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院會3日通過2,600億元的紓困4.0特別預算,約占全部4,200億元的62%,預計有730萬人次(占人口的31%)受惠。除了去年已經申請的受困者可繼續獲得補助之外,個人部分新增的有擴大自營工作者補助範圍,以及國小以下孩童,將發放「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每名孩童1萬元。事業紓困也新增商業服務、觀光、交通、教育、藝文、長照托幼等六大行業。
在立法院都還沒有審議預算之前,去年申請通過且有留存摺資料者,從4日開始補貼金就直接匯入戶頭;今年新申請的民眾可自7日起上網申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勞工紓困貸款,則從6月15日開始受理申請,可見蘇內閣在紓困方面的行政效率確實明顯提速,強過防疫方面的嚴重失能;相信這也是經過去年的口罩之亂、紓困之亂、振興券之亂之後,蘇內閣所累積的慘痛經驗及學習到的寶貴教訓。
但是,快速的紓困行動,也馬上引起更多數民眾的不平之鳴。因為此波疫情是政府在防疫上失能而延燒成全國三級警戒,整個社會、經濟受創,全民受害。看到31%的人領到62%的紓困金,剩下的69%的民眾第一個質疑,就是「同樣受困,為什麼他有紓困金我就沒有?」例如,許多家裡有國高中生的家庭,就不明白為何國小以下孩童才有家庭防疫補貼,教育部也講不出任何道理。
第二個質疑是,官員都說這波紓困盼能讓國人度過5月至8月的難關,是否編列第二波紓困4.0預算,將視疫情發展而定,則當初加碼2,100億豈不是隨興而為?而就算將來擴大紓困範圍,但預算只剩下38%,杯水車薪又起得了何效果?又可曾想過300多位國人無辜犧牲生命的慘痛損失,更應該優先予以補償?
業界也怨聲載道。連鎖店約2,300家門市,大多數為餐飲業,因禁止內用而幾近停業,紓困4.0並未針對企業損失補助,卻將員工薪資補貼混為對企業的「營運補貼」。旅遊業者更是氣得炸鍋,抱怨今年疫情衝擊更嚴重,國內觀光完全歸零,交通部紓困竟比去年還差,企業還不如裁員,讓員工去領六個月的失業給付。如今用所得稅申報資料篩選,豈不是讓享受資本所得免稅的高所得者也領到紓困金?
由此可見,蔡政府還停留在紓困3.0之前的情境和心態,只知從速發放金錢來執行紓困4.0,忘了此波疫情及其產生的衝擊遠比去年慘烈,不到兩個月期間就讓確診人數超過萬人,且2.4%的致死率是全球最高,使無辜死亡的人數激增,心理恐慌的衝擊已經擴散到生活層面和整體經濟。紓困4.0應該重新盤點民眾的需要,檢討支出的分配比重和優先順序?
紓困3.0以前,防疫的支出比例低於紓困和振興,疫苗相關支出竟然只占3%,已是本末倒置。此波疫情又讓民眾看到疫苗短缺的危機和蔡政府的無能,結果紓困4.0的疫苗預算也只有264億,占4,200億元的6.2%而已,這哪像是決心抗疫的積極作為?醫護人員已經大批出走,還不趕快撥款改善這些犧牲奉獻的醫護人員的微薄待遇?
蔡政府難道不知道,新加坡、以色列就是提早編列鉅額預算,再貴也要即時搶到疫苗,靠正確的疫苗政策,而能夠及早從疫情中脫困,進而減少紓困和振興經濟的支出?台灣現在已到喪失無辜寶貴人命的緊急時刻,蔡政府還想在疫苗上省小錢,難道不知道防疫失敗,反而要花費更多錢來辦理紓困、振興,從而又陷入當前的惡性循環困境?柯文哲市長先說市民免費打疫苗,蔡總統才跟進喊免費打疫苗,不就凸顯蔡政府原來就沒有讓國人免費打疫苗的打算。如此心態如何讓人民信任蔡政府未來的疫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