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11 第50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連浮屍也確診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快馬搶救晶片,也要用心救人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疫苗產業 莫忘前車之鑑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線城市發展緊追六都的啟發
疫苗公共財 不該是政治奢侈品
畫中有話/期待政府的「雞腿」
觀光紓困 看得到吃不到
陳亮恭/說好的新冠嬰兒潮變嬰兒荒
國產疫苗解盲成功? 百姓成小白鼠
拒絕外國投資疫苗 目光短淺
為國產疫苗捨代工 不智之舉
政府無能 逼人民搶疫苗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連浮屍也確診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電視台攝影師倒臥廁所猝死,經採檢確診;兩天前一位自媒體人自戕,採檢後也確診。上月底,北投河邊漂來男浮屍,法醫一驗竟又是確診。也有不是死後確診的事件,摩托車騎士發生擦撞,警方協助送醫;次日查出當事人確診,員警必須自主隔離。

這些場景,差不多已是偵探電影情節了,有一條幽暗的線索等待當代福爾摩斯揪出真凶。然而這不是推理劇,凶嫌人盡皆知,除了病毒,無能的指揮中心難辭其咎。

河上漂浮屍的事件,在平時,終年也難得一聞。而浮屍就正巧是新冠確診者,這機率能有多高?那麼再問:一個月內兩具浮屍都是確診的機率多高?這不是假新聞,五月底的男浮屍並非首例,五月中即有一具女浮屍被發現確診。

騎士車禍後確診,網友點評說「一言不合就確診」,並不好笑。背後的真相是,台灣無症狀者已多到防不勝防。儘管醫界給了個「快樂缺氧」的喜感標籤,但缺氧猝死會是快樂的事嗎?無法道別的親人不會哀傷嗎?

隨便猝死的民眾都確診,這當然不是推理劇,問題卻出在推理。陳時中的理論是:普篩會篩出偽陰性,所以不能普篩。這是哪裡修來的邏輯?為了避開少許偽陰,□可放過大把真陽,病毒不全台亂竄才怪。鴕鳥式防疫,竟讓人民不幸溺死都逃不了確診!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快馬搶救晶片,也要用心救人命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疫情連環爆,兩個趨勢預告疫情危機:一是台灣死亡率超過全球平均,近兩成從發病到死亡僅三天;二是病毒攻入竹苗科學園區廊帶。蔡政府對死亡率超英趕美冷漠以對,蔡總統則親自上馬指揮抗疫,雖對染疫致死者表示不捨,但她的重心放在半導體產業鏈的保衛戰,除盯傳統市場人流,並未以元首高度提出有效對策。

中央政府出動防疫搶救竹科晶片,對照雙北首長獨力奮戰,還得閃躲綠營側翼拉扯,讓人看到政府的冷酷無情。竹科疫火亂竄,政府面臨是否讓移工先於國人接種疫苗的兩難,人命輕重的選擇題,挑起疫情裡最深的矛盾。

病毒戳破「超前部署」的謊言,防疫治理無方,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無法保障公平的生存機會。出國打疫苗的人潮,官員特權搶注射,與困死家中的病人形成怵目驚心的對比。國產疫苗成敗未定,已有人炒股致富;但政府卻阻撓民間購捐疫苗,寧可淪為「疫苗乞丐」。近日社群平台上熱議兩件事:一是有人全戶多口染疫在家等死,一是竹苗移工停工領全薪,但本勞卻得冒險上班,還擔心染疫連累家人,按時繳稅卻永遠不符申請紓困。網民以「同倒一命」譏諷高官「同島一命」的口號,表達台灣的相對剝奪感。

蔡總統出動軍方在新竹科學園區協助普篩,一採陽即送加強版防疫旅館,確診則送集中檢疫所,確保百分百分流隔離,全力讓生產鏈「清零」。反觀重災區的雙北市,全靠兩位市長冒著「逆時中」的政治壓力對抗病毒,直至到院前死亡的慘劇頻發,才得到指揮中心調度床位北病南送。「缺床」、「缺疫苗」之外,還有重症者「缺藥」問題,指揮中心直到擋不住企業壓力,才鬆口「鼓勵」居家自主快篩。

