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07 第499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端午要以母親節為戒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誇口戰略優先,疫苗竟落到仰賴捐贈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航海王崛起 看掌握供應鏈重要性
民意論壇 歐美買明後年疫苗 台灣要趁早
周行一/設特別委員會,大家一起拚疫苗
蔡總統,說好的疫苗呢?
政經盤算 買疫苗失先機
美台防疫合作的弦外之音
921組合屋經驗…公私資源合力 才能成事
別再認為台灣醫療品質很好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轉危為安:向馬德里學封城戰術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端午要以母親節為戒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本周末是端午連假,台鐵說許多人最近紛紛退票,退票率達七成六。這是好現象,顯示民眾知道疫情嚴峻期間要避免移動,以免在不知不覺間把病毒帶給摯愛的親人。

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重要的源頭之一,是許多人在母親節進行家庭聚會。彰化葡萄盤商送貨去萬華後,回彰化辦了母親節大聚餐,造成全家十四人確診。萬華一個女兒回宜蘭過母親節,也導致父母和弟弟確診。另一外送員母親節在板橋與家人聚餐,一家四口染疫;新北里長參加母親節百人盛會,也被獅子會成員感染。

端午節和母親節、中秋節一樣,都是民間珍視的節日,也是家人聚會的重要時光。但目前台灣疫情已經散入社區街巷,許多確診者的足跡難以追蹤;此時如果返鄉探親,極可能助長病毒的傳播。去年耶誕節,美國民眾不顧政府「不要出門」的呼籲,有八千多萬人搭機返鄉或出遊,結果造成一波疫情高峰,平均每天有廿多萬人確診。這是血淋淋的教訓。

最近,「家族群聚」已成台灣新疫情高峰。台中北屯一家族多達廿一人染疫,仍未確定感染源;另有萬華大舅子到花蓮女婿家作客,造成家族十五人染疫。家人相聚,不會戴口罩交談,更容易造成難以防範的破口。有母親節的殷鑑為戒,大家端午節的聚會更要小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誇口戰略優先,疫苗竟落到仰賴捐贈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美國三名跨黨派參議員昨天旋風式來台訪問,在機場與蔡總統簡短晤面,宣布美國將贈台七十五萬劑疫苗,隨即匆匆離台。美國將透過COVAX發送的疫苗,臨時安排由議員親口宣布,對為疫情所困的蔡政府,倒也算是一陣及時雨。但從日本贈送AZ疫苗,到這次獲贈不知品牌的美國疫苗,在在凸顯我國的疫苗過度倚賴外援。蔡政府宣稱自產疫苗是「國家戰略目標」,這個大話,竟是不堪一擊。

對三位美國議員的友好,我們表示感謝。他們此行,主要在與韓國討論產業鏈脫鉤中國及韓國代工美國疫苗議題;臨時撥冗來台「意思」一下,蔡政府應該點滴在心頭。上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赴美與拜登會晤後,取得了莫德納和諾瓦瓦克斯在韓的代工生產合約,分別由三星和SK集團執行。相形之下,蔡政府不斷宣傳美台關係友好,我們卻僅能從COVAX平台分得七十五萬劑美國疫苗,尚且不知名稱。這樣的失落感,豈是參議員匆匆一行所能彌補?

蔡政府的疫苗政策失利,最近因民間、企業和地方紛紛要求自購,更備顯窘迫。分析疫苗供應困窘的源頭,可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第一,在去年疫情平穩時期,政府並未積極布局對外採購,預算僅僅編了一一五億元,毫無企圖。相形之下,新加坡人口僅台灣四分之一,卻寬列台灣兩倍的預算。第二,政府在「國產」、「外購」與「代工」之間游移不定,本應多管齊下,卻在猶豫中喪失良機,最後落得代工落空、外購失利,而國產緩不濟急。第三,民間志願捐贈疫苗原是好事,政府卻刁難設下重重障礙;但國產疫苗若無第三期臨床試驗,即難獲國際認證,將使國人變成疫苗白老鼠。

諷刺的是,就在蔡政府打出「國產牌」以阻攔民間自購疫苗時,執政黨吹捧最力的高端疫苗竟連跌五個停板。這說明,這支國產疫苗的夢想泡泡已被政府吹破。主要關鍵是,在太平歲月,政府可以運用大內宣向人民催眠;但現在台灣確診人數已經破萬,每天都有雙位數的民眾死於疫情,更多人因隔離、禁足、無法就醫而陷於恐慌。蔡政府以為可用國產疫苗的前景來安慰百姓,但生命受到威脅的人,還會相信「未來疫苗」嗎?

