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4/08 第49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還真是「愛民如紙」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每場災難都是台灣散漫文化的照妖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保護主義對台衝擊
民意論壇 盛治仁/人生確實是個旅程
災難管理 減災最重要 資源給多少?
廢核加三接 最終誰得利?
各說各話 疫後兩岸如何春暖花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How can I help?我能為你做什麼嗎?
願景回響/參考美國 配方添加糖 標示清楚
超賣票、事故多、救援慢 台鐵心中有旅客嗎
多元、平實…當族群媒體遇上災難新聞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還真是「愛民如紙」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選在台中「供五停二」限水的第一天,蔡政府宣布重啟台中火力電廠三號機組,這到底是什麼居心?台中被納入全台首波限水對象,衛生已經堪虞;中央還加碼啟動中火燃煤來對付他們的肺,根本存心讓台中陷於「水枯火熱」。這樣的政府,還真是「愛民如紙」!

經濟部長王美花振振有詞說,重啟三號機組,「符合法規」。不愧是法律人,動不動就抬出法條跟你論輸贏;問題是,這樣做真的很合法嗎?台中市政府兩年前即廢止三號機組的許可證,其後,是環保署濫權撤銷市府的裁處。亦即,環保署靠的是中央「官大」的拳頭,強行壓迫地方自治權,根本不是在論法說理。

再說,最近台灣天氣並不熱,台電備轉容量率都在十%以上,外界看不出政府急著強開火力電廠的必要性何在?蔡英文一再保證台灣不會缺電,林全當閣揆時還說,備轉容量率七﹒二%就行了。現在政府急吼吼大開中火,讓人質疑只是為了嚇唬百姓,用提高碳排來嚇阻民眾支持藻礁公投。

政府施政,除了法律,沒有別的標準了嗎?諸如,蔡總統喜歡說的「最會溝通的政府」,或者「時空環境不同」。中央不溝通而一意孤行,只會讓地方民怨增溫;尤其台中人正忍受限水之苦,中央還要對他們的肺加壓,民眾不反彈才怪。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每場災難都是台灣散漫文化的照妖鏡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太魯閣號撞車災難,經檢方和運安會連日調查,事件的真相逐步浮現。包商李義祥被查出不僅違規施工,還非法借牌;肇禍當時工程車仍然發動,他明知車輛失控卻從未報警,接受偵訊時則滿口謊言。同樣冷酷的事實是,台鐵放任前科累累的李義祥一再得標,監造的聯合大地對他違法出任工地主任視若無睹,政府對鐵道安全的改善漫不經心,一連串的錯誤肇致這場災難。

違規、散漫、欺瞞是所有災難的必備要素,在這場驚天事件中完全具備。在各界一片究責下,李義祥的「法律責任」已難逃脫;但若不追究台鐵偏私放水的「行政責任」,不追究政府主管部門疏於督導的「政治責任」,對得起失去的五十條人命嗎?每次劫難,罹難者家屬都會說「希望這是最後一位犧牲者」;但如此卑微的期待,不久就被下一場災難擊碎。普悠瑪出軌事故至今不過兩年多,這次太魯閣事件卻更慘烈數倍,蔡政府不覺得愧對國人嗎?

林佳龍身為交通部長,喜歡在各種宣導影片中露臉,善於提出華麗的交通建設計畫,卻從未認真關注民眾日常行的安全或交通預算的合理配置。癥結在,他把部長職位當成進階的跳板,只顧個人打燈曝光施惠,無心進行成效緩慢的交通結構及用路文化調整。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情況差可比擬,前年台鐵的總體檢報告完成後,他遲遲不核定;拖了八個月,交通部只好自行上網公告。蘇揆最近辯稱,報告中的一四四項改善建議,已完成一○九項。這麼會背數字並無意義,若政府真這麼努力,為何鐵路邊坡預警系統延宕兩年,一處也未完成?

