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17 第49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胖手指點到供電死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再故作曖昧,疫情只會更惡化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九局下半 戰略要升級
民意論壇 別讓醫療崩潰 節流須配套
政治正確干擾 何時有救命疫苗
疫苗接種 刻不容緩
輕症不入院 撐住醫療量能
紙媒不死 也不會凋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敗將軍朱可夫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胖手指點到供電死穴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好神奇,每次發生驚天動地的事故,政府都能歸咎「手民之誤」。興達電廠跳電造成五一三大停電,經濟部追查結果,竟是台電工作人員操作錯誤,誤按了路北變電所的一個開關,造成匯流排故障而引發跳機。但一根「胖手指」就能點中供電死穴,這個系統不會太脆弱嗎?

經濟部的說法,不管你買不買帳,反正已是官方版本。四年前八一五大停電,也是「手民之誤」:中油在包商監督下更換設備,未將電動閥門改為手動,引發系統異常反應而跳電。兩次都是工程人員的小疏忽,造成全台大停電。有這麼廉價的疏失與變數,政府還能奢談供電安全與穩定嗎?

一根胖手指按錯,什麼備轉容量、綠電開發、能源轉型全被點中死穴,當即失效。供電系統這麼脆弱,隨便碰一下便出事,蔡總統再怎麼宣示電力充沛有什麼用?美國油管被駭客控制勒贖,好歹還是外力入侵;但台灣兩次大停電,都是中油和台電自己人惹的禍。豬隊友這麼多,何待外患?

數一數近年這類「低級錯誤」,還真不少。太魯閣號事故四十九死,是因為包商工程車掉落軌道;四年前的雄風飛彈誤射,是一名中士在作戰模式下誤觸;今年桃機三航廈四度廢標,是因為評委身兼投標團隊犯規。「會做事」的政府,能不能正常做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再故作曖昧,疫情只會更惡化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全台疫情猛爆,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後,昨天全台疫情仍驟添二○六例,顯示疫情毫無降溫跡象。令人不解的是,疫情愈是戰雲密布,指揮中心發布的訊息反而變得愈發簡略而含糊,哪些人因何確診、足跡為何,全都避而不談。疫情的控制需要全民共同保持警覺,若雙北提升警戒,民眾卻向其他縣市移動,勢將加速疫情擴散。陳時中的「模糊戰略」,其實相當不智。

疫情四散,而陳時中公布的資訊反而轉趨保留,完全違反透明原則。這不禁令人想到那句名言,「一個人死是悲劇,一百萬人死只是數字」。少數人確診時,指揮中心仔細追查他們的感染源和足跡,目的就是要有效圍堵及隔離疫情,也確實發揮了作用。而今短短數日即有四百多人染疫,身分、年齡、區域分布甚廣,官員反而諱莫如深,故意略過。莫非疫情已錯雜到難以溯源分類,或者詳述可能引發民眾莫名驚恐,所以政府只能含糊其詞?

指揮中心開設十六個月來一直處於順境,陳時中慢條斯理因應各種情勢,顯得威風凜凜。然而,近期碰到疫苗採購及接種,他已漸顯無力;在華航諾富特事件,他竟說出「公文跑得沒病毒快」,似壯志已失。如今,他竟連追蹤病毒都顯得有氣無力,把發布責任推給地方政府,難免令人憂心。外界要求閣揆蘇貞昌親任指揮官,原因正在於此。

台灣目前疫情令人擔憂者有三:一是台北市在萬華的快篩,陽性率高達一成;二是七成以上確診者的感染源仍未釐清;三是若干染疫者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作長途移動。第一點,顯示萬華的社區感染情況嚴重;第二點,顯示不特定人傳人的情況已經出現;第三點,則意味原本集中雙北的疫情,可能不斷被帶向其他縣市。

人們應記得,去年武漢一宣布封城,許多民眾連夜外逃,因此把病毒帶到中國其他省份,甚至國外。印度宣布全國封鎖後,數百萬人走路回老家,也把病毒帶回村鎮。類似的情況,近日也在台灣上演:萬華住民搭火車返回台南,發現已經確診;送貨到萬華的彰化葡萄農,一家六口連刮痧師全染疫。一個破口沒守住,就是連串的災情蔓延;這點,好運用罄的陳時中應深有感觸。

但站在民眾的角度,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如何趨吉避凶,以求在四起的亂局中設法自保。因此,政府唯有提供更充裕的資訊給人民,人們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斷。但現在,卻是民間自行傳播的訊息比政府迅速具體,指揮中心的例行記者會竟連追認某些傳聞的能力都沒有。諸如,為何有那麼多國中生在會考前確診?為何政府從未證實哪場進香活動有人確診,而三總松山分院卻宣稱其護理師是在廟會感染?此外,蘆洲獅子會和萬華茶藝館的感染關係究竟誰先誰後,指揮中心已有最後定論了嗎?

