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現在,由於全球疫情嚴峻,高科技產業缺貨持續,尤其是晶片,甚至驚動各國政要致函台灣政府希望能優先爭取到產能。另一方面,由於國內疫情在近期爆發,疫苗缺乏的問題立即浮上檯面,不僅各方希望儘速跟國際疫苗大廠爭取貨源,更引發許多對國產疫苗產業政策的激烈討論。
基本上,半導體產業在我國已成為護國神山,支撐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半邊天。這要從1970年代說起,政府開始從工研院啟動一系列的技術引進計畫,配合科學園區成立,逐步將這些成果和人才推動成立公司,加上各項財政、創投優惠措施,形成產業聚落,而後有完整的產業鏈,這個過程將近半個世紀,今天看到全世界追著台灣要晶片,回想這段產業史,過程篳路藍縷,終究開花結果。
另一個案例是,1984年科學園區成立初期,政府也扶植了一家疫苗生產公司:保生製藥。保生主要由開發基金、交通銀行、中央投資公司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所投資。保生的董事長是由當時生技中心董事長汪□定兼任,這樣的投資陣容一看就知道是政府策略性推動的關鍵領域。
保生當時成立也如同積體電路一樣,先從國外引進成熟技術,所以從法國巴斯德藥廠引進肝炎疫苗技術。但發展疫苗產業和電子產業不同,需要以國內市場先練兵,有了實績通過檢驗,才可能出口。剛好政府自1986年開始針對新生嬰兒施打肝炎疫苗,如果衛生署願意購買國內疫苗,那麼這項產業政策或許就有實驗場域可以練兵。
導致這個過程破局的原因,一是第二代疫苗技術剛好出來,新的技術更為安全;另一是有利益團體介入,衛生署最終沒有採購國產疫苗。保生公司於1996年宣告解散,我國繼半導體和資訊產業之後,計劃推動生技產業的理想也告中挫,殊為可惜。
不過,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並沒有因為保生的結束而中斷。1997年行政院啟動第一屆生物技術產業策略(SRB)會議,引發新一波民間投資熱潮。2001年,陳水扁總統執政加上各界的建言,政府投入生技產業的經費成幾何級數成長,成就了近20年生技界的榮景。從那時開始政府除了大幅增加科技預算外,竹北生醫園區的構想,衛生署有關藥證審查的組織和法規的修正,2007年,更通過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都說明了政府的積極投入。
如果根據張忠謀先生對護國神山的定義,亦即對全世界重要且有高市場占有率的行業,其次是要有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生技產業未來有沒有機會成為我國的護國神山,還有待觀察。不過這個護國神山的定義相對於半導體以外的產業來說有點高,如何培植更多隱形冠軍或護國群山涉及我們的條件和發展策略,不論如何,生技產業應該繼續努力。
前些日子韓國文在寅總統訪美,提出晶片換疫苗,結果韓國承諾到美國投資半導體廠生產晶片,換取美國授權疫苗可在韓國製造;同時在其國內也公布半導體策略,擬在未來十年投入4,500億美元打造韓國成為全球最大晶圓製造基地,三星電子也宣布在2030年前在非記憶體晶片投資1,511億美元(171兆韓元)。而根據國際媒體報導,韓國三星生技代工生產莫德納疫苗,SK生技也與Novavax簽署疫苗研製生產備忘錄。韓國抓住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加上新冠疫情的絕佳契機,創造出未來十年的產業發展機會。
平實而論,同樣是晶片與疫苗,我們談的是如何度過眼前,韓國一樣受疫情所困,但他們談的是如何布局未來,且雙方已有領袖級的共同聲明。格局視野不同,結果就會不同,台灣真的應該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