輕忽、散漫的文化並不是一夕形成的,從某個角度看,它是台灣從「開發中」國家蛻變為已開發的過程中,始終沒有跟著進展的一部分。亦即,比較講究精準的部門,成就了台灣科技大國的地位;但維持鬆散的部門,則保留著「黑手」年代的諸多陋習。包括後來在失事現場的搶救工作,不少負責拖吊及搶救的人員都未戴安全帽,也未穿防護背心,讓人捏把冷汗。

這次太魯閣號撞車事件,被形容為「低級錯誤」,不是沒原因的。連日本媒體和運輸界也對台灣指指點點。一名日本大貨車司機直言,台灣大車駕駛習慣普遍不良,停車只拉手煞車,而不放輪擋以確保安全。一名記者稱,太魯閣號的日本原型是九州「海鷗號」特急列車,至今仍「零事故」。《產經新聞》則批評,台鐵事故頻繁,安全紀錄欠佳;這次事故雖是外包商導致,但台鐵身為業主難逃管理責任。

人命的損失,若能喚起國人安全意識的覺醒,倒也值得;但就怕朝野和民間只顧指責卸責,卻忘了檢討和行動。舉一個更清楚的例子:去年十二月一日,高雄鹽埕區兩名工人在汙水下水道清淤時,因吸入有毒氣體死亡。今年一月廿四日,高雄鼓山區某大樓清理下水道時,工人因吸入沼氣造成一死三中毒。一月廿九日,高雄市一名衛生工程行工人在清理三民市場化糞池時,吸入沼氣死亡。三月卅日,台電一名委外工人在三民區進行地下電纜工程時,因吸入沼氣不治。短短四個月,接連五人死於下水道沼氣,高雄市政府還在假裝事不關己嗎?而去年造成二死的包商,不久即改頭換面化身另一家企業,和李義祥如出一轍。

每一場災難,都是台灣散漫文化的照妖鏡。「李義祥們」能生生不息地繁殖,都得力於官僚主義的呵護,政府正是培養散漫精神的中樞。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保護主義對台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去年底美國商務部初判台灣多家業者(建大、南港、泰豐、正新等)高額「反傾銷稅」(52.42~98.44%)之後,業者已聯合對美提出說明,希望以「價格監管」替代「反傾銷調查」,但美方今年3月已發函否決提議。南港輪胎等業者持續與美溝通,仍遭到否決,決定不再從台灣供貨美國,是「不得不為的決定」。

美國針對反傾銷案件的裁定,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是商務部針對傾銷或補貼的程度作出調查、訂出懲罰稅率;但這個階段又分成兩個步驟─初判和終判,初判之後會請案主提供資料說明,作為終判的參考。本案目前正由第一步驟走向第二步驟。若商務部5月做出「成立」終判,就會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續就美國產業是否受到「實質損害」或「有實質損害之虞」作出決定,結果會在6月底確定。若兩階段都成立,反傾銷稅才會確定課徵。但顯然業者已認定「法網難逃」,所以準備以「停止從台灣對美供貨」作為因應。

我們同情業者的困境,對這種國際趨勢感到不安,更對台灣經濟的前景感到憂心。去年2月,美國商務部表明,要對所有低估匯率、進行產業補貼的國家展開報復,並在去年底就越南低估匯率和非法伐木做成木製品輸美持續調查,威脅施加反傾銷稅,這些發展都讓我們對保護主義進一步惡化憂心忡忡。雖然美國已換了拜登政府,但在民粹高漲的大環境下,似乎難以對川普政府的乖張作為立刻收手;因此,美方悍然拒絕南港輪胎等企業建議,且最終讓反傾銷案成立的機會頗高,業者選擇調整對美國出口的供應地,是合理的反應。