近一周的疫情大爆發,病毒不僅進入社區,更是全台亂竄。這次英國變種病毒的感染能力極強,早已突破中央「超前部署」的防護網,現在則須依賴地方政府的積極圍堵來收拾殘局。在這種情況下,陳時中不能再玩弄他的「曖昧戰術」隱瞞疫情,必須坦誠告訴國人並提供趨避指引。試想,彰化那名溪湖里長通知里民要小心與確診葡萄農的接觸,若內容只是提醒里民小心,這不正是基層必要的守望工作嗎?結果,他卻被警方以「獵巫」罪名移送法辦。政府要求對確診者身分保密到這種地步,彷彿讓無辜民眾受感染也在所不惜,這是什麼邏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九局下半 戰略要升級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就在美國政府建議接種新冠疫苗的美國人不戴口罩的5月13日,台灣的疫情卻直轉急下,確診數從4月底華航諾富特機師群聚事件的個位數,擴散為社區感染的雙位數,短短幾天就呈幾何倍數到數百人,且為多點爆發並擴散到中南部,發生感染源不明、未發燒、無症狀比例增加,尤其大多是Ct值很低、病毒量高、傳播力強大的英國變異病毒,雙北已經升級為三級警戒等「火燒得很旺」的情形。

此情此景,就像打了八局好球的棒球賽,到了九局下半卻突然防守潰散,到了人人自危的窘境,也可見戴口罩只是防疫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一旦政府和人民心理鬆懈,就隨時會出現破口。因此,國人可能要做最壞的心理準備,極可能要緊繃神經兩個月,最好的期待就是二周內不要升級到第四級警戒,一個月內確診人數從高原期開始下降,八周後解除第三級,才能稍微鬆一口氣。蔡政府則更需要收心,因為病毒已生變異,戰局正在逆轉,如果還是用去年那些被動招數,恐怕就會繼續挨打。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敗因。毋庸置疑的是,一年多來靠民眾高度配合戴口罩及運氣好而「防疫成功」,尤其經過敦睦艦、部桃事件群聚感染,兩度虛驚之後都度過難關,讓蔡政府更志得意滿之際,即已種下敗因。難怪國籍航空人員返國檢疫,由去年底的14天居家檢疫,放寬為7+7(居家檢疫七天,採檢陰性後再自主管理七天),又改為「5+9」,再從4/15起因綠委的介入而調整為「3+11」,防疫旅館和一般旅館混用,讓阻絕於境外的戰略終於出現破口。

其次,蔡政府對於愈來愈多的無症狀患者過於掉以輕心。去年中就傳出無症狀患者,到了國外才被篩檢出陽性的病例輸出,即代表有很多年輕人能透過自身免疫抗病,這些人不會被體溫篩檢揪出,也不會就醫而難以掌握、追蹤、隔離,活動力強等同於在人群中遊走的未爆彈。因此,屢有專家建議參考美、中、韓的普篩,可惜防疫中心在疫情和緩期間毫無作為,甚至對彰化衛生局抽檢發現無症狀患者的作為調查,連自費篩檢要花全世界最貴的7,000元此等荒謬都視而不見。從此次被匡列的接觸者高風險區萬華快篩確診陽性的比率高達10%,即可知政府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也讓民眾付出沉重的代價。未來一定要降低自費篩檢的費用至健保自費負擔以內的水準,才能提高民眾篩檢的比率,尤其應該針對入境者,和確診者接觸範圍盡可能擴大匡列為加強篩檢的對象。

在雙北升至三級警戒之後,指揮中心不停班停課的指示也有待商榷,因為當前的防疫之急,在於避免接觸,而上學、上班族依賴的大眾運輸工具,都是高風險群聚的密閉空間,因此,除了少數上班族非到場不可的行業(例如製造業、販售業等)以外,未來二周內都應改採在家工作;學校包含中小學都暫時採取遠距網路教學,才能有效斷鍊。等疫情的斜率變緩了,再逐步開放通勤上學、上班也不會太遲。

