新和意識形態吸引力。拜登雖然也會遏制中國,但不會有翻盤式的衝突,換句話說,拜登對中國不是按下重設鍵,讓美中關係可以重新來過;相反的,他是按下暫停鍵,等美國自身恢復力量後,聯合盟友,再與中國一決勝負。

同樣的,中國領導人也得到相同的結論,要重設關係是不可能的,但是讓緊張關係降溫卻是符合北京的政治利益,中國打的算盤是,時間對自己有利,在未來十年、廿年間中國經濟將繼續以高於美國的速度增長。

在美中磨合之間,台灣如何自處?美國繼續維持與大陸經貿戰,台商首當其衝,潛在美中軍事緊張,台海也是引爆點,未來拜登的中國政策如按下暫停鍵,也給了台灣時間,好好思考自己的真正利益與最佳選擇。

   
民意論壇
王正方/「六國的英文」沒學好
王正方/聯合報
服役時,某士官長最欽佩蔣宋美齡,他說:「蔣夫人了不起,她會說六國的英文。」

屈指算來,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再加上愛爾蘭,就有六個英語國家。大英帝國數百年來在全球各地推行英語,如今已經成為世界通行的語文。

「這個國家」在國際上處處窘困,呼口號要與國際接軌;贏得選票、快意執政、坐上大位之後,又怎麼與國際接軌?前任行政院長宣稱:自二○一九年起,英語是這個國家第二官方用語,先將政府公文、資料等一律有中英文版本。二○二○年只剩下幾天了,這「英語為第二官方語」的方案始終不見動靜。有一則新聞:「雙語國家」的政策預計在二○三○年落實。敷衍蹉跎本是官場慣用伎倆,十年後誰還記得這回事?

七十多年來台灣努力推動學習英語,英語補習班林立,新世代的孩子們上雙語幼稚園(學費驚人),小學一年級就有英語課,他們的英語程度如何?老友李家同教授推動基礎教學數十年,說:「許多台灣國小畢業生abc寫不全,國中畢業生有的在I am, You are上仍犯錯,大學生還寫出I not her friend的句子。」客氣一點說,台灣的英語教學很不成功。

某趨勢大師認為:5G時代來臨,訊息傳遞一瞬即達,人工智能進步神速,與外國朋友交談,直接說自己的語言,手機內軟件立即翻譯成準確的外語,戴著耳機對談,各說各話暢所欲言!冤枉呀!那麼多人,花無數時日苦苦學外語,還是結結巴巴的,如今只需啟動一個App,便精通「六國的英文」啦!

學「六國英文」的目的,不僅限於出國買東西討價還價、問路、哈啦閒扯,特別是以「與國際接軌」為己任的執政當局,是否有足夠的專家,憑著外語能力廣泛地、系統化的了解他國文化、歷史、政治、經濟,通曉國際局勢變化,為老百姓爭取國際空間,創造台灣的前途?可是當今執政者只會不斷抱怨在國際上受到排擠,束手無策,都是別人的錯。

前總統府辦公室主任蘇志誠指出:當今政府把命運交給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那麼執政者必然對山姆大叔了解甚深?未必,他們認定了川普對台灣最好;因為川老大一口氣批准售台數千億元的武器,當局全數硬吞;美衛生部長訪台,據傳當局為達成台美自由貿易協定,主動要求毒豬肉輸台。又說,萊豬可以解決窮人吃肉問題;把好幾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賀總統當選的電報刪減,厚此薄彼。二○二○年美國大選,「這個國家」從上到下,支持川普與共和黨的言行掩蓋不住。上行下效,台灣民間支持川普的比率也高到驚人。接到本地某知識分子函:「…堅決支持川普到底,因為他代表了真理與價值…。」讀後唯有瞠目結舌。

下任美國總統拜登宣稱暫緩一切貿易協定,毒豬肉白吃了?某綠營外交專家說:「拜登會做表面工作,嘴巴說照顧台灣,但美國季辛吉是怎樣出賣台灣的?讓人煩惱擔心,反正犧牲台灣,對美國一點影響也沒有。」

都是沒有學好「六國的英文」之過。不能知己知彼,卻自以為是的拍馬屁,一下子拍到馬腿上去了。

(作者為電影導演)