業者要停止由台灣出口,當然可以迴避被課徵反傾銷稅產生的劣勢;而此案中同被調查的越南廠商,都沒有被判定傾銷,似可成為替代台灣出口的生產地點,而這大致也是台灣輪胎廠的因應之道。但可以想見,由越南生產對美出口,可能很快也會面臨類似狀況,因大量企業自中國大陸移往越南的結果,已將對美貿易問題轉移到了越南,美國當然會緊盯越南出口。最後可能必須轉往墨西哥設廠,藉由「美加墨協定」的免關稅優勢來迴避風險;但即使台商有能力如此調整,對企業而言也要負擔極大的調整成本。這也顯示,和美國沒有貿易協定的東協各國(高成本的新加坡除外),未來可能無法成為台商替代中國大陸的投資地點,必須早作競爭策略考量,以免到時候臨時抱佛腳。

更讓我們擔心的是,台灣的傳統製造產業,由於沒有像半導體等資訊產品有「資訊科技協議」(ITA)的免關稅加持,原來就面臨愈來愈嚴重的貿易障礙─CPTPP、RCEP都已經或即將撤除成員間的關稅,加上美國保護主義升高,濫用反傾銷和平衡稅下,會迫使愈來愈多的傳統產業因競爭困難而陸續撤出台灣,轉往上述兩個貿易協定的成員國去求生,這對台灣將產生雙重的經濟效果:一是傳產廠商愈來愈少,產業分布的不平衡益發嚴重、風險更高;二是停留在台灣的傳產因競爭乏力、難以提供較高薪資,低薪狀況更難以改善,產業間所得分配不均的現狀將更加惡化。這不是政府動輒以「出口暢旺,無貿易協定不影響出口」的說法,就可以解決問題的,並會以政治和社會代價來承擔施政缺乏效能的後果。

要避免上述問題,還是必須設法盡速簽署CPTPP和RCEP兩個高難度的貿易協定;但政府看來還是在光說不練,立法院應該代表人民,要求政府每季公布推動進度,讓政府「以行動代替心動」才行。

   
民意論壇
盛治仁/人生確實是個旅程
盛治仁/聯合報
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情相互堆疊,把自己的思緒和心情推向沉重的思考。拜讀了國安會前秘書長胡為真「國運與天涯」書中描述的家族史,觀賞了表演工作坊的「江雲之間」舞台劇,在縮影中看到了時代和世代的起落演變。太魯閣列車意外的心碎,以及重讀蘭迪鮑許教授「最後的演講」,則是感受到命運的不可預測和個人的無力感。

「國運與天涯」記錄了胡宗南將軍和胡為真秘書長父子在國家危難之際於軍事及政治上面對的挑戰。「江雲之間」則是從一對錯置的戀人故事中,呈現時代巨輪輾壓一代人命運的輓歌。「最後的演講」是鮑許教授在罹患胰臟癌,只剩下幾個月生命時,應邀到學校演講,希望留下影音紀錄給年幼的孩子們長大後可以觀看父親的叮嚀。這些在幾天之內接連發生的閱讀、觀看和事件經驗,讓我產生了一些很凌亂的想法。這些想法沒有明確來源、系統和邏輯性,只是當下對人生的一些即時反應。

人生就是意外。人的一生是由一連串意料之外的事情排列組合而成。意外其實是人生中的必然。遇到了,不用抱怨,而是要勇敢去擁抱面對,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天下不存在沒有意外的人生。

人生沒有紀錄。以前會想做人做事要向歷史負責,其實真是離譜地高估了自己的位置。不要說我這種凡夫俗子,就算是當前最有名望的達官顯貴或是富商巨賈,絕大多數在幾百年後也沒有人會記得。終究,人只能向自己和信仰負責。

人生活在當下。活著,跟活著,不一樣。過去每天匆匆忙忙地活,沒能駐足看看路邊的風景,咀嚼體會口裡的食物,呼吸空氣中的氣味,聆聽周遭聲音的迴盪,這是沒有生活滋味的生命。細細慢慢地過生活,才是活著。

人生活出自我。其他人對自己會有不同的期待,真的無法,也不需要去滿足。不要再活在社會的框架裡,勉強去配合別人的期望和價值,對不喜歡的事情,勇敢說不。做讓自己滿足的事,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做。

