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三日,前總統蔣經國逝世三十三周年。他雖逝世這麼久,還有人懷念他、讚譽他,但也有人諷刺他不是改革者,因他的改革是被迫的。可是蔣經國主政時期推動的經濟、社會、政治改革,是人所周知的事,不是任何人以某一觀點所能否定的。
筆者從事台灣經濟研究越七十年,且曾參與政府經濟建設幕僚工作四十年,對當年政府推動的經濟改革有深切的體認。謹就蔣經國主政時所推動的三項經濟改革為例,證實他是一個「真正改革者」。
一是六十二年十二月行政院長蔣經國宣布推動「十項重要建設」(十大建設),要在五年內完成,而且提出「今日不做,明日後悔」的名言。這是大家所熟悉的。
二是六十三年初,蔣經國院長對行政院秘書長費驊說,石油危機爆發後,所推動的重化工業都是能源密集產業,不是長久之計;指示費驊研究產業發展如何做重大突破。費驊隨即邀請其交大同學台灣電信局長方賢齊研商,決定邀請交大另一同學在美國RCA擔任研究部主任的潘文淵來台備詢。潘文淵來台考察台灣當時產業後,建議發展「積體電路(IC)」,因IC是所有電子產業的核心零件,可帶動整體電子工業的發展。受到經濟部長孫運璿的特別重視,要求潘文淵迅即撰擬「積體電路建設計畫書」。
當孫部長接到潘文淵所提的「計畫書」,與各有關方面研商後認為可行,遂全力推動。之後才有「聯電」及「台積電」先後成立,帶動電子上下游產業蓬勃發展,使積體電路產業成為當今經濟護國神山。
三是六十五年十一月蔣院長在行政院院務會議中,宣布行政院設置「應用科技研究院發展小組」(簡稱科技小組),聘請政務委員李國鼎擔任召集人,並指示會同有關部會,就我國科技研究及技術密集產業發展,作全盤的規畫研究及有效推動。在科技小組成立後,李國鼎隨即邀請有關部會首長、專家學者與產業界負責人研商,並召開第一次科技會議,由蔣院長親自主持,研訂應著手進行之科技發展項目與配合措施。
六十七年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孫運璿接任行政院長,李國鼎與之合作,擬就「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報經行政院會通過實施。由於各方面通力合作,培養了許多民間高科技產業,使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在民國七○年代即被國際間稱台灣是高科技產業重鎮,李國鼎也被科技產業稱為「科技之父」。
當今提起「台積電」,大家只知道張忠謀與孫運璿是大功臣,提起高科技是李國鼎推動,但他們如何有此能耐推動這些大工程,其實背後都是蔣經國高瞻遠矚下主動發起,並充分授權推動的。我稱「蔣經國是經濟改革的創始者」,應不為過。
撫今思昔,更讓人難以忘懷蔣經國主政期間勵精圖治,用人唯賢,推動各項改革,展現他雄才大略的治國能力,他更有凝聚國人共識,團結奮鬥,發揮建設國家現代化的精神。他主政時期是台灣歷史上「黃金時代」,他雖逝世三十三年,如今仍為人民所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