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04 第49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蔡丁貴與統促黨的交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別騙了,靠農產國家隊賣自由鳳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鳳梨之亂」背後的深意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有資產企業的社會責任
廣建大冷藏庫 救產銷失衡
鳳梨補助 精準分配助解套
被犧牲的偏鄉就近就學權利
疫苗來了 防疫無憂了?
從鳳梨切入 兩岸對話好機會
「國家隊」不該只是大內宣工具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蔡丁貴與統促黨的交集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珍愛藻礁」公投一天收到廿多箱連署書,神奇跨過了安全門檻。更神奇的是,獨派的「公護盟」和統派的「統促黨」在這場運動中出現了交集,都被綠營當成抹黑對象。

對於違逆己意的團體,民進黨一向打壓絕不手軟;這次發起藻礁公投的環團被指為「中共同路人」,只是基本懲處罷了。然而,「公護盟」總召蔡丁貴是個大獨派,在太陽花事件中掩護學生占領立院居功厥偉,如今也因支持護藻礁被打為毒草。綠營這頂「中共同路人」紅帽,未免拋得太濫。

統促黨本來就是統派,民進黨無法再□紅,綠網軍便轉而散發「統促黨正在積極護衛藻礁」的訊息。其目的,一則將護藻礁扭曲成中共支持,還說參與者都是「造冊領錢」;二則要使民眾心生疑慮或畏懼,將護藻礁視為「阿共仔的陰謀」,而退避三舍。但經事實查核中心查證,證實這是「假消息」。

蔡丁貴和統促黨因為藻礁而產生交集,荒唐得離奇,凸顯綠營政治操作已到黑白不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別以為這種賤招沒有用,長老教會就是因為被指為「國民黨同路人」,而退出活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則因當上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對此事支支吾吾,不敢表態。

藻礁是一面照妖鏡,那些心口不一的,都一一現形。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別騙了,靠農產國家隊賣自由鳳梨?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蔡政府危機總動員,一方面呼籲國人吃鳳梨挺農民,一方面聲稱將協助拓展國外市場。國人挺自家鳳梨的熱情高昂,毋庸置疑;但是,外銷市場是用政治喊話就能打開的嗎?蔡總統指示成立「農產品國家隊」,外交部長吳釗燮聲稱要賣「自由鳳梨」;人民倒要看看,這能幫台灣水果維持幾分鐘的熱度?

別的不說,二○一六年底由農委會輔導成立的「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台農發),不就是一支「農產品國家隊」嗎?四年多過去,這個打著「台灣」旗號的公司,又為台灣打開了多少國際市場呢?如果「台農發」真發揮了市場開發功能,台灣□梨、釋迦、蓮霧、葡萄柚等水果,為何迄今九成五以上都集中銷往大陸?很顯然,蔡政府誇口要將鳳梨行銷全世界的說法,都是在「練肖話」,欺騙百姓。

蔡總統去年在臉書貼出哏圖,大讚台灣鳳梨成功開拓澳洲市場,稱許是「大突破」。最近這則新聞被翻出來檢視,去年我國銷往澳洲的鳳梨總重量僅五十六公斤,且全是「鳳梨乾」,而非鮮果。蔡總統拿一次外銷「突破」來大內宣,但仔細觀察其前因後果,能讓果農或一般民眾高興得起來嗎?

民進黨的大內宣,已誇張到令人反胃的地步。台南市長黃偉哲說,「中國不買,我們賣向全世界」,口氣不輸蔡英文和蘇貞昌。但如果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有成,或者真有本事把台灣水果賣向全世界,為何今天我們還需要為大陸的禁令跳腳?四年多來,台農發不僅一事無成,還虧損近八千萬元,虧掉三分之一個資本額。在野黨立委要求「台農發」提出營運報告,蘇揆說要等兩星期;拖到這波鳳梨之災風頭過去,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

根據我國的出口統計,台灣去年銷往大陸的鳳梨總計四﹒二萬噸,銷往新南向國家則為四百多噸,對比之下,銷大陸的數量是銷新南向的一百倍;其他水果則更嚴重,釋迦銷大陸為兩百倍,蓮霧則是六百倍。如果「台農發」四年多的努力,只拿得出這點蒼白的成績,蔡政府「鳳梨國家隊」的宣示還能相信嗎?