人生沒有遺憾。沒有什麼事情是放不下的。沒有了我的隔天,世界會照常運轉。沒有完成的事,也沒有什麼好遺憾。重點不是在於生前完成了什麼,而是活著的每一天是如何過的。

常常看到生重病的人痊癒之後,說自己很幸運地得到了提醒,去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健康習慣,活出更滿足的人生。其實更幸運的人,是沒有經過病痛折磨,就可以悟出這番道理。經歷了生死關頭的人們,對生命必定有新的體悟。

寫著寫著,突然覺得人生旅程這個詞說得真好。人生確實是個旅程,只是旅程的開始和結束,都不是自己決定的。甚至旅程中的多數過程,自己能控制的成分也很有限。能夠做的,就是充分把握自己能夠掌握的,好好善待旅程當中碰到的人事物,每一天充分享受旅程的體驗,如同舞台劇中所說,「命運是客觀的,幸福是主觀的」。到站下車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災難管理 減災最重要 資源給多少?
符凌斌/急診醫師、台灣災難醫學會/聯合報
台□太魯閣號意外事件之際,筆者正在急診室上班,心情非常難過,一直在思考,為何這類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國人面臨此事當然氣憤,紛紛要求究責、問責。然而,該關的人關起來了,該下台的人下台了,這些問題解決了嗎?

在此提出兩個想法。首先,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把災難管理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減災、整備、應變以及復原。而這四個階段中,並非個別獨立,而是環環相扣,每一環節都很重要,且緊密連結。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減災中的法令規畫與標準以及風險分析與評估。

目前任教於美國安柏瑞德航天大學的張賢龢教授就舉出一個很好的例子:若要解決火災發生時,救災人員傷亡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應該如何呢?把經費投入到救災人員個人防護設備,或是建立法規,規定所有建築物必需設有灑水系統。前者經費的投入會有很好的新聞效果,對救災人員也是士氣大振;而後者,則是可以根本的避免火災的發生或惡化,進而避免救災人員傷亡。何者是最佳的選擇,顯而易見。

第二個想法是筆者這幾年工作上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工安事件,嚴重的被漠視或被低估或被蓄意隱瞞。什麼意思呢?在工地自鷹架跌落的工人,頸椎受傷,老闆請急診更改病歷,說傷患是自己到工地逛,不小心摔倒。急診不同意,老闆立即請病患家屬辦理離院,到下一家醫院就醫;在地下室昏迷的病患,因一氧化碳濃度過高,要住院做高壓氧。老闆在急診待病患清醒後,立即辦理出院,不願意留下住院紀錄。

為什麼這些勞工都聽老闆的指示呢?因為不聽從就沒有工作做了,因為若是留下工安的紀錄,很多承包商就無法接到大企業的工程委託,因為這些大企業公司內規就是委託工程不能發生任何事故。這些勞工為了生計無法維護自身的權益錯了嗎?這些承包商為了能讓公司生存,隱瞞了工安事件錯了嗎?那些有名望的企業塑造無工安事件的形象錯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很沉重的。

然而,這些不通報與蓄意隱瞞在災難管理中會引起什麼的問題呢,最重要的就是在風險分析與評估中會造成嚴重低估。因為沒有被報導出來,或是沒有被通報,讓分析者對其發生危害的發生頻率與嚴重度被低估了,最終是錯誤的風險分析。

因此,筆者提出兩點建議。第一,主事者應該注重災難管理的四階段,尤其是減災,應投入最多的資源,從源頭上避免災害的發生或是減少災害發生所帶來的衝擊。第二,比照兒少保護法,立法規定工安事件,可由醫事人員通報,確保勞工權益,並提供有關當局正確資訊。最後,如何避免醫事人員在通報時受到壓力,或是避免企業為了形象而一層層的壓力使外包廠商不敢通報工安事件呢?這就要有賴於我們社會,是「問責」的社會,還是有志於「提升安全文化」的社會了。

