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01 第49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綠營的變種假訊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跑輸病毒的政府,還妄想一手壟斷疫苗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穩住防疫紓困兩頭燒的局面
民意論壇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疫苗緊急授權文件卡誰
人命關天 撼不動疫苗政策?
不光炒股 國產疫苗更須證明效果
請善待第一線醫護人員
給人民選擇疫苗的權利
主力部隊 善用診所施打疫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知民間疾苦的教育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綠營的變種假訊息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台灣的防疫戰,已變成一齣看不懂的荒謬劇。大家都知道,要徹底擺脫疫情,唯有靠疫苗;但是,蔡政府似乎一籌莫展。現在,民間和地方各自努力要幫台灣外購疫苗,蔡政府卻千方百計刁難。

伴隨著台灣的疫苗困境,網路上也傳出一波波有關疫苗的「假訊息」,傳得又快又廣,比變種病毒還厲害。當第一波假訊息如「中國要賣瑕疵疫苗給台灣」、「BNT疫苗是中國加工」被拆穿後,後一波假訊息如「全世界疫苗都只做完二期」、「國產疫苗是美國提供技術」隨即接手,讓人目不暇給。

這些假訊息均屬綠營訊息供應鏈之傑作。如「美國提供技術」,先由親綠網紅發動,政府高層接力再放話給媒體。又如「國外疫苗都只做二期」,由民進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范綱皓帶頭;至於「BNT是中國加工」,則由民進黨公職、民代一起來,即使莊人祥澄清後,陳時中仍跳回原點。中央廚房的口徑,還真是一體成型。

有趣的是,台灣畢竟「高手在民間」,各路豪傑立刻一一戳破假訊息,讓綠營高官、網軍無法招架。正因如此,指揮中心每天上午的「打假」記者會,只好悄悄迴避假訊息議題。

蔡政府全力阻擋及抹黑國際疫苗,卻簽下二期臨床還沒通過的本土疫苗合約。荒謬劇背後的用意,至此也一目了然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跑輸病毒的政府,還妄想一手壟斷疫苗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近日民間機構和地方有意購捐疫苗者越來越多,未料,蔡政府的應對也越來越荒腔走板。指揮官陳時中突然改口,稱須由政府與原廠直接簽約並統籌分配,等於阻撓民間自購自救的機會。更令人憤慨的是,蔡政府旋即宣布與它力捧的國產高端疫苗簽約,罔顧該疫苗連第二期臨床實驗都尚未完成的事實。一手阻斷國際認證的疫苗,一手力推效果存疑的國產疫苗,蔡政府真要把台灣當成人體實驗室嗎?

蔡政府這一連串操作,所表現的專斷與不專業,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完全缺乏民主國家應有的理性和透明。蘇內閣官員喜歡自吹自擂,這在平時也就算了;但現在面對的是人命關天、國家競爭力轉折的抗疫關鍵時刻,主政者卻仍在那裡長袖善舞一手遮天,做出違背科學及人性治理的決策。如此惡劣的表現,連綠營內部都雜音頻傳,一般理智的國民如何能夠苟同?

大家別忘了,這波本土疫情大爆發,主要來自兩個關鍵源頭:一是綠營立委與指揮中心擅為華航機師另開「三加十一」的巧門,使病毒源源被引入台灣;二是諾富特旅館讓外籍機師與境內旅客「混住」,經通報兩個月皆未糾正,形成了大破口。對此,陳時中坦白承認「公文跑得沒病毒快」。對自己的責任毫不在意的官僚,既承認施政行動「跑輸病毒」,現在竟還敢厚顏要求民間購捐的疫苗須由「中央政府與原廠簽約」,豈非可笑之至?