但蔡政府在乎的,並不是出口的實績或農民的生計,它在乎的是政治上可以宣傳的效果;對岸鳳梨禁令一出,蔡政府再度撿到槍。吳釗燮立刻連結去年中共經濟制裁澳洲事件,要求國際友人支持台灣的「自由鳳梨」。駐美代表蕭美琴也貼出豪邁吃鳳梨照,黃偉哲則主張向澳洲「鳳梨換紅酒」。對這些官員而言,面對任何兩岸相關議題,只要喊一喊「反中愛台」口號就能自我壯大,他們根本不需要費心費力去解決任何實質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的生計會是他們真心關注的事嗎?

中國對澳洲紅酒課重稅,對台灣鳳梨暫停進口,或許有不同的政治動機;但台灣用「自由鳳梨」連結「民主紅酒」來對抗,只能說是廉價的大內宣策略,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調子唱得愈高,就愈暴露其不務實,甚至是殘民以逞,對農民的生計漠不關心。且看澳洲紅酒的下場,它在中國的市場大幅衰退,高端紅酒在歐美市場難與法國競爭,平價酒類又不易和西班牙、智利、阿根廷等國競爭,導致價格持續下跌。口水或許救得了政治人物的聲望,卻救不了農民,由此可見。

過去五年,蔡政府無法紓解台灣農產品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現在卻宣稱要用「農產品國家隊」來解決。拜託,這又不是江湖郎中在賣膏藥!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鳳梨之亂」背後的深意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本周開始,國產鳳梨因病蟲害檢疫原因,暫時禁止出口中國大陸。禁令來得很急,做法不合兩岸常規,實際影響卻不大,顯得異常高調詭譎,需要細細解讀其背後意涵,才能提出有效的回應。

這次陸方禁令表面內容,是因多次從台灣進口的鳳梨中檢出介殼蟲等理由,3月1日起停止台灣鳳梨進口。面對禁令,去年澳洲龍蝦同樣以食安為由被禁後,採取了「不妥協、改內銷、找市場、促協商、提(WTO)控訴」五部曲,大概也是台灣目前能降低影響的對策。

不過本案在好幾個癥結點明顯的不合理,反而是值得深究之處。首先,若按農委會公開的資料,去年出口對岸近6,000批鳳梨中不合格者僅13批,且多集中在4、5月份,隨後經積極改善下半年出口各批就接近百分之百合格。為何針對近一年前發生,可能只是特定批次或農場把關出了小差錯的問題,忽然在此刻全部禁止,是第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

第二,介殼蟲是鳳梨等水果常見的害蟲,台灣、菲律賓等生產國都在出口前都會以水洗、高壓噴氣等方式予以消除;即便還是在進口邊境驗出,通常做法也是以溴化甲烷燻蒸後入關,若再考慮我國去年下半年檢驗的高合格率,採取全面禁止這種極端手段防疫,毫無道理,是第二個弔詭之處。

第三,陸方措施幾乎沒有一點符合WTO規則,包含毫無風險評估可言(檢驗合格數據不支持、台灣風險等級不高)、充滿歧視(對菲律賓水果未做出相同介殼蟲檢疫要求)、未考慮燻蒸等替代手段來化解,以及非緊急事件卻一周前才通知等,連一絲解釋、灰色空間都沒有。

第四個弔詭是影響很小。因為雖然我國鳳梨九成出口對岸,看似顯著,但實際上國產鳳梨主要市場在內銷,出口中國4萬公噸僅是總產量的一成。所以不到一周的時間,透過我政府公私部門合力,銷不出去的鳳梨都已經消化完畢。