   
廢核加三接 最終誰得利?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前日閱報,讀及我對美大幅提高天然氣採購量(六日聯合報頭版「中油防斷氣 擬避開南海」)。將之與近期國內電業相關爭議連結推敲,不由驚心。

眾所周知,為實現「非核家園」,既要關廢核電廠,又要提升天然氣發電比率,從而衍生出三接工程與珍愛藻礁公投事件。但多數國人可能不知道,受影響的還有中油在卡達、澳洲、俄羅斯之外,對美國採購天然氣,明年將從原先占總進口量的五點九八%(中油一○九年統計數據),一舉躍升至十三至十四%。

這筆交易利益有多大?搜尋新聞,二○一八年六月間中油曾宣布與美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商Cheniere公司簽署「液化天然氣購售契約」。約定以廿五年為期,每年向後者採購二百萬噸液化天然氣,總金額約二五○億美元(約七千五百億台幣)。合理推估,其中半數以上,都是上述未來暴增的採購量。這還不包括中油為購入美國海恩斯維爾頁岩氣礦三成權利所砸下的四點七五億美元(約一四二億台幣),及現與加州CRC公司合作鑽井探勘油氣,金額尚不明的支出。

始終令人不解的是,堅持「抗中保台」的執政當局,卻選擇無法自給自足,運輸與供應易遭對岸封鎖切斷的天然氣,作為最大宗的電力能源。如此一來,豈不是「拱手讓敵」?

若從戰略視角以觀,似不難理解。蓋因對美增購與投資,看似有利環保、平衡貿易逆差、符合多元採購與分散風險。但此舉實係嘉惠該國能源業,為其紓解因生產過剩導致企業破產、勞工失業等問題。另方面亦可藉此拉近台美關係,甚至為其出兵保台,提供誘因與正當性。至於是否因政治扭曲專業,可能付出能源配比失衡、發電成本劇增、缺電、斷電或調漲電價衝擊民生消費與經濟發展等高昂代價,恐不在操作「油氣外交」的主事者擔憂之內。

為何執意蓋三接?為何急抽燃料棒?為何公投甫上路便定調核四重啟「不能也不該」?誰能得利?誰在護航?迄今仍為護藻礁、重啟核四擾攘不休的國人,八月廿八日投票前是否能想清楚?

   
各說各話 疫後兩岸如何春暖花開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聯合報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日前到福建考察時,再次強調對台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陸委會一方面回應,大陸推動的各項對台措施都是「利中」為核心的單向思考作為;另一方面則認為陸方應放棄對台軍事威脅與政治框架限制,才能真正探索出兩岸關係的發展新路。兩岸迄今各說各話,為疫後兩岸關係的「春暖花開」平添隱憂。

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一向明確,二○一九年大陸「習五點」即揭示「通惠情」的對台政策。「通」是「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兩岸「應通盡通」;「惠」是對台「卅一條」、「廿六條」、「十一條」及「農林廿二條」等所謂「惠台措施」;「情」則是指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台灣對於大陸「通惠情」的看法高度分歧。部分民眾認為基於兩岸經貿高度互賴的現實,兩岸即使不是「應通盡通」,至少也不該形同陌路;但也有民眾認為,大陸諸多舉措是對台灣社會的分化與統戰。然而,無論看法為何,台灣都必須超前部署,思考疫後兩岸關係。

大陸學者日前提到,如何推動構建疫後時期兩岸交流的新型態與重啟兩岸關係新局面,已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的當務之急。誠然,疫後兩岸關係「由易到難」必須面對幾個問題:

首先,兩岸交流往來。台灣目前有數十萬企業仍在陸投資,大陸也有數千家企業合法來台投資,再加上跨境婚姻、就學,數以萬計民眾有往來兩岸的需求。但兩岸施打疫苗種類不同,兩岸疫苗是否應推動相互認證?如依照目前方式,兩岸交流光是檢疫和居家隔離,將耗費大量時間。