試想,過去一年半疫情平穩,政府編了數千億特別預算,中央原應設法四處簽約洽購,極力爭取可靠疫苗到手;但是,蘇內閣顯然未將心思用在疫苗上頭。現在,民間千方百計尋求外購疫苗自救,蔡政府有什麼正當性出來搶民間的光、擋民間的路?再說,如果「中央政府」的頭銜真那麼有用,民眾現在還需要在這裡憂心疫苗無著嗎?現在,分明是民間團體已經抓到採購的門路,中央政府卻要三關四卡地擋在前面,難道是怕民間團體搶了政府的光彩?

在這波疫情之中,陳時中除暴露他的指揮調度不公與能力不足;更嚴重的是,他經常信口雌黃與反覆其詞,使得人民不知如何再相信他的正直與誠實。最明顯的例子是,是誰放寬機師「三加十一」的檢疫期限,一個月來紛紛擾擾,儘管是出自綠委范雲的強烈建議,但最後的實際拍板決策者就是陳時中本人。在最後的真相揭穿前,他故作與己無干狀,甚至一度推給其副指揮官陳宗彥。如此徇私又膽怯的政務官,還有統御領導抗疫作戰的正當性嗎?

不僅如此,陳時中經常性的改口變更標準,乃至前言不對後語,也已造成他的指揮調度莫衷一是。例如,在政府爭取採購時,BNT/輝瑞疫苗就被列為「緊急授權」對象;現在民間要購買,就被衛福部取消緊急授權。再如,陳時中堅持要由中央政府出面與「原廠」簽約,用意似乎要保證疫苗的安全可靠,但稍早來台的AZ疫苗並非「原廠」生產,而是AZ授權在韓國生產;至於日前華航運送來台的莫德納疫苗也並非其美國麻州的原廠生產,而是莫德納授權西班牙馬德里的藥廠製造。既然如此,陳時中堅持中央政府要與「原廠」簽約,到底用意何在?

對於國產的高端與聯亞兩家疫苗,如果能有良好的防疫效果,國人當然樂觀其成。但是,目前兩支疫苗連第二期臨床實驗都未完成,政府高層即不斷為特定廠商「掛保證」並預告施打期程,這不僅違反科學誠信原則,也可能把民眾推入不可知的風險。政府想要豪賭,但人民並無意奉陪!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穩住防疫紓困兩頭燒的局面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面對這波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疫情迅速擴散造成社會人心徬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修正「紓困特別條例」,並提出「紓困4.0方案」,希望能即時援助安定民心。行政院這次紓困策略採取「加快、加強、加碼」三原則,以及「補貼、貸款、減稅」三方法,若與去年作為相比,雖然力度加大,但做法其實並無新意。

政府積極紓困或許可以稍微平息民怨,卻也凸顯一年多來防疫準備的千瘡百孔。社會震驚早應備妥的疫苗、快篩、血氧機、病床及檢驗量竟然都是捉襟見肘。而過去只有在國際媒體看到疫情肆虐的景象居然在台灣發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政府應該記取這次教訓,調整策略以因應未來變種病毒再次凌虐台灣的可能。

檢視這次政府防疫作為,首須檢討的是法令規章與執行的僵硬性。「紓困特別條例」一切運作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命令馬首是瞻。就領導統御設計原理而言固然不錯,但實務上若出現特殊狀況,而指揮中心溝通不良或反應遲鈍,就會導致政策未能因地因時制宜,甚至當自己力有未逮時,竟還設下障礙阻卻民間相助,結果是嚴重傷害防疫成效與進度。「校正回歸」氾濫、離島邊境管制反覆、民間協助取得疫苗杯葛等都是這波防疫過程中引發民怨的明證。

政府快速紓困雖然表現劍及履及的行動力,但內容卻也引發社會關切。一年多來疫情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極為不均;出口電子業營收屢創新高,而內需服務業則受防疫限制而重傷。台灣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超過六成,其中又以占服務業超出三成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娛樂及休閒等受到的影響最大。

政府以補助及融資協助受害個人與企業的做法雖符合國際通例,但在金額及涵蓋範圍部分則顯魄力不足。這次仍沿用上回紓困措施就說明政府並未檢討過去如玉蘭花亂象的盲點,作法遠不如先進國家在排富前提下撥發現金的公平與便捷。