最後,從美國的慘痛經驗看來,疫苗是解決疫情的最終正辦。但是,去年11月底指揮官陳時中說採購1,500萬劑的輝瑞BNT合約簽了,也已付1,000萬劑的訂金,12月還說可買到3,000萬劑,2月又說因外力介入而破局,也有綠委不當介入的傳聞甚囂塵上,最後卻是花了很貴的價錢,買到副作用較多的AZ疫苗僅31萬劑而已,中間疑雲重重,受害的卻是2,000多萬的國人。

就如同民進黨最近因黨員染黑事件,蔡主席出手清理門戶一樣,疫苗採購何以走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建議蔡總統也能交由公正中立的團體深入調查,對國人誠實的公開,究竟是中共壓力,還是內部有人趁機牟利,並就何時可以買到足夠的疫苗,讓國人可以安心的施打,做出明確的交代。

   
民意論壇
別讓醫療崩潰 節流須配套
蔡正義/醫(台中市)/聯合報
新冠肺炎是個以輕症為主的傳染病,台灣為海島,傳播的模式一定是關口到社區,再進入院內感染,最後造成醫療崩潰。先前北部醫院及部桃的院內感染事件,一個為社區感染所偽裝,一個則為醫院醫療人員健康管理違規,都不到醫療崩潰的地步。

這次由華航諾富特事件衍生出來的社區感染大爆發,若在篩檢量能不足的亞清零政策及偽三級警戒的政策介入二周後仍不見緩解或平盤,就表示這兩個偽政策並無法達到防治的效果。台灣走入如歐美、印度等醫療崩盤的地步,指日可待。指揮中心現在就該開始檢視台灣的醫療應變整備是否周延,不要出了事又要怨別人話不早說。

疫情期間社區需要的醫療量能大量提升,這也是大陸緊急建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及方艙醫院的原因。台灣沒有能耐增加醫療量能,就必須往節流方向走。節流節的是非新冠病人,將病床留給新冠病人。非新冠病人並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該生病的還是會生病,降載的方法在分流至居家治療。在醫院內成立「出院準備小組」及「居家治療小組」,隨時尋找醫療已緩解的病例,輔導進入居家治療,就能對非隔離病房進行更有效利用,進而有餘力騰出病床供新冠病人使用。

台灣目前有三千張專責病床,若以危重症住院十四日來看,全台每日出現二一四例危重症就會造成隔離病房滿載。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比率約為百分之十八,只要每日確診人數達到一千二百人就該小心全台的醫療將面臨崩潰。但這是隔離病房全供危重症病人使用時的估計,如果這些病房全為輕症病人占據,醫療崩潰的時間會更提前,台灣現在就是如此。

台灣在前一年境內還沒什麼病人時隔離病床就七八成滿床,原因就是輕症占據了寶貴的隔離病床資源,這是過度防疫的結果。所以新冠確診病例的檢傷分類必須落實,可以先將所有確診病例全部先收治隔離病房,但必須立刻訂出輕症轉出條件。目前是要等Ct值大於卅四才要轉到集中檢疫所,這樣的做法保證沒幾天隔離病房就滿載,指揮中心必須訂出臨床上不會進入危重症的臨床轉出條件,且必須在一、二天內就完成評估轉出才能有效運用僅有的隔離病床。這是指揮中心現在就必須訂出來的,否則在每日還通報不到一千二百例前早早就會出現醫療崩潰。

集中檢疫所是規畫用來收治輕症病患。但這是違反醫療法的,因為非醫療院所不能收治病人。指揮中心必須趕快將集中檢疫所提升為醫院級別,否則收治病人有個三長兩短,病人有權告指揮中心,地方衛生局也有權取締這種密醫行為。

台灣醫療量能是一個無法提升的議題,若要應付突來的大量病例,節流是個解方。但配套要完善,不是只喊「醫療營運降載」就能完事,有心人還以為叫醫院別收新冠病人呢?