四個弔詭綜合起來,無怪乎各界都認為這次的禁令背後,原因應該不在「蟲害」。其實中國大陸一向喜歡用市場規模及檢疫手段表達政治立場。過去與菲律賓南海島礁爭議時禁過菲國的鳳梨香蕉,去年也以食安為由把澳洲龍蝦擋在關外。曾有澳洲分析指出,北京要的是澳洲「放尊重」。中國大陸不願跟民進黨往來大家都清楚,但為何要冒著進一步失去台灣農民及民間民心、讓政府撿到槍,乃至於國際上已經受到高度重視的「中式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質疑的風險,拿鳳梨祭旗,所圖為何? 因此真正的大哉問,是此時此刻北京要表達什麼?要改變什麼?

第一個可能是對空鳴槍,警告台灣在與美國經濟互動全面升溫之際,維持兩岸經貿往來也是同等重要的議題,失衡會有經濟代價。另一個是出考題,測試一下陸委會及國安新團隊的能耐、反應及協商的意願與技巧。若是這個盤算,選鳳梨檢疫爭議作為兩岸恢復技術協商的契機,則可以算是溫和的起手勢。第三個可能,則是無所謂失民心、觀感不好的考量,將開始全面啟動透過經濟力量,迫使台灣調整政治立場的系列作為。

北京的真意可能混雜著以上各種可能,或許還有其他不得而知的企圖。「鳳梨之亂」告誡了我們面對美歐步步拆解重組全球供應鏈,就算北京不人為脅迫,兩岸經貿關係也必然會隨之改變,不可能繼續維持30年的常態;如何找到未來美中台經貿關係的新平衡點,非常重要。「鳳梨之亂」也提醒了我們經濟集中度的老問題及風險,不能再用佛系態度來處理;更重要的是,「鳳梨之亂」突顯出兩岸恢復對談是必要且必須的一步。希望大家在吃鳳梨救農民的同時,要多想想這些重要卻被忽略的挑戰。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有資產企業的社會責任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聯合報
封建時代,國家經濟來源均靠百姓辛苦納稅而來,人民是生產者卻也是國家財源根基,統治者享受人民之「奉獻」,再藉權勢分配資源予民,作為治國之籌碼與工具。現代化後國家,逐漸脫離威權統治,卻又透過各種機制,爭控各類資源並以此為其政治治理之資產。

以台灣發展為例,在清代樟腦、鹽、森林、糖、礦產等幾乎為官營,主要透過控制這些具壟斷性資源生產,來攫取稅收。到日治時期也依循此例,重要的資源均屬「官有」或「國有」。現代化後,更拓展鐵路、公路、電力等為國有資產。企業化治理後,再改制為「公司經營」體制。亦即,出現台電、台糖、台船、台鹽、台肥、台礦、台銀、中油、中鋼…等官股公司。

演變迄今,各國營事業權力與影響力雖各有消長,但就資產而言,卻占國土重要的生產力區位。尤以台糖、台銀為甚。因都市化其轄區多屬黃金地段,是以台糖土地朝多角化開發經營。惟就全盛時期言,除了蔗田、糖廠外,尚有非常重要的糖鐵網絡,今因糖業萎縮其所建構之糖鐵路網,原可作為綠道,卻因治理怠惰,不是被占用就是因都市計畫變更而被破碎化了。

台鹽之沒落更早於廿年前,廢棄鹽田轉為魚塭或觀光場域,另因地理區位原為候鳥過境棲所,而今為貫徹綠能政策,又多淪為種電之潛力點。而台鐵應是包袱最重者,除了主線,三條支線各與不同地方產業相關。主線部分轉為高架化,以開創更高的土地價值,而支線之保全則有賴與地方創生結合。

另台銀接收自清代到日治時代諸多「公有資產」,惟剖析歷史將發現台銀土地資產之累積,其實均在帝國主義思維下,將民地納歸官有,再透過法令使其以「租稅」機制貢獻國家,這之中已蘊藏著太多不公不義…。