   
忽略縣市執行差異 社宅當然跳票
楊鴻謙/內政部地政司前科長、虎尾/聯合報
行政院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中,推動包租代管是落實社會住宅居住正義之重要措施。內政部為提高社宅戶數,將提兩對策:其一、修住宅法第廿三條第二項第一款,及參加社宅包租代管之住宅所有權人,其租金收入免稅額由原來每屋每月一萬元,提高至一萬五千元;其二、協調有關單位,對於房東參加社宅包租代管前之出租,毋須有任何向前稽查措施,提高房東加入之意願。以上皆為內政部針對社會住宅戶數嚴重不足所下的猛藥,可惜「只見秋毫,不見輿薪」,僅建構上層法令規章,忽視各直轄市、縣市執行面差異,若執行面不加強處理,屆時二○二四年社宅戶數恐怕僅二萬戶,距離八萬戶目標永遠達不到。

筆者研究一般租賃住宅與社會住宅多年,對協助經濟或社會弱勢者能有基本尊嚴住宅可供居住更是長年關切課題;深知在執行過程中,各縣市作法未一致,以致四年來社會住宅戶數僅一萬一千戶,其中六都計九○五五戶,其餘十六縣市合計一九四五戶,台東縣更只一戶;而六都中又以桃園市成效居第一,達成戶數二二二○戶,其次分別為新北市及台中市;台南市八○○戶、高雄市七五四戶,此二都執行面必須徹底檢討。何以桃園獨占鰲頭,因鄭市長將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外包給十一家公司處理,其他五都僅外包給三家或二家,高雄一家,這是桃園市成效特別明顯之原因。

政府推動八年廿萬戶社會住宅,其中八萬戶是透過包租代管業,以目前媒合戶數僅一萬一千戶,至二○二四年八萬戶仍有一大段距離。說實話,筆者一點都沒有信心,內政部要有心理準備。內政部應通函各縣市,參考桃園市做法,增加外包公司處理包租代管事宜,由點擴大到線,如直轄市增至十家以上,省轄市及五十萬人口以上各縣至少應有五家以上,其餘各縣一至三家外包公司處理包租代管。以擴大執行面措施,再輔以內政部所得稅免稅額放寬及稅捐機關暫不查房東以前出租之租金收入,預期二○二四年八萬戶社會住宅目標,筆者還是有信心的。

   
萊豬 地方嗆AIT 中央屈膝
潘兆民/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聯合報
捍衛國人健康正如保疆衛土,這是民進黨做為執政黨責無旁貸的天職。這不僅是各縣市政府,更是蔡總統接受選民付託的重責大任。而今蔡政府卻不顧民意的強烈反對,逕自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悖逆民意,戕害國人健康的濫權行為,對美國卑躬屈膝,失信於民,不顧國人的期待。

對照台中市盧秀燕市長卻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率團赴市政府交流時,勇於陳述台灣民眾對美國萊豬進口疑慮,並表達在地方《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中瘦肉精零檢出的規定,以及反對萊豬的民調反映,這不僅確實讓酈處長與AIT官員能理解國人反萊豬的態度,這更是地方政府首長為民眾健康把關的負責表現,值得讚賞。

毋庸置疑,國內近期民調皆顯示強烈反對美國萊豬進口,如筆者所屬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於九月以大台中居民的抽樣調查顯示,僅有十九點五%的民眾支持,卻有五十五點一%民眾不支持,而且有高達六十六點四%民眾表示贊同台中市政府依據《食安條例》,落實「瘦肉精零檢出」的規定。顯然國人對於進口萊豬可能影響健康之疑慮甚深,卻硬要讓國人吞下美國萊豬,這是蔡政府不知民間疾苦,還是仍然處心寄望附和美國利益優先,即可換得台美雙邊貿易關係的提升?

可悲的是蔡政府一直陷入政治算計的迷思,總認為做出有效的讓步,當有助於《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甚至《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訂。天真的蔡政府,難道不知,無論BTA或FTA皆涉及市場准入與關稅談判,都是相當敏感又複雜的談判。果然事與願違,只是換來空等待,美國準總統拜登已表明現階段美國無意與其他國家簽署任何貿易協定,因為持續惡化的新冠疫情及嚴重的內部分裂,比起美國開啟貿易戰後的經濟弱化,早已造成更嚴峻的影響,正等待拜登去處理,實無暇顧及台美雙邊的貿易提升。