根據IMF統計,這次疫情世界先進國家的補助、融資平均占GDP的比例皆超過10%,其中美國拜登總統推出1.9兆美元的紓困案規模更讓人咋舌。縱使今天台灣受到疫情影響沒有其他國家嚴重,但我們統計至6月止的紓困支出及融資仍僅分別約占GDP的3%。這波疫情爆發後,我們已不能期待台灣未來是病毒「清零」的環境。政府有必要規劃後續的防疫措施,國家經常性預算有必要調整,而紓困金額自然也應更充裕的匡列。

除了隔離措施之外,防疫還是要以疫苗注射達到集體免疫為主。台灣國際處境維艱,政府甚至連疫苗採購都有困難,但社會不解為何民間購買疫苗捐給國家還要被官僚主義阻撓。政府可以詳驗疫苗的原裝與安全,也可以完全主導疫苗的使用與分配。但是政府對民間義舉不領情只會斲傷本身的公信力,弱化社會面對危機的凝聚力。

如果新冠病毒流感化,台灣的經濟活動勢必要調整,政府不應拘泥於醫事法規而延宕集體免疫時程,限期完成疫苗注射應是最優先的國安任務。再者,即便有了集體免疫環境,仍然不保證變異病毒的可能肆虐,未來如果僅靠實聯制與體溫測量顯有不足;經常性的快篩與檢測將成為生活常態。政府應重新建立防疫管理流程,放寬民間篩檢成為醫療體系的先期守門員。

「傲慢讓人民無法信任政府,偏見讓政府無法相信人民」,或許正是當下防疫紓困的社會情緒。政府應該修補與民間的信賴關係,放下高高在上的威權心態。畢竟任何堅強的防疫戰線終究會有漏洞,政府只有開放心胸、彈性應變,並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抗疫,台灣才能遏止病毒肆虐,社會生活也才能迅速恢復正常。

   
民意論壇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范疇/聯合報
這不是在考讀者英文,而是為了把問題講清楚。請您用以下字串輸入Google 查詢:backlog public health crisis,彈出來的頁面包括WHO、OECD、HBS、Mckinsey,以及無數的全球衛生醫療機構。

「backlog」這個字,乃全球公衛界的通用術語,指的是在疫情中,一個地區的採檢、確診速度趕不上病株的傳染力及變異速度,而產生的回報數字出現時差的現象。但只要症狀首見日、採檢日、確診日等等數據都在,就可科學回溯,以判斷疫情的真相。

好,現在再把「backlog」這個英文字上網查翻譯,出現的是:「積壓」、「補缺待辦」、「積壓訂單」、「待完成量」、「記帳倒沖法」…等等;各行各業都用得上這個字,且多有嚴格的流程定義。但是,就是查不到在公衛領域,「backlog」的標準漢譯是什麼。

好,現在再上網查「校正回歸」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沒有意思,因為以前沒有出現過,維基百科說:《校正回歸是由中華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二○二一年五月廿二日時首先提出的名詞》。

為什麼要新創一個名詞?因為醫界之間本來就習慣用英文或拉丁文術語溝通,術語的漢字翻譯難以周全,恰巧「backlog」就落在其中。不知是哪個層級將「backlog」翻譯成「校正回歸」的?是文青小編,還是資深助理,還是陳時中本人,或更高層級?

坦白說,把「backlog」翻譯為「校正回歸」,並沒有離開公衛領域的原意太遠。但嚴格說,在社會疫情恐慌之際,出現「校正」這兩個字,難免令人浮想聯翩,而同時加上「回歸」這個正經八百的統計學概念,更加令人生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聯想。

在英文報導上,則完全沒有這個困擾。中央社的英文網站五月廿二日的標題是「Taiwan reports 723 new COVID-19 cases, including backlog」,清楚明白,毫無語意遐思的空間。