台鐵雖仍未民營化,惟因百年來即承擔國人交通運輸之重任,但也承擔很多債務,為財務平衡,諸多站區土地、宿舍群、機廠也面臨開發之壓力。在此錯綜情勢下,台鐵若能再循與高鐵、航空之市場區隔,善用其車站區位之優勢活化舊城鎮之心,實為其新藍海。

民營化不應等於私有化,如中鋼、中油、台電在國家發展進程中,亦應妥善盤點「公有」資產,就宏觀的國土保全與儲備視野,以其優勢開創更大之公共福祉。當政府力推轉型正義時,這些重要資產之轉型利益更應屬全民所有。

(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廣建大冷藏庫 救產銷失衡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台灣鳳梨最大出口市場確實是中國大陸,沒有大陸市場當然會影響鳳梨農民收入,大陸此舉傷了台灣鳳梨農民的心,也引發台灣民眾仇中情緒,大陸相關單位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最大敗筆。

過往「兩岸一家親」情勢下,介殼蟲問題易被忽視,此刻兩岸不像過去水乳交融,許多問題就被搬上檯面,這可能是起端,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問題會被提出,蔡政府應提前做模擬因應,不要像鳳梨問題,只知撒錢或鼓勵民眾吃鳳梨,根本無法徹底解決農民鳳梨滯銷問題。

許多農產品豐收時,就會產生產銷失衡,香蕉、大蒜、高麗菜都演出過「穀賤傷農」情事。撒錢是可讓政府或政客舒緩民怨一時,但豐收產量太大時,有時候「錢」是無法無限上綱,也未必能真正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在冷戰時期,台灣為因應被封鎖危機,因此有戰備存糧設計,昔日農政單位就廣設糧倉。近卅年來,軍事對抗趨緩,戰備存糧設計時間縮短,加上民眾飲食習慣大變,許多糧倉閒置不用。其實這次鳳梨事件,台灣若有許多大型冷藏庫,鳳梨其實是可慢慢消化,因此可運用新冷藏或新保存技術來全面改建目前閒置糧倉成為大型冷藏庫,這些大型冷藏庫不但可用來解決產銷失衡,也可應付農產品被拒突發問題,使農民權益不致蒙受巨大傷害。

   
鳳梨補助 精準分配助解套
楊明憲/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台中/聯合報

為有效解決鳳梨出口到中國大陸問題,及避免影響國內價格,我們應先檢視目前的作法是否真能解決短期問題。

就事論事,對岸既然以檢疫為由,則我方就應正面回應。對岸既然以有害生物及生物安全為由,我們就應該再徹底檢視鳳梨及所有農產品外銷供應鏈環節,以達到檢疫合格率為目標。

農委會打算花十億元處理此次鳳梨事件,相當於以維持國內每公斤廿一元均價處理減少的外銷量,且打算將輸陸的三萬噸轉移至其他國家,其餘二萬噸轉為加工。基本上,就是要將出口量阻絕於國內鮮食市場之外,以免價格重挫。十億元都用在出口獎勵、運費補助,或行銷活動,但卻看不到對於防檢疫及外銷供應鏈相關設施及人員的獎補助,這不是目前更要根本加強的嗎?

從外銷供應鏈環節言,採收後處理的農藥殘留檢驗、生物防治、包裝場、處理場、檢疫人員及機制改善,不見相關資源分配中。我方希望跟對岸協商,但在條件沒有努力改善前,對方如何願意來談?

國營事業及民間團體踴躍預購鳳梨,採購量四萬多噸超過原本外銷量,但這些採購可能只是種表態,或原先即會購買的內銷量,若是沒有將原本出口量阻絕於國內鮮食市場之外,國內價格依然會受影響。

最精準採購應是向有外銷大陸實績的農民採購,才可使實際受害農民受惠。同時,對於既有內銷次級品,也宜鼓勵去化加工或堆肥,讓原本外銷優質鳳梨替代內銷並提升品質,則鳳梨價格可望不跌反升。