   
政治正確干擾 何時有救命疫苗
趙秉儀/護理師(台北市)/聯合報
新冠疫情已肆虐全球一年半,但盡頭何處?仍遙遙無期看不到邊。

如果把防疫工作分圍堵病毒及疫苗施打兩階段,前階段台灣全民打了一場漂亮戰役,後階段台灣則是被封殺,目前連圍堵的神話也幾近幻滅,而且衛福部招數有太多政治正確干擾,衛生科學靠邊,政治正確高舉。

以這波疫情爆發來說,來源是華航機師在諾富特飯店傳播開來,有了第一個破口,然後從衛福部後面證實同一個基因定序,推斷是同一個來源,如是,機師的隔離期,為什麼從五加九變成三加十一?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的強勢介入,不就是陳時中的政治正確?左右了這一破口,注定了一場敗局?病人知多少?

新冠病毒來者不善,靠拒止境外不可能長遠,疫苗是唯一王道,但我們的疫苗何處有?去年林全負責的東洋製藥公司取得三千萬劑優質的BNT輝瑞疫苗,因是來自代理大中華地區上海復星製藥公司,民進黨某立委的介入而告破局,林全負責的東洋製藥公司痛失便宜進口疫苗機會。雖然林全是陳水扁一路從北市府拉拔到中央任部長,蔡英文政府第一任閣揆,按理不會政治不正確,但仍抵不過民進黨派系利益分贓,最終失掉先機,至現在仍無法取得疫苗,無法施打疫苗,整個防疫工作只做了前半套。

蔡英文宣布國產疫苗在七月份開始施打,但目前仍在第二階段實驗中,第三階段需近三萬人來驗證,難度極高。現在仍未見研究成功,更不談製造,第二、三波變種病毒已掩門而至,七月施打,剩月餘,又有幾人敢打?會不會又與AZ疫苗一樣?屆時務必請蔡英文、賴清德先施打,以喚回國人信心?

如屆時仍不能見新冠病毒得以遏止,是否拋開政治正確,由各地方政府直接與大陸對口縣市接洽大陸已被世衛認證通過的國藥集團生產之滅活疫苗?這沒有什麼丟不丟人問題,而是救命問題。如死咬不准進口大陸疫苗,其他疫苗又無著落,國產疫苗乏人問津,或相顧卻步,大陸有滅活疫苗,台灣政府不能眼睜睜讓病毒「滅活」人民吧?

   
疫苗接種 刻不容緩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聯合報
台灣自去年初全球性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穩居防疫模範生,經常「嘉玲」,歷經鑽石公主號郵輪、磐石號軍艦、部桃等事件,都有驚無險,原因雖眾說紛紜,但病毒確實傳不出去;一年多來,大家除在公共場所須戴口罩外。生活大致如常,對照歐美韓日等國病毒都曾肆虐一時以及最近的印度慘況,有如處於平行宇宙,幾近神話。

讓國人幸福破表的防疫神話最近似有破功之勢;五月十四日社區感染造成的本土案例達廿九例,十五日暴增一八○人,十六日再增二○六例。雖然來源尚未明朗,但最大破口似在放寬機組員防疫措施以及航空公司防疫旅館未認真執行防疫規定;而以往未見的「超級傳播者」,由於交遊廣闊,活動力強,一人到五月十四日已知群聚感染廿四人,讓大家神經緊繃。

台灣現時所以會產生「超級傳播者」應與其傳播的病毒屬英國變異株有關;美國研究發現,英國變異株傳染力比原在美國流行的病株強百分之六十,以致美國現在約有四分之三的感染病例屬英國變異株。而台灣民眾在飽受二○○三年SARS疫情驚嚇所養成不排斥戴口罩的良好習慣,一度似「百毒不侵」,在師老兵疲,稍微鬆懈之際,就讓英國變異株長驅直入;在已全球化的世界,要隔離病毒於境外,幾乎是不可能,而有英國官員表示,現在印度流行的病株似乎傳染力更強,使人憂心忡忡。

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對少數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雖然來自疫苗的抗體或感染其他變體的抗體可能並不完全對印度變異株有效,但是疫苗可能仍然具有足夠的效力,可以提供保護,使其免受嚴重疾病和死亡的影響。同時據美國與英國研究結果,施打疫苗確實挽救了許多生命,並防止了多人患重病,這從最近各該國發布的數字可清楚看出。美國甚至有專家認為:疫苗救了美國。