事實上,蔡政府因迷思而不敢表達的,剛好由盧市長據理力爭,這正是國人反對萊豬進口的高漲民意,亦是台灣在對美貿易談判的最佳籌碼。蔡政府違背民意,自我放棄,而盧市長適時的清楚表達,確有助於拖延執行、甚至重啟進口美方萊豬的協議。因為,天賜良機,美國政府的輪替,給台灣一個新機,為生民福祉計,蔡政府應苦民之所苦,趁此空檔改弦易轍,停止「萊豬進口」,轉而謀求台灣經濟及人民福祉的改善,否則必為國人所唾棄。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你我都可以是社企家
侯勝宗/聯合報
資本主義的浪潮下,「企業」制度成為人類最偉大的商業創新,企業也成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組織。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一九四六年《企業的概念》一書中,將企業視為「集眾人努力,以完成共同目標」的組織。因此,必須從員工和組織、員工和工作、員工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來讓企業更有效的運作。杜拉克早在七十年前即已看出,企業之存在並不只是做為創造利潤的載具,還有更高層的使命和意義。企業為了實現這種理想,應該讓每個員工都能在職業中體驗到個人的重要性和獨特性,並因此獲得滿足。

建立與推動企業的主導者稱為企業家,這一概念由法國經濟學家Richard Cantillon在十八世紀首次提出,即企業家使經濟資源的效率由低轉高;企業家精神則是企業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集合。或者說,企業家精神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的綜合才能表述,它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

社會企業家(社企家)則是與一般企業家相對的概念。一般企業家以利潤來評估經營成效,把盈利作為創辦企業的唯一出發點和目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字面意思即是「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的企業」,或是「以企業手段、商業創新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

什麼是企業手段?一般指的是自負盈虧、自給自足。因此,社會企業就是設計出一套可財務自主的營運手段並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而社企家就是實踐上述理想的個人。社企家創辦企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盈利,更要去回應社會需求或環境問題,進而實現自身的社會理想。他們用商業眼光來看待社會需要,用企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抽象來看社企家,它是一種人生態度,目的在於希望每個人都有利他精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創立社會企業,才能成為社會企業家。如果每個人覺得這個社會有問題時,大家都可以結合自己的職業或專業去改變現況、幫助弱勢,讓社會一點一滴地改變,他就是社企家。

近來筆者與一群關心社會企業的朋友共同推動「你我都是社企家」倡議。我們相信並致力於推動:一、社企家是以社會需求優先於個人需求,但也離不開個人需求,如何更有效地運用資源,尋求方法來改善大環境,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二、社企家的回收不是為了金錢,但也離不開經濟與生存的需求,如果每個人均能主動關懷周遭社會與環境,在付出的過程中自己將獲得更多;三、社企家不把追求財富當成唯一目標及衡量標準,每個人若抱持著服務與感恩的心,社會才會更美善;四、社企家的存在對國家、社會和經濟帶來正面與穩定力量,這個理念超越「獲得」,提醒我們真正的快樂是「給予」;五、它不違反經濟法則,更符合人類永續發展。

歡迎加入「你我都是社企家」行列!

(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勿以政治凌駕華航商業價值
艾宗華/華航員工(台北市)/聯合報
近日華航貨機Cargo字樣於C內展現台灣地圖,引發名嘴與立委批判,甚至有「台灣還有長榮及星宇,拚拚看才知輸贏」等論述,猶如置華航員工工作權不顧;疫情期間,華航員工卯盡全力、不畏艱難為營收打拚獲取佳績的同時,何以容外人說長道短,讓政治力凌駕影響華航商業價值及未來營運命運?

說起台灣意象議題,華航員工無不充滿愛國意識,現今國號本為「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華航全名為「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何錯之有?眾人言英文名China Airlines可比照KLM變更使用CAL,但現實環境中CAL,已有其他外籍航空公司註冊使用,即便仿效KLM,KLM亦在字體旁註明Royal Dutch Airlines。外界批評容易,但試問在台灣內部連國名共識都難以取得平衡的議題,何以讓一個航空公司背負重責,在疫情艱困期間既要承擔設計變更成本,又須忍受罵名,怎麼做都難以滿足全體。

華航早年尾翼背負國旗,一九九五年起改以紅梅揚姿,即是為了維護航權的顯例,交通部林部長亦苦笑有百條航線要顧,現實處境即為如此。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有苦說不清,若言與我國最友好、鄰近的日本航權為例,「每一條」航線申請,均須要經過至少六個月外交溝通期,這個溝通期並非我國與日本的溝通,而是日本必須俟中國無異議後,方同意台灣的航空公司飛航。檢視新成立的星宇航空,何以年初開航不以受歡迎的日本首發,增加獲利,反以東南亞、澳門等艱苦航線營運,即可一窺航權取得難處。