最近十年,鳳梨等水果出口集中度,九成以上在大陸是隱憂;不過政府要鼓勵分散外銷市場作為也很有限,主因我國防檢疫及品質供應鏈管理,做得不夠徹底;如面對更高標準要求的日本就難通關,當務之急仍是將基本功做好再說。

短期內要轉移三萬噸到其他國家談何容易。個人以為,最有潛力的是澳洲。澳洲近來與我國有同樣命運,都受到大陸禁止進口;受禁的澳洲龍蝦、紅酒可與我鳳梨互有需求,剛好日前農委會宣布澳洲政府同意我去冠芽鳳梨鮮果實輸澳檢疫條件,政府可打鐵趁熱洽談「對等貿易」,也就是雙方均有進有出,維持基本收支平衡,我出口鳳梨五千萬美元,換回等值進口澳洲龍蝦及紅酒。

危機就是轉機,十億經費得之不易,要能對症下藥,精準分配補助資源,既能解決短期問題,又能藉機改善基本問題,未來我國農產外銷才可以走得更長遠。

   
被犧牲的偏鄉就近就學權利
許廷愷/師培生(台南市)/聯合報
連假一過,學校收到台南市政府發出的公文:「本市市立後港國民中學自一一○學年度起停辦,在籍學生改分發至佳里國民中學就讀,請查照。」突來的公文讓人震驚萬分—台南又有一所學校要停辦了!

很多人會歸因於近年來少子化現象,然而,吾人卻認為後港國中廢校,主因高度都市化的結果,也可看出教育制度正在傾斜、結構正在扭曲,教育似乎不再成為每個人的權利,反而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服務的附屬品。

何以見得?同時間,永康區正在興建鹽行國中,今年完工招生,目前詢問度很高;安南區也開始興建九份子國中小,期盼為重畫區帶來新氣象。再加上,學生數量持續增加的永康大橋國中,旁邊就是美輪美奐的新圖書總館;日前永仁高中旁新設的永仁幼兒園,也完工招生,永康新生兒家長有愈來愈多幼兒園可選擇。

都市因有大量移入人口,政府每年挹注大量教育經費建設教育設施,都市的教育資源持續提升,固然是件好事,但有沒有可能是犧牲了某些偏鄉學童就近就學權利,換取的呢?

都市學校擁有新穎教育設備、齊全的教育資源、豐富的多元課程,還有學校附近的各樣設施與場館!反觀許多偏鄉學校,只剩下衰頹破敗校舍、人去樓空教室,學生沒有太多教育設備;公車一天可能只有兩、三班,學生極有可能因擔心錯過公車時間,而不敢留在學校參加社團活動、課後活動;更不用說,學校周圍沒有圖書館、親子館,只有一片荒煙蔓草,偶爾聽到幾隻無家可歸流浪狗吠叫的聲音。

每當我們關注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時,卻可輕易發現那些號稱關注教育、熱衷教育、推廣教育的政治人物們,竟然沒有幾個人願意真正關心這議題,而是任由偏鄉學校一間間關閉、學生一個個被迫離鄉就學,資本主義下教育界的黑暗面,一目了然。

或許裁撤學校、關閉學校是政府面對學生減少最方便方式;但一群人的受教權是受教權,一個人的受教權也應是受教權,在教育上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犧牲。教育永遠都不該成為被量化的指標,更不該成為社會強壓在學生身上的稻草。

   
疫苗來了 防疫無憂了?
孔令信/大學教師 林敬堯/大學兼/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首批十一點七萬劑AZ疫苗昨天抵台,出現一個很奇怪反應,就是陳時中部長竟然上午九點才知道,顯然溝通有落差。而這批疫苗並非COVAX的廿萬劑,而是我國直接向AZ購買一千萬劑的先頭部隊。昨天的疫苗抵台過程顯示,我方在對外購買與洽商疫苗談判都在狀況外,迄今好像是打迷糊戰!