因此,當蔡英文喊話說,擁有國產疫苗是我們「國家戰略」的優先項目時;民眾必然會反問:那政府去年為什麼不早日拍板國產疫苗的研發,卻袖手旁觀?當蔡英文說,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供給能量,我們就會處處受制於人時;民眾會問:那政府為什麼不積極在國際市場下單搶購,卻悍然拒絕東洋已取得的三千萬劑BNT疫苗在先,又刁難郭台銘及佛光會等民間的捐贈於後?

試想,當初如果蔡政府順利購入東洋的三千萬劑BNT疫苗,如今全台人民都已至少施打一劑以上;若是施打兩劑,也已有逾六成民眾具群體免疫。如此一來,碰到五月這場本土迅猛疫情,損害即可大幅降低。壞就壞在蔡政府逢中必反,完全不讓大陸代理商復星經手,結果落得自己兩手疫苗空空,讓病毒趁虛而入。而如今,台灣竟只能仰賴其他國家東捐一點、西贈一些疫苗,這哪像「國家戰略」優先項目?又要打到哪年,才能全台解封、全民集體免疫?

表面上看,美國三名參議員送來疫苗的佳音;實質上,卻暴露台灣疫苗裡外皆空的困境。原因沒有別的:蔡政府好說大話,卻不懂務實誠懇之道;對人民傲慢,自己卻依偎在美、日大國的身影下,只能靠別人施捨的小惠來驕其國人。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航海王崛起 看掌握供應鏈重要性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去年迄今台股最大的驚奇莫過於航運股的崛起,三家貨櫃上市公司全數列為台灣50成分股,被投資人稱為航海王。航運股從前幾年的業績平平到今年的大賺,除了股價的議題廣受關注,外界多數將航運股視為景氣循環的谷底反彈,但如果分析航運股崛起的背後因素,就會知道這不是單一產業的業績反轉向上,更預示了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都面臨供應鏈的重組與調整,這不僅是航運單一產業的變化,更是各產業面臨的新挑戰。

近期市場有兩件事反映了供應鏈對產業的重要。其一是中國大陸廣東鹽田港受到新冠變種病毒影響,一度封港。鹽田港是大陸南方最重要的港口,封港影響重大,航商預估延誤至少要14天,比之前預期的12天更長。此時正是大陸製造業出口歐美的關鍵時刻,因為要抓緊解封後的商機,鹽田封港對出口商來說是一大利空。出口商在乎的不只是運費會上升多少,而是何時能將貨物運出去,這就不單只是依靠航商的櫃位與船期資訊就可下結論,而是要有更全面的評估。

遠在美國芝加哥,近期一家全球供應鏈可見性解決方案的廠商project 44受到市場的矚目,這家成立七年的公司最近籌資2.02億美元,相較於該公司之前的幾次融資,此次融資規模快速擴張且受到市場追捧,市值也達到了12億美元。為什麼project 44成為市場話題?因為去年開始該公司營收成長了一倍,客戶涵蓋亞馬遜、沃爾瑪等跨國企業,這些企業在過去一年多來經歷了全球物流業多次無預警的波動、瓶頸與漲價,供應鏈的高度不確定性讓跨國企業亟需一個全新的評估工具。

過去20年來,全球經濟在物流業快速發展下實現了早年豐田汽車最引以為傲的「零庫存管理」,零庫存理念的背後是要靠堅實與穩定的供應鏈來維持,但在這次疫情影響下,零庫存正遭遇嚴酷的挑戰。從日本、南韓、歐洲到美國,全球車廠都面臨到晶片短缺,一個小小的晶片卻造成了整座車廠停擺,這除了凸顯晶片在車聯網時代的重要性,更值得企業主思考的是:我們需要多少的庫存才夠?