其次,兩岸產業競合。去年立法院通過《反滲透法》,今年立委又提出《境外敵對勢力影響透明法》;日前政府也表示將強化「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產業滲透及衝擊的查緝。誠然,國家、經濟安全固然重要,但兩岸產業並非只有競爭,也非零和博弈,大陸目前仍是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只看到威脅不但不現實,還容易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最後,兩岸對話共識。兩岸目前困境在對於「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認知完全不同;面對目前僵局,朝野紛紛提出「破冰」的方式。而無論是「二○二二新共識」亦或「九二共識Plus」,都是台灣政治菁英的努力與嘗試,台灣應努力且「操之在己」的,是由增加與陸方的善意開始,進而創造對話空間,最後讓陸方理解並體會台灣民意。

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陸認為對台釋出善意就是「通惠情」,而台灣部分網民卻嗤之以鼻為「養套殺」,陸方也必須思考,所謂的「惠台」相關政策,是否有過度宣傳?抑或執行不力問題?無論如何,疫後的兩岸要如何透過有序交流、互惠合作,以及善意對話,避免陷入敵意螺旋,考驗的不但是兩岸當局智慧,更是兩岸人民對和平的企盼。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How can I help?我能為你做什麼嗎?
侯勝宗/聯合報
我很少追劇,但最近卻迷上了一部Netflix影集《紐約新醫革命》。影集係改編自《12病人:貝爾維尤醫院的生死》這本書,講述一位醫生到美國第一家公立醫院擔任醫療主任,致力於對這所不被重視的機構進行改革,消滅其官僚體系,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治療。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是這位醫療主任打破傳統收費思維,改以病人為中心,致力於滿足沒有保險的社會底層弱勢者仍可以接受醫療服務,回應身為一家公立醫院的照顧使命。影集中麥克斯.古德溫醫生這位帶領醫院轉型的靈魂人物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How can I help?

這句話讓我反思許久,也應用在我的學生教學和社會實踐之中。

日前參加新北市衛生局的一場偏區長照機構聯繫會報,對象是平溪、雙溪和貢寮三個偏鄉的一線長照服務夥伴,主辦單位希望我分享如何在老弱貧殘的偏鄉地區,聯結、引動各方資源,長出照顧服務來。長久以來,全國長照機構工作者,都被規範只能執行政府長照2.0所允許的照顧碼別服務,其他額外多做的,均無法向政府核銷請款。這樣的制度,社區內許多不符合補助資格者,只能自求多福。

我問了幾個問題,請教在場的偏區長照服務夥伴:一、你覺得你是在做長照工作嗎?還是做社區關懷?二、如果看到社區有需要,就算不符合長照補貼資格,你會主動協助嗎?三、你有看過《紐約新醫革命》這部影集?有何感想?可以如何應用在工作上?

在收集夥伴的回饋後,我就開門見山挑戰這群習慣以執行衛福部計畫的夥伴,有無可能改以民眾端角度來想可以為社區與個案多做一些什麼。接下來的討論,我就打破長照規範,改以「社區照顧」與「地方創生」思維分享逢甲大學團隊如何用長照交通接送,投入新北市偏區的社區弱勢服務工作。

會議結束後,一位長期在平溪服務的夥伴來找我,描述一位在地中壯年,與家庭關係不好,一個人獨居,如今生病沒有人照料,生活陷入困難;但因不符合長照與社福補助身分,無法獲得就醫接送的交通協助。當地里長貼了幾次車錢給他去看病後,已無以為繼,問我們有無可能出面協助。

我們隨即連絡負責在地交通接送的一粒麥子基金會,討論如何由他們出車和司機,我們團隊來想辦法募款,供應後面所需的就醫車資;大家想辦法用我們幫新北市衛生局研發出來的長照交通系統為平台,一起來接住偏鄉就醫出行的需要。這位夥伴很高興去協調後續工作,希望接下來可以順利進行。

在雙北都有這樣邊緣戶的急難需求,更何況廣大的偏鄉呢?看得見的需要,政府補貼制度並不一定可以幫忙,但我們能視而不見嗎?更難的是,有更多看不見的底層需要,我們願意主動迎上去幫忙嗎?