值得關注的是,二日中國抗疫專家鍾南山應英國愛丁堡大學邀請,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視訊會談。自從拜登上台後,中國就不斷釋放願與美國加強對話與合作的訊號。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日前呼籲應「重開合作」,特別指出在防疫、經濟復甦等領域,可成為中美下階段合作重點。為此,鍾佛會談更具意義,後續的發展更值關注。

防疫原本就是最需要跨國公開公平合作,也是最應該放下政治與商機的一塊,然而,以色列與新加坡早就打破疫苗市場機制,全面搶購而能搶先施打。英國和歐盟更是為了疫苗反目,政治與商機主導了疫苗,相形之下COVAX與WHO能使得上力的地方真的有限,在這樣的「疫苗之亂」下,我們的對應之策呢?從陳部長的錯愕表情,未來疫苗是否能如期到位?恐怕還是讓人忐忑不安的變數!

如今疫苗既然來台,別忘了既然是疫苗就有可能出現副作用與死亡案例;還有避開國際市場疫苗之亂,我國的疫苗能否即時安全推出?

佛奇與鍾南山都注意到新冠病毒的「病毒變種」,很可能會是新一波疫情的變數,也提醒他們的政府和人民,不可因為有疫苗而掉以輕心。反觀我國,在疫苗掌握已經落後,對於新冠病毒的變種研究與因應策略呢?顯然疫苗雖然來了,但是我們有沒有更健全與完整的防疫戰略部署?小英政府與指揮中心,對此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啊!

林敬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首批疫苗終於抵台。為有效緩解疫情威脅與解封,各國無不寄望疫苗的問世與接種,因此,這批疫苗雖然為數不多,卻可視為台灣防疫工作的及時雨。

令人憂慮的是,由於外交環境艱困,對外疫苗採購似也卡關,政府只好將「關愛的眼神」轉至國內。這和潛艦國造、國機國造類似,以期自給自足。

疫苗是項高度仰賴技術水平與市場規模的產業,台灣生技產業近年有相當基礎,但囿於國際大廠市場與價格優勢,一直無法擠身世界舞台,目前雖有三家疫苗公司投入研發,但進度較歐美大廠、甚至大陸都有明顯差距;未來如國產疫苗能順利投產並施打,那麼政府若能再提供更多協助扶植,讓國產疫苗早日承擔捍衛國人健康的主責。

戰爭固然可怕,但絕大部分是有前兆、局部的,然而疫情大流行,卻是無法預測、全面性的。如果沒有四十多年前政府的前瞻遠光與政策扶植,也無法造就今日台灣半導體產業。陳時中部長曾感慨「疫苗不應從商品角度看待」,的確,買不到晶片,損失可能只是經濟發展的GDP,但沒有疫苗,危害的卻是國民生命健康,因此,無論從產業發展、國家安全乃至全球戰略來看,「超前部署」,打造疫苗國家隊此其時矣!

   
從鳳梨切入 兩岸對話好機會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大陸因台灣輸入鳳梨含介殼蟲,三月正式暫停鳳梨輸入。當宣布後,台灣從總統以降各級官員,二二八連假為鳳梨南下瘋狂奔波。

首先,鳳梨事件從法規角度視之,被檢出介殼蟲違法屬實,大陸海關總署當然可依法處理。大陸若無更高政治介入,此事屬單純農產品輸入違規事件。台灣輿論呈現震動驚嚇狀,可見被壓迫情結深植,動輒激發被陸打壓情緒。

其次,若大陸暫停輸入台灣鳳梨決定,必須上報北京議決;北京高層欲藉此測試台灣國安團隊反應,則此次測試可知台國安團隊,並未有整盤戰略思考。

台灣近日為配合美方,營造兩岸對談氛圍屬實,則網路網民風向,不應任由台灣又被大陸欺負等言論發酵。各級官員更應堅持如蘇貞昌院長第一時間之定調:「中國是以檢疫理由暫時禁止我國鳳梨,現在不希望升高成政治層次。」但各級官員未如蘇所持論調,可看出台灣各部會迎合民粹之各行其是作風依舊。

第三、鳳梨後,大陸是否還會停其他農產品輸入作為,對台「經濟制裁」?此看法不乏其人。蔡英文總統親美不遺餘力,若拜登新政府對於中國採圍堵政策,也認同蔡對美友好,美方有可能放任大陸對台灣採取經濟制裁嗎?