今年以來全球製造業CEO都會被問到一個關鍵字:「overbooking」,overbooking代表企業之前的庫存偏低,因此現在除了要補回庫存,更考慮要增加庫存。要不要增加庫存與要增加多少庫存,是現在所有企業正努力找尋的答案。庫存不足會重蹈車廠停工的覆轍,庫存太高則會重演2008年雷曼金融風暴後的原物料崩盤歷史。

台灣在這一波全球供應鏈的巨大變化中看似影響較小,這是因為台商擅長的群聚生產模式,可以快速的找尋到替代解決方案,但未來三個月到一年間,國內正面臨嚴重的疫情社區傳播挑戰。舉例來說,京元電子因疫情停工48個小時,對電子產業供應鏈究竟會有什麼影響,我們就缺乏一個快速與整體性評估;當我們無法分析供應鏈的變化,產業與政府就難以做出正確的應變方案。

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管理和資訊,供應鏈的即時變化,過去並未列在企業最優先的評估項目內。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不會只有一年半載,塞櫃、塞港與塞物流的情況也不會在幾個月內消失。從政府到企業都必須重新評估供應鏈轉變對產業與自身企業可能的影響,包括評估原料抵達產線、半成品出貨到成品輸送到終端,讓供應鏈「可見」與「可預見」,將是未來幾年全球產業布局的新課題。當我們只被航海王股價的迭創新高所吸引時,更應看清航運股股價波動背後反映的市場變化。

   
民意論壇
歐美買明後年疫苗 台灣要趁早
楊秀儀/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副教授/聯合報
台灣目前缺乏疫苗,造成防疫缺口,相同情形歐盟在今年初也遭遇過。歐盟因為認為輝瑞及莫德納的疫苗價格太高,並且對這兩個藥廠製造疫苗的技術仍有疑慮,所以不願意採購,而只考慮採購AZ疫苗,導致在今年第一季時歐盟各國沒有足夠的疫苗可以施打。但在歐盟改變政策,開始採購輝瑞疫苗,並且在AZ疫苗加速生產之下,歐盟各國可望繼英國及美國之後,在六月底有超過六十%的居民接種疫苗,初步達成群體免疫目標。

我們沒有歐盟的政治實力,也沒有歐盟的資源,目前很難確保什麼時候有足夠的疫苗可以施打。因此,借鏡與歐盟的經驗,有兩點值得考慮,首先是歐盟自己有生產疫苗的能力,在疫苗的取得上有更高的自主性,其次是在採購的策略上,及早簽約,確保未來兩年的疫苗供應。

及早採購疫苗的策略,優點顯而易見。台灣今年的情形已經很難改變,但鑑於歐美各國已經開始和輝瑞及莫德納等廠商簽約,採購明年及後年所需要的疫苗,我們也應該考慮,提早和疫苗廠簽約,確保明年及後年有充足的疫苗供應。

特別是因為歐美各國的大量採購,這些疫苗廠商能夠提供給COVAX的疫苗數量受到限制,我們如果仍然依賴COVAX來取得疫苗,恐怕在明年跟後年也會經歷今年相同的情形,使得我們對於疫苗取得的數量、取得的時間、以及接種的規畫安排,都會處於極不確定的狀態。

除了及早採購國外疫苗外,如何確保國內生產疫苗的能量,使我們在疫苗取得上有更高自主性,也至關重要。國產疫苗的效力或許不一定能如國外大廠的疫苗一樣,但是只要普遍接種,仍然能夠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果,有效隔絕病毒的傳染,使台灣能恢復正常生活。

許多科學家都預測,未來很可能會出現比新冠肺炎更為可怕、更為棘手的病毒。所以建立台灣研發疫苗的能力以及生產能量,不僅只是為著應付現在的新冠肺炎,更是為了未來的傳染病,提早準備。

美國政府在二○二○年上半年,就用政府的採購來支持疫苗的研發。當時疫苗研發能否成功,仍在很不確定的狀態,但是美國政府仍然採購可能無效的疫苗,來建立美國藥廠疫苗研發的能力、加快研發的速度。這是美國在防疫政策上,最得到大家稱讚的一項措施。相對於歐盟,使得美國在疫苗的生產及供應上明顯領先。

