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午傳出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飆增700多例的消息,但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卻說當天只有新增321例,另有400例要「校正回歸」到上周六天,使得5月17日一天超過400例,連續六天本土確病例超過300例,等於指揮官陳時中自己在一夕之間推翻之前公布的確診個案人數。
乍聞「校正回歸」,絕大多數民眾一頭霧水,接著就是各種冷嘲熱諷。陳時中說是掀牌,但沒有蓋牌,怎來掀牌?指揮中心草率的動作已經動搖政府的公信力,降低國人對政府的「信任」,更讓民眾對於防疫的處置能力失去「信心」,這可能是蔡政府在疫情瀕臨失控之際,必須嚴肅面對的新危機。因為政府的數據都可以「校正回歸」的名義改來改去,被戲稱為「有政府,會作帳」,又有何立場去管制民間的「假訊息」?
指揮中心解釋,原本每天公布的確診人數,是以前一天0時至24時的確診上傳資料為準,但因近日各地篩檢能量、行政負擔吃緊,通報出現塞車情形,每一筆上傳的確診資料,通常距採檢日約二天,因此522回歸校正的400筆,就是以「採檢日加上二天」當基準,回推至過去六天的確診人數。
問題是,疫情已多點爆發,擴散為全國性的社區感染,是現在進行式,新爆發的地方愈來愈多,篩檢塞車落後的情形與日俱增,豈不是未來每天指揮中心都要公布當天數和前六日的校正數?之前的數字豈不是都要一改再改?則第一次校正回歸的522確診數,將來也會「被校正回歸」至少一次,結果是每天的案例數字在第一次公布的時候就會比實際值低,民眾怎麼可能相信「當天確診數」是正確的,反正後來都會被校正回歸,一改再改豈不是沒完沒了?
而即使勉強接受指揮中心的理由,我們仍可用客觀、科學且嚴謹的方式,檢視校正回歸後的數據是否合理。以歐美過去一年的疫情,由輕忽(連口罩都不戴),到懷疑(爭論應否限制社交距離、封城),到嚴格管制,再到疫苗接種而讓疫情緩歇的歷史趨勢來看,輕忽期的確診數和死亡數飆升,呈現「斜率陡升」的恐怖狀況。進入嚴肅防疫階段,民眾開始配合調整行為,也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看到新增確診數稍降,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斜率變平的曙光。等斜率持平一段時間後,才能確定最壞的已經過去。
對照台灣5月起,因政府和民眾輕忽造成的疫情擴散趨勢,確診數從個位、兩位數增加到破百,516超過兩百件,再破三百,確診數愈來愈多,斜率為正應屬合理,但因台灣沒有普篩,確診到疫調公布足跡之前,又有許多民眾正在染疫之中,可見得最嚴重的時期還未到來,可預期斜率將出現陡升的情形。但指揮中心來個校正回歸後,卻顯示疫情正在擴散之際,確診數反而逐漸減少,甚至出現斜率為負的情形,好似最壞的情形已經過去,甚至數日之內即將結束。顯然校正後的數據嚴重失真,完全不符合實際的趨勢,是個錯誤的指標。
目前的實情正好和校正回歸後的數據相反。最近每天看到的都是,醫院員工、電子科技、金融業、超商、學校、政府機關、立委助理等等到處有人確診的擴散趨勢,且染疫年齡層往下降,顯然疫情比去年嚴峻,英國變異病毒無症狀、不發燒、傳染力高的特性,只會讓斜率陡升的可能性更高。此時還來個校正回歸,造成疫情趨緩的假象,無異是粉飾太平,更可能誤導國人,還會產生不良的後遺症,也就是再次鬆懈,讓疫情更難收拾。
校正回歸,不但讓民眾對政府失去信任,也暴露了蔡政府根本沒有超前部署,篩檢和收容能量嚴重不足,採購疫苗又讓台灣淪入第三世界之林。在數據上動手腳實在是不智之舉,還不如加強快篩、充實醫護能量,早點買到疫苗來得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