台灣因各種因素,在疫苗取得方面失了先機,目前得到兩批即將到期AZ疫苗,第一批是十一點七萬劑在三月三日突襲到貨,第二批十九點九二萬劑是在四月四日由世界衛生組織配送。由於需打兩劑的AZ疫苗防護力比其他領先廠牌低,也同樣可能有各種副作用,在大家仍沉浸於防疫神話時乏人問津;而在國內這波嚴峻疫情爆發以後,已有搶打潮,也因此,加總不到卅二萬劑疫苗遠遠不足所需。

如今之計,政府應盡一切可能,即使以數倍價錢,取得疫苗,民眾也應有認知,在現階段盡可能先對至少部分人提供至少部分保護,減少重病與死亡,至為重要,有機會則盡早接種疫苗,才可讓台灣脫離烽火四起、人心惶惶困境。

   
輕症不入院 撐住醫療量能
蔡明忠/醫師、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聯合報
記憶猶新的彰化白牌車事件、高雄磐石艦事件最終都無疾而終,是台灣防疫得宜?還是病毒太弱?值得大家深思!

經過多日台灣奇蹟般地沒有本土新冠病例,自封「防疫首傑」,泡泡旅遊、活絡經濟、媽祖遶境祈福,這一切真的美好啊!曾幾何時,華航機師事件、諾特富防疫旅館出包、趴趴走的獅子王,一連串的漏洞,我們不禁要問「病毒」哪裡來?真的如蘇貞昌院長所說的:台灣人民要收心啦!是嗎?境內沒病毒?那顯然來自境外,政府無法有效阻絕,更是難辭其咎,遑論民代喬事3+11的開門揖盜。

十六、十三、廿九、一八○、二○六的關鍵數字,短短幾天已讓全台人心惶惶,就連網路謾罵都被民眾的正義聲淹沒,無法有效護航。顯然,台灣已無法期待這慢半拍的作為能讓防疫成功,現在只能仰賴民眾的高度自主管理,以及避免醫療防疫體系崩壞的危機。有鑑於此,我們要問政府在防疫上是否已經完善分艙分流?此外,我們需要隔離篩檢,同時也需要快篩輔助,面對不斷增加的陽性個案,如果輕症、無症狀者仍然要住院,醫療體系能否支撐?

此刻政府要思考「集中管控」、「輕症方艙」,藉由篩檢分散化、結果集中化、不同的醫療處理,強化醫院處理重症的量能,「輕症不入院」讓基層與醫院各司其職,不能再以恐龍速度轉身!

   
紙媒不死 也不會凋零
鄭自隆/政治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蘋果日報紙本要停刊了,轉為電子報,蘋果自二○○三年五月二日創刊,當時台灣社會剛度過SARS風暴驚魂甫定,二○二一年五月十八日在新冠肺炎再起的驚恐中收攤,因疫而起、因疫而落的巧合,令人扼腕又覺落寞。

從傳播發展史來看,從未有新媒體的衝擊如此之大,電腦網路形成的新媒,不但影響報紙,也影響電視,也會影響電影。台灣傳播史,是明治時期的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先行,再起的大正時期雜誌、昭和時期廣播都沒有影響報紙的領導地位;直到一九六二年台視,以及後續的中視、華視開播才帶來媒體版圖的改變。剛開始廣播收聽率受影響,電影沒人看,但報紙仍是接觸率最高、影響力最大、廣告量最多的三冠王;直到九十年代報紙的廣告量才被電視超越。

新科技和「舊」產業會形成四種互動現象:替代、襲奪、消失、並存,決定這四種互動現象的除了社會因素外,主要來自新科技和舊產業的互動態勢。

替代典型例子是電視自我替代,彩色取代黑白,大尺寸取代小尺寸,高畫質HD取代普通畫質SD,4K又會取代HD。

襲奪是大吃小,小的沒消失只是殺出一條血路。電視誕生改變了電影市場,看電影的人變少;到電影院看電影,社交功能取代了娛樂功能。

並存指新舊並存。日治時期雜誌紛陳,但沒撼動《台灣日日新報》地位,一九三一年台北放送局播音,台灣廣播產業誕生,《台灣日日新報》仍是第一媒體;台視創辦,廣播一陣恐慌,但後來顯示電視沒影響廣播,廣播廣告量並未減少。

消失,當新科技弱、舊媒體強時,新科技只能黯然「消失」退場。台灣第一家網路原生報《明日報》在二○○○年二月十五日風光上線,一時間傳統報紙似乎面臨每小時更新新聞的網路報威脅;但一年後,二○○一年二月廿日「燒光」一點九億資本額後,黯然「熄燈」,新媒體不保證一定穩贏的。