以目前各國政府及專家們的共識來看,新冠肺炎仍然會是未來幾年需要嚴肅面對的傳染疾病。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不可缺乏的武器,希望政府在疫苗採購上,能夠及早為明後年規畫,並加速採購。不僅是要採購國外的疫苗,更需要在支持國產疫苗上,有更明確、更有力的政策,才能使我們擺脫依賴國外疫苗的困境,在防疫的策略上更為周延、更具自主性。

   
周行一/設特別委員會,大家一起拚疫苗
周行一/聯合報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台灣面對其他國家去年就必須做的痛苦抉擇:封城抗疫或維持經濟開放。封城可以迅速降低感染人數,甚或消除感染的情形,但是經濟活動基本上會消失,對社會的打擊很大;維持經濟開放可以避免經濟垂直墜落的慘痛情形,卻會延長病毒持續感染人民的時間,對經濟也是不小的負面打擊。

去年美國總統川普選擇的是儘量讓經濟維持開放,但是付出的代價是四千萬人感染,六十萬人死亡,他最主要的策略是支持企業及研發機構在最短的時間中開發出疫苗,期望只要疫苗出現的時間縮短,即可以減緩人民感染的數目與機會。

結果美國在去年十一月就開發出了疫苗,拜登總統上任以後立即以一千六百億美元相關經費迅速施打疫苗,以美國幅員之廣,能夠在五月初已有超過四成的民眾完全接種完畢,造成勞動節時群眾正常外出慶祝,穿梭機場,而且可以到球場及各種公共場所娛樂。美國是已開發國家當中最早從疫情中復甦的,這與在疫情發生前已經有很好的經濟表現,及能夠迅速地往群體免疫的方向邁進有極大的關係,這個經歷很值得我們參考。

台灣社會有共識,疫苗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封城是一個無法想像的選項,如果施打疫苗的速度不夠快,可以想像我們會跟歐美國家一樣,疫情會在舒緩及嚴重的狀態中不斷循環,雖然不致造成經濟活動完全消失,但仍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例如有可能暑假後開學的時候,還是有人感染,造成學校必須經常停課,或者是老百姓不敢到公共場所消費,即使後來達到群體免疫,會像美國的情形,經濟開始復甦,卻很不平衡,有一批人,尤其是服務業從業人員,受到非常大的打擊,而迫使政府加碼紓困,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例如拜登總統的一點九兆美元紓困方案。

我國政府的最好策略就是以最短的時間拿到最多的疫苗開始施打。報載政府已經定好方案,希望能夠很快開始每一周打一百萬劑,可是必須要靠疫苗到位才能執行這個計畫,而蔡總統也已經宣布會跟大家一起合作爭取疫苗,好消息是日本提供一百廿四萬劑給我們,美國也會提供協助;不過以美國的經驗,已經打過兩劑的人,六個月以後可能必須再補一劑。

為了避免緩不濟急,政府的當務之急應是設立一個疫苗爭取委員會,聚集各界願意主動跟政府合作爭取採購疫苗的團體與社會領袖,商討如何一起趕快拿到疫苗。隨著國產疫苗漸漸研發出來,而且民調顯示有近兩成的民眾願意打國產疫苗,配合國外疫苗趕快進到台灣,我們有可能在年底以前達到群體免疫,這是讓台灣今年能夠達到主計總處預估的五點二五%亮麗經濟成長率的唯一辦法。(作者為政治大學教授)

   
蔡總統,說好的疫苗呢?
陳長文/納稅人(台北市)/聯合報
防疫視同作戰,當這場戰爭才正要開打,全民卻赫然發現政府居然沒有足夠的武器(有效的疫苗)!沒有疫苗,我們拿什麼來防疫?近日媒體拍到機場出現大批「逃難」潮,要到美國、大陸尋求生而為人的疫苗保護,顯見台灣已從Taiwan can help淪落到Taiwan needs help!可悲的人民,可恥的官僚。

據報導截至日前,台灣採購且到貨合計AZ、莫德納僅約八十七萬劑,難怪陳時中部長在記者會中不僅脫口稱日本捐贈是「及時雨」,更誠實表示:「日本的一二四萬劑疫苗是這幾波來最大的一批!」然而,陳部長比誰都清楚,眼前疫苗總量仍遠遠不足!請問身為三軍統帥的蔡總統,救命的疫苗呢?