若稱台灣地圖無法完整呈現台灣意象,外籍人士不認識台灣,事實上恐須仰賴政府、全民共同努力,華航所承擔的罵名,有非戰之罪之嫌。華航是民間上市公司,雖政府泛官股持有多數股份,但各界政治化的期待,非但影響華航、亦影響廣大股民之利。政治人物為自身利益,何不先著手實踐內化國名變更?反犧牲具有超過萬名員工、上萬家庭的華航。抑或由交通部民航局律定所有航空公司大家一起於推廣機身台灣意象?眾人皆知,比華航意象更難,刷存在感不言而喻。

華航有其歷史背景與包袱,猶如中華民國的孩子。一個家庭的孩子名字如何稱呼,豈容外界指指點點,外觀要如何整容,也應有自己的想法,外界實無權過問。再者,我們更應關心的是這個孩子的表現是否傑出,能否擦亮招牌,帶給台灣發光發熱的影響力,這才是「愛台灣」的表現。此時華航歡度六十一歲,我只知道華航是我的志業,中華民國是我生長的國家,台灣意象價值並無錯亂;錯亂的是台灣意識形態的訴求及自我矮化的自卑。懇請放過華航,勿以政治力凌駕華航商業價值。

   
改變賽制排程 讓學生運動員回歸教室吧
李加耀/台北教大體育系教授(台北/聯合報
立法院對體育班又現檢討聲浪,不外乎學科成績低落,訓練時間過長;這樣的現象幾乎每隔一段時日就會出現在媒體版面,但我們真的在乎學生運動員的學習嗎?

其實,教育部體育署近幾年非常致力改革體育班的問題,但為何學生運動員的學習與課業仍然低落呢?個人認為,與學生運動賽事經常性的安排在星期一到五的上課時間有絕對關係。問了很多體育界人士為何比賽要在非假日辦理呢?有的提到是為了場館營運收入,因為假日要出借增加收入;有的說是因為裁判,有的表示假日教練也需休息,也有說為了媒體轉播,當然也有賽程六日兩天無法消化等因素。確實賽制的改革牽涉諸多複雜因素,但學生最重要的應該是正常學習,賽程安排在上課日,不是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權利嗎?

既然身分是學生,為何上課日請假比賽成為常態?筆者的友人們有一種講法,比賽愈多的運動項目,就是課業最低落,學習慾望最差的選手,好像也有幾分道理。筆者觀察,在九月開學後有幾個運動項目比賽確實多,不少學生每個月幾乎都請假兩周在比賽,當學生運動員經常性遠離教室學習,我們必須正視幾個問題:

第一是造成學科老師困擾:體育班一般會有三個項目,每個項目比賽時間不同,如果田徑、籃球與橄欖球同在一班,有可能會產生每周都有一個項目的學生不在教室,任課老師的教學進度無所適從;尤其到國中、高中,學科難度愈來愈高,只要一周不在,學習就會落後甚多,此為學生運動比賽在上課日辦理造成的最大問題。

第二是養成學生運動員對學科的漠視:筆者兒子亦在體育班,為維持課業學習,上高中後只要是上課日比賽就幾乎不讓他參加,卻常聽到他抱怨為何不能去參加比賽,有多少家長能這樣堅持呢?如果都不讓他比賽,當然會擔心程度是否會愈來愈差?也會擔心教練還會想認真訓練兒子嗎?這些每個月請假超過一周參加比賽的學生運動員,如果沒有家庭支持、導師教練督促,還能期待孩子自律學習嗎?我想大部分學生運動員很難在學業上堅持。

學生運動比賽制度不改,學生運動員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欲望低落問題依然存在。總之,上課日比賽方便了某些事,但卻犧牲了學生運動員正常的學習環境;老師想認真上課,學生卻不在,運動員想認真學習,老師卻無心的現象充斥著台灣的體育基層。如果真重視學生運動員的學習,就改變賽制,讓學生回歸教室學習吧!

   
體育班也能全人發展
許立宏/台灣體大通識中心教授(台/聯合報
近日「體育班存廢」問題引起討論。記得兩年前,筆者曾應邀到台北市立大學分享奧林匹克教育可作為全人發展的理念,當時就有學生提問到體育班存廢的問題。網路臉書上已有些討論與建議,例如應該認同「運動作為學習的重心」或「經由運動進行學習」的價值、「體育班」不應該成為眾矢之的,更該被討論的或許是:應該提供體育班學生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與導引?