邀請大家和我們一同發動這一場How can I help運動!

(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願景回響/參考美國 配方添加糖 標示清楚
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聯合報
日前看到聯合報的專題報導,市售的成長配方高達九成五都有額外添加糖,WHO等多個權威機構均表示,成長配方並非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不但無益且無必要。事實上,幼兒滿一歲後即可開始正常飲食,其營養應源自於均衡攝取六大類新鮮食物,其中乳品類每天需攝取二杯,建議可選擇繼續哺餵母乳或讓幼兒嘗試鮮奶、保久乳、優酪乳、全脂乳粉等。

二○二○—二五年美國飲食指南就建議應避免二歲以下嬰幼兒攝取含添加糖食品及飲料,包含乳製品。由於基金會之前的調查亦發現,成長配方中多添加了乳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玉米糖漿、葡萄糖漿、麥芽糊精等精緻碳水化合物,除了會養成幼兒喜愛甜食的口感,若過度仰賴會導致對天然健康食物的排斥,亦無法培養味覺、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攝取過多添加糖恐導致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增加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

台灣現行法規營養標示僅要求業者標示產品的總糖量,但成長配方裡含有乳品原有的乳糖及額外添加的糖,一般民眾是完全無法分辨的,父母極可能讓幼兒吃下過多的添加糖卻毫不知情。

根據WHO的定義,添加糖是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或砂糖)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只不包含新鮮蔬果和牛奶中自然存在的糖。

為了分辨天然糖及添加糖,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在二○一六年五月廿日定案必須標示添加糖的新規定,於今年下半年起全面實施,如此一來,從產品中吃進了什麼東西、有多少添加糖全都一目了然。因此成長配方是否應該比照美國的作法,增加添加糖的營養標示,家長才能為幼兒把關,選擇合適、健康的產品!

   
超賣票、事故多、救援慢 台鐵心中有旅客嗎
莊振輝/台北大學會計系副教授(新/聯合報
關於近日發生之太魯閣號不幸罹難事件,政府主管機關以及台鐵應有深刻之省思,避免再度發生。

台鐵為求盈餘,除八個車廂座位三七二人外,另外加賣一百廿張站票,平均每個車廂站票十五人。每一節車廂扣除座位後,所剩餘空間極為有限,站立十五人非常擁擠。閱讀搭乘太魯閣號劫後餘生之倖存者描述:「每個能塞人的角落都已經坐滿、站滿了人。他及同學擠在二號車廂的茶水廁所空間。」擁擠到如此程度,是否加賣站票張數已超過台鐵對外所宣稱之一百廿張,應加以調查。

站票超賣結果,除了使乘客感受空間非常擁擠之心理壓力外,現在疫情嚴峻,是重要防疫關鍵時刻。車廂內人擠人,面對面,絲毫無安全距離可言,對於疫情之控制非常不利。若其中有任何一人是帶原者,全車四九二人外加工作人員,全部五百人非常有可能遭集體感染。大眾運輸工具是防疫重要之一環,台鐵於此時此刻能夠加賣站票嗎?應予追究責任。

依據倖存者所敘述,最早出現之救護人員是慈濟,約於一小時左右抵達現場。筆者必須質問:當時台鐵工作人員在哪裡?依據「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綜合調度所辦事細則」第九條之規定:綜合調度所應設三個行控室,其中「行控三室」負責台南至台東站,以及台東至蘇澳新站之行車控制。列車發生意外時,行控三室應該於第一時間立即知悉。人命關天,必須緊急派員前往事發地點進行人道救援,結果卻是慈濟功德會救護人員最早抵達現場。

台鐵若是能於第一時間抵達現場,死亡之五十人中,或許其中有部分並非當場死亡,而是身受重傷,若能迅速施以及時、緊急之救助可能得以生存。台鐵之應變能力何在?行車控制室於何時知悉發生事變?何時派出救援人員?政府相關機關應該迅速展開調查。