一、 拍胸脯掛保證的疫苗何在?

陳部長去年十二月卅日記者會中說:「指揮中心手上有把握的總共將近二千萬劑、總目標一定要超過三千萬劑」、「最早可以供貨的期程是一一○年的三月」、「後期我們期待國內的疫苗可以跟上來」等。然而,蔡總統在五月卅一日談話卻說:「這段期間,疫苗市場的供需有很大的落差,供貨也相當緊張。」陳部長的話言猶在耳,請問蔡總統及神隱多日的蘇院長,究竟是陳部長說話不算話,還是這些疫苗本就是「芭樂票」?

蔡總統曾親口說:「病毒才是我們的敵人」,但敵人已因政府失能而大軍壓境,政府未「及時」提供「適格」疫苗並造成同胞傷亡的責任不僅要追究,更重要趕緊拿出疫苗來。當前只要是WHO認證的都是合格疫苗(包括已接種逾七億劑並已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的大陸國藥及科興疫苗)。依大陸物品輸入辦法,疫苗是「原則禁止,例外許可」項目,政府應設法「專案核准」、沒有阻擋的理由。記住,敵人是「病毒」不是「疫苗」,疫苗才是能為我們打敗病毒的可靠盟友。蔡政府萬萬不可「以疫仇中」,再次認錯敵人,害了人民!

二、 蔡政府應該向新加坡政府學習

五月卅一日蔡總統舉行記者會,卻是忙著「辯駁」「炒股疑雲」,並稱讚仍在研發的國產疫苗「是我們國家『戰略』的優先項目」,不當影響(undue influence)國產疫苗「核准」的「藥政」法定程序。

就在同一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發表談話表示:一、「年滿六十歲的人可以隨時走進任何接種中心,當場接種、無須註冊」;二、「六月份隨即開始為學生接種疫苗」;三、「在八月九日新加坡國慶日前每人均至少接種一劑」;四、「這樣將讓他們放心」。

兩位元首的高度及治國能力頓時高下立判!筆者企盼台灣人民能像新加坡人民一樣,有一個真心照顧百姓、說到做到的政府!

最後,陳部長的發言已不可信,身為三軍統帥的蔡總統有義務即刻在電視機前告訴百姓:

第一, 未來我們所需要的三千萬到四千萬劑的疫苗在哪?

第二, 全民接種具體時程為何?

第三, 兩個月內可以完成全民接種計劃?

蔡總統已無連任壓力,還有什麼國家大事能比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肆虐的此時,讓人民安心並確保他們健康平安更重要?請蔡總統該一肩扛起!

   
政經盤算 買疫苗失先機
莊奕琦/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聯合報
避免病毒大流行造成大量的死亡,唯一的解方就是注射疫苗。

自去年底出現疫苗至今近半年了,根據Our World in Data最新統計,全球疫苗已經完整接種人口為四點四八億占全球人口五點八%,至少接種一劑的為十一點二%,先進國家的接種率也都在卅%以上。而台灣接種數量為六十二萬劑,只占總人口二點七%,完全接種人口則微乎其微。台灣疫苗購買和注射的速度真的太慢了!

台灣上半場對疫情的控制看似有為有守,下半場卻荒腔走板。如何解釋由疫情的全面掌控到疫情的潰散失控,台灣從防疫的優等生變成防疫的後半段放牛班?為何大有為的政府突然轉變成失能的政府?兩者看似無關,實有因果關係。大家都知道防疫只是守備,疫苗才是真正的解藥。上半場疫情的控制穩定是可以提供給發展疫苗需要的時間。所以一旦疫苗發展出來應該就要及時地搶購供民眾注射,打出一場完美的抗疫仗。但為何會流失購買疫苗的先機呢?