體育班為人詬病的問題,不外乎學生運動員學科成績不佳(或學習低落)與過度訓練。正本溯源,「體育班存廢」命題根本不是重點,也不是簡單二元法的單一選項。所以除了提出體育班問題,還要提出解決方案。

筆者問了班上幾位國高中讀過體育班同學的看法,他們皆認為教練的影響很大,有些問題更延伸到,應從偏鄉教育資源加強開始;因為許多讀體育班的孩子原本對其他學科也有興趣,但因缺乏課輔機制,只好轉到體育班求生存。因此,或許可仿造德國師徒制概念,或辦學科營隊,特別加強運動訓練以外的課輔機制,與學生運動員的時間管理著手。

體育班孩子是否能夠發展全人理念的議題,或許也可從電影「卡特教頭」與「攻其不備」兩部電影,得到一些啟示。兩部電影皆在描述有運動天分的孩子,因出身背景較弱勢(黑人)、學科成績過低而沒有翻轉人生的機會,導致有些孩子最後變成社會邊緣人,或淪落為罪犯或受害者。

若能從教育主管機關到實際執行運動訓練的教練或體育老師,改正運動訓練就是為了金牌、獎金或保送加分等酬賞觀念與考核指標,則體育班的存在還是具有重要價值。真正重點應該是,台灣這個華人社會以智育掛帥為主的價值觀,如何讓愛好運動的孩子能夠取得「適性且多元發展」的動態性平衡,才是正道。

   
學校公辦民營 部落教育自己救
柯俊雄/內本鹿文史工作室(東縣延/聯合報
二○一四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台灣的教育開展出多元的想像,不但提供公立國民中小學有了跳脫官方統一規格的教育框架,也讓長期處在人口流失的偏鄉教育有改變機會;而長期以來主流化教育造成部落原住民學生對自身文化認同與學習低落的雙重挫敗,可透過自主多元開創的實驗教育提供翻轉契機。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三年前由長期推動偏鄉教育的誠致基金會承辦台東第一所公辦民營實驗小學,以文化力為基底帶出品格力與學習力的多元課程規畫,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學,並引進專業熱情與熟識部落文化的相關師資,也結合布農山林野地教育,孩子明顯在文化、品格與學習上有自信的表現,改變了部落家長對鄉內學校教育的信心。蔡英文總統、潘文忠教育部長等長官都讚賞有加,更激起族人的信心及自尊。我們因此期盼能延伸翻轉鄉內的桃源國中,誠致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回應部落家長的需求,計畫向台東教育處申請第一所公辦民營國中。但教育處迄今沒有積極作為,用各種理由拖延。

台東縣的國中「教室師生比全國最高,基礎學力全國最低」,反映偏鄉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包括老師身兼多職、非專業配課、代課老師與新手老師比率高、校長與老師流動率高,教學成效難以穩定發展,這對八十%偏鄉學校的台東縣來說,短時間難以改變;山地鄉學生不但在會考遠低於平均值,更在缺乏對族群文化教育課程內涵的國中階段面臨雙重的自我認同挫敗。

過去多年,許多延平鄉家長陸續把孩子轉移到台東市或其他鄉鎮的國中,家長跟孩子每天都得付出額外一、二小時及金錢,這對學生的健康與親子相處時間有不良影響,也造成家長經濟負擔。孩子去外地念書,舟車勞頓與文化適應,成果不如預期。無法去外地的學生,又面臨偏鄉教育的結構性困境,也得不到優質教育。

延平鄉居民多是布農族,桃源國中作為鄉裡的唯一國中及最高學府,負有傳承布農族文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在符應體制內的課程規畫與師資限制下,無法多元開創符合在地學生的文化教育需求。家長期待在文化認同最關鍵的國中三年,能持續強化孩子跟部落的關係,希望他們畢業後有著足夠文化裝備,有走出部落的能力,也能在學成後,與部落有著臍帶相連的情懷。

我們相信,以文化力為基底的實驗教育,較能夠解決當前原鄉學生面臨的雙重挫敗,尤其在國中青少年面對自我認同危機的關鍵心理發展期;對於教育資源缺乏的台東,公辦民營何嘗不是為地方教育開展出多元發展的可能。我們希望台東縣能依法行政,迅速召開專案評估,尊重家長的教育選擇權,請縣長、原民會主委,幫助延平鄉翻轉我們的最高學府!

   
解開十九世紀黃金樣本之謎
一百多年來,吉爾曼鎮附近的土撥鼠礦山這個被稱為「公羊角」的黃金樣本一直是個謎。不過,近年借助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粒子加速器,研究人員終於首度窺探了公羊角的內部。

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有哪些?
早產兒的存活率與出生時的體重與週數有高度相關,根據統計,出生週數達30週的寶寶,大概有9成5以上的存活率,而24週則大約只有5成,其中無法存活的案例,許多都來自於併發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