其實,台灣不正在宣導雙語國策嗎?衛福部為什麼不乾脆就講「backlog」,然後用大白話將其公衛意義說飽說滿?要知道,在一個還未完全現代化的社會中,翻譯是可以誤國的。這就是為何清末民初的翻譯家嚴復,堅持把「Democracy」翻譯成「德謨克拉西」,因為翻譯成「民主」,究竟意思是「為人民做主」還是「人民當家作主」呢?這個翻譯,一直到今天都還在危害漢字使用圈。

當然,「校正回歸」這四字新詞,引起如許社會攻訐,絕不是單純的語言問題。該問的是:backlog發生的原因?防疫策略疏漏之處在哪?太輕忽篩檢?母親節長假、媽祖遶境太輕率?採檢分流技巧太差?入境把關螺絲鬆了?篩劑、設備不足?通報流程關卡太多?

個人感覺,最關鍵的還是大家的心態。超前部署的意識,途中休息了,病毒的變異有如急水,逆水中行舟,不進則退。前十八個月的防疫佳績、台積電的「護國神山」效應,讓大家疏忽了當貨機由世界各國雲集桃園機場搶載半導體的同時,世界各國的變異病毒也會隨著機組人員來到桃園機場這事實。

再來,此次破口的諾富特機場飯店的防疫負責單位,究竟是華航?機場公司?民航局?桃園市?此次疫情爆雷,連帶凸顯了台灣的政府/國營企業之間的權責矛盾,中央/地方的「左右來回推、上下交相賊」的萬年問題。至於已經幾十年的執政黨防禦過度、在野黨見縫插針的惡狀,疫情威脅之下都顯得次要了。等疫情得到解方後,我們再來「校正回歸」本質問題吧。(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疫苗緊急授權文件卡誰
楊智傑/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聯合報
關於疫苗之緊急授權,我國正式的法條依據,為較舊的傳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條,及二○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修正新增的藥事法第四十八條之二。目前衛福部認為醫藥品緊急授權的依據主要是藥事法第四十八條之二。

藥事法第四十八條之二第一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之製造或輸入,不受第三十九條及第四十條之限制:…二、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第三項規定:「第一項專案核准之 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按照第三項的授權,衛福部於二○一六年九月八日制訂了「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明訂在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而申請核准製造或輸入之藥物,所需繳交的文件:「一、完整預防或診治計畫書及相關文獻依據。其計畫書內容,包括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申請目的及足以顯示利益大於風險之資料。二、所需藥品數量及計算依據。三、藥品之說明書。四、國外上市證明或各國醫藥品集收載影本。…無法檢具前項第四款資料者,應檢附…替代之。」

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部長於五月廿八日記者會說,企業、地方要自行採購疫苗,必須委託藥商,備齊八項文件,向食藥署提出申請。這八項文件分別是:1.執行計畫書、2.數量及計算依據、3.供貨時程、4.有效期限、5.藥品說明書、6.冷鏈及倉儲設備、7.原廠授權書、8.國外上市證明或替代文件。

仔細將法條中的四項文件,與陳時中部長提的八項文件比對,其中四項文件:「3.供貨時程、4.有效期限、6.冷鏈及倉儲設備、7.原廠授權書」均為原法條所無。「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是藥事法直接以法律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訂定後需送立法院備查,並非主管機關可以隨意彈性調整之行政規則。

因此,疫情指揮中心所謂,BNT疫苗沒有通過緊急授權,沒有提供原廠授權書等…是否是符合法律的說詞,還是因為特定情況而彈性調整的說詞,實在啟人疑竇。

甚至,較為被大家忽略的藥事法第五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無法辦理前項作業程序,又無其它藥品可替代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例外開放之,並向民眾說明相關風險。」法條原意,並不會因為不符合行政作業程序就無法通過緊急授權,而是可說明其風險並開放之。表示藥事法第五十一條第二項給予的彈性更大。看起來,事在人為,一切均繫乎主事者對法條的解讀與意願。

   
人命關天 撼不動疫苗政策?
曾冠球/台灣師大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疫情不斷延燒,疫苗問題沸沸揚揚。政府原先承諾的疫苗到貨的數量和期程,明顯和實際情況有落差,這是台灣社會高度不滿的主因。在民間業界或宗教界人士積極奔走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立場曖昧、反覆,甚至說辭令人費解。從各界反映來看,最重要的問題莫過於,中央為何要阻擋這些疫苗?這件事情真的這麼科學?