媒體經營除經營者主觀的意志外,有其不可忽視的客觀社會因素,網路崛起是社會淺薄化的現象,要求的是易開罐文化,容易看、容易懂、容易激起熱情,但熱情也容易消退;但因容易激起熱情,所以具可傳播性,不必思考,隨手再製擴散。

但報紙是深度媒體,閱讀報紙,文字使用必須接受訓練,咀嚼文字之美更需一定程度,形成門檻,在速食時代,這類讀者越來越少,不過文字是文明象徵,中斷不得。而且報紙撰稿、編輯,有其百餘年演進所形成規矩,新聞倫理要求嚴謹,這是和同樣使用文字的網路書寫不同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報紙報導,經過媒體組織層層把關,產出嚴謹與網路新聞截然不同。

媒體經營沒有萬年順遂的事,不同階段都會面臨替代、襲奪、消失、並存的挑戰,當民眾只要速食影像而放棄文字時,報紙經營也就岌岌可危。不過紙媒不會死,也不會凋零,但會汰弱留強,可以撐下來的,將成經典。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敗將軍朱可夫
林一平/聯合報
最近常被問,如何帶領部屬,引導讓他們變得優異。我想到的是朱可夫(Georgy Zhukov:1896-1974)的名言:「如果你們不會,我教你;如果你們不想學,我強迫你學。總之,你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坦克手。」我年輕時研究朱可夫指揮的戰役,他是我最喜愛的軍事領袖。

我訪問莫斯科紅場兩次,每次都會到朱可夫將軍的紀念墓碑參拜。在通往列寧墓的過道邊,擺設了朱可夫的墓碑,這個約卅厘米長的黑色大理石上簡單刻著「朱可夫1896-1974」。瞻仰過他的墓碑後,也想看看他的紀念銅像。根據地圖尋找銅像,先由列寧墓進入紅場,北面是建於一八七三年的歷史博物館。越過歷史博物館再往西北走一小段路,就看到了騎馬的朱可夫將軍銅像。

我崇拜朱可夫的原因之一是他大開大闔的豪邁作風。他於一九三九年六月在蒙古和日本關東軍作戰,陣前播放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圍殲日本軍,擋住日本北進。朱可夫在這場戰役的指揮思維超越當時的戰術。他針對部隊運用,發揮了前瞻性的創新,後來用來對抗德國人。根據這些實用經驗,蘇聯發展出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佳中型戰車T-34。朱可夫在兵力相對弱勢時,以韌性的守勢消耗敵人戰力,等到自己的力量足夠強大,就爆發能量,以戰車一路平推而勝之。遙想當年朱可夫的坦克車隨著一八一二序曲向前推進,實在豪邁。

二次大戰時他擋住德國軍隊,令敵人無法攻進列寧格勒和莫斯科,是一位不敗將軍。朱可夫最後率領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擊敗納粹德國,攻入柏林。納粹德國在柏林投降時,由朱可夫代表同盟國接收降書。

我坐在他的銅像前地上,模仿畫他的肖像。朱可夫的身軀凜凜,相貌堂堂,可以如此形容: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劍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史達林在二戰勝利後試著在紅場騎馬檢閱,結果在排練時從馬背上掉了下來。他說:「讓朱可夫來吧,他是個老騎兵。」素描朱可夫之後,正當晨曦太陽 □ □ 升起之際。我依依不捨離開紅場,起身移步時,向陽瞇著眼再望銅像一眼,陽光更襯托出朱可夫英姿。這類英雄人物已難再現。

(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做好面試準備 知己知彼方能打一場勝仗
新鮮人接獲面試通知,心情必是相當興奮,但在面試前,為了能讓自己能安心全力地進行面試,在事前你該做好什麼準備?現職中高階獵頭、私人職涯教練的林沂萱,就提點了新鮮人,有幾項面試前的準備不可少。

彰化虎山巖金針花季湧進遊客 預計花況更勝以往
近年爆紅的彰化縣花壇鄉虎山巖金針花海,已陸續綻放金黃花朵,但今年可能遇上缺雨,花季後延約半個月。預計5月10日到15日花況最好,金針花又稱「母親花」相當應景,花期預計可以持續到8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