殷鑑不遠、重蹈覆轍、前車之鑑等成語均在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依據維基百科「台鐵重大死傷事故列表」,自民國五十年迄今,共發生五十三起重大死傷事故,平均幾乎每年一次。台鐵因循苟且,完全未記取教訓。

台鐵指責肇事之民營公司工程車之施工疏失,表示將向廠商求償。但是台鐵有深刻反省自己嗎?是否有監督其發包工程之施工,符合應有之安全規範?顯然沒有,才會釀成此一重大不幸傷亡事件。

超賣車票不能影響應有之服務品質。雖然購買站票的都是自願者,但是站票超賣結果勢必影響購買座票者之基本權益。筆者於大年初二時購買座票,闔家搭乘火車前往南部之岳家,台鐵年年超賣站票,車廂內所有空間都是人群,根本無法前往洗手間,生理機能受到嚴重影響。台鐵有檢討過旅客基本之權益嗎?

   
多元、平實…當族群媒體遇上災難新聞
章俊博/博士生(台東市)/聯合報
台鐵事故造成許多家庭瞬間破碎,透過媒體平台呈現,令人鼻酸。面對如此重大交通事故,包括電子、報紙及社群網路媒體,都提供多元且豐富的訊息,這是多元媒體時代,民眾也需要強化媒體識讀,如果未能查證訊息來源,可能會被假訊息牽著鼻子走。

在族群媒體從事媒體工作多年,族群媒體扮演的角色及設立宗旨,即是針對族群服務。台灣的原住民媒體機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旗下經營的主要媒體包括「原視」(TITV)和「Alian廣播電台」,是原住民重要發聲平台,基金會設置的目的主要是傳承族群文化、語言,落實族群傳播權。這些年原住民電視台的報導取向及報導形式,本來就不同於主流媒體,尤其主流媒體強力播送及透過新媒體操作,已將台灣媒體帶入新的競爭境界。

族群媒體預算、人力有限,在這樣的結構下,如何創造出族群媒體的價值,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做好新聞報導,其報導面向:一、族人想從族群媒體獲得什麼訊息?二、族人關心什麼新聞?三、當事故發生在族人身上,族群媒體要如何報導?四、族群媒體工作者的論述如何強化?記者能給族人什麼訊息?五、族群媒體的立場如何?相信這些問題意識,是當前族群媒體必須趕緊建構的核心,也是不斷磨練記者的地方。

這次火車事故,族群媒體固然關注災難的發生,但也必須掌握整個新聞的後續發展,事故當事人也有族人,因此在報導面向上就比較多元了。回顧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台東、屏東、高雄等原住民地區族人家園受洪水肆虐,當年原民台記者記錄保留了很多珍貴畫面,對一個剛成立電視台,是一次很大的挑戰。

這幾年來發生大小災難,原住民媒體不斷參與實踐,也漸漸展現族群媒體存在價值,從這次災難事件的新聞報導,族群媒體的投入是繼莫拉克之後一次經驗,應該好好把握並謹守新聞報導原則和規範,不作誇張不實報導,儘管沒有即時的新聞平台呈現,但可以透過新媒體的規畫進行多元平台匯流的方式,彌補族群媒體在新聞時段的不足,同時以足夠的時間製作更完整的新聞和專題,多思考族群媒體能給予大眾什麼樣新聞、節目,讓族群媒體在台灣有機會被欣賞。

   
戴口罩的意外優點 不必微笑
作家麥金塔說,戴口罩真是太自在了,即使新冠肺炎出現了解藥,她還要繼續戴口罩過日子。麥金塔形容自己長著一張臭臉,在路上或逛超市時,常有陌生人對她說「笑一笑嘛」或「開心點」。

職業媽媽的睡前談心時間
如果你是職業媽媽,你一定也有這樣深刻的感受:每天在公事和孩子之間忙得焦頭爛額,時間怎麼都不夠?來看看春樹科技發票怪獸共同創辦人Michelle,如何用專案管理的精神,有效率地經營有品質的親子關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