第一個可能原因是政治因素阻擾,買不到。政治因素阻擾可說是最廉價的藉口,阻擾因素當然指的是中國。惟目前安全且有效性高的疫苗主要都是由歐美先進國家的私人藥廠研發生產,民營企業利潤導向,況且也不是只有一家藥廠獨占,而是有多家開發出疫苗在競爭。

以色列全國五一四萬人口中有高達五十六%完整接種疫苗,主要乃因國家願花重金與提供藥廠接種醫療資訊的靈活政策即時買進疫苗所致。台灣不是沒有錢買,兩劑疫苗約台幣一千元來算,以二千三百萬人接種也不過需要二三○億元。就算花個三倍價錢為六九○億,比起動輒幾千億的紓困計畫金額,乃是小數,何況台灣有全民健保制度提供完整的接種醫療資訊更具優勢。顯然政治阻擾不是疫苗取得的關鍵因素。

第二個可能原因,是因為台灣疫情防守太成功而鬆懈了。人民或許可以鬆懈心防,但專業的疫情指揮中心,不會不知道注射疫苗的重要性。疫情防守太成功正好是給政府有充足的時間去購買疫苗!既然知道疫苗是解決疫情的解方又有充分的時間去購買疫苗,但為何卻延遲購買的時機?

第三個可能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國產疫苗產業,拖延應注射時間讓國產疫苗有機會發展。拖延注射時間最好的藉口前提就是維持疫情可控制性的時間越久越好。這是為什麼一開始就不要進行全面普篩,以免暴露民眾真正的染疫程度,會增加要求盡速購買疫苗的壓力。只要疫情可控的時間延長,採用國產疫苗的機會就增加。因此反對全面的普篩和延遲購買國外疫苗,就成為這次防疫作戰的主旋律。

政府扶植國內產業的用心可以理解,但是當遇到疫情大流行時,人命關天一切防疫應該以人民的生命為優先。發展國內疫苗和及早購買國外的疫苗可以同時進行,不應該有私心,生死關頭,政府和民間理應同島一命,齊心爭取購買疫苗,減少枉死的冤魂。而國內疫苗發展的成功不應該局限在國內市場的利益,而是面向國際市場的規模利潤為導向,同時也可以提供世人多一種疫苗的選擇,幫助全人類,Taiwan can help。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應該以蒼生為念!

   
美台防疫合作的弦外之音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聯合報
美國三位聯邦參議員譚美、蘇利文與昆斯六日訪問我國,除彰顯美台防疫合作之外,也有一些弦外之音值得關注。

首先,美方在三位參議員訪台前宣布,拜登政府贈送我國七十五萬劑疫苗與防疫物質,以凸顯美台攜手合作共抗新冠疫情的努力。

由於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酈英傑五月廿六日發表卸任演說時表示,台灣因確診人數與死於病毒人數偏低,不是美國援外疫苗優先發放的國家,還要求蔡英文總統趕快另覓貨源,以解燃眉之急。此話一出,全國不分藍綠都為之譁然。因此,三位參議員此時訪台,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有為蔡政府「解危」的政治意涵。

其次,這次訪問我國的三位跨政黨參議員都是台灣老朋友,也都為台灣這次向白宮爭取疫苗出過力,足以彰顯美國國會山莊跨黨派友人對台灣的鼎力支持。

共和黨籍參院軍委會成員的蘇利文二○一六年曾隨時為聯邦參議員、參院軍委會主席的馬侃訪問我國。民主黨籍的昆斯不僅在二○一九年「台灣關係法」四十周年時訪問我國,也是「台灣保證法」與「台北法」的提案人之一。

民主黨籍參院軍委會成員的譚美表示,她與其他參院同事向白宮力爭,表示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夥伴,也是美中疫苗戰不可或缺的一環,拜登政府才同意台灣為援外疫苗最優先發放地區之一。她對促進美台貿易與安全合作也一直不遺餘力。