台灣關係法提到: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為美國所嚴重關切。因此倘若大陸對台由暫停輸入鳳梨,進而擴大到其他農產品,被美國認為大陸係對台灣採取經濟抵制時,則無疑會拉高印太緊張情勢。美國必須在美、台關係介入更深,採取必要手段警示大陸,此種發展對於美國而言,並不樂見,也被迫一定要介入兩岸緊張局勢。

最後,鳳梨事件是否是對台國安團隊的測試?台灣應警覺的是,陸方對台團隊嚴密監控和咄咄逼人,隨時處於「戰備狀況」(以往外島有水鬼摸哨,現在則以隨機事件探底)。陸委會主委雖更迭呼應美方兩岸對話呼籲,但兩岸政策最後拍板定案仍是蔡總統。鳳梨事件可看出台灣官民各界,以補助、購買等方式解決,惟兩岸問題處理基調,絕對應高於偶發之農產品輸入問題,此為台灣當局所應檢討和警惕。

陸放翁有詩云: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國戍輪臺。兩岸僵持不談亦自哀,雙方需思如何溝通上樓台?台灣對於鳳梨事件若在積極對內處理內化外,亦可思考與大陸之處理鳳梨事件對話如何展開?先由此時不得不談事務性之鳳梨(農產品)輸入問題,未來或許還有升級對話層級機會。

外交部前部長葉公超曾對外國媒體解釋「crisis」,說明危機在中文是「危險」和「機會」之意,鳳梨輸陸對台灣不見得是大危機,但或許也是一個大機會?

   
「國家隊」不該只是大內宣工具
謝錦銘/退休人士(高雄市)/聯合報
最近大陸因檢出介殼蟲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於是看到總統、副總統跟行政院長等大官們大吃鳳梨場景,並接連喊話,要打造「鳳梨國家隊」。

行政院長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更進一步宣布,要成立「農業國家隊」解決農民問題。似乎國家隊隨時隨地都能成立,遇到問題,只要祭出國家隊就可迎刃而解。

近來關於國家隊報導,除「口罩國家隊」外,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特別提及,未來政府要帶動產業發展策略,會視各產業規模及條件,「組成國家隊」。加上其他場合提及的「建築國家隊」及「防疫國家隊」,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彷彿國家隊是治國萬靈丹。

就個人所知,目前並未有「國家隊」精準定義。既以國家之名為之,顧名思義,它應該由國家出面主導,並有民營企業參與的團隊,其最重要功能在解決國家非常重要的事務。

符合以上條件例子,當年的十大建設,提升國家基礎建設,促進國家競爭力;自美國引進積體電路技術,建立半導體產業,今日領先世界的IC晶片製造技術;設立新竹科學園區,發展科技工業。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國人歷歷在目,然而當年卻無人宣稱它們為「國家隊」。

成立「國家隊」應慎重,不應事無大小都以「國家隊」之名。否則讓國人容易對之產生見怪不怪的感覺,讓人覺得「國家隊」只是政府大內宣的工具,事件很快就船過水無痕了。如此將使國家真正要推動計畫時失去國人的關注,進而失去其應該有的動能。

   
走進陽明山的花花世界 賞櫻花現在正是時候
陽明山花季每年都由山櫻花揭開序幕,1月到4月間,陽明山的仰德大道沿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等地,將幻化為花花世界。可以觀賞的櫻花品種包括:台灣原生種的緋寒櫻(山櫻花)、昭和櫻、八重櫻、吉野櫻。

〈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解題步驟
寫作除了要頭尾有序,另一關鍵在:「如何處理文章核心問題?」。目前「國寫」引導式寫作,對「問題意識產生」與「處理問題能力」十分重視。以今年學測國寫試題〈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為例,假設性的「問題意識」便可從自身對「引言範文」的理解,提出三層次的疑問設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