執政黨向來關注民情輿情,而這次疫情尤其事關緊要,作法卻大異其趣。迄今為止,中央立場並未有任何鬆動?何故?管理學上決策理論所言的「定錨效應」以及專案管理上所言的「敏捷式管理」,可以給予我們日後一些重要的觀察角度。到底是什麼因素綁住了高層的決策意向?這樣的意向是從何而來?禁不禁得起考驗?有沒有改弦易轍的可能?

第一,死亡人數高低。如同AIT處長近期所言一樣,從統計數字來看,迄今台灣這一波疫情的死亡總人數明顯低於其他國家。國人對這句話的感受心理很不是滋味,但決策者必須冷靜這樣看。但是未來呢?如果死亡人數變動幅度不大,決策改變的可能性就小。

第二,醫療量能的可控性。依台北市柯市長所言,日前台北市醫療量能十分緊繃,但近日大型教學醫院紛紛釋出病床,加以和中南部醫院也有相互支援、轉介的機制。如果中南部疫情沒有像北部萬華這樣大爆發的話,北部的重症病患至少機制上都有機會獲得照護。換言之,醫療量能是決策鬆動與否的關鍵。

第三,疫苗的沉澱成本。決策高層是以施打國產疫苗為優先。國產疫苗已接受政府補助,大膽猜想,如果現在改弦易轍,大開國際採購之門,既有的投資會不會付諸東流?這些疫苗日後有辦法轉賣、甚至和國際上大國、大廠競爭嗎?怎麼替國產疫苗的投資與去向解套,恐怕也要一併思考。

事實上,按陳時中指揮官所言,台灣布局上同時有對外採購、國際代工、本土研發等三種策略,但是這一項策略的風險分擔比例,迄今及未來一段時間仍然適用嗎?倘若改弦易轍、昨是今非,會不會事後被追究責任呢?甚至面臨判斷錯誤、下不了台的撻伐和窘境?庶民總認為「人命關天」,但是政治和政策如影隨行,這個場域未必這麼「有情」。

第四,政策神主牌。對決策高層而言,支持政府5+N產業是政策神主牌,疫苗屬於生技產業自然也不例外,屬於蔡政府的重要政績,政府遂有必要將所有資源導入本土疫苗廠。

不幸的是,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猛,如果現在放手,進口大量國際疫苗,關鍵一疫可能就此敗北,扶植生技產業也淪為空談,但不放手,又惹來一堆質疑:為什麼政府要強迫我們施打國產疫苗?以今日局面來看,上述決策基礎當然只能做而不好說。

政府疫苗政策一開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是可以確信的,但歷史上重要決策失誤,很多時候卻可從「決策心理學」進行演繹,沒有跟上環境變化、沉澱成本與包袱、我執心太重毋寧是一大關鍵。未來疫情變化的關鍵是:中央與地方要真誠溝通、決策者要依照最新資訊或事實說話、避免孤注一擲的決策,以及真正落實政策的滾動式修正。

   
不光炒股 國產疫苗更須證明效果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聯合報
台灣的國產疫苗要成為這波疫情的解方,並不能靠著黨政政治人物的口水拉抬,效果也不能與股價呈正比。要在最短時間內證明效果及量產能力給國人看,否則這波疫情仍會與其他國家一樣,必須靠外購疫苗才能達標。

三家國產疫苗廠,只有國光疫苗廠原本就發展很好,具有量產能力。在二○○九年新型流感來襲時,也以驚人的量產力,在期限內準時交貨自製產出的一千萬劑疫苗,後來的世界評比中,也被評為當年非疫苗蛋白汙染最低的疫苗,可謂實至名歸。

另外兩家疫苗廠,可完全沒有疫苗的銷售與實戰過往業績,有的名聲僅在股市。所以可以研發疫苗,可以少量製造疫苗,但要量產問題很多。這是我們對沒有實際產銷疫苗經驗,僅在實驗室研發的疫苗廠所做的合理懷疑。

國產疫苗還有另一個大問題,三家疫苗廠研發的疫苗都是體外融合蛋白疫苗。體外合成蛋白做成的疫苗,因為體外合成的過程疫苗蛋白會變性,已不同於體內合成的蛋白,普遍產生的抗體較差,保護率多在百分之五十上下。這樣的結果遠低於蛋白在體內合成的RNA疫苗及腺病毒疫苗,這是國產疫苗的先天不足,因為出身不好,用的是較低端的科技。由於效果常在低端徘徊,這也成為有些廠商在前期的臨床試驗中就被要求多次調整的原因。

現行新冠國產疫苗是傳統的技術,安全性在免除了雞胚胎培養後,蛋白汙染大量降低,不良反應也大量降低。如果站在「良藥苦口」的觀點,這當然也反映了效果欠佳的另一種表現。

一個新的藥物、疫苗或醫材若要用於病人身上,都必須通過國家藥監單位的嚴格審核,少則一兩年,多則三四年都有。但國家若為了人道或特殊需求則可以給予綠色通道,加快審核,稱為緊急授權。這項緊急授權就為了能立即得到藥物或疫苗,是可以完全忽略臨床試驗的結果,甚至完全沒有臨床試驗的結果都可逕行以緊急授權通過。這是政府的權利,國人是無法置喙的。這也是請大家不要再對國產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束前後,是否可以核發緊急授權多做評論,因為那是政府的絕對權利。

但老百姓仍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要接種國產疫苗。因為百姓對國產疫苗就是效果存疑,唯有三期才能告訴我們臨床是否有效?二期告訴我們的是抗體反應及與安慰劑相比的不良反應,完全沒法解釋真實保護力。老百姓要知道的不是如水般的零不良反應,而是能不能具有如風一般的吹散病毒的能力。

政府部門挺國產疫苗無可厚非,給與緊急授權,旁人也不容置喙。但也請同時要求獲緊急授權的疫苗廠能在使用時,同步執行三期臨床試驗,最起碼能讓老百姓看出廠商還具有證實效果的誠意,不光光只是一個炒股公司而已!

   
請善待第一線醫護人員
李江恩/博士生(桃園市)/聯合報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的珍貴,每日看著新增的死亡病例,單看是一個人,但背後是整個家庭面臨喪失親人的椎心之痛。當親人被隔離後,很有可能成為永久的分離,那種永遠無法再見的遺憾,倘若不是當事者的親人,我想很難體會那種突如其來的複雜情緒。離開的是他們的家人,但也是我們的國人,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同理,如果今天是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又作何感想!

自疫情爆發以來,特別是熱區的醫護人員,忙碌的程度並非我們在電視前所能完整看見的。這些護理人員的生命甚至還受病毒以外的威脅,昨天新北市雙和醫院一名確診男子,疑似不滿醫護人員不理會他,一時情緒失控,拿利器砍傷三名護理師。

在疫情肆虐下,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身心狀態,應該是我們必須共同關心的,他們正在為我們國人在前線打一場醫療戰爭。相信每一個被送進醫院、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的陽性確診患者,能夠讓他們順利度過醫療診治期,健康回家與家人團聚,對醫護人員來說,這是他們辛苦背後最實質的回饋。

曾經我聽過一位醫生說:「能夠把一個患者治療好,覺得非常有成就感」。這番話對於患者來說,是一種無形的穩定劑,我們應該要切實遵照政府所頒布的防疫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群聚,相對也就是降低醫護人員的負擔。

而我也期待民眾用友善的眼光看待第一線醫療人員,因為這段期間有些醫護人員在此敏感時刻不願跟親朋好友見面,一則是置身在醫療場所,擔心自己無意間成為傳染者,二則是社會投射的眼光,他們就自願選擇進入類隔離的狀態。好在這些年有了視訊系統,得以讓他們在思念親人之際,可以透過螢幕一解內心的想念。

   
給人民選擇疫苗的權利
林志一/外語領隊(台北市)/聯合報
此次疫情首當其衝的就是觀光業,尤其是論件計酬帶團到國外維生的約聘外語領隊。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指出,目前已完成採購COVAX、AZ及莫德納疫苗約二千萬劑,需再採購一千萬劑。評估現階段國外疫苗供應時程難以確認,相較之下,採購國產疫苗可確實掌控疫苗供貨時程。並已於五月廿八日與兩家國產疫苗公司簽訂採購契約,每家各五百萬劑疫苗,並視未來疫情需求,納入後續擴充每家各五百萬劑疫苗。

言下之意,有可能以任何理由說因國外疫苗供應不及,而讓國產疫苗擴增至二千萬劑。總統府發言人曾指出,一旦國產疫苗研發成功,總統及副總統願以實際行動支持國產疫苗。加上前副總統陳建仁曾表示,自己與妻子接受某國產疫苗二期人體試驗,並沒有感受到不適,未來國產疫苗要生產至二千萬劑,應不是問題,更加深政府執意護航的可能性。

再根據疾管署官網的新冠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表,約聘的外語領隊既不在一到五類職業別,也很難符合六到八類。而一到八類就預估有八二八萬人,換言之,很可能只能施打國產疫苗,但疫情過後也很有可能得不到國際「疫苗護照」認證,而不能馬上重操舊業。

面對全球疫情,採用全球疫苗,本是地球村一員的台灣該採取的作法。硬是卡關國際已認可且十幾億人口施打過的國外疫苗,強迫人民選擇一個國際難認可且只有少數人施打過的國產疫苗,對一年多來無薪資保障的約聘外語領隊來說,無疑雪上加霜。疫情雖可怕但終會過去,可怕的是為了熬過疫情被迫打國產疫苗,而斷送未來求生之路!

   
主力部隊 善用診所施打疫苗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聯合報
三月三日第一批AZ疫苗抵達台灣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非常謹慎,規定只有少數幾家大醫院可以施打,過程嚴謹,施打後還要觀察卅分鐘,慢工出細活,在沒有疫情時代,誰曰不宜。對比疫情嚴重的美國,大家可以開車到空曠的大型注射站,搖下窗戶,注射疫苗,打完揮揮手,甚至拍個照就離開,也不用觀察;其好市多等大型賣場亦是方便的施打地點。如今台灣疫情嚴重,台北、新北每天確診個案數百例,十一%重症須住加護病房數十床,醫院負荷沉重不堪,還有人力、物力、心態來幫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嗎?

至於各地的衛生局防疫業務繁重,也是分身乏術。以高雄市衛生局為例,鳳山確診個案父子檔因為是牌友,交遊廣闊,為了怕成為防疫破口,匡列的六百多人,三層乃至四層的封鎖,戰戰兢兢,無日無夜,要守住高雄每一區域。如果指揮中心還要各地衛生局廣設大型疫苗注射站,勘察場地,徵召醫護人員,那真是火上加油,要他們如機器般日夜工作嗎?

其實我們每年施打流感疫苗的數量是六百至七百萬劑,大部分是委託各地的診所施打,而且要求這些診所醫師每六年上課感控學分四小時,護理師每年上課三小時,尤其要上疫苗保存課程,繳交施打疫苗的場地(診所)動線、流程,真的比世界各國,尤其美國嚴謹多了,台灣這種診所大概有四千家左右,遍布各地。可惜的是指揮中心還是看不上台灣的診所,寧願讓眾多的國民在醫院人擠人,沒有辦法維持社交距離,造成群聚,尤其在雙北熱區,萬一有無症狀帶原者雜夾其間,更是危險,欲打疫苗求安全反而罹病,情何以堪。

衛福部多年來提倡分級醫療,醫療有效率化,建立家庭醫師照護計畫,殊不知診所的可近性和病人的熟稔度,才是大量幫國民施打疫苗的主力部隊;無奈指揮中心規定六月只能有五百家診所,八月一千家施打疫苗,真是本末倒置,令人百思不解。

對於佛光山捐贈的五十萬劑疫苗,政府應來者不拒,心存感謝。疫情嚴重之際,許多高危險醫護、警消爭先恐後,大排長龍到大醫院等待施打疫苗,甚為辛苦。救人如救火,建議衛福部現有保留的疫苗立刻分發下來;醫院、大型注射站、有施打疫苗經驗的診所,兵分三路,以最快的速度把疫苗打完,才是安定民心,遏阻疫情的不二法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知民間疾苦的教育政策
李家同/聯合報
統測是進入四技二專的入學考試,今年有七十四%的學生英文不及格,而且有廿七%的學生低於廿分,均標也只有卅六分。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我對這個消息一點都不感到訝異,因為我知道很多高職學生的英文程度是相當低落的。先不要管他們的文法能力,就以生字來說,我知道很多高職生連學校的英文課本都吃不消,每一課的英文生字會超過廿個。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當然是無法應付的。

可是統測的英文考題也實在太不知民間疾苦了,我看了今年統測的英文考題,前幾個題目就有以下這些生字:except、ignore、propose、refuse、negative、contain、control、contract、contact、tropical、visible、bacterial、fever、moisture、associate、receptionist、critical、commercial。我必須承認,我高中畢業時也不見得認得這些字。我有一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讓政府大官都考這份考卷,看看有多少政府官員以及民意代表可以通過這種考試。

連續這麼多年來,我國有很多學生的學業程度不夠好,但是教育部從來不提這件事,他們最大的興趣在於修改各種入學方法,比方說,強調多元入學、強調學習歷程檔案等等。使我感到傷心的是,學生學業程度的落後並不是學生不用功,而是因為小學時就沒有把關。很多國小學生在小學畢業時,英文的廿六個字母都寫不全,所認識的生字又極少,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進入了國中,在英文方面絕對應付不了。加上教育部部定的高職英文課本,即使是餐飲科,也都相當難。

在此很誠懇地請求教育部面對現實,我有以下的建議:

一、我們應該在小學就有把關的制度,一定要做到小學生有足夠的知識,這也是教育部始終沒有做到的一點。

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們的聰明才智是會不同的,辦教育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所有的學生有最基本的學業程度。政府應該辦的是一種最基本能力的檢測,這種檢測不是為了入學,沒有什麼鑑別度。但是學生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考題都未能通過,那我國的教育制度就要檢討了。

從這次統測的英文考試結果來看,我們會下一個結論,那就是政府主辦教育的官員完全不知道學生的程度。如果有人要問他們是否有努力提高學生的程度,相信他們會洋洋灑灑地列出幾大方案。但是只要政府官員不知道教育現場的真相,很多學生對於學習毫無興趣,政府的眾多方案也不會有任何的結果。真希望政府能夠有一種測驗,可以讓他們了解有多少學生連最基本的學業能力都沒有。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社區感染風險增加 安全進出醫院必做重點
醫院裡的細菌幾乎無所不在,盡量不要觸摸、倚靠手扶梯、電梯按鈕、候診區座位、診間的桌椅等,減少衣物被病毒、細菌污染的可能性。如需搭電梯,謹記不要用手指觸碰按鈕,可用筆或鑰匙代替減少沾染細菌的機會。

給岩井俊二的30則提問:關於《青春電幻物語》
《青春電幻物語》在台灣上映即將二十週年,影評人陳平浩提出了三十個問題給岩井俊二導演,從二十年前那片稻田上聽著音樂的少年開始,細數這段時光之中的記憶,有什麼光影與傷害被留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