第三,由於他們此行時間緊追,只能做三小時的「旋風式訪問」,並因避免與人群接觸,活動範圍僅限於松指部貴賓室:因此才要求蔡總統「破例」到松指部會晤。

由此觀之,三位參議員此行的任務絕對不會是「事實訪查」,最多只是與蔡總統針對美台深化關係、印太戰略工作協調,防疫合作交換意見與相互聽取簡報而已。

最後,三位參議員這次原先計畫參加六月初在新加坡舉行的年度香格里拉會議,後來該會議疫情取消,他們才改往南韓和台灣訪問。

值得注意的是,三位參議員所搭乘的專機是美國現役的C-17戰略運輸機,也是該型運輸機首次飛到我國,軍事意涵非比尋常。

二○○九年莫拉克颱風襲台,美國軍方曾派運輸機運送救難物質來台。二○一五年,美兩架F-18戰機因機件故障迫降台南機場,次日美又派一架C-130運輸機攜帶修護工具來台。事後,中共表示希望下不為例。

這次美國派遣戰略運輸機來台,戰略的意涵更強,似乎向北京暗示,中方愈是軍機擾台,美國就愈會力挺台灣。

   
921組合屋經驗…公私資源合力 才能成事
李建中/中央大學榮譽教授、行政院/聯合報
九二一大地震後,所有中央部會副首長都奉派進入災區協助救災事宜。我在位於台中的總部負責安置組,協調安置災民。當時各方都積極展現善心,慷慨投入組合屋的興建。經過統計,所有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承諾的組合屋總計高達萬餘戶,如果全數興建勢必過剩,造成資源浪費。

政府單位興建組合屋,固然可運用公有土地,但是經費的籌謀及工程的採購發包都需經過一定的程序。民間團體則有充裕的資金,工程發包程序簡單而有效率,但苦於沒有土地。兩方面都有困難,但又處於競爭態勢。政治上不同立場的人交相指責,使得善心的落實更增困難,寸步難行。此時,我奉長官指示,召集有意興建的各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協調政府單位出地,民間團體負責經費及興建,終於化解困難,逐步推動,完成五千餘間組合屋。待分配完畢,事實上尚有剩餘,於是開放非災民的低收入戶甚至無家可歸者申請入住,充分利用資源。

在這件事上可知,若充分利用公私資源,通力合作才能成事。否則不解決問題而在程序與規定中打轉,反而誤了大事。善心的競爭讓不同立場的人在資訊不完整的狀況下各抒己見,造成社會的不安更非社稷之福。

面對如今獲取疫苗的困境,似有類似之處,特陳述歷史供參。

   
別再認為台灣醫療品質很好了!
楊哲銘/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聯合報
這波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疫情爆發,死亡率快速攀升至百分之二點五,高出全球平均死亡率,令人怵目驚心。

死亡率高反映了治療效果不彰,其中瑞德西韋是目前唯一被核准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但媒體不斷報導病人苦苦等待,許多人全家確診,重症的家人等了一周卻遲遲等不到瑞德西韋,家屬滿腹疑問,難道國內藥量不夠嗎?指揮中心則回應,藥量是足夠的,過去因為審查關卡較多需要一些時間。翻成白話文就是讓你很難用到,當然都夠用。

治療效果不彰之外,國內新冠疫苗也短缺,近日較令人振奮的消息是日本捐贈一二四萬劑、美國捐贈七十五萬劑疫苗。我們雖然很感謝美日伸出援手,但這個短缺現象也令人憂心忡忡。因為台灣幾乎就跟多數開發中國家一樣,等待援助,這跟我們一直覺得在醫藥衛生上,台灣應該是援助國而不是受援助國的形象,落差太大。

二○一八年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發表了一篇全球健康照護品質評比的論文,台灣的醫療品質意外在全球僅排名第卅四名,不及鄰近的日、韓。當時因為國人習以為我國健保制度被譽為世界第一,輿論對於這個結果大加撻伐,認為研究方法有問題者眾,現在看來好像真實反映了台灣的醫療品質。

「世界人權宣言」將醫療和食物、衣著、住房列在一起,是基本需求的一環,確立了健康是基本人權的地位。這也是台灣為什麼把全民健康保險明列在憲法增修條文之中,因為健康也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

健保開辦之後民眾滿意度很高,國際上也讚譽有加,但是保費很難調漲,沒幾年就陷入需要非理性的減少支出。民眾厭惡調漲健保費,所以健保設計了總額預算,這個總額預算制度只限制醫療機構而不限制民眾的就醫行為,政府投民眾所好,一直強調錢不是不夠用,只要醫療機構去除浪費跟過度醫療就好。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人民習慣廉價的醫療,政府變得不敢投資醫療。

不是說節流不重要,但只節省不投資會讓醫療品質退化。台灣的健康成就這些年來靠醫療界左支右絀勉強維持,已如逆水行舟,這次疫情就像潮水退去,讓我們必須面對裸泳的自己,吝於投資醫療保健,台灣的健康人權已經倒退,醫療品質也失去往日的光環。

這波疫情固然兇猛,但是跟去年同期歐美面對的慘狀已截然不同,就是因為已經有了疫苗。撐個一季、半年,疫苗的覆蓋率勢必會提升,疫情總會過去,但我們千萬不要忘了這些日子每天聽到屢創新高的死亡個案數,應該改變享受廉價醫療的心態,投資健保才可能擴大醫療量能確保醫療品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轉危為安:向馬德里學封城戰術
魏國彥/聯合報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封城」被視為最有效遏止病毒蔓延的措施。受限於地方自治與行政管理的慣例,許多城市一聲令下,不得不把未受影響的疫情冷區也框列進來,影響人民生活與經濟活力甚鉅,這也使得眾多城市猶疑不決,首長難以下封城禁令。

然而,所謂「封城」的英文原文blockdown意思僅只是「封鎖」,而封鎖的範圍不盡然就是以都市邊界為範圍的「封城」。西班牙馬德里在去年第二波疫情高峰期中推出了新的封鎖戰略:他們將都市畫分出許多「基本健康區」,每個區的平均人口約兩萬三千人,當該小區十四天內確診人數超過二百卅人時(流行率大於百分之一),該區就進入「封城」狀態,人民不准外出,不准離開該區。這個方式被稱為「周邊封鎖」。

馬德里的疫情遠比台北、新北市嚴重很多,篩檢塞車,只好用每兩周統計一次的數字來顯示確診數,高峰期時十四天內每十萬人有八百人確診(流行率百分之八)。九月廿一日起若干小區實行「周邊封鎖」,到十月十九日(四星期後),該等小區的感染率就掉回到未實行「封城」的「對照組」相同水平,被視為抑制病毒蔓延的有效手段。

馬德里是西班牙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西班牙人的熱情隨興,「保持社交距離」與「戴口罩」執行不易,以致新冠肺炎大流行,今年以來又有第三波來襲,這使得馬德里市的選擇性「周邊封鎖」到底有沒有效受到質疑。然而,我們可以從馬德里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病毒的傳播並不理會縣市邊界,人民的行動也不會乖乖地停留在自己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當我們防疫措施拘泥於以行政分區為界線,看來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因為敵人(病毒)的流竄並不以地方行政區指揮官的轄區與意志為轉移。

二、可將城市打散成每五萬人為單位的「健康小區」(台北市大約有五十個),每日做確診病例數統計,配合醫療資源、行業形態、年齡分布等資訊疊圖,以「地理資訊系統」產出圖資,顯示各小區的動態變化,而成為縣市首長與衛生、民政、警務單位的參謀作業基礎。

三、律定感染率警戒線,一旦超過警戒值,就將該小區律訂為「感染熱區」,進行「周邊封鎖」。

四、中央下放防疫權限(如同西班牙),不同縣市因地制宜,會有各自的律定與作為,在疫苗來到之前,可看出防疫成效高下,而為其他縣市參考仿效。(作者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台塑生醫如何讓檢驗量能提升上千倍?
「邊境開、不開?」隨著全球疫苗陸續開打,此項議題又再度浮上檯面。邊境究竟何時開放?預計不久後就會有答案,但進入國門的中和抗體檢驗,也是重要關鍵,台塑生醫如何做到讓檢驗量能提升上千倍?

7個胃癌高風險因子 你中了幾個?
透過臨床案例統計數據,可以知道罹患胃癌的病人中,多數跟這7個危險因子有關,其中除了家族史、年紀與性別是命中註定外,其他的都可以靠後天努力盡量去避免,因為大部分誘發胃癌的因素,都和一個人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等模式高度相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