總統急令搶救晶片,指揮中心則被病毒追著跑,坐視人命消逝在破漏的體制黑洞。人民為何得不到政府的積極保護,難道人命不如晶片?半導體生產鏈是護國群山,保護科技廊道當然是必要的;但在三級防疫警戒下,許多正常經濟活動無法進行,更多普羅大眾失去維持生計的能力,政府的防疫措施卻從不為他們著急。美日贈送疫苗相助,官員大吹外交法螺;但國人和民間團體要捐購疫苗,政府卻極力刁難。一手貶抑國人的善心,另一手彰揚外人的友誼,這樣的政府到底在想什麼?難道倚偎在「抗中聯盟」旗幟下,台灣疫情就能霍然消退?

美日視台灣為抗中要塞,不等於要為台灣人民安危負責;蔡政府竟把區區外交禮物當成「抗疫神藥」來用,令人驚愕。疫苗是救命物資,政府不積極洽購,卻將之連結地緣政治,一手阻攔郭台銘捐贈BNT疫苗,一手接受美日疫苗。這難道要把人民選擇權奉送大國,作為美中疫苗外交戰的籌碼?

蔡總統宣示七月施打國產疫苗,幫高端護航股價,遭譏對上百確診者死亡視若無睹;她才利用指揮竹苗抗疫的機會,稍示關注年長染疫者死亡數攀升。但指揮中心對無頭社區感染問題迄無對策,寧可調臨時病床也不願設置隔離收治醫院,只因不願以大陸「方艙醫院」為師。但蔡總統可效法大陸普篩竹科,卻不准地方設野戰醫院;抗中抗成自我設限,還保什麼台?

三級警戒已經兩度延長,確診及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疫情看不到盡頭。蔡政府開了那麼多支票,頻頻跳票,兌現的能力在哪裡?人民飽受病毒與經濟凌遲,蔡總統除了搶救晶片,也要摒棄私見拿出良策,加緊從病毒風暴中搶救人命。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疫苗產業 莫忘前車之鑑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國內新冠疫情惡化,確診和死亡人數急遽增加,許多民眾抱怨政府為扶持國內疫苗產業,刻意延遲進口先進國家疫苗,甚至阻礙民間進口疫苗自救,還有人懷疑政府在配合炒作疫苗股票。這種怨懟造成社會分歧和爭論,讓原已分裂的社會更加對立。

從結果來看,政府的疫苗採購時程的確晚了國際間好幾個月。這很有可能是在當時國內疫情和緩、為協助國產疫苗發展,所做出的「高風險」決策;但長期以來,國內在產業政策上的失策狀況,絕對不止這個案例。而且,如果愛國意識強烈、以發展本土產業為單一目的的話,那這次的「疫苗事件」很可能不是最後一次,幾百條人命也白白犧牲了。

二次戰後,被殖民國家紛紛獨立,反對殖民的拉美經濟學家發展出一套「依賴理論」,認為先進「核心」國家和後進「邊陲」國家間所形成的關係,基本上是一種「經濟剝削」,只有降低或斷絕這種經濟關係、保護本土民族產業,才能脫離帝國主義人為創造的「不平等交易條件」帶來的剝削,自力發展成功。

然而,對幅員廣大、內需可期的巴西、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這種閉鎖策略的確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東亞的新加坡、香港、台灣、南韓,卻發現在國內市場狹小之下,這種策略很快就走到了盡頭;所以在1960年代陸續放棄,改採「外望導向」的發產策略,亦即降低關稅、獎勵出口,以全球為經濟腹地。到1970年代後期,四個經濟體在經濟上的卓越表現,已將那些「內望導向」的國家遠遠拋在後頭,贏來了「亞洲四小龍」美譽,但其過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任何保護的解除,都意味著「利益重分配」,面臨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包括發動輿論對「不愛用國貨」等同「不愛國」的民族主義批判。

雖然四小龍都在60年代改變經濟策略,但克服障礙的決心和理念還是有所差異-新加坡和香港完全開放,將關稅幾乎全部撤除;但台灣和南韓卻在愛國意識和資本家牽絆之下,保留了局部關稅或配額保護。例如,新加坡在70年代後期,發現汽車裝配業缺乏競爭力,狠下心來完全撤除汽車進口關稅,不惜讓原有的賓士汽車倒閉;但全力打造優異的投資環境、提供誘人的租稅優惠來吸引外資,成功地讓「人均外資流入量」領先全球,也讓資源自然流向最有潛力的產業。新加坡不區分企業是本土或外來的,只要能帶來技術、創造就業、沒有汙染、誠實繳稅的都是好企業。但台灣和南韓卻繼續保護,使得後續面臨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強化國際競爭力時,面臨了國內長期受保護、畏懼國際競爭產業的強烈反對,也引發政治動盪和政黨輪替。台灣到今天,已經為汽車產業投下難以計數的保護成本,但換來的卻是本土汽車業正在完全崩解。

幾十年發展策略差異,所造成的經濟效果,現在已清楚浮現:新加坡2021年在IMF估計的人均生產高達6.4萬美元、香港4.9萬美元、南韓3.9萬美元、台灣3.2萬美元,大致和四地汽車關稅率的高低排序(0%、0%、8%、17.5%)類似;沒有「浪費」資源在這個產業的星港,享有更高的所得水準,而保護低於台灣的南韓,汽車產業也發展得較台灣更好。更有趣的是,南韓現代汽車去年底宣布將在新加坡投資汽車業,規劃到2025年將生產三萬輛電動車,其中三分之一供應本地,其他的供作出口。

新加坡在條件自然成熟之下,吸引德國BioNTech在日前宣布,將在星國設立mRNA疫苗廠,並設立區域總部。台灣的疫苗產業,若因缺乏自信、一定要有本土產業,而可能重複汽車業的發展軌跡;衍生的成本、效益和風險,包括人命和政治風險,絕對應該三思。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線城市發展緊追六都的啟發
郭瓊瑩/聯合報
近年各項民調顯示台灣兩個「新星」城市─新竹市與基隆市,在有感施政上有諸多項目均超越六都,這確實值得國人欣慰。其實筆者反對我們引用大陸「二線三線」城市之詞彙,畢竟台灣人口幅員與地理文化特色與大陸有極大差異。

詳細觀察這兩個代表性城市之突起,確有諸多特質:

一、有年輕的市長:雖然「年齡」不代表一切,但新世代市政治理人,有其創新思惟,更開放更無包袱,也樂於廣納建言突破框架,且與政黨色彩非正相關。

二、有黏著力高的施政團隊:施政團隊宛若拍電影的製作群,有導演尤需有幕後勇於開創實驗與相互切磋之各領域隊友,或許因施政資歷不深,反而加速其學習與相互支持之動能。

三、有較扁平的決策之流程:中型城市人口較少幅員較小,相對地其決策流程與溝通管道有其效能優勢。但流程短並不保證其決策品質,更重要的是因為年輕資淺,其態度相對謙遜,這是最大差異處。

四、與人民的距離更近更無架式:中小型城市之人際網絡顯然比大都會單純,但在地鏈結與傳統社群依附性卻更黏稠。做不好立即會有連鎖反應,做得好也立竿見影,為此施政者與人民的距離相對更近更無隔閡,易被檢視之效應也難一手遮天。

五、樂於吸收全國菁英充實底氣:這兩座城市之發展歷程均有相當濃厚之歷史傳承與地方淵源。唯當年輕市長進來後,他們勇於吸收各部會各大城市之公務員菁英。可快速移植其市政治理經驗,儘管中小型城市之預算不如六都高,但也正因為不高反而必須更審慎分配資源、吸收有理想的年輕事務官轉換跑道,觸動成就感與榮耀感之良性循環。

六、改造不必大但在乎精準且切入沉痾重症:人民之幸福感往往與周遭生活息息相關,進步形象不應只有口號,必須深入市民生活核心。如打開港市不合一之藩籬,縫合山海之破碎地景,提升市民日常生活之便利感與優化感,吸引年輕人回流。自小城原來之邊緣感開創得與國際接軌之新曙光。

沒有唯一的大城市,也因此各城市似應抓住自己的特質發展,而非一味自認沒有大城之資源就是小媳婦。反觀歐洲各有競爭力的城市均是人口卅萬左右。是以,事務官能量之提升,市長領導決策視野之高瞻遠矚,還有民意代表對市政發展格局器度之放大,均應是台灣大城小城宜居宜生自信發展之新指標,值得期盼。

(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疫苗公共財 不該是政治奢侈品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聯合報
疫苗是公共財,好像日光空氣水,應滿足每個人的需要,它不應「排他性」,即不因部分人的使用或控制,影響到其他人的使用。作為商品,疫苗或貴或稀缺,但它不應是奢侈品,更不能是政治力決定的政治奢侈品。疫苗應是疫情流行期間政府向人民保障供給的必需品,十分遺憾這些普世標準已為政客破壞殆盡。

一七九八年馬爾薩斯人口論,指出人口倍數增長可怕後果。二二三年後今天,我們以相同原理擔憂,另一個對稱問題,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指數增長的嚴重後果。指數增長通常為人們低估,即便是世界著名學府MIT的年輕學子。某日該學院斯特爾曼教授在課堂上問學生,一張厚零點一毫米報紙對折(增加一倍)四十二次,請問多厚?大部分人回答一米左右。實際上是四點四億米,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地球到月球距離,請牢牢記住指數增長是出乎意料的爆炸過程。

請看以下事實:第一段五月廿四日台灣累計感染新冠肺炎死亡數十五人增加一倍到卅二人,請問用了多少時間?只兩天時間。第二段由卅二人增加一倍到六十四人又用多少時間,也是兩天。第三段由六十四人增加約一倍,到一二三人經過了四天。最近由六月一日死亡一二三人,增加到六日的二四六人經過五天,請問下一個由二四六人增加到五百人要經過六天或更多的某個天數。概括起來,台灣疫情死亡人數由十五人,增長到廿倍的三○八人只要兩周時間(五月廿四日到六月八日),這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

根據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群體免疫力需要,台灣大概需要接種三千萬劑疫苗,掐指算來三千萬門檻疫苗接種完畢前,台灣還有多少無謂犧牲者?假定暗室逢燈、絕渡逢舟,天助台灣三千萬門檻疫苗及時到位,即便在這種順境下,我們看看全部接種需要多少時間。根據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估計,每日接種速度大約十六萬人,三千萬劑全部打完最快也要二百多天。按照上述死亡數指數成長,代表多少家庭暗夜哭泣。

新冠肺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必須正視,其年死亡強度不應忽視。自二○二○年一月十一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報告算起,至二○二一年六月四日十五個月內,全球共死亡三七一萬人,年死亡強度為二六○萬人。回想一次世界大戰,始於一九一四年席捲卅多國十五億人口,歷時四年共死亡一千萬軍人,年死亡強度為二五○萬人。二次世界大戰,始於一九三九年歷時六年,共死亡一千八百萬軍人,年死亡強度三百萬人。大家知道制止戰爭死亡強度的手段是停止武器使用,制止瘟疫死亡強度的工具是疫苗接種。我們必須知道世界上不同的疫苗政策,反應了不同國家不同種族「適者生存」的智慧和能力,我們再次呼籲,疫苗是公共財不是政治奢侈品!

   
畫中有話/期待政府的「雞腿」
記者杜建重/聯合報
因三級防疫管制影響,一位民眾直接在夜市攤位前蹲坐用餐,引人側目 。

去年台灣是舉世稱羨防疫模範生,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甚至率隊走訪商家,大啖魯肉飯鼓勵民眾消費,種種宣傳記憶猶新。

如今,本土疫情嚴峻,指揮中心遭批沒有超前備妥疫苗因應,面對外界抨擊,政府是否聽到人民的聲音?商家與消費者都期待政府的「雞腿」(紓困、疫苗),重啟「正常生活」。

   
觀光紓困 看得到吃不到
林玥彤/領隊(台南市)/聯合報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政府對防疫的過度自滿,加上政治問題導致疫苗採購困難,紓困不公,出現多重危機問題。

疫苗採購困難,民怨沖天,蔡政府想藉口罩國家隊的風頭,對國產疫苗的支持不離不棄。以當前世衛組織的標準,國產疫苗可能很難通過EUA,因為國產疫苗採用未通過國際核准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

歐盟的疫苗數位護照系統,預定七月啟動,規定不是接種輝瑞BNT、莫德納、AZ及嬌生疫苗的旅客,入境仍須接受篩檢及隔離。美國、日本也宣布即將跟進。台灣民眾別說是出國觀光,就是有商務需求或求學,或將出現窘境。

再觀疫情受災的旅遊業,指揮中心先是要求旅行社禁止入出境團體業務,針對無實際雇主領隊、導遊補助紓困政策,私底下卻綁手綁腳,看得到吃不到,都是政府大內宣。

紓困4.0觀光局公布的補貼,無雇主導遊及領隊人員必須限於去年七至十月國內安心旅遊,或十二月至今年一月國內冬季平日團遊期間,有隨團服務之導遊、領隊人員,才能申請三萬元補貼,導致專門入出境團體業務的無一定雇主的導遊領隊,成紓困孤兒,讓有心想留在觀光業的導遊及領隊心灰意冷。

境外團體業務的導遊領隊人才培植不易,紓困4.0編列給觀光局無雇主導遊領隊共一點九六億元,只見觀光局緊握不放,規定補貼對象僅限有隨國旅團服務之導遊、領隊才能申請,無非是在封殺境外團體旅遊業務的導遊領隊。台灣民眾無法取得國際疫苗護照,加上紓困不公,境外團體業務的導遊領隊,若灰心離開這個行業,疫情結束後台灣民眾勢必走不出去,或將引發鎖國效應。

   
陳亮恭/說好的新冠嬰兒潮變嬰兒荒
陳亮恭/聯合報
今年一月台灣新生兒僅九六○一人,史上首度單月新生兒跌破萬人大關,去年整年結婚人數也僅有十二萬對,從此趨勢判斷,台灣在疫情爆發的今年,恐將再創出生率新低。相對歐美各國,去年受疫情影響較少的台灣,今年一月新生兒數量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百分之廿三,下降程度更甚歐美,顯見人民的生活與經濟受到重大衝擊,屢創新高的股市與領先國際的GDP,都無法反應年輕世代的經濟壓力。

走過疫情肆虐的二○二○,各國預期今年可迎來新冠嬰兒潮,而近幾個月各國人口統計卻跌破眾人眼鏡,歐美各大媒體也大篇幅討論。向為歐洲生育率居冠的法國,今年一月新生兒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三,是二戰後新低。而美國在經歷疫情的一年間,去年出生率也創一九七九年以來新低。同樣的現象,在開放二胎政策的中國大陸也是如此,去年新生兒較前年減少百分之十五,也是北京提前啟動三胎政策的近因。

歐美各大媒體紛紛以「嬰兒荒(Baby Bust)」對比「嬰兒潮(Baby Boom)」稱呼二○二○年現象,原本Boom與Bust是用來形容經濟景氣循環的繁榮與衰退,此時意外出現的嬰兒荒引起各方討論,結果發現嬰兒荒也非全然與疫情有關。在全球出生率大幅下降時刻,唯一的好消息是由於封城與在家工作,孕婦減少在外奔波,也較能在家養胎,早產風險大幅下降。

環顧全球,疫情期間生育率逆勢上漲的是德國,對比歐美各大媒體分析及北京的三胎政策,或可對我人口政策有些啟發。美國出生率下降與德國出生率上升的關鍵原因是移民政策,在川普政府強力主導下,移民美國數量顯著降低,而德國在疫情前收容百萬以上政治難民,兩者在「嬰兒荒」時代出現巨大落差。移民或是難民到了一個可安身立命的地方重建家庭,也希望小孩能擺脫原有困境,也為取得移入國家國籍,往往生育率較高,造成移民數量影響國家整體人口結構的現象。

北京的三胎政策宣布後,網路上□聲連連。八、九○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常稱自己是四二一家庭,上有父母二人與祖父母、外公外婆四人,共須照顧六人,結婚後夫妻共照顧長輩十二人,再加小孩一人,生活與經濟壓力極為沉重。而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子女教育經費驚人,政府若未能對年輕世代提供經濟安心的生活,根本不可能生第二胎,遑論第三胎。在開放二胎六年間,整體出生率持續下滑,讓北京面對人口紅利快速流失情況下,連忙啟動三胎政策。

台灣早已鼓勵生育三胎,但出生率卻一直比實施一胎化時的中國大陸還低,顯見年輕世代不會為了救國而生育,政府部門調控人口結構須有完整策略,關鍵在於整體社會安定及年輕世代的生活壓力。台灣人的生育與結婚,是緊密連結,所以非婚生子女比例極低,這是社會與文化特質,而現代男女也不少人更愛自己,不願遷就為婚而婚。

日漸低落的結婚意願,低薪工作生活壓力、高度競爭的文憑社會,加上成家置產的高難度,年輕世代結婚與生育意願難以提升,改變未來該思考的是低薪現象與財富分配、年輕世代未來,及有效的移民政策,否則出生率只會持續探底。(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國產疫苗解盲成功? 百姓成小白鼠
劉大智/微生物免疫學者(新北市)/聯合報
日前中研院陳培哲院士指稱,連知名美國生技公司諾瓦瓦克斯研發的重組蛋白疫苗,至今尚未獲審查認證上市,台灣不可能做到?他認為,若以國際或WHO疫苗核准EUA(緊急使用授權)準則,國產疫苗七月絕對不可能通過云云,引發本土疫苗是否適格論戰。

十日下午,製造重組蛋白疫苗生技公司召開記者會,公布第二期人體試驗成績時表示,該疫苗安全性極佳,免疫生成性指標之血清陽轉率達九十九點八%;中和抗體效價則為一比六六二。該公司認為解盲成功,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

食藥署則在十日上午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通過緊急授權審核標準」,時間點殊值玩味。該署表示將以AZ疫苗當作標準,作國產重組蛋白疫苗療效評估,其中和抗體效價必須「不能比AZ差」,顯然此是為了這次疫苗解盲而訂定。

據國外資料顯示,打兩劑輝瑞mRNA疫苗中和抗體效價為一比一五○至二百,打AZ腺病毒載體疫苗為一比二百,而打諾瓦瓦克斯重組蛋白疫苗可高達一比四千。國產重組蛋白疫苗為一比六六二,比AZ腺病毒載體疫苗為高,似乎合於食藥署的要求。

不過,筆者認為該署竟將對人體免疫機轉不同的兩種疫苗,只用抗體效價作比較,來判定保護力,這相比實有待商榷。何況至今,WHO尚未公布施打現行疫苗之保護力和中和抗體效價關係。該署訂此標準有超前部署之嫌?

陳院士指稱,國內多家生技公司都使用重組蛋白技術研發新冠疫苗,以該技術製造疫苗是「最難」,保護效果「最差」。不少醫界人士以重組蛋白技術「非新技術」,並舉國內使用的B肝疫苗、百日咳疫苗等都是重組蛋白疫苗為例,反駁「最難技術」說法。

其實,打B肝疫苗、百日咳疫苗等,只要血液中有足量的中和抗體產生,就有保護作用。但是打新冠疫苗,除了要產生「免疫抗體」外,還必須能激發「免疫記憶」作用,即剌戟在第一線粘膜上的白血球吞噬入侵病毒,才能有強固的免疫作用。mRNA和腺病毒載體疫苗,除能誘生中和抗體外,或多或少都有激發「免疫記憶」的能力。中國的滅活疫苗,難以激生「免疫記憶」作用,更遑論重組蛋白疫苗,所以陳院士才有保護效果「最差」說法。

據知,現行疫苗都不具一百%免疫效力,就是接種過二、三劑疫苗者,體內已具有保護性抗體,仍會感染病毒,乃因缺乏上呼吸道粘膜第一線細胞性免疫作用。日前英國保健署執行長霍普森表示,「現行疫苗能斬斷感染病毒與造成重症之間的鎖鏈」,筆者認為現行疫苗皆如此,只是保護能力有高低而已。即現行疫苗能防止重症發生,卻不能遏止病毒入侵人體。

九日媒體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專家邵一鳴受訪時表示,中國疫苗是「預防發病,並非預防感染」,竟□台灣某些媒體當作笑柄。其實,他說的就是滅活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較差原因。陳院士指「最差」的話語,英國和中國專家替他解釋了。

國產疫苗宣稱「解盲成功」,食藥署和防疫中心必全力推出疫苗,供全民施打,實踐蔡總統承諾,百姓就得認命被當成第三期人體試驗的小白鼠了。至於,陳部長說國產疫苗有難獲得國際認證風險,大家看著辦吧。

   
拒絕外國投資疫苗 目光短淺
羅彥翔/大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AZ疫苗研發團隊曾來找台灣代工疫苗,我們拒絕的理由竟是,怕占生產線和我們沒有那麼大消耗量,這不禁使人民疑惑,難道是因政府擔心AZ代工三億劑,使國產疫苗沒有市場?

以上疑點讓人懷疑,是否為了保護國產疫苗,而拒絕更能幫助台灣的疫苗政策?既然要把全民命運梭哈,就應該有十足把握國產比其他國際疫苗有保護力,結果陳部長在立法院卻說「可能沒辦法獲得國際認證」,耗費一年多時間,換來的是打了可能無法出國的疫苗,想出國還是要打國際認證的疫苗才被承認,那當初我們為什麼不乾脆答應AZ代工?

政府錯誤評估,使疫情嚴峻當下,台灣落得只能靠國際捐贈疫救急,把台灣變得像第三世界國家,這就是我們要的嗎?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也爆料,當初BNT、莫德納都曾找台灣投資,結果我們政府認為不可能成功,拒絕投資。

如此缺乏長遠眼光的政府,不聽專家學者建議,只看對自己有沒有利,頭家利益又在那裡。

民進黨常說對岸打壓,讓我們變成國際孤兒,現在看起來,是誰讓台灣變成國際孤兒呢?

   
為國產疫苗捨代工 不智之舉
林亮萱/企管顧問(台中市)/聯合報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表示,拒絕代工AZ三億劑,是因為我們只能做出一億劑。此舉未免太草率,都可以有口罩國家隊了,為什麼不能籌組疫苗代工國家隊?這和研發國產疫苗不衝突!

南韓千里迢迢去洽談代工,日本也有代工,英法美研發疫苗的同時也是同步預約採購他國疫苗,並不會因為自行要研發疫苗卻拒絕代工或是採購疫苗;反觀我們,貿然拒絕代工又採購數量太剛好的疫苗,是非常落後的策略。

英法美自己研發疫苗,還大量採購他國疫苗數量,最少的採購量也有國民施打兩劑數量的三倍;反觀台灣僅購買二千三百萬人的二倍不到,訂購了還到不了貨,不禁讓人懷疑是否有拖延欺瞞人民,南韓訂的疫苗都可以到貨,為什麼我們到貨率如此低?

越南政府向國民募資大量採購疫苗,希望台灣效法他國策略,現在亡羊補牢還可以挽救;否則,每天都流逝數十條人命,不知伊于胡底。

此情此景,我們從沒想過,原來政府這麼不重視民命,原來我們什麼都缺,政府也無法保全我們的生命和身家財產,任由我們患病無法醫治,甚至死亡;希望僅是今年疫苗不夠,不要未來好幾年都疫苗不足,請政府發展國產疫苗,同時也效法其他國家,同步大量採購他國疫苗。

生死交關、經濟蕭條之際,是否可以放下政治偏差思考,請政府把與大陸交易當作與他國一般交易,向大陸購買德國原廠的BNT疫苗,能救人命、救經濟、救產業才是首要選擇,只要WHA國際認可都是好疫苗。

   
政府無能 逼人民搶疫苗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聯合報
新冠疫情橫行全球一年多,我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吹起的「模範生」牛皮,三兩下就被嚴重短缺疫苗窘況,消風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全世界都在看,台灣短缺疫苗困境,會再演出什麼令人心酸的笑話。

一直自詡為有錢有技術的民進黨政府,從擺出「Taiwan can help」高傲姿態,演變到今天變成「Taiwan needs help」,四處向美日等國求取疫苗救急,本身就是笑話。疫情指揮中心分配有限疫苗政策,一直「滾動檢討」到不成樣子,才又鬧出了各地特權搶打疫苗的笑話新篇章。

一言以蔽之,台灣今天會鬧出特權搶打疫苗的事,就是疫情指揮中心一手搞疫情中央集權,卻又應對疫情無方,採購疫苗失策的結果。民進黨再怎麼文思泉湧,絕對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打中國牌,甩鍋中國大陸。

從去年初,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各國在應對猛爆疫情時,無不集中心力研發疫苗,或者設法在國際市場上,搶先預訂疫苗。而我們民進黨政府、疫情指揮中心還醉心於「防疫模範生」的虛名,掉以輕心,以為疫苗伸手就有。

這才搞到美日等國家,疫苗多到政府想方設法送小禮物、小優惠,吸引自家老百姓打疫苗,而台灣則淪落到今天必須拉下臉來乞求人家援助,台灣人想打個疫苗保命,還得靠關係、恃特權,才打得上疫苗。

在要命疫情中,政府提供人民足以保命的疫苗,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如果無法滿足人民保命的這個基本人權,人民尋求以自己方式取得疫苗保命,即便靠關係、耍特權,這也是被政府逼迫的不得已之求生之道。

防疫專家在談到新冠病毒變異時說,生命都會設法找到一個出口。很諷刺的,一些台灣人和病毒一樣,現在因為打不到疫苗,正在運用關係或特權,為自己生命尋求一個出口。

更何況,靠關係打疫苗,雖然被歸類為特權,但真正論起來,真有特權,像是縣市長哥哥、兒子之類算是少數,眾多靠關係打疫苗的,還都是一般老百姓搞的花招。台灣真正有錢有辦法階層,不會在台灣搞這種小玩意兒,他們寧可花錢搭飛機到美國、日本、大陸打疫苗去了。

像那個整天喊著要跟台灣共存亡的台獨老者蔡丁貴,不僅自己到美國打了兩劑疫苗,據報導,他還呷好到相報,建議台灣人花錢搭飛機到美國打疫苗。本來蔡丁貴此舉就夠嗆的,偏偏他還叫我們勇敢的台灣人,組萬人志願軍,參與國產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實在笑話一則。

這情景,讓人不得不想起□利亞。中東戰火連綿,□利亞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導致人民想方設法,花大錢、用關係,搞特權,弄幾條船、包飛機,逃離生長之地求新生,就是政府無法提供人民安身立命的保障,人民只得自尋生路例證。從□利亞人民因戰亂逃生,看看現在台灣人因疫苗遠離台灣求一劑,我們不覺得好笑嗎?

台灣人最講面子。尤其是政治人物。誰都不想被人家指著鼻子罵特權打疫苗,但是面子和性命相比,性命當然比較實在。而誰能迫使他們必須在面子和性命中抉擇,還不是民進黨這個無能提供足夠疫苗的政府逼的。

   
透過親子正念瑜伽練習靜心 讓孩子懂得處理自己內在情緒
親子正念瑜伽是設計給一般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一起練習的靜心方法。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利用一些日常例行的練習,使靜心的技巧更熟練。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孩子更懂得覺察,和處理自己的內在情緒,學習時更加專注,人際關係也能更為和睦。

SARS與COVID-19期間 市價水漲船高的忍冬
金銀花在中國傳統醫藥典籍中也被稱為忍冬。常被應用在肺炎預防及醫治上,所以SARS與COVID-19期間市價水漲船高。不過有病還是要看醫師後處方取藥,別把自己當白老鼠